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六节气饮食进补的基本原则
冬季六节气饮食进补的基本原则是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以敛阳护阴为根本,以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具体讲饮食进补应遵循以下4项基本原则。
1.增加热量冬令时节,寒气逼人,人体的生理活动需要更多的热能来维持。中医学认为,冬季应是人体阳气潜藏的时候,也就是说,人体的生理活动因冬季气候特点的影响而有所收敛,并将一定能量贮存于体内,以为来年的“舂生夏长”做好准备。与此同时,又要有足够的能量来维持冬季热能的更多支出,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现代营养学研究证实,在低温条件下,人体热能消耗有明显增加,主要是由于基础代谢增高、出现寒战及其他不随意运动、防寒服装负担及其限制活动所引起的能量代谢率上升所致,这些都已得到生化代谢方面的证明,如甲状腺功能增强、去甲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而提高氧的摄取量等。热能消耗增高的幅度则常因实际曝寒情况而有较大出入。有国外报告说,同一劳动强度的人每日热能需要量在33℃时为J2958千卡焦,而在一35℃时则增加到20482千焦。有人对我国50年代南方、中部和北方居民的热能需要量的调查分析表明,除体格因素外,由于环境温度的影响,北方比中部和南方居民热能需要量分别高出5%和7%~8%。
2.少食成,多食苦冬季六节气在饮食调养方面,中医认为应少食成,多吃点苦味的食物,道理是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从祖国医学五行理论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若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这样就能抗御过亢的肾水。正如《四时调摄笺》里所说:“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养心。”
3.适当“吃冷”有益健康在严寒的冬季里,若能适当地吃些冷饭,凉菜和喝些凉开水,不但对身体无害反而会有益。主要方式有:
(1)去“火”
人体肺腑火盛无论冬夏均可产生,而冬天“上火”的现象似乎还更多。冬天外界气候虽冷,但人们穿的厚,住的暧,活动少,反而会造成体内积热不能适时散发,再加上冬令饮食所含热量较高,所以很容易导致胃肺火盛。但冷饮只能起到带走体内一部分热量的作用,治表不治根,所以不妨再吃些性冷的食物,如萝卜,莲子、松花蛋等。
(2)吃点凉菜
冬天人们喜吃油脂多、高热量的食品,而又活动少,易发胖,吃些凉菜,它迫使身体自我取暖,这会消耗一些脂肪,从而达到减肥目的,确保健康。
(3)喝凉开水
俄罗斯学者研究证实,喝凉开水对人体好处极大,若能经常饮用凉开水,有预防感冒、咽喉炎和某些皮肤病之效。科学研究表明,一天中定时喝杯凉开水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养生保健法。尤其是早晨起床喝杯凉开水,能使肝肌解毒力和肾脏排洗能力增强,促进新陈代谢,加强免疫功能,有助于降低血压预防心肌梗死。
4.因人而异,辩证施食人的体质各异,其阴阳盛衰、寒热虚实偏差相当大,囟此,冬季六节气饮食亦应因人而异,辩证施食。阴虚之人应多食补阴食品,如芝麻、糯米、蜂蜜、乳品、蔬菜、水果、鱼类等清淡食物;阳虚之人应多食温阳食品,如韭菜、狗肉等;气虚者应食人参、莲肉、山药、大枣等补气之物;血虚者应食荔枝、黑木耳、甲鱼、羊肝等;阳盛者宜食水果、蔬菜、苦瓜,忌牛羊狗肉、酒等辛热之物;血瘀者宜多食桃仁、油菜、黑大豆等,痰湿者多食白萝卜、紫菜、海蜇、洋葱、扁豆,白果等;气郁者少饮酒,多食佛手、橙子、柑皮、养麦、茴香菜等。
冬季六节气饮食还应随职业不同而进行调整。脑力劳动者平常应适当吃些健脑补脑的食品,如核桃、芝麻、金针菜、蜂蟹、豆制品、松子、栗子等。不宜多吃糖和脂肪,否则易造成体脂过多、身体肥胖。
冬季六节气宜食食物
严冬时节万物闭藏,人体也处于阳气潜藏的时期,故要养肾防寒,在饮食方面要少食咸味食物,多食苦味食物。在饮食上要力加强营养,增加热量。如能经常食用御寒的食物,对增加强人体的抗寒防病能力,将大有裨益。
1.粮食类宜食食物(1)芝麻
芝麻性平,味甘。富有脂肪、蛋白质、糖类、芝麻素、维生素、卵磷脂、叶酸、烟酸、醇、钙、铜等营养成分,有滋补肝肾、强身壮体的功效,是传统冬季滋养强壮品。用于眩晕、健忘、须发早白、腰膝酸软的治疗和补养。芝麻还有润养脾肺,益气之功,对干咳、皮肤干燥、便秘、产后乳少等均有疗效。因此,传统中医认为,芝麻能除痼疾、返老还童、长生不老。
(2)玉米
玉米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所含蛋白质、脂肪都比精米、精面高,特别是所含脂肪——玉米油中50%以上为亚油酸,还含有卵磷脂和维生素A、E等,亚油酸能使血液中的胆固醇保持正常,防止胆固醇向血管壁沉淀,对防止高血压、冠心病有积极作用。有人做过实验,我们日常食用的大米,蛋白质利用率仅有58%,如果以2/3大米,加入1/3玉米,其利用率可增加至71%,这种现象被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同时在玉米的胚芽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和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增强机体新陈代谢,调整神经系统功能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成熟的玉米所含淀粉较多,蛋白质较少,营养价值不如六七成熟的嫩玉米,因此有专家把嫩玉米称“玉米黄金”、“玉米胎盘”。冬季食用玉米有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3)红著
红薯,在世界上不少国家称它为“长寿食品”。
红薯中除了含有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索等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含有糖蛋白的混合物,属于胶原和粘液糖类物质。这种物质能增进健康,防止疲劳,使人精力充沛。还可以防止动脉血管壁的弹性减弱,减少皮下脂肪堆积,预防肥胖症,可防止肝、肾中结缔组织萎缩;可与无机盐结合成骨质,使软骨保持一定弹性,对预防胶原性疾病有一定的功效。为冬季减肥常用食品。
(4)高梁
高粱味甘、涩,性温。为禾本科植物蜀黍的种仁,含蛋白质、磷、碳水化合物等。具有温中,利气,止泻,祛风顽痹的功能。是冬季食物。
2.肉蛋奶水产类宜食食物(1)酸牛奶
与新鲜牛奶相比,突出差别在于含有大量乳酸。其优点是:使乳蛋白形成微细的凝乳,变得更易消化;能刺激胃壁蠕动,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机能;可提高钙、磷、铁的利用率。此外,还可维持肠道细菌群的平衡。研究表明,常食酸奶可延缓衰老、预防癌症,是不可多得的冬季保健食品。
(2)带鱼
味甘、咸、性微温。含丰富的蛋白质及其他矿物质。具有补益气血、滋养肝脏的作用,用于产后乳少、气血虚的补养以及肝炎的调养。此外,带鱼还有止血的功能。对于过敏体质和患有过敏性疾病者应慎食。冬季食用有利于滋补肝肾。
(3)甲鱼
俗称王八。味甘,性平。含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及维生毒A。自古为滋补佳品。能补益阴液,可治疗肝肾阴虚的潮热、腰痛、崩漏等病症;还能治疗气虚所致的脱肛;此外,甲鱼可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冬季食用吸收较好。
(4)鲫鱼
味甘,性温。有补虚损强身体、滋补脾胃、去湿利尿之功效。可用于劳倦引起的身体瘦弱、倦怠无力、抵抗力低下的补养;还可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呕吐、乳少、子宫脱垂、四肢无力等病症的调养。此外,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和营养不良性水肿的疗效很好。为冬季滋补佳品。
(5)狗肉
味甘,咸,性温。具有温补脾肾,补肾助阳之功效。为冬季滋补佳品。可用于脾胃虚寒,胀满食少;肾气不足,腰膝软弱,肢体欠温,夜尿多,脾虚水肿等症。本品加红辣椒、生姜、橘皮、花椒、食盐炖食,可治疗脾肾阳虚,体倦少食,胃脘有冷感,四肢欠温,夜尿多等。
