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不好的孩子:和年轻妈妈们的聊天报告-律师妈妈无尽的发问(2)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律师妈妈喜欢上网。儿子该看什么书?自己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和学校老师意见相左的时候该怎么办?律师妈妈借助网络资源,获得了很多帮助和成长。儿子目前就读的一个校外英语培训班,也是她在网上好不容易找到的。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日,家长要是不懂电脑、死活不允许孩子上网的话,是多少有点愚蠢可笑的。我曾经就是这样的家长。

    校外机构对孩子的要求通常比较宽松,小朋友自然就把这里当成娱乐玩耍的地方,课堂纪律非常糟糕,孩子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怎么办?律师妈妈一番观察后找到了原因。

    传统学校太严厉,小朋友压力非常大,有很多不满情绪,在自己的学校不敢发泄。外面的教育机构是鼓励、夸奖为主,于是一些带了压力的小朋友,就会来这里捣乱。其次,有些小朋友是被迫来学习的,根本不想听,一点儿听不懂,觉得很无聊,自然会寻机搞破坏。

    再有,就是家长的问题了。很多家庭很有钱,请了很多保姆,孩子是儿皇帝,在家被宠坏了。这些孩子在学校自然就是方方面面的后进生,很难被老师喜欢,憋屈得不行。这样的孩子到校外的班级捣乱,主要是为了引起老师的关注。

    原因找到了,她就给培训机构提建议。老师采纳了建议,她就积极配合老师做准备。她坦言,她也是出于私心才去想、去做的,找了很久才找到这么好的学校,也交了一大笔费用,只有小朋友个个都出色,自己的儿子才可能更出色。这是位十分用心的家长,但我感到她用心用得还不是很够。在如此坦诚的妈妈面前,我要争取让她进步得更快些。

    律师妈妈最后敲定,在老师讲课前,给孩子们讲讲故事、读读趣味文章。我说:“还可以做得更好。班级的纪律是个什么状况?什么原因?怎样解决?这些最好和你的儿子一起商量,一起解决。今天晚上带什么书?带几本书到课上?也应该由儿子做主、执行,跟老师对接的工作也由你儿子去完成。孩子会思考,自然会成长,自然会收获成就感,自然会越发自信。”

    我说:“我这么多年最大的心得就是,利用孩子关心的事情,让孩子成长,成长到成熟了的孩子,学习就简单多了。你已经做得很好了,方向是对的,细节需要调整。记住啊,要躲在孩子后面,让孩子直接面对问题和困难,让孩子带着家长前进。孩子有困难了,回望家长时,家长的眼神是什么,家长的话语是什么,这些就造成了孩子和孩子的区别。家长需要时刻学习、随时用心!”

    她回答:“明白了,记住了,我的问题是自己想得太多,让儿子想得太少了。”其实,很多家长都在爱孩子的问题上把握不好应有的度。要么不闻不问,要么全权代理。不闻不问的孩子,容易往两头跑,好的更好,差的更差。更好的原因,是因为他的成长没有受到太多的干扰,一直独立自主地成长着自己。更差的原因,是因为需要干预的时候没有人积极有效地干预,任由孩子自由发展、自然堕落。

    被全权代理着的孩子,大多是处在不上不下的两难境地,好坏都很难出头,一直是中游的状态。长期被父母宠爱有加的同时,学习之外的所有事情也被家长全部包干了,唯一的任务就是读书、上学、力争考个好成绩。这样的孩子长期生活内容单一,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训练,长大后不大容易为祸为害社会,但也很难造福人类。

    要走两极吗

    随着聊天的深入进行,我渐渐地感觉到律师妈妈就是个典型的“包办家长”。她很爱学习,为了儿子的成长,她一直做着她可能做到的一切努力。同时,她尝试着和儿子同学的家长分享自己的育儿感悟,但别人好像听不懂她的话,显得比较冷漠。跟老师谈自己的很多建议和看法,老师也经常会流露些异样的神情。她无法走出自己的很多困惑。

    律师妈妈坦言,她对孩子的宽松态度,与学校教育教学对立的一贯做法,会不会让孩子更不喜欢学校?她很担心儿子和自己一样,成为一个“走两极”的人。我说,你现在做的和我曾经做的有相似处。我对孩子也很宽松,孩子的老师很严格,这样蛮好。试想,要是都严格,孩子还有什么创造性可谈。要是都不严格,孩子也很难坚持自己的理想。

