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简单单”,来自南京,是一位小学语文老师。丈夫是银行职员。女儿读小学二年级,住校。
自述问题
我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可“没有服从目标去做,去坚持”。我爱了,却没有爱到。
女儿学习还算自觉,在班上也是中队委。可是做事没有紧迫感,跟她说了不少道理,可始终没有什么效果。不知道该怎么办?
女儿撒谎了,是不是要狠狠地打她一次呢?打孩子是简单粗暴、缺乏智慧的做法,可是不打又该怎么办呢?
搞不定女儿的老师
“简简单单”和我的联系开始于2011年1月11日。“知道你很忙,不过,我急切地想向你请教育儿问题。最近,一直在读你的书,读得很累,心累!我心里一直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可正如你说的那样,没有服从目标去做,去坚持。我爱了,却没有爱到。唉!”老师搞不定自己孩子的,我见得比较多;老师承认搞不定自己孩子的,却始终见得不是很多。有问题的人通常没有问题。看到问题,直面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无视问题,“掩耳盗铃”般地躲避问题,是能力问题,更是懦弱被动的生活态度的体现。
网名“简简单单”的这位妈妈,如此简单的一个动作,让我看到了她的生活态度,自然赢得了我对她提问的重视。
我给她回话,请她留下真实的信息和联系方式。“简简单单”照办了,同时继续留下大量话语:“看到你的回复,真的很高兴。我要问的问题很多,看了你的书,困惑更多。能否烦请你在百忙之中,帮帮我,帮帮她?”
这位老师妈妈的话语,始终诚恳地批评着自己。不得不说,“简简单单”是真正看懂了我书的一位读者。
我的文章始终在讲想法和想法指导下的做法。总有很多人急功近利,始终不愿意理理想法进而改变做法。他们不大情愿买本书回去读读,倒是很想买一根“除妖降魔”的大棒,指望在孩子面前一晃悠,孩子就立刻清净好学了。这样的大棒一万元一根也会有人在所不惜的。
“简简单单”的提问简洁明了:
“女儿寄宿学校,怎么和她谈目标呢?她这个阶段的目标应该怎么定位呢?”
“女儿写作业较自觉,只是写着写着,头就低下去了,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唤醒她保护视力的自觉意识?”
“女儿一年级下学期突然爱写日记了,天天坚持。到了二年级,就不想写了,说没时间,更愿意看课外书。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女儿上周返校时,给我和她爸写了一纸留言。今天效仿你做自己女儿笔友的办法,花了两节课的时间,为我的女儿写了一段回复文字。有机会给你看看,这样写是否合适?”
……
读着这样的留言,我很感动,深感重任在肩。可以想见,“简简单单”是位用心用情的妈妈和忘我工作的好老师。对于长期勤奋踏实的人们,我经常提醒的就是“方向”:有没有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方向有错,能力越强越是罪过。
“简简单单”的发问,都是些看似简单具体的问题,也一定是她上下求索、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她看了我的书,认同并尝试着一些做法,但我感到她很难做出效果,因为从留言中,我感觉她对教育以及我的很多观点的理解不够全面,很难融会贯通。
真爱是把双刃剑
“真不好意思,知道你很忙,只是事情比较紧急,所以不得不又来给你找麻烦了。”没有等我腾出时间解答她的首次发问,“简简单单”又给我留下了很多问题:
“寒假就要来了,应该怎样安排她呢?给孩子定什么样的目标比较合适?”
“目前,女儿学习还算自觉,不用大人催。可是做事没有紧迫感,拖拖拉拉。尽管跟她说了不少道理,也答应她省下的时间可以自己安排,可始终没有什么效果。你看,怎么和她谈才有效果呢?谈之外,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加以配合?短短的假期让她改变到什么程度?”
“我也知道,抓紧时间,提高效率,是一件大工程。就这个大任务而言,怎么分解、分细,才能达到‘分成’的目标呢?能否请你帮我梳理一下具体的步骤呢?”
