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一般不会购买自己不熟悉的产品,相对于听觉得到的信息而言,人们更容易接受视觉信息,所以在销售过程中,巧妙地展示产品,可以让客户理解产品进而产生购买意向。
聪明人的做法
华强是某化工洗涤剂公司的销售员,他在销售过程中总是用简单的实验来证明自己的产品。他在去拜访医院、酒店、宾馆、大学的时候,他会这样来介绍:“您好!我叫华强,我来这里的目的不是为了推销产品,我是来为您演示一个小小的实验。”接着他就会给对方演示自己精心设计准备的一个小演示实验。
他在随身携带的包里拿出两块锡箔,放在对方方便看到的地方,然后子两片锡箔上分别放上少许自己的产品和竞争对手的产品,并且在上面滴上几滴清水。不一会,其中放有对方产品的锡箔上开始冒泡,很快就被腐蚀出了一个小洞。这时采购方的负责人见到这一情况,就会对产品产生兴趣。因为他意识到原来所用的洗涤剂会腐蚀他们的衣物以及设备。
经过华强的一番演示,很多单位都决定采购他们的产品。
专家点评:
事实胜于雄辩,华强通过简单的实验轻易地证明了自己产品的优势。这样直接给对方演示所起到的效果胜于空洞的讲解。
笨人的做法
张先生与夫人准备为新家买几件家具,于是前往家具城逛。在家具城,销售员小利热情的给二人讲解。
张先生夫妇看到了一套沙发,很是喜欢。小利趁机说:“您二位真有眼光,这套沙发材质很是特殊,手感好很柔软并且不爱脏,即使脏了也很容易清理,保养也很简单。”
这时张夫人随手摸着沙发说:“我可不可以坐上面感受下”
“对不起!如果您不确定买,这样不方便,如果都这样试坐,弄脏了我们不好卖。”
张夫人很诧异:“不是说不容易脏吗?还便于清理,怎么现在又怕脏了。我们还是看看别的吧。”说完张先生夫妇就走出了家具城。
专家点评:
俗话说:“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只有亲自去尝。”如果顾客没有去亲身体验感受一番,又怎么会对产品有深入的了解,所以在销售过程中要尽可能让顾客亲自体验产品。小利说这套沙发不爱脏,然后又怕弄脏沙发而不让顾客感受,前后矛盾,自然不会获得顾客的信任。
行动指南:
如今是信息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如报纸、新闻、网络、甚至手机等,不断地对人们狂轰滥炸,以至于人们对很多信息都已经麻木不仁了。一个卓越的销售人员,必须想办法把信息准确无误送到客户手中,并且引起客户的注意。只有这样,顾客才会给你时间和你一起探讨一些问题。
这时候,体验无疑是一种最佳的选择,它往往会给人创造一种难忘的经历,让顾客更直接的了解产品。
通常来说,客户不了解那些专业术语。我们可以通过演示来收集客户的反馈,然后用最简洁、清晰、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客户交流,这样可以更直接的让客户了解产品信息。在这过程中,可以是直接的产品实物演示,也可以是图文并茂的演示讲解。在演示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几点:
(1)在推销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真实:图文要真实,切忌弄虚作假;演示要真实,不可演示虚假信息。
(2)演示时一定要图文结合,这样会更容易让顾客接受。实物操作时,讲解一定要保持语言简单扼要、通俗易懂,避免使用一些行业属于以及代码,因为这些对大多数人来讲是没有意义的。如果顾客听不懂,只会对销售人员产生排斥心理。
(3)在演示中要注意对特性、功能、用途的讲解说明。因为有些销售员不会区分功能和用途。功能就是我们的产品可以做哪些事情。用途就是可以满足的客户的需求。有时客户更在乎的是产品的用途。因为客户购买产品其实是购买产品所带来的利益而不是产品本身,所以把产品的用途能给客户带来的好处传递给客户才是重要的。
(4)及时注意客户的反馈。在讲解产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客户的反应和反馈,因为我们要根据这些反应和反馈判断顾客的接受程度以及购买意向,以便对演示与讲解做出相应的调整。在讲解中可运用已有案例进行佐证。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多运用视觉性的东西配合讲解更容易抓住客户。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客户亲自体验,这样直接感受更具有说服力。出了让客户亲身体验外,还可以让客户进行观赏、聆听、品尝等等,只有让客户加深对产品的了解,才会更愿意购买,这样交易才会更容易达成。
