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宫内外大权都在王守澄一班太监手中,穆宗根本不得过问。他们矫穆宗皇帝诏,把方士柳泌和浮屠大通捉来,活活地当殿杖毙,因为正是他们献的丹药让先皇误服身亡的;又说这两人是丞相皇甫镈荐引的,有同谋药死皇上之嫌,就再下诏把皇甫丞相收监,充军到崖州。
风流一世八面威风的宋若宪做梦也没想到,下一个该死的就是她了。王守澄原与宋若宪有私情,但他深怕宋若宪日后把他弑君罪行说出来,就也假用皇帝诏旨,把宋若宪幽囚在外第。可就这样他还是不能放心,到底赐宋若宪死了,他才最后放了心。
宋若宪死后,她母家的在朝掌大权的弟侄十三人都被捕捉流配到岭表去。一时间满朝剩下的全是王守澄的死党,不管他如何胡作非为,还有谁敢说一个不字,就是穆宗皇帝和郭皇太后也非常怕他。
王守澄为使穆宗无心于朝政,就以陪奉郭太后游玩为名,密令内外命妇后宫妃嫔华装艳服地在宫中以女色去引诱穆宗皇帝。果然穆宗夹杂在众命妇队里,左顾右盼,个个都是仙姿国色,颦笑宜人,忍不住满心快意,感觉每天和她们就这样轻薄调笑,心满意也足,早把当年郭太后和太子师傅辛苦教导他的治国安天下的大抱负大追求,在无用武之地的无奈中,悄悄抛弃了。
这群命妇谁不爱亲近一下这个年轻英俊又风流的皇帝,在花前月下闹出许多风流故事来,那将会有多少的荣华富贵落到自己的亲人家呀;至少金吾将军夫人曹氏就是这样想的。她在这群命妇中是最美丽冶荡的,横波流转处,能让君王魂断意也销。曹氏第一次入宫的当夜,就被穆宗假借宫中宴饮为由,把这个已与他眉目传了半日情的曹氏留住在兴庆宫中。酒至半酣,两人偷偷溜出席来,在花深幽曲处,月静人无时,一幅草茵上,穆宗就临幸了曹氏。第二天曹氏出宫就得到了穆宗皇帝赏她的一箱珍宝和曹国夫人的封号。
自然从此以后,曹国夫人常常被宣召进宫去游玩,一进宫就十天八天不出来。曹国夫人生性好动,穆宗就特意给她在御堤上开辟了一条跑马道,夹路种着桃柳。软泥十丈,芳草如茵。穆宗皇帝跨一头栗色马,曹国夫人跨一头银鬃马,两人并马在跑马道上往来驰骋,笑谈不绝相爱相亲。
一到春天,道旁桃红柳绿,万花齐放,曹国夫人又打扮得十分娇艳在花下徘徊,远望真好似天上仙子。穆宗又以怕曹国夫人宫中寂寞为名,把王公命妇一齐召进宫来,饮宴游玩之际的御花园中,绣带招展,粉面掩映,甜语娇声,穆宗插身在里面,调情打趣,十分快活。
5、庸君死风流
大才子元稹因雅擅词曲,很得穆宗皇帝的宠用,他的《端阳竞渡曲》被穆宗令后宫歌女五百人齐声歌唱起来,娇媚动人。穆宗命王守澄打造五十条龙舟,雕彩刻画,豪华富丽;又令小太监扮做各种鱼妖水怪,在水面上绕着龙舟,游行往来。
端阳节那一天,穆宗皇帝带了六宫妃嫔和命妇夫人们驾临鱼藻宫,观龙舟竞渡。那五百名宫女个个打得妖艳娇美,珠喉齐唱《端阳竟渡曲》,婉转悠扬,从水面上一波一波地渡来。
在仙乐妙歌的背景下,这时的穆宗皇帝正与诸妃嫔传杯递盏谈笑取乐,尤其和曹国夫人,两人在筵前眉来眼去,履舄交错,不觉到了情浓处,穆宗忘乎所以地拉住曹国夫人的手,就径向御苑中走去。随侍的宫女们都知道这位风流天子的性格,忙忙捧了巾栉盆盒跟在身后。
