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林先生给安徒生介绍了一些老师,其中有一位叫穆勒的老师后来成了北欧语言和历史研究方面的著名学者。安徒生刚认识他的时候,他还是个大学生。当时住在一间小阁楼上,房屋破陋不堪,但他身居陋室却能自得其乐。他就是在这间局促的阁楼里指导安徒生学习,虽然地方简陋破旧,但他的教导却真诚实在,他与安徒生最终成为了莫逆之交。
安徒生此时的求学费用是国王定期发放的津贴,穆勒老师已成为安徒生的“私人教授”,每个月的上课费用是16块钱,柯林先生准备在一年后,送安徒生去参加大学的入学考试。
缴纳学费后,那份津贴已经所剩无几,再加上房租费也不便宜,他只好省吃俭用。
不过,穷归穷,他的精神却是饱满的。从安徒生住的小阁楼的窗口望出去,可以看到宜人的街景,夜晚时分月亮初升,看起来别有一番情趣。由于居高临下,所以令人心胸开阔,学习也特别起劲。
这一时期里,安徒生的成绩一直很好,穆勒教导得也很用心,加上他态度诚恳,安徒生就这样轻松愉快地学习着,学习效率比在赫尔辛格高多了。安徒生和穆勒也有争执的时候,特别是在宗教观点上。
安徒生的母亲是个虔诚的教徒,父亲却是个无神论者。安徒生对宗教的看法深受父亲影响。
穆勒认为地狱确实是存在的,作恶的人终究要下地狱。安徒生却把宗教中所谓的“神”引申为“广泛的爱”,否认神的存在。
个性爽直的安徒生一旦跟人争论起来,就显得一发而不可收,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或许是在梅斯林校长那儿压抑太久的关系吧,如今这种压抑一解除,当然就会变本加厉把原有的潜能表露出来。可是争论归争论,穆勒还是很喜欢安徒生这种求学态度。
柯林先生把安徒生从梅斯林校长那儿拉回来,在一个全新的环境里,重新塑造了一个安徒生,这种恩惠是安徒生难以忘怀的。
安徒生非常幸福,他全身都充满着活力,他的血管中流淌着快活、振奋的血液。一旦心情完全舒展下来,一直被压抑的创作灵感也如泉水般涌了出来。
以前他总是偏爱那些悲观、伤感的诗,如今受到柯林和伍尔夫两家人的照顾与鼓励,以及与穆勒研究学问时养成的可以自由发表意见的习惯,使得他的诗文风格变得朝气蓬勃。
伍尔夫的女儿亨丽埃特曾这样评价安徒生的这种转变:“就像植物被移植后,另外又长出新的嫩芽一般。”亨丽埃特小姐的一声赞美、一句批评,都能对安徒生产生莫大的影响力。她鼓励安徒生去掉以往诗中惯有的沉闷,而添加一些活泼的、洋溢着青春气息的素材进去,她还劝安徒生朝喜剧方向发展。
崭露头角
此时的安徒生已经22岁了。每天,他都和穆勒老师待在那间歪歪斜斜的小阁楼上探讨问题。小楼外风光明媚,可以看到尼古拉教堂的塔顶。夏天的傍晚时分,迷人的夕阳斜射入阁楼内;冬天时,白雪覆盖的山峰耸立在远方的窗外,和那令人产生遐想的残阳相互辉映。有时街头乐师演奏出优美动人的曲子,更为那颇具诱惑力的画面添增了不少美感。
亨丽埃特与安徒生越来越亲近了,她那爽朗的性格影响了安徒生,使他逐渐改掉了自幼就有的每逢遭遇挫折就畏缩不前的弱点。
这时的哥本哈根可说是安徒生的老家了,那么多爱护他、关照他的朋友和长辈都在这里,从星期一到星期日整整七天,安徒生都把要拜访的地方事先安排好,譬如周一拜访伍尔夫家,周二拜访柯林家……
环境的改变使安徒生诗兴如泉水般涌出来。著名诗人海堡曾对安徒生说:“要是你写出了得意的作品,可以先拿给我看看,我可以安排在我主编的《飞邮报》上发表。”
这真是个天大的好消息。《飞邮报》在当时的影响力很大,能将作品刊载在这份报纸上是件很光荣的事。既然有了这个机会,安徒生当然不会放过。为了创作出理想中的诗作,他每天绞尽脑汁来构思作品。
安徒生那首小诗《垂死的孩子》这时已被翻译成外国语言,包括德语和瑞典语,这更增强了他的信心。
安徒生又写了两首诗,一首是《黄昏》,另一首是《恐怖时间》。安徒生拿去给海堡过目,海堡仔细看过后说:“可以发表在《飞邮报》上。”
安徒生听了欣喜若狂,每天等待着作品的发表。世界上还有什么事能比自己的心血被人重视更快乐的?
