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犹如回声,付出什么,就得到什么
善良,是一个人所有美好品德的基础。因为心地善良,所以懂得体恤别人,可以推己及人;因为慈悲,所以诚实、无私,相信世界的美好。这样的人,心中充满爱,待人充满善,生活中便也充满幸福。
善,是对别人苦难的感同身受,是看到别人幸福时的不妒和祝福,是遇到需要帮助之人时不计回报地施以援手,是以爱的眼光和胸怀来感受世界,来面对和回馈他人。善良的人,心里总带着对别人的体恤和慈悲,当世事不如所愿时,因为能体谅别人的难处,所以可以对不如意豁达接受;当别人遭遇苦难时,总会给予帮助,并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内心的快乐;当别人获得幸福时,也能胸怀宽广地给予祝福,并分享对方的快乐。如此,善良的人便获得了远比其他人更多的内心的快乐和满足。
忙碌的我们似乎越来越不快乐了,忧郁和孤独不断充斥着生活。我们为什么会忧郁,为什么会孤独?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观点是:“我的病人中大约三分之一都不是真的有病,而是由于他们只爱自己,只在乎自己的所得与所失,对周围的一切表现出冷淡、怠惰、不在乎、无所谓的态度。”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呢?不妨来看一个故事。
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被干死。
有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捡起水洼里的一条条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入大海。太阳炙烤着沙滩,小男孩的汗水不停地流着,腰酸、胳膊痛,但他还是在不停地扔着小鱼。
有人忍不住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有这么多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一边回答,一边继续拾起一条小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在小男孩的心目中,每一条小鱼都是独立、完整的生命,都有获得同情、关爱和呵护的需要。尽管这么多小鱼他救不过来,可是对于被救的小鱼来说,新生不就意味着重新获得了整个世界吗?有什么理由不倾情相救呢?
善良的人可以带给别人快乐和幸福,又可以真诚地分享别人的快乐和幸福,于是,幸福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加倍。没有人不喜欢和善良的人在一起,同样的事情,人们总是更愿意和善良的人结伴;同样的机遇,人们总是更愿意和善良的人分享。于是无形之中,善良便又带来了更多的回报。
善良的人做事不会吃亏。是的,就在这真诚的付出和分享之中,善良便得到了最高的嘉奖,那就是内心的满足与快乐。
在20世纪爆发的一场战争中,一名叫丽娜的普通家庭主妇从报纸上看到,参战的士兵因思念亲人备感孤单、失落,作战士气极为消沉,于是她决定以亲人的身份给他们写信,收信人是“每一位参战的士兵”,落款一律是“最爱你们的人”。信的内容风趣幽默、关怀备至。直至战争结束,丽娜一共寄走了600多封信,她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不值一提。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间战争结束已经快10年了。一天清晨,丽娜梳洗完毕要去上班,打开房门的一刹那,她惊呆了:门口笔直地站着一排排穿戴整齐的绅士。他们每人手里拿着一束玫瑰花,见到她簇拥了上来,齐声喊道:“我们爱你,丽娜女士!”丽娜此时像万人追捧的明星,被鲜花和掌声包围住。
原来,在战争结束10周年之际,参战士兵联合会进行了“战争中我最难忘的事”的评选活动。所有收到信件的士兵至今都难以忘怀,在那艰难的岁月,这些信给了他们无穷的信心和勇气,于是他们决定找到写信人。通过寄出信的邮局,他们知道了丽娜的详细地址,相约来答谢这位伟大的女士。
丽娜的眼睛湿润了,她从没想过,一封封信件居然会让这些经历了战火纷飞、生离死别的老兵们念念不忘,此时的她是幸福的。
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自己的一双援助之手,既不会给自己造成多大的损失,还有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好运气,这便是积德为善的福报。或许我们暂时看不到自己的回报,可是终究有一天,我们会听到那响亮的爱的回声。
善有善德,恶有恶报。有的人吝啬自己的帮助,不肯施以援手,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才追悔莫及。这就是佛家所说的因果报应。要想得善果,就一定要有善因。慷慨与人,也是帮助自己。