(6)鸭蛋
味甘、咸,性凉。滋阴润肺养胃,用于肺胃阴虚的咳嗽痰少、咽干、便秘等的补养和治疗。但本品性凉,脾胃虚寒的腹冷痛、泄泻忌用。
(7)牛肉
味甘,性平。食牛肉比猪肉好,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比猪肉高一倍,对血管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的人,有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和消水肿的作用。用于虚损赢瘦、脾虚食少、水肿、筋骨不健、腰膝酸软等。与山药、莲子、茯苓、小茴香、大枣等同用,可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虚损赢瘦、体倦乏力等。3.蔬菜类宜食食物(1)油菜
为十字科植物油菜的嫩茎叶和豆花梗,内含碳水化合物、钙、磷、铁及维生素类。
中医认为,油菜性温、味辛,功能清热解毒,散血消肿。适用于劳伤吐血、产后淤血、便秘、乳痈、体虚力弱等症。
(2)茴香菜
茴香一般多做馅食用,含有挥发油、纤维素等。
中医认为,其性温,味甘、辛,为温里健胃养生食品,适用于寒性体质、胃弱食少者食用。
(3)刀豆
每100克刀豆中含蛋白质30.7克,脂肪1.2克,淀粉53.1克,钙164毫克,磷209毫克,铁10.5毫克。
中医认为,刀豆性温,味甘,功能温中下气、益肾补元,适用于虚寒呃逆、肾虚腰痛、小儿疝气等症。
(4)大白菜
大白菜是大江南=I匕的主要蔬菜。过去在北方,由于新鲜蔬菜少,大白菜则是过冬的当家蔬菜。不过大白菜吃法有很多,不仅可炒、炖、凉拌、作馅,还可盐制成酸藻、泡菜、辣白菜等。
虽然白菜营养价值不算高,它的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也属一般,但它含有丰富的纤维素。纤维索被现代营养学家称之为“第七营养素”,能刺激肠蠕动,促进大便排泄,帮助消化,对预防结肠癌有良好的作用。
(5)海带
海带的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铁、钙。还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D和盐酸等。海带尤以含碘丰富而闻名,是补碘的最佳食品。食物中的碘在肠道内转化成无机碘后大部分进入血液,血液中的碘则绝大部分作为原料在甲状腺内合成甲状腺素。甲状腺素的生理功能广泛,它直接影响机体的发育、组织分化、物质代谢和多种器官、系统的功能。在缺碘地区,由于合成甲状腺素的原料不足,甲状腺失去代偿功能,可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
海带富含多种雄生索,如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因为海带常做凉菜,在加工过程中维生素的损失很少。是补充维生素的良好途径。
4.水果类宜食食物(1)粟子
又名板栗、毛栗等,主要分板栗、锥栗、茅栗三种,素有。干果之王”的美称。是一种物美价廉、富有营养的滋补品。每百克含蛋白质4克,碳水化合物39.9克钙15毫克,磷77毫克,铁1.5毫克,维生素C60毫克,热量727.8千焦耳。栗子是一种补养治病的良药。栗子性味甘温,人脾、胃、肾三经,有养胃、健脾、补肾、壮腰、强筋、活血、止血、消肿等功效,适用于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腰脚不遂、小便多和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及外伤骨折、瘀血肿疼、皮肤生疮、筋骨痛等症。中医认为:“肾主骨,腰为肾之府。”所以,腰腿酸软无力,主要是肾虚所造成,栗为肾之果,能益肾,食之自然有效。由于栗子生食难消化,熟食又易滞气,故一次不宜吃得太多,凡遇脾虚消化不好、温热甚者不宜食用。
(2)大枣
大枣的营养非常丰富。大枣内含较多的糖(鲜枣含糖量达20%~36%,干枣高达80%以上,比甘蔗、甜菜还要高)、蛋白质、脂肪、淀粉、维生素A、B2、C、P(维生素C含量在水果中名列前茅,有人称大枣为“天然维生素丸”,就是因其所含维生素C居百果之首。比苹果、桃高100倍,比梨高140倍。维生素P含量为百果之冠)及胡萝卜素、单宁、硝酸盐、有机酸和磷、钙、铁等物质。有提高体内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保护肝脏、增强肌力和增加体重等作用。大枣不但口感好,并且滋补人药,对人体有着很好的养颜益寿、祛病延年的保健价值。中医认为,大枣味甘性平无毒,向来把它当作清润补品。道家也把枣作为养生佳品。
(3)核桃 在我国有“长寿果”之称,其义有二:一是说核桃树本身寿命长,可连续存活和结果数百年之久;二是讲其果肉营养丰富,于人有强肾补脑之功,可使人长寿。古代俄罗斯人称它为“大力士吃的食品”。《食疗本草》记载:“核桃通经脉,润血脉,黑须发,常服骨肉细腻光润。”我国历代医家都认为核桃是一种很好的滋补食品,凡病后虚弱、营养不良,神经衰弱、便秘、动脉硬化者,每天吃几个核桃有助于恢复健康。核桃除可供生食或制作糕点、糖果之外,亦可用于烹调做菜,如“核桃鸡丁”、“核桃肉丁”,是值得一吃的滋补饮食。
(4)龙眼
龙眼又叫桂圆,性味甘、温,能益心脾,补气血,安心神。其肉味甘美,为大众所喜食,李时珍说:“食品以荔枝为贵,而补益则龙眼为良”,经试验,龙眼肉还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因为它能抑制使人衰老的一种酶的活性。梁代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指出:“久服轻身不老”,说明龙眼是不可多得的抗老补品。中医认为,龙眼肉为补血益心之佳果,是益脾长智之要药。因其味甘类大枣,入脾经,治脾病功胜大枣,且又无大枣壅气之弊;龙眼在补气澜气之中,又有补血作用。
立冬进补食谱
冬季是饮食进补的最好季节,民间有“冬季进补,春天打虎”的谚语。冬季六节气饮食进补,应该遵循前面所讲的冬季六节气饮食进补的四项基本原则,以食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饮食为主,注意营养素的全面搭配与平衡吸收。立冬是进入冬季的第—个节气,顺应其时节进补的食谱如下。
1.菜肴类进补食谱(1)炒双菇
【原料】水发香菇、鲜蘑菇等量,植物油、酱油、白糖、水淀粉、味精、盐、黄酒、姜末、鲜汤、麻油适量。
【制作】香菇、鲜蘑洗净切片,炒锅烧热入油,下双菇煸炒后,放姜、酱油、糖、黄酒继续煸炒,使之入味,加入鲜汤烧滚后,放味精、盐,用水淀粉勾芡淋上麻油,装盘即可。
【功效】补益肠胃,化痰散寒,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2)麻油拌菠菜
【原料】菠菜1斤,食盐、麻油适量。
【制作】菠菜洗净,开水焯熟,捞出入盘,加入适量食盐,淋上麻油即可。
【功效】通脉开胸,下气调中,止渴润燥。
(3)二麻炖猪大肠
【原料】升麻15克,黑芝麻100克,猪大肠1段(约200克),姜、葱、盐、绍酒各适量。
【制作】将猪大肠洗净,把升麻、熏芝麻装入大肠内,
放入锅中,加姜、葱、绍洒、水适量;将锅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炖3小时即成。
【功效】活血通脉,固肾益精。
【禁忌】脾胃湿滞、大便稀烂、舌苔腻者,不宜食用。
(4)归参炖母鸡
【原料】当归15克,党参30克,淮山药30克,母鸡1只(约1000克),葱、生姜、料酒,食盐各适量。
【制作】将母鸡宰后去毛及内脏,洗净;将当归、党参、淮山药放入鸡腹内,置砂锅中,加入葱、生姜、料酒、食盐、清水适量。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煨炖,至鸡肉熬软即可。每天1剂,分早、晚食,连用3~5剂。
【功效】补气益肾,养血安神,和肝养胃。
2.汤羹类进补食谱(1)人参粥
【原料】人参粉3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作l将粳米淘净,放砂锅内,人参粉(或片)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将锅置武火上烧开,移文火上煎熬至熟。将冰糖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熬汁。待粥熟后,徐徐加入冰糖汁,搅拌均匀即成。
【禁忌】制作中,忌用铁器。
(2)红枣糯米粥
【原料】山药40克,薏苡仁50克,荸荠粉10克,红枣5克,糯米250克,白糖25克。