2.说话要适可而止
话说得太满,反而让人怀疑;事情计划安排得太满,就会匆忙草率。凡事都要留有一线空间,这样会给彼此一个回旋的余地。
聪明人的做法
张翔是一家内窥镜厂家的销售员,了解到某医院要采购内窥镜后,就一直与该医院器械科的刘主任保持联系。
张翔知道,采购大型设备很难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反复沟通的过程。第一次去医院拜访刘主任时,公司就已经把成交的底线告诉了张翔。然而张翔在和刘主任见面时,只带了详细的产品资料以及公司的报价表,简单了解了医院的要求后,并没有过多的交谈。
在以后的交流中,刘主任说有的厂家价格比他们低很多,于是张翔承诺了赠送一部分耗材。
没过多久,刘主任又打来电话,说是经过比较后价格还是高,这时张翔说要问经理才可以决定,经过几番周折终于给降了些。最终与刘主任初步达成了共识。
就在投标的过程中,医院还在进行压价,看到竞争对手稳稳坐着不动,张翔又装作周旋于公司与医院之间不断打电话调节,最终再下调价格并附带两个境外学习名额的情况下,拿下了订单。
张翔非常高兴,因为无论是降价还是附带条件都远远高于公司给的底线。
专家点评:
张翔巧妙地运用客户的心理,一步一步的诱导客户最终拿到了订单。客户总想把交易逼到销售员的底线,所以销售是一个拉锯战,要给自己留有余的为下一次的洽谈做准备。给自己留有一张王牌在销售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
笨人的做法
小张刚刚参加工作,从事办公用品销售。一天,小张与一家单位的采购经理洽谈业务,经过初步交流,对方很有购买意向。
采购经理说:“另一家公司已经给我们报价了,比你们这要优惠很多,并且还有些额外赠送。”
小张一看对方有购买意向,这么说无非是想压压价格争取点优惠。听到竞争对手的报价的确是比自己的低,不过比自己的最低价还高一些。为了拿到订单,小张毫不犹豫的就报出了自己的低价以及优惠政策。可对方采购经理觉得还是有点高,说要等等再考虑下。
小张觉得自己一定会拿到订单了,因为无论价格还是优惠条件他都是给到最低了。以后每次找采购经理对方都说还是有点贵价格需要商量,可小张已经没有降价的余地了,所以每一次都是在“等等有需要再联系”中结束。
专家点评:
小张过早的暴露了自己的底牌,给对手以可乘之机。客户会在交谈中,故意抬出竞争对手来进行打压。然而,有时候竞争对手的信息并不完全是真的,过早的暴露自己的底牌,只会让自己丧失主动权。
行动指南:
在与客户洽谈过程中,对客户介绍产品卖点和优势是吸引客户的有效手段。但是在实际销售过程中,切忌一股脑把产品的优势和卖点都告诉客户,这样不利于销售工作的成交。因为客户会有这样的心理:“这不是最有利的条件,我还可以争取到更多”。所以在销售过程中应逐步深入,在吸引客户购买欲望的同时保留一部分销售重点,把它保留到最关键的时刻在提出作为成交的催化剂。
保留余地的目的是为了接下来的销售活动有一定的回旋余地,这就要求保留的信息要有一定的分量,这样才会在关键时刻起到作用。还有一个对销售员有考验的问题,那就是在保留部分有分量的信息的前提下,在介绍产品时还能吸引住客户。
再就是在什么时候拿出保留条件,也很关键。这就要根据销售情况以及客户的状况来决定了,一般是在即将交易成功时或者是客户对已有条件感到不满意时提出。
有的销售员在与客户交谈时总是喜欢不停的说,以此来展示自己对业务的熟练和对产品的了解。在洽谈中和盘托出不是有诚意的表现,这样做不利于最后的成交,并且会失去在销售中的主动权。
留有余地不仅仅指销售中对产品信息,销售人员对客户的交往也要留有余地,不可以因为一次成交就亲如一家人,也不可以因为一次没有成交就做出一些不礼貌的举动。一次的不成交不代表以后也没有合作机会。销售员既要和客户做交易,还要和客户做朋友。
3.化整为零用数据说话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零割肉不疼”,就是说一件事情一点点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接受。在销售过程中,如果能把大的目标或项目分成若干小份,也容易让客户接受。
聪明人的做法
一位父亲想为自己的儿子购买一辆自行车。在自行车行,他看中一款某品牌的自行车,可是这辆自行车要比同样规格的其他品牌的自行车贵360元,他有些犹豫要不要买这个品牌的。
这时售货员走了过来,向他介绍道:“先生,您相中这款自行车了嘛?您别看他贵一些,是因为它的性能好,您看它的刹车性能就很突出,自行车的安全刹车是很重要的,这款车性能好至少可以使用10年,这样算的话一年才多花36元,也就是一个月才多花3元就买到一辆安全可靠、性能良好的车子多划算。您是自己骑还是买给孩子?”
