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记丛书:安徒生-童话之父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创作缘由

    说到童话,很多人会立即想到“童话之父”安徒生。早在1832年的一天,安徒生在给朋友的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就下定决心,这一生一定要为孩子们写点东西。

    有一次,安徒生去诗人蒂勒家里做客,在那里,安徒生见到了蒂勒六岁的女儿伊达。伊达当时正看着那快要凋谢的花儿,她难过得要哭出来了。常常为她讲美丽故事的安徒生就为她编了一个故事,他这样告诉她:“你可知道它们做了什么事情?这些花儿昨夜去参加了一个舞会,因此它们今天就把头垂下来了。”

    回到家中,安徒生又回想发生过的事,他忽然想到,应该把这个故事写下来才对。从自己的童年体验中,安徒生深深理解孩子们生活的寂寞和痛苦。他认为,在文学领域中,没有哪一种文体能像童话那样无限包容。童话会给孩子们一点儿快乐、希望和教益吧。

    安徒生写信给一个朋友说:“我要开始为下一代创作了。”

    1835年,安徒生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即兴诗人》和第一本童话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出版了。

    《即兴诗人》为安徒生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这部小说带有自传性质,描写一个穷苦的孤儿在善良的贵族的帮助之下奋斗成才,获得幸福的故事。

    《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收录了四篇童话:《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豆公主》和《小伊达的花儿》。

    评论界对这本童话集的评价不是很高,很多人认为《打火匣》不道德,《豌豆公主》没味道,《小伊达的花儿》道德训诫意义不深刻,对《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则不置可否。

    安徒生虽然觉得有点儿沮丧,但是《即兴诗人》的成功给了他莫大的鼓舞。1835年秋天,他开始构思另一部小说。与此同时,安徒生也不声不响地创作了第二本童话集,这部童话集于1835年年底出版,这本童话集的命运比第一本好不了多少。倒是他在183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奥·特》非常成功。

    1837年4月,安徒生出版了第三本童话集,其中收录了《海的女儿》和《皇帝的新装》等作品。舆论界对《海的女儿》的评价还不错,但对《皇帝的新装》则不置一词。

    直到去世前,安徒生共创作了168篇童话和故事。总的来说,他的创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835—1844):此时的童话作品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等。

    第二阶段(1845—1852):此时的童话故事幻想成分减少,现代成分增加,侧重写实,代表作品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母亲的故事》和《影子》。

    第三阶段(1852—1873):此时的童话作品直接描写现实生活,比中期的作品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此时安徒生的生活经验虽然更丰富,思想视野更为宽广,但他的写法仍保留童话特点,幻想也相当丰富,还有些则是用童话形式所写的散文诗,如《沙丘上的故事》《树精》《幸运的贝儿》等。

    虽然丹麦人没有立刻注意到安徒生童话作品里的巨大价值,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安徒生的童话作品在世界各地都结出了甜美的果实,他的作品被翻译成一百多种语言,深受世界各地小读者的喜爱。

    再次旅行

    在1837年,安徒生完成了他最好的长篇小说《不过是个提琴手》,这部作品的风格与以前全然不同。这是当时安徒生所亲身经历的,一个诗人同周围困难环境所做的苦难斗争的结果。

    《伦敦文学报》对《不过是个提琴手》做了如下评论:

    这是近年来出版的最有趣的小说之一,它对丹麦人的生活描写非常生动、形象。它对宗教仪式情景的描述,对自然风景和外部事物的描写,对人物和事件的真切感受,对儿童及儿童心理的精微刻画,它的天真朴实和俏皮可爱,它超凡脱俗的睿智和想象力,所有这些都完美地交融在一起,呈现在我们眼前,具有无穷的魅力。因此,我们必须要承认,这是一部能给各个阶层的读者带来巨大满足的书,也可以说是当今最优秀的小说之一。

    虽然安徒生已经升为丹麦数一数二的大作家,可是他的生活并不宽裕,仅赖稿费维生,不仰靠任何人的资助,其生活之清苦,绝非局外人所能想象。他的收入数字,和他写出《即兴诗人》如此名著的大作家身份,颇不相称。

    关于安徒生低微的收入,英国作家狄更斯曾和他有过一段谈话:

    “你那部《即兴诗人》获得多少收入?必定很惊人吧。”狄更斯问。

    “不错,一共19镑。”安徒生答。

    “那是一令纸的售价吧?”

    “不,是全书的稿费。”

    狄更斯听了当场愣住:“这像什么话?”

    “可是,这在丹麦已经算是很可观的稿费了。”

    狄更斯忍不住为安徒生叫屈说:“以这种稿费来对待一个有成就的作家,实在太没有人情味了!”

    有一次,在陪国王进餐的时候,国王问安徒生说:“汉斯先生,我冒昧地问你一句话,你的收入究竟有多少?”