【制作】将山药、薏苡仁、红枣等除去杂质。将薏似仁淘洗后,下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置火上煮至薏苡仁开花时,再将糯米、红枣淘洗干净下人锅内,煮至米烂汤稠即成。待米煮烂时,将山药打成粉,边撒边搅放入锅内,约隔2分钟后,再将荸荠粉撒入锅内,搅匀后,停火。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除湿。
(3)高梁粥
【原料】桑螵蛸20克,高梁米1.00克。
【制作】持桑螵蛸用清水煎熬3次,过滤后,收集滤液500毫升。将高梁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掺入桑螵蛸的汁,置火上煮粥,与高梁米煮至熟烂即成。
【功效】健脾补肾,止遗尿。适用于肾不足营养失调、尿频等症。
(4)红枣粥
【原料】红枣10个,粳米100克,冰糖20克。
【制作】粳米淘洗干净,红枣洗净,放入锅中,将锅置武火上煮沸后,再用文火煎熬至熟即成。
【功效】健脾益气,补血益胃。
(5)二乳粥
【原料】鲜羊奶150克,鲜牛奶100克,粳米100克,白糖50克。
【制作】将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煮至熟烂。在粥锅内加入白糖、牛奶、羊奶,烧沸即成。
【功效】补虚损,润五脏。
(6)姜羊肉汤
【原料】当归3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
【制作】当归、生姜清水洗净顺切大片备用,羊肉剔去筋膜,洗净切块,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捞出晾凉备用。砂锅内放入适量清水,将羊肉下入锅内,再下当归和姜片,在武火(大火)上烧沸后,打去浮沫,改用文火(小火)炖1.5小时至羊肉熟烂为止。
【功效】温中,补血,散寒。
3.饮料类进补食谱(1)甘蔗马蹄饮
【原料】红皮甘蔗500克,马蹄(荸荠)250克。
【制作】将甘蔗去皮,压榨取汁1杯。马蹄洗净,压榨取汁。将马蹄汁倒入甘蔗汁中,混合即成。
【功效】清热利尿,生津止渴,止咳化痰。
【禁忌】血虚、胃寒呕吐、中满滑泄者忌饮用。
(2)善蔗饮
【原料】甘蔗500克,生姜10克。
【制作】将甘蔗、生姜洗净后去皮,切成小块,分别将甘蔗,生姜榨汁。将生姜汁滴入甘蔗汁内,搅和后即可饮用。
【功效】和胃止呕,清热解毒,发汗解表。
【禁忌】脾胃虚寒者忌饮用。
(3)黄豆三白饮
【原料】黄豆30克,葱白3根,白菜头1个,白萝卜5片。
【制作】以上4味分别洗净,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慢煎,去渣取汁,即成。
【功效】祛风散热,活血解毒。
【禁忌】外感严重、内热盛者不宜饮用。
(4)首乌酒
【原料】制首乌15克,生地黄15克,白酒1000毫升。
【制作】将首乌洗净闷软,切成约l厘米见方的块;生地黄洗净切成薄片,待晾干水气。将两物下入酒坛中,再久白酒搅匀,封严坛口侵泡,每隔2~3天,开坛搅拌1次,漫泡10~15天后,开坛滤去药渣即成。每次服15~30毫升,每日2次,常服。
【功效】滋阴补阳,益气活血,固本扶元。
【禁忌】脾胃湿盛、腹满便溏者,不宜饮用。
(5)西洋参酒
【原料】西洋参50克,白酒500克。
【制作】将西洋参切片,放入盛有白酒的瓶中,浸泡半月即可。
【功效】益气,滋阴,清热。
【禁忌】体质虚寒者忌饮用。
小雪进补食谱
小雪时节,天虽已积阴,却寒未深、雪未大。人体的生理机能也与之相应,新陈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状态。顺应这个节气的进补食谱主要有以下几类。
1.菜肴类进补食谱(1)芝麻兔
【原料】整只兔子,黑芝麻、姜、葱、花椒、盐、味精、香油适量。
【制作】兔子洗净开水煮沸5分钟捞出,黑芝麻炒香待用,锅内放入清水烧开后,把姜、葱、花椒、盐投入,再将兔子放入同煮至六成熟捞出,汁不用,锅内重新倒入卤汁烧沸,下人兔子卤熟捞出切块放入盘中,加上味精、香油,撒上黑芝麻即可食用。
【功效】安神养气,固本扶元,补益气血。
(2)灵芝炖猪蹄
【原料】灵芝15克,猪蹄1只。料酒、精盐、味精、葱段、姜片、猪油。
【制作l将猪蹄去净毛后洗净,灵芝洗净切片。锅放猪油,烧热加葱姜煸香,放入猪蹄、水、料酒、味精、精盐、灵芝,武火烧沸,改用文火炖至猪蹄熟烂。即可食之。
【功效】滋阴壮阳,活血通络。
(3)柠檬汁煨鸡
【原料】童子鸡1只,柠檬2只,白糖、麻油、盐、味精适量。
【制作】童子鸡宰杀去毛及内脏,洗净切块,锅放油,烧滚后煎鸡块至金黄色,加入清水半碗;再将柠檬取汁同白糖,麻油、盐各适量放入锅内,盖好盖用文火煨半小时
【功效】滋阴壮阳,补益肾气。
(4)刀豆炒腰花
【原料】刀豆250克,猪腰子1副,黄酒、精盐、味精、白糖、葱、姜、湿淀粉各适量。
【制作】将刀豆撕去筋,洗净后切成片;猪肾撕去衣膜,居中对剖去腰臊,用沸水淋冲后剞花切成薄片,加黄酒、精盐腌15分钟,拌上湿淀粉。
炒锅上火,放油烧热,先爆葱姜,再下腰片滑熟盛起;刀豆下油锅煽炒至透,加水少许煮沸,调味再焖煮3分钟,下腰片拌和,用湿淀粉勾薄芡,出锅即成。
【功效】温中下气,益肾补元,壮阳固精。
【禁忌】内热湿浊内阻者不宜。
(5)三套鸭
【原料】光鸭1只(约2000克),光野鸭1只(约750克),光鸽1只(约350克),笋片125克,火腿片350克,冬菇30克,料酒60克,盐6克,葱结30范,姜块20兜。
【制作】用刀将鸭子从宰口处剁断颈骨,再在鸭颈与翅膀处划一刀,拉出颈骨,然后用力翻出鸭皮,割开鸭肉与鸭骨连接处,使骨肉脱节,一直割到大腿末端,留下小腿关节骨.其余骨头都剔尽,挖出内脏,入沸水烫去污血,洗净,再把鸭翻成原状。野鸭、菜鸽以同样方法剔除骨头,入开水中焯后洗净;再将野鸭、鸽子人沸水烫洗一下,取出后把鸽子由野鸭出骨口处套人野鸭腹中,再在鸽腹中放入冬菇10克、火腿片60克、笋片20克;然后,将“腹中怀鸽”的野鸭套入肥鸭腹中,再放入冬菇10克、火腿片90克、笋片50克,把腹部切口合拢闭紧,再将套好的鸭子入沸水锅煮烫一次。
在砂锅内垫上竹垫,把鸭胸脯朝下放在竹垫上,再放入葱、姜、料酒,加满水,盖上盖子,用大火煮开,再改小火炖3小时,把鸭子翻身,去竹垫,投入余下的冬菇、火腿,笋片,再焖半小时,加盐,去葱、姜即可。
【功效】滋肾养胃,补中益气,利水消肿。
【禁忌】受凉而引起胃口差、腹部冷痛、腹泻清稀、痛经者等暂时不宜食用;野鸭不可与黑木耳、胡桃、豆豉同食。
(6)三鲜素海参
【原料】水发黑木耳100克,水发冬菇50克,熟竹笋50克,熟菜花50克,甜椒50克,素鸡50克,生油、酱油、味精、白糖、料酒、姜末、湿淀粉、盐适量,玉米粉少许。
【制作】将水发黑木耳洗净沥干,同玉米粉、盐、味精、水拌成烂面团。将冬菇洗净去蒂,切成片状,熟笋、素鸡切成滚刀块,熟菜花切成栗子大小的块,甜椒洗净后去籽,切成片待用。
用刀把面糊刮成手指形,逐条下到油锅中,氽成海参形,备用。炒锅置大火上,放油烧到七成热,将全部配料放入锅内,煸炒后,即加姜末、酒、酱油、白糖。烧沸后,加素海参、味精,用湿淀粉勾芡,起锅装盘即成。
【功效】益气补虚,和中化湿。
(7)干烧四宝
【原料】净冬笋、四季豆、蘑菇、咸菜各50克生油80克,酱油15克,绵白糖30克,绍酒25克,味精2克,干淀粉24克麻油8克,清汤少许。
【制作】将冬笋洗净切成4厘米长,1.5厘米宽的小条块。四季豆洗摘成5~6厘米长段。蘑菇切成2~4块洗净。把咸菜放入清水中浸泡15分钟,洗净沥干切碎,然后撒上干淀粉拌匀。冬笋、蘑菇、四季豆一起放入盛器,下绍酒、酱油、味精拌匀,腌4分钟。
将炒锅置火上,下生油烧至八成热,将冬笋、蘑菇和四季豆入锅炸至分别呈黄、绿色,捞出沥油。油锅续烧至八成热,再下咸菜炸至水分去净捞出。最后锅内留余油,将冬笋、蘑菇、四季豆和成菜一起入锅,加清汤少许,加绵白糖、味精炒匀颇翻几下,淋上麻油,出锅装盘即可。
【功效】健脾益肾,补气养胃,降气止呃,清热化痰。
【禁忌】胃热内盛、消化不良、大便溏薄者不宜多食。
2.汤羹类进补食谱(1)颜容粥
【原料】香蕉2个,蛋黄1个,胡萝卜150克,牛奶10克,苹果150克,蜂蜜适量,粳米100克。
【制作】粳米煮粥,香蕉、胡萝卜去皮,苹果去皮核,均剁成细泥,将牛奶、蛋黄、蜂蜜在一起搅匀,同入煮熟的粥内,再稍煮,即可。
【功效】补肾通络,活血养颜。
(2)银杞明目粥
【原料】银耳15克,枸杞10克,鸡肝100克,茉莉花10克,调料适量,粳米50~100克。
【制作】银耳水发后撕成小片,鸡肝切薄片,粳米煮粥,待粥六分熟放入银耳、鸡肝、枸杞,继续煮至将熟,再下调料,如姜、盐、味精和茉莉花。每日1次服食。
【功效】安心养神,益气明目。
(3)生菜萝卜豆腐汤
【原料】生菜500克,白萝卜500克,豆腐200克,猪瘦肉300克,精盐适量。