这位父亲回答:“买给我上学的儿子。”
“男孩骑车一般都毛手毛脚的,那就更要买一辆性能好尤其是刹车性能好的了。”
几句话深深打动了这位父亲,于是也不再嫌价钱贵,爽快的买下了这辆自行车。
专家点评:
一个大的数目,客户也许一时不能接受,但是把它分解生若干小部分,客户就不容易抗拒了。售货员把贵出来的钱分解到年,然后又分解到月,再配合自身的卖点,这样就容易令客户接受。
笨人的做法
销售人员:“这款大衣无论是做工还是款式,都是今年的新款,您穿着多有气质。”
客户:“好是好,可惜价格太贵了,八百多元,我们家半个月的开销也就这么多。”
销售人员:“一分价钱一分货嘛,您看着做工和质量多好,这个价位一点也不过分。”
客户:“要是再便宜一百元,倒还可以考虑下?”
销售人员:“您确定喜欢想买这件大衣,是吗?
客户沉默了。
销售人员:“您要是今天买的话,我可以给您优惠两百,按进价卖给你一件。我给您包起来吧!您看好吗?”
客户:“谢谢您,我再想想吧,过两天再来。”
销售人员:“您别走呀,您说说看,到底便宜多少您才肯要呢?”
专家点评:
生意洽谈也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在运用数字时,更要讲究技巧。数字运用好的会促进交易,反之则会受阻碍。就像这位销售员顾客要求降一百,他为了达成交易,主动降两百,这样不仅没有拉住客户,反而让客户对产品有了怀疑。
行动指南:
在销售中讲究的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达成交易,但是这里的“顺其自然”“水到渠成”是需要经营的。销售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这过程中要有计划的一步一步循循善诱的引导客户,让客户随着销售员的思路走,最后达成交易。就像下面的例子:
一个顾客想买收录机,但是面对种类繁多的收录机犹豫不决,迟迟下不了决心买哪一个。
这是一位销售员走了过来对他说:“先生,您想买收录机是吗?”
顾客说:“是的”
销售员又问:你想要国产的还是进口的。
顾客说:“进口的。”
“你是不是想买带电脑控制的?”
“是的。”
“您想要多少钱价位的呢?”
“2000元左右就可以。”
“这款是1900元,也是进口的。”
“正合适。”
销售员说:“您也和大多数人一样,喜欢当下比较流行的银灰色,是吗?”
顾客:“是的。”
销售员:“好的,那我现在给您试试这款,您听这音色多么低沉浑厚,多么优美,伴音立体效果多么强。您是不是就在找一款这样的机子。”
顾客连连点头:“对!对!对!就是这样的机子。”
于是双方皆大欢喜的完成了交易。
在销售中,要善于利用各种信息,就像这位销售员判断出顾客想买收录机,然后就一步步引导顾客说出了自己的需求,而不是滔滔不绝的讲解,最终促成了交易。这就是“小点成交法”,即把客户提出的要求分解,先从小的逐步到大的,由分散逐步到集中,先小点成交再到大点成交,最终让顾客做出购买决策。
在销售中有时运用精准的数字会比模糊的语言更有说服力,如经常用的就是把物品的价格分解到每天需要承担多少。不一样的数字会给人不一样的感觉,就如一台价钱3600元的电视机,使用寿命为10年,在推销是说“你相当于一天只花几毛钱”,也许就会收到意料不到的效果。
销售中根据情况把客户的目标分解,尽可能提供一些精准的数据来做证明依据,这样往往会加大成交几率。
4.正话反说也能奏奇效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按部就班的解决方案,奇招险招有时更容易出奇制胜。例如,话可以正说也可以反说,只要说的得体就会取得好的效果。适度的冷淡也是处理异议的一种手段,这样可以避免在一些琐碎的事情上浪费时间,可以更好地解决主要问题,
聪明人的做法
有位有钱人生活很节俭,有一天他意识到自己的车太旧了,有些零件都快停产了。于是他考虑是不是买辆新车。他刚有这种打算,很多车行的销售人员就纷纷向他推销自己的汽车。这位有钱人很厌烦这些人,对他们产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一旦有汽车推销员找他,他就要发火:“我买车,我会自己去看不要再来烦我。”可这些人并不死心,轮番对这位先生进行推销。
有的说:“你这身份应该有一辆与您身份相匹配的车,我们的车是世界名牌很适合您。”