生活就像山谷回声,你付出什么,就得到什么;种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做善事的人不会吃亏,因为在他们每一次伸出援手的时候,他们都给世界也给自己播种下了最甜美的种子。
鼓励,给别人带去阳光
人是社会动物,而生活在社会中,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别人态度的影响。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来自别人的支持鼓励会让我们更加勇敢、更有力量,而面对别人的讥讽和嘲笑则会让我们的内心遭受痛苦和伤害,甚至心生绝望。你不是他人,你不知道自己并无恶意的玩笑什么时候会成为压在别人心上的最后一根稻草,什么时候自己一句平淡的鼓励就为别人带来希望和阳光。
澳大利亚人尼克·胡哲天生患有“海豹肢症”,也就是说,他生下来就没有四肢。为了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他付出了比常人多几倍的努力,才终于像同龄孩子一样进入了学校。
然而在学校里,他不得不面对其他人异样的眼光,以及别的孩子的讽刺捉弄。
他说,有一次,在经历了无比糟糕的一天后,他绝望了,他想自己已经做出了那么多艰苦的努力,承受了那么多痛苦,为什么还是得不到别人的认可;自己从来没做过伤害别人的事,没必要过这种受人歧视、受人欺负的日子。他当时在心里想:“我受够了,如果今天再有一个人这样对我,我就放弃所有的努力,我就自杀。”
这时,身后响起一个女生的声音:“尼克!”
他心想:“这一刻要来就来吧,尽情羞辱我吧,明天我就不存在了。”
他转过身,却意外看到了一张和善的笑脸。那女孩对他说:“你今天看起来好极了。”
很多年后,已经成家的尼克·胡哲说起这个瞬间依然不能自已。这个女生用最简单不过的一句鼓励,在那个灰暗的日子里救了他一命。
尼克·胡哲不能选择健康,但你却可以在面对他人时选择你的态度,是做那些羞辱伤害、将别人推向深渊的人,还是做那个用鼓励和喝彩挽救他人的人。
没有不需要球迷掌声的球队,没有不需要观众喝彩的演员。对一场处在逆境中的比赛,球迷不变的支持对球队就是最大的鼓励;对于为了台上的精彩默默练了几年、几十年功的演员,落幕时观众的认可就是对他们付出最大的回报。而对普通人来说,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就是我们的赛场、我们的舞台,我们也需要同样的鼓励、支持、赞赏。
不要吝惜自己的鼓励。在别人成功时,真心实意地为对方鼓掌,称赞一声“你很棒”;在别人消沉时,送上一句真诚的鼓励“没关系,相信你下次会更好”。在这样的掌声和鼓励中,人与人之间没有了苛责,没有了伤害,只剩下最真挚的相互欣赏、相互祝福。
也许你的一次鼓励并不会像故事中的女孩那样救下一条生命,可是,就在你的一次次掌声和鼓励声中,我们每个人所处的世界也逐渐成为更加宽容、更加善良的乐园。而每多一个这样的人,这个世界也就更美好一分。当所有的人都愿意带着鼓励的心真挚地为他人喝彩时,这个世界便充满了希望。
播撒善良的种子
一个人所记忆中最明亮的光芒,往往不是晴朗日子夺目的阳光,而是在迷途的雨夜里那一点如豆的烛光。因此,行善本不需要如太阳一般半高调和耀眼,不如以月亮般温柔的方式,在最黑暗的夜里为人带去温柔的希望。
善意,是一种盲人可见、聋者可听的美好德行。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需要你,你的一句话,可能会让他们的心情明媚起来;你的一个善举,可能改变他们的处境。或许,这种改变是潜移默化的,但是,请不要因此而放弃善意。甘地就曾经说过:“你的善行多半是不显著的,但是,重要的是你做了。”
有一位年轻的教师,在地震时不顾自身安危指挥学生逃生。房屋垮塌的一瞬间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将还没逃出去的女学生推了出去,自己却被永远留在了教室里。虽然他已不在人世了,但是他的善良却永远地留了下来,成为了孩子们一辈子的幸福。
一位住在大山里的赤脚女医生,她只有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但那里却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她没有任何编制,不享受国家工资和待遇,但她却坚持肩负起附近2500多人的健康。她在接受采访时脸上洋溢的那种幸福的表情诠释了奉献可以给一个人的内心注入的力量。
这位教师和女医生都是平凡的人,他们如月亮般温柔的善举使得他们不再平凡,也使得他们的人生有了不同平常的黑夜中的银色光辉。
有一位国王仁慈爱民,凡是有人相求,他都尊崇民意,因此深得民众爱戴。
这一年,邻国大举侵犯,国王暗自思忖:“两国交兵,由来已久,我若像父祖一样率兵出战,军民定会死上很多,且冤冤相报何时了。邻国入侵的目的,无非是觊觎我国国土及王位,我何不让位于他,让干戈永远平息,而保住我国老百姓的性命呢?”