【制作】将生菜、白萝卜、豆腐、猪瘦肉分别用清水洗净。生菜去头;白萝卜切成块潴瘦肉切成片,备用。
取汤锅上火,加清水适量,用大火煮沸,下人生菜、白萝卜、豆腐和猪瘦肉,改用中火继续沸滚至猪瘦肉熟透,加入精盐适量,即成。
【功效】清热解毒,消积滞,化热痰。
【禁忌】脾胃虚寒、身体虚弱之人不宜服用。
(4)百合枣龟汤
【原料】龟肉60克,百合30克,红枣10枚,调味品适量。
【制作】将龟按常法处理,洗净,切块;红枣去核,洗净。百合水中,浸泡,洗净。
将龟肉、百合、红枣加水共煮,肉熟后加调味品,即成。
【功效】益阴补血,安心除烦。
【禁忌】实热食积者不宜。不可与猪肉、瓜、苋菜同食。
(5)羊肝菠菜汤
【原料】羊肝50~100克,菠菜250克,盐适量。
【制作】将羊肝切成片,菠菜洗净切段。将锅内水烧开,放少许盐,然后放入羊肝和菠菜,肝熟后饮汤食肝及菜。
【功效】益血,补肝,明目。
3.饮料类进补食谱(1)阿胶黄酒饮
【原料】阿胶30克,黄酒、赤砂糖各适量。
【制作】把阿胶、黄酒放入锅中,加水适量,隔水炖化后,调入赤砂糖。
【功效】养血补虚,安神益肾,固本扶元。
(2)桂圆红枣饮
【原料】桂圆肉12克,红枣12克,芡实15克,白糖适量。
【制作】把芡实入锅,加水500毫升,置火上煮30分钟后,加入桂圆、红枣,再煮30分钟,去渣,加入白糖,搅匀即可。当茶饮,宜常服。
【功效】和血养胃,补益中气。
(3)红参饮
【原料】红参10克。
【制作】用刀片将红参切成薄片,人杯用开水冲泡20分钟,取水当茶喝;红参可反复冲泡3次。每日或隔1~2日1剂,可常服。
【功效】清心养神,健肾补亏,舒肝和胃。
(4)冰糖黄精饮
【原料】黄精30克,冰糖50克。
【制作】将黄精用清水浸泡,再加冰糖,用小火煎l小时即成。
【功效】养胃,生津,通便。
(5)菊花钩藤饮
【原料】白菊花10克,霜桑叶10克,钩藤10克。
【制作】将白菊花、霜桑叶同人砂煲先煮,煮沸15分钟后再入钩藤,煮沸5~7分钟即可。当茶饮用,每日1次,可分2~3次饮用。
【功效】和肝益气,安神除烦。
【禁忌】如头痛属阴虚阳亢,证见头晕痛、耳鸣、腰膝酸软、失眠健忘、舌红苔薄、脉弦细者,不宜饮用。
(6)灵芝三七丹参酒
【原料】灵芝20克,三七5克,丹参5克,白酒500克。
【制作】将灵芝、三七、丹参洗净切片,放入盛有白酒的瓶中,浸泡半月即可。
【功效】活血化瘀。
【禁忌】孕妇忌饮。
(7)仙茅酒
【原料】仙茅50克,白酒500克。
【制作】将仙茅洗净,装入纱袋内,扎紧口,放入盛有白酒的瓶中,浸泡1星期即可。
【功效】温肾壮阳。
【禁忌】仙茅为壮阳祛寒之峻品,故易伤阴,阴虚火旺者忌饮。
附:小雪民俗:熏腊肉
小雪过后也是加工腊肉的最佳时期。陕南秦巴山区人,加工制作腊肉的传统习惯不仅久远,而且普遍。每逢冬腊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户户杀猪宰羊,除留下足够过年用的鲜肉外,其余的肉趁鲜用食盐配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腌入缸中。十五天后,用棕叶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进行加工制作。选用柏树枝、甘蔗皮、椿树皮或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而成。或挂于烧柴火的灶头顶上,或吊于烧柴火的烤火炉上空,利用烟火慢慢熏干。秦巴山区林茂草丰,几乎家家都烧柴草做饭或取暖,是熏制腊肉的有利条件。即使城里人,虽不杀猪宰羊,但每到冬腊月,也要在市场上挑选上好的白条肉,或肥或瘦,买上一些,回家如法腌制,熏上几块腊肉,品品腊味。如自家不烧柴火,便托乡下亲友熏上几块。
熏好的腊肉,表里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发亮,色泽鲜艳,黄里透红,吃起来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牙,不仅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开胃、去寒、消食等功能。腊肉从鲜肉加工、制作到存放,肉质不变,长期保持香味,还有久放不坏的特点。此肉因柏枝熏制,故夏季蚊蝇不爬,经三伏而不变质,成为别具一格的地方风味食品。
大雪进补食谱
大雪时节,降雪转甚,正是:“地冷天寒,阴风刮刮;岁岁冬深,严霜遍撤”,此时人们的饮食起居,注意防寒保暖更为重要。顺应大雪时节的进补食谱如下。
1.莱肴类进补食谱(1)白萝卜炖猪肉
【原料】白萝卜500克,带皮五花猪肉250克,酱油50克,白糖50克,葱、姜、油、盐、酒、味精适量。
【制作】肉洗净,切成50毫米的方块。萝卜去皮切成50毫米的方块,用开水烫一下,沥干。
铁锅内放油,油烧热后,放入白糖、肉,不断翻炒。待肉均匀上色后,放酱油、盐、酒、葱、姜和温水,加盖烧开后,改用小火炖煮,至肉熟,放味精出锅装碗。
【功效】和胃消积,清热化痰。
【禁忌】不宜多食猪肉,以免胆固醇升高。
(2)芪蒸鹌鹑
【原料】黄芪20克,鹌鹁2只,生姜、葱、胡椒粉、食盐、清汤各适量。
【制作】将鹌鹑杀后,沥净血,除去毛桩、内脏、爪,冲净,再人沸水中焯约1分钟,捞出待用。
将黄芪用湿布擦净,切成薄片,再把黄芪片分别装入鹌鹁腹内,将其放在蒸碗内,加入姜、葱,注入清汤盖上盖,上笼蒸约30分钟。
取出鹌鹑,滗去汁,加食盐、胡椒粉调好味,再将鹌鹑扣入汤碗内,灌入原汁即成。
【功效】益气补脾,固本扶元。
(3)红杞田七鸡
【原料】枸杞子15克,三七10克,母鸡1只,姜20克,葱30克,绍酒30克,胡椒、味精适量。
【制作】活鸡宰杀后处理干净,枸杞子洗净,三七4克研末,6克润软切片,生姜切大片,葱切段备用。鸡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捞出淋干水分,然后把枸杞子、三七片、姜片、葱段塞入鸡腹内,把鸡放入气锅内,注入少量清汤,下胡椒粉、绍酒;再把三七粉撒在鸡脯上,盖好锅盖,沸水旺火上笼蒸2小时左右,出锅时加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补虚益血。
(4)花生米大枣烧猪蹄
【原料】猪蹄1000克,花生米(带皮)100克,大枣40枚,料酒25克,酱油60克,白糖30克,葱段20克,生姜10克,味精、花椒、八角、小茴香各少许,盐适量。
【制作】花生米、大枣置碗内用清水洗净、浸润;将猪蹄出毛洗净,煮四成熟捞出,用酱油拌匀;锅内放油,上火烧七成热,将猪蹄炸至金黄色捞出,放在炒锅内,注入清水,同时放入备好的花生米、大枣及调料,烧开后用小火炖烂即可。
【功效】滋补肾阴,补血益气。
(5)糖醋胡萝卜丝
【原料】胡萝卜半斤,姜、糖、醋、盐、味精、植物油适量。
【制作】胡萝卜洗净切丝,生姜切丝备用。炒锅烧热放油(热锅凉油)随即下姜丝,煽炒出香味倒入胡罗卜丝犏炒2分钟后放醋、糖、继续煸炒至八成熟,加入盐至菜熟后入味精调味,盛盘即可。
【功效】下气补中,利胸膈,调肠胃,安五脏。
2.汤羹类进补食谱(1)鲫鱼羹
【原料】荜菱10克,缩砂仁10克,陈皮10克,大鲫鱼1000克,大蒜2头,胡椒10克,泡辣椒10克,葱、食盐、酱油各适量。
【制作】将鲫鱼去鳞、鳃和内脏,洗净;在鲫鱼腹内,装入陈皮、缩砂仁、荜菱、大蒜、胡椒、泡辣椒、葱、食盐、酱油,备用。
在锅内放入油烧热,将鲫鱼放入锅内煎黄,再加入水适量,炖煮成羹即成。
【功效】醒脾暖胃。
【禁忌】阴虚火旺者不宜多服。
(2)玉米粉粥
【原料】玉米粉50克,粳米100克。
【制作】将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玉米粉放入大碗中,加冷水调稀,倒入粳米锅内,再加水适量。
将盛有粳米和玉米粉的锅置武火上熬煮,边煮边搅动,防止生锅,至熟即成。
【功效】益肺宁心,调中和胃。
(3)雪莲牛筋汤
【原料】雪莲花3克,蘑菇片50克,干牛筋200克,鸡脚200克,火腿25克,绍酒、生姜、葱白、食盐、骨头汤各适量。
【制作】将牛筋用冷水洗净,加入沸水浸泡,水冷再换,反复多次,待牛筋发涨后(约2天,急用可采用蒸方法),才能使用。将发好的牛筋修好净筋,切成指条块,下锅,加入生姜、葱白、绍酒,清水适量,用火煨透后取出,除去生姜、葱白,将牛筋放入大瓷碗内。
鸡脚用沸水烫透,脱去黄衣,斩去爪尖,拆去大骨,洗净后,也放入大瓷碗内。
将雪莲花淘净后,用纱布袋装好,放入大瓷碗内,面上再放上火腿片、蘑菇片,加入骨头汤,上笼蒸至牛筋熟软(约2小时),加入食盐,搅匀后即可。
【功效】祛寒壮阳,活血通络,强健筋骨。
(4)羊肉温中粥
【原料】草果1个,肉桂3克,羊肉500克,胡豆200克,粳米100克,食盐、香菜各适量。
【制作】将羊肉洗净,同草果、肉桂、胡豆(捣碎,去皮)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先武火煮沸,后用文火熬成汤,滤净羊肉与中药,保留汤,下粳米、食盐调匀,继续置文火熬熟。