有的说:“您的车太老了,这样出去会影响到您的形象以及您公司的形象。”
有的说:“您的车实在该换了,有些零部件已经快停产了,有问题的话维修费也会很昂贵,您还不如买一辆新的划算。”
有的说:“您生活如此节俭,如果您不舍得卖贵点的,我可以给您推荐几款便宜的。”
他们越是这样说有钱人越是反感他们。
后来有一天,一位中年男子来见他,见到他的车后说道:“看来我来早了,您的车并不着急更换,不考虑安全问题再开半年没问题,现在换有点浪费。这是我的名片我过点时间再来。”
说完递给有钱人一张名片就离开了。在他走后,这位有钱人的防线松动了,感觉自己真的真的该换车了。在仔细检查完自己的车后,他拨通了那名销售员的电话。
专家点评:
当客户有需求但又有抵触情绪时,以退为进的避其锋芒,同时暗示客户督促交易,是一种很高明的销售方法。就像上面故事中的销售员说的那样,看似是不建议换车,可又设身处地的为客户着想,为了安全问题应该换车了。这一招击垮了客户的心理防线,最终促成了交易。当然,冷淡处理也好,以进为退也好,其主旨思想都是要为客户着想。
笨人的做法
杨敏平时工作勤奋,业绩也很突出。一天,她兴奋地告诉经理:她即将有一个大单拿下了。
谁知半个月后,泪流满面的杨敏告诉经理:她的大单业务丢了。原来客户已经和别的公司签了合同,这让她很难接受。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这家公司主管采购的副总是杨敏的一个朋友介绍认识的。副总当时对杨敏说,他们的确是有设备采购计划,告诉杨敏写一个采购建议书,如果切实可行,这件事他就可以拍板。
建议书提交后,副总表示公司对建议书很满意,半个月后就可以签单了。
听到副总说得那么肯定,杨敏此后就没再主动联系客户,协商具体的采购事宜。一个星期后,她联系哪位副总的时候被告知:“公司已经决定在另外一家公司购买设备,昨天开会总经理还同意那家公司的销售员参加了会议。”
杨敏此时才知道原来自己把机会给等丢了,于是决定拜访哪位副总试图在做最后的争取。
两人会面后,副总给了杨敏一张那位竞争者的名片,并告诉她:“公司所有的人包括总经理在内,都同意在他那里购买设备,我也爱莫能助。”
原来,就在她自以为稳操胜卷时等待这段时间内,她的竞争对手一直在对公司采购情况进行着整理和跟进:他从财务部探听到由于采购的数目较大,必须公司领导开会讨论决定;他还在行政部门要到了参会讨论人员的名单;随后他逐一拜访了每一位与会人员,甚至到基层员工中去了解情况。在开会讨论的时候,几乎所有人的支持都支持在他那采购,于是他顺利拿到了订单。
专家点评:
杨敏因为过分的相信一位副总说的话,以至于没有积极跟进而错失了机会。销售员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得到主要负责人的认可就觉得事情做完了,其实不完全是这样,还需要了解事情的整个经过,及时进行灵活的处理。
在销售过程中,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一切要靠自己去争取。
行动指南:
在销售过程中,经常会遇见客户提出的各种各样的异议,这些异议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最后的成交与否。因此在处理这些异议的时候就要有一定的技巧:
首先,不要墨守成规,而要懂得随机应变。世界上没有什么事物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一直用一套老办法去处理新问题,肯定是行不通的。销售尤其如此。不同的客户,往往会有不同的心理。即使同样的问题,也会由于客户的不同,提问的出发点就会不同,所以在销售时要根据不同对象及时调整销售策略。例如,有人适合使用正面的推销,而有人就适合用逆向思维的销售方法。就像案例中要买车的人一样,他明明要买车可别人给他推荐时,他又觉得别人不可信而抵触,这时有人运用逆向思维就取得好的效果。
其次,促进销售中的成交需要技巧。在交谈中,话既可以正说也可以反说,只要说得得体都可以说道对方的心里去,取得预期的效果。正话反说也是否定客户异议的处理方法。如果客户因为偏见、误解或者是无知产生的虚假的和没有意义的异议时,如果直接反问会使气氛变得不友好进而使得客户有敌对情绪,如果正话反说往往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有的客户提出的异议只是心存质疑或者是故意试探,如果销售人员只是一味的回避,不敢进行反问,只会使客户信以为真,把本能的质疑转换成理性的抵触。到这时再想转变客户的观念就难了。销售员巧妙的是使用正话反说,可以增强说服力。
