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孩子来说,父爱是不可缺失的父亲,和母亲一样,不是容易做的,一般人以为结了婚、有了孩子就有做父亲的资格了,其实不然,为人父者首先要负起为人父的责任。
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总是严父慈母,随着时代的发展,父亲不再只是严厉的象征,父爱也逐渐融入了亲情。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做父亲的往往只是承担起了家庭的生活重担,他们忙于工作,忙于挣钱养家,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关爱,忽视了自己的责任。他们把孩子推给母亲,自己则忙于工作,早晨出门,晚上才回家,因而对孩子的许多情况都不了解。
下面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
冰冰4岁多了,但对父亲总是有一种说不出的疏离和排斥。据冰冰妈妈说,个中原因可能出在平日里冰冰和父亲接触的机会太少。从冰冰出生到4岁,冰冰的妈妈一直在家做全职妈妈,与女儿朝夕相处。由于冰冰爸经常出差,不出差的时候也有很多应酬,因此,经常是女儿睡着了,父亲还没有回来。而早晨呢,女儿还没有醒来,父亲已经出门了,要么连续几天或一两周见不到出差在外的父亲。渐渐地,冰冰和父亲疏远了,甚至陌生了。直到有一天,当冰冰推开父亲搂在她腰间的那一只大手,冰冰的父亲和妈妈才真正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冬冬本是个聪明活泼、人见人爱的小男孩,但自从一年前他的父亲因工作需要调到外地以后,小家伙的性情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他似乎表现得越来越任性执拗、脾气暴躁,连妈妈的话也不爱听了。久而久之,他竟在幼儿园老师的眼里成了问题儿童。后来,冬冬妈带他咨询了儿童心理专家,专家的解释是:冬冬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失去了太多的父爱,但他还不知道如何表达和排解幼小心灵中的这种不愉快的情感,于是他就选择了与身边的成人对抗、攻击小朋友等方法来引起他人注意。
有关专家研究发现,孩子长期生活在没有父亲参与的家庭环境中,很容易造成孩子性格上的缺陷:父爱是母爱无法替代的,男孩子仅仅在母亲的抚养下,性格会逐渐女性化而变得缺乏阳刚之气;即使是女儿,孩子的性格也很有可能走向极端。幼儿园或学校同样也不能替代父亲这个角色,老师给孩子的是一种理智的爱,而父亲那种阳刚而厚重的爱,孩子们是无法得到的。
有一位做推销工作的父亲,平时特别忙,周末也不休息,并且很晚才回家,他的儿子很少有机会和他在一起,结果在孩子12岁时老师觉得他说话、打扮、行动都特别像个女孩子,父亲还以为是基因出了问题,其实是父爱不足造成的心理上的偏差。
对于女孩子,父亲不要打她们,也不要过分亲昵,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才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和自爱。
当然这种现象也许并不多见,但是,也反映了父爱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有些做父亲的不明白:我整天忙于工作,挣钱供孩子吃喝玩乐,还要怎么爱他呢?其实,父爱并不只是体现在物质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精神上和行动上。为了给孩子塑造一个健全的人格,为人父者谨记要尽到自己的责任。
每一位父亲都应该懂得:父亲是把健康、活力和阳刚之气带给家庭的人,男孩子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始终和父亲一起,学习如何做一个真正的男人;女孩子的健康发展同样需要父亲,尤其是在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方面,父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父亲,请多给孩子一点质量时间
什么是父亲与孩子之间的质量时间?
