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与食疗-秋处露秋寒霜降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秋季六节气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饮食的滋养不但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基础,当食物中的营养素(中医称之为“水谷精微”)转化为人体的组织和能量时,更是满足生命运动的物质保证。所以,为了能够保健防病,我们应重视使日常的饮食和秋季的变化相适应。

    秋季六节气饮食进补的基本原则

    秋天,是从立秋之日起,到立冬之日止,其间经过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几个节气,并以中秋(农历八月十五)作为气候转化的分界。

    从秋季六节气的气候特点来看,由热转寒,即“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随“夏长”到“秋收”而相应改变。因此,秋季六节气养生皆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也就是说,秋天养生一定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秋冬养阴”。所谓秋冬养阴,是指在秋冬养收气、养藏气,不应耗精而伤阴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而旺的规律,从而为来年阳气生发打基础。其时节的饮食进补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饮食要“少辛增酸”所谓少辛,是指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这是因为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少吃辛味,是要防肺气太盛。中医认为,金克木,即肺气太盛可损伤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气之侵入。根据中医营养学的这一原则,在秋天一定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

    2.滋阴润肺以防燥根据中医观点,秋气燥,肺应秋,燥气易伤肺,导致肺阴亏损不足。秋季除多喝些开水、淡茶、菜汤和果汁饮料及豆浆、牛奶和其他豆制品、新鲜蔬菜瓜果以外,还可选择多进食些具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作用的食物,正如《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也可根据辨证,选择补阴润燥的药物,如北沙参、女贞子、黄精、当归、熟地、枸杞子、桑椹、百合、玉竹、麦冬、石斛、天花粉、何首乌等及“仁”类的药物,如核桃、芝麻、花生、杏仁、火麻仁等进行调理或调制一些药膳,如《耀仙神隐》中就主张人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其他如大米百合粥、芝麻粥、核桃粥、花生汤等,既补充营养,又能达到养阴润燥、润肠通便的目的。

    3.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蔬菜、水果性属寒凉,有生津润燥、清热通便之功能。所含大量水分,可补人体津液,包含丰富的Vc、Vb及无机盐、纤维素,可改善和调节秋季六节气燥气对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还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莲子等清补之品、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

    秋天吃瓜果,要谨防秋瓜坏肚。譬如,在夏天,西瓜是消暑佳品,但是立秋之后,不论是西瓜还是香瓜、菜瓜都不能恣意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

    4.食物多样、营养平衡、细嚼慢咽营养学家指出,只有食物的多样化才能供给人体全面的营养。如谷类,主要供给热能和维生素B;豆及豆制品,主要供给植物蛋白质;蔬菜水果,主要供给维生素C、无机盐和食物纤维等。秋季六节气更应要注意饮食中食物的多样、营养的平衡,才能补充夏季因气候炎热、食欲下降而导致的营养不足,特别应多吃耐嚼富于纤维的食物。进食时,应细嚼慢咽,既利于食物的充分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完全吸收,又能通过纤维食物保持肠道水分的作用和咀嚼以生津润燥,达到防治秋季咽喉干燥、肠燥便秘等不良反应的目的。

    秋季六节气宜食食物

    秋季六节气气候干燥,易伤津液,在这个季节吃的食物应遵循秋季六节气饮食进补的基本原则选择辛凉生津润燥的食物,以达到养身健体、祛病延年的目的。适宜秋季六节气的食物如下。

    1.粮食类宜食食物(1)大豆

    大豆营养价值较高,含有蛋白质、脂肪、铁、磷、钙以及维生素A、B、C、D等。其中所含铁质不仅量多,而且易被人体吸收利用。500克毛豆中含铁13.4毫克,而正常成人每天有10毫克的铁,即可满足身体需要。黑豆有祛风除热、调中下气、活血、解毒、利尿、明目的功效;黄豆有宽中下气、利大便、消肿毒的功效。腹胀多虚空者及脾胃虚弱者忌食。

    (2)黑米

    味甘、性平,补脾胃、滋肝肾。黑米中蛋白质比一般大米高6.8%,脂肪比一般大米高20%,蛋白质含15种氨基酸和人体必需的精氨酸,还含有多种维生素,故有“世界米中之王”的称誉。黑米营养丰富,味香质优,是秋季进补的佳粮。肝肾虚损,妇人产后体虚可用黑米适量与鸡蛋炖粥食用。

    (3)籼米

    籼米为稻米之较长者,以上熟、中熟为佳,晚熟次之,其营养成分与粳米相似,可蒸食或煮食,能养人,宜于秋季食用。其味甘、性温,可益气温中、养胃和脾。对脾胃虚弱而时有泄泻,或时有小便不利者宜常食,还适用于脾胃虚弱而致反胃呃逆、虚烦口渴之症。

    2.肉蛋水产宜食食物(1)免肉

    兔肉味辛性平、凉,能补中益气,止渴健脾,凉血解毒,利大肠,对脾胃虚弱、气血两亏者有效,兔肉的脂肪含量仅为0.4%,约为猪肉的1/150,羊肉的1/86,牛肉的1/25,是心血管及肥胖病患者的理想动物性蛋白质食品,其营养价值和味道均可与鸡肉媲美。

    (2)猪肺

    味甘,性微寒,功能补肺,若是肺虚咳嗽,可用猪肺1具,竹刀切片,麻油炒熟,同米煮粥食。或猪肺洗净后,放入杏仁25克,炖熟食之。祖国医学认为肺与秋令相应,故猪肺在秋季多食之,“以脏补脏”。

    (3)牛奶

    味甘、性平。“功同人乳,而无饮食之毒、七情之火,善治血枯便燥、反胃噎膈,老年火盛者宜之”。牛奶为蛋白质食品,含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尤以植物蛋白质所缺乏的蛋氨酸和赖氨酸更为丰富,胆固醇含量比肉、蛋类都低,并有降低机体内胆固醇含量的作用。能补虚损、益五脏,对病后体弱,虚劳赢瘦、食少、噎膈反胃均有滋补食疗作用。

    (4)燕窝

    属珍贵补品,为雨燕科动物金丝燕及多种同属燕

    类用唾液或唾液与绒羽等混合凝结所筑成的巢窝,其蛋白质含量特别高。的能养阴润燥,益气补中,有延年益寿之功。适用于肺阴虚所致的潮热、盗汗、干咳少痰、咯血等。对胃阴虚所致的噎嗝反胃、气虚自汗亦有较好疗效。

    (5)豆浆

    豆浆性味甘平,功能补虚润燥,清肺化痰、通淋。常用于身体虚弱及产后气血不足、咳嗽、痰火哮喘以及淋证。

    (6)羊肉

    羊肉性温,能给人体带来热量。中医说它是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益劳损之妙品,是一种良好的滋补强壮食物。由于羊肉含的钙质、铁质高于猪、牛肉,所以吃羊肉对肺病、气管炎、哮喘、贫血、产后气血两虚及一切虚寒症最为有益。据报道,羊不容易得肺病,常吃羊肉、喝羊奶,对肺病有治疗作用。至于气管炎咳嗽和伤风咳嗽,只需喝羊肉汤,就可减轻或痊愈。

    3.蔬菜类宜食食物(1)藕

    藕是我国的特产之一。藕不仅是佳蔬美果,也因其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而名扬天下。其鲜品全身均可入药,是秋令食养的上品。《随息居饮食谱》中言:“藕以肥白纯甘为良,生食宜鲜嫩,煮食宜甘老,用砂锅桑柴火煨烂,人炼白密收干食之,最补心脾。”中医认为,鲜藕生寒熟温。生藕味甘凉入骨,可以消瘀凉血、清烦热、止呕渴;熟藕性味甘温,有益胃健脾、养血补虚,止泻之功;藕节味甘涩性平,含丰富的单宁酸,有收缩血管的作用。

    (2)萝卜

    萝卜俗有“秋冬萝卜小人参”之说。萝卜,古称“莱菔”。其味辛甘,性寒凉。不仅是生熟食用的大众菜,而且巧用也是治病疗效颇佳的良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萝卜治病有独特的见解,说道:“泡煮服食,大下气,消谷和中,去痰癖,肥健人;生捣汁服,止消渴,试有大验。利关节,理颜色,练五脏恶气,制面毒,行风气,去邪热气,利五脏,轻身。”秋季食用萝卜能清火生津、顺气化痰、清热止血、消积食、补虚等功效。现代研究证实,萝卜中富含调节血压和保护神经的钾。其所含的叶酸、维生素C和E比芹菜多一倍,尤其维生素C含量多于一般水果;维生素A和B及钙、磷、铁也较丰富。并含有一种有助于消化的淀粉酶以及多种功能成分和体内抵抗癌细胞的物质芥子浊糖苷。因此,秋食萝卜既有营养,又可防止秋令常见的伤风感冒、胸闷咳嗽或内热鼻衄、便血以及消化不良、胃酸胀满等症。

    (3)胡萝卜

    胡萝卜是一种难得的“果、蔬、药”兼用之品。共性味甘平,具有“下气补中、利胸膈、润肠胃、安五脏”的功效。在西方,胡萝卜被称为菜中上品,荷兰人把它列为“国菜”之一。现代研究证实,胡萝卜含有极其丰富的维生素A(可增强视力)和胡萝卜素类(防癌物质)及其他维生素、微量元素。秋令经常食用一定量的胡萝卜具有增强体质,保护肺部,坊治呼吸道感染,调节新陈代谢,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润泽肌肤等作用。尤其对中老年人还能起到明目养神的作用。可作为夜盲症、营养不良、小儿软骨病和食欲不振、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辅助治疗食品。

    (4)花菜

    花菜是营养成分较丰富的秋令蔬菜之一。花菜内富含维生素C、A。其维生素C的含量是蔬菜中除辣椒以外,最高的一种。因此,常吃花菜不仅可以补充营养,而且因其富含维生素C而成为秋季美容润肤之品。还能补充大脑需要的磷质,是脑力劳动者理想的蔬菜。并有增强体质,避免秋令易患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作用。其中丰富的维生素A又对心血管病、夜盲症等有较好的疗效。

    (5)卷心菜

    卷心菜也是秋令家庭餐桌上常见的一种蔬菜。其营养价值高,内含丰富的维生素C,并以维生素C的结合物的形成存在。因此,不仅不易被烹调所破坏,还能在进食后转化成维生素C,是秋季美容食品。其所含的维生素A和硒能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防止弱视、夜盲症、维持正常视力,增强体内抗病能力。而新鲜的卷心菜的液汁能提高胃肠上皮细胞的研磨力,促进溃疡面的愈合,消除炎症,可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并有促进造血机能的恢复,抗血管硬化及阻止糖类转变成脂肪、防止胆固醇的沉积等作用。秋季食用卷心菜可作为这类疾病患者的养生强体之蔬菜。

    (6)香菇

    香菇也叫香蕈,是一种为人所喜爱的菌类食品。它味美可口,营养丰富,是餐桌上的“山珍”之一。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多种酶和核酸类物质。是一般食品所不及的,已被公认为是理想的保健食品。

