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炎是一个极端的民族主义者,最反对满清统治的人,他最怕言致用有利于满清,所以他对于清代的人物评价第一义,首先是基于反满一点,以至于他说“学术文史在草野则理,在官府则衰”(《说林下》),“中国学术自下倡之则益善,自上建之则日衰”。(《与王鹤鸣书》)
品其口气,侯氏显然不以章太炎之说为然,似乎只是因其隶于反对满清统治而差可原谅。姜义华述及章氏对学校之不满时称:“特别是在当时学校为清廷所控制的情况下,他认为更必须强调这一点。”仿佛“学在民间”这一命题,只是在提倡反满时才有意义。唐文权、罗福惠合著《章太炎思想研究》,把这意思说得更明白:
他曾多次表述对当时新式学堂的看法,“学校在官,其污垢与科举等”,可说其主旨不在反对学堂的“新式”而在反对官办。当时清王朝尚未推翻,官办新式学堂虽然也能给学生传播近代科学知识,但在政治上无疑是想造就维护封建王朝的奴才,向学生灌输忠君敬长、追名逐利等陈腐观念。
照此类推,辛亥革命后“政权、教育权的问题已经解决”,章氏应该如唐、罗所断言的,对学校的态度“来了一个大转变”,可惜实际上并非如此。
章氏对学校的抨击,并没因清王朝的覆灭而中止,1924年发表的《救学弊论》口气更为强硬,甚至主张:“择其学风最劣者悉予罢遣,闭门五年然后启,冀旧染污俗悉已湔除,于是后来者始可教也。”章太炎攻击的是使学校成为利禄之途的“朝廷”,而不只限于“清廷”。“凡朝廷所闿罢,足以干禄,学之则皮傅而止。”唐宋如此,明清如此,民国也不例外,只要是官学,都有成为利禄之途的危险。这才是章氏强调“学校在官,其污垢与科举等”的本意。章太炎是“看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又向旁边去看欧洲各国”,然后才得出此“在官所教的,总是不好;民间自己所教的,却总是好”的结论。不管“学在民间”的提法是否精确,但无论如何不仅仅是一句服务于反满斗争的政治口号,而是章太炎对中国学术思想史长期思考的结果。
章太炎之反对西式学堂,最表面的理由是蔑视不学无术而又主管教育的官吏,如称“光大国学”则“肉食者不可望”;“教育部群吏,又盲瞽未有知识”等。可过分强调官吏的无知骄横与新学之士的慕富贵患贫贱,很容易推导出学校当努力加强道德教育的结论,可这其实并非章太炎的本意。官学、私学之优劣比较,关键在教育体制而不在个人道德。本世纪初年,取法泰西兴办学校是大势所趋,以书院为代表的私学传统正日趋没落。正是有感于此,章太炎才着力发掘私学的合理内核,而不忍心落井投石。撇开诸多对新式学堂情绪化的攻击,章氏之推崇私学确有真知灼见,尤其是其关于百家争鸣与定于一尊的思考。
像大多数中国读书人一样,章太炎十分向往先秦时代的百家争鸣:
其时孟轲、郇卿、庄周、墨翟,各以其道游说,辙迹遍天下。下逮刑名之学,坚白之辨,用兵如孙、吴,辨说如苏、张,莫不摇舌抵掌,自昌其术。用则见于行事,不用则箸之竹素,虽或精粗不同,浅深殊量,而要皆一时之好,其流风余烈,足以润泽百世,传之无穷,故学术莫隆于晚周,与其国势之敝若相反。
“润泽百世”的晚周之学,最为人称道的是其百家争鸣的学术风气。而这,实有赖于私学的勃兴。秦代的“偶语弃市”、“焚书坑儒”自然是摧残学术,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是一种可怕的思想钳制。章太炎也称“学术衰微”,“实汉武罢黜百家之故”;与常见不同的是,章氏认定汉武帝之“专取五经”,“其实非只废绝百家,亦废绝儒家”。使学问成为利禄之途,再加上思想上力求定于一尊,此乃学术衰微的根本原因,古今中外概莫例外。
章太炎对孔子的评价前后悬殊,但反对立孔子为教主的立场始终没变。除了认定一为宗教,则必然“锢塞民智”,“令人酲醉发狂”,“非使学术泯绝,人人为狂夫方相不已”外,更因为章氏历来反对独尊一家:
夫欲存中国之学术者,百家具在,当分其余品,成其统绪,宏其疑昧,以易简御纷糅,足以日进不已。孔子本不专一家,亦何为牢执而不舍哉!