作品刊登那天,安徒生迫不及待买了这份报纸来,屏住呼吸打开,先找自己的名字,令他感到意外的是,两篇作品的作者只用“H”来表示,虽然“H”是安徒生名字的首字母,可是这样一来,谁会知道那是他的作品啊?
真让人泄气!他还以为会用全名来署名的,或许是他们认为他没有名气,不便采用他的全名吧。
诚然,在当时的丹麦,名气颇为重要,没有了它,一切显得平淡无奇。有一次,安徒生受邀参加一个宴会。宴会的主人根本没有什么诗才,但他的社会地位却相当高,所以他所邀请的人也都是些一流的名家。
客人中有一位颇有名气的诗人,他看到安徒生时,大概是看安徒生年轻,便倚老卖老地自我炫耀了一番。他对安徒生说:“有一家新办的杂志社邀请我撰写一篇作品,替他们的创刊号捧捧场,他们一再地恳求我、拜托我,盛情难却,我只好答应了。”
巧的是,这家杂志社也邀请了安徒生写稿,所以安徒生很惊奇地说:“多巧呀,他们也请我写一篇作品寄去呢。”
谁知这位诗人听完后立刻不屑地说:“这算什么嘛,这不是等于说阿猫阿狗都可以写诗了吗?”
这句话令安徒生非常伤心。
有一次,一个上流家庭邀安徒生参加他们的宴会,在宴会上,主人朗读了这一期《飞邮报》中安徒生的两首诗,他的嗓音清脆悦耳,念完以后,全场人都热烈鼓掌,接着这位主人向宾客们说:“这是著名诗人、著名评论家海堡的作品。”
安徒生听了这话,心里难过极了,但也没有办法。
主人的女儿刚好与安徒生认识,也知道这两首诗是安徒生写的,她便走到父亲身边说:“爸爸,这两首诗是汉斯的作品呀!”
主人听完后脸色立刻沉了下来,其他宾客也都一声不吭。安徒生真是伤心到了极点,他的内心在呐喊:“你们就这么看不起没名气的作家吗?”
在众目睽睽之下,安徒生满怀委屈地离开了现场。一路上,他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成名,绝不能一辈子只做个无名小卒。
安徒生加倍地充实自己,认真地与穆勒老师研讨各式各样的问题。每次上完课,安徒生一分一秒都不放过,反复地复习所学的东西,连回家途中,他都凝神聚气构思诗意,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不久,他就写下了成册的文稿,安徒生为这本书取名为《阿马格岛漫游记》,准备付印出版。
这个书名很奇怪,但是书的内容、格调都很清新,安徒生自认书中蕴藏的幽默与滑稽,足以引起读者的兴趣,问题是他还是个无名小辈,找谁来替他出版呢?
很多朋友替安徒生出主意,包括安徒生的女房东在内,也有人介绍了一些什么有钱、有地位的夫人,但是苦于没有门路,都只得作罢。
既然没有别的办法,那就只好自己花钱来出版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本书出版几天后就被抢购一空。出版界惊讶不已,纷纷找上安徒生,要求再版这本书。
第二版印行后又很快售罄,于是又付印第三版、第四版……没有多久,瑞典和德国也发行了这本书的译本。
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此时的安徒生已经具备了创作者的自信。当初他写完《阿马格岛漫游记》后四处碰壁,没有一家出版社愿意出版,他要是因此就心灰意冷放弃出版的意念,也许今天他还是个一文不名的穷小子呢。
哥本哈根的人几乎都读过这本书,安徒生的声名也慢慢传播开来。
恶毒的攻击
在穆勒的精心教导下,安徒生信心十足,盼望早日踏入大学之门。不久之后,一个意外的惊喜终于到来。
1828年的一天,欧伦施莱厄给安徒生寄来一封信,他当时担任哥本哈根大学校长,他在信中说,他很欣赏安徒生的才能,为了让他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他希望安徒生到他主持的大学继续深造。
安徒生看完信后,兴奋得难以形容。在欧伦施莱厄的引导下,安徒生正式参加了入学考试。
第一天是笔试,安徒生紧张得流了鼻血,这一天对他而言实在太重要了。考过了拉丁语后,有些人因成绩不合格而惨遭淘汰。
接着又考数学,这是安徒生的拿手科目。到考试结束,安徒生已经把试题前后计算了好几遍。接着又考了另外几科。
不久后,安徒生接到笔试合格的通知,伍尔夫一家人知道了这件事,一再替安徒生打气,因为后面还有口试。
安徒生的拉丁语口试不合格,但是他的丹麦语作文成绩却非常优良。结果,各科成绩评估后,哥本哈根大学决定正式录取安徒生,考官还说安徒生有写诗的才能!
