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身体会说话-手指间透露的秘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手是人身上最灵活的一个部位,它可以毫无困难地直接表达出一个人的内心情感和任何欲望。

    手足无措、袖手旁观等成语,是人类千百年来经验的汇聚。它说明,在人际关系中,手是最有效的情感传递工具之一。眼睛的信息传递是微妙的,而手所发出的信号却是直截了当的。

    手掌动作的含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手掌的动作会传递出许多信息,其中手心朝上与朝下,其传递的信息是不一样的。通常来讲,手心朝上一般是用来表示积极的、坦诚的、正向的信息,而手心朝下则用来表示否定的、消极的、被动的信息。

    大部分的人要表示真诚与公开的一个姿势,便是摊开双手。意大利人毫无拘束地使用这种姿势,当他们受挫时,便将摊开的手放在胸前,做出“你要我怎么办呢”的姿态。而耸肩的姿态也随着张手和手掌朝上而来。

    因此,要看一个人是否坦诚,观察那人手掌的动作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行为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类饲养的狗在向人表示顺从或向别的狗表示屈服时,会仰起头暴露出它的喉部,人则是用手掌来表示类似的态度。

    比如,当某人向别人表示完全坦诚时,除了嘴上说着“老实说……”的语言之外,他还会同时伸出双臂,两只手掌面朝上暴露在对方面前,像大部分的肢体语言一样,这种动作是完全在无意识之中自然流露的,听着他说的话,看着这种姿势,给人的是一种实话实说的感觉。

    当推销员向顾客推销商品时,如果顾客是在摊开手掌的情况下说了一大堆拒绝理由,那么,他的身体语言就已经表明,推销员实在是不必多费唇舌了。

    另外,知道了手掌摊开,表示自己的坦诚,在人际交往时,有意识地使用手掌摊开的姿势更能赢得他人的信任,但是,一旦手掌摊开的姿势成了习惯,就不灵了。

    有三种主要的手掌命令姿势,即手掌朝上,手掌朝下以及单伸一食指。这三种手掌姿势在向人出示时,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比方说,你让某人先搬起某样东西,然后再将它搬到另一个地方去。假设你在传达这项指令的过程中,你说的话及你的面部表情都没有任何变化,不同的是,只改变手掌的姿势,会出现这样三种情况:

    手掌面朝上,给他人的感觉是友好的,甚至是尊重的。

    手掌面朝下,搬箱子的人不仅会马上感觉到你是在命令他将这件东西搬走,而且很有可能会萌生出一种抗拒心理。

    四指回握,伸出的食指就像指挥棒,迫使听话者服从,让人感到的是你的强硬和不容置疑。

    另外,还有一种四指回握,拇指上翘的指示姿势,暗示出的是一种傲慢和对他人的蔑视。

    手掌朝上、朝下和伸出一指传递出的信息,带给人的是不同的心理感受。在日常交往中,要加以注意,避免心存友好之情,手势却传递出了强迫、傲慢之意,被人误解则太冤枉了。另外,根据手的不同动作姿势所传递出不同的信息,了解他人语言之外对自己的真实态度。

    手心向前

    手心向前的动作差不多在告诉别人:“打住”!手心向前这一动作用于请听众将全副心思放在你的说话上。

    面对一群叽叽喳喳的听众抬起一只手,是一个要求安静和有序的明确无误的手势。多数人此时都会想起上学时的情景,于是很快会安静下来。甚至当你对着另一个人说话时,这个动作也都管用,不过此时,你的意思是他们不要插嘴。通常情况下,双掌前推表示“停停,听听我要说的内容”。

    另一种手心向前的动作表示标准的“先听眼下的话”之意:如果你的手掌一直与胸同高,然后朝着说话对象平推,这通常表示:“好了,现在你不要说话。现在该我说。不管我说什么,你都要等我把该说的话说完,然后再轮到你。”

    如果甲向乙走来.而乙的手掌朝甲一推,此时就清晰地表明乙不想甲碰他,甚至不让甲靠近。如果乙坐在那里双手收拢,那就在给甲留下接触的余地。但是,如果乙朝甲推掌,就相当于在两人间设置了一道障碍。

    搓手掌

    日常交往中,常常见有人双手摩擦的动作,据行为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两手掌摩擦传达的是一种美好的期望。

    小孩看见母亲从超级市场推出一车子的东西,他很可能搓揉手掌,作出期盼的姿态。掷骰子的人用手掌搓骰子,表示期望成为赢家。主持仪式的人搓手掌,并对听众说:“我们早就期待着下一个发言人。”兴高采烈的推销员跑进销售经理的办公室,搓着手掌说:“老板,我们得到了很大的一笔订单。”

