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你的世界我知道-聆听世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听觉与其他感官一样,同样是婴幼儿探索世界、认识世界、从外界获取信息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媒介。我们之所以能说会唱,能更好地认识、感受、领悟这个世界,跟听觉密不可分。

    世界最初的倾听者

    隔着那层水,小胎儿听到的是一个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世界。于是,他努力侧耳倾听,希望能够记住一些什么……外面的世界有点吵

    闭目想象,耳边水声潺潺,不远处咚咚声隐隐约约,偶尔还夹杂一些奇怪的咕噜声。知道这是怎样的状态吗?这便是一个20周左右的胎儿的听觉世界。虽然他的耳朵里充满了阻碍声音脉冲传导的液体,但他还是能听到许多奇特的声音。比如妈妈血管里血液流动的声音,吃东西时的吞咽声,消化时肠胃的叽里咕噜声,以及心脏在不远处的跳动声。肚子外面的声音经过腹壁和羊水的层层过滤传递进来,同里面的声音叠加成一段合奏曲,每时每刻都回响在胎儿的耳侧。在子宫里,除了全天候能听到声音外,胎儿还几乎每时每刻都处在动荡中,即使妈妈睡着不动了,小家伙也依旧会随着妈妈的呼吸与脉搏而有节奏地轻轻晃动着。

    当然,如果妈妈在走路或者在做一些肢体运动,那宝宝就更像是坐在摇晃的秋千上了。

    科学真相

    曾有科学家将微型麦克风送入孕妇子宫内,以测量子宫内的声音状况。结果表明,子宫内的平均音量为85分贝。这样的音量已不是一般的吵闹了,真有如身处交通繁忙的公路一般。尽管声音需要穿过羊水才能传递到胎儿的耳中,但其音量依然能达到60.75分贝,这也相当于普通谈话或者吸尘器工作时的音量。由此可见,子宫中的胎儿大部分时间都被“噪音”包围着。

    所以,如果你认为子宫里一片静谧,恐怕大错特错了。

    聆听,从6个月开始久居城市的人大都无奈于一件事——喧闹之声不绝于耳!纵使到了深夜,依然能听到窗外汽车的轰鸣声。出了门,想打个电话都轻易找不到个清静的地方,于是你也高声,我也高声。闭上眼,你会发现身边充溢着分不清、辨不明的嘈杂之声。工业文明给人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捷,同时也让人离自然越来越远。似乎从蒸汽机诞生的那天起,草丛中的虫鸣,河边的蛙叫,春天和煦的阳光,夏季葱茏的草木,秋天金黄的落叶……所有那些自然之声、自然之物似乎从我们耳边消失了。听,成了一种不堪与无奈。然而,谁也不会去细想,我们获得这听的能力的过程曾是如何的不易与漫长……为了能及早听到,当宝宝还是个8周大的胎儿时,神经系统就已初步形成,听觉神经开始发育。到第6个月时,就已经努力为自己构建好了一双基本能听到声音的耳朵(从外耳到内耳)。等到个月后,虽然宝贝还只是个小小的胎儿,却已能够听到,甚至还可以对音调以及音量的变化做出反应。

    可是,尽管如此,却依然听不真切,听不完整,因为并不是每一种声音在穿越母亲腹部之后都能让一个尚在发育中的胎儿听到,听是有选择、有限制的。通常,低频率音调的效果要好过高频率,正如隔壁邻居开舞会时,穿过墙壁传过来的声音一般都是沉重的鼓声,想要真切地听清某首乐曲的旋律却是不易。这种体验便是胎儿在子宫里的听觉处境。此外,妈妈的声音在胎儿听来是最清晰的,因为胎宝贝身在妈妈腹中,当妈妈说话时,声音从气管传导到肺部,再由肌肉、骨骼等传导到子宫,如此近距离倾听,其声自然是大音量了。而且胎宝贝通过羊水听到的声音,与在体外听到的声音是存在很大差异的,也就是说,胎宝贝出生前后所听到的母亲的说话声,从“音质”上讲是不同的。

    尽管如此,婴儿在出生几小时之后,就能够立刻分辨出自己妈妈的声音。因为,虽然“音质”不同,但宝贝对母亲的说话方式、特征早已了如指掌。

    指导小手册1.创设温馨、柔和的倾听氛围因为胎宝贝能听,所以才有了“胎教”一说。一些医院每周都要组织孕妇进行一次与听力有关的胎教活动,让孕妈妈们完全融入音乐。回家后,除了听音乐外,还可以一边做事,一边与胎宝贝交谈,告诉他你正在做什么。甚至夫妻间的亲切交谈,都能令胎宝贝身心愉悦。此外,那自然界的风声、水流声音、鸟鸣声等,更让胎宝贝暗喜不已。