不管所尊是真孔抑或假孔,两汉因“定一尊于孔子,虽欲放言高论,犹必以无碍孔氏为宗”,使得学术衰微,今世岂能重蹈覆辙?康有为推孔子为教主,教主是不容怀疑不可讨论的,而且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章太炎则只称孔子为“古之良史”,良史虽尊,但可以讨论可以怀疑,更重要的是并不需要“罢黜百家”。在章太炎看来,“过崇前圣,推为万能,则适为桎梏矣”。“人事百端,变易未艾”,“岂可定一尊于先圣”?姑且不说先圣不一定事事贤于今人,“定一尊”的思维方式尤其不可取。
章太炎对私学的推崇,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这反对“定于一尊”与力主“互标新义”。官学为朝廷所出资兴建,也为其掌握与利用。从培养朝廷(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角度考虑,“法制不可不预立”。比如,“周之六德三艺,汉武之崇尚六经,汉宣之石渠讲论,皆特立准绳,纳之法度”。至于“唐之《五经正义》、宋之王氏《三义》、明之《四书五经大全》,且特著成书,颁之学宫”。立准绳,定法度,对于标准化教学当然很有必要;可此“统摄整齐之法”,即便十分高明,对卓绝之士聪明才智的发挥,仍然是一种压抑。官学里既然已有了钦定的答案,没必要(也不允许)上下求索别立新说。于是,“著书腾说,互标新义”成了“在野学士”的专利。这正是章太炎区分“师在官,作述在野”的真意所在。将“师”与“作述”完全分开,自然不是好办法,章太炎当然希望能有熔教学、研究于一炉的教育体制,这就是他所设想的“学会”。“学会之讲学”,跟“学校之教士”,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
其在学会之学士,倚席讲论,群流竞进,异说蜂起,而其是非去取,一任之学者之抉择,无俟乎国家之预设科条,以为裁制也。
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局面已不可复得,但如若能保持“群流竞进,异说蜂起”的“学会”,对学术发展仍然很有意义。而由朝廷(国家)来“预设科条”裁制学术,则很容易走向独尊一家,扼杀异说。章太炎之推崇以书院为代表的私学传统以及力主“合耦同志,以建学会”,都是基于这种对学术(思想)专制的高度警惕。
章太炎对书院精神的继承,其实侧重于清而不是宋与明。宋明两代著名的书院,颇有攻击朝政,代表一代清议的。章太炎对此甚不以为然,批评“东林之兴,为学士丛薮,然急切干禄之念,浸益染污,名为讲学,实以自植政党”;至于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中之“独令诸生横与政事”,更是章氏攻击的对象。反对学生议政干政与赞许清儒“不以经术明治乱,故短于风议;不以阴阳断人事,故长于求是”,两者是相通的,都是力主政学分途,学以求是而非致用。
清代书院大致分为三类:一重义理与经世之学,一以考课举业为目的,一推崇朴学精神倡导学术研究。章太炎就读的杭州诂经精舍属于第三类。阮元曾自述创办诂经精舍的宗旨:
精舍者,汉学生徒所居之名;诂经者,不忘旧业,且勉新知也。(《西湖诂经精舍记》)
阮氏所办诂经精舍太平天国期间毁于战火,重建后的诂经精舍保持原有不涉科举时务的特色。俞樾在《重建诂经精舍记》中称:
肄业于是者,讲求古言古制,由训诂而名物,而义理,以通圣人之遗经。
章太炎后来的讲学,大致也是这条路子。几次开门授徒,都是讲授“中国之小学及历史”此等“中国独有之学”,而不像康有为主讲万木草堂那样包括泰西哲学、万国史学、地理学、数学和格致学。从《说文解字》、《尔雅》、《庄子》和《楚辞》中,的确是很难开出内圣外王或经天纬地的大道来的,好在章氏本就无意于此。范文澜批评章太炎作为清末古文经学的代表,“从古文经学中引申出政治上革命的思想来是很难的”。实际上章氏也不屑于此,讲学时一遵古文经学传统,“由训诂而名物,而义理,以通圣人之遗经”——唯一不同的是,所通者由“遗经”扩展到整个“文史之学”。不管是自己治学还是开门授徒,章氏都主学以求是,反对康有为的经世致用。同样是“昌言追孔子讲学之旧”,借书院学会告弟子以“求仁之方,为学之门”,康氏的讲学近于清初重义理与经世之学的书院,而章氏的讲学则近于乾嘉以下推崇朴学精神倡导学术研究的书院。
现代社会建设所需人才,已非传统书院所能提供;所谓“治国之本在于五经”之类的大话,近乎痴人说梦。康有为讲学之兼重中西、文理,代表现代学校之发展方向。可在康梁等人对中国传统教育的攻击中,明显有急功近利的色彩。这一教育思想——讲求短期效用因而反对“无用之学”——虽有利于分途培养各科专门人才,可对整个民族文化素质的下降负有责任。章太炎考虑的不是整个国家教育的战略决策,而是在思想史学术史背景下,如何借保存国学来保存国性,抵御日渐汹涌的西化狂潮。
若从“国故论衡”或者传授“国学”的角度考虑,章太炎的学会之倡是可行的;但若想以传统书院来取代学校教育,既不可能也不明智。章氏其实心里非常明白这一点,故攻击“学校丛弊”时,主要针对“文科”、“国学”、“文史之学”,至于“为物质之学者”或者“治国际法者”,则只能听其“参用远西书籍”,因为书院山长对此实在无能为力。批评朝廷提倡的学校之制不利于保存国学,并非真的如王先谦主张的要求“辍讲于堂,返士于家”;而是发扬中国私学传统,借助民间力量,办书院、组学会,“为往圣继绝学”。晚年作《国学会会刊宣言》,章太炎正是从“继绝学”角度立论:
深念扶微业辅绝学之道,诚莫如学会便。
新式学校受西方教育体制(及制约着这一体制的文化思想)影响甚深,传授“国故之学”未免不大得力,而且时有隔靴搔痒之感。真能让学子感同身受中国传统文化学术魅力的,章氏提倡的书院与学会确有优于新式学堂之处。
章太炎对中国私学传统的推崇,在学术精神上是力主自由探索“互标新义”,反对朝廷的定于一尊与学子的曲学干禄;而在具体操作层面,则是借书院、学会等民间教育机制,来传国故继绝学,进而弘扬中国文化。
民间讲学涉及到经济、政治等一系列问题,并非一句“学术自由”就能解决。章太炎一生坚持私人讲学,多次拒绝进入大学当教授,有其明确的学术追求。至于章氏私人讲学所面临的困境、所取得的实绩,以及借此建立学派设想之实现等相关问题,只能留待专文论述;这里只是突出章太炎对中国私学传统的体认与继承。
§§第三章 学术与政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