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没人欣赏,也要跳出最美的舞步
这个世界上千里马常有,而伯乐难求,所以不要总是指望被别人发现,关键是你要自己发现自己!做自己的伯乐,你才能取得成功。
1972年,新加坡旅游局给总理李光耀打了一份报告,大意是说:“我们新加坡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中国有长城;不像日本有富士山;不像夏威夷有十几米高的海浪。我们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什么名胜古迹都没有。要发展旅游事业,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李光耀看过报告,非常气愤。
据说他在报告上批了这一行字。“你想让上帝给我们多少东西?阳光,阳光就够了!”
后来,新加坡利用那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种花植草,在很短的时间里,发展成世界上著名的“花园城市”。连续多年,旅游收入名列全亚洲第三位。
造物主给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东西,确实都不是太多。就拿我们身边知道的来说,它仅给杭州一个西湖,仅给曲阜一个孔子。就个人而言,它给每个人的东西同样也少之又少,它只给了牛顿一只苹果,并且还是掷过去的;它只给了迪斯尼一只老鼠,这只老鼠并且是在迪斯尼自己连一块面包都吃不上的时候到达的。
造物主的馈赠虽然少得可怜,但它是酵母。只要你是位有心人,你会惊喜地发现上帝的馈赠是多么的丰厚。聪明的江南人利用西湖把杭州变成了天堂;智慧的北方人则利用孔子把曲阜变成了圣城。
你虽然没有别人英俊潇洒,但你可能身强体壮;你虽然不会琴棋书画,但你可能思维敏捷、逻辑清晰……上帝不会给人全部,但他绝对不会亏待你,所以你一定要做自己的伯乐,发掘自己的潜能。
有一个探险家,他走进了非洲的荒野中。他随身带了一些不怎么值钱的小装饰品,打算送给当地的土著人。在这些东西当中,有两面真人大小的镜子。他把这两面镜子靠着两棵树放好,然后就坐下来和他的手下人谈论有关探险的情况。这时候探险家注意到有个土著人手里拿着长矛正在向镜子走过来,当他向镜子里望去的时候,他看见了自己的影子,于是开始向镜子里的对手刺去,好像它真的是个土著人一样,假装要杀了他。当然,他打碎了这面镜子。这时候,探险家向这个土著人走去,问他为什么要打碎镜子。这个土著人回答说:“他要杀我,我就先杀了他。”探险家向土著人解释说,镜子不是用来干这个的,并领他走到第二面镜子那边去。他对土著人解释说:“看,镜子是这样一个东西:通过它,你可以看到你的头发有没有梳直,你脸上的油彩涂得是否合适,你的胸部多么健壮,你的肌肉多么发达。”土著人回答说:“噢,我不知道。”
成千上万的人都这样,他们的情形和这个土著人差不多。他们穷其一生和生活作战。在生命的每个转折点上,他们都以为会有一场战斗,而情况最终也确实是这样。他们预计会有敌人,而他们确实遇到了敌人。他们预计困难会接踵而至,而事情也恰好就是这样。“如果事情不是这样,那么它就是那样……总会发生点什么。”对于成千上万的没有能够认识到这种巨大的力量的人来说,事情过去是这样,将来也还会是这样。成千上万的人继续过着平淡、普通、痛苦的生活,因为这种巨大的力量从他们身边悄悄溜走了,他们就再也抓不住它了。生活中的你绝对不要像土著人那样,穷其一生都不能发现自己的力量。
世界就是你的大舞台,即使暂时没有人欣赏,你也要跳出自己最美丽的舞步,发现你自己、做自己的伯乐,你就能走向成功。
学习狼性精神,永不服输
狼,没有猛虎的霸气,然而独立悬崖对月长嗷的气势却足以震慑天地;没有雄鹰飘逸的身姿,但扑食时的腾空一跃又足以让对手魂飞天外;没有狐狸的娇媚,然而在雪原中伴着飞雪奔腾的身影不得不令人倾倒;没有猎豹的专横,然而一盯上猎物就算要跟踪几天几夜也一定要置其于死地,这就是狼。看似漫不经心的随意里保持着十二万分的警惕,绿色的双眸里永远透着孤独和骄傲,永远只对月长嗷……