    香菇对人体的保健作用,在于它含有核酸类物质,对胆固醇具有溶解作用,可以抑制人体血清胆固醇上升;并有降血脂、降血糖的作用。同时还含有干扰素诱导剂,对多种细菌病毒有抑制作用,能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功能,有防治流感和抗癌作用。

    (7)银耳

    银耳叉称白木耳,是一种有补益作用的名贵补品。其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具有补肾、润肺生津、提神、养胃、益气、健脑等功效,常用来治疗虚劳咳嗽、痰中带血、妇女白带过多、老人身体虚弱、消瘦、食欲不振等症,与黑木耳相比,其性偏凉,养阴生津作用比黑木耳强。

    4.水果类宜食食物(1)梨

    梨是秋日食用水果中的上上品。中医认为,梨子性味甘寒,肥嫩汁多,有清热养阴、生津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现代研究证明,其内含丰富的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蛋白质、糖、微量元素等。因而,秋季食用梨子既有利于身体健康,又有利于秋季多种疾病的防治。尤其适宜于秋燥季节或热病患者,如肺热痰多、小儿风热、喉痛音哑、眼赤肿痛、大便秘结者或热毒内蕴、生疮长疖的人食用。也可在服药的同时吃些梨,以帮助病情的缓解。

    (2)柿子

    秋之际,正是吃柿子的季节。中医认为,柿子昧甘性寒,是一种平和的滋养品。有润肺生津、润燥止咳、润肠通便等功能。现代研究表明,柿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糖、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其中维生素C和糖分的含量比一般水果高1~2倍。柿子还有降压、缓和痔疮肿痛的作用。对于老年人秋季肺燥虚热口渴、高血压、咽炎、口疮、痔疮便秘者尤为适宜,可在每天饭后吃上1个柿子。对于秋季肺虚久咳不愈者,还可以生姜夹柿饼(柿饼1个,横切成两层,去皮生姜3~6克切碎夹在其中,以文火焙熟,去姜吃饼)进行食疗。

    (3)橘子    橘子不仅是秋令常见的水果,也是很好的药材。据《本草纲目》记载,橘子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作用;加工后的橘皮,有“消痰降气、生津开郁、运脾调胃、解毒安神”的功能,是一味治疗多种疾病的良药;橘络能通络化痰、顺气活血,可治疗咳嗽、胸胁闷痛等疾病;橘核能理气、散结、止痛,可以治疗疝气;橘叶、青皮则有疏肝解郁、破气散结的功能。而从橘皮中提炼出来的橙皮苷,又是治疗高血压、血管硬化症的有效成分。柑橘则有止咳、润肺、健胃的作用。据现代研究,橘子内含有多种维生素,以维生素C和维生素A为最多,还有其他多种元素。秋季多吃橘子,不仅可防治秋季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还能提高肝脏的解毒能力,加速胆固醇转化,降低血胆固醇和血脂的含量,用于冠心病的预防及辅助治疗。

    (4)香蕉

    香蕉是一种既营养丰富又清香可口,适合秋季食用的水果。中医学认为,香蕉性昧甘寒,具有清热润肺润肠的作用。其内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果胶质等,有止咳降压、加强新陈代谢等作用。因此,特别适合秋季患有燥邪伤肺的干咳、鼻燥、口渴、便秘等证候者食用。对于既有高血压又有习惯性便秘的中老年患者食之更宜。

    (5)石榴

    石榴分甜、酸、苦三类。现代研究报道,石榴不仅内含丰富的营养成分,其皮、花、根皮等含的生物碱、鞣质、有机酸具有收敛、抑菌和驱虫作用,是很好的治病良药,可作为秋季腹泻,久泻、蛔虫腹痛的辅助治疗食品。目前,医学界还开始用石榴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肝病,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6)枇杷

    枇杷也是秋令水果的上品。中医认为,枇杷性味甘酸凉,有润肺止咳、和胃生津的作用。秋季食用可防治秋天燥热干咳或痰少难咯,甚至咳血、口渴虚烦等症状。枇杷叶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秋令除直接剥食枇杷外,还可调制成枇杷粥(枇杷6枚,西米30克,白糖60克,加水煮粥)食用。

    (7)甘蔗

    性味甘寒,特别适合于秋令燥咳衄血、口渴虚烦、便秘或泻痢等的食疗,有生津润燥、清热解毒等功用。可直接食用,也可榨汁饮服。

    (8)杏

    性味甘酸温,有很好的生津止渴、润肺平喘的功效,也是特别适合于秋季食用的水果之一。对于秋天口干烦渴、咳嗽气逆等症有良好的食疗效果。其富含的油脂,有良好的润肺润肠润肤等滋润作用。

    立秋进补食谱

    立秋正值末伏前后,气湿开始下降,虽然还有“秋老虎”的威势,但毕竟阳气转衰,阴气日上,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故养生亦应顺应节气转向敛神、降气、润燥、抑肺扶肝、饮食要增酸减辛,以助肝气。立秋时节有利于养生保健的食谱介绍如下。

    1.菜肴类进补食谱(1)杞菊草鱼

    【原料】草鱼1尾(约750克),鲜菊花瓣30克,宁夏枸杞15克,冬笋40克,火腿40克,生姜15克,葱白15克,精盐6克,胡椒粉3克,料酒30毫升,味精2克,猪网油1张。

    【制作】生姜切成薄片,葱洗净切成长段,枸杞用温水洗净。鲜菊花瓣用盐水洗净,网油洗净,冬笋、火腿切片。草鱼去鳞片、鳃,剖腹去内脏,洗净,鱼体两边各切5刀。再用姜片、葱段、料酒、精盐腌30分钟。将网油铺在案板上,鱼摆在网油一端,火腿片、冬笋片、枸杞子、菊花用一半,摆在鱼两边,然后用网油将鱼体包好,放入蒸盘内,上笼蒸30分钟。揭去网油,将鱼装入盘内,撒上菊花即成。

    【功效】暖胃和中,滋阴补阳,有效防止冠脉硬化,有抗衰老的作用。

    (2)菊花兔卷

    【原料】兔肉300克,菊花瓣50克,生姜10克,葱10克,料酒15克,鸡蛋3枚,花椒2克,精盐3克,菜油500克,干面粉适量。

    【制作】兔肉洗净后切成9厘米长、3厘米宽的薄片。生姜洗净切成片,葱洗净切成长段。鸡蛋去黄留清。菊花瓣洗净切成3厘米长段。用精盐、料酒、姜片、葱段将兔肉腌30分钟。鸡蛋打人碗中,放入适量面粉,兑水少许,调成糊状待用。将兔肉片摆在案板上,放上菊花段,把兔肉片连同菊花卷成小卷,再把肉卷放入鸡蛋糊中蘸匀待用。净锅置火上,加菜油烧至六成热时,下兔肉卷炸至微黄捞出,依次码放盘中即成。

    【功效】益脾养胃,清热平肝,补中益气。

    (3)川贝酿梨

    【原料】雪梨2个,川贝3克,糯米15克,薏苡仁10克,蜜饯冬瓜条10克,冰糖30克,白矾3克。

    【制作】糯米、薏苡仁用清水泡胀,淘洗干净,捞出沥干水分。白矾用500毫升水融化待用。川贝洗净待用。将梨削去皮,从梨柄(约整梨的1/3处)切一段,用小勺挖出梨核。浸没在白矾水中。为防止变色,使用前入沸水中烫一下,用凉水冲凉,捞出沥干水分即可使用。冬瓜条切成小颗粒,同糯米、薏苡仁、冰糖一半拌和一起,装入梨肚内,川贝放在上面,盖上梨盏·放入蒸碗中用湿绵纸封严碗口,大火沸水上蒸1小时至梨熟烂,取出装入盘中。将梨原汁倒入锅内,加清水少许,下冰糖溶化后收成浓汁,浇在梨上即成。

    【功效】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益气健脾。

    【禁忌】平素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用。

    2.汤羹类进补食谱(1)银耳猪肺羹

    【原料】银耳20克,鲜猪肺1副,鸡汤2000毫升,生姜15克,葱10克,精盐5克,料酒30毫升,味精2克,胡椒粉2克。

    【制作】银耳用温水发透,捡去杂质,淘净,入净锅,注入适量水,将银耳煮熟捞出,用清水漂洗待用。生姜洗净拍破,葱洗净用整支。把猪肺管套在自来水龙头上,冲净肺叶的血液。入沸水锅中氽净血水。沙锅置于火上,注入清水,放下猪肺、葱、姜,大火烧开,移到小火煮烂。再将猪肺捞出,用冷水冲凉,剔下气管,撕去老皮不用,把猪肺切成2厘米见方小块。将猪肺、银耳装入大碗内,注入鸡汤、料酒,放入精盐、胡椒粉,用湿绵纸封严碗口,止蒸笼蒸30分钟,取出,放入味精调味即成。

    【功效】癌症病人可作辅助治疗。嗓音工作者食用可保护咽喉。具益气和胃、补肺滋阴。经常食用能防病保健,抗衰延年。

    (2)樱桃三豆羹

    【原料】樱桃核30个,绿豆30克,黑豆30克,赤小豆30克

    【制作】先将绿豆、赤小豆、黑豆洗净,樱桃核30个洗净,先煎l小时,去核留汁。樱桃核倒入锅,放入三豆,煮熟烂。

    【功效】安神养体,滋阴补阳。

    (3)菊花肉丝汤

    【原料】猪瘦肉300克,菊花50克,生姜10克,葱30克,精盐3克,白糖2克,料酒20克,胡椒粉2克,鸡蛋2枚,鸡汤80毫升,湿豆粉30克,化猪油100克。

    【制作】菊花瓣用清水洗净。猪肉洗净后去筋膜,切成lO厘米长的丝。生姜、葱洗净,生姜切成丝,葱切成葱丝。鸡蛋去黄留清。肉丝用蛋清、湿豆粉(用一半)、食盐、料酒浆好。用鸡汤、湿豆粉、味精、胡椒粉、白糖,兑成滋汁待用。炒锅放置旺火上,加猪油,烧至六成热时投入肉丝,快速炒散,再下姜、葱丝炒几下,倒入滋汁中快速翻颠,待收汁亮油时,撒入菊花瓣颠匀,起锅即成。

    【功效】疏风散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4)银耳莲子羹

    【原料】银耳20克,白莲子50克,鸡汤2000毫升,料酒50毫升,精盐6克,味精1克,生姜15克,葱10克。

    【制作】银耳用温水发透,捡去杂质,用手反复揉碎。生姜洗净拍破,葱洗净用整支。白莲子用清水洗净待用。银耳装入大蒸碗内,注入鸡汤,用湿绵纸封严碗口,大火上笼蒸2小时。取出银耳蒸碗,揭开绵纸放入莲子、生姜、葱、精盐,再将绵纸封严。上笼蒸40分钟取出,放入味精调味即成。