    但是,如果一个服务员在你会餐结束时到桌子边搓着手问道:“先生,还需要点什么?”他的实际意思则是,他期待能得到小费。

    当一个人急速地搓动手掌时,他用这个动作告诉对方,他将得到他所期待的结果。例如,刚一出火车站,就有个小姐过来“搓着手”问你:“先生,住旅馆吗?”接着就是介绍她那里的旅馆多好多好,诸如既卫生又便宜,能洗热水澡,饭菜合口,包订车、船和飞机票等等。有时简直缠得你想发火。据她后面的这些行为,显然她那“搓手”动作,是要表达“企盼”你去住她那旅馆的心情。

    推销人员被教导说,如果向可能的买主描述产品或服务,一定要避免使用急速的搓手掌姿势,以免顾客产生怀疑。当顾客搓着手掌,对推销员说:“让我看看你们能够提供些什么!”这意味着,顾客希望看到好的东西,可能要购买。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在寒冷的冬季,一个人站在公共汽车站,他急速地搓着手掌,那么他可能只是因为在等待而感到寒冷,没有别的意思。在炎热的夏天里,有人也摩擦手掌,也许他是面对热浪一时难以忍受的烦躁表现。

    另一个姿势是把湿湿的手掌在布上慢慢地擦着。与其说这是表示一种不出所料的信心,毋宁说是在传达心中的紧张。许多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人,都会神经质地慢慢把湿漉漉的手掌擦在某件东西上,男人通常是把手在裤子上搓着,而妇女们通常是以手帕或薄纱擦手。许多人在压力下,如在法庭上作证,或一位新加入者做自我介绍,或运动员在等待一场比赛的开始时,都会做出擦手汗的动作。

    鼓掌与握拳

    鼓掌是两手掌相击发出声响,在中国古代叫做“拊掌”或“抚掌”,一般用来表示欢迎或喝彩、赞赏,也可以用来调节节奏或伴奏。

    就前一种情况来说,鼓掌是中外各民族都使用的一种手势。在现代社会中,用鼓掌表示欢迎的例子很多,在各种迎接仪式上常常使用,在领导或重要人物出场时会伴以掌声。鼓励的掌声,如演员表演结束谢幕时观众的掌声,体育赛场上为竞技的运动员加油的掌声等,都是鼓励的掌势语言。

    鼓掌本来是为了表示鼓励或感谢,它需要真实的情感,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时间和时机。例如,对演员的表演加以鼓励时,别人的掌声如果都已经停止了,自己的掌声最好也及时停下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尴尬。在台球比赛的时候,简短适宜的掌声同样是绅士的标志。

    再来看看握拳。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握拳是将大拇指放在食指和中指的保护之外,将大拇指的第一节置于食指的第二节上。研究发现,婴幼儿握拳的特点是拇指以外的四指合拢,然后将大拇指蜷起,插入食指和中指与手心所形成的包围圈中。所以,这种握拳方式通常带有软弱、缺乏保护、不能自理等特征,被称为婴幼儿式握拳。当人们在受到突然的惊吓后,也有的成年人握拳时,不自主地形成婴幼儿式的这种拳式状况。一般情况下,这样的人性格较为软弱、怯懦,比较缺乏安全感,渴望得到外界的帮助与保护。

    我们不仅从握拳的姿势能够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通常握拳的姿势常常在双方都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还传递了很多信息。例如,一个人如果用握紧拳头来加强语气,就会使对方感受到压力。

    人们在紧握双拳时,往往会下意识地将双手插入口袋,或藏在身后,或在双臂交叉时藏在腋下,尽管有时他们并不在乎握紧的拳头是否会被别人发觉。握拳基本上是一种暴力的姿态,因此,妇女在说话时,很少会采取这种姿势。

    握拳的姿势还经常代表决心。人们常以握拳来强调自己的立场,加重语气,有时会转化为敲击桌子或挥舞拳头,这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在现代政治活动中,人们已广泛采取这种手势来表示决心。

    握拳还可以表示愤怒,有时甚至是一种敌意。当一个人紧握拳头时,会在周围引起连锁反应,使对手也紧握拳头。如果这是一场激烈的争吵,其结果就可能导致真正以拳相向的斗殴。已经有学者指出,握拳是表示特别强调、严重警告、坚定不移或鼓舞斗志。原始民族则以握拳来表示挑战,美洲印第安人在战舞中就有很多的握拳姿势。