狼,永远是进取的,永不服输的。在狼族的字典中,永远没有“失败”和“放弃”两个词。只要锁定目标,不管跑多远的路程,耗费多长时间,失败多少次,它们都不会认输,不会轻易放弃。它们认为,失败和错误是生活中的组成部分,是有所进取、求变创新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的组成部分。
永不服输是狼呼啸山林的法宝,人若是有不服输的心性,就会焕发出想要成功的斗志。
每位想要拯救自己的人都应该相信这样一个公式:成功=尝试+尝试+再尝试。人一生会遇到许多挫折,经历很多失败,但是,如果一次失败,你就再也爬不起来,那么你也就彻底失败了。人的生命中,不可缺少一种不认输的精神。第一次不行,我再来;第二次失败,我坚持第三次。往往困难就是在我们不服输的毅力下打倒的。
有一位战胜了这个对手的人,他的故事一定会对你有所启发。
那是1832年,当时他失业了,这显然使他很伤心,但他下决心要当政治家、当州议员,而糟糕的是他竞选失败了。在一年里接连遭受两次打击,这对他来说无疑是痛苦的。
他又开始着手自己开办企业,可一年不到,这家企业又倒闭了,在以后的17年间,他不得不为偿还企业倒闭时所欠的债务而到处奔波,历尽磨难。
当他再一次决定参加竞选州议员时,这次他成功了。他内心因此而萌发了一丝希望,认为自己的生活有了转机:“可能我可以成功了!”1835年,他订婚了,但离结婚还差几个月的时候,他的未婚妻不幸去世。这对他精神上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他心力交瘁,数月卧床不起。在1838年他觉得身体状况良好时,决定竞选州议会议长,可他又失败了。1843年,他又参加了竞选美国国会议员,这次他仍然没有成功。
要是你处在这种情况下会不会放弃努力?他虽然一次次地尝试,但却一次次地遭受失败:企业倒闭、情人去世、竞选失败。要是你碰到这一切,你会不会放弃这些对你来说很重要的事情?
他没有放弃,他也没有说:“要是失败会怎样?”1846年,他又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最后终于当选了。
两年任期很快过去了,他决定要争取连任。他认为自己作为国会议员表现是出色的,相信选民会继续拥戴他,但结果遗憾的是他落选了。
因为这次竞选他赔了一笔钱,所以在他申请当本州的土地官员时,州政府把他的申请退了回来,上面指出:“做本州的土地官员要求有卓越的才能和超常的智力,你的申请未能满足这些要求。”
接连又是两次失败,然而,他并没有服输。1854年,他竞选参议员,但失败了;两年后他竞选美国总统提名,结果被对手击败;又过了两年,他再一次竞选参议员,还是失败了。
这个人尝试了11次可只成功了2次。要是你处在他这种境地,你会不会早就放弃了呢?
这个在9次失败的基础上赢得2次成功的人便是亚伯拉罕·林肯,他一直在寻求不断地自我进步。而就在1860年,他当选为美国总统。
亚伯拉罕·林肯遇到过的敌人你我都曾遇到过。林肯面对困境,就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勇气。他坚持、奋斗,他压根就没有想过要放弃尝试,他不愿放弃努力。就像你我一样,林肯也有自由选择权。他可以畏缩不前,不过他没有退却。你我也可以同样在困难面前不必退却逃跑,永不服输才会迎来胜利的曙光。
在现代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只有像狼这样保持一种永不服输,不怕打败的精神,才能笑傲人生!
不仅仅是心动,更重要的是行动
德谟斯吞斯是古希腊的雄辩家,有人问他雄辩术的首要之点是什么?
他说:“行动。”
第二点呢?“行动。”
第三点呢?“仍然是行动。”
人有两种能力,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往往不是因为思维能力,而是因为行动能力。
我们从小就读过这样一则古代寓言。
在四川的偏远地区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裕。
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去,您看怎么样?”