    【功效】补脾益肺,养心益肾,固肠利水。

    (5)田仁粥

    【原料】白果仁、甜杏仁各1份、核桃肉、花生各2份、鸡蛋1枚。

    【制作】将上4味药共研成末,每次取20克,加鸡蛋1枚煮1小碗。

    【功效】止咳平喘,滋阴养肺。

    (6)猪肺粥

    【原料】猪肺500,大米100克,薏苡仁50克,料酒、葱、食盐各适量。

    【制作】将猪肺洗净,加水适量,放入料酒,煮七成熟,捞出,切成肺丁,同淘净的大米,薏苡仁一起入锅内,并放入葱、姜、食盐、味精、料酒。先置武火上烧沸,然后文火煨炖,米熟烂即可。

    【功效】补肺止咳。经常食用效果显著。

    (7)核桃仁粥

    【原料】核桃仁50克,大米60克a

    【制作】将大米和核桃仁洗净,同放锅内煮熟即成。

    【功效l补肾,健脑,通淋。

    (8)芫荽表疹汤

    【原料】芫荽(即香菜)10克,胡萝卜、荸荠、甘蔗(另榨汁)各60克。

    【制作】共加水煎,后去滓,加少量冰糖。

    【功效】清热,解表,生津。

    3.饮料类进补食谱(1)北杏雪梨汁

    【原料】北杏10个,雪梨1个,白砂糖30~50克。

    【制作】将北杏、雪梨、白砂糖同放炖蛊内,加清水半碗,隔水炖1小时。

    【功效】化痰止咳,清热生津,润肺平喘。

    (2)楂葵饮料

    【原料】生山楂30克,葵花子15克,桃仁10克,红糖30克。

    【制作】将原料一齐入锅,炒至葵花子香熟时,加水800毫升,煎煮1小时,去渣,取汁液约500毫升,加红糖熬化即成。

    【功效】活血化瘀,通经止痛。

    (3)菊花酒

    【原料】菊花50克,白酒500克。

    【制作】将菊花洗净去蒂,放入瓶中,倒入白酒,密封浸泡10天至半月即可。

    【功效】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肝潜阳。

    【禁忌】素体寒凉者慎食用。

    (4)荸荠甘蔗饮

    【原料】荸荠250克,甘蔗500克,红萝卜250克。

    【制作】荸荠洗净切片,甘蔗劈开切段,红萝卜洗净切块,同入水煎煮J小时,待凉即可。

    【功效】清热解表,去毒消肿。

    附:立秋习俗:饮香薷饮

    明清时期,立秋日防病已成为中原民俗的重要组成内容。《帝京岁时纪胜》上说:立秋前一天,要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到立秋日合家饮之,“谓秋后无余暑疟痢之疾”。香薷饮是中医一个有名的方子,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香薷、白扁豆和厚朴三味药组成。本方主要用于治疗乘凉饮冷,外感于寒,内伤于湿,以发热恶寒、头痛身重、四肢倦怠、心胸烦陬腹痛吐泻等等。方中香薷能解表敝寒,祛署化湿,白扁豆能健脾化湿,和中消暑,降浊升清,厚朴可行气宽中,除湿散满。三药配伍煎服,对因于暑热或感受寒湿而引起的畏寒发热、头痛头重、吐泻腹痛等症,既有治疗作用.又存预防作用。所以人们在立秋前一天便纷纷到药铺买好这些药,煎好后露宿一夜,次日立秋之时凉饮。可以说,立秋时饮香薷饮,消除暑湿,预防感冒,是我国古代人民防病知识在民俗中的体现。

    处暑进补食谱

    处暑时节,气温逐渐下降,雨量减少,空气中的温度降低,燥气开始生成,人们会感到皮肤、口鼻相对干燥,所以应注意预防秋燥,饮食应以甘寒汁多为佳。“处暑寒”这个时节的进补食谱择优介绍如下。

    1.菜肴类进补食谱(1)百合冰糖炖鲫鱼

    【原料】鲜百合100克(干品减半),冰糖60克,活鲫鱼1条。

    【制作】将鲫鱼活杀,洗净,人锅内加水适量,烧开后加黄酒1匙,倒入百合片、冰糖,改用文火炖熟,分两次服食。

    【功效】益气安神,滋阴补阳,宣肺消炎。

    (2)炸紫菜鱼片扎

    【原料】鱼肉400克,1枚鸡蛋的蛋清,面粉1/4杯,紫菜数张,盐,酒少许,柠檬汁、白萝卜(磨碎成酱)各少许,酱油、辣椒粉适量。

    【制作】将鱼网洗净,沥干水分、切成片,加入腌料腌约15分钟。将蛋清打入碗内,搅拌至泡沫,掺人面粉拌匀,然后放入腌好的鱼肉蘸一蘸,并用紫菜在中央包卷成带状;烧锅下油,将包卷好的鱼肉炸至呈金黄色捞出,沥干油,上盘,伴以蘸汁料进食。

    【功效】滋阴补阳,和血健肾,光嫩皮肤。

    (3)菊花鳝鱼

    【原料】粗活鳝鱼1斤(两条),白糖2两,番茄酱1两,干淀粉1两,黄酒、白醋、食盐、葱、姜、湿淀粉、麻油、蒜泥各适量,花生洫2斤。

    【制作】鳝鱼宰杀、剖腹去内脏,去骨去皮,切成2寸5分长片块,用刀顶头斜批成两片(末端不批短),再直切成条状(一头不切断),加黄酒、盐、葱、姜浸渍起来,然后再逐个排上干淀粉;将番茄酱、白糖、白醋、湿淀粉一起放入碗内,加适量水调成芡汁。

    烧锅置旺火上烧热,锅内倒油1斤,烧至八成热,将鳝鱼抖散人锅炸至金黄色,捞出装盘,锅内留少许油,投入蒜泥煸炒出香味,倒入调好的芡汁烧沸后淋入麻油,起锅浇在菊花鱼上即成。

    【功效】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

    (4)百合汽锅鸭

    【原料】新鲜百合300克;鸭1只,约3斤;黄酒、盐适量。

    【制作】新鲜百合洗净、滤干。鸭活杀,去毛、剖腹,洗净切块,放入盛有清水的锅内,煮开后捞出,洗净。将鸭块和百合混匀后放入汽锅内,加黄酒二匙,撒入盐适量。将汽锅放在盛水的锅上,用旺火汽蒸四小时,至鸭肉酥烂。

    【功效】滋阴补血,清降虚火,敛肺治咳。

    (5)鲫鱼砂仁

    【原料】鲜鲫鱼1条(250克左右),砂仁(研末)3克,油盐适宜。

    【制作】将鱼去鳞、鳃,洗净,油、盐、砂仁末拌匀放入鱼腹,用豆粉封住鱼腹刀口,置于盘中,盖严,隔水蒸熟。

    【功效】滋阴补阳,和胃止吐。

    2.汤羹类进补食谱(1)萝卜羊肉汤    【原料】羊腿肉1000克,白萝卜500克,胡萝卜100克,干桔皮适量,生姜、植物油、细盐、黄酒适量。

    【制作】羊肉洗净,切成大块;白萝卜、胡萝卜洗净切成块;起油锅,放植物油适量。用旺火烧热油后,先放生姜片一爆,随即倒入羊肉,翻炒5分钟,加黄酒适量,至炒出香味,加入半碗冷水,烧沸10分钟,盛起;将羊肉、胡萝卜、干桔皮倒入大砂锅内,加冷水浸没,用中火烧开后,加黄酒适量,细盐适量,改用小火炖半小时,倒入白萝卜,至羊肉、萝卜酥烂时,离火。

    【功效】补脾胃,温肺气,化寒痰,补元阳,御风寒。

    (2)燕窝枸杞汤

    【原料】冰糖150克,燕窝30克,枸杞15克。

    【制作】将燕窝用温热水加盖闷泡,水凉后择去绒毛及杂物,再用清水冲洗,盛入碗内加一小碗水,上笼蒸半小时,连枸杞同倒入盛燕窝的碗内即成。

    【功效】滋阴补阳,益气通络,润肺和血。

    (3)何首乌煲牛肉汤

    【原料】何首乌20克,牛肉100克,乌豆100克,龙眼肉、红枣各少许,姜2片,盐少许。

    【制作】将乌豆用锅炒至裂开,用清水浸洗干净,沥干水分;将牛肉洗干净,吸干水分,切块;龙眼肉、红枣(去核)分别洗干净;放适量清水入堡,加入牛肉煮开后,将水面泡沫及肥油捞出,加入乌豆、龙眼肉、红枣及姜片煲约2小时至各料熟,调入调味料即可。

    【功效】益气补血,强身健体。

    (4)蜜枣甘草汤

    【原料】蜜枣8枚,生甘草6克。

    【制作】将蜜枣、生甘草加清水2碗煎至1碗,去渣。

    【功效】补中益气,解毒润肺,止咳化痰。

    (5)玄参红枣汤

    【原料】玄参10克,红枣20枚。

    【制作】将红枣去核洗净,同玄参一起入锅,用清水4杯,以文火煮至2杯。熄火后搁置30分钟。

    【功效】补脾和胃,益气生津,养心安神。

    3.饮料类进补食谱(1)苡仁防风饮

    【原料】苡仁30克,防风9克,白糖30克。

    【制作】将防风除去残茎,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切片。将苡仁除去杂质,淘洗干净,将苡仁、防风片,一同放入铝锅内,加水适量,用中火烧沸,煮熬30分钟,取出汁液;再加水熬煎30分钟,将两次煎液合并,过滤,放入白糖,烧沸即成。

    【功效】发表,祛风,胜湿,止痛。

    (2)桑菊饮

    【原料】菊花6克,桑叶6克,白糖30克。

    【制作】将桑叶、菊花挑选干净,洗净,除去杂质。将桑叶、菊花放入大杯内,加入白糖,沸水,浸泡3~5分钟即成。

    【功效】疏风清热,清肝明目。

    (3)菊花甘草饮

    【原料】白菊花12克,甘草6克。

    【制作】将白菊花除去杂质,去蒂,洗净;甘草切成薄片。将白菊花、甘草片放入大杯中,加入沸水,盖上盖,泡3~5分钟即成。

    【功效】疏风,清热,解毒。

    (4)金针冰糖饮

    【原料】金针菜30克,冰糖j0克。

    【制作】将金针菜(黄花菜)洗净,与冰糖加水同煮,菜熟糖化即成。

    【功效】消炎止痢,和胃益气。

    白露进补食谱

    白露时节,阴气渐重,露凝为白,气候转凉偏于干燥,是真正的凉爽季节的开始。白露时节应进补一些富含维生素与宣肺化痰润燥、滋阴益气和血时饮食,以预防秋燥为主。白露时节进补的饮食如下。

    1.菜肴类进补食谱(1)红杞蒸鸡

    【原料】枸杞15克,仔母鸡1只,料酒、胡椒粉、生姜、葱、味精、食盐适量。

    【制作】将仔母鸡宰杀后,去毛和内脏,洗净;将葱切段,姜切片,备用。

    将仔母鸡放入锅内,用沸水焯透,捞出放入凉水内冲洗干净,沥尽水分,再把枸杞装入鸡腹内,然后放入盆里(腹部朝上),把葱、生姜放入盆内,加入清水、食盐、料酒、胡椒粉,将盆盖好,用湿棉纸封住盆口,沸水武火上蒸2小时取出。

