物来顺应:梁漱溟传及访谈录-丛书序言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敏泽

    一代有一代之学,一代也有一代之学人。

    在这个沧桑巨变的世纪行将结束之时,回首既往,可以发现中国古世纪的学术研究,与世变同步,也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在贫穷落后、任人宰割的旧中国,一批熟悉中外历史、文化,对国家和民族有着深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纷纷投身于社会科学研究,将自己的事业,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他们中间的一些人,用自己的笔积极投身于火热的社会现实斗争,为20世纪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诞生和成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中间的另一些人,继续在学术文化研究领域奋力耕耘,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创造和智慧,推动着中国现当代学术文化事业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立言,为中国新文化的成长和壮大立心——他们都无愧于20世纪中国学术文化研究领域中卓有贡献的战士和学者。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在当代学术研究事业的资料积累、搜求和建设方面,却是重视得不够。以文学创作来说,对于在当代文坛上有所影响或贡献的作家,许多都出了研究资料汇编,以为开展研究之资,这无疑是必要的和应该的。但与此同时,对在学术研究方面甚至有大的影响和贡献的学者,却很少有人注意及此,这又是不应该的。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推广,固然有力地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令人欣喜;但随着商品大潮的冲击,社会科学则又到了一些不应有的冷落,这也是不容讳言的事实。

    在这种情况下,值得人们庆幸的是:我们一部分有思想、有战略眼光的社会主义出版家,如山西人民出版社,在自己的出版事业中,眼睛不只是紧紧盯住经济利益这一点,而是能够重视社会科学在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中的重要性,怀着深切的社会责任感,给予学术事业的发展以有力的支持;不仅拟拨专款资助学术著作的出版,而且,还准备有计划地进行学术文化资料方面自觉地积累和抢救工作,出版一批在我国有重要贡献和影响的老学者们的传记、回忆录一类著作,使他们一生中所积累的宝贵的学术文化史料,能够公之于世,传诸永远。这一工作无疑是很有价值和意义的,于学术文化的建设,是一项富有战略性的举措。

    这就是这套丛书编辑的缘故和目的。

    这是意义深远,而又动手太晚了的工作。进入选题,我们就感到了它必然要留下尽多的遗憾,一批造诣很深,硕果累累的学者,已经先后作古,身归道山,也有不少学者已经失去了撰写、甚至口述的能力。如果在10多年以前就已开始进行这一工作,情况无疑要好得多。但是时至今日,如果我们不抢时间来做这一工作,我们将会留下永远无法弥补的更多、更大的遗憾!

    这套丛书包括社会科学的各个主要学科。回忆录的内容包括家学渊源、师承关系、学术交谊和经历,学派成就及变化,以尽学重要学术观点及年谱等等。文字要求平实朴素、言之有物,为学术文化的发展提供一批有价值的原始资料,既可以从中寻绎出当代学术发展的脉络和经验,又可以为未来学术的发展提供历史的借鉴。

    编纂这套丛书的信息发出后,很快受到了各方面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们普遍而热情的鼓励和支持,咸认为此举颇有意义,这是不能不使人受到鼓舞的。祝愿它的成功。因为它为我国当代学术研究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批珍贵之史料,足以成为当代和后世研究之资。是为序。

    1997年7月30日于北京偏远楼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