看看万岁爷倚住曹国夫人的肩头,慢慢地走到花障子后面去。宫女们非常知趣,忙齐齐地站住,屏气静息地候着。只听得曹国夫人一阵一阵的娇笑呻吟声和万岁爷伴着喘息低声唤爱卿声,传出花障外来,这群正当妙龄的宫女们个个羞得红潮上颊,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禁不住偷偷抿嘴笑。隔了半晌,万岁爷笑嘻嘻地拉着曹国夫人的手,从花障子后面转出来。几个宫女忙上前去拥着曹国夫人,进更衣室去梳洗沐浴;更多的宫女自然是忙上去服侍万岁爷。
穆宗皇帝刚刚尽了兴,宫女们才把他服侍到了能干净利索地出来见人,正满心欢喜要入席时,穆宗忽然手脚剧烈地抽搐起来,四肢再就一直不停地抽搐,且目定口呆,任凭御医如何服药调治,却再也不能行走说话了。
郭太后只好出面维持大局,召集大臣商议立嗣的事。因为穆宗虽然在位多年,却还没顾得上册立正宫,因为每日要应酬的美丽女子太多了。穆宗现在生有王子五人,大臣纷纷请立长子李湛为太子。于是郭太后就以穆宗的名义立李湛为太子,册封李湛生母王氏为贵妃。
穆宗虽然每日只能瘫坐在小车上,由四个小太监前后推拥,却依旧不忘淫乐之事。一群美人终日围绕着这位风流皇帝弹唱调笑,一到动情时,风流皇帝就把美人拉进小车里去,四面窗幔放下,顿时笑停乐止,只听得车中阵阵喘息呻吟和轻唤低笑声,直到乐极欢尽,这个美人才能被放出来。
穆宗皇帝最不能忘怀的依旧还是曹国夫人,这时干脆把她长留宫中,穆宗差不多每夜都伴曹国夫人同宿。这样夜以继日地伐之不休,采战不停,任凭钢筋铁石人也要放倒的,何况穆宗还是个多病之躯。穆宗早已支撑不住,郭太后一看大变即在目前,就下谕,命只有十六岁性情又痴呆又暴横的太子李湛监国。内侍们一看太子这个样,就请郭太后临朝,郭太后怒斥内侍道:“尔等要我成为武后第二吗?”
6、无道更荒淫
公元824年正月,太子李湛监国后不几日,穆宗皇帝就一病而崩,国太舅郭钊在慌乱中受穆宗顾命,欲扶太子李湛为皇帝。谁知四处找不见太子李湛,直寻到西偏殿下,却见太子李湛正与一个小太监在殿下踢球玩,他玩得正高兴,说什么也不肯去登什么基做什么皇帝,到底被众大臣半是簇拥半是推搡地弄到了太极殿,才只得老老实实地坐在那儿即了皇帝位,这就是敬宗皇帝。照惯例,尊其生母王氏为皇太后,李湛的其他四个弟弟均封王,并照惯例,改年号为宝历。
敬宗皇帝在继续了父亲穆宗的皇位以后,也把穆宗的最大特点继承下来,只是品味太低下了点,一见有略具姿色的宫女就不肯放手,然后当着众太监的面前就胡乱奸淫。
此时穆宗的灵柩尚供奉在太极殿上,敬宗却常带着一群小太监在穆宗灵柩前,敲大锣打大鼓大声歌唱。
一天敬宗忽然看见一个长得十分美丽而年纪尚幼的小宫女,就去追她,这个小宫女一向听宫中众姐妹们说敬宗皇帝的淫暴,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此刻一见敬宗皇帝追她,知道不是好事,就拼了命地宫门外跑去。敬宗就也拼了命地追出宫门来,顶头正撞见一向以忠直之臣而闻名左拾遗官刘栖楚。
刘栖楚当即毫不犹豫地举起手中牙笏,向那个美丽而无辜的小宫女的面门上,就狠狠地打下去,只听得啊唷一声,这个美丽而无辜的小宫女顿时脑门破碎,满桃花面上都是鲜红的横流的血,立时倒地身死,犹如一朵被毫不怜惜揉碎的三月桃花。