    将盆口棉纸揭去,拣去姜片、葱段不用,再放入味精即成。

    【功效】滋补肝肾,益气和血,养心安神。

    (2)枸杞肉丝

    【功效】枸杞100克,猪瘦肉500克,青笋100克,猪油100克,食盐、白糖、料酒、芝麻油、水豆粉、酱油适量。

    【制作】将猪瘦肉洗净,去筋膜,切成长丝;青笋切成同样长的细丝,枸杞洗净待用。

    将炒锅加猪油烧热,再将肉丝、笋丝同时下锅划散,烹入料酒,加入白糖、酱油、食盐、味精搅匀,投入枸杞,翻炒几下,淋入芝麻油(香油),勾芡,炒熟即成。

    【功效】滋阴补肾,养目壮阳。

    (3)银杏鸡丁

    【原料】银杏200克,嫩鸡肉500克,蛋清2个,食盐3克,绍酒3克,味精2克,豆粉10克,芝麻油3克,葱段15克,猪油500克(耗油50克),汤50毫升。

    【制作】将鸡肉切成约1.2厘米见方的丁,放在碗内,加入蛋清、食盐、豆粉拌匀上浆;白果剥去硬壳,下热油锅内爆至六成熟时,捞出剥去薄衣,洗净待用。

    将炒锅烧热,放入猪油,待油烧至六成热时,将鸡丁下锅用勺划散,放入白果炒匀,至熟后连油倒入漏勺内,沥去油。

    将原锅加入猪油25克,投入葱段煸炒,随即烹入绍酒,加入汤、食盐、味精,倒入鸡丁和白果,颠翻几下,用豆粉勾芡,推匀后,淋入芝麻油,再颠翻几下,起锅装盘即成。

    【功效】定咳喘,止带浊。

    2.汤羹类进补食谱(1)香油核桃蜜膏

    【原料】香油100克,蜂蜜200克,核桃仁50克。

    【制作l将核桃仁炒香,剁碎;蜂蜜、香油分别熬熟。将核桃仁、蜂蜜、香油放在碗内,混合调均即成。

    【功效】补肾养血,润肺纳气,润肠止带。

    (2)冰糖鸭蛋羹

    【原料】鸭蛋2枚,冰糖50克。

    【制作】将冰糖捶碎成屑,放入大碗内,加热水适量,使冰糖溶化,冷却后,再将鸭蛋打入调匀。将盛有鸭蛋羹的碗上笼,用武火蒸15~20分钟即成。

    【功效】润肺止咳。

    【禁忌】脾阳不足,寒湿下痢,食后气滞痞闷者不宜食用。

    (3)银耳羹

    【原料】银耳15克,冰糖30克,鸡蛋1枚。

    【制作】干银耳放盆内用温水(50~60℃)浸泡约20分钟,待发透后摘去蒂头,择尽杂质,泥沙,用手将银耳撕成瓣状,放入铝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转用文火炖熬3~4小时,至银耳粑烂即可,冰糖捶成屑,放入火勺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溶化成汁,鸡蛋打破去黄留清,加入清水少许搅匀后,冲入锅内搅拌,待泡沫浮面后用勺打净,再将糖汁用纱布过滤去,冲入银耳锅中即成。

    【功效】养阴润肺,养胃生津。

    3.饮料类进补食谱(1)核桃酒

    【原料】核桃仁50~100克,白酒500克。

    【制作】将核桃仁洗净,放入瓶中,倒入白酒,密封浸泡半月即可。

    【功效】润肺止咳,补肾固精,润肠通便。

    【禁忌】有痰火积热或大便溏泄或阴虚火旺者忌食用。

    (2)黑芝麻核桃酒

    【原料】黑芝麻25克,核桃仁25克,白酒500克。

    【制作】将黑芝麻、核桃仁洗净,同放入瓶中,倒入白酒,密封浸泡半月即可。

    【功效】润肺止咳,补肾固精,润肠通便,强壮身体,延续衰老。

    (3)莲子酒

    【原料】莲子50克,白酒500克。

    【制作】将莲子去皮、心(也可不去心),放入瓶中,倒入白酒,密封浸泡半月即可。

    【功效】养心安神,健脾止泻,益肾止遗。

    【禁忌】莲子味涩,有收敛作用,大便干结、疳积、疟疾及外感初起有表证者忌食用。

    (4)人参枸杞酒

    【原料】人参10克,枸杞子20克。白酒500克。

    【制作】将人参切片,枸杞子洗净,放入盛有白酒的瓶中,浸泡半月即可。

    【功效】大补元气,养肝明目。

    【禁忌】人参不宜与萝卜、茶同食。

    秋分进补食谱

    秋分时节,金风送爽,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时节,人们在饮食养生中也应遵循阴阳平衡的规律,使饮食有利于“阴平阳秘”为宜,反之为忌。饮食进补要因人而宜,防止实者更实、虚者更虚而导致阴阳失衡。秋分时节进补食谱如下。

    1.菜肴类进补食谱(1)天麻鱼肉

    【原料】天麻25克,川芎10克,茯苓10克,鲜鲤鱼1250克(每尾重500克以上),酱油25克,绍酒45克,食盐25克,白糖5克,味精1克,芝麻油25克,胡椒粉3克,水豆粉50克,生姜10克,葱10克,清汤适量。

    【制作】将鲜鲤鱼除去鳞,剖腹除去内脏后,冲洗干净,从鱼背宰开,每一半砍成3节,每节切成花刀,分别盛放在8个蒸碗内,鲤鱼头也分切成8份,分别放入蒸碗内。

    将川芎、茯苓切成大片,用淘米水泡上;将天麻放入淘米水中,浸泡4~6小时,捞出天麻,放在米饭上蒸透,趁热切成薄片待用。

    将天麻薄片分成8等份,每份约3克,分别夹入各份鱼块中,然后放入绍酒、姜块、葱,兑上适量的清汤,上笼蒸30分钟。

    将鲤鱼蒸好后,拣去葱、姜块,把鱼肉和天麻一起扣人碗中;原汤倒入勺里,调入白糖、食盐、味精、胡椒粉、芝麻油、水豆粉、清汤、酱油,烧沸打去浮沫,浇在各份鱼肉的面上即成。

    【功效】平肝熄风,定惊止痛,行气活血。

    (2)当归炖子鸡

    【原料】当归30克,子母鸡1只。

    【制作】将子母鸡宰杀去毛、去肚肠。将当归填人鸡腹,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先大火煮沸,打去浮沫,再小火煨至烂熟。

    【功效】补血益气,和胃止痛。

    (3)芝麻黑豆泥鳅

    【原料】泥鳅500克,黑豆50克,黑芝麻50克,陈皮1/4个,盐适量。

    【制作】将黑豆、黑芝麻洗干净,沥干水分;将泥鳅剥净,用精盐将泥鳅腌一腌,漂洗干净,再用开水拖过,捞起,冲洗干净,沥干水分;陈皮浸软去瓤,洗干净;烧锅下油,将泥鳅煎至两面微黄,盛起;将清水加入汤煲内烧开,再加入全部材料,堡开后,改用小火煲约3小时,加入调味料调味即可。

    【功效】补血益气,养发美颜。

    (4)猪肉炖墨鱼

    【原料】小墨鱼(乌贼)2个,鲜瘦猪肉250克,食盐3克。

    【制作】将墨鱼、猪肉洗净后同炖,烂熟后加食盐。

    【功效】滋阴补阳,强筋健骨。

    (5)蜜饯双仁

    【原料】炒甜杏仁250克,炒核桃仁250克,蜂蜜500克。

    【制作】将炒甜杏仁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1小时,再加核桃仁,收汁,将干时加蜂蜜,拌匀至沸即可。

    【功效】补肾益肺,止咳平喘,润燥。

    (6)萝卜杏仁煮牛肺

    【原料】萝卜500克,苦杏仁15克,牛肺250克。

    【制作l萝卜切块,杏仁去皮尖。牛肺用开水烫过,再以姜汁、料酒旺火炒透。瓦锅内加水适量,放入牛肺、萝卜,杏仁,煮烹即成。

    【功效】补肺,清肺,降气,除痰。

    【服法】吃肺饮汤。每周2~3次。

    2.汤羹类进补食谱(1)天门冬粥

    【原料】天门冬15~20克,粳米30~60克,冰糖少许。

    【制作】天门冬先煎取浓汁,去渣,人粳米煮粥,沸后加入冰糖,再煮至粥稠即可食。每日1剂。

    【功效】润肺生津,养肾补亏。

    【禁忌】脾胃虚寒,食少便溏,神疲乏力者,不可食用。

    (2)黄精粥

    【原料】黄精15~30克(或鲜黄精30~60克),粳米60克,白糖适量。

    【制作】黄精切片,煎取浓汁,去渣,同粳米煮粥,粥成后加白糖适量即可食。每日1剂。

    【功效】滋阴润肺,平咳去痰。

    【禁忌】脾虚有湿,咳嗽痰多而稀白者,不可食用。

    (3)当归生姜羊肉汤

    【原料】当归15克,生姜15克,羊肉500克。

    【制作l将原料同人砂锅,加水2000毫升,先大火煮沸,下黄酒,加盐,小火煮至羊肉烂熟,去当归、生姜,加葱花、胡椒粉,也可加香菜、花椒粉。

    【功效】温经,散寒,止痛。

    3.饮料类进补食谱(1)苹果柿子汁

    【原料】苹果500克,柿子500克,白糖50克。

    【静作】将苹果、柿子去皮,去核。柿子、苹果切成片,剁成泥,用凉开水适量,浸泡3~5分钟。用白布绞取苹果、柿子汁液,将汁液放入杯中,加入白糖,拌匀即成。

    【功效】清热,润肺,止渴。适用于热渴、咳嗽、吐血、口疮等症。

    (2)二柑汁

    【原料】广柑500克,橘柑500克,白糖50克。

    【制作】将广柑、橘柑去皮,去核,用白布绞取汁液,装入杯中。将杯中加入白糖,拌匀即成。

    【功效】生津止渴,清心安神。

    【禁忌】脾胃虚寒者忌食用。

    寒露进补食谱

    寒露时节,天气逐渐转冷,但阴天少,光照充足,是全年日照百分率最大的节气,其时可谓秋高气爽。然而这一时节又是各种疾病的多发期,所以要因时制宜,安排好日常的饮食起居,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寒露时节饮食进补食谱如下。