国王思虑完毕,修书昭告邻国国君:“寡人可以让位,但不得骚扰我军民,对我军民应一视同仁。”
邻国国王读信后感到非常高兴,心想不费吹灰之力就打赢了这场仗,随后率军长驱直入。让位的这位国王先在城中听到消息,又听说对方自东门入,他便更换衣衫,打扮成平民,自西门出,遁迹于山林之中。
一天,有一个人经过此处,在山林中小憩,碰巧遇到了国王,于是两个人交谈起来。国王问此人:“你从什么地方而来,又往什么地方去呢?”那人说:“我自北方邻国来,听说这里的国王慷慨好施,而我贫穷不堪,所以特来乞些财物回去,以度余年。”
国王听了,感慨道:“我就是你想找的国王,但你来迟了,我也已十分贫困,不能满足你的愿望了,很对不起你!”这人听罢,不胜懊丧,跺脚哭了,自怨命苦,不该跋涉千里而来。
国王见他这般状况,动了恻隐之心,把心一横,对他说道:“你不用难过了。你既然千里迢迢求我而来,我虽然穷得一无所有,但我还是可以满足你的要求。”那人说:“你已一无所有,你怎么能满足我的愿望呢?”国王说:“我毕竟还是个退位的国王呀,新王必然在悬赏捉拿我。你可将我捆绑了,拿去献给新王,他一定会给你重赏的。”
这人出于贪婪,果然将国王捆绑起来,牵着他来到宫门。新王见此,不胜欢喜,询问这人是如何捕到国王的。这人便将实情告知:“我不是捕到的,是他心甘情愿地要这么做的。”
新王听后感到十分惊讶,也甚为感动!他不损一兵一卒得此大片土地,虽然尽力安抚此国百姓,但臣民们仍想念旧王,关怀他的安全,每日流泪焚香祝祷,有的则避到山林组织反抗。
新王对旧王愿意让出王位与国土,本来已经深感惊异,今又听这人所说,越发敬佩旧王的盛德,感到国与国之间的确不可冤冤相报。于是,他离开国王的宝座,亲自下殿给旧王解绑。他郑重地说道:“本王在你的面前,是个不光彩的低矮之人。你的行为教诲了我,现在我把王座仍旧让位于你。愿我们从今永息干戈,结束父祖仇恨,世世和好吧!”