在粳米粥内,放入香菜叶,将羊肉切块,盛入碗中,分碗盛装。
【禁忌】阴虚火旺者不宜久食。
【功效】补脾,温中,顺气。
3.饮料类进补食谱(1)红枣茶
【原料】红枣适量。
【制作】将红枣水煎代茶。
【功效】强筋健骨,活血益气,滋补阴阳。
(2)杏菊饮
【原料】杏仁6克,菊花6克。
【制作】杏仁(去皮尖、研泥)煎汤,取汁沏泡菊花。或用开水泡菊花,分次入杏仁煎汁,代茶饮。
【功效】平咳化痰,滋阴润肺,养心安神。
【禁忌】大便溏泄者慎饮用。
(3)牛奶柿子汁
【原料】柿子250克,牛奶一杯。
【制作】柿子榨汁,用牛奶调服,每次半杯。
【功效】和血,降压,通络。
【禁忌】缺铁性贫血者不易饮用。
冬至进补食谱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对人的影响极大,是人体阴阳气交的关键时期。冬令进补多选择冬至开始,此时进补可发挥最大效应,促进人体阳气的萌生,消耗相对减少。冬至时节的进补食谱择优介绍如下。
1.菜肴类进补食谱(1)五香牛肉
【原料】牛肉2500克,
食盐90克,白糖24克,红酱油60克,姜块2块,葱结3只,料酒、茴香、桂皮、红米汁各适量。
【制作】选用牛肘子部位的全瘦肉,先按肌肉纤维用刀直切开后,切成500克左右的块,然后用刀根戳出一排排刀洞,四面戳到。板上先撤上少许食盐,将肉块放在上面反复推擦,擦至盐粒溶化(俗称出汗),然后放在缸内腌3~4天(夏季腌一天),经过多次翻动,腌至肉红、硬、香;将锅内加水适量,用大火烧滚(水要多),投入肉块,上下翻动几次,捞出刷洗干净;在锅底先放锅垫,垫上放牛肉块,加入茴香,桂皮、葱结、姜块、料酒、白糖、酱油和红米汁,在大火上烧滚,至牛肉变红色时,再加入白汤淹没牛肉,放入适量食盐,试味后,加盖烧至沸滚,再移小火上焖煮2小时左右,等用筷子能戳进牛肉时,捞出,冷透后,按其肌肉纤维横向切片即成。
【功效】滋补肾阴,补血益气。
(2)芪杞炖乳鸽
【原料】黄芪30克,枸杞子30克,乳鸽1只。
【制作】将乳鸽浸入水中淹死,去毛和内脏,洗净,放入炖蛊内,加水适量,再加入黄芪和枸杞子。将盛鸽和药的盅放入锅内,隔水炖熟即成。
(3)牛膝蹄筋
【原料】牛膝10克,猪蹄筋100克,鸡肉500克,火腿50克,蘑菇25克,胡椒5克,味精5克,绍酒30克,生姜10克,葱10克,食盐5克,清汤适量。
【制作】将牛膝洗净浸润后,切成斜口片;蹄筋放在蒸盆中,加入清水适量,上笼蒸约4小时,待蹄筋酥软时取出,再用冷水浸漂2小时,剥去外层筋膜,洗净;火腿洗净后,切成丝;蘑菇水发后,切成丝;生姜、葱洗净后,切成姜片、葱段。
将发胀后的蹄筋切成节,鸡肉剁成2厘米的方块。将蹄筋、鸡肉放入蒸碗内,把牛膝片摆在鸡肉的面上,火腿丝和蘑菇丝调合匀后,撒在周围;姜片、葱段放入蒸碗中,再加胡椒粉、味精、绍酒、食盐、清汤,调好汤味,灌入蒸碗中,上笼蒸约3小时,待蹄筋熟烂后,立即出笼,拣去姜片、葱节,再调味后即成。
【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4)玫瑰烤羊心
【原料】羊心1个,藏红花6克,鲜玫瑰花50克或无糖玫瑰酱15克,食盐适量。
【制作】羊心切片备用。鲜玫瑰花捣烂取汁,放入小沙锅内,加清水适量、藏红花同煮,煮沸后,改文火继续煮15分钟浓缩取汁备用。羊心串成串,醮上玫瑰、红花汁,在火上反复翻烤至羊心熟透即可食用。
【功效】补心解郁。
2.汤羹类进补食谱(1)粟米龙眼粥
【原料】粟米100克,龙眼肉15克,粳米50克。
【制作】将粟米淘洗干净,粳米淘洗干净,龙眼肉去杂质。
将粟米、梗米、龙眼肉同放锅内,加水800毫升,置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煮35分钟即成。
【功效】补心肾,益腰膝。
(2)大麦汤(温)
【原料】草火1个,羊肉200克,大麦仁500克,食盐适量。
【制作】将羊肉洗净;大麦仁用开水淘洗净,备用。将大麦仁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煮熟。
将羊肉、草果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熬煮2小时,然后将羊肉、草果捞起,将汤与大麦仁粥合并,再用文火炖熬熟透。
将羊肉切成小块,放入大麦汤内,加盐少许,调匀,即可食用。
【功效】温中下气,暖脾胃,破冷气,去腹胀。
(3)鸡汁粥
【原料】母鸡一只,粳米50克。
【制作】将母鸡宰杀后,除去毛桩、内肌,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炖45分钟,将鸡捞起,留鸡汤,打去油,即成鸡汁。
将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入鸡汁,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煮35分钟即成。
【功效】滋补气血,安养五脏。
(4)羊肉粥
【原料】羊肉100克黄芪25克,红参5克(或用党参50克)茯苓5克,大枣7枚,粳米50克。
【制作】先将羊肉去脂皮细切,留出一半。另取羊肉一半,与黄芪、红参、茯苓、大枣,加适量水煮,去渣,取汁,人粳米煮粥。临熟时将留取羊肉加人,肉熟,再入盐少许,即可服食。
【功效】补气益血,健脾温肾。
(5)麻雀葱花粥
【原料】麻雀3~4只。
【制作】麻雀炒熟,加大米150克,水适量,共煮成粥,最后放入葱花20克,米酒少许,加油盐调味,1日内分2次食用。
【功效】温补肾阳。
3.饮料类进补食谱(1)鲜奶玉液
【原料】牛奶200克,生核桃仁45克,炸核桃仁80克,粳米60克,白糖12克。
【制作】将粳米洗净后用水浸泡1小时捞起,滤干水分,和生核桃仁、炸核桃仁、牛奶、清水拌匀磨细,再过滤。锅内注入清水烧沸,加入白糖,待全溶化后,过滤去渣再烧沸,将滤液慢慢倒入锅内,搅匀烧沸即成。
【功效】补肾助阳,润肠通便。
(2)腽肭脐酒
【原料】腽肭脐30~50克,白酒500克。
【制作】将腽肭脐洗净,切成小块,用纱布袋装,扎紧口,放入盛酒的瓶中,浸泡1星期即可。
【功效】温肾壮阳。
【禁忌】阴虚火旺者忌饮。
附:冬至的饮食习俗:吃饺子、馄饨和汤圆
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在冬至这天,我国最普遍的食俗便是吃饺子。吃水饺的历史要追溯到汉末。当时河南南阳出了个“医神”张仲景。他原来在长沙居官,告老还乡时,正逢腊月。张仲景见到整天为生活奔波而衣不遮体的穷人,面对寒风刺骨的冰天雪地,好多人的耳朵都冻烂了,心里十分难受。冬至那天,他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盘起火灶,专门熬一种“去寒娇耳汤”,舍给穷人们喝,治疗耳朵的冻伤。这种药汤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合煮而成的。人们喝了汤,他又把剩下的羊肉和药材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称作“娇耳”(有的写作“矫耳”、“胶耳”),下锅煮熟,分给人们每人两只。喝汤吃“娇耳”后,人们浑身发暖,两耳起热,治好并保住了冻坏的耳朵。后来每到冬至日,人们就模仿张仲景做“娇耳”煮食并喝热汤,日久成俗,“娇耳”也传久生变,又有了“饺子”、“扁食”、“水饺子”、“水点心”等地方性名称。冬至日吃饺子的习俗就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
我国南方有些地区冬至的食俗是吃馄饨和汤圆。馄饨四川人叫“抄手”,广东人叫“云吞”,因其煮熟后像荷包蛋,为混沌初开,故名“馄饨”。据民间传说,春秋时昊王夫差沉湎于歌舞酒色,某年冬至设宴,嫌肉食腻肥,很不高兴。西施乃用面粉和水擀成薄薄的皮子,内裹少许肉糜,滚水一氽之后,随即捞起,加入汤汁,进献夫差。夫差食之赞不绝口,问为何物。西施信口以“混沌”作答。此后、馄饨这一美味就逐渐传至民间。虽然人们平日也偶尔吃吃馄饨,但冬至那天却人人都要品尝一碗,不单是纪念西施的创造,还为了庆贺冬至的“一阳出生”。宋人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述当时杭州冬至习俗:“三日之内,店肆皆罢市,垂帘饮博,谓之‘做节’享先则以馄饨,有‘冬馄饨年拨’之谚。贵家求奇,一器凡十余色,谓之百味馄饨。”可见在宋朝,杭州的人们已经有冬至吃馄饨和以锟饨祭祖的风俗。晚清绍兴学者范寅在《越谚·饮食》中说馄饨“或芝麻糖或醢肉襄以面粉,冬至时食”。可见古代绍兴还有甜味的馄饨。
汤圆是南方普遍流传的重要冬至食品之一,又称团子、团圆子、丸子、圆子、冬至圆等,用糯米粉做成,有的加陷儿。古诗有“家家捣米做团圆,如是明朝冬至天”句。因圃子是圆的,可相争“阳圆”,所以,冬至吃圆子的主要用意是为了庆贺“阳生”,同时寄予祈求团圆喜庆之意。