    1.莱肴类进补食谱(1)冬虫夏草炖龟

    【原料】冬虫夏草20条,乌龟1只,姜、盐等调味品适量。

    【制作】先将乌龟杀好、洗净,切成小块,与冬虫夏革同放入炖蛊内,加水、姜、盐、料酒等,隔水炖1~2小时即可。

    【功效】补肾滋肺,止咳平喘,滋阴补血,强壮身体。

    (2)油酱毛蟹

    【原料】河蟹500克(海蟹亦可),姜、葱、醋、酱油、白糖、干面粉、味精、黄酒、淀粉、食油各适量。

    【制作】将蟹清洗干净,斩去尖爪,蟹肚朝上齐正中斩成两半,挖去蟹鳃,蟹肚被斩剖处摸上干面粉。将锅烧热,放油滑锅烧至五成熟,将蟹(摸面粉的一面朝下)人锅煎炸,待蟹呈黄色后,翻身再炸,使蟹四面受热均匀,至蟹壳发红时,加入葱姜末、黄酒、醋、酱油、白糖、清水,烧八分钟左右至蟹肉全部熟透后,收浓汤汁,入味精,再用水淀粉勾芡,淋上少量明油出锅即可。

    【功效】益阴补髓,清热散瘀。

    (3)海米炝竹笋    【原料】竹笋400克,海米25克,料酒、盐、味精、高汤、植物油各适量。

    【制作】竹笋洗净,用刀背拍松,切成4厘米长段,再切成一字条,放入沸水锅中焯去涩味,捞出过凉水。将油人锅烧至四成热,投入竹笋稍炸,捞出淋干油。锅内留少量底油,把竹笋、高汤、盐略烧,入味后出锅;再将炒锅放油,烧至五成热,下海米烹入料酒,高汤少许,加味精,将竹笋倒入锅中翻炒均匀装盘即可。

    【功效】清热消痰,祛风托毒。

    (4)西红柿炒鸡蛋

    【原料】西红柿300克,鸡蛋3枚,精盐、味精、白糖各适量。

    【制作】西红柿洗净切片,鸡蛋打入碗内搅匀。

    油锅烧热,先将鸡蛋炒熟,盛入碗内;炒锅洗净,烧热放油,白糖入锅融化,把西红柿倒入锅内翻炒2分钟后,将鸡蛋、盐入锅同炒3分钟,放少许味精出锅即可。

    【功效】生津止渴,养心安神。

    (5)香菇冬瓜球

    【原料】香菇、鸡汤、淀粉各适量,冬瓜300克,植物油、精盐、姜、味精、麻油各适量。

    【制作】香菇水发、洗净,冬瓜去皮洗净,用钢球勺挖成圆球待用,姜洗净切丝。

    锅内放入适量植物油烧热,下姜丝煸炒出香味,入香菇继续煸炒数分钟后,倒入适量鸡汤煮开后,将冬瓜球下锅烧至熟时,用水淀粉勾芡,翻炒几下放入味精,淋上香油,即可出锅。

    【功效】补益肠胃,生津除烦。

    (6)地黄焖鸡

    【原料】母鸡1只(约1500克),生地50克,桂圆肉30克,大枣5枚,生姜15克,葱15克,料酒100毫升,酱汕20毫升,渚油100克,菜油150克,鸡汤2500毫升,水豆粉40克,饴糖30克。

    【制作】鸡杀去毛,剖腹去内脏,剁去脚爪。生姜、葱洗净,生姜切片,葱切成长段。生地、桂圆肉、大枣洗净装入鸡腹内。鸡用姜片、葱段、料酒、精盐抹匀,腌30分钟待用。锅置火上,加入菜油,待油七成热时,把鸡下油锅内炸成浅黄色,倒在漏勺内。鸡体用纱布包好,锅内再加入猪油,下入葱段、姜片,翻炒几下,加料酒、汤、盐、饴糖、鸡。鸡汤用大火烧开,撇净泡沫,倒入沙锅内盖上盖,用小火煨至鸡烂,拣出葱、姜不用,加入味精调味,勾芡即成。

    【功效】滋阴补养,益气和血,强身健体。

    【禁忌】脾虚有湿,腹满便溏者慎服食用。

    (7)苡仁炖猪蹄

    【原料】薏苡仁200克,猪蹄2对,料酒、姜、葱、盐等调味品适量。

    【制作】将猪蹄洗净开边,与苡仁同放入锅内,加入少量水、料酒、姜、盐等调味品,先用大火煮开后,改用文火慢煮2小时左右,猪蹄烂熟即可。

    【功效】补益气血,去湿消肿。

    【禁忌】脾虚便溏者少食或不食。2.汤羹类进补食谱(1)猪油蜜膏

    【原料】猪油100克,蜂蜜100克。

    【制作】将猪油、蜂蜜共放锅内文火上熬沸,停火待冷,共拌匀即成猪油蜜膏。每日1剂。

    【功效】清肺润燥,止咳化痰。

    【禁忌】脾胃虚寒,大便溏泻,食后腹胀者,不可食用。

    (2)雪羹

    【原料】海蜇30克,鲜荸荠15克。

    【制作】将海蜇用温水泡发,洗净,切碎,备用。将鲜荸荠洗净,去皮,把切碎的海蜇和荸荠一起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用小火煮1小时,即可食。每日1~2剂。

    【功效】补阴虚,生津液,润肺脏。

    【禁忌】感冒发热,口苦口干,尿黄,便秘者,不可服食。

    (3)菠菜根粥

    【原料】鲜菠菜根250克,淮山药50克,鸡内金10克,粳米50克。

    【制作】菠菜根洗净,切碎,同淮山药,鸡内金共煎30分钟~40分钟。然后加粳米煮粥食。每天早、晚各1剂。

    【功效】增神,提力,生津和胃。

    (4)红枣花生粥

    【原料l花生米15克,红枣7枚,糯米60克。

    【制作】花生、红枣、糯米入砂锅,加水煮粥。

    【功效】健肾益气,补中止血。

    【禁忌】大便溏薄者勿食用。

    (5)山药猪肚粥

    【原料】猪肚1只,山药60克,粳米60克,生姜、盐适量。

    【制作】以水煮猪肚至半熟,入山药、生姜、粳米共煮,将熟,入盐适量调味。

    【功效】补益脾胃。

    (6)三子养亲汤

    【原料】苏子6克,自芥子6克,萝卜子6克。

    【制作】先将上三药用小火药炒3~5分钟,后用干净的白纱布包好,用白线扎牢再打碎。然后将药倒入瓦罐中,加冷水一小碗,小火煎10分钟,约剩下半小碗药汁时,滤出头汁。再加水大半碗,约煎至半碗药液时,滤出二汁,弃渣。每日2次,每次半小碗,饭后饮服。

    【功效】降气化痰,畅膈宽胸。

    (7)玉竹瘦肉汤

    【原料】玉竹30克,猪瘦肉100克,精盐、味精各适量。

    【制作】将玉竹、猪瘦肉洗净后,共入锅中,加清水4碗煎至2碗,用食盐、味精调好昧,饮汤食猪瘦肉。每日1~2剂。

    【功效】滋阴润肺,益气和胃。

    3.饮料类进补食谱(1)姜枣茶

    【原料】生姜3片,大枣5枚。

    【制作】大枣去核研碎,以沸水冲泡。

    【功效】滋阴补阳,散寒止痛。

    (2)黑芝麻酒

    【原料】黑芝麻50克,白酒500克。

    【制作】将芝麻洗净,放入瓶中,倒入白酒,密封浸泡半月即可。

    【功效】强壮身体,延缓衰老,滋补肝肾,润养脾肺。

    【禁忌】腹泻者忌饮用。

    (3)大黄山楂茶

    【原料】大黄10克,山楂肉15克。

    【制作】水煎取汁。

    【功效】活血化瘀,舒肝和胃。

    (4)首乌酒

    【原料】何首乌150克,白酒500克。

    【制作】将何首乌洗净,放入盛有白酒的瓶中,浸泡15~20天即可。

    【功效】补益肾精,抗衰老,滋阴养血。

    【禁忌】泄泻者忌食用。本品滋腻,腹胀满、湿痰重者忌用。本品也不可与萝卜、葱、蒜、猪肉、羊肉及含铁丰富的食物同食。

    附:重阳节饮食习俗

    九九重阳节,人们有登高、佩莱萸及饮酒于高处的风俗。这一风俗原是为了“避邪”,源于东汉。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里说:当时有名费长房者,颇擅仙术,能知人间祸福。一日,他对其徒汝南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全家有难,但如能给每人做一红布袋,装上莱萸系在手臂上,然后去登高,并在山间饮菊花酒,即可幸免于难。桓景照办,果真九日晚间,全家从山上回来后,见家中鸡、犬、牛、羊俱已暴死。事后,费长房告知,此乃家畜代为受祸。这种神奇故事经过传播,便形成了重阳节登高的习俗。

    旧时,北京人登高饮酒的风俗很蛊。南城可到天宁寺、陶然亭、龙爪槐.北城可到蓟门烟树,远一点可到西山八刹。

    由于天气渐冷,树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们谓此为“辞青”。九九登高,还要吃花糕,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糙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干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霜降进补食谱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时节,此时阴气更甚于前,植物开始凋零。由于此节气属土,所以饮食进补应以淡补为原则,并且注意补气血以养胃。霜降时节的进补食谱择优介绍如下。

    1.菜肴类进补食谱(1)玉米须炖龟

    【原料】玉米须100克,乌龟1只,盐、姜、葱、料酒等调味品适量。

    【制作】将乌龟杀好后,切成小块,入锅内加水,加姜、盐、料酒等,玉米须用纱布袋包好也放入锅内同煮,先用大火煮开后,改用文火炖至龟肉烂熟即成。

    【功效】清热,利水,滋阴,养血。

    【禁忌】龟肉不宜与苋菜、猪肉同食。

    (2)柏子仁炖猪心

    【原料】柏子仁15克,猪心200克,生姜、盐等调味品适量。

    【制作】将柏子仁与猪心同放入炖盅内,加入调味品,隔水炖1小时左右即可。

    【功效】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禁忌】腹泻者忌食用。

    (3)生炒子鸡

    【原料】光嫩子鸡1只(3000克),笋肉100克,葱花2克,黄酒15克,酱油20克,白糖5克,味精l克,盐2克,鸡蛋清1只,干淀粉5克,芝麻油少许,生油300克,湿淀粉15克。

    【制作】将光嫩子鸡洗净,斩去头、爪、屁股不用,用刀在鸡背上从尾至颈部顺长切成2片,鸡皮朝下,平放在砧墩上,先用刀的平面拍一下,再用刀跟在鸡的肉面上均匀地斩出刀纹,然后带骨斩成长条,再斩成2厘米长的小块,加入黄酒5克、盐少许,再加鸡蛋清、淀粉上浆待用。将笋肉滚刀切成菱形小块。

    炒锅在大火上烧热,用油滑锅后,放生油,烧至六成热时,推入鸡块用铁勺划散,至外皮受热凝固,再放入笋块同时炒热,见鸡块内部已断生,即端锅倒入漏勺中沥油。锅里留少量余油,放入葱花爆出香味,再加黄酒、酱油、白糖、味精、自汤75克左右,烧开后用湿淀粉勾芡搅开,随即倒入鸡块、笋块,将炒锅颠翻数次,再加热油泛出光泽,淋上芝麻油出锅装盘即可。