……
这真是位难得的好妈妈、好老师,她是真着急了。她是用最真的性情和我交流,我理所当然要投桃报李。同时心想,这位老师妈妈全情投入爱孩子的本身是把双刃剑,做她的女儿,自然是要承担双份的关爱和压力的。我赶紧抽空给她回了几句:1.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安排;2.让孩子在玩中养成好习惯;3.玩得有效率了,再把这个效率移植到学习上;4.不要太着急。
我简单的四句回话,赢得了“简简单单”大段文字的热烈回应:看到了回复,竟激动得大叫了起来!我和丈夫说,如果我家女儿能有孙生龙做父亲,那一定会非常优秀!丈夫哭笑不得,堵了我一句,他的老婆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说真的,我的故事和我的书,在很多家庭引发了很多后续故事,是我始料不及的。“简简单单”的话语中有溢美之词,她先生的话说得比较实在。我的老婆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她始终包容、鼓励我,人前人后总是给足我面子,许多媒体要采访她,她横竖不同意,把所有的功劳都推到我的身上。
有孩子妈妈知道了我的故事后,开始激情倡议自己的丈夫“向孙生龙同志学习”,响应总是一般般,女人就开始埋怨、指责、进攻。久而久之,丈夫会受不了。于是,有人撕了我的书,有人骂出难听的话,“孙生龙好,那你做他的老婆算了。”“简简单单”丈夫的话语中,是有一份这样的不快的。解决孩子的问题,首要解决的还是大人的问题。如果我的选择真的引起了大家的思考和兴趣的话,我建议大家,还是尽量先从自身找问题,不断改变自己,用自己的改变带动另一半的改变。强令另一半看书、学习、改变是不可取的。强令就会有压力,有压力就会有反抗。不能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产生另一个新的问题。
最怕半懂不懂
再然后,“简简单单”问候我全家新年好,话语间总是极其客气而诚恳。看得出,她在做老师的工作岗位上,在做妈妈的每个节点上,都已经有过太多积极的思考。她在思考求解的过程里,恰好碰到一个也一直在积极思考着的陪读爸爸,太多内心的共鸣,让她有了找到“同志”的感觉。
她每次给我的留言都是一连串的很多行:
我家先生最近每天晚上也在读你的书了,他也开始佩服你了。假期和同事相聚,聊到了你书中的“如此谈恋爱”,她们都说回去以后,也这么说给孩子听了,深入浅出,比平时我们说的“龙找龙,凤找凤”生动多啦。特别羡慕你女儿的成熟,孙同同很有思想,很会思考。
“简简单单”的丈夫最终选择看我的书,可以想见“简简单单”自然做了不少努力,她的先生也的确是个真爱孩子的开明爸爸。一个人只要愿意读书,他自然就是有希望、有趣味的。一对父母能长期坚持读书,那实在是这家孩子的幸福。做陪读爸爸的日子里,我很少过问女儿的作业和课本,更多的是陪她散步、旅游、聊天、看电影。这么多年,我似乎就仅仅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帮助她养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思维方式。这好比帮助她在心里绘制好了一幅指向和比例尺都十分精准的地图,她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把困难往地图上一放,就会很快找到北,找到突破的方向。
“简简单单”随后抛出了一个让我难以应答的问题。她说:“特别希望能读到你写给孩子的读本,你的书一定会比我们枯燥的说教管用呀。你接触的孩子都服你,如果你直接和孩子说话,那该多好呀。”
我从“简简单单”提问的本身看到了她的问题:
她不认为孩子的问题是自己的问题,即便认为是自己的问题,但不想解决自己的问题,还是想直接解决孩子的问题。说实话,我不愿意写孩子读本,孩子们读的书已经多如牛毛了,我不想凑这个热闹。孩子的问题,大多是大人的问题。首先要改变、要成长的,不是孩子,而是大人。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愿意花钱给孩子买书、报名上辅导班,总认为孩子的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殊不知,同一个课堂、同一个老师教出的学生的千万差异,是由家长之间的万千差异造成的啊。家长不能全力配合孩子学校里的学习,家长不能及时有效地补充学校和社会暂时不能提供给孩子的营养,孩子要想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大有难度的。孩子身边的大人,要么真正懂孩子、懂社会、懂教育,要么什么都不懂。不懂,就不会干预,就不会形成负面影响。最怕的是半懂不懂的家长,比较有力量,但努力方向出了大状况,那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是很难很快消除的。