关于吃圆子的由来,在浙江南部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很早以前,有一位樵夫上山砍柴,不慎跌入深涧,不能脱险,就采摘状如汤圆的野生之物“黄精姜”来充饥,才免饿死。十几年后,樵夫遍体长了毛,身轻若燕,竟然飞回家里,但已经不会说话了,给他米饭也不吃。家里人就为他做了糯米汤圆,他一见汤圆,以为是黄精姜,就吃起来。后来慢慢恢复了本性;在冬至日竟开口与家人说话了。从此便有了冬至吃汤圆的习俗。我国台湾冬至也吃汤圆,并且要做成红、白两种颜色。按老辈人的说法:不吃金丸(红汤圆)、银丸(白汤圆),不长一岁。
小寒进补食谱
小寒时节,天气寒冷但还没有达到极点,此时正值“二九”,饮食起居要注意防寒保温,不要扰动阳气,使人体也“冬藏”相应。小寒时节的进补食谱择优介绍如下:
1.菜肴类进补食谱(1)淮药泥
【原料】淮药200克,豆沙150克,京糕100克,水豆粉50克,白糖150克,猪油100克。
【制作】将淮药粉碎成细末,加人白糖50克、水少许,搅成细泥;京糕加工成细泥,加白糖25克,拌匀;豆沙另置碗中,均上笼蒸透后,取出待用。
将炒锅烧热,下猪油,依次再炒京糕、淮药泥,然后再加猪油炒豆沙,待用。
将炒锅置武火上,加清水少许、白糖75克,烧沸去沫,用水豆粉勾成黄汁,浇在三泥上面即成。
【功效】脾和胃。
(2)山药芝麻酥
【原料】鲜山药300克,黑芝麻15克,白糖120克,菜油500克(实耗70克)。
【制作】黑芝麻淘洗干净,炒香待用,鲜山药洗干净。净锅置于火上,注入菜油,油温烧至七成热时,下山药块油炸,成外硬、中间酥软,浮于油面时捞出待用。砂锅置于火上烧热用油滑锅后,放入白糖,加水少量溶化,炼至糖汁成米黄色,随即倒入山药块,并不停地翻炒,使其外面包上一层糖浆,直至全部包牢,然后撒上黑芝麻,装盘即成。
【功效】补肝肾,益脾胃。
(3)羊肉炖白萝卜
【原料】白萝卜50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盐适量。
【制作】白萝卜、羊肉洗净切块备用,锅内放入适量清水将羊肉入锅,开锅后5、6分钟捞出羊肉,水倒掉,重新换水烧开后放入羊肉、姜、料酒、盐,炖至六成熟,将白萝卜入锅至熟。
【功效】益气补虚,温中暖下。
(4)二冬参地炖猪脊髓
【原料】猪脊髓150克,天冬30克,麦冬30克,熟地黄60克,生地黄60克,人参15克。
【制作】天冬、麦冬(去心)、熟地黄、生地黄、人参洗净,放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文火隔水炖3小时即可。
【功效】滋补气血,养阴健肾。
2.汤羹类进补食谱(1)附片羊肉汤(热)
【原料】附片10克,羊肉500克,生姜、葱、胡椒、食盐各适量。
【制作】将附片用纱布袋装好扎口;羊肉用清水洗净,放入沸水锅内,加生姜、葱各25克,煮至断红色。将羊肉捞出,剔去骨,切成块,再放入清水中,浸漂去血水。
将沙锅内加入清水,置于火上,下入羊肉、生姜、胡椒,再把附片药包放入汤内。先用武火加热至沸30分钟后,再用文火炖至羊肉熟烂(2~3小时),即成。
【功效】温肾壮阳,补中益气。
【禁忌】阴虚火旺者不宜多食。
(2)壮阳狗肉汤(热)
【原料】狗肉500克,菟丝子20克,制附片10克,食盐、葱白、生姜、绍酒、清汤各适量。
【制作】将狗肉清洗干净,整块下锅内,用沸水煮透,捞入凉水内,洗净血沫,晾干,切成2厘米见方的块;生姜、葱白洗净,姜切成片,葱切成段。
将锅置火上,放入狗肉、姜片煸炒,烹入绍酒炝锅,然后一起倒入大沙锅内。同时将菟丝子、附片用纱布包好,放入沙锅内,加清汤、食盐、葱白,置武火上烧沸,打去浮沫,盖好盖子,用文火炖约2小时,待狗肉炖至熟烂,即成。
【功效】补中益气,温肾助阳。
【禁忌】阴虚火旺者不宜多食。
(3)芡实粉核桃粥
【原料】芡实粉50克,核桃肉25克,大枣(大核)7枚。
【制作】将核桃肉打碎。将芡实粉用凉开水打成糊状,放入滚开水中搅拌,再入核桃肉、红枣肉,煮熟成粥,加糖食用。
【功效】和血益气,养心安神,滋阴补血。
(4)鱼肚薏苡仁粥
【原料】鱼肚30克,意苡仁30克,粳米30克,葱、姜、酱、麻油适量。
【制作】把鱼肚、薏苡仁洗净,葱、姜打碎。将鱼肚、薏苡仁、粳米同煮为粥。粥成时加入姜、葱末、酱、麻油,煮沸即成。
【功效】和胃养肾,补血安神。
(5)三色汤
【原料】黄豆芽2两,姜丝20克,红大椒1个,植物油、白醋、湿淀粉、鸡汤、食盐、麻油、味精各适量。
【制作】将油锅烧热,下黄豆芽煸炒几下,放入白醋炒至八分熟,出锅备用;将锅内放入鸡汤,姜丝,烧开后把红大椒入锅再次滚开后,将黄豆芽、盐、入锅,再用湿淀粉勾芡,淋上麻油出锅即成。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3.饮料类进补食谱(1)柿子汁
【原料】柿子500克,白糖30克,冷开水适量。
【制作】将柿子去皮、核,用冷开水浸泡3~5分钟。
用纱布取柿子汁液,放入杯中,加入白糖,拌匀即成。
【功效】清热,润肺,止渴。
(2)姜橘土豆汁
【原料】土豆100克,生姜10克,橘子1个。
【制作】将土豆去皮,生姜去皮,洗净,切碎;橘子一个去皮、核。
用白布绞取汁液,装入茶杯内即成。
【功效】和胃益气,消积化淤。
(3)牛奶蜂蜜饮
【原料】牛奶50克,蜂蜜50克。
【制作】用牛奶稀释蜂蜜,此为1次量。
【功效】增强体质、益气养血。
附:腊月里的民间习俗:吃腊八粥
农历腊月初八为传统的腊八节。在中国民间节日中,腊八节虽然不象春节、端午、中秋、重阳那样隆重热闹,但由于历史悠久,传说动人,还是颇有影响的。按照习俗,这天家家都要煮腊八粥。腊八节前一天,就要把配料准备好,五更前要把腊八粥煮成,天不亮全家就围坐一起,共同品尝,享受节日快乐。因为腊八粥象征着五谷丰登,有的还把果树上涂一点,“大树小树吃腊八,来年多结大疙瘩”。
腊八粥也叫“五味粥”、“七宝粥”。腊八粥根据地域不同,各有不同风味。如北方人喜欢用江米、红小豆、枣、薏米、莲子、桂圆、核桃仁、黄豆、松子等为料煮成甜味腊八粥;而南方人则喜欢用大米、花生、黄豆、蚕豆、芋艿、荸荠、栗子、白果,加上蔬菜、肉丁和麻油煮成成味腊八粥。有的还在粥里加上桂皮、茴香同煮,以增加其风味。西北地区在粥内还要加入羊肉。
每逢腊八节,民间除了煮食腊八粥外,还有泡腊八蒜、酿腊八酒等习俗。腊八蒜是将蒜头剥去皮后,泡在米醋内,月余之后,蒜呈浅绿色,味道鲜美。说是食后可驱疾病,避瘟邪。腊八酒,是腊八节用糯米酿成的酒,越年之后,酒呈暗红色,晶莹透亮,酒香浓郁。
大寒进补食谱
大寒,是冬季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大寒时节,气温很低,人们应固护精气,滋养阳气,将精气内蕴于肾,化生气血津液,促进脏腑生理功能。大寒时节的进补食谱如下。
1.菜肴类进补食谱(1)冰糖麻雀
【原料】麻雀1~2只,冰糖适量。
【制作】将麻雀宰杀干净,与冰糖放入大碗内,隔水炖2~3小时即可。
【功效】补中益气,温阳补肾。
【禁忌】因雀肉性热,阳盛之体,有内热之人忌食。雀不与李、酱、白术同食。
(2)虫草炖鸽鹑
【原料】冬虫夏草8条,鹌鹑4只,姜、葱、盐、胡椒粉等调味品适量。
【制作】先将鹌鹑宰杀干净,然后分别将冬虫夏草放入4只鹌鹑的肚内,再放入姜、葱及调味品,用线扎紧,隔水炖30分钟左右,用筷子易插透鹌鹑即可。
【功效】补肾滋肺,强壮身体。
(3)姜桂炖猪肚
【原料】猪肚1个,生姜10~15克,肉桂3~5克,盐等调味品适量。
【制作】将猪肚洗净,切成小块,加人生姜片、肉桂及调味品,隔水炖至猪肚软熟即可。
【功效】健脾养胃,温中散寒。
【禁忌】素体热盛之人忌食用。
(4)花生煲猪瓜
【原料】猪爪500克,花生米适量,盐、南腐乳等调味品适量。
【制作】先将猪爪洗净开边,油锅烧热后将生姜爆香,放入猪爪,加入南腐乳,炒匀,然后加适量水,加入花生,加入调味品,慢火煲2小时左右,待猪爪软熟即可。
【功效】滋补阴液,补益气血。
【禁忌】腹泻者少食用。
(5)归参炖乌鸡
【原料】当归20克,党参30~50克,乌鸡1只,生姜、葱、盐、料酒等调味品适量。
【制作】先将乌鸡宰杀干净,然后与当归、党参及适量调味品同放入炖盅内,隔水炖1~2小时即可。
2.汤羹类进补食谱(1)山药羊肉汤
【原料】羊肉500克,山药150克,姜、葱、胡椒、绍酒、食盐适量。
【制作】羊肉洗净切块,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姜葱洗净用刀拍破备用;淮山片清浸透与羊肉一起置于锅中,放入适量清水,将其它配料一同投入锅中,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炖至熟烂即可食之。
【功效】补脾胃,益肺肾。
(2)黑芝麻粥
【原料】黑芝麻25克,粳米50克。
【制作】黑芝麻炒熟研末备用,粳米洗净与黑芝麻入锅同煮,旺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至成粥。