    安徒生顿时不知所措,停了一会儿,才镇定下来,把实际收入情形禀告国王。

    国王说:“就这么多吗?”

    安徒生表示自己过的是单身生活,收入太多也没有用处。

    国王却不以为然地说:“像你这样的大作家,不应该让你为生活操心。为了使你将来能在文学方面有更进一步的成就,只要我能力所及,我一定尽量做到。”

    安徒生本来不愿接受任何资助,虽然他很感激国王的体恤,后来,国王身旁的大臣劝他不要辜负国王的一番好意,他才勉强接受援助。

    安徒生成名之后,依然热衷于旅行以及探访名流、作家、艺术家。1840年10月,安徒生进行了第三次的海外旅行。这是他一生中最长的一次游历,从汉堡起程,行经意大利来到希腊,越海前往土耳其。归程时过黑海,溯多瑙河而上,经东欧,又辗转回到汉堡。

    这次的旅行,他拜访了两位伟大的音乐家,一位是李斯特,另一位是门德尔松。

    他参与了李斯特的演奏,深深为李斯特那迷人的旋律所感动。

    另一位大音乐家门德尔松曾经读过安徒生的《即兴诗人》,所以一直盼望有机会能和安徒生见面。这一次他终于如愿以偿了,两人还结伴前往各地旅行,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1843年,安徒生再一次来到法国巴黎,他拜访了大仲马,大仲马以《基度山伯爵》、《三个火枪手》等著作闻名于世。

    安徒生去拜访时,大仲马正横靠在床上,手里拿着笔。大仲马像接待老朋友那般欢迎安徒生。浪漫派作家雨果也曾邀请安徒生去他家做客。

    在这次的旅行中,安徒生又再度和海涅会晤。海涅几乎读了安徒生的所有作品,他还热情地为自己的妻子介绍安徒生的作品,令安徒生感到无比兴奋和骄傲。

    在一个伯爵夫人的宴会中,安徒生遇到了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的幼年时代也和安徒生一样,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尝尽了人间的辛酸苦辣。

    巴尔扎克擅长写实,注重细微部分的描写,安徒生则是浪漫派的作家,虽然写作风格有异,但并不妨碍这两个大人物彼此倾慕。

    安徒生兴奋地说:“我早就想见见您,没想到在这儿遇上,我真是太幸运了。”

    巴尔扎克却说:“哪里的话?我很喜欢您写的童话。在德国或法国,还没有能写出这样作品的作家呢。”

    安徒生刚到德国,就受到了萨克森大公和夫人的邀请。

    安徒生和大公、大公夫人及卡尔王子一起吃过晚餐后,便和卡尔王子一起去向往已久的埃特斯伯格堡游览。村中的人听说王子要到村里来,都聚集在开满鲜花的菩提树下,一边演奏小提琴,一边跳舞来欢迎王子。

    当时,王子指着旁边的一棵大树对安徒生说:“我相信几十年或一百年以后,您的名字也会被刻在这棵树上。”

    安徒生听了内心非常感动,在这棵大树上已刻有歌德、雪莱等大文豪的名字,安徒生暗自思忖,不知道自己何年何月才能获此殊荣。

    安徒生在德国结识了舒曼夫妇,他们彼此仰慕已久,舒曼曾看过安徒生的诗,他还曾用德文翻译过安徒生的诗呢。

    1844年的冬天,安徒生发表了著名的童话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

    完成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安徒生特地赶往柏林去访问著名的童话作家格林兄弟,并在他们面前朗读了这部作品。

    读完后,格林兄弟这样评价道:“听完了您的朗诵,每个人都能从这位小女孩身上体会到一种深切的悲凉,以及作者心中掩藏的悲悯情怀。”

    接着,这几位童话作家,就彼此开始大谈其童话创作。

    不过说起来他们初识的情景,倒是颇为尴尬,因为安徒生第一次去拜访是在没有人写介绍信的情况下去的。当他跟随格林家的女佣走进屋内时,格林却睁大眼睛直瞪着安徒生,很冷淡地问:“请问你是谁?”

    安徒生一听火气也来了:“我想你是知道我的,我是在丹麦写童话的。”

    安徒生说话的语气并不好,所以格林满脸不高兴地说:“我倒不知道你都写过什么作品。”

    安徒生当即说了一两部作品,格林却表示不知道有这几部作品,他再问安徒生说:“你还有更有名气的作品吗?”

    安徒生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所以说道:“多说也没有用,既然你不知道就算了!”