23岁的安徒生正式成了一名大学生。
安徒生以“诗人大学生”的名气,继续创作他的诗歌和戏剧,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小瞧这个年轻人了。
此时,还有人称安徒生为“诗之新星”,很多上流家庭都热情地邀请他去做客,想一睹他的风采。安徒生的创作热情再一次爆发。
1829年,安徒生写了一个剧本,名字叫《圣尼古拉教堂钟楼的爱情》,这个剧本被皇家剧院选中,很快就会上演。安徒生想起他第一次到哥本哈根,站在皇家剧院前发愣时被票贩子怒骂的那一幕,真是感慨万千。谁会相信当年那个穷小子写的剧本居然能在皇家剧院上演呢?
上演的第一天,全场爆满,幕一落全场立刻响起如雷的掌声。朋友们都把安徒生团团围住,恭贺之声此起彼落,安徒生热泪盈眶,感动不已。
此时,安徒生心中唯一的念头就是赶快把这件事告诉大恩人柯林先生,于是他跑出皇家剧院,奔向柯林家。柯林先生刚好外出,只有柯林夫人在。安徒生一见夫人顿时百感交集,千言万语竟不知从何说起,他情不自禁地倒在椅子上哭了起来。
柯林夫人还以为是演出不成功,赶紧走来安慰安徒生说:“汉斯,你别放在心上,欧伦施莱厄和很多大诗人第一次发表作品时,不都曾被人吹过口哨吗?”
安徒生抬起头来凝视着夫人说:“不,观众没有吹口哨,大家都为我鼓掌呢。”
夫人听完后困惑地看着安徒生说:“哦……那……你这是为什么呢?”
安徒生感激地说:“因为我太高兴了,我不知道该怎么报答你们对我的栽培和照顾!要是没有你们,我哪里会有今天呀?”
夫人听完后,笑着握住安徒生的手说:“快别这么说,你长久的耕耘总算是有了收获了。”
安徒生的第一本书出版后,很多报纸、杂志纷纷刊出了评论,其中以非难和讽刺的成分居多,说他的作品难以列入文学之林,并说安徒生前途渺茫。报纸对他的剧本也提出了非议,说是剧情滑稽,难登大雅之堂。
安徒生当然明白,世上的事本来就不单纯,孤军奋战必然要遭到许多的挫折,然而他实在受不了那些恶毒的批评。他曾反省过,自己的作品是不是真像批评家们说的那样差。
很久以后,安徒生才知道,当时文坛上的派系划分得很鲜明,一派是以欧伦施莱厄为主,另一派则是反对派。安徒生是欧伦施莱厄赏识的,所以才会成为反对派围剿的对象。
安徒生实在受不了了,就去找柯林先生。他告诉柯林先生他想退出文坛,或者干脆去研究宗教,当个牧师算了。
柯林先生听完后觉得非常惊讶,他劝安徒生不要意气用事,静观一段日子再说。柯林先生还告诉安徒生说,任何人成了名总会招来别人的嫉妒,这是连神都阻止不了的,为这些事烦恼是不明智的。现在最重要的是把精力转移到创作上,写出更具水平的作品来。
安徒生的剧本在皇家剧院已经演出了三轮,并且场场爆满,这件事倒使安徒生多少得到了一些安慰。
安徒生决定用出版第一本游记以及剧本上演的收入,到摩恩岛去做一次旅行。他以前曾读过一位作家写的《故乡纪行》,内容就是描写摩恩岛的情形,安徒生想借这次旅行印证一下书中所描述的景物。
安徒生乘蒸汽船在海上航行了一夜,终于到了摩恩岛。岛上的风光确实如书中描绘的那样令人心旷神怡,尤其是岛上那雪白的悬崖绝壁更是一绝。女王峰的月色很美,高悬的皓月从宁静的海上反射出银白色的光芒,能激起人们无限遐思。
安徒生还去了丹麦其他地方旅行。到达北海与波罗的海间的一个海角时,安徒生站立在海角上,静静欣赏四周的景色,巨浪一波又一波地冲到海滩上来,配合着有规律的声响,白沙在浪中翻滚,整个海岛似乎在生气盎然地轻唱着一首歌。这些秀丽迷人的景色,安徒生后来都把它们写成诗篇,收录在自己的诗集里。他还意外地发现自己的书《阿马格岛漫游记》在这里颇受欢迎。
10年前,安徒生离开故乡时曾对这样母亲说:“我要到哥本哈根去,我要成名,做一个有出息的人。”如今这些愿望都已实现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