    2.慎听胎教磁带

    随着胎教理念的盛行,胎教磁带也开始深受欢迎。很多准妈妈刚得知怀孕,即刻就买回胎教磁带,通过特制的小传声器,放给腹中的胎宝贝听。然而,此做法几乎等同于拔苗助长。

    通常,孕龄4个月以后的胎宝贝内耳和外耳基本形成,但功能较弱,特别是内耳的基底膜是由一条纤维组成的膜,这个膜越靠近耳蜗的底部越短。基底膜靠近蜗底的这一部分短纤维极易破坏。如果孕妈妈把传声器直接放在腹部,声波直接进入体内,由于距离太近,高频音没有损耗,会对胎宝贝的听觉器官产生强烈的刺激乃至导致严重后果。所以,一定要记得“谨慎”二字!

    故事,从胎儿时听起

    虽然你从未听到过宝贝的声音,宝贝却一直在听着你。早在出世之前,宝贝就一直在倾听你心跳的节奏,还有血液流过全身的声音。宝贝能辨认出你在说话,因为这声音再熟悉不过了。你的声音让宝贝感到很舒服。宝贝会特别留意人类的声音,因为人类是他们的看护者。如果有熟悉的声音在身旁逗他们,他们会觉得很开心。比起其他声音,宝宝更喜爱人类的讲话声,而比起低音的男声则更喜爱高音的女声。

    既然胎宝贝能听,听见的声音也不少,那么听觉刺激已开始影响脑部语言区的发展了。而且,一个更为重要的信息是,胎宝贝出生前不但会听,而且能记得听过的声音,记得环境中熟悉的声音。这与记得熟悉的气息和味道有着相似的作用,都有助于安抚刚诞生在新环境里的宝贝。

    科学真相

    曾有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胎儿能够听到并且记住母亲的声音,出生后能辨别自己母亲的声音。

    2003年,加拿大皇后大学的凯斯莱富斯基博士等人进行了一读同一篇童话,并坚持5.6周时间。等这些孕妇生产后,在产后的第三天,再让母亲和其他女性为宝贝朗读同一篇童话,结果宝贝显然对自己母亲的声音更感兴趣。这就是说,胎宝贝已经记住了母亲声音的特征以及朗读那篇故事时的音韵。因为,宝贝出生后,妈妈用哼唱的方式唱出那篇童话时,竟然也引起了宝贝的兴趣,其反应和听朗读童话时完全一样。

    除了母亲的声音,新生的宝贝还认得出许多他曾在腹中听过的声音,比如妈妈的心跳声。如果把正在哭泣的新生宝贝放在妈妈的胸前,除了那熟悉的味道可以安慰他外,“怦怦”的心跳声也同样具有抚慰的作用。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曾把催孩子入眠的3种声响:单调的声响、心跳和催眠曲作了比较,结果发现,心跳声具有更大的镇静作用(索尔克,1961),因为他从这熟悉的声音中获了一种安全感。

    所以抱宝贝时最好采用左手抱的姿势,让他尽量靠近妈妈的心脏,以便清晰地听到那心跳声,这是他最爱听并最熟悉的声音。

    科学真相

    美国医生地卡斯泊以出色的独创精神发明了一种装置,可以证明新生宝贝对声音喜好的奥秘。实验是这样进行的,12个刚刚降生1.2天的婴儿,当他们快速吸吮时能听到母亲的声音,吸吮速度减慢时则能听到父亲的声音,结果有11个新生儿快速地吸吮。为了保证这不是因为小宝贝喜欢快速度吸吮,他们又做了相反的实验,即吸吮速度减慢时能听到母亲的声音,结果他们又很快学会了使吸吮速度减慢的技巧。这就证明他们更喜欢听到母亲的声音。

    用同样的实验方法还发现,新生儿喜欢听母亲的声音超过听其他人的声音,因为他们在胎儿期听惯了母亲的声音。但是,新生儿早期不能分辨自己的和他人的父亲的声音,这可能是由于在正常会话时,男人声调低,通过子宫壁后不易区别的缘故。

    知道了这一点,做爸爸的也不要太沮丧,如果能在宝贝出生前一两个月里,每天坚持隔着妈妈的肚子和宝贝说一会儿话,或许他一出世能立马认得你呢!