    格林可能是觉得自己太过分了,于是就向安徒生道歉,并约他去见他的弟弟,但安徒生婉拒了。

    后来,格林兄弟竟亲自拿着名片登门拜访安徒生,并真诚地向他道歉。

    由于安徒生作品的英译本受到了英国读者的热烈欢迎,1847年,他决定前往英国访问。

    经由荷兰,再乘船抵达英国,在伦敦,安徒生结识了著名作家狄更斯。

    自从读过《雾都孤儿》后,安徒生就开始崇拜狄更斯,因为他觉得这部作品中主人公的经历,跟自己少年时代颇为相似。不过,现在回想起来,安徒生倒觉得自己少年时代的生活还是很多姿多彩的。过去所经历过的种种,都成了他笔下的故事。

    每当他完成一个童话,他就会感受到童年听父亲朗读《一千零一夜》的那种快乐心情,因此,他的童话集封面上都会有一句话:“给孩子们阅读的童话集。”

    他的童话作品刚出版的时候,曾遭受过各种恶毒的讽刺和批评,他也一度非常沮丧,想就此搁笔,不再从事创作。

    在去世界各地旅游了一番回来后,他的心胸变得开阔了,他开始不再介意批评家对他的作品的严苛批评,他又写出了《丑小鸭》《锡兵》等不朽作品。

    在那个时代,童话作品还登不上大雅之堂。简言之,童话既不是诗,也不算是小说或戏剧,它一直被视为“讲故事”的玩意儿。德国著名童话作家格林兄弟所写的《格林童话》,是格林兄弟两个人把德国的古老传说或民间故事加以改编或修饰而成的,并非真正的创作。

    但安徒生的童话,那诗一般的语言、宛转曲折的情节、美妙的想象深深吸引了全世界的小读者。因此,安徒生是用文学上的一种新形态来创作童话,这种创作出来的格调与格林兄弟的改编风格迥然不同,可以说是更胜一筹。

    《夜莺》

    1843年,安徒生出版了童话集《新童话集》,里面收有《丑小鸭》《夜莺》。他的几本童话集的发行量越来越好,甚至引起了国外出版商的注意,他们把安徒生的这些小童话捧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同时,丹麦读者也对安徒生的这些童话日益接受,十分欣赏。

    安徒生在创作这两部童话时,鼓舞、激励着他的,不仅仅是对艺术的巨大的、奋不顾身的爱,而且是对生活的爱。

    《夜莺》的创作受到了一个女人的重大影响,她给了他难以估量的精神鼓励,她就是被称为“瑞典夜莺”的珍妮·林德。

    安徒生和林德相识于1840年。安徒生对林德的歌声仰慕已久,后来有一次,他们碰巧住在同一家旅馆里,安徒生当然不愿放弃认识她的机会。

    安徒生换了一套得体的衣服,来到珍妮·林德的房间前按了门铃。

    安徒生自我介绍以后,珍妮高兴地说:“我早就想去拜访您,可是一直抽不出时间。”

    后来,珍妮有一次到哥本哈根演出,也去拜访了安徒生。第二次见面的时候,珍妮告诉安徒生说:“我非常喜欢您的童话作品,因为我也很喜欢小孩子。”

    安徒生便借这个机会,鼓励珍妮去皇家剧院演唱。珍妮却说自己没有信心去那里表演,害怕被人嘘下台来。

    安徒生继续鼓励她:“您有这样出色的嗓音,绝不能只让瑞典听众饱耳福,无论如何也要让丹麦人欣赏到您的风采。”

    安徒生的鼓励坚定了珍妮的信心,她终于在皇家剧院登台演唱了。

    珍妮的演唱获得了全场的赞美,安徒生也在报纸上发表评论,赞赏她优美的嗓音和杰出的唱功。

    1845年秋天,珍妮·林德再次登上哥本哈根的舞台时,观众对她的狂热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这种盛况也延伸到了欧美各地。德国名作曲家门德尔松也惊异地说:“像她这样的女性,今后几个世纪内,恐怕不会再有了。”

    有一次,珍妮拜托安徒生,请他和剧院方面接洽,她希望抽出一天时间,为那些贫苦的孩子举行一次慈善救济的义演。

    安徒生对于珍妮的这种善心和慷慨非常钦佩,便诚恳地对她说:“好极了,我是专为孩子们写童话的,只要是对孩子们有益的事,不管多么艰难,我都会尽力去做。”

    安徒生立刻去和剧院负责人商量,剧院方面也很感动,便答应了下来。

    于是,“慈善救济义演”就正式在皇家剧院举行了。

    虽然当天的票价较平常贵了一倍,但大家听说是珍妮·林德的善举,都纷纷前往,造成空前的爆满。

    义演的全部收入非常可观,珍妮把全部收入捐给了少年救济会,使得这个救济会得以继续维持了好几年,做了很多对贫困少年有益的事。

    虽然安徒生也经常和那些伟大的诗人、小说家来往,并受到了这些人的影响,但是这次和珍妮·林德的接触,则使他的灵魂得到了升华。

    安徒生曾对人说:“通过珍妮·林德,我第一次意识到艺术的神圣,通过她,我懂得了一个人在为上帝效劳时必须忘掉自己……我以一个兄弟的感情尊重她,我想我能认识并了解这样一个人是幸福的。”

