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不好的孩子:和年轻妈妈们的聊天报告-因为陪读,所以陪聊[代序](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黄色孙生龙

    写《没有不好的孩子》的孙生龙,就是写《谁绑架了中国父母》的孙生龙。

    我孙生龙原本是个十分普通的人,没有想过要出名、会出名。做全职爸爸十年,写书分享自己的陪读感悟,在我看来,都是十分尊重内心的自然而然的选择。也许,这样的选择太过异于他人,于是,我因为争议成了所谓的名人。

    成了舆论漩涡的中心人物之后,我也难以免俗地有了一些挣扎。在很多良师益友的帮助下,我埋头读了些书,内心重又恢复宁静。我越发坚定地认为,做全职爸爸的选择,于我是十分自然的、必然的选择。我不介意在我的书中推介别人的书,好东西是要及时分享的。这推介的本身也合乎我对自己性格的最新认识。

    读《现在,发现你的优势》,测试了180道题目,发现了我的五项优势依次是:战略、成功、完美、交往、统率。我的脑子一刻不停地在转,为可能发生的所有事情设想了尽可能多的预案。我渴望成功,永不满足。我尊重所有人的优势,最愿意做锦上添花的工作。我一旦形成观点,就必须与人分享,我不害怕对立,认定对立是解决难题的第一步。

    这里,我要特别讲讲我的交往优势:我对亲密关系感觉很自然,一旦与人结识就会深化关系。我希望了解他人的情感、目标、恐惧和梦想,也希望他人用相同的方式了解我。我深知这个密切关系不无风险,别人可能会利用我,但我甘愿接受这种风险。我始终认为,唯有真诚的关系才最有价值。我不羞于结交新朋友,但更愿意在和密友的交往中汲取欢乐和力量。

    读《色眼识人》,先后很认真地做了两次测试。我是“黄色人”,一切以目标和结果为导向,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我的确如书中所说的那样,认定逆境是一个伟大的教师,笃信那些一生都走着平坦大道的人是培养不出力量的,黄色性格通过逆着潮流而不是顺着潮流游泳来培养出他们的力量。

    读《前世今生》,我明白了,我已然收获的丰硕成果,是一个巨大的福报,这不仅仅和我一个人有关,也不仅仅和我这辈子有关。这本书让我更加心甘情愿地去做一些看似没有回报的付出,因为,人欠你,天还你。

    我的星座是天蝎座,外冷内热,始终不失神秘感。我的血型是O型,乐于牺牲,愿意让自己和伟大的意义连接。我的生命数是五,特别崇尚自由。学习中,我越发全面立体地了解了自己,搞定了自己。学习使人进步,让人安静,静能生慧。我就是我,我选择做全职爸爸是一种注定。

    读书学习、面对媒体、迎对家长提问、写真情涌动的文章,是我最近一年正常的必然的生活。于是,有了第二本书。为利于更多家长的阅读,彻底丢弃“文人”和“专家”的盔甲,反复推敲确定了本书的定位:一个陪读爸爸陪聊的分享;只说人话、真话、实话,不说假话、大话、套话;只说一个孩子爸爸的养育感悟,不狐假虎威地请什么名家帮腔;延续“散文化笔调说教育沉重”的文风。

    我的出身背景、成长故事、从业经历,是后续主体文章的头和魂。为能更好地理解我后面的陪聊分享,特别建议各位亲爱的读者,一定耐心读完这些最前面的文字。

    两本书的思想和文风一脉相承,可以相互参照阅读。如果说第一本书以“谁绑架了中国父母”为题,有所顾忌了家长们的颜面,希望以问句的形式激发家长朋友们内心的自觉自悟的话,那么,第二本书以“没有不好的孩子”为题,就算是直接把家长置身于被拷打的境地了。态度更为鲜明:孩子没有错,大人真要打。

    “没有不好的孩子”作为书名,好就好在:口语化,有潜台词,值得玩味;思想明确,但不失尊重;陈述的句式里面藏着一个大大的疑问:没有不好的孩子,那现实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不好的孩子呢?希望每位读者能始终带着耐烦的、平和的、求解的心理翻读每一页的文字,认真思考:孩子的问题究竟是谁的问题?读者朋友的阅读以及进而引发的思考,是我写就每一个文字最真切的心愿。

    两本书最原始的由头似乎都是我陪伴了学习小提琴的女儿,但我要特别强调的是,两本书都不仅仅是写给家有琴童的父母看的,小提琴仅仅是个“道具”,我女儿孙同同仅仅是个“引子”,孩子的教育和陪伴才是主体和核心。

    两本书真正的源头都应该是:我是孙生龙,我爱生活、爱孩子。《没有不好的孩子》和《谁绑架了中国父母》一样,都是黄色孙生龙写的,方方面面都能体现我“始终从效果想办法”的心机。一切只为读者有效阅读,我不在乎公众给我本人贴上什么标签。