【功效】补益肝肾,滋养五脏。
(3)白果萝卜粥
【原料】白果6粒,白萝卜100克,糯米100克,白糖50克。
【制作】萝卜洗净切丝,放入热水焯熟备用。先将白果洗净与糯米同煮,待米开花时倒入白糖文火再煮10分钟,拌入萝卜丝即可出锅食之。
【功效】固肾补肺,止咳平喘。
(4)百枣莲子银杏粥
【原料】百合30克,大枣20枚,莲子20克,银杏15粒,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作】莲子先煮片刻,再放入百合、大枣、银杏、粳米煮沸后,改用小火至粥稠时加入冰糖稍炖即成。
【功效】养阴润肺,健脾和胃。
3.饮料类进补食谱(1)乌鸡酒
【原料】乌鸡1只,白酒2500克。
【制作】将乌鸡宰杀干净,放水锅中与白酒同煮,待酒煮至剩一半。即将酒和乌鸡装入瓶或罐中即成。
【功效】滋补肝肾。
(2)鹿茸酒
【原料】鹿茸3克,白酒500克。
【制作】将鹿茸装人纱袋内,扎紧口,放入盛有白酒的瓶或罐中,密封,浸泡7天即可。
【功效】补肾壮阳。
【禁忌】素体阳盛者、阴虚阳亢者忌饮。
(3)对虾酒
【原料】对虾1~2对,白酒500克。
【制作】将大对虾洗净,放入盛有白酒的瓶中,浸泡1星期即可。
【功效】补肾壮阳。
【禁忌】动风者、发疥疮者禁饮用。
(4)海马酒
【原料】海马1对,白酒500克。
【制作】将海马洗净,放入盛有白酒的瓶中,浸泡半月即可。
【功效】温肾壮阳,活血祛瘀,散结消肿。
(5)菟丝子酒
【原料】菟丝子30克,五味子30克,白酒500毫升(或米酒)。
【制作】将菟丝子、五味子装布袋,置净器中,用白酒浸泡,7天后弃药渣饮用。
【功效】补肾益精,养肝明目。
(6)板栗酒
【原料】板栗500克,白酒1500毫升。
【制作】洗净板栗,逐个切口,放入白酒中浸泡,7天后饮用。
【功效】滋补心脾,补肾助阳。
冬季六节气因人而异的饮食进补
冬令进补是对健康的一种投资。但是,进补也有一定的学问。冬季六节气饮食进补要因人而异,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有虚实寒热之分,顺应冬季六节气适合不同人的饮食进补方案择优如下。
1.老年人的饮食进补方案冬季六节气老年人应以补益肾气为主,顺应冬季六节气老年饮食进补方案如下。
(1)茴香炖猪腰
【原料】茴香15克,猪腰(猪肾)1对,调料适量。
【制作】将猪腰洗净后,在凹处剖一小口,将茴香、盐装入剖口内,封好口。放入锅内,加水及其他调料(葱、姜、酒等)炖煮熟烂后食用。
【功效】壮腰补肾,强身健骨。
(2)红烧兔肉
【原料】兔肉500克,山楂5枚。
【制作】将兔肉切块,放入砂锅内与山楂同煮烂。再入食盐、姜、葱、料酒、糖、味精调味服用。
【功效】补脾胃,益气血。
(3)天麻猪蹄汤
【原料】猪蹄1个,天麻20克,调料适量。
【制作】取新鲜猪蹄,洗净后加水于锅中煮至脱骨,加入切成丝的天麻再以小火煮约30分钟即可。
【功效】活血通络。
(4)黄鸡粥
【原料】黄雌鸡1只(约500克重,常规加工),肉苁蓉12克,山药20克,茯苓6克,粳米150克。
【制作】将肉苁蓉、山药、茯苓,慢火焙干,研细末。用诸药末,加入黄雌鸡肉、粳米煮粥。可供四季早晚餐服食。
【功效】补养气血,健脾益肾。
(5)桂圆鸡蛋汤
【原料】龙眼肉10克,鸡蛋2个。
【制作】龙眼肉,加水适量,煎煮半小时,再加入鸡蛋,共煮10分钟,加少许红糖即可。
【功效】补养气血。
2.中年的人饮食进补中年人长期劳倦内伤,损失肾气;冬季六节气饮食进补应以补肾固阳,养血固精为本。其方案主要有以下种类:
(1)羊脊骨粥
【原料】大羊脊骨1具、青小米100克、食盐适量。
【制作l先将羊脊骨砸碎,煮沸后捞出羊骨,取汁。再将青小米洗净后,加入羊骨汁内煮粥。粥熟后加适量食盐即可服用。
【功效】益阴补髓,润肺泽肤。
(2)炒鹌鹑
【原料】鹌鹑2只、萝卜200克、菜油、生姜、葱、醋、食盐、料酒、味精各适量。
【制作】将鹌鹑放水中淹死后去毛和内脏,洗净血水,把它切成长、宽各1.6厘米的块。萝卜切成长3.3厘米、宽1.6厘米的块,备用。将再锅置武火上,放上菜油烧沸,将鹌鹑块下锅,用铝铲反复翻炒至肉变色,再将萝卜放入混炒,然后放入葱、生姜末、料酒、醋、盐,加水少许,煮数分钟,待鹌鹑肉煮熟即成。
【功效】补肾气,壮腰膝,强身体。
(3)韭菜炒羊肝
【原料】韭菜100克,羊肝120克。
【制作】将韭菜去杂质洗净,切1.6厘米长。羊肝切片,与韭菜一起甩铁锅旺火炒熟。
【功效】温肾固精。
(4)猪肾煨附子
【原料】猪肾1对,熟附子末3克。
【制作】将猪肾1对,切开去膜,加入熟附子末,湿棉纸裹煨熟。
【功效】补肾益精。
(5)猪腰核桃
【原料】猪腰1对,杜仲30克,核桃肉30克。
【制作】将猪腰与杜仲、核桃肉同煮熟。
【功效】益肾助阳,强腰益气。
(6)猪脊髓煲莲藕
【原料】猪脊髓500克(连脊骨),莲藕250克。
【制作】以上2味同放锅内熬煲。
【功效】补血益肾。
3.青年人的饮食进补青年人处在成长阶段,需要、充足营养,而冬季易伤脾胃功能,严重影响人体营养摄入,故青年人冬季六节气饮食进补重在健脾益胃。
(1)健脾莲花糕
【原料】党参15克,自术15克,麦芽15克,枳壳20克,陈皮12克,六曲15克,山楂10克。
【制作】以上原料研成末,将鸡蛋1只去壳,打人盆内加白糖,顺着一个方向,约搅3~5分钟,呈现乳白色时,筛人面粉适量,入中药末,并加以轻轻搅匀,变呈淡红色。将模型莲花蛋糕盒洗净,每个盒内抹上熟猪油,舀人糕浆料,放入笼内,用旺火蒸熟,趁热撒上芝麻,取出蛋盒,翻入盘内即成。
【功效】健脾消食,行气消肿。
(2)八宝糕
【原料】人参、茯苓、山药、芡实、莲子肉各30克,糯、粳米各150克、白糖、蜂蜜各适量。
【制作】先将人参、山药等原料及糯、粳米研为细粉,和匀;再将白糖、蜂蜜放入沸水中烊化;然后将药、米粉与糖、蜜液调匀,压紧,切条,蒸熟,火上烘干,瓷器贮藏。
【功效】补脾,益气,开胃。
(3)卤羊肝
【原料】羊肝500克,茴香1颗,桂皮1小块花椒12粒。
【制作】羊肝用花椒、盐擦抹腌30分钟。锅中水沸,加入肝、姜片、葱结和用纱布包的茴香、桂皮,再煮沸撇沫,加黄酒、调味品,改用小火焖煮1.5小时,取出羊肝切片食用。
【功效】益血,补肝,明目。
(4)枸杞叶猪肝汤
【原料】用鲜枸杞叶100克,猪肝100~150克。
【制作】煮汤调味食用。
【功效】补虚,益精,明目。
(5)羊肝胡萝卜粥
【原料】羊肝150克,胡萝卜100克。大米100克(淘净)。
【制作】将羊肝和胡萝卜洗净,切成约5毫米见方小丁,肝丁用酒、姜汁渍10分钟。再用热油爆香蒜茸后,倒入肝丁,略炒盛起,大米加水熬成粥后,加入胡萝卜丁,焖煮15~20分钟,再入肝丁、调味品后服食。
【功效】明目,护眼。
4.儿童的饮食进补儿童处于发育期,在冬季六节气进行饮食进补主要有以下方案:
(1)猪皮大枣烩蹄筋
【原料】油发猪皮(皮肚)200克,大枣100克,水发蹄筋50克,调料适量。
【制作】油发猪皮与水发蹄筋切成小块,加调料炖煮约20分钟;大枣另用小锅煮20分钟后去核,合在一起再炖煮约20分钟即成。
【功效】强筋壮骨。
(2)蚬肉山药姜枣汤
【原料】新鲜蚬肉200克,山药60克,生姜4片,红枣8枚,调料适量。
【制作】上料洗净后加水煮约2小时。
【功效】健脾益胃,增进食欲。
(3)枸杞桂圆汤
【原料】枸杞子49粒,桂圆7颗。
【制作】将7粒枸杞子塞进1颗桂圆肉内,49粒枸杞子刚好塞进7颗桂圆肉里,然后加适量蒸熟服用。
【功效】补肾益精,养肝明目。
(4)决明子蒸鸡肝
【原料】决明子10克,鸡肝l具,调料适量。
【制作】决明子研成细末,鸡肝捣烂,两物以白酒少许调和后隔水蒸熟即可。
【功效】消积化疳,和肝养胃。
(5)油炸泥鳅汤
【原料】泥鳅鱼100克,调料适量。
【制作】将泥鳅洗净,沥干水,用油炸成金黄色后加水与调料煎成浓汤。
【功效】滋阴去燥,强身健体。
5.女性的饮食进补女性生理特点不同于男性,在不同的生理期应进行不同的进补冬季六节气女性饮食进补方案主要介绍如下。
(1)血糯花生红枣粥
【原料】血糯米50克,花生米50克,红枣10克,红糖适量。
【制作】以上原料加水熬成粥,加红糖。
【功效】养血补虚,增强抵抗力。
(2)母鸡小米汤
【原料】母鸡1只(1500克左右),小米150克,调料适量。
【制作】母鸡洗切块后,加小米、水与调料,煮至鸡酥米稠。
【功效】有利安胎,预防流产。
(3)萝卜桂圆羊肉汤
【原料】白萝卜500克,桂圆肉15克,肥羊肉700克,调料适量。
【制作】以上原料洗净后加水炖至羊肉熟烂即可。
【功效】补血,益气,安神。
(4)当归生姜羊肉汤
【原料】当归30克,生姜10克,羊肉250克。
【制作】以上原料洗净后加水炖至羊肉熟烂即可。
【功效】健体,补血,暖腹,预防痛经。
(5)阿胶粥
【原料】阿胶10克,糯米100克。
【制作】糯米加水煮成粥时,放入阿胶末,再煮一下即可。
【功效】养血益气,安眙,保胎。
(6)黄豆花生红枣汤
【原料】黄豆30克,花生30克,红枣30兜。
【制作】以上原料加水煮至豆烂即可。
【功效】丰胸健体。