    与珍妮·林德的友谊使安徒生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写下了童话《夜莺》:

    树林里住着一只夜莺。它的歌唱得非常美妙,连一个忙碌的穷苦渔夫在夜间出去收网的时候,一听到这夜莺的歌唱,也不得不停下来欣赏一下。

    巨星的陨落

    1861年,安徒生亦师亦父的长辈尤纳斯·柯林去世了,这使安徒生悲痛欲绝。安徒生的一生受到了很多人的恩惠,其中以柯林先生最为重要。如果没有柯林先生,他绝不会有今天。

    安徒生的旅行生活丰富了他的见识,他写出了一部又一部伟大的作品。此时,他的名字已经响彻了世界文坛。那些曾恶毒地批评过他的人也不得不向安徒生低头了。

    1867年12月6日,国王克里斯蒂安九世任命62岁的安徒生为枢密顾问官,安徒生还被推选为欧登塞的荣誉市民。

    “那占卜的老太婆说的果然没错,汉斯现在成了了不起的人物!”欧登塞市民为安徒生举行了盛大的宴会。这一天,欧登塞的天空显得特别晴朗,似乎也在为安徒生高兴。市府办公厅前的广场上聚满了为他欢呼的人群,安徒生站在人群中,用充满感动的声调致谢辞。

    接着,安徒生坐在马车上游行,沿途一直有人大喊:“汉斯,万岁!”

    跟安徒生打招呼的人都是他以前的邻居,包括从前曾捉弄过他的人。镇上还有些人把满车的郁金香带到安徒生出生的那幢屋子前,用郁金香扎成了一座花门。那鲜红的郁金香散发出迷人的芬芳香味。

    有屋顶花园的老房子现在已经是别人的家了,可是现在整个的欧登塞都是安徒生的家了。

    到了晚上,市民们又举行了更盛大的聚会,国王的贺电也适时到达,市府办公厅前的广场上,欢呼雀跃之声不绝于耳。夜空被灯火照耀得如同白昼,到处都在燃放焰火,在夜空绽放出迷人的形状。

    想到母亲和柯林先生已经去世,不能目睹这光荣的场面,安徒生不禁潸然泪下。

    当他看到市民们热情地向他欢呼,甚至到了深夜也没有散去时,他的感伤立刻又被市民的热情融化了。

    事实上,不只是欧登塞的市民为他欢呼,丹麦举国上下,甚至全世界的人都把眼光投在了他的身上。母亲和祖母必定也会在天堂里祝福他。

    步入老年的安徒生得到了全世界读者的喜爱,信件如雪片般飞来。

    1872年春天,安徒生病倒了,他住在朋友多萝西娅·梅尔基奥夫人的乡间别墅里疗养。

    1875年4月2日是安徒生70岁的生日,丹麦特地举行了盛大庆典。此外,德国、意大利、法国、瑞典、美国等国的朋友也寄来了贺电和礼物。

    遗憾的是,就在人人庆祝的时候,安徒生的病情却日渐恶化。

    1875年8月3日,安徒生突然发了高烧,到了晚上,他已陷入昏迷状态。

    8月4日上午,安徒生就在梅尔基奥夫人的别墅里与世长辞了。这天上午,柯林先生的儿子爱德华发了一通电报给朋友:“11点,挚友安徒生安详地与世长辞。”

    梅尔基奥夫人也写道:“现在,光辉已消失了,多么幸福的死啊!11点5分,我们最亲爱的朋友永远离开了我们,进入了天堂。”

    安徒生出殡当天,哥本哈根所有的街道上一片寂静,国王、王后和王子亲自到安徒生的灵前吊祭。丹麦国民也停下了工作,对这位伟大的“童话之父”表达最深挚的哀悼。

    举行告别仪式当天,教堂门口聚集了很多人,许多人因为无法进去,只好在门外默默地哀悼。

    告别仪式结束后的几天里,安徒生的墓地周围挤满了凭吊的人群。

    在安徒生晚年创作的一篇颇具自传色彩的童话《幸运的贝儿》中,他这样写道:

    像索福克里斯在奥林匹亚竞技的时候一样,像多瓦先生在剧院里听到交响乐的时候一样……他心里的一根动脉管爆裂了。像闪电一般,他在这里的日子结束了——在人间的欢乐中,在完成了他对人间的任务以后,没有丝毫痛苦地结束了。他比成千上万的人都要幸运!

    这正是安徒生一生的追求。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