    同样,从妊娠后期到生产的这段时间内,如果胎宝贝听过某段乐曲,那么出生后到1岁左右时,他们还会记得这首曲子。

    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莫扎特等音乐大师的古典音乐最适合胎教。”可是,至今我们还未找到能够证明这一说法的有力证据。而且,有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古典音乐以外的其他音乐同样可以提高胎儿大脑的活力,特别是提高侧脑叶的活力。所以,对于音乐,孕妈妈大可不必非得逼着自己去受那古典音乐的“折磨”。如果不喜欢,就换一些柔缓的轻音乐来听一听,效果也是一样的。

    但是,一定要注意音量不可过大,而且,那些喜欢刺激的摇滚乐的妈妈们恐怕得暂时换换自己的音乐口味了。

    噪音:听力的无影杀手

    别以为胎宝贝住在厚实的子宫中,就能躲过噪音的侵害。其实,人类最易受噪音伤害的时期是从怀孕6个月的时候开始,到出生后的头几个月止。这也是早产儿的听力更容易受到噪音伤害的原因之一。

    由于早产,尚处于听力发育关键时期的宝贝因为少了母亲身体这层保护,脆弱的听觉器官过早地承担起了阻挡噪音的重任,那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对早产的宝贝来说,噪音的主要来源就是那个有嗡嗡电流声的保温箱,还有新生儿加护病房里的各种嘈杂之声。虽然许多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失聪,但早产儿自身能力的缺失,以及加护病房里的噪音干扰仍是最主要的原因。

    另外,在母亲的子宫内也未必就能安枕无忧地躲过噪音侵扰。有证据显示,暴露在高量噪音之下的胎宝贝,发生永久性听力损伤的比例高于通常的标准。研究者曾经为怀孕期在噪音环境(如纺织厂)工作的妇女所生的6.10岁儿童进行了听力测验,结果发现,胎儿期噪音暴露愈严重的,听力受损的几率愈大。

    听觉发育的真相

    对小宝贝而言,听,不是一成不变的事情,各种声音随着他的成长也开始变得不再一样。由近及远,由模糊到清晰,要想了解一个完整的世界,他还需要一段时日。

    听,声从何处来

    虽说子宫中的日子也并不安静,但与外界相比,却平静许多。因此,初来世界的新生宝贝对充斥在自己周围的说话声、门响声等都极为不适应。没有了妈妈腹壁的过滤,一切声音都能直接冲入耳朵,令他心烦不已。可是,等到晚上,那连掉根针都能听到的静谧,同样让他感觉怪异。妈妈肚子里那曾经时时传来的心跳声、脉动声、呼吸声再也听不到了。置身于如此寂寞的长夜中,宝贝多少感觉有些害怕,曾经腹中那些流淌不止的声音,均匀而有节奏,对他而言是一种安慰和难得的安全感。虽然现在离开妈妈的身体已有段时间了,但由于出生不久,所以宝贝的听觉和视觉还保留着胎内的印象。因此,为了能让他有故地重游的感觉,不妨让其躺在妈妈或爸爸的肚子上睡觉,这样他可以重新感受那心跳的声音和呼吸带来的轻微颤动,这是宝贝最好的催眠小夜曲。

    如此说来,宝贝对声音很敏感了?其实也不是!对这个刚刚来到尘世间的宝贝而言,听到是一回事,听清则又是另一回事。

    虽然他的小耳根子在出生前从未清静过,可也并不代表他一出生就是个“顺风耳”。要知道他的听觉系统还未发育成熟,对声音的反应还极为迟钝,轻微的声音于他几乎可以不用划入听力范围,听力的门槛要比成人高出40.50分贝。尽管如此,新生的宝贝还是能够顺着声音找出声源的所在,比如在他耳边摇一摇小铃,他会立刻转头或望向声音来源的方位。不过略有遗憾的是,在最初的3个月里,宝贝虽然能够闻声而动,但也只是敏感于左右侧的声源,对于来自头上方或下方的声音反应就不那么明显了。

    当然,这个局限不会困扰宝贝太久,等他长到4个月大之后,听,无论哪个方位都将不再是问题!