在正话反说处理异议时要注意几点:
(1)一定要用事实说话。要想澄清客户的异议就必须用事实和道理来说服客户。反问时要有理有据有证可查。同时要注意讲解的逻辑性,理由一定要充分做到以理服人。
(2)一定要保持礼貌有好的态度。虽然是反问客户但绝对不能冒犯客户,所以一定要注意态度,保持对客户的尊重。温和又好的态度有理有据的说服,可以让客户增加多产品的信心。
(3)一定要明确注重信息的沟通。正话反说处理异议的过程,就是用正确的信息反驳错误的信息。根本目的就是让客户正确的了解市场、了解产品、了解销售员。
销售员在销售过程中要学会随机应变,销售成功与否就在于随时检查自己的策略是否适合当下的销售对象。
5.不要把客户逼得太紧
人总是有一种心理得不到的才珍贵,容易得到的反而不去珍惜。抓住人的这种心理把它运用到销售中,营造出机不可失过期不候的阵势,调动客户的购买欲望达成交易。
聪明人的做法
张朋在医疗器械行业摸爬滚打六七年,虽然说做了不少业务可一直觉得自己还是不得要领,一直都是哪有单子就往哪里跑,然后和众多的竞争对手展开为其几个月的竞争战。请客送礼拉关系、产品演示、中伤竞争对手……可以说什么手段都用上了。可最后也经常被对手所暗算。最近的几次失败已经让张朋感觉有点找不到方向了。
一次和朋友诉苦,朋友开导他道:你的缺点就在于把客户逼得过紧了,客户被你逼得过紧,干脆就不理你了;或者是他认为你提供的商品有缺陷,所以才会如此着急把订单拿到手。你不妨给客户一些空间,让他们也放松下。张朋觉得有道理,自己以前就是总在犯这样的毛病。
一个星期后,张朋又收到了代理商的信息,说有一家医院有单,并且已经开始选仪器型号了,要张朋赶紧去做产品演示。
张朋在了解了客户的信息之后,详细分析后得出结论,现在只是项目的初级阶段,到最后的成交还有一段时间。所以张朋就按朋友说的方法,没有急于去找客户,而是让代理商跟进,了解客户和竞争对手的最新动态。
一个月以后,代理商告诉张朋,几家竞争对手互相攻击诋毁,已经让医院的器械科不胜其烦,并且医院经过一个月的了解,发现设备上的一些问题,所以几家公司的设备都不是很符合要求。
眼看着医院的采购截止时间快要到了,张朋觉得该是自己亲自出马的时候到了。他尽量根据医院的的要求对比着其他几家竞争对手整理了设备资料,并做了设备采购计划,然后胸有成竹的去见医院器械科的负责人,向他们讲解了该类器械的市场行情以及自己产品的卖点。
一周后,张朋与医院签订了合同。
专家点评:
跟单固然重要,可也要有策略,盲目的对客户紧追不舍并不见得就会有好的效果。像张朋这样松弛有度的反而会效果更好。
笨人的做法
小柳在某手机卖场选购手机,由于自己没有明确的目标,面对种类繁多的手机有点无所适从。这时她的肩膀被人轻轻的拍了一下。
“嘿,美女,选手机吗?请看看我们这款超值手机吧!”一位热情的手机推销员出现在她的面前,手里还拿着一款某品牌手机。
小柳正好没有心仪的手机,于是想听听她的介绍。
“您看这款刚刚上市的手机,它的功能十分齐全。您看,它有有3.8英寸的超大屏幕,视觉效果是无庸质疑的;电池超长待机时间可达两周,这样就省去了你频频为手机充电的烦恼;它内置3G视频摄像头,800万像素,完全和数码相机一样。还有很多其他手机增值服务全在这个宣传页上,您看!”销售人员一边摆弄着手机,一边滔滔不绝地说。
“那价格是多少?我不想买太贵的。”
“只需要1500元,它就归您了!您就选一款吧!”销售小姐拉着小柳的手,晃动着,央求着。
“我再看看别的,考虑一下!”小柳连忙把手缩回去了。
“美女,还考虑什么,这个价钱已经非常低了!”销售人员直接把手机塞进小柳的手里,还用双手攥紧小柳的手。
“我不想要,松开我的手!”小柳紧张的说道,挣脱销售员快步走出了卖场。
专家点评:
步步紧逼,难免会让客户产生抵触情绪,就像手机推销员热情的过了火,“紧追不舍”的把客户吓跑了。客户也需要有思考的余地,这么着急的推销难免让人怀疑是不是有缺陷,真正好的东西是不需要这样推销的。
行动指南: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人到乡下游玩,看到一位老农把一些草料铲到屋檐上,牛伸长脖子才可以够到草。于是好奇问道:“你为什么不把草放在地上,这样牛就可以很方便的吃到?”