有的父亲说:我在孩子身上花的时间数量不多,但我可以在质量上补回来。
虽然这种说法有搪塞之嫌,但却说明了质量时间的重要性。
质量时间,是一个需要每位父亲都必须努力做出安排,为孩子提供更多的与父亲在一起的机会中的高效时间。
做父亲的,因工作繁忙或婚姻破裂等种种原因,不能同孩子在一起,这种分离的时间越多,对孩子的负面影响越大,因而质量时间就越重要。
质量时间虽然重要,但它并不能弥补数量时间的减少给孩子带来的损失,而且二者既不相等,也不能互相替代。
有的父亲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多,但比较有意义的质量时间却很少;有的父亲在时间的利用率上很高,但总的时间量不够。
所以,一些父亲要注意把数量时间向质量时间转化,而另一些父亲则应注意多给孩子一点数量时间。
作为父亲,创造与孩子在一起的高效时间的机会很多。当孩子在学校有重要活动时,父亲一定不要忘了到学校为孩子做旁观者。这种给孩子鼓励的时间,就是质量时间的高效利用。
父亲无论工作怎么忙,都要抽出时间参与孩子在学校里比较有意义的活动。对于孩子来说,父亲的积极参与,比任何鼓励都要有效。那种在公共场合与孩子共度的时光所带来的美好回忆远远超过在家里度过的那些时光。
目前在美国,已有数以万计的父母对孩子参与的文体活动亲自到场。他们不仅到场助威,而且积极参加进去。他们深知参与孩子生活的重要性,所以他们会十分投入,心甘情愿地做任何力所能及的事。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父亲的参与。虽然他们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但他们仍然是半成品,他们还不能完全抵制外界的诱惑。
因此父亲要努力帮助孩子度过这个过渡时期,引导孩子具有成年人的见识,千万不要撒手不管,听之任之,放弃参与和控制。
父亲渗入到孩子的生活空间中,积极参与孩子的活动,是极为重要的。特别是在孩子成长中的转折点,尤为重要。如第一天上学,第一次参加体育比赛,第一次考试不及格,第一天上班……总之,从走出家门,一直到成家立业孩子的生活都离不开父亲的参与。
要参与孩子的活动,就要父亲付出很多代价,做出很多牺牲。但这绝对是父亲应尽的义务和职责。
做父亲的不要再犹豫给孩子更多的质量时间,而要多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做孩子活动的参与者,认真完成生活赋予父亲的神圣职责,不怕做一个好父亲的巨大挑战。父亲对孩子不仅要在时间上、物质上投入,更要在感情上、精神上投入,让孩子体会到父亲真心的爱,从而健康地成长。
3.与孩子沟通,父亲的作用不容忽视一讲到亲子沟通,人们往往会首先想到母亲的作用,而忽略了父亲在亲子沟通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其实,父亲参与亲子沟通,对孩子性格和人生观的形成往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要的亲子交流,对于需要经常外出工作的父亲来说,尤为重要。
父亲每天无论工作如何辛苦也得想办法抽出一点时间,就算只有10分钟或8分钟也好,与孩子单独相聚,畅谈彼此的感受或见闻,借以增进彼此的了解,慢慢谈及对电视新闻的意见、对娱乐或体育的见解、学校或工作的喜与乐,只要是彼此间有共同的兴趣便可。
其实,父亲与孩子之间可交流的机会是很多的,内容也是很丰富的。有人对那些只顾自己忙而较少注意与孩子沟通思想的父亲说:当你下班回家后,不要只顾寻找晚报,阅读股市分析,不妨先找到孩子,和他打声招呼,证明孩子是你心中的‘念’.
每天抽出一二十分钟,洗耳恭听孩子这一天的遭遇,相信他会有很多奇遇想告诉你。
因此,父亲如果多利用些空余或假日的时间,与孩子一起游戏、运动或做家务,可以增进彼此的感情;从各式各样的活动中,了解孩子的个性与兴趣,便可让孩子对你有更多的认识,感受到你对他的关怀和爱护。
和孩子一起游戏,父亲可以细心观察孩子的反应,例如看到孩子砌积木时变化多端,便要适时加以称赞,如:宝宝的头脑真灵活,竟然可以砌出这个模样的飞机来,爸爸倒从来没想过可以这样砌呢!