然后这个忠直之臣才作出慌恐的样子,跪倒在地,连连叩头说:“陛下年富力强,今在嗣位之初,正当宵旰勤劳,以问政事。可陛下沉迷于声色,日晏方起,梓宫在殡,鼓吹不休,如此荒淫,福祚不长。今臣请碎首阶前,以谢旷职之罪!”刘栖楚一边说一边叩头不已,直到额头在地面上碰出血来,响声直彻殿角。
敬宗却非常懒得听更是讨厌听,当即紧皱起眉头,什么也没说,只是懒懒得烦烦得摆了摆手,令左右太监扶刘拾遗出宫去。
丞相李逢吉屡次劝谏也无效,他也杀小鸡以儆大猴,只是他不是打死一个三月桃花般的小宫女,而是杀了和敬宗玩耍的几个小太监。敬宗这只大猴子就气得索性从此也不坐朝了,甚至也不出宫了,终日泡在宫中,与那群妃嫔宫女们嬉戏淫乐。
又一个忠直大臣德裕别出心裁,献玉屏六幅,屏上写着他苦心劝谏的话:一箴曰宵衣,是讥讽敬宗坐朝稀晚;二箴曰正服,是讥讽敬宗服装怪异;三箴曰罢献,是讥讽敬宗贪得物玩;四箴曰纳诲,是讥讽敬宗不听忠言;五箴曰辨邪,是讥讽敬宗信任奸臣;六箴曰防微,是讥讽敬宗轻于出游。敬宗却用这六扇玉屏围住众妃嫔,令众美女脱光衣裙,裸体屏中舞。德裕和刘栖楚一见皇帝如此荒淫无道,一齐推脱有病,辞去冠带,回老家去了。
7、伪太监
伪太监刘克明就在这种大好气候下登上了大唐王朝的政治舞台。他原是太监刘光的养子,因善踢球,而爱玩的敬宗只要能够让他玩得高兴,就没顾得上刘克明已不是个小男孩需要阉割的问题。性情伶俐、皮肤白净的刘克明借助于敬宗皇帝忽略的这个问题,在宫中先是暗通美貌的宫女,渐渐地胆子越来越大,又与敬宗的董淑妃结上了私情。而敬宗皇帝每天自己游玩淫嬉还忙不过来,哪有闲心管这些破事。但从来都是做贼的心虚,刘克明总疑心这个残暴的万岁爷已窥破了他的秘密,他常常在梦中见到自己在某一天的某一刻,悄无声息地被人暗杀于幽僻处;或者干脆皇帝也不怕费事丢人,把他直接绑赴于众目睽睽之下,零刀碎割,尤其是他的那个被忽略的问题,此刻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范围里:遭遇了最悲惨的零碎痛苦,鲜血横流伴着惨嚎痛嘶。
这样的一个个噩梦,是一声声震耳的警钟,警戒刘克明要未雨绸缪,先下手的为强,后下手的遭殃!伪太监刘克明差不多天天都要在心里暗暗告诫自己。于是刘克明更加注意培植自己的势力,这样一来,在宫中多年的他本来就很大的威权变得更大了,大小太监差不多全是他的党羽。然后就在这年的严冬时节,弑君这样的事就被他做出来了。
8、朝纲难振君主斗志靡
公元827年12月,征西大将军苏佐明班师回京,敬宗皇帝忽然高兴起来,传旨当晚在正仪殿赐宴。当时与宴的,除苏佐明、余应龙二人外,还有二十八个文武大臣。君臣对酌,倍觉开怀。酷好杯中物的敬宗皇帝不觉酩酊大醉,一下子就呕吐起来,弄得衣袖狼藉,小太监忙上前来扶着,退回隔室去更换衣服,众大臣齐坐在筵前候着敬宗皇帝更衣再回来。
却不料没多一会儿,就听得隔室中一声惨呼,苏佐明顿时就推案而起,更不想殿上突然灯灭火熄,眼前一片漆黑,众大臣一步也行走不得。
隔了半晌,才有小太监把灯火重新点燃,而再回头看时,殿屋四周已站满了持刀拿枪的兵士,烛光映得刀光剑影雪亮耀眼。众大臣这才知道中了计,立时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才好,正这时,伪太监刘克明带剑上殿,满脸杀气,身后紧随着一队铁甲军士。刘克明对众大臣厉声说道:“万岁爷已驾崩了!”