老农说:“这种草草质不好,放在地上它是不会好好吃的。我放到让它勉强可以够得着的地方,它才会把全部草料吃个精光。”
“得不到的东西才珍贵”,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心理。销售中就要应用这一心理,促使客户产生购买欲望,并尽快采取行动。
例如,有一位推销炊具的人拜访一位夫人,正好主人家的邻居也在,于是销售员就为两位夫人认真的进行了烹饪表演,显示出了他的炊具与传统炊具的不同,这给两位夫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并有了购买的意向。可这位销售员却装起了样品说:“非常感谢两位让我做完这表演,我也很想今天给你们提供炊具,但是您也看到了,我只有样品,你们要买的话,也不是现在,只有在将来才会买到它。”
于是,两位夫人交了定金,定在一周后去拿货。
其实销售员本来是可以马上给货的,可他故意让顾客等一周,目的就是要“吊起客户的胃口”。
销售有时就像生活中的人交往一样,你越是追的猛,对方就会越是躲得远,变得更加骄傲。适当的时候不妨放一放,采用一些与实际目的相反的做法,有针对性的瓦解对方的心理防线,这样更便于销售的进行。这也就是欲擒故纵。
越是上赶着去推销的商品,越无人问津;越是那些看上去稀缺紧俏的商品,越容易受到消费者的追捧。一些商家推出的限量销售,正是利用了客户的这种心理。例如,现在的很多城市房产热销。尽管如此,为了获得更多利润,不少开发商都人为制造出缺货的假象,即明明有大量房源,却对购房者宣称“仅剩几套”。开发商人为制造“缺货”假象,目的主要是为了力促高成交量,再次提高楼价。其实开发商每次只拿出一小部分房源进行销售,造成消费者“争食”的现象,从而加快了消费者的决策速度,达到快速销售的目的。同时,前期产品的热销,也为其下一次推货的涨价营造了足够的市场氛围,给市场造成一种“热销”、“供不应求”的假象。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持有“便宜无好货”的观点。明明是物美价廉的优质商品,你免费赠送给他,他可能怀疑这是因为有问题才处理的。在销售中,要利用人的这一心理,适当的运用一些谋略来促进成交。例如,与顾客交谈时,给他提供一些经过适当夸张的市场信息或与商品有关的行情等,让顾客依照你提供的信息主动与你洽谈。比如,你可以这样说:“你这种商品的原材料已经准备提高价格了,所以这种商品也将会因此而价格上涨的。”或说“我公司从下个季度开始可能会因人手不够而减少这种商品的供应量。”
在销售过程中恰当给顾客造成一点悬念,调动起顾客的购买欲,让顾客有点紧迫感,产生一种现在是购买的最佳时机的感觉,促使客户与你立即成交。如果你只是一味要求顾客购买,那么主动权将完全掌握在顾客手中,你的销售工作也很难成功。
需要强调一点,那就是你虚张声势时切不可过于夸大,只可稍微点一下,让顾客自己去琢磨。否则,顾客会认为你是在欺骗他们,这对你的销售工作是很不利的。
6.善于营造和谐氛围
和谐舒适的氛围有利于销售的进行,因为只有销售人员与客户相处融洽的时候,双方才会更好的洽谈交流。销售人员不仅要善于利用环境氛围,也要善于制造对自己有力的洽谈氛围。
聪明人的做法
有一位推销员为了推销一套可以供整栋大厦使用的空调设备,反反复复的与大厦承建方洽谈。可买方的董事会却迟迟没有明确的态度。
一天董事会又开会研究空调问题,并通知这位销售员再给董事会成员详细介绍下空调系统。当时天气十分炎热,销售赶到会场已是大汗淋漓,他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在会上,他没有正面回答董事们的一个个问题,而是提出了一个请求,他说:“这天气太热了,我脱掉外套可以吗?”在征得同意后他脱掉外套,并掏出手帕慢慢的擦拭着前额的汗珠。
他的话、还有动作都感染了在场的董事们,他们好像也一下感觉到天气的闷热,随后他们他们也相继脱掉外套,并也拿出手帕擦汗。