    如果一定要说出两本书的区别的话,那还是有那么几点值得一提的。

    《谁绑架了中国父母》是陪读的分享,是陪读十年后的主动表白,讲想法,讲做法。《没有不好的孩子》是陪聊的分享,是针对家长提问的老实交待,主要谈正确思想指引下的积极做法。书中十分详尽地讲述了我陪伴指导家长的过程。家长陪伴孩子,谁来陪伴家长?我陪伴家长的想法、做法,往往就可能是家长应该学习、接受的陪伴孩子的做法。我在网上直接面对孩子的交流,我认为是给家长做了最积极的示范和带动。

    为尊重隐私,必要处做了细微的技术处理。考虑到控制文字总量的需要,在不影响阅读的前提下,大量删除了读者致意、夸赞的话语。因对话内容太多,为免繁琐,第二人称代词统一改为“你”。其他一律忠实于谈话实际。因为是一对多的、不同时间段的聊天,在所难免地使用了同样的说法和材料,恳望读者谅解。

    《谁绑架了中国父母》一书的容量大,每篇文章的字数都比较多,把可以出三本书的内容装在一本书中,豪气中带有几分傻气。《谁绑架了中国父母》是农民孙生龙请客吃饭的真实写照,生怕别人吃不饱,每样分量都足足的。《没有不好的孩子》是进了城的农民孙生龙写的,依然实诚,但更加懂得尊重客家的喜好和习惯了。农民孙生龙正是黄色的孙生龙。

    《谁绑架了中国父母》出版的时候,我的女儿读高三。《没有不好的孩子》面世时,我的女儿已经读大学了,她将在维也纳音乐学院本硕连读学习六年。

    《谁绑架了中国父母》中的故事来自我真实生活中的亲密接触,《没有不好的孩子》中的材料来自虚拟的网络世界。虚拟的网络,要么更虚假,要么更真实。很多人的生活常态是:现实中用真名说假话,网络中用假名说真话。虚拟的真实,别样的真实。虚拟让问题更实在,聊天更真诚。虚拟使人进步!

    有个村庄叫朱港

    长江三角洲的苏北平原上,有个叫“朱港”的小村庄是我的家乡。庄名的来历,仅仅是因为村庄的前后各有一条河,分别叫“前港”和“后港”,同时因为几十户人家中朱姓的人家居多。

    除了姓朱的,剩下的就是唐姓和孙姓。我的生父姓孙,干爹姓朱,继父姓唐。有干爹,是因为我前面一个4岁的哥哥下河洗澡,在“前港”淹死了,算命的说,要找个干爹才能保我平安。有继父,是因为我的生父去世后,妈妈实在养不活三个儿女。读了一些有关前世今生、轮回的书籍,渐渐相信父亲和哥哥是为了一份救赎而离开人间的,他们的死是为了我更好地生,心头油然而生一份悲凉的使命感。

    “前港”和“后港”是两条活水河,小时候,每逢夏日,几乎天天在里面游泳、洗澡、摸河蚌。女儿出世后,我也经常带她下河试水,她很开心。现在是脏得一塌糊涂了,什么垃圾都有,谁也不敢下去洗澡。许是因为大家都吃上了自来水,住上了乡村小别墅,前后两港水生命的意义被无限冷漠了。前后两港和十公里开外的长江之水同呼吸、共涨落,可我的天地却只有“朱港”,高考体检的时候才第一次去了回县城。两样东西,或者两句话能够写意我少年时代的生存状态:挨江而居,却没有见过长江;常年种菜、贩菜,却不知道人间竟有苹果。

    小小的朱港,多数人没有我父亲那样的勇敢和认真。据说,他是特意请了有不少文化的街上人给我取了个壮志凌云式名字:孙生龙。父亲脸上有几个麻子,人家喜欢喊他“麻泰山”,老辈人现在见到我还是喜欢喊我“麻泰山的儿子”。父亲喜欢音乐,还拉过二胡,这是我先前一直不知道的。女儿在音乐上有了些成就之后,和家乡人拉家常时,竟然有人说我父亲“有此一好”。我突然明白,女儿的音乐天赋还是依赖了一份遗传。

    11岁那年,父亲去世。一个一字不识、没有任何生儿育女经验的本村农民成了我的继父。我经常挨骂挨打,曾经离家出走。“前港又不曾盖盖儿,你要有点血气就跳下去。”这是大人打我时经常说的气话。我没有跳河,倒是试着喝了一回农药,同时学着文学家高尔基的做法,把挨骂的话语一一写在本子上、记在心里头,只待长大后一报恶仇。八九岁学会烧饭、洗衣、喂猪,13岁那年开始做小贩,贩过蔬菜、小麦和黄豆等,15岁学过裁缝。手上、腿上留下很多疤痕。家里吃的水都是到“前港”一担担挑回来的,我个儿不高的原因,和年少时天天挑水不无关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