一句话吓得众大臣目瞪口呆,苏佐明止不住扑簌簌滚下泪来,余应龙只问了句:“万岁爷好好的,如何忽然崩了驾?”刘克明就瞪起双眼,一手按向剑柄,大有拔剑出鞘之势,吓得余应龙忙低下头去,不敢作声了。然后刘克明右手仗剑,腾出左手来,上去一把就将学士路隋揪下席来,喝令小太监拿过笔砚来,逼着路学士草遗诏,命传位给绛王李悟,诏上说绛王年幼,令刘克明摄政,尊为尚父。遗诏发出宫去,人人诧异。
入宫赴宴的这些文武大臣被刘克明一齐监禁在宫中,直到敬宗皇帝的尸体收殓完毕,绛王李悟在柩前即了位,诸事停妥才把他们放出宫去。
苏佐明悲愤交加,悄悄召集一群忠义大臣,率领重兵,往涪州迎来了穆宗皇帝的二皇子江王李昂,乘城中不备,攻入京师,直至宫中。
这时刘克明根本不把绛王放在眼中,竟与董淑妃公然成双作对。那一天,就在他们云雨方罢而巫山梦犹未醒时,宫门外已喊杀声连天,苏佐明兵士把宫禁团团围住,水泄不通。
杀进宫后,在乱兵撕杀之中,苏佐明眼快,就纷乱中一眼看见刘克明抱着一位小王子东跑西窜。站在高处的苏佐明冷不防发过了一箭去,刘克明应弦倒地,立时就被乱刀剁成肉泥,可怜绛王李悟也和刘克明陈尸一处,江王入宫见了绛王的尸首,割舍不了的手足情让他抚尸痛哭一场。
然后众臣奉着江王李昂在凝禧殿即皇帝位,称作文宗,并改年号为大和。从前敬宗每月坐朝只有一二天,公事压积日多。现在文宗坐朝听政,众大臣奏事,到日午还不退朝,然后还一一处理了那些积压的公事。在即位的第二天,文宗就下了一道圣旨,命宫女非有职事者,一律放出宫去,于是共有三千多宫女得到了自由。文宗又下命令放去五坊的鹰犬,罢田猎之事,文宗还命人将文绣雕镂器物全撤去入库,他平日在宫中布衣麦饭。
文宗虽然在遣散宫女的同时也裁去了教坊总监和闲职太监共有一千二百余人,偏偏文宗就是亲信已服侍他多年的中监仇士良。向来小人一得志便猖狂跋扈,中监仇士良当然也不会出这个例外,他私结党羽,把持朝政,暗中卖官索贿千万金。而文宗不觉仇士良的羽翼已丰满,依旧每日坐朝,遇有疑难不决的事就问计于仇士良。仇太监也的确思路敏捷,且很有口才,常能当殿代万岁爷宣布旨意。
日子久了,满朝政事都听羽翼已丰满的仇士良一人的号令,朝堂上遇有臣下奏请,仇士良就连请示一下都不曾,直接就代文宗皇帝下旨,处断国家大事。彼时的文宗高坐在龙椅上,好似木偶一般,心中不觉甚是气愤。在甚是气愤的时候,文宗才意识到仇士良的羽翼已丰满,却无奈此时仇士良的羽翼已经太丰满了,仇士良的党羽已满布朝堂。当然仇士良更为可怕的地方在于,他在深宫中,无一处没有耳目,无一人不是他的心腹,文宗皇帝的一举一动都被太监们无形中钳掣住了。文宗不觉心灰意懒,无志于国事,渐渐地也不坐朝了,于是内外大事更是都权操仇士良一人手中。