    我进一步直言相告,我是松的,有时很希望老师是严格些的,只要我和老师是互补的就行。我女儿太有想法了,我天天面对她,不宜扮演严父的角色,她的成长的确需要个狠老师压压她的。孩子被老师骂了,我经常会在心里偷着乐呢。孩子适应了严格的老师,又习惯了鼓励欣赏的爸爸,我认为这是她成长宽度的突破,利于她适应能力的养成。

    律师妈妈说她是个容易“走两极”的人,她说的是怎样的两极?生活和思想允许有极致的宽度,但这样的宽度和走极端是两回事情。成功人士的很多方面都是极其丰满的,都是强弱到了极致的,所以才有了异于常人的成就。当强则强,恒强,超强;当弱则弱,恒弱,超弱。走极端是失度失当的表现。个性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极致的人生也经常是精彩的人生。只是这样的极致尽量不要妨碍他人,尽量不要用极致的想法、做法要求他人。放弃对他人的要求,立马会获得新生般的快乐。时刻从自身找问题,就一定会走出“宽度”,而不是走向“两极”。只要对人和对己适用同一个标准,怎样的“极致”都是成功的极致,成功本身就是个极致。

    律师妈妈说:“我是一个自己容易着魔又总想顺便拉着别人一起着魔的人,这是我的致命弱点。我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修炼和领悟,有时候压力挺大的,现在学校老师已经把我看成异类了。”

    我说,有一点要注意,要始终小露而大藏。自己的做法不要让老师和学校引起不快,始终不要让人难堪。你只能改变你自己,进而改变你的孩子,不要跨大步。太另类了,引起侧目了,如果大人和孩子承受能力有限,最后会崩盘的。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是伟大诗人但丁的一句著名诗句。显然是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于是网上有人演绎成了新词,做了自己的个性签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由着这样的路径,允许我继续前进一程吧: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是一种态度。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是一种能力。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有路可走,是一种境界。做最极致的自己,最好不要影响他人成为他自己。有大成就的人都是有一定境界的人。

    要懂“三农”吗

    律师妈妈因为深爱儿子,于是特别关心教育。虽然她的很多做法渐渐地让我无法苟同,但她对孩子教育的关心和认真,还是需要被及时鼓励的。我经常说给她听的一句话就是:“如果家长都能达到你这样的水平,那孩子幸运,社会和谐啊。”她说:“唉,我是一个很好的细节操作员,不是一个很好的领路人,很多方面不能像孙老师一样睿智。”

    我说,慢慢来,大人也需要有人陪伴的。我的身边也是一直有人陪伴的,我的江湖经历也陪伴了自己,否则不会这么老道。有些是先知先觉,更多的还是后知后觉,我也一直在学习成长着。曾有媒体问我家长养育孩子的关键词是什么,我说是“提前量”。家长生养孩子前一定要提前做好足够的准备,而不能等到问题发生了再来“救火”。

    她说:“以后要多和你聊天,把你的老道经验学些过来。如果再有个孩子,我就知道怎么做了。”她的爱人是位平面设计师,两个人都是上海人。我说:“为了孩子,你们要了解三农:农民,农村,农业。”她说:“我正在联系一家儿童福利院,想报个名,和孩子一起去那里帮帮忙。三农我还真不太了解。”中国最广大的人群是农民,中国最广阔的土地在农村,不了解农民和农村,何谈了解中国啊?我始终鼓励城里孩子到农村去,其实就是为了拓展孩子的生活宽度,给到孩子更为真实的生活。当然,我也同时鼓励着农村的孩子到大城市去,坐坐地铁,看看芭蕾,吃吃洋快餐,领略一下现代都市文明。

    很多顶级优秀的人物,他们来自农村。自然也有很多穷凶极恶的歹徒,他们是农民的后代。农村人和城里人,早就不是两个对立的阵营,已然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体了。一个城市,离开了农民工已经不能正常运转了。能在城里混的农民,基本是吃透了城里人的;可是天天和农民打交道的城里人,有几人能真正了解农民呢?