听到父亲的称赞,孩子会更加努力运用他的思维,砌出令你意想不到的东西来。这种鼓励作用,可以使孩子的创造力和想像力的潜能充分发挥。
父亲和孩子做运动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难度较低的,例如羽毛球、足球、篮球等,要让孩子尝试成功与失败的滋味。
如果父亲的技术比孩子好,一起运动的时候,永远都是父亲占上风,久而久之,孩子不但会失去对某种运动的兴趣,而且会有挫败感,觉得自己没有用处。如果在适当的时候,父亲给予孩子尝试胜利或成功滋味的机会,会增加孩子对运动的兴趣,也会有助于孩子建立自信心。
当孩子体会到成功与失败的感受后,更要让他知道,每做一件事情时,成功与失败只是次要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自己在参与的过程中,有没有尽了最大的努力。父亲指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对孩子做人做事都有很大的帮助。
做家务也是父亲与孩子沟通的最佳时刻,一则可以增进亲情,二则也让孩子认同父亲的角色。分配家务时,父亲要注意给予孩子一些既有兴趣又安全的工作,并仔细观察孩子做这项工作时的能力和倾向。
父亲与孩子一起劳动,让孩子体会做家务并非全是妈妈的责任,父亲在外工作,空余时间也得帮助做家务,因为这是家中每一个成员应尽的义务。父亲训练孩子对家庭的归属感、责任心,孩子长大后,将会是一个爱护家庭,尽责而独立的好丈夫(或好妻子)。
由于工作关系,父亲平日可能甚少与孩子外出活动,其实户外活动,可以令一家人相处融洽,对增进亲子沟通极起作用。爸爸应尽量利用假日的时间,与孩子一起到郊外旅行,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共享美好时光。当孩子真正接触到书本上获得的自然科学知识时,便会更有兴趣去学习了。
父亲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个性,带他们到一些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例如图书馆、艺术馆、博物馆、展览会等;如果孩子对科学有兴趣的话,可以带他到天文馆或科学馆;如果对自然生物有兴趣的话,可以带他到动植物公园、农村等地方。
做父亲的要是因工作所限白天没有时间同孩子在一起,可以利用晚上或平时空余的时间,设计一些适合孩子的游戏,对于10岁以下的孩子,可以跟他玩摔跤、柔道、角力、翻筋斗,这些游戏只需利用家中的大床或旧垫子便可进行,也可与孩子捉迷藏、玩呼拉圈、砌砖,等等,只要懂得运用心思,家中许多物件都可以成为你与孩子的玩伴。
这些运动或游戏,可以使孩子的手脚灵活、反应敏捷、体力增强,最重要的是,借着与孩子一起游戏的机会,可以了解孩子的兴趣及能力,打通孩子与父亲的沟通渠道。
一位很重视与孩子交流,并从中品尝到无穷乐趣的父亲感慨万千。他说:
就算你是家财亿万的富豪,也无法令日渐长高的18岁儿子还原为儿童,整天亲热地拉着你的手。儿子把头枕在你胸膛上睡觉时,你内心的美妙感受是任何高官厚禄都换不到的。亲眼看着儿子从儿童成长为青年,其中的乐趣是无法从任何豪华轿车或私人喷气式飞机中得到的。抽空多陪陪孩子,那绝不是不务正业,相反,正是父亲的职责。
4.漠视与孩子沟通会与孩子产生代沟
不少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是批评多于表扬,禁止多于提倡,指责多于鼓励,贬低多于欣赏,威胁多于启发,命令多于商量。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处于不被尊重的地位,怎么可能产生真正的心灵沟通呢?
现在许多父亲自己就是在传统观念影响下长大的,因而没有意识到父亲与孩子沟通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重要。
父亲如果不能与孩子沟通,实际上等于完全放弃了教育孩子的权利。例如在校园暴力中受侮辱的学生经常发生自杀的事件,人们感到奇怪,为什么这些孩子受到欺负不敢向家长述说,而非要选择自杀这条路呢?其实就是因为父子间平日缺少沟通,孩子们误认为即使告诉家长,家长也不会相信,甚至自己反而会挨打。可见,父子间如果不能沟通,孩子远离家长,实际上等于家长完全丧失了教育的权力。
父亲如果与孩子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肯定会降低教育效果。现在不少家庭中所谓的家庭教育也只限于形式上的。其主要有三种表现:一是无的放矢,父亲对孩子的需要不了解,只是一厢情愿地向孩子唠叨;二是误解孩子,父亲往往会主观地判定孩子的问题,然后进行教育;三是空洞说教,父亲对孩子的接受水平不了解,而是用成人熟悉的概念试图去打动、启发孩子。