9、误纳两侄女
文宗在渐成傀儡之后,他的雄心壮志也渐成了宠中物纸上兵,随着大权的日益旁落,甚至他对着自己的雄心与壮志时,都有点昔日黄花的陌生。而与之同步的,那种强烈的失落感却笼罩着文宗的心,让他心伤心痛也心寒。于是终日闲着无事的文宗,就和妃嫔们厮缠,渐渐地,他就在色欲的软沼绵泽中越陷越深,而无以自拨。
当时文宗皇帝常去临幸端淑秀丽的纪昭容,那天他在纪昭容房中,意外地看见了一对姊妹花,讲她俩的姿色,比芙蓉还艳,讲她俩的肌肤,比霜雪还白,行动婉转,腰肢袅娜。
可惜这姊妹俩一见文宗驾到,就惊鸿一瞥般转身遁去。可她俩越是如此就越在无意间成全了文宗的相思病,因为天下的美人,最好是不得细看;模模糊糊,好似雾里看花,越是看不清楚,就越是爱,越是爱就越是想。文宗此刻就是这样的一种心态,雾里看这一对姊妹花,模糊不清却极是爱看;水中望月转眼即空,爱看却不见就越是想,想得心旌动摇,却不敢开口问,因为他深知纪昭容一向妒念最重,而文宗又宠爱纪昭容,所以也不愿和她惹这个闲气。
不想天从人愿,这天文宗独自在御园中闲步,一瞥眼,万花深处,正是那一双丽人。文宗到了这时,也忘了自己是天子之尊,满脸笑容,迎上前去。姊妹二人见避无可避,只得拜倒在地,娇呼万岁。这出谷新莺似的娇声,听得文宗万分欢喜,当时也无暇问话,伸过手去,一手拉住一个,就近转入离这儿最近的延晖宫,一夜就临幸了她们姊妹二人,将皇帝的雨露大方地恩赐给她们无法数量,而文宗的相思病也在他大赐这对丽人雨露时得以痊愈了。接下来,因为初入这对丽人的温柔乡,深怜热爱是每天都少不得的,文宗就一连十多天不出延晖宫。
纪昭容多日不见万岁爷来临幸,就知又有了新宠,不禁万分悲怨,却也不敢去惊动圣驾。又过了几天,纪昭容再也忍不住满肚子的醋气,以叩问圣安为由,闯进了延晖宫,想看看万岁爷的新宠究竟是个怎样的美人。谁知纪昭容一看,就急得忙跪倒在地,连连叩头说:“万岁爷错了!万岁爷错了!”文宗顿时糊涂了,看着她,怔怔地呆住了,那姊妹二人听了纪昭容的话,却一齐羞得红晕粉面,低垂双颈不言语。纪昭容接着又说,“万岁可知这两个新宠是万岁爷的什么人?她们姊妹二人是李孝本的女儿,是万岁爷的侄女!”文宗一听,吓了一大跳,当即急得在屋子里乱转,嘴里连说糟了糟了,而这姊妹二人早已羞愧得泪水涟涟。纪昭容一见此时此情景就又忙往旺火里添上些油、煽上股风,“她姊妹二人刚刚出阁,一同嫁与段右军为妻,只因平日和贱妾性情相投,因此常进宫来坐坐,不想万岁爷看上了眼,如今这可如何打发她们姊妹二人?”