正所谓,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很多农民的儿子后来有了些出息,多数是因为他们曾经是白纸。我想,我会一直不断地写作下去,只为家长而写,因为家长是孩子的土壤,是孩子的环境。
笔谈不能泄愤
2011年3月5日,“简简单单”急切地给我留言,“女儿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写了封信给她,请你看看写得有没有问题,哪些需要改动?”她把信的原文发给了我:
贝贝,一个上午,妈妈心情很不舒服。本想和你聊聊,可又担心你不愿听。
昨天夜里,妈妈一直做恶梦。梦里,你的老师、同学、朋友纷纷指责你:“自己把红发卡弄丢了,推卸责任,真是胆小鬼!”“遇到麻烦,就往别人身上推,以后我们要离她远点”,“自己说好,晚上看完灯会,回家做《数学123》和写日记的,出尔反尔,她的计划都是假的。”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完后,只留下哇哇大哭的你。
妈妈急醒了,后来怎么也睡不着了。看着身旁睡得香香的你,妈妈真想告诉你:承担责任,会拥有进步;做到诚信,会拥有朋友;学会反思,会拥有智慧;想好去做,会拥有成功。
……
看完这封落款“爱你的妈妈”的信件,我感到“简简单单”又犯下了一次“爱不到孩子”的错误。学我和孩子笔谈的做法,但她没有完全吃透我做法背后的想法。和孩子沟通受阻,迂回一下,采取笔谈的方式,这很好。但是文字内容流淌的情绪不能是泄愤、埋怨、指责。信件交流的特点,严肃认真且可以反复阅读,笔谈的情绪不当,收到的负面影响往往难以估量。
我问她:“这封信已经给女儿看了吗?”她回答说:“上个星期天塞进她书包,她已看过了。”这个“简简单单”也太简简单单了一点,只要稍微动点脑筋,就会明白这是一封不能发送的信件啊。
我真的有点着急了,明确告诉她,这封信不能给孩子看。“简简单单”不怎么理解,“刚刚看女儿的《习字册》,笔画描得不到位,我平静地帮她指出,她很不耐烦。类似的事情发生过多次,学习上遇到困难,就急躁,发小脾气,请问我们该怎么办?”
我说:“女儿没有感觉到你在帮助她,她感到的是你一直在要求她,要求就会产生压力和抵触。陪伴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帮助她建立她自己的目标,她自己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你再陪伴她就很省力气了。这封信不能给孩子,随便你隐藏得多深,但文字的主体情绪还是很明显的:是批评的、指责的。家长唯一要做的是找到孩子喜欢接受的形式,愿意听话的时候,说出他们想听、爱听的话语。”
“你说的是对的,我的确在要求她,所以她很排斥,”她继续问道,“那么遇到类似的情况,我怎么说话孩子才能接受呢?”我说:“夸她,让她越发自信,自信的孩子就会愿意挑战,挑战失败了,就会寻求帮助,这个时候,才是你说话最好的时候。”
她问:“那几个字要不要重写?”我说:“放下,允许她不写,先改善和她的关系,否则,神马都是空气。”“之后呢?”“之后就是等待,恒久的忍耐、等待才是真爱,这些你完全明白了,就会惠及更多的孩子。”
“简简单单”是妈妈,也是老师,我想,她引领的绝不仅仅是她女儿的成长方向。每个做父母的,都应该在孩子的前方,或者在自己和孩子之间,一直留有一个空地,一直允许那个空地独自留在那里……然后看着那个地方。可以不知道那是个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会有何人何物来到那个地方。可以不知道如何去看它,也不知道需要看它多久。只是这份看待、这份等待才算得上是爱。真爱一定要留出空处,不能规划得满满当当的,不能满目四野都是高大的建筑。
留心处处能借力
真爱就是等待,我们都在等待一次能够改善“简简单单”和女儿关系的契机。没想到,契机真的很快就来了!
“简简单单”女儿的学校即将举办“读书节”活动,老师请求“简简单单”给一二年级的孩子开个“读书使我快乐”的讲座。“简简单单”是台上主讲人,女儿是台下听众,这应该是改善母女关系的绝好机会。
“简简单单”想借我智慧一用,“我一直在小学高年级任教,对低年级的孩子,不知道怎样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请问从哪些角度,以怎样的形式,能说得让孩子们爱听?”
我知道,她这一次的讲座,是为了工作,更是为了女儿。她必须讲得精彩,她一定要全情借助这次演讲的机会,彻底拿下自己的女儿。我也无法推辞关于她演讲的指导,我给她留了长长的一段段文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