    如果闲来无事,想测测宝贝对声音的反应是否真的是“先左右,后上下”的话,那么你就可以对宝贝做个小小的听觉定向测试。

    用小摇铃在距宝贝右耳10.15厘米的地方轻轻摇动,就会发现宝贝像个声讯雷达一般,先警觉地竖起小耳朵,然后转动一下眼睛,接着再转过头朝向声源方向。有时他还会用那还不太灵光的小眼睛去找一找小摇铃,好像在想:是这个东西在发出好听的声音吗?如果将宝贝的头摆正后,在其左耳旁再次轻摇小摇铃,他的头和眼又会准确无误地转向左方,别小看宝贝的这个先听后转头寻找的系列动作,这充分说明眼睛和耳朵两种感受器内部已由神经系统连接在了一起,这种连接可以让新生的宝贝尽可能完整地感受外来的刺激,更好地适应环境。而且,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也是智力活动的一个大进步。

    还有哦,在游戏时得记住,摇铃的声音要稍微长一些,因为新生宝贝的那一对听觉机器运作起来还比较缓慢,对声音的处理过程基本属于慢动作。因此,如果想和宝贝玩,就请多摇几下,即使胳膊酸了也要坚持一下。这个“寻声觅物”的小游戏,宝贝可以耐心地玩很久。

    等到他感到厌烦时,头不但不会转向声源,还会转向相反方向,甚至用哭来表示拒绝这个没完没了的游戏。

    科学真相

    脊椎动物很早就进化出了确认声源方位的能力,显然是因为这是求生存的重要条件(可以察觉掠食者的动静)。对人类婴儿而言,则是为了便于找到照顾者,并且听清楚照顾者说的话。

    指导小手册

    为了让宝贝拥有敏锐的听觉,爸爸妈妈可以多和他们玩以下听觉游戏。

    新生儿时

    逗引发声:利用宝贝喜欢人声的特点,逗引他多做发声练习。要知道宝贝快乐的情绪是发音的动力,所以在逗他的时候一定要记得用温柔的语调发出各种单音,如啊、哦等。注意要让宝宝看到你的口型,久而久之会刺激他进行模仿。

    生活环境:要给新生儿一个有声的环境,家人的正常活动会产生各种声音,如走路声、关开门声、水声、刷洗声、扫地声、说话声等;室外也能传来许多声音,如车声、人声等。这些声音都会给新生儿的听觉带来刺激,促进其听觉发育。

    有意训练:由于宝贝在听觉上已具有一定的辨别方向的能力,父母可在他身旁不同方向用说话的声音、玩具的声音逗他转头寻找。并经常给他播放优美动听的音乐,时间在15分钟以内。

    1~2岁时

    有意训练:由于此时的宝贝已经能够开始注意突发的连续声,所以可以有意识地多引导他听些连续的声音,比如电话铃声、吸尘器的声音、水滴到盆里的声音等,边听边告诉他那是什么声音,在提高听觉分辨力的同时加强感性认知。

    声音积累:可以把宝贝不同阶段的咿呀声录下来让他对比着听,宝贝是很喜欢倾听自己的声音的,这能使他更愿意发音,而且你也能从中发现这些声音里蕴含着宝贝对节奏和旋律的感觉。

    2~3岁时

    有意训练:一起听听车鸣人喧、鸟语虫吟以及那些微小而被忽略的声响(如表针声),说说你听到的声音,帮他扩大听的范围。这种有意识的倾听可以帮助宝贝提高他的听觉敏感性。

    听音找错:如果宝贝倾听质量差,多半是因为他缺乏足够的注意力。因此爸爸妈妈们不妨时常和他玩些听音找错的小游戏,比如故意说“小鱼天上飞,鸟儿河里游”,让他找错。能帮助大人纠正语言错误会使宝贝变得格外高兴,而且,这个游戏还能帮助宝贝培养思考力,并促进他倾听习惯的形成。

    听音辨豆:给宝贝喜欢的东西时多为他设个小障碍,如把他爱吃的糖豆放在不同的器皿内,摇一摇,对他说:记住各器物的发声,猜对了才能吃。这样得到锻炼的不仅是听觉,还能增强宝贝的记忆力呢。

    听力损伤及检测

    冬听风过,夏听雨落,春听鸟鸣,秋听叶飘。一日一日,我们的耳边喧嚣不止,几乎忘记运用这双耳朵去好好倾听这些天籁之音。其实,上天赐予我们听力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去感受这个世界,可惜很多时候它被遗弃一旁。如果有一天,听力突然丧失,会是怎样的情景?你知道我们的听力获得是多么不容易吗?你知道,在我们成长的初期,稍有不慎都会使我们丧失听力、失去倾听世界的机会吗?更重要的是,没有听就没有语言;没有语言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就没有一切……容易导致宝贝们出现听觉损伤的原因都有哪些?