文宗一眼见这姊妹二人娇啼婉转倍添娇艳,难舍万分爱怜,当即把心一横脚一跺说:“这事木已成舟,如今索性一不作二不休,朕也顾不得什么侄女不侄女了!她姊妹二人,朕如今是爱定了也要定了,明日朕就下旨册立她们姊妹俩为昭仪,拼着在宫中另选两个美貌的女子赏给段右军,这事也就算罢了。”
纪昭容一见适得其反,自己一番小聪明倒弄成了个大拙笨,忙磕头苦劝这种乱伦的事是断然使不得的,无奈文宗被美色所迷,第二天果然下了谕旨,立这姊妹俩为昭仪。满朝大臣顿时大大哗然。文宗很聪明,知道臣下必会劝谏,就忙准了拾遗魏謩请早立长子李永为太子的奏折,因为魏謩前几天才又为这姊妹俩立为昭仪的事上疏谏阻,罗罗嗦嗦地说了一大堆什么乱伦什么纲常什么大道天理世人心的话。
10、流水有意落花反无情
文宗长子李永年已二十岁,一个标准的玉树临风的放浪少年,一群大臣子弟整天陪着他在外面斗鸡走狗,渐渐开始出入娼家。再后来太子李永仗着自己是皇长子且容貌英俊,甚至在王公大臣们家里私宴时也敢闯席而进,见有内室美眷,就百般勾引,于是不少的王公大臣戴上了他的绿头巾。
不想太子李永的这种性情却正合他父皇的脾胃,因此文宗宫中每有宴乐,就召太子李永随侍在左右。太子李永当着父皇面,与宫女们调笑无忌,而文宗却非常欣赏儿子的人不风流枉少年的及时行乐的人生原则。
文宗最近在教坊中挑选出一个美丽活泼的姓杨的女子进宫去,临幸以后就封她做了杨贤妃而不是杨贵妃,因为文宗对这个也姓杨只是以瘦弱美取胜而非肥腴丰满的女子,从容貌到性格都非常喜爱,所以也出奇地宠爱杨贤妃,当然比之当年的玄宗皇帝还是有所不及的。
谁知事有凑巧,从前太子李永在教坊出入,与杨贤妃也有一段情,当时也曾海誓山盟,只因她的身份是个妓女,太子李永怕招惹非议,所以一直拖延着。却不想有大臣要讨皇帝的好儿,就告诉文宗皇帝,有那么个杨氏女如何美貌,如何让人销魂。文宗立刻就打发宫监去把她接进宫来。更让太子李永想不到的是,居然一宵雨露之后,文宗就册立杨氏女为贤妃,并且还在熙春殿大排筵宴赏赐群臣以示庆贺;又传各个王子公主拜见贤妃,且尊以母礼。
太子李永是长子,第一个进去行礼,一抬头却见坐在上面的新妃子,不是别人,而是曾和他在枕上花开并蒂海誓山盟的意中人。因父皇在跟前,太子李永不得不拜倒在这女人的石榴裙下。
太子李永拜罢起来,按纳不住一肚子的窝囊气,出宫回到自己府中,一时无处发泄,就把自己书房中陈列的古玩珍宝砸了个稀巴烂,合府中上下人等,个个都惊得目瞪口呆。正这时,忽然圣旨到,太子李永按纳不住的一肚子的窝囊气此刻也按纳住了,忙排香案接旨。
谁知中官一宣读圣旨,却是册立李永为皇太子,这之前的李永仅为皇长子而非未来皇位继承人的太子。马上就有一大批趋炎附势的大臣纷纷齐集太子府,向太子李永贺喜,三日三夜的笙歌宴饮,险些不曾把这座府第闹翻了天。
大庆大贺以后,照惯例,太子李永得迁居东宫。东宫离杨贤妃居住的凝晖宫近在咫尺,每日清早,一向滥情风流却惟独对杨贤妃痴情的太子李永就会站在楼头眺望,只见烟树迷濛,封住了凝晖宫的屋顶,帘幕深深,廷院重重,遮住了佳人的身影。太子李永对景怀人,看屋怀情,常常叹息伤感。