    尖塔形的手势

    所谓尖塔形的手势,是指并拢双手指尖合起来,该形态,具有类似教会尖塔之处,故命名为“尖塔形的手势”。这是一种有信心的动作,有时也是一种装模作样、主教式的、自大或骄傲的动作。它及时传达出其人对自己所说的一切十分肯定。有些公司经理在与对手商谈时,常用这种尖塔的姿势来强调他们绝对的自信。

    尖塔姿势有公开与隐蔽的两种。一般妇女常用隐蔽的形式,即一种低姿态的尖塔动作,她们在坐着时把手搁在膝上,在站着时把合着的手轻放在及腰的位置。职员、律师、学院院士等处理行政业务的人,往往摆出尖塔的姿势。而且根据我们的资料统计,自视愈高的人,尖塔姿势的位置也愈高,有时甚至齐眉,从手缝中看人。这是上司与属下关系间一种十分普遍的姿势。

    从一些企业谈判的录像带上,我们可以看见一些代表谈判的人,在处于劣势中不自觉地作出这种防卫的姿势。而对方的反应几乎毫无例外,一致认为摆出尖塔姿势的人深藏不露,知道的要比所说的多,因此立即转变话题。

    另一种较优雅的尖塔姿势是两手紧合,以肘为其尖塔姿势的基点。这是表现信心的一个普遍的姿势。

    虽然尖塔形手势是一种积极性的讯号,它仍可在另外的情况中使用,因而有时被误解。例如,一个推销员向他未来的买主推销产品时,可能会注意到在谈话时买主的一些积极性的姿势。也许包括摊开的手掌,身体前倾,头部抬高等等。而到了最后,这位买主用了尖塔形手势。

    如果它是接在其他正面的姿势之后,而且是在推销员已解决了买主的困难时出现,这就是暗示结束推销,准备订货和购买产品。从另一方面看,如果尖塔形手势是接在一连串否定的姿势之后,例如,两手交叉胸前,两腿交叠,眼光注意别处,过多的手和脸的姿势等等,那表示买主绝不会买,或他觉得可以打发掉这个推销员。以上两种情况中,尖塔形手势都表示自信,但对推销员而言,一种有正面的结果,另一种却是负面的。因此,在尖塔形手势前的一些姿势是决定结果的关键。

    交叉型的手势

    交叉型的手势是一种两手的十指相互钳在一起的动作。如果使用它的人面带微笑,且两个拇指还在不时的摩擦,则表明此人胸有成竹,很有信心,是一种积极的、正向的身体语言。

    另外,如果两手的十个手指死死地钳在一起,加上僵硬的表情,则表明这是一种受挫折的姿势,表示此人正在压制某种负面的态度。

    比方说,一位推销员在向别人描述他刚刚遇到的一桩不成功的买卖时,如果他在说话时一字一顿,而且两手钳在一起,同时指尖发白,因为用力两手像焊在一起一样,他这时的体态语言流露的是挫折和后悔的态度。

    一位上司,面对他的下属,两手钳在一起放在桌子上,表情严肃,即使你听不到他的声音,你也可以判断他在表达他的不满。不是在给下属训话,就是在布置重要的任务。

    一对恋人,远远看去,其中一方两手钳在一起,放在胸前,低着头,这一负面的体态语言流露出的是有抵触的情绪。

    像以上的例子,如果当事人直说心意,同时又不自觉地运用了这些相应的体态语言,这就叫“心口如一”,即“我言说我心”。现实生活中,并不这么简单,“口是心非”的情况时时处处屡屡皆是。我们学习体态语言,就是要“观其行,知其心”。

    比如,以上的那位推销员,在向你报告他刚弄砸了的那桩买卖,是因为其他种种不可预知的客观条件造成的,与本人的主观无关。如果你注意观察他那双死钳在一起的手,就可以揣测出他的自责和后悔之意。

    那位在下属面前侃侃而谈的上司,也许说的是前段工作还不错,对大家还满意,提出进一步的希望和要求,表面感觉态度是温和的,如果你注意到他那双紧紧钳在一起的手,就足以判断出他强忍着不满情绪,极力在说服自己再给你们一次机会。

    如果有人能从他的体态语言中“看”出这一点,接下来的工作就不可掉以轻心了。有时我们对领导急风暴雨式的批评感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怪罪领导太不近人情,其实,领导的心头怒火已不是一天了,这次是总爆发而已,只怪你平时只听领导说了什么,从没观察领导的体态语言所流露出的内心真实想法。

    那位紧扣双手在胸前,低着头的一方恋人,也许在说“我还是一如既往地爱你”,可是他的这一体态语言已表明“这当然是我的想法,还要看今后会不会再出现不愉快的事情”。如果你只听了他说的“一如既往”,不引起足够重视,过去出现过的不愉快又重犯的话,那后悔就晚了。