国与国之间如此,人与人之间亦是如此。当我们做善人行善事,那么我们就会带给他人美好的感受,对方也便自然地回馈给我们同样的善意。即使没有得到相应的回馈,我们也会因为自己的付出而体会到内心的满足感。
人人皆平等,并不因为你伸手帮助别人就高人一等,月亮不会因为为你照亮回家的路就轻视你。同样,当你付出善心的同时,也要送出你的尊重,只有这样的善行,才是真正的心灵至善。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成人之美,是因为君子有着与人为善的宽阔胸怀,能把别人的成功当成自己的成功,把别人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不成人之恶,则是因为君子爱人以德,不愿意看到别人遭受灾难,更不愿看到别人落水翻船的不幸。但小人却不然,他们总是喜欢成人之恶,不愿成人之美。
所以,成人之美是一种气度、一种胸怀,更是一种君子风范。
庄子曾讲过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个匠人对于斧子的运用极其精妙,舞起斧头来就像是一阵旋风。
匠人每次在表演绝技的时候,他的一位搭档就会在鼻子上涂上薄薄的一层石灰粉。当匠人一斧头劈下去时,搭档鼻子上的石灰粉就会被削去,但他的鼻子却完好无损。
庄子说这则寓言固然显示了匠人的技艺高超,运斧成风,但是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搭档的精妙配合以及奉献精神。试想如果没有搭档的协作,匠人何以练就这样一手绝活。
匠人也十分感激搭档。但在搭档去世后,匠人就再也找不到敢于与他配合的人了,毕竟这风险性太大。
宋代王安石有诗云:“便恐世间无妙质,笔端从此罢挥斤。”匠人没有搭档的成全,人们便再也难以看到他的精彩表演了。
成人之美有时需要牺牲自己去成全别人的荣耀,心中没有爱和善的人,是无法做到的。
搭档的成人之美是基于他对匠人的认同、理解与欣赏,二者形成了心灵的相通,从而实现了生命的相互成全。当一个人以赞赏之心而成人之美时,他必然会获得一种人格魅力而令人倾倒,被成全的人更应有一颗感恩的心。
成人之美,往往舍自己之所得,助人于无声之中,它的确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它需要有宽广的心胸、助人为乐的精神。对于患得患失、一切都要算计自己能得到多少好处的人来说,是很难做到成人之美的。自私的人永远体会不到成人之美的快乐,唯有有着君子胸怀的人才能用自己心中的爱与善去成就他人的圆满。
看过《大长今》的人除了记得长今的种种美德,也往往忘不了皇帝中宗成人之美的感人例子。
中宗事务繁重,常常忧心忡忡,善良的长今看到他这样,常常劝他敞开心扉,把内心的苦闷找朋友倾诉出来。中宗感动于长今的温柔善良和善解人意,又偶然得知长今就是多年前送酒给他让他念念不忘的小姑娘,更是对她产生了深深的爱意。以中宗贵为皇帝的身份,他完全可以命长今嫁给自己,但是当他得知长今和闵政浩相互之间心有爱慕时,心中感受到了深深的酸楚和痛苦。
然而中宗不愿勉强长今做任何事情,当他身患重病、身体每况愈下的时候,他秘密下令让内侍府的人将长今送到闵政浩被流放的地方,希望二人可以从此远走他乡,不再被朝廷中潜藏的各种危险所伤害。
作为一个男人,要拱手将自己心爱的女人让给他人谈何容易;作为一位高高在上的皇帝,不仗着自己的权势满足自己的私欲又是何等境界。而中宗正是因为有着宽容大度、成人之美的君子气度,才有了长今和闵政浩的终成眷属;而也是这份成人之美之心,成就了中宗自己的大境界。
成人之美,不是“却替他人做嫁衣”的无奈和不甘,而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欣慰和释然。它意味着舍自己之所得,去圆他人之心愿,与此同时,自己也因这无数的相助而涤荡了心灵,体会到一种更为难得、更为高贵的快乐。一个只懂得关注自己得失的自私之人是永远也体会不到这种内心的满足的,唯有有着君子的风度、君子的胸怀的人,才懂得成人之美这一举动中蕴藏着无尽的美好与快慰。
用温热的心温暖别人
在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中,鲁迅回到故乡,再也找不到从前热闹的社戏,与自己友爱的小伙伴闰土,还有昔日本分寡言的豆腐西施,所有人都因生活的折磨变得冷漠,对昔日的温情产生隔阂,让他再也感觉不到故乡的温馨。
冷漠一旦成为一种习惯,就会蔓延。对人冷漠的人,对生命也会冷漠,植物和小动物激不起他们的爱心,只让他们觉得吵闹和麻烦。他们自然也不会去享受湖光山色,因为那不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
缺少了善意,就对世界多了几份冷漠。冷漠首先是对人的无视和敌意。不论旁人对自己是好心还是恶意,都不去理会,也不去理解,只要完成自己的事,就不管其他人怎样。即使与人交流相处,也是维持恰当的友好,实质不过是互相利用与利益交换。冷漠的人最在乎利益,不能忍受旁人一丝一毫的侵犯,在这个前提下,他们越来越不讲情面,而且他们不觉得这是一个问题。即使别人对他们有好意,他们也会认为那些人有目的、有企图,冷漠完全扭曲了人与人相处的本质。
一群登山的人在半山腰,有个新手突然发现自己附近再也没有草根之类的东西可供攀缘,心中大急,见附近刚好有一个同伴,这才放下心。可是,那个同伴根本没有帮他的意思,看了他几眼,自顾自地爬了上去,留下新手在原地干着急,孤立无援。最后,还是先登上山顶的人发现他的窘境,垂下绳索让他爬了上去。
到了顶峰后,新手听到领队训斥那个不肯施援手的队友:“你为什么不伸手帮帮他呢?”