“各位董事,你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没有空调,以后你们的顾客再来洽谈业务时也会热的像我一样。我想各位肯定不想看到这样的场面。”
“我们公司的空调系统次用世界上最好的动力设备,它噪音小而且省电,这样不仅给贵公司节约了成本,更主要的是为前来洽谈业务的顾客带来舒适的感觉,这也有利于公司业务的开展。您说对吗?再者如果贵公司的业务人员因为闷热而衣冠不整,这也会影响到公司的形象,给顾客以不良的印象。您说这样是不是也不太好。”
董事会经过讨论,当场决定购买这套空调系统。
专家点评:
销售员抓住环境特点,恰到好处的利用这一特点利用语言和行动,化被动为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
笨人的做法
高先生匆匆忙忙下楼准备开车去公司参加一个会议,刚下楼就遇见了曾经找过自己的保险推销员。
销售人员:“高先生,耽误您一分钟好吗?”
“好的,你快说我要赶时间”高先生一边向汽车走一边说。
“我们现在有一项优惠活动,您如果买了我们这款产品,就可以享受免费旅游。”
高先生:“我并不在乎你们的优惠,如果我要买这种商品,首先考虑它对我有无实际用处,至于优惠不优惠我并不考虑。”
销售人员:“这个您不必担心,我们公司的咨询师都是一流专业的,他们会根据您的情况为您提供适合的产品。”
高先生:“但是这款产品目前我根本不需要,没必去做什么咨询。”这时高先生上车准备离开。
销售人员还对着车窗讲到:“我可以向您保证该产品的质量绝对是一流的。并且购买该产品还能免费旅游,这是一次多么难得的机会啊,错过良机是很可惜的。”
“我不需要,我不买。”高先生坚决地拒绝了这位销售人员,开车离开了。
专家点评:
销售要选择时间和地点,像这个销售员地点选择在客户家楼下,并且是上班时间去推销。在这样的环境里不适合销售的进行,首先客户不会有太多的时间逗留,其次耽误他的上班会引起反感。
行动指南:
销售员要清楚,销售过程中销的是自己,售的是观念,因此,要想达成交易,销售员首先要让客户接受自己;其次就是要把自己的观念传递给对方。
在交易过程中,客户买的是感觉,销售员卖的是好处。客户买与不买的原因在于他是否感觉快乐。市场上一样的产品很多,客户为什么买你家的而不买他家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户的感觉。比如人们买东西,为什么喜欢去老字号或熟悉的地方,因为他们感觉那里的东西有保障。
感觉是一种可能不见摸不到的东西,如何才能让客户有“感觉”。这就要根据环境与需要去营造氛围,使客户有这种感觉。最简单的就是营造热销与快乐的气氛,这样客户会被吸引过来,但是他们并不会主动去买,这时销售员需要说服他们下定决心购买。利用客户怕买不到心理进行暗示,巧妙地暗示“如果现在不及时购买那么他将会有什么损失……”,人为制造出一种紧迫感,往往能促成交易。
优雅的环境、轻松的气氛,都会使人的心情放松,在这样的环境里洽谈可以减少心理压力,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喜欢去咖啡厅或环境恬静的茶楼谈生意。当然环境不仅仅反映外部环境,还包括双方交谈的气氛。当发现双方的交流出现不愉快时,要迅速改变话题,营造出一个对销售有利的气氛来。比如巧妙的转移话题谈论一些客户有兴趣的话题,当气氛好的时候再慢慢转回到谈生意上来。一定不要在气氛不佳的时候洽谈生意,那样只会使事情越来越糟。
聪明的销售员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惕,观察者周围的事物,随时把握客户的心理根据销售的需要来营造最佳的气氛,以便尽快的成单交易。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