    【功效】益气温中,补虚安神。

    【禁忌】肝阳上亢,内热咽痛,湿热内蕴,苔黄腻者不宜食用;表证及外邪热毒未清者忌食。鸡头、翅膀、鸡爪能动风、生痰、助火,食宜斩去不食;鸡尾法氏囊不能食用,烹调时应斩去。

    (4)白果鸡蛋

    【原料】鸡蛋1枚,白果2枚。

    【制作】将蛋的一端开一小孔,将白果2枚放入蛋白,以纸封口,隔水蒸熟食之。

    【功效】增加营养,补阴消炎。

    2.汤羹类进补食谱(1)花生粥

    【原料】花生仁30克、粳米100克。

    【制作】将花生洗干净,粳米淘干净,将两者合在一起下锅,加适量的水煮熟成粥。

    【功效】润肺止咳。

    (2)葱白粥

    【原料】肥大葱白适量,粳米60克,生姜5片,米醋5毫升。

    【制作】入锅熬煮。

    【功效】发表散寒,温中通阳。

    (3)北杏猪肺汤

    【原料】猪肺250克、北杏10克、姜汁、食盐适量。

    【制作】将猪肺切块洗干净,与北杏加清水适量煲汤,汤将好时冲入姜汁1~2汤匙,用食盐调味即成。

    【功效】止咳化痰,补肺。

    (4)无花果粥

    【原料】无花果10枚,粳米60克,冰糖60克。

    【制作】无花果、粳米加水煮粥,煮沸后,人冰糖再煮2~3沸。每日分2次服食。连服5~7天后,隔3~5天再服。

    【功效】有健脾理气,止咳祛痰,防癌抗癌。

    【禁忌】大便溏薄者不宜食用。

    (5)玉竹粥

    【原料】玉竹15~20克,粳米60克,冰糖适量。

    【制作】玉竹加水煎取浓汁,去滓,入粳米煮粥,少入白糖适量调味。早晚服食。5~7天为一疗程。

    【功效】滋阴润肺,生津止渴。

    【禁忌】痰湿气滞,胃部饱满,口腻多痰,消化不良,舌苔厚腻的人不宜食用。

    (6)玉梨绿豆粥

    【原料】生梨2只,青萝卜250克(分别洗净切片),绿豆200克,粳米250克。

    【制作】以上四味加水适量,共煮成粥。或者先煮绿豆粳米粥,将熟时人生梨、萝卜汁,稍煮粥熟即可。可根据病人限制的饭量丽分服。

    【功效】清热生津。

    (7)党参粥

    【原料】党参25克,冰糖50克,粳米100克。

    【制作】将党参切成薄片,放锅内水煎,去渣取汁,同冰糖、粳米煮粥,可供秋冬季节早餐空腹食用。

    【功效】益脾气,补五脏,抗衰老。

    3.饮料类进补食谱(1)五神饮

    【原料】荆芥6克,苏叶6克,茶叶6克,姜2克,冰糖25克。

    【制作】将姜洗净,切成薄片。姜、荆芥、苏叶、茶叶一起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中火烧沸,约5分钟,即可滗出汁液,再加清水复煎一次,两次取汁液共约500克,用纱布滤净药液装入盆内。将锅内放清水(约50克),炖沸后放冰糖入锅,待溶化成汁时,趁热滤净,再把糖汁倒入药液内。

    【功效】解表,散寒,理气,和胃。

    (2)木耳芝麻饮

    【原料】黑木耳5克,黑芝麻10克,白糖30克。

    【制作】将黑木耳用湿水泡发2小时,去蒂,撕瓣。黑芝麻炒香。将黑木耳、黑芝麻放入铝锅内,加水适量,置中火煎熬1小时,滗出汁液;再加水煎熬,将两次煎液合并,放入白糖拌匀即成。

    【功效】凉血,止血,乌须,补肾。

    (3)韭姜糖汁

    【原料】鲜韭菜榨取汁液10毫升,生姜榨取汁液5毫升。

    【制作l将两种汁液混合,加白糖少许调勺。

    【功效】化痰降浊,和胃止呕。

    (4)月季花茶

    【原料】月季花10克,红花3克,红糖20克。

    【制作】用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活血,化瘀,止痛。

    秋季六节气因人而异的饮食进补

    秋季饮食进补重在“少辛增酸”,但对不同的人不能一概而论,而要针对不同人的体质及生理特点辩证用食。下面,根据不同人群的各自生理特点,择优列举一些饮食进补方案。

    1.老年人的饮食进补顺应秋季六节气适宜老人的饮食进补方案择优介绍如下:

    (1)薏苡仁芡实酒

    【原料】薏苡仁25克,芡实25克,白酒500克。

    【制作】将薏苡仁、芡实洗净,放入瓶中,倒入白酒,密封浸泡半月即可。

    【功效】固肾涩精,补脾止泻,利水渗湿,祛湿除痹,清热排脓。

    (2)糯米饭

    【原料】糯米100克,冰糖少许。

    【制作】洗净糯米焖饭,或上笼蒸熟。另将冰糖熬汁,浇在饭上。

    【功效】盏肺固表,止咳化痰。

    (3)酸辣木耳豆腐羹

    【原料】黑木耳15克,猪腿肉50克,豆腐两块,植物油、细盐、黄酒、酱油、米醋、蒜泥、豆瓣辣酱、花椒、辣油、味精适量。

    【制作】先将黑木耳用温水浸泡1小时。发胀卮,除去杂质,洗净,再入冷水中浸泡,备用。猪肉洗净,切成碎肉,加细盐、黄酒、酱油拌匀,备用。豆腐切成小方丁块。起油锅,放植物油2匙,中火烧热油后,倒入碎肉、蒜泥,炒香,再下木耳、豆瓣辣酱。翻炒3分钟后加淡肉汤或清汤1碗,倒入豆腐,然后加细盐少许,再焖烧10分钟,加淀粉芡、米醋、花椒粉、辣油、味精,拌和成羹。小沸后装碗,佐膳食。

    【功效】调中益气,滋肾益胃,活血散血,祛除寒湿。

    (4)寒食粥

    【原料】杏仁10克,旋复花10克,款冬花10克,粳米50克。

    【制作】前三味水煎去渣,入米煮粥,空腹食。

    【功效】止咳平喘。

    (5)罗汉果柿饼汤

    【原料】罗汉果半个,柿饼2~3个,冰糖少许。

    【制作】将罗汉果洗净,与柿饼一并加清水二碗半煎至一碗半,加冰糖少许调味,去渣。1日分3次饮用。

    【功效】清热,去痰火,止咳平喘。

    (6)冬瓜苡仁粥

    【原料】冬瓜仁20~30克,薏苡仁15~20克,粳米100克。

    【制作】先将冬瓜仁用清水淘洗净,煎取汁,去渣。再与粳米、薏苡仁(淘洗净)同煮为稀粥,日服2~3次。

    【功效】健脾利湿化痰。

    (7)薄荷紫苏橘皮汤

    【原料】薄荷15克,橘皮、紫苏各10克。

    【制作】煎汤饮用。

    【功效】去痰止咳,平喘散寒。

    2.中年人的饮食进补顺应秋季六节气适宜中年人的饮食进补方案有以下几种。

    (1)白果萝卜粥

    【原料】白果6粒,白萝卜100克,糯米100克,白糖50克。

    【制作】萝卜洗净切丝,放入热水焯熟备用。先将白果洗净与糯米同煮,待米开花时倒入白糖文火再煮10分钟,拌入萝卜丝即可出锅食之。

    【功效】固肾补肺,止咳平喘。

    (2)海带丝拌芝麻酱

    【原料】发海带250克,芝麻酱100克。

    【制作】将海带洗净,切丝。用开水烫后凉拌芝麻酱。或下锅炒,放入芝麻酱。

    【功效】防脱发。

    (3)木耳花生猪肺汤

    【原料】黑木耳30克,花生米100克,猪肺一只,盐、黄酒适量。

    【制作】黑木耳用温水泡胀、洗净。花生米洗净;猪肺粗洗一遍,从气管中灌水,使肺翼扩张,用力揉洗后,倒出血水,再灌再洗,如此反复冲洗五六次,见肺翼发白时,离水,滤干,切成块;将猪肺、花生米先倒入大砂锅内,加冷水浸没,用旺火烧开后,除去浮在汤上的一层泡沫,加黄酒二匙。再改用小火慢炖一小时,倒入黑木耳,加细盐适量,继续炖一小时后,离火。

    【功效】滋肾补肺,去瘀止血,润燥化痰。

    (4)板栗烧猪肉

    【原料】板栗,瘦猪肉各250克,盐、姜、豆豉各少许。

    【制作】将板栗去皮,猪肉切块,加盐等调料,加水适量煮熟烂即可。

    【功效】润肺益气。

    (5)清蒸鳗鱼

    【原料】活鳗鱼一条50克,盐、黄酒、生姜适量。

    【制作】鳗鱼活杀,剖腹,洗净,切成大块,淋上黄酒2匙,撒上盐适量,放生姜3片,用旺火隔火蒸一小时。

    【功效】滋阴润肺,强身健体。

    【禁忌】因为鳗鱼营养价值高.所以每次不宜多食,过量不易消化,影响食欲。

    3.青年人的饮食进补秋季六节气适宜青年人的饮食进补方案择优如下:

    (1)桃仁决明蜜茶

    【原料】桃仁10克,决明子12克,白蜜适量。

    【制作】桃仁去皮夹,研细,决明子捣碎。两者煮水取汁,调入白蜜,代茶饮。

    【功效】清肝热,化气淤。

    (2)糖熘白果

    【原料】水发白果150克,白糖100克,淀粉25克。

    【制作】白果砸去外壳,放锅内加清水、碱适量,烧热后,用竹带刷去皮,挖出白果心,再放入碗内,加清水,上笼蒸熟,取出。锅内放白糖、白果,清水250克,武火烧沸,去浮沫,用淀粉勾芡,倒入盘中。

    【功效】补肺气,定喘咳。

    (3)酒酿煮鸡蛋

    【原料】酒酿100~150克,鸡蛋1~2枚,红糖适量。

    【制作】酒酿加水煮沸,打入鸡蛋成蛋花,加入红糖适量即成。

    【功效】可使精力充沛,血压提升。

    (4)核桃芝麻糖

    【原料】核桃仁250克,黑芝麻250克,赤砂糖500克。

    【制作】将红糖放入铝锅内,加水适量,用武火烧开,移文火上煎熬至稠厚时,加入炒香的黑芝麻和炒熟的核桃仁,搅拌均匀停火。将锅内的核桃仁、芝麻糖倒入涂有熟菜油的搪瓷盘中摊平晾凉,然后用刀划成块,取出放糖盒内备用。

    【功效】健脑补肾,强身健体。

    4.儿童的饮食进补秋季六节气适宜儿童的饮食进补方案,择优介绍如下:

    (1)加味竹叶粥

    【原料】竹叶鲜品30~45克,生石膏45~60克,扁豆15克,荷蒂1个,粳米100克,砂糖少许。

    【制作】先将竹叶、扁豆、荷蒂洗净,同石膏加水煎汁,去渣,与粳米同煮成稀粥,每日分2~3顿服。

    【功效】清热利湿。

    (2)辛夷煲鸡蛋

    【原料】辛夷花9克,鸡蛋2枚。

    【制作】先将鸡蛋打入沸水中(不打散)略煮片刻,然后再加入辛夷花同煮2~3分钟。

    【功效】增强免疫力,增强体质。

    (3)补气双面菇

    【原料】黄芪10克,鲜蘑菇25克,水发香菇25克,卷子面150克。

    【制作】先用黄芪10克煎汁约50毫升备用。将两种菇切碎,在油锅略炸一下,加入黄芪汁煮熟,将卷子面在沸水中煮熟捞起,放在香菇、蘑菇、黄芪汤中,再加些鲜汤调料煨至熟烂即成。

    【功效】常吃可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毒、抗感冒能力。

    (4)艾叶焦米汤

    【原料】嫩鲜艾叶10克,大米15克。

    【制作】将艾叶与大米共置于铁锅内,用小火炒至大米呈金黄色,加水半碗,煮沸10分钟即成。

    【功效】健脾,止泻,和胃。

    (5)银香羹

    【原料】银耳10克,干香菇6克。

    【制作】先将干香菇煎汁滤去渣,再将汁以文火熬银耳至酥黏稠,加冰糖少许。

    【功效】增强抵抗力,提高免疫功能。

    5.女性的饮食进补秋季六节气中适宜女性的饮食进补的方案如下:

    (1)萝卜健运膏

    【原料】萝卜1000克,半夏、茯苓、陈皮、白术各10克,白糖适量。

    【制作】萝卜洗净,刮细丝,与四药同入锅中,加水煎煮半小时滤出汤汁,另置小火煎熬至较稠时入白糖,待成膏状停火置冷。每次1~2匙,每日3次,沸水冲服。

    【功效】理气化痰,健脾宽中。

    (2)薏米杏仁粥

    【原料】薏苡仁30克,杏仁10克,冰糖少许。

    【制作】薏苡仁煮粥,待半熟时,加入杏仁,文火煮至熟,加冰糖屑,早晚食用。

    【功效】健脾利湿,去痰止咳。

    (3)参芪鸡

    【原料】红参10克,黄芪50克,乌骨鸡1只(重1000克左右)

    【制作】将红参、黄芪切片,再将乌骨鸡剖腹去内脏与人参、黄芪同入砂锅煨炖,或用汽锅蒸至鸡肉烂熟即成。

    【功效】补气,补血,升压。

    (4)姜汁牛乳

    【原料】牛乳250毫升,姜汁10毫升,丁香1粒。

    【制作】将上述各原料置锅中煮2~3分钟即成。

    【功效】可预防感冒。

    (5)萝卜姜汁

    【原料】鲜白萝卜1000克,生姜50克。

    【制作】将萝卜洗净,捣碎绞取汁液;生姜50克捣碎取汁。将两汁混合当饮料。

    【功效】解油腻,化脂肪,润肠道。

    通过饮食进补预防秋季多发病

    在秋季六节气中,不但要体现饮食的全面调理和有针对性地加强某些营养食物用来预防疾病、还应发挥某些食物的特异性作用,使之直接用于某些疾病的预防。如用葱白、生姜、豆蔻、香菜可预防治疗感冒;用甜菜汁、樱桃汁可预防麻疹;白萝卜、鲜橄榄煎汁可预防白口侯;荔枝可预防口腔炎、胃炎引起的口臭症;红萝卜煮粥可预防头晕等。

    下面介绍几种秋季六节气多发病的饮食预防治法。

    1.预防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由于气道对某些理化因素,药物过敏原刺激的反应性增高,支气管呈可逆性气道阻塞状态。症状表现为发作性呼吸困难、咳嗽和哮喘。其饮食防治方法如下:

    (1)双味酪

    【原料】核桃仁90克,杏仁15克,火粉15克,姜汁适量,蜂蜜适量。

    【制作l将核桃仁、杏仁掺在一起捣烂,放入锅内,加姜汁、蜂蜜、米粉,清水搅匀后烧开,煮3分钟即可。

    【功效】适用于久患哮喘、身体虚弱。

    (2)北瓜膏

    【原料】北瓜1只(500克左右),饴糖500克。

    【制作】洗净北瓜,切碎,加饴糖,略加水,放入砂锅内,煮至极烂,用干净纱布绞取汁,去渣再煮,浓缩后,再加1/10生姜汁。

    【食法】每次服10毫升,温开水冲服,每日服2~3次。

    【功效】止咳平喘,适用于儿童哮喘缓解期。

    (3)北瓜五味子

    【原料】北瓜1个(约1500克),五味子3克,冰糖60克。

    【制作】北瓜洗净,挖芯去籽,填入五味子和冰糖蒸熟,取出五味子渣。

    【食法】每日吃两碗。

    【功效】温中止咳,平喘化痰。

    (4)核桃杏仁汤

    【原料】核桃仁25克,杏仁、生姜各10克蜂蜜适量。

    【制作】将生姜洗净。与核桃仁、杏仁分别捣碎,同入锅,加水1碗,煮沸加蜂蜜,再煮沸,改文火焖l()分钟。

    【食法】分2次服完,每日l剂。连服数月。

    【功效】补肾润肺,止咳定喘,适用于久患哮喘、体质虚弱、气短喘促者。

    2.预防便秘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粪质坚燥、欲便不得、艰涩不畅的病证。它并非大病,若治疗得当或生活调摄适宜,一般容易痊愈。但若治疗不当,滥用泻药,虽可取效于一时,久则反加重病情。便秘重者,可引起腹痛纳呆,恶心呕吐,烦躁失眠,并易引起痔疮、肛裂、便血等病。由于排便困难而过度努挣,尚可诱发疝气,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及冠心病的患者,甚至有诱发脑溢血、心肌梗塞的危险。因此,一定不要忽略了便秘的治疗和预防。常用的饮食防治方法如下。

    (1)二仙通幽茶

    【原料】桃仁9粒,郁李仁6克,当归尾5克,小茴香1克,藏红花1.5克。

    【制作】水煎数沸。

    【食法】代茶徐饮。

    【功效】活血祛淤,润下通便。

    (2)人乳粥

    【原料】健康哺乳期妇女乳汁若干,粳米50克,香油3克。

    【制作】先煮粳米粥,临熟去汤下乳,再煮片刻,加香油调匀。

    【食法】佐餐,任意食。

    【功效】补虚养血,润肺通肠。

    (3)苁蓉羊肉粥

    【原料】肉苁蓉10~15克,精羊肉100克,粳米100克,细盐少许,葱白2茎,生姜3片。

    【制作】分别将肉苁蓉、精羊肉洗净后切细,先用砂锅煎肉苁蓉取汁,去渣,入羊肉、粳米同煮,待煮沸后,再人细盐、生姜、葱白煮为稀粥。

    【食法】佐餐。

    【功效】温阳通便。

    (4)杏汤

    【原料】杏仁10克,板栗15克,麻仁10克,芝麻15克。

    【制作】将杏仁去皮尖,砸碎。将板栗炒熟去外壳,芝麻炒香,麻仁打碎。将上药共人砂锅内,加适量的水,煮取药汁,去渣,饮汤汁。

    【食法】空腹,每晨起食用1次。

    【功效l宣气通便润肠。

    3.预防肺病在这里肺病泛指肺部疾患,如肺炎、肺脓肿、肺结核等。

    秋季六节气饮食防治肺病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杏仁炖雪梨

    【原料】杏仁10克,雪梨1个,冰糖20克。

    【制作】杏仁去皮打碎,雪梨去皮切片,同放碗内,加冰糖、水,置锅内,加盖炖煮1小时。

    【食法】早晚各1次。

    【功效】化痰止咳,清热生津,润肺平喘。

    (2)川贝炖雪梨

    【原料】雪梨1只,川贝末10克,冰糖20克。

    【制作】将梨一切两半,去核后纳入川贝末,然后将两块切开的梨合并拢,用竹签固定住,放入碗中,加冰糖、水,隔水炖1小时。

    【食法】吃梨喝汤。

    【功效】润肺,化痰,止咳。

    (3)银耳炖冰糖

    【原料】银耳5克,冰糖30克。

    【制作】用冷水泡发银耳1小时,把银耳撕碎,加入冰糖,煎煮至熟烂。

    【食法】每晚睡前食用。

    【功效】滋阴润肺,去脂和血,补肾益气。

    (4)蜂蜜萝卜汁

    【原料】自萝卜2个,蜂蜜200毫升。

    【制作】萝卜洗净,削皮、切碎,用消毒纱布绞榨取汁,每50毫升汁液加蜂蜜20毫升,调匀烧开。

    【食法】一日2~3次,连食3~5天。

    【功效】顺气,消食,生津,护肝,消脂,止咳。

    (5)百合杏仁粥

    【原料】百合50克(干品30克),杏仁10克,粳米50克,蜂蜜适量。

    【制作】杏仁去皮打烂,与粳米加水同煮成稀粥,加蜂蜜适量即可。

    【食法】1日1次,连食数日。

    【功效】润肺止咳,宁心安神。

    4.预防胃病在这里胃病泛指胃部疾患加胃炎、胃溃疡、胃下垂等。秋季六节气饮食防治胃病的方法择优介绍如下:

    (1)乌梅山楂饮

    【原料】乌梅10克,生山楂15克。

    【制作】乌梅与山楂用水煮沸滤汁。

    【食法】可长期饮用,直到病愈。

    【功效】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

    (2)五香藤炖鸡

    【原料】五香藤(鸡屎藤)根100克,母鸡1只。

    【制作】五香藤、母鸡同炖。

    【食法】吃肉喝汤。每周吃1只鸡,连吃5周以上。

    【功效】治胃胀胃痛反复发作,体质较弱者。

    (3)蒲公英粥

    【原料】鲜蒲公英(连根)50克(或干品15克),粳米50克。

    【制作】鲜蒲公英与粳米煮粥。

    【食法】空腹服1小碗,每日2次,连吃2个月以上。

    【功效】对胃热痛,饮凉稍舒,舌红苔黄者有疗效。

    (4)大枣猪肚

    【原料】大枣1200克,鲜猪肚1个。

    【制作】将大枣200克灌人猪肚中,稍蒸即成。

    【食法】吃猪肚和枣,早、晚空腹食之,分两天吃完。每周吃两剂。坚持数周。

    【功效】此方对久病的慢性胃炎者出现的气短乏力、食少倦怠等症有效。

    (5)青核桃泡酒

    【原料】青核桃(秋季带青皮的生核桃)1500克,白酒2500克。

    【制作】将青核桃打碎,泡入白酒中,半个月后即可饮用。

    【食法】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只饮1小盅(约15毫升),切忌多饮。

    【功效】凡慢性胃炎久治不愈者,均可食用。

    (6)姜汁饮

    【原料】鲜生姜3~4片。

    【制作】开水冲泡。

    【食法】即冲即饮。

    【功效】可治恶心、呕吐。对胃炎也有一定疗效。

    (7)醋蒜汁

    【原料】大蒜3~4瓣,醋适量。

    【制作】大蒜去皮捣成泥,加醋适量。

    【食法】1日2次,连食3~4天。

    【功效】除治胃肠病外,还可治急性痢疾。

    5.预防肾病肾病在这里泛指虫肾功能丽引起的疾患。秋季六节气饮食进补防治肾病的方法择优介绍以下几种:

    (1)冬瓜汤

    【原料】冬瓜500克

    【制作】将冬瓜洗净,连皮切块,加水适量,煮熟后连汤将冬瓜吃下。

    【食法】吃瓜喝汤,每日可吃冬瓜500克或更多,连吃1周。

    【功效】适用于尿急而痛者。

    (2)韭汁牛奶饮

    【原料】生姜25克,韭菜250克,牛奶240毫升。

    【制作】将生姜洗净切片,韭菜洗净切成2.5厘米长,然后一同捣烂,用洁净纱布包好绞汁。将汁放入锅中,再倒入牛奶,用文火加热煮沸2分钟即成。

    【食法】早晚分食之。

    【功效】温补肾阳。

    (3)韭菜炒虾仁鸡蛋

    【原料】韭菜200克,大蒜10克,枸杞10克,鸡蛋2枚,鲜虾仁150克。

    【制作】韭菜、大蒜洗净切粒,虾仁盐渍备用。韭菜、大蒜、枸杞、虾仁与鸡蛋拌匀,上油锅炒熟加盐即可。

    【食法】佐餐顿食。

    【功效】补肾壮阳。

    (4)芹菜汁

    【原料】鲜芹菜2500克。

    【制作】切碎捣烂,绞取汁水,煮沸

    【食法】每次60毫升,每日3次。常食。

    【功效】治疗肾盂肾炎。

    (5)小米粥

    【原料】小米50克。

    【制作】加水按常法煮成粥。

    【食法】每日早晚各吃1次,连吃月余。

    【功效】可治肾炎。

    (6)陈蚕豆红糖饮

    【原料】陈蚕豆(数年者最好)120克,红糖90克。

    【制作】将带壳蚕豆和红糖放入砂锅中,加清水5杯,以文火熬煮至1茶杯服用。

    【食法】喝此汤汁,1日1剂,连饮3个月。

    【功效】补肾消炎。

    常见病的秋季六节气饮食疗法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一年四季生物活动的规律,人体也不例外。在秋季六节气食补,供给身体需要的营养,能为“冬藏”做好充分准备。对于常见病,顺应秋季六节气特点,辩证地施以饮食治疗,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有利于防治。

    1.心血管病的饮疗方法心血管病为常见病主要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意外、动脉粥样硬化等,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秋季六节气饮食治疗心血管病的方法择优介绍以下几种:

    (1)丹参蜂蜜饮

    【原料】丹参30克,蜂蜜40克。

    【制作】将丹参洗净,晒干,切片,放水1000毫升,文火煎至500毫升,去渣留汁,兑入蜂蜜,调匀即成。

    【食法】1日2次,分上、下午食用。

    【功效】活血化瘀,扩张冠状动脉。

    (2)剌五加酒

    【原料】刺五加200克,低度白酒1000毫升。

    【制作】将刺五加洗净,晒干,研成粗粉末,浸泡于酒中,密封浸泡半个月即可。

    【食法】每日1~2次,每次1小盅(约15毫升)。

    【功效】补气养心,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3)肉桂猪肾粥

    【原料】肉桂粉1范,猪肾(腰)1对,粳米100克。

    【制作】将猪肾洗净,剖开,去筋膜,切成小薄片。粳米按常法煮粥,至七八成熟时,加人猪肾,待粥将成时兑人肉桂粉,拌匀即可。

    【食法】每日早晚空腹热食。

    【功效】温补心肾。

    (4)桃仁枣仁糊

    【原料】桃仁300克,枣仁150克,蜂蜜150克。

    【制作】将桃仁晒干、炒熟,捣烂研细。酸刺仁晒干,除壳,研成常法煮粥,末,与桃仁粉混合,兑人蜂蜜,搅匀即成。

    【食法】每日2次,每次10克。

    【功效】活血化瘀,养心安神,对心绞痛有治疗作用。

    (5)车前子粥

    【原料】车前子15克,粳米50克。

    【制作】用车前子与粳米煮粥,也可用冬瓜与粳米煮粥。

    【食法】每天吃1次。

    【功效】对心衰水肿者,有利尿消肿的功效。

    2.阳痿的食疗方法阳痿是男性生殖器痿弱小用,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不能完成正常房事的一种病症。男性阳痿病的发病率在秋天常常高于其他季节。有人统计,1102例阳痿病人,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者共有772人,其分布是:秋季386人,占50%;夏季116人,占15%;春季39人,占5%;冬季231人,占30%。这说明秋季阳痿病的发病率较高。

    祖国医学认为此病与肝、肾、阳明三经有关,秋季六节气饮食治疗阳痿的方法择其要介绍如下:

    (1)枸杞豉汁粥

    【原料】枸杞50克,豉汁50毫升,粳米100克。

    【制作】先煮枸杞去渣取汁,再入粳米煮粥,待熟,下豉汁,搅拌,煮沸。随意食用。

    【功效】益肝肾,和胃气。

    (2)莲子茯苓散

    【原料】茯苓、莲子各90克。

    【制作】二味共研粉,每服15克,每日2次,在每2餐之间空腹时用温开水送服。

    【功效】补益脾肾,固精安神。

    (3)二仙烧羊肉

    【原料】仙茅15克,仙灵脾15克,生姜15克,羊肉250克,调料适量。

    【制作】前三味装在布袋中,将袋口扎紧。羊肉切片,同药袋共煮至羊肉熟烂,去药袋,加盐、味精调味。食肉饮汤,每日2次。

    【功效】补肾阳。

    (4)牛奶玉液

    【原料】粳米60克,炸胡桃仁80克,生胡桃仁45克,牛奶200克,白糖12克。

    【制作】先将粳米洗净,用水浸泡l小时捞起,滤干水分,和生胡桃仁、炸胡桃仁、牛奶、清水拌匀磨细,再用箩斗过滤取液待用。锅内注入清水烧沸,入白糖溶化后,将前滤液慢慢倒入,搅匀烧沸即成。随意饮用。

    【功效】补肾壮阳,滋养润燥。适用于性功能低下。

    (5)对虾酒(验方)

    【原料】新鲜大虾l对,白酒(60度)250毫升。

    【制作】虾洗净,罩瓷罐中,加酒浸泡10天后用。每日随量饮用,酒尽后,虾烹食。

    【功效】补肾壮阳。

    (6)合欢酒

    【原料】合欢皮600克,米酒或高粱酒3000毫升。

    【制作】药切碎,和酒装人大口瓶中,密封存贮3个月,每晚饭前及睡前饮1~2杯。

    【功效】强身,补精。

    3.糖尿病的食疗方法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的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在饮食上要控制糖的摄人,宜清淡,忌肥厚,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秋季六节气饮食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择优介绍如下:

    (1)南瓜粉

    【原料】南瓜1000克。

    【制作】去蒂、瓤及籽,连皮切成薄片,晒干或烘干,研成细粉,装瓶备用。

    【食法】每日2次,每次20克,温开水送服。

    【功效】益气润肺。

    (2)猪胰粉

    【原料】猪胰1具。

    【制作】洗净,用文火焙干,或切片烘干,研成细末,装瓶备用。

    【食法】每日3次,每次餐前半小时食用5克,温水送服。

    【功效】滋阴润燥,益气补肾。

    (3)山药饼

    【原料】淮山药50克面粉100克鸡蛋1枚,葱、盐、麻油少许。

    【制作】将山药研成细粉,与面粉拌匀,兑入去壳的鸡蛋搅拌均匀,加入葱末、精盐、芝麻油少许,和成面团,在加油的平锅上煎成薄饼。

    【食法】上、下午分食。

    【功效】益气养阴,降低血糖。

    (4)山药烧免肉

    【原料】淮山药30克,兔肉100克,黄酒10克,生姜6克,葱3克,酱油适量;味精少许。

    【制作】山药洗净、切块。将去骨兔肉洗净、切块。锅烧热后加菜油适量,下兔肉块反复翻炒。再下姜、葱等调料,烹以酱油、黄酒,放入山药块炒匀,加适量清水,用小火煨煮至熟即成。

    【食法】佐餐顿食。

    【功效】降血糖益肾气。

    (5)苦瓜炒肉丝

    【原料】苦瓜250克,瘦猪肉50克。

    【制作】苦瓜洗净,切片。猪肉洗净,切丝,与苦瓜片同人油锅炒,加葱、姜、精盐、味精等调料,急火熘炒至肉丝熟即成。

    【食法】佐餐当菜,随意食用。

    【功效】养阴清热,尤适用于Ⅱ型糖尿病人食用。

    4.更年期综合症的食疗方法更年期是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到最后消失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出现的一系列以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为主的症候群称为更年期综合症。秋季八节气饮食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的方法择优介绍如下:

    (1)芡实核莲粥

    【原料】芡实、核桃仁各20克(研碎),莲肉15克,粳米30克。

    【制作】加水煮粥,少入白糖调味。

    【食法】日服2次。

    【功效】补肾益气,安神养心。

    (2)清蒸甲鱼枸杞

    【原料】甲鱼1只,枸杞45克。

    【制作】甲鱼去内脏,枸杞放入甲鱼腹内,加葱、姜、盐、料酒等清蒸。

    【食法】作菜肴食用。

    【功效】清热去湿,滋阴补血,强筋健骨。

    (3)阿胶糯米粥

    【原料】阿胶30克,紫糯米100克,红糖30克。

    【制作】将糯米淘洗干净。锅中加水800毫升,沸后,将糯米倒入,再沸几滚后,改小火煮粥,直至米烂;再将阿胶和红糖入粥中,继续煮至溶化拌匀即可。

    【食法】佐餐,每日1次,连服1月。

    【功效】补血,滋阴,益气,养肝,止血,润燥,调经。

    (4)酸枣仁粥

    【原料】酸枣仁30克,粳米60克。

    【制作】先煎枣仁取汁,加入粳米煮粥。

    【食法】连服10天。

    【功效】养肝、宁心、安神、敛汗。

    【禁忌】腹泻便溏者忌食用。

    (5)百合拌蜂蜜

    【原料】生百合50克,蜂蜜适量。

    【制作】将百合与蜂蜜拌合蒸熟。

    【食法】睡前适量食之。

    【功效】安益心神。

    (6)豆浆白果饮

    【原料】豆浆2碗,白果5个(砸碎)。

    【制作】豆浆、白果文火煎煮即可。

    【食法】代茶饮。

    【功效】健脾止带。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