那一天傍晚,正值黄昏月上,太子李永悄悄溜进凝晖宫,宫廷廊下映着红红绿绿的灯光,照在院子里,十分暗淡。太子李永隐身在灯光后面候着,半晌半晌,果然见杨贤妃扶着一个小宫侍,慢慢地步出廊下来,倚定栏杆,望着月儿,神情里有一丝忧郁和黯然,仿佛在对月怀良人。
太子李永一见,马上就认定这是他朝思暮想的意中人在对月怀念他和他的一片昔日恩爱。太子李永看着就在眼前的仿佛正对月怀念他的心上人,再也顾不得回避宫侍的耳目,急忙耸身跑出去,伸手就攀住了杨贤妃的肩头,只说了一句:“你害我想得好苦呀!”他的眼泪就流了出来。
杨贤妃大吃一惊,立时玉容失色,惶惶然如末日将临,但恐慌不已的杨贤妃很快就镇定了下来,她的惶惶然也随之变换成一脸的嗔怒,杨贤妃尽最大努力把自己的嗔怒表现到十分,果然以她的表演天赋,把这一场戏做得非常成功。宫女近侍一见杨贤妃先是从太子李永的双臂里,拼命挣脱出来,然后马上就双眉立挑,娇声大咤道“有贼”,谁也没想到其中还有以旧情为铺垫的猫腻儿,就只以为这是一向风流放荡的太子李永爱慕杨贤妃的美貌而一时冲动才如此。
太子李永做梦也没想到杨贤妃能如此冷静绝情,刚才他还一厢情愿地认为杨贤妃对月伤感之状,是因为心中怀自己这个良人所致。但他也不敢多说什么,因怕惊动宫中侍卫,急急转身逃回东宫。
这个时候的杨贤妃攀上了高枝儿,早已不把太子放在心中与眼中了。如今太子当着宫侍的面儿,这样的冲动轻薄,杨贤妃又气又羞又怕,万一宫侍口没遮拦,把这事传播给万岁爷知道了,保不住自己不失去皇帝的宠爱。杨贤妃马上就拿定了一个狠毒的主意,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发制人,于是文宗皇帝日夜都会听到杨贤妃说风流太子的坏话。
文宗一听说太子李永胆敢调戏他如此宠爱的杨贤妃,立刻就在赛过山西老陈醋的浓浓酸气制造的强震怒中传旨,废去李永的太子名位,发交刑部看管。结果这道圣旨还没有传达到,太子李永就已听说了。
他一看大祸临头在所难免,一个人闭上屋门,在室中走来走去,徘之徊之,踌躇通宵,愈想愈害怕,天明时分,太子李永就悄悄地在室中自刎而死了。
文宗听了东宫侍臣奏报后,那赛过山西老陈醋的浓浓酸气立时就被父子骨肉亲的天伦之情冲淡了,顿时悲伤难抑,大大地痛哭了一场;而杨贤妃却一点也没动心,更没掉一滴泪,这时占据她整个心灵的是文宗皇帝的弟弟安王李溶。
安王李溶英俊的面貌让杨贤妃动心日久,现在两人早已私下里勾搭成了,如今太子自刎,正是天遂其愿,于是她乘万岁爷在她身上魂销情迷意昏乱的时候不断地替安王进言,请万岁爷立安王李溶为太子。同时安王李溶也用黄金买通了宫中的权阉,第二天仇士良率领二十多个总管太监一起有去见万岁爷,奏称愿请立安王李溶为太子。其势汹汹,声色俱厉。文宗是让宦官拿下马来的,如今见他们众口一辞,明知安王李溶与他们结了同党,当面也不敢说破,只推说立储是国家大事,须与宰相商量。
次日,文宗皇帝召左丞相李珏到密室中告诉他宦官欲立安王的事,李珏力言不可。文宗哀之痛之地叹着气说:“朕如今身心受制于宦官,哪里还有朕说话的份!?”说着,不觉流下泪来。李珏也伏地流涕,奏道:“老臣必让陛下满意!”