(7)甘麦大枣粥
【原料】大麦50克,粳米50克,大枣30枚,甘草10克。
【制作】先用甘草加水煎煮一会儿,去渣;后入粳、大麦、大枣同煮为粥。
【功设】益气安神。
(8)糯米酒蒸鸡蛋
【啄料】糯米酒150毫升鸡蛋1枚。
【制作】将鸡蛋打人糯米酒中,隔水蒸熟。
【功效】补养气血。
(9)桂圆鸡露
【原料】光鸡500克,桂圆肉30克,橘水酒50毫升。调料适量。
【制作】鸡洗净切成大块,与其他备料装入碗内,密封碗口,蒸2~3小时。
【功效】益气补血。
(10)杞笋炒肉丝
【原料】枸杞30克,冬笋30克,瘦猪肉丝100克,调料适量。
【制作】上料用油炒熟。
【功效】对头目昏眩、经血量多的更年期妇女有效。
通过饮食进补预防冬季多发病
“药补不如食补”、对于冬季六节气多发病,可以通过饮食进补的方法进行预防,这是一种既安全又不苦口,且简便宜行也为人们乐于接受的方式。
1.预防慢性咽炎慢性咽炎为慢性感染所引起的弥漫性咽部痛变。慢性咽炎的主要症状:
是咽部干燥而痛,咽部踏红,多由阴虚津伤,虚火上灼所致,通过饮食进行防治的方法如下。
(1)岗梅根煲鸭蛋
【原料】岗梅根30~60克,青壳鸭蛋1个。
【制作】二味洗净,加水2碗同煎,蛋熟去壳再煎15分钟,饮汤食蛋。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生津。
(2)芒果茶
【原料】芒果1只。
【制作】切碎块,加水适量,煎沸取汁,代茶饮。
【功效】清热利咽。
(3)地瓜果茶
【原料】地瓜果10克。
【制作】晒干,开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清热消肿。
(4)丝瓜番茄豆腐羹
【原料】丝瓜150克,嫩豆腐400克,番茄100克,调料适量。
【制作】丝瓜去皮,切成斜块,植物油烧熟略降温后,下姜丝爆香.放入丝瓜块煸炒透。加少许水,推入豆腐.边用勺划散,加精盐、白糖调味煮沸,下番茄片再煮2分钟,勾薄芡,加味精,淋上麻油食用。
【功效】清热解毒。
2.预防流感冬令时节易发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常用的防治流感饮食方法主要如下:
(1)橄榄煲萝卜
【原料】橄榄250克,萝卜500~1000克。
【制作】煎汤代茶,分多次服。
【功效】清热,生津,利咽,止咳。
(2)板蓝根茶
【原料】板蓝根18克。
【制作】研粗末,水煎,代茶饮。
【功效】防治流感。
(3)芦根茶
【原料】芦根50克,鲜萝卜200克,葱白7段,青橄榄7个。
【制作】水煎,代茶饮。
【功效】防治流感。
3.预防面神经麻痹在北风怒吼、寒风刺骨的冬季,若不注意头部的保暖,或让头部长时间受到冷风的侵袭,皆易发生面神经麻痹症。
面神经麻痹症的主要表现是:口角向右侧歪斜,眼睛闭合不完全,左半侧脸比往日拉长,口水不断流出。
常用的防治面神经麻痹的饮食方法主要如下:
(1)小红参酒
【原料】小红参、女金芦、泽兰各150克,白酒2500毫升。
【制作】以上浸泡半月后使用。每次20~40毫升,日服1次。
【功效】祛风除湿,补血活血。
(2)大豆独活酒
【原料】大豆200克,独活50克,白附子10克,米酒1000毫升。
【制作】先将大豆炒熟,与后两味同捣碎,加入酒内煎数沸,去渣备用。每日早晚饮酒各1次,每次10毫升。
【功效】祛风通络。
常见病的冬季六节气饮食疗法
对于常见病,在不同的季节应顺应时节采取不同的饮食疗法,才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在冬季六节气运用饮食方法治疗常见病的方案,介绍如下。
1.肝炎病的饮食疗法庶炎瘸在这里泛指各种类型的肝炎。
对于肝炎病,在冬季六节气运用饮食进行辅助治疗的方法如下。
(1)大麦芽汤
【原料】大麦芽50克,茵陈50克,橘皮25克。
【制作】三物同煎后,取汁食用。
【功效】本品适治患急慢性肝炎者在恢复过程中出现的胸闷、食欲不振等症状。
(2)鸡骨草煮鸡蛋汤
【原料】鸡骨草30克,鸡蛋2枚。
【制作】鸡骨草和鸡蛋同煮,待鸡蛋煮熟后,去壳,再投入煮半小时。将鸡蛋和汤服下。
【功效】对患慢性肝炎有胸胁痛、转氨酶不正常者有效。
(3)泥鳅豆腐汤
【原料】泥鳅250克放盆中养1~2天,玉米须30克,豆腐100克。
【制作】把泥鳅与玉米须用布包好和豆腐一同放入砂锅内,加水炖煮,待烧熟后调味食用。
【功效】对急性黄疸性肝炎疗效明显。
2.眼病的饮食疗法在这里眼病是泛指眼睛疾患,如夜盲症、白内障等。对其进行饮食辅助治疗的方法如下:
(1)猪肝菠菜汤
【原料】猪肝60克,菠菜250克,调料适量。
【制作】上料共煮汤。
【食法】调味后分2次食用,一天吃完,连食数日。
【功效】有提高视力的作用。可用于防治夜盲和视力减退,亦有助于小儿麻疹后的视力恢复。
(2)桂圆杞枣汤
【原料】桂圆肉15枚,枸杞子15克,红枣7枚。
【制作】上料洗净后加水煮成汤。
【食法】喝汤吃果肉。常食。
【功效】滋补明目,提高视力,可用于防治白内障。
(3)黑芝麻粉冲蜜奶
【原料】黑芝麻粉20克,蜂蜜20克,牛奶250克。
【制作】将热牛奶冲调黑芝麻粉,并调以蜂蜜。
【食法】每日1~2次。
【功效】能改善眼球代谢和免疫功能,可防治白内障。
(4)小豆点心
【原料】赤小豆30克,金针菜30克,蜂蜜3匙。
【制作】将小豆、金针菜煮熟。
【食法】当点心,吃时加蜂蜜。
【功效】防治青光眼。
(5)菊花汤
【原料】甘菊花10克,糯米酒酿适量。
【制作】将菊花洗净剪碎,和糯米酒酿放铝锅内拌匀,煮沸。
【食法】顿食,每日2次。
【功效】防治肝阳亢之青光眼。
3.中风的饮食疗法冬令时节,气候寒冷,人体腠理关闭,血管收缩,阴不制阳,则情绪不稳,急躁易怒,肝阳上亢,是中风的高发季节。对中风运用饮食进行辅助防治的方法如下:
(1)茶饮方
【原料】绿茶、槐花、菊花各3克。
【制作】共置杯中,白开水冲泡,加盖5分钟。
【食法】代茶频频饮用。
【功效】适用于高血压而有头痛、眩晕等症者,对中风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2)双耳汤
【原料】自木耳、黑木耳各10克。
【制作】以温水泡发并洗净,放入小碗中,加水和冰糖适量,隔水蒸1小时。
【食法】1次或分次食用。
【功效】预防中风。
(3)菊楂决明饮
【原料】菊花3克,生山植、草决明各15克。
【制作】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严,温浸半小时。
【食法】频频饮用。
【功效】预防中风。
4.脱发的饮食疗法冬季气候干燥,若保养不当,容易损伤肺气,肺气虚则毛发不固。故冬季脱发相对增多。运用饮食治疗脱法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首乌烧羊肉
【原料】熟首乌50克,羊肉750克,核桃仁30克,胡萝卜100克,生姜15克,大葱15克,大茴、花椒、胡椒粉、料酒、酱油、精盐、味精各适量。
【制作】羊肉洗净,切成方块;胡萝卜洗净,切成滚刀块,生姜切片,葱切成段。羊肉下锅油炸3分钟,捞出,控油;锅内留少许油,入姜葱、炒出香味时,放入肉块及各种佐料和首乌、核桃仁,注入清水1500毫升,大火烧沸,除去浮沫,改用小火慢烧。待羊肉七成熟时,加入胡萝卜块,烧至羊肉烂熟,人味精调味、收汁即成。
【食法】佐餐,1日2次,2日食完,宜常食。
【功效】乌须发。补肝肾,益精血。
(2)花生核桃炖猪肝
【原料】花生米100克,核桃仁50克鲜猪肝200克,水发黑木耳20克。
【制作】将花生米、核桃仁洗净入锅,加入适量,同生姜、花椒、精盐煮至八成熟时,再将切成块的猪肝放入,炖熟后,加味精即成。
【食法】佐餐。宜常食。
【功效】补肾益精,养血健脑,防治脱发。
5.肿瘤的饮食疗法对肿瘤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饮食调养甚为重要,饮食应清淡而富有营养,冬季六节气运用饮食辅助治疗肿瘤的方法如下;
(1)生炒鲨鱼
【原料】鲨鱼肉750克(切片),姜丝15克。
【制作】放油锅内稍煸,入鲨鱼片炒熟,加调料适量。
【功效】食用鲨鱼肉有抗癌作用。
(2)绿茶郁金汤
【原料】绿茶1~2克,醋制郁金粉5~10克,炙甘草5克,蜂蜜25克。
【制作】以上原料加水1000毫升,煮沸10分钟。
【食法】少量饮多次,徐徐饮之。
【功效】对肝癌、胃癌、食管癌有减轻症状的作用。
(3)绿茶黄芩汤
【原料】黄芩5~10克,甘草5克。
【制作】以上原料加水500毫升煮沸15分钟,去渣,加入绿茶1~2克。
【食法】饭后分3次温饮。
【功效】对肺癌有效,也可用于其他癌症发热者。
(4)虫草炖鸭
【原料】水鸭(野鸭)1只。
【制作】水鸭去毛及内脏洗净,将冬虫夏草10克洗净放入鸭腹,加水适量隔水蒸熟,以食盐调味。
【食法】饮汤食鸭肉。
【功效】对肿瘤晚期病人出现的虚弱、食欲不振、失眠等症有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