“他并没有求我,我为什么要帮他呢?”队友不解地问。
领队是个很讲究团队精神的人,他认为登山队的成员必须有互相帮助的意识,不然在困境之下很难同进同退。后来,领队将那个不肯援助队友的人开除出了团队。
领队是不是小题大做?不是。在一个团队里,特别是在一个需要共同克服困难的团队里,队员之间的相互善意是友爱的基础。在困难中,如果每个人都只想着自己,对别人没有丝毫的善意,注意不到他人的困难,那么这个团队就是一盘散沙,平时可以一起走,关键时刻没有一丁点凝聚力。冷漠是会传染的,一个人自私、缺乏善意,其他人也会为自己考虑,即使再优秀的团队也会因为队员间感情的淡漠最终变为散沙,所以,领队当机立断地开除了不主动帮助队友的队员,挽救了这个团队。
总有人感叹人情冷漠,其实该问问自己:“我是不是对人有足够的善意?”当你看到一个陌生人需要帮助,你是会热情地问他需要什么,还是会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精神,置之不理?如果你都做不到善意待人,就没法去要求别人对自己不冷漠。有慧心的人不会冷漠,他们的智慧能够理解他人的苦闷与无助,也知道只有帮助他人,在需要的时候才会有人来帮自己。
克莱一直住在某个小镇上,他是一个贫穷的纺织工人。这天就要下班了,老板突然告诉他:“我很抱歉这样说,厂子要裁员了。我想,等你织完了手头的这一匹布,明天就没有多少活要干了。”
下班后,克莱难过地走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转悠着,他不知道自己明天应该干什么。他看到街上有几个孩子正在用棍子拨弄一只死麻雀。可怜的鸟儿是怎么死的呢?等孩子们散了以后,克莱走了过去,突然,他发现死鸟的喉咙里好像有什么东西鼓鼓的。他用随身携带的小刀在死鸟的喉咙里一搅。天呐!居然拖出了一个漂亮的金戒指!
这个戒指足够家里半年的开销了,但是克莱想到了丢戒指的人,心想对方一定在很着急地找这枚戒指。于是,他把金戒指攥在手里,一路小跑到镇上的珠宝店,问老板:“您知道这个金戒指是谁的吗?”
珠宝店老板拿起金戒指端详了一番,非常肯定地说道:“我当然知道,这是曼妮太太的。这枚金戒指是她上周从我店里买走的,当时她还特意要求我在戒指后面刻了一个M的字母,你瞧!”
“曼妮太太不就是老板的妻子吗?”克莱马上跑到老板家,当面把金戒指归还给了曼妮太太。为了表示谢意,老板让克莱重新回来工作,还让他担任纺织厂的总管。克莱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为他人提供帮助,那么,他人也会在关键时刻为你着想。
善意是世界的阳光星空,是和风细雨,是百花盛放。而冷漠的人生就像一片荒漠,尽管沙子还是热的,却寸草不生、了无生趣。想要融化这种冷漠,需要用善意焐热自己的内心,再用这颗温热的心去温暖别人。只有自己先踏出一步,当别人有需求的时候,无论他是否开口,只要有能力,就去帮帮忙,你只是多说一句话,多做一件小事,在别人那里,看到的却是你热情真诚的内心。要知道,当你用善意的微笑对待他人时,你的美好形象已经在他人心中生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