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问:“妈妈,我为什么要读书?”妈妈答:“因为读书可以学习本领。”
女儿问:“那学习了本领是为了干什么呢?”妈妈答:“可以找到好工作。”
女儿问:“那为什么要工作呢?”妈妈答:“可以赚钱。”
女儿问:“那为什么要赚钱呢?”妈妈答:“可以买东西。”
女儿说:“那我不要买东西,不就可以不用赚钱了吗。”妈妈问:“那你以后吃什么,用什么呀?”
女儿答:“可以去偷别人的呀。”妈妈无语……看到这番对话,我有点笑不出来了,打过去一行字:孩子不知道为何读,怎么可能好好读啊。一定要把孩子读书和某一个积极的意义挂上钩,一定要和爱挂钩,和爱他人挂钩啊!为了爱,为了爱他人,孩子才会有恒久的耐力。
律师妈妈说:“嗯,不过,很多家长都是像这位妈妈一样告诉孩子的。”
如何跟孩子谈“为何读书”呢?律师妈妈接着告诉我,她是这样建议儿子同学的妈妈的:读书是为了自己快乐,为了更好地得到尊重,为了解决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爱别人。她随即补充说,孙老师,我和你说的有区别,我把“爱他人”放在最后了。我说,“爱他人”要放到最前面,一个人为自己会发奋,为了他人才会可持续发奋。律师妈妈不怎么认同我的观点。她说:“哦,我要慢慢说服自己的。其实,我觉得应该为自己活着,为别人活着太累。”我说:“为自己活着会快乐,为别人活着才幸福,幸福是可持续的快乐。人为自己活的话,时代就不会产生英雄了。”她说:“可我不想让儿子当什么英雄呀,我只想儿子快乐。”
我说:“极其优秀的人都是乐于奉献的人,都是心中有他人的人。你可能真的要好好思考一下了,你这么强势地影响着你的儿子,可一定要保证最基本的东西是绝对正确的。”虽然曾经反复自我提醒要宽容对待网上的妈妈,但这一刻,我又找到了不能闪烁其词的充分依据了。迁就不代表尊重,爱不一定就能爱到。
她说:“哦。这最后一句话说得很重。其实,我是个很有爱心、喜欢和大家分享的人。我儿子也是这样的。只是我一直觉得,只有自己开心才会开心地对待身边的人,只有自己的生活有保障了,才有余力去奉献。生活中,我也是一直告诉儿子要帮助别人,我做了点心、蛋糕,儿子也会主动分给邻居的。”
那天的聊天没有结果。律师妈妈说得不无道理,只是我说的“爱他人”,应该不仅仅是她理解的和邻居分享蛋糕……
怎么丢手
说假话,违背良知,一定不能说。说不痛不痒的暧昧话语,很难动摇对方根深蒂固的思想,我不愿意说。说真话,就会产生力量,这力量或产生感动,或制造伤害,我经常不敢说。于是,每每在网上和对方针锋相对之后,我都会深深地自省、自责一番。这样的关系十分微妙,和对待女儿、学生、家人、恋人都不一样。
深深的忧虑中,第二天一早收到律师妈妈的留言,她网上向我推荐了一本书。同时对我说:“孙老师,你有什么话要直接和我说,你说出来才可能会引起我的注意,可能我之前从未觉得这是个问题。我在这里先向你表示衷心的感谢啊!其实,我最害怕的是,你看到问题却不和我讲,致使我在错误的道路上,自以为是地继续前进得很远很远……”
我心释然,“怕你会生气啊,说重了,会伤到你。说轻了,你又可能不明白,我为难啊。你今天这样一表态,我就明白了。”律师妈妈说:“你请讲。”于是,我继续轻装上阵,大放厥词。我感到,直到此刻,我和律师妈妈之间,才算是完全调好了接受和发射信号的频率,彼此心门才完全轰然洞开。我说,你要保持和儿子之间的适度距离,让他自由成长。你很爱学习,但目前对教育的认识还没有成体系。你太爱看书了,这是好事情,也是坏事情。坏就坏在,经常会让你迷失自己。你越是强烈地干预儿子,我就越是担心会造成伤害。你太注重术,要注重孩子的德:孩子的情商。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人,这才是最重要的。你不可能陪他一辈子,陪的方向是为了不陪,你要丢手。
她问我:“这丢手的度该如何把握?”我说:“把他当你哥哥的儿子,或者想想你希望你的老板如何对待你,从中找到放手你儿子的度。”她接着问:“你觉得我的问题就是出在没有放手上吗?”我说:“主要出在没有完全真正懂教育上,不嫌我话重吗?”她连忙回答:“不嫌,你说,我就是不懂才向你请教的。”
我说:“很多教育一线的人也不一定懂,要懂,需要有个很漫长的过程,所以,我现在直接建议你放手你的儿子,让他自由成长。因为你也要成长,他不可能等你完全成长到成熟了,再开始自己的成长。”她说:“孙老师,你说我不懂,我一点也不尴尬。你能说具体些吗?如何让他自由?”