    1.疾病。由于宝贝的身体抵抗力较弱,呼吸道尤其容易受到感染,每逢此时细菌就会趁机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此时中耳会因为充水而使声音的进入受到阻隔,听力自然会因此暂时受到影响。如果细菌破坏了中耳的构造,听力还有可能永久受损。此外,某些病毒感染也会影响听力,如腮腺炎、麻疹、百日咳等。

    细菌引起的脑膜炎、先天畸形等也可能损伤听力。

    2.药物及化学物。我们都知道,给婴幼儿吃药是需要相当谨慎的,因为某些药物也会影响听力,比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奎宁、水杨酸等,它们对听力的伤害与使用的剂量及时间长短有关。另外,某些工业溶剂也会对听力造成伤害。

    3.外伤。头部外伤可能伤及耳膜、小听骨及内耳神经。

    4.噪音。噪音原本就是损害成人听力的主要原因。对宝贝来说,给他听的音乐声音过大、时间过长,也会变为噪音,从而使其听力严重受损。

    其他原因:家庭听障疾病史;围产期感染,包括宫内感染及新生儿期感染;新生儿期胆红素脑病及高胆红素血症;围产期缺血缺氧性疾病;低体重儿及早产儿(噪音引起的听觉损伤最易发生在早产儿身上);出生时窒息、感染;住过新生儿加护病房;以及产伤、糖尿病以及母亲低血糖、母亲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但是,别以为有了上面这些资讯,就可以轻易地发现初生宝贝的听力是否有问题。下面这个例子也许更有警示作用:

    小姑娘乌珍出生时看起来真是既健康又漂亮,医生给她做了身体检查后宣布她一切OK。不但如此,乌珍还是个特别乖巧的孩子,很少哭闹,总像个微笑天使,让爸爸妈妈疼爱至极。闲来无事时,她还常常啊啊地哼唱些“小调儿”

    逗大家开心。

    就因为她太乖了,所以拖了很久之后,爸爸妈妈才发现女儿几乎是全聋。起初妈妈曾注意到,乌珍每次入睡时一点都不用操心,只要轻轻拍一会,就能呼呼入睡。把她抱在怀里,对她说话、唱歌,她还好像听得很专注,漂亮的大眼睛眨都不眨一下地盯着你看。因此,爸爸妈妈都没太在意。

    可是,当乌珍长到一岁大时,夫妇俩开始觉得女儿不对劲了,别的孩子这么大时都已“妈妈、爸爸”叫个不停了,可是乌珍反而是愈大愈沉默,啊啊自语的时候也一天比一天少。等到她快2岁的时候,仍是一语不发。她一定有问题!夫妇俩最终确信了这一点。他们急忙带着女儿去做听力检测。果然,乌珍的左耳全聋,右耳只能听到很微小的声音……现在明白了吧,对小婴儿来说,听觉有没有问题,时间与细心是个关键因素。所以如果可以的话,所有的宝贝都应该在3个月大时就去做听力损伤的筛检。

    否则,单凭感觉去观察的话,一般都得等到宝贝2岁以后才能明显看出来是不是有听障。但是,宝贝的脑力发展却是日夜不息的,这其中必须要有听觉的参与才能完美进行,如果这么长时间都听不到声音的话,语言学习也就无从谈起。这种损失对于宝贝的社会互动、情绪健康和智力进步都有严重影响。

    如果说生理上的疾病使我们防不胜防,那么在外部生活环境方面,我们至少能为宝贝做些“肃清”工作,比如:如果家中有音响设备,一定不要离宝贝睡觉的地方太近,否则那音乐对其而言就变成了噪音;播放音乐时,最适宜的音量范围是40.60分贝,而且不要同时打开电视,否则背景音太杂,会减弱宝贝的辨音能力;给1岁以内的宝贝听音乐的时间不宜太长,每天15分钟左右即可;不要让宝贝拿着手机听音乐,因为手机的音质尖锐刺耳,对听觉器官危害极大。

    对宝贝而言,声音一旦超过90分贝,就有可能对其造成永久性的听力损伤。所以,请记住以下各类声音的分贝:

    轻声耳语约20分贝;一般家居声响约40分贝;正常交谈声约60分贝;车辆往来、电话铃声约80分贝;地铁列车、电动割草机约100分贝;小喇叭约90.110分贝;挤压玩具约110分贝;闪着灯、会唱歌和跑动的电动玩具约130分贝。

    你看,这些可爱的玩具其实一点都不友善,相反还是宝贝的听觉“杀手”呢。

    指导小手册

    听力障碍早发现

    如果宝贝出现下列情况,妈妈们可要特别当心了:

    1~3个月的宝贝,你在他耳边大声拍手,他没有任何反应;或者宝贝睡着时,不能被较大的声音惊醒。

    8~12个月的宝贝,听到熟悉的声音却很少转头寻找,或者听到说话声也很少去模仿。

    1岁半的宝贝,对于一些很容易发音的字都掌握不好,比如“妈”、“爸”;或者你让他做那些曾经教过的动作,他一直学不会。

    2岁的宝贝,在不用眼睛看的情况下,就不能按照你说出的一些简单要求去做动作。

    温馨提示

    如果怀疑宝贝有听力问题,一定要尽快去医院或专门的听力机构做专业的听力检查,以便及早干预。

    “妈妈腔”的科学经拖着长长的音,轻柔地哄着怀中的宝贝入睡,这个亘古不变的情景到今天有了新的解释。我们为什么要那样做?宝贝为什么会很喜欢?这将不再是个谜!

    从宝贝的大脑发育进程来讲,他从出生到半岁期间的辨听能力还处于重听状态,就是说他在听觉方面的表现就像个上了年纪的老爷爷一般,还无法完整地听清楚别人的说话声。其实这对宝贝而言也并不是一件坏事情,毕竟他要熟悉的新声音太多了,而大脑的容纳空间还极为有限,如果一下子就把耳朵的大门全部打开,那声音岂不是会像浪潮一样将宝贝淹没?所以,大自然的安排是十分合理的,它让新生的宝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睡眠状态,而不被较多的环境声干扰,未尝不是一种保护性的生理机制。

    宝贝的大脑工程可没敢闲着,它正在日夜不息地施工,随着它持续发展的脚步,那双小耳朵将会变得越来越敏锐。不过,无论如何期盼,在7岁之前,宝贝的听阈将会一直比成人高约10分贝。正是因为宝贝的这一生理特点,所以我们在和他说话时,需要注意两点:

    1.提高声调

    由于新生宝贝的听觉器官还未发育成熟,听力门槛比成人高出40.50分贝,对于很轻的声音其感应度会稍显“迟钝”,就好像我们带着一副耳机去听外界的声音一般。这就是说,当我们和一个小婴儿说话时,必须声音大一些才能引起他的注意。不过,这样的时间也不会太久,到宝贝两个月的时候情况就会好转。

    另外,和新生的宝宝沟通时,还要记得尽量靠近他的脸说话(因为他目前还是高度近视眼,只有靠近一些才能让他看清楚我们的嘴和面部的表情)。

    不过好在妈妈们似乎都能凭着本能就知道新生宝贝是个听力不佳的小人儿,因此,与他们说话时都会不自觉地提高音量,并且靠近宝贝的脸去说话。这大约就是天性使然吧。

    2.拉长语调

    新生宝贝的神经系统在处理听觉讯息的时候运转较慢,所需时间相当于成人的两倍,这就是“妈妈腔”极受宝贝欢迎的原因。缓缓慢慢、不慌不忙的节奏对婴宝贝来说真是再合适不过了,一字一顿的语速使宝贝有了充分的辨音时间。所以,一直以来妈妈们都知道和宝贝说话时,必须用字简单,声调最好像吟咏一般,这样宝贝才能毫不费力地分辨出构成语句的各个部分。

    科学真相

    一位语言学家研究发现,父母亲们似乎都会很本能地提高音调和新生儿进行第一次谈话。这种高声调几乎是世界性的现象。研究证明,6个不同国家的母亲,不管她们的本国语言是什么,在和新生儿交谈时,都使用同样的声调、无意义的音节和短语。