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给我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多年来就想租条船沿着长江而下,现在还没做到呢,你凭什么去呢?”
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归来,把过南海的事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惭愧。
穷和尚与富和尚的故事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说一尺不如行一寸。
克雷洛夫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行动才会产生结果。行动是成功的保证。任何伟大的目标,伟大的计划,最终必然落实到行动上。凡是应该做的事拖延而不立刻去做,留待将来再做,有这种不良习惯的人,是弱者。有力量的人,是那些能够在一件事情意味新鲜及充满热忱的时候,就立刻去做的人。
心动不如行动,目标再伟大,如果不去落实,永远只能是空想,成功在于意念,更在于行动。成功者的口号是:行动、行动、再行动!
人世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克服。关键是看你是否有一颗主动生活的心。
从前有一户人家的菜园摆着一块大石头,宽度大约有四十公分,高度有十公分。到菜园的人,不小心就会踢到那一块大石头,不是跌倒就是擦伤。
儿子问:爸爸,那块讨厌的石头,为什么不把它挖走?
爸爸这么回答:你说那块石头啊?从你爷爷时代,就一直放到现在了,它的体积那么大,不知道要挖到什么时候,没事无聊挖石头,不如走路小心一点,还可以训练你的反应能力。
过了几年,这块大石头留到下一代,当时的儿子娶了媳妇,当了爸爸。
有一天媳妇气愤地说:爸爸,菜园那块大石头,我越看越不顺眼,改天请人搬走好了
爸爸回答说:算了吧!那块大石头很重的,可以搬走的话在我小时候就搬走了,哪会让它留到现在啊?
媳妇心里非常不是滋味,那块大石头不知道让她跌倒多少次了。
有一天早上,媳妇带着锄头和一桶水,将整桶水倒在大石头的四周。
十几分钟以后,媳妇用锄头把大石头四周的泥土搅松。
媳妇早有心理准备,可能要挖一天吧,谁都没想到几分钟就把石头挖了起来,看看大小,这块石头没有想象的那么大,都是被那个巨大的外表蒙骗了。
所以,要记住:“现在”就是行动的时候。行动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态度,使他由消极转为积极,使原先可能糟糕透顶的一天变成愉快的一天。
如果下定决心立刻去做,往往会使你最渴望的梦想也能实现。
“绝不拖延,先做了再说”可以影响你生活中的每一部分,它可以帮助你去做该做而不喜欢做的事;在遭遇令人厌烦的职责时,它可以教你不推脱延迟。但是它能帮你去做你“想”做的事。它会帮你抓住宝贵的刹那,这个刹那一旦错过,很可能永远不会再碰到。
奋进的生命自然流光溢彩
让我们来看看伟大的塞顿在《动物记》中对狼的战斗的描写吧。
拜德蓝德贝利已经没有可以逃跑的路了,被十五只猎狗纠缠着,它们还有人做强大的后盾。它已经不是在走,而是蹒跚着向上爬。猎狗排成一队追在它后面,现在的情形也比刚才好了些。它们正在逐渐接近它。
在这个最狭窄的地方,一步失误就意味着死亡。那条伟大的狼转了过来,正对着它们。
它的前腿奋力支撑了起来,而那闪着寒光的獠牙则完全暴露着。我们没有听到它发出一点儿声音,它勇敢地面对着这群猎狗。它的腿因为辛苦而很虚弱,但是它的脖子,它的嘴巴,以及它的内心都是强壮的……它们上来了,第一个是最敏捷的灰猎狗,它是怎么做的呢,它们几乎都没有看见。但是,当一股血流撞向岩石的时候,“那只巨大的狼转过身来面对着它们”,那一群猎狗也涌上了那条路。在必然的打斗中,黑鬃毛在它们来到的时候接待了它们。一个无力的弹跳,一个反向的进攻,一个猛咬,“凡·高倒下了”(凡·高是一条狗的名字),它的脚没有了。猎狗丹德和科利又逼近了,试图扭住它。一个闪冲,一个抬臀,它们就跌倒在那条狭窄的小路上了。然后是蓝点猎狗,紧接着是强壮的奥斯卡和英勇的泰戈——但那只狼在岩石的那边,一眨眼的工夫,它们之间的战斗就结束了,只剩下那只狼在那儿,那些大猎狗都不见了。剩下的几条狗围了上来,最后面的逼迫着最前面的狗——倒下来——去死。撕、咬、抬臀,从最敏捷的猎狗到个头最大的猎狗,直到最后一条,倒下来——倒下来——它让它们轮流着倒下,从悬在空中的凸出部分到下面的峡谷。那儿的岩石和树干太锋利了,随时都会拿走它们的生命。