父亲如果与孩子不能进行积极的沟通,会影响两代人的共同进步。当今的时代是新知识和新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固守长辈已有的文化已逐渐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只有那些和时代同时成长的新一代,才能批判性地继承长辈文化,并迅速掌握最新知识,不断创新,他们所掌握的文化才代表了时代的特征。因此,两代人的互相学习,积极健康的沟通,才能带来两代人的共同进步。这里重要的是父亲要习惯于主动向孩子学习。
前不久,西宁市发生了一起中学生自杀事件,事发后孩子的父母捶胸顿足后悔家庭缺乏彼此间的沟通和交流。父亲说他整天忙于开出租车,每晚回到家时孩子已睡觉,早上等他起床时孩子已出门上学。做父亲的太忙、太累根本没有时间和心思与孩子聊聊天,谈谈心。而孩子周末放假除了去图书馆,其余时间就是把自己关在小房里足不出户,孩子少言寡语的内向性格并未引起家长的警觉。这位只有十几岁的孩子最终因不堪学习重负走上绝路,而此时做父亲的还不了解自己的孩子真正的内心世界。
多年来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的青海省师大教育系副教授赵慧莉说:青少年的情感沙漠应该引起社会关注。情感需求是人的天性,如果社会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满足不了他们渴望理解、支持和交流的需要,当他们觉得无处倾诉时,就会出现情感沙漠,继而导致孤独、抑郁症。
赵老师说:现在越来越多的成人只关心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只在乎孩子成绩是否提高了,并为此可以不惜血本满足孩子生活中的各种需求,却往往忽略了孩子最重要的一种情感需求。她说,如今的独生子女学习压力越来越大,生活空间越来越小,而家庭和学校关注更多的是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问题,无暇顾及青少年的情感需求。久而久之,孩子们觉得与成人无话可说,于是许多孩子就沉浸在电脑前,在人机交流中寻找鼓励、成功、喜悦,寻找情感的慰藉,而对于真正的感情却倍感淡漠,一旦遇到小小的诱惑,就会偏离正常的情感轨道,而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赵老师说,为防止青少年出现情感沙漠,父亲应该养成听孩子说话的习惯。当孩子张口诉说他的开心与烦恼时,千万不要漠不关心或训斥他们。父亲每天无论多忙,都应该留点时间和孩子在一起,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有什么变化,询问他们有关学校里的事,也让孩子参与到力所能及的家庭事务中来。有时父亲的一个微笑,一个充满鼓励的眼神,就能激发孩子的无限生机和活力。
5.放任自流会使孩子堕落犯罪放任孩子,孩子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就会缺乏规范,只要外界诱惑一下,邪恶便很容易占据其心灵。父亲要知道,孩子的成长,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二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倘若做父亲的放弃教育的权力和责任,那么社会环境中的各种思潮、习气会无孔不入地渗透到孩子的心灵,诱导孩子的不良行为。而孩子因无人关心管教,又缺乏辨别能力,就容易误入岐途,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有一位15岁的少年犯,他的父母是工人,没有什么文化,家中只有他一个孩子。由于家庭生活比较富裕,他从小要什么有什么,说什么是什么。父亲爱喝酒,几乎天天喝,儿子则常常同桌吃酒菜,有时也试着尝两口酒,父亲也不加干涉,反而夸儿子真行。慢慢地,他七八岁时就学会喝酒、花钱,父亲有时甚至大方到让他自己从口袋里掏钱,于是,小小年纪,学会了进饭馆,逛商店。父亲不但不阻止,反而说:我们家有钱,不让他花让谁花呢?由于儿子出手大方,那些行为不良的同学就围着他转。他又学会了吸烟、赌博。他学坏后,学习成绩下降。开始,因老师督促,父母还批评几句,几次管不住儿子,也就索性不管了,反而说什么:将来当个工人,没文化一样开机器。致使儿子常常逃学,考试吃零蛋,后来发展到偷盗、抢劫,终于被关进了监狱。父母则悔之晚矣。
有一位父亲,他平常挂在口头上的一句话就是树大自然直。他的儿子小明从小聪明伶俐,因此他自以为自己的孩子天生聪明,无需培养也能很好地发展。孩子上小学五年级时,迷上电子游戏,学习成绩不断下降。发展到后来,为了玩游戏,甚至经常逃学旷课。老师的反映,都未引起这位父亲的重视,结果小明不能正常地跟同学们在一起学习,只好留级一年。此时父亲才幡然醒悟,以后再也不说树大自然直了。
上面两个活生生的事例充分说明,放任自流是对孩子的极不负责任。父亲如果一味地对孩子放任自流,其结果是非常危险的。可以说,轻则造成孩子学习不上进,重则可使孩子走上邪路、堕落、犯罪。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