我说,他的事情由他自己做安排,让他跟着学校老师走,一个孩子自我生长的能力是非常强的。律师妈妈说:“问题是他现在不愿意跟老师走?怎么办呢?”听了她的这番话,我无比心痛,一种莫名的气愤油然而生。我知道我要控制我的火力,可是稍作停顿后,我还是给她打过去这么一句话,“他有点被你带歪了,你害了你的儿子!真的!”这句话说得蛮重,但她的确需要被击以猛掌。
会不会恶性循环
律师妈妈用心用情地爱着自己的孩子,但是她在方向的把握上出了不小的问题。我小心翼翼地陪她聊着、提醒着。我知道,天底下类似律师妈妈的妈妈们一定不计其数:不知道错的时候,心里茫然无序、惶惶不安;终于知道错了,会无限地后怕,同时对改革带来的成功预期患得患失。
她问我:“如果儿子自己安排自己,那样会带来更多问题,我应该怎么弥补呢?”我说:“先停止,停止你正在做的许多事情,暂时不谈什么弥补不弥补。手脚快的人,方向错了,麻烦就大得不得了。停止错的,就是对的,知止即前进!”我认为,律师妈妈没有完全解放思想的时候,她的所有弥补对儿子都可能是个消极干预。
律师妈妈追着问:“停到什么时候呢?停下来我做什么呢?”我说:“你要好好思考,好好学习,好好理理自己的思路。”她承认孩子的问题是她的问题了。她打算退到孩子后面去,看着他长大,留意他可能会碰到的问题,不轻意提供帮助。我说:“对的!孩子没有问题啊,问题就出在你太有想法了,其中不乏很多错误的想法。”
律师妈妈继续问:“我要和儿子一起制定个原则,然后再放手让他自己安排,你有反对意见吗?”我说:“有!最好你现在什么都不要做。原则,我也怕你弄错。一个国家宪法都错了,其他的再对也是错。”她问:“那也不能无政府自由呀,比如,他作业没做完,回来说要玩游戏,我也让他自由吗?”我说:“让他玩啊,那是他自己的事情,由他自己去面对老师,而不是面对你、对你负责。”
她问:“那会不会造成恶性循环呢?”我说:“那你就要有预见未来的能力,要预见到你的任何安排会产生什么结果。”她说:“如果我放任他玩,他会厌学,会恶性循环,这是我预见到的。”我后面的话语明显又很不客气了。我说:“这就是你这么多年的失败了,你的孩子离开你,就恶性了,这很可怕。陪是为了不陪啊,一个孩子一定要自己往前走。你还应该预见到,他乱一阵子后,会自我修正,走上正轨啊。你只要真正放手,同时及时鼓励他就行啊。彻底相信他,相信会产生力量。”
她说:“好的,我接受你的建议,其实,孩子挺好的,回家都会主动写作业,写完才要求玩的,只是我的焦虑太多,担心太多。”我感到好像是在打一场硬仗,直到这一刻,对手才真正准备缴械投降。我说:“很好,乱一阵子的时候,你要稳住,你要坚持不干预,一时半会儿他的成绩也许会下来,长期看,他的成绩一定会上去,明白吗?”
她说:“我记住你的建议了。不过,在我顶不住的时候,上来和你发发牢骚的时候,你可不要生气。我发过牢骚就好了,那时候你就当没看到我,别理睬我就行了。”律师妈妈这番话说得我心里酸酸的。她不容易,可是谁又是很容易的呢?谁都是从很不容易中走出来的,才有了现在所谓容易的模样啊。
“海上佳人”要我成为“司马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