短短的五十秒钟后,一切都结束了。岩石把这一群猎狗抛向了一边——潘茹富狗群全部被消灭了。拜德蓝德贝利再次独自站在那里,站在它自己的大山上。
它站在那儿等了一会儿,看是不是还有其他的猎狗上来。再也没有了,那群猎狗全部都死掉了。它等了一会儿,平静了自己的呼吸,然后,在这个决定命运的现场,第一次提高了它的声音,虚弱地发出了一声长长的、胜利的长啸,在另外一个较低的岸上渐渐变小,被什么东西挡住了,看不见了。这就是我们在辛梯纳山的一个高坡上看到的一切。
狼群天生就具有一种战斗性格,可以说战斗是狼生命的本质。在狼群内部,要通过战斗决定自身在狼群中的地位;在自然界,狼群要通过战斗获得保障生命存活的食物;狼群还要和给它们带来许多灾难的自然环境抗争;它们还要和最可怕的人类交锋。没有一种战斗的性格,狼族就不能在这个地球上生存。战斗就是它们的生命哲学。
人的成功也是不停奋斗,努力进取的结果。
牛顿是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当有人问他到底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出那些非同一般的发现时,他诚实地回答道:“总是思考着它们。”还有一次,牛顿这样表述他的研究方法:“我总是把研究的课题置于心头,反复思考,慢慢地,起初的点点星光终于一点一点地变成了阳光一片。”正如其他有成就的人一样,牛顿也是靠勤奋、专心致志和持之以恒才取得巨大成就的,他的盛名也是这样换来的。放下手头的这一课题而从事另一课题的研究,这就是他的娱乐和休息。牛顿曾说过:“如果说我对公众有什么贡献的话,这要归功于勤奋学习和善于思考。”另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开普勒也这样说过:“只有对所学的东西善于思考才能逐步深入。对于我所研究的课题我总是追根究底,想出个所以然来。”
科学家们的成就来自于不断的刻苦究研,来自一种奋进的态度。确实,我们每个人一旦养成了一种不畏劳苦、敢于拼搏、锲而不舍、坚持到底的劳动品质,无论我们干什么事,都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即使从事最简单的技巧也少不了这些最基本的“品格”。
一个年岁已高的僧人,在烈日下面做工。一个路人突然问僧人:“师父,你多大年纪了?”僧人回答说:“今年刚满70岁。”路人又问他:“既然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还做这么累的工作啊?”老僧人回答说:“因为我存在。”路人又说:“又何必在太阳底下做工呢?”僧人回答说:“因为太阳存在。”
老僧人的话似乎有点深奥,但却说明了一个最浅显的道理:既然生命不息,就应该奋斗不已,超越自我。而老僧人自己,也是以一种非常平实的方法在不断超越自我。
奋进是走向成功的助推器,奋进是辉煌人生的助燃剂,奋进让生命流光溢彩。
顺境、逆境,都由我掌控
狼的生存环境很恶劣,但它们却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在北极,在酷寒的冬季,在肆虐的暴风雪中,它们仍能在露天里蜷缩成一团,用尾巴遮主面部安详的睡觉。
狼可称得上是主宰环境的强者。我们每个人也毫不例外地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了环境,谁也无法生存。而我们生存的环境又非常复杂,有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工作环境、自然环境等,每个环境都会影响我们的生存。特别是当我们处于逆境时,只有学会克服困难,做主宰环境的强者,才能转逆境为顺境。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名记者问美国副总统威尔逊,贫穷是什么滋味时,这位副总统向我们讲述了一段他自己的故事。