    指导小手册

    胎儿期宝贝听觉发育标准

    从怀孕第8周开始,胚胎的神经系统就已初步形成,听觉神经开始发育。到了5~7个月时胎儿的听觉完全形成,能分辨出各种声音,并随着声音在母体内做出相应的反应。8个月以后,能分辨出声音强弱的神经也已经形成。胎宝贝讨厌的声音是高音,喜欢的是妈妈体内心跳与血液流动的声音,以及妈妈温柔的话语声和自然界的声音。

    该阶段宝贝听觉发育促进法:

    1.听悦耳的音乐。当胎宝贝具备初步听觉后,就可以给他听一些曲调优美、舒缓、悦耳的音乐,以促进听觉神经发展。

    2.倾听自然之声。天气晴朗的日子,多带胎宝贝去公园散散步。闭上眼,仔细听听自然界各种动听的声音。

    3.与胎宝贝交谈。准妈妈准爸爸要一起多对宝贝说话,既训练了宝贝的听觉能力,又能提前培养亲子感情。

    0~1个月宝贝听觉发育标准听到突发声响后会突然惊跳、紧闭眼睑、两臂屈曲抱在胸前、四肢抖动,并产生眨眼、觉醒等生理反射;觉醒状态下听到声音后,会转动眼和头去寻找声源;听到友善或熟悉的声音会停止哭泣;听见高音调的声音和妈妈的声音,会有表情反应。

    该阶段宝贝听觉发育促进方案:

    1.让宝贝的周围充满声音。家人的正常活动会产生各种声音,如走路声、开或关门声、水声、刷洗声、扫地声、说话声等;室外也能传来许多声音,如车声、风声等。这些声音都会刺激新生儿的听觉系统,促进听觉发育。

    2.让宝贝听到妈妈的心跳声。抱宝贝时最好采用左手抱的姿势,让他尽量靠近妈妈的心脏,以使其听得更清晰,这可是他最爱听并熟悉的声音呢。

    2~3个月宝贝听觉发育标准静卧睁眼时,若听到突然的声音会闭上眼睑;在哭闹或手脚活动时,听到突然的声音会停止哭闹或终止活动;在宝贝近处发出声音,如摇铃铛,有时会缓缓转过脸;每当听见柔和悦耳的音乐,会面露笑容并安静地倾听;睡眠中突然听到尖叫或刺耳的音乐,如摇滚乐、吹打乐等,会表现出全身扭动、手足摇动等烦躁不安的样子;当成人用语言引逗,或周围环境出现喧闹声、喷嚏声、闹钟声等时,会发出“哦”、“啊”、“呜”等应答或笑声。

    该阶段宝贝听觉发育促进方案:

    1.多和宝贝说话。虽然此时说话还不是宝贝的特长,但是成人那充满温馨的话语,却能使宝贝感受到初步的情感交流,因此,这样坚持下去,宝贝的说话愿望会变得更强烈。

    2.为宝贝放音乐。音乐要选优美、轻柔、明快的。中外古典音乐、现代轻音乐和描写儿童生活的音乐,都是训练宝贝听觉能力的好教材。但是,一定要清楚,如果播放时间太长,很容易引起宝贝的听觉疲劳。此外,播放时可以先将音量调到最小,然后逐渐增大音量,直到比正常说话的音量稍大一点儿即可。这样可以让宝贝学会辨别不同的音质及音量,使听觉更敏锐。

    3.床头上的玩具。可以在宝贝的小床上系些不同音质或音调的发声玩具,刺激听觉细胞,促进听觉发育。注意要经常变换玩具位置,让宝贝获得多方位的感受。

    4.寻找铃声。用摇铃轻轻在宝贝的一侧摇动,宝贝听到声音后会去转头寻找;然后再在宝贝的另一侧摇动,宝贝会继续寻找。这样既刺激了听觉系统,又能让颈部肌肉获得锻炼。

    4~5个月宝贝听觉发育标准对听到的声音有定向能力。比如在宝贝一侧耳后大约15厘米处摇铃,如果宝贝听到了,会转过头向发声的方向寻找声源。已经感知并习惯了外界的声音,对隔壁房间传来的声音、室外动物的叫声或其他响亮的声音,能主动寻找声源。开始能辨别妈妈的声音。和他说话时,他会用眼睛注视你,或专注于听你的声音而停止其他动作,头转向声源,表现出对熟悉声音的感知能力。

    该阶段宝贝听觉发育促进方案:

    1.玩具与训练。可在宝贝耳边轻轻摇动玩具,发出悦耳声响,引导宝贝转头寻找声源。当宝贝熟悉了这种游戏后,可以更换不同的玩具,让宝贝去倾听不同的音质和音量。

    2.悬挂风铃。在家里挂串风铃,当风吹动风铃时,不仅声音悦耳,很讨宝贝喜欢,而且这种不定时发出的声音可以经常萦绕在宝贝的耳边,即使爸妈忙得顾不上理会小家伙,它也能帮助刺激宝贝的听觉系统。

    3.嘴巴乐器。故意发出一些怪诞的声音逗逗宝贝,要知道宝贝极喜欢也很容易被这些奇怪的声音及动作所吸引。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提前把“a”、“o”、“e”等字母音示范给宝贝,为他接下来学习发音奠定基础。

    4.听自己的声音。把宝贝平日发出的各种声音录下来,哭声、叫声、笑声……在宝贝心情愉快时放给他听,他会因为感兴趣而听得更专注。

    6~7个月宝贝听觉发育标准宝宝能主动向声源方向转头,也就是有了辨别声音方向的能力。叫宝贝的名字时,他会转向呼叫人,并做出友好的表情,以示回答;对宝贝说话、唱歌时,他能静静地看着你,注视你的口型,有时还发出声音来“回答”;当电视、广播开启时,宝贝能灵敏地转向声源。

    该阶段宝贝听觉发育促进方案:

    1.倾听落地声。听到的声音越丰富,宝贝的听觉辨识能力越敏锐。比如找一些摔不碎的东西,球、塑料盒、书本、笔、罐头、木盒、纸盒等,把它们一一扔在地上,给宝贝听各种物体落地的声音,宝贝可以从中感知不同质地与不同声音间的关系。

    2.自制“听觉瓶”。在空瓶里装上不同的东西,诸如水、豆类等,然后轻轻摇动瓶子,让宝贝倾听这些不同的声音。

    3.拍拍手。可以先示范拍拍手给宝贝看,让他听一听,然后模仿你;熟悉后,可以变换拍手的节奏,时快时慢,看宝贝能否感受出它们的不同;或者一直连续拍手后忽然停止,看宝贝的反应。

    8~9个月宝贝听觉发育标准能理解简单的语言,并在成人的指导下用动作表示一定的意思,如点头表示“谢谢”,挥手表示“再见”;对外界的各种声音表示关心,如车声、雷声、犬吠声;会模仿动物的叫声,并发出笑声;情绪好的时候会主动发出声音,并模仿成人教给他的声音;当听到“不行”“不能”等斥责声时,会把伸出的手缩回或哭泣;将微弱声源靠近宝贝耳朵时,宝贝能转头寻找声源;听到一种声音突然变换成另一种声音时,能立刻表示关注。

    该阶段宝贝听觉发育促进方案:

    1.寻找声音。将宝贝熟悉的一个音乐玩具藏在某处,然后让其自己去找,看他能否在音乐停止前找到。在寻找的过程中,既锻炼了辨音能力,又培养了空间方向感。

    2.乐器演奏。给宝贝准备一些简单的乐器,如铃鼓、响板、腕铃等,放音乐,让宝贝拿着乐器伴着音乐摇动;也可让宝贝用乐器模仿妈妈发出的相同节奏,如响板或铃鼓,妈妈敲一下,让宝贝跟着敲一下,妈妈敲两下,宝贝跟着敲两下。

    10~12个月宝贝听觉发育标准听到隔壁房间有声音时,能惊异地歪着头倾听;宝宝能按听到的语言做出反应,当问到“鼻子”、“眼睛”、“嘴巴”在哪儿时,会用小手指出来;开始了语言学习;能跟随音乐摆手;能寻找视野以外的声音;能模仿大人的发音,如“妈妈”、“爸爸”、“宝贝”等;悄悄接近宝贝,轻声叫他名字时,宝贝会转头寻找声源;在听到“把××给我”时,能把某物拿过来;听到“××在哪儿”时,会用目光寻找某物。

    该阶段宝贝听觉发育促进方案:

    1.分辨人声。此时宝贝应该可以分辨父母及家里其他人的脚步声和说话声了。当门外有脚步声响起时,就和宝贝一起玩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吧。

    2.听动物声。准备各种动物的卡片,成人学各种动物的叫声,让宝贝指一指那是什么动物的叫声。

    3.牙牙学语。根据宝贝的语言发展情况,重复简单的叠句、儿歌或奇怪的声音,让宝贝认真观察父母的口型,然后发出同样的声音。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