    一个城里的小朋友,春节期间到我老家做客,看到水缸里面结的冰,感到十分新奇,很感慨地对他的妈妈说:“这农村就是和城里不一样啊,下了个这么大的冰雹,还正巧掉到了一样大小的水缸里啊?”小朋友的父母都是本科以上的文化,没有想到优秀的儿子会出这么个笑话。为了不出更难堪的笑话,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迅速调整了养育思路,后来的效果十分喜人。

    即使是农村的孩子,现在也是基本不问农事的,和身边农民的关系也始终有着隔膜。我的外甥女高考结束了,我一方面鼓励她到肯德基应聘服务员,另一方面又要求她必须下到水田里插秧。我的上大一的外甥,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儿子,我鼓励他暑假里面去大上海打打工,比较一下城市挣钱和农村挣钱的区别。农民的孩子也许不知道交响乐,但知道水缸里“冰雹”的出处。先求生存,再图发展。从这一点看,农村孩子的成长自觉遵循了天道和规律,农民的孩子一旦有了发展的机会,总是要比城里人的孩子走得快些、久些。孩子城市里生、城市里长,不是件坏事情,但一直呆在城市里就一定不是个好事情,了解“三农”真的很有必要。

    写字要认真吗

    2011年3月24日,律师妈妈给我留言:小孩子最近很害怕上语文课,我很心疼。我让她说说具体情况。她分了好几个小节说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儿子现在很讨厌上语文课。他说他的字老是不能过关,因为不能达到老师要求的标准。儿子上周写了一篇课文的字词。星期一交作业时,老师不满意,要儿子全部重写。儿子为了完成这次作业,我感到已经是十分认真了,写得不好,就用橡皮擦了重写,最后把本子都擦破了。

    老师用红笔在儿子的“家长备忘录”上明确要求:孩子把本子弄破了,给他换本新本子,将开学到现在所学的字词全部补全。最为可气的是,老师要求我儿子重新写的理由,是嫌他写的字太小,可是我看再大就要超过田字格了。

    后来我分析了一下,可能老师要求小朋友写她上课划的词语,我儿子估计上课开小差,写错了一个词,这点让老师生气了。整整一篇课文的字词,仅仅写错一个词,就要求把一学期的字词全部重写。太可气了。

    儿子班级里还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学习好的孩子,无论上课怎样捣乱,怎样欺负他人,老师基本都不管。学习不好的孩子,虽然一直忍气吞声,但老师还是喜欢找茬。前几天有个家长和我说,她女儿因为同桌不让她进到位子里面去,没办法只好爬进去的。家长不敢和老师交涉这件事,怕得罪了老师,让孩子倒霉。小孩子在学校越来越没信心。哎……

    这位妈妈的留言,主体情绪是倾诉委屈、寻求支持。她在乎我的回话,我更不能说错了话。我不想因为照顾她的情绪,说太多我认为不对的想法、做法。她是有文化、有见识的妈妈,我相信她的理解能力。我给她留了以下的文字:

    我十分理解你的心情。这个情况,很多孩子都遇到过。

    写字,在小学阶段,老师抓得很紧,凡事都是一体两面的。我的女儿小时候也是写字特别认真,经常到半夜了,发现一个字写得不好,就拼命擦,一个不小心会擦破了纸面,就哭。最后索性把那一页撕掉,重新找来相同的纸片写好了贴上去。贴上去又担心贴得不合缝,怕老师发现了批评。孩子太在乎、太认真,我也骂过她,也埋怨过老师。但是通盘想来,孩子还是应该要接受些严格训练,不仅仅是在写字方面。孩子的服从意识需要强化。当然,因为强化了服从意识而伤害了创造性能力的养成,也是得不偿失的。孩子的成长需要很多营养。我的孩子在那个时候接受的那个严格训练,我认为整体效果是喜人的,她的字现在写得蛮好,她做事十分严谨的态度,我认为和练字不无关系。

    和律师妈妈聊天,我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她似乎对学校老师的很多安排都持反对意见。假如她能用全新的成体系的教育新主张来替换老师的一些做法,那也无可厚非。问题是,她仅仅是爱孩子,仅仅是不满意学校和老师的做法,却很难拿出自圆其说的属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这个问题不是小问题。

    分数重要吗

    律师妈妈目前关心的是儿子写字的问题。我要尽量就着她的兴趣谈,谈她想听的,同时悄悄掺入些我要说的内容。写字写不好,进而讨厌语文课,的确不是个小事情。但是,假若我一味地鼓励她和学校老师唱反调,也会贻害无穷。一个孩子耳边声音太多、太杂,是十分危险的,更何况一个声音来自老师,另一个声音来自妈妈。

    我告诉律师妈妈,语文课,孩子不喜欢,这是个普遍的问题。我做过语文老师,中小学里面,所有的学科中,语文最难讲。因为讲的内容是人人都会的,大家都懂一点点的“语言和文化”或“语言和文章”。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会说汉语,但是能把汉语讲到全国人民家喻户晓、人人欢迎的,估计也就赵本山一个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