“什么也没有时是什么滋味。我在10岁时就离开了家,当了11年的学徒工,每年可以接受一个月的学校教育,最后,在11年的艰辛工作之后,我得到了1头牛和6只绵羊作为报酬。我把它们换成了84美元。从出生一直到21岁那年,我从来没有在娱乐上花过1美元,每个美分都是经过精心计算的。我完全知道拖着疲惫的脚步在漫无尽头的盘山路上行走是什么样的痛苦感觉,我不得不请求我的同伴们丢下我先走……在我21岁生日之后的第一个月,我带着一对人马进入了人迹罕至的大森林里,去采伐那里的大圆木。每天,我都是在天际的第一缕曙光出现之前起床,然后就一直辛勤地工作到天黑后星星探出头来为止。在一个月夜以继日的辛劳努力之后,我获得了6美元作为报酬,当时在我看来这可真是一个大数目啊!每个美元在我眼里都跟今天晚上那又大又圆、银光四溢的月亮一样。”
在这样的穷途困境中,威尔逊先生下决心,不让任何一个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溜走。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样深刻地理解闲暇时光的价值。在他21岁之前,他已经设法读了一千本好书——想一想看,对一个农场里的孩子,这是多么艰巨的任务啊!
贫穷困苦的环境并不能磨灭一个人奋发求知的信念,利用自己手中所有的资源,不放弃任何一次积累,终将有一天,你会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挣脱环境的枷锁,成为主宰环境乃至人生的强者。
顺利的环境固然好,它可以助你毫不费力地到达自己理想的彼岸,但如果一个人处于不利于发展的环境中该怎么办呢?只有秉着信念之灯运用智慧去努力改变环境,从而最终到达阳光地带。
有时环境的发展,与我们的事业目标、欲望、兴趣、爱好等发展是不合拍的,环境有时阻碍、限制我们欲望和能力的发展。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有办法来改变环境,使之适合我们能力和欲望的发展需要,则是最难能可贵的。
一般来说,一个人只能适应环境、顺应环境,但是,在一定情况下环境也是可以改变的。当然,改变环境需要许多条件,但最重要的是你的信念与智慧,这二者其实也是相辅相成的,有了改变环境的决心,肯定能够想出改变的好办法。既然环境可以改变,那么机会也就可以创造了。每个人都可以如威尔逊一样,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特点,来寻求发展自己的机会。
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人人都眼盯着机遇,所以要获得机遇的光顾也是很困难的了。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必须努力去创造机遇,改变不利于自己发展的环境。
但现实生活中,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却不是这样做的,他们不是去努力寻找、开创环境机遇,而是消极地认为,这一切都是不可能改变的。这样就把自己逼到了死角,想有所作为也是绝对不可能的了。
很多时候,恶劣的环境会像恶魔一样缠绕在你身边,引起你的恐慌。但是只有一种恐慌心理,是没有用的,对于那些成功者而言,他们通常是能够主宰环境的强者。
人类有许多潜能除非遭到巨大的打击和刺激,是永远不会显露出来、永远不会爆发的。这种神秘的力量深藏在人体的最深层,非一般的刺激所能激发的,但是每当人们身处恶劣的环境中,在极其苛刻的生存条件下,那些追求成功的人就会努力奋起,改变自己的处境,成为主宰环境的强者。
处在绝望境地的奋斗,最能激发人潜伏着的内在力量。没有这种与环境抗争的奋斗,便永不会发现自己真正的力量和强项。如果林肯是生长在一个庄园里,进过大学,他也许永远不会当选美国总统,也永远不会成为历史上的伟人。因为如果一个人处在安逸、舒适的环境中,便不需要自己的多少努力,不需自己过多的奋斗。林肯之所以这般伟大,是因为他不断地与环境奋斗着。若我们欲成就成功人生,同样需要与环境抗争、主宰环境的勇气,第八篇 自在生命,水洗禅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