不几日,一份满朝众文武大臣五百多人署名的奏折就出现了,共推立敬宗少子循规蹈矩的李成美为太子,仇士良见有这么多大臣共同保举,也不敢反抗什么,文宗这才大着胆子下了圣旨,册立李成美为皇太子。但文宗在宫中因此受宦官的气就更重了,郁积日久,终于一病不起,于是传召命太子李成美监国。宫中密布的仇士良心腹早把皇帝从寝宫中传出的密旨半途中劫去。然后仇士良私改诏书,立文宗的皇弟李瀍为皇太弟,命皇太弟监国。
11、宦权斗君权
次日文宗驾崩,太子李成美要到寝宫哭送圣灵,才走到寝宫门外,忽然跳出四个大力武士,不由分说,擒住太子,就架进密室中,然后这个一向循规蹈矩的不幸生于皇家的好少年李成美就活活地被皇太弟李瀍用麻绳缢死。然后皇太弟李瀍就于公元840年正月,文宗皇帝病死的当天,自立为帝,坐朝听政,称为武宗皇帝。
武宗皇帝倒精明强干,他怕自己的皇位是用阴谋强力霸占过来的而人心不服,就用强制酷霸来整顿朝纲。所有从前文宗时候堕落的大权,武宗一朝统统收复过来。仇士良不识时务,仗着自己有扶立之功,每值朝会,高视阔步,叱咤百官。武宗含怒已久,因宫中太监都是仇士良的同党,不便下手,于是就多给内侍金帛,让他们叛离仇士良而归心于皇帝。
仇士良感觉到了势孤,这回他立刻识了时务,就非常聪明地告老回乡。行前有许多太监在仇士良府中饮酒饯别,仇士良在最后的分手时刻送给了众内官一番金玉良言:“诸位都想要在宫中立权威,那就千万不可让天子过于精明能干。应该常常引导他奢靡,娱其耳目,日更新,月更盛,让他无暇顾及朝政大事,然后我辈就可以得志了!慎勿使天子亲近儒生,这些读书人知前代兴亡,且忧国忧民忠心热血,而对待忧患,他们还有智谋有对策;那样我辈就无处用其权了!”
12、杯中物石榴裙终毙精明皇帝
果如仇士良所言,武宗明察内外,又别无嗜好,众太监又无法使天子昏惰,他们想在暗地干些招权纳贿的勾当是万万得不了手的。后来他们发现武宗惟爱杯中物,常常饮酒,且一饮就醉,于是众太监就四处网罗各地名酒。幽州刺史官苏允中听说武宗皇帝爱酒,就献上了十二坛名酒,并又同时献上了一个劝酒的美人儿小莺儿。
小莺儿原是扬州名妓,她不但貌美如花,更是善于劝酒。每当华筵初张,小莺儿就顿开娇喉,唱《酒中八仙歌》。每唱一阕,便劝酒一巡。座中的宾客,既贪她的美色,又爱她的娇喉,举杯痛饮全在不知不觉间。小莺儿又有满肚子的新奇酒令儿,屋中十景架上满排着片筹玉筒。每一筒片筹就是一种酒令,又风雅,又香艳。牙筹上雕着艳雅的词句,就是不能饮酒的,也会不由自主地要强饮几杯凑凑趣儿。因此文人雅士达官富商都拥挤在小莺儿的妆阁中,盘桓多日也不舍得离去。名气一天大似一天的小莺儿却对这些文人雅士富商开始爱理不睬的,让他们乘兴而来败兴而去;因为她的努力方向是达官显贵,如今小莺儿得以伺候皇帝,可算是巴结到最上头了。
武宗皇帝虽然英明,可哪里能禁得住这样一个如花美人又能甜歌、又能妙舞、又能行艳雅酒令、又能说笑凑趣、又能床上功夫过人。自从得了小莺儿后,武宗皇帝终日和她在绛云轩中饮酒听歌,猜拳行令,直到酒醉如泥醉眼难睁,而小莺儿犹未罢休,她的房中术马上就又接着在那里大展身手,让武宗皇帝的精力耗了再耗,果然没有了多余的精力顾及到朝政大事。宫中太监一见英君明主也终于被他们捉弄倒了,立时就开始了招权纳贿。
不久武宗皇帝就因饮酒过量,伤及肺腑,卧病不起,在深悔不该好色贪酒之际,他的肺病早一天重起一天,挣扎到一入冬,武宗就晏了驾。病死在长安大明宫中的武宗皇帝,死时才不过是三十三岁的大好年华。而正当三十三岁的大好年华的他,人却已是憔悴不堪,瘦骨伶仃。
而这个时候的宫中重又是太监们的天下,在武宗病危时,一群权阉们就秘议立武宗之弟太叔光王李忱为太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