    显示不安的手姿

    在生活与工作中,我们时常见到一些倒背着手的人,这里所指的背手实际上是手握手的背手姿势,不能将这种背手姿势同将手背在身后,用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手一同视之。这种握手腕的背手姿势是一种表示沮丧不安并竭力自行控制的人体显示信号。这种背手的姿势实际上暗示了当事者在这种情景之中心神不安的被动状态。这样,他用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手腕,证明他在控制自己沮丧心情的外露,同时,也是在掩饰自己。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卡恩斯认为,一个人握手腕或握胳膊的不同部位和当事者的沮丧情绪的程度也密切相关。比如,握住胳膊上侧的人,沮丧情绪的程度高于握住手腕的人。研究表明,登门走访顾客,等候顾客接待的某些推销员经常使用这种姿势,这是推销员企图控制他的紧张情绪的一种迫不得已的尝试。如果他将这种姿势转换成手握手的姿势,那么,他就会立刻给人一种从容不迫的感觉。

    背握式的手姿

    背握式的手姿,就是两手在背后相握,或者是一只手握另一只手的腕部,或者是一只手抓着另一胳膊,但共同点都是置于背后。平常警察巡逻时,校长巡视校园时,有权力的人都常用这种姿势。

    这是一种优越与自信的姿态。这姿势以一种无意识的毫不畏惧的行为,暴露出易受伤害的腹部、胸部和喉部。

    将手背在身后不仅可以作为一种权威显示,还可以起到一种“镇定”作用。也就是说,当人们的精神处于极度紧张、焦躁不安的状况时,将手背在身后可以缓解这种紧张情绪。有人有这种经验,就是在紧张的情况中,譬如说被记者访问或是等候做牙科手术时用这种姿势,会感觉放松、自信,甚至有权威感。

    背手的行为在学生中间也比较普遍。比如,当教师叫几个学生到讲台前讲话或背诵课文时,大部分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将手往身后一背。事实表明,背手确实是一种有效的“镇静剂”,它不仅能缓和当事者的紧张情绪,而且也会使他显得落落大方,自在安然。

    我们曾观察到,带着武器的警方人员很少用这种姿势,而是把手放在靠近臀部的上方。似乎武器本身就有足够的权威,因此不需要以手掌握手掌的姿势来显示权威。

    手掌握手掌的姿势不应与手掌握手腕的姿势混淆,后者表示挫折与自我控制。一只手紧紧地握住另一只手的手腕或手臂,好像是想防止那只手动粗一样。这是另一种自信。

    就是这种姿势导出了“把握住自己”的用语。推销员在拜访买主而被要求在柜台等候时,也常用这种姿势。很可怜地,这位推销员想掩饰自己的紧张,精明的买主很容易看出来。若是把这种自我控制的姿势变成手掌握手掌的姿势,就会产生冷静和自信的感觉。

    如果你细心去观察,你就会发现,那些有丰富经验的、老练的经理们,他们在谈判桌上,经常用“尖塔式”的手姿,而走路时,又往往用“背握式”的手姿。这都表明他们老道成熟。你放心,跟这样的老板打交道,你决不会感到他们有半点慌里慌张的样子。当然,也一定要比那些慌里慌张的“小老板”们难对付得多。

    以手托腮的手势

    以手托腮的动作,是一种替代的行为。用自己的手,代替母亲或是情人的手,来拥抱自己,安慰自己。

    在精神抖擞毫无烦恼的人身上,是不常看见这样的举动,只有在心中不满、心事重重时,才会托着腮沉浸于自己的思绪中,借此填补心中的空虚与不安。

    若你眼前的人,正用手托腮听你说话时,那就表示他觉得话题很无趣,你的谈话内容无法吸引他。或者他正在思考自己的事,希望你听他说话。而如果你的情人出现这样的举动,也许她正厌倦于沉闷的聊天,希望你给她一个热情的拥抱呢!

    思考的手势

    大多数人碰到某个难题时,常会独自安静地坐在桌旁,双眼凝视着桌上的书本,将握住的手放在下巴或者脸颊处,通常还会将食指竖立起来,有人甚至将双手握成拳状,然后支撑在两个太阳穴部位进行苦思冥想。采用这种姿势的人大多是一些知识分子。有人认为这是教师、作曲家、科研人员和一切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常使用的一种有助于思考的姿势。

    因此,当你发现他人采用这种姿势时,最好不要去打扰他,否则就会打断他的思路,如果你不顾忌他人的存在,那你就有可能成为思考者最讨厌的人。

    但是,当人们开始对说话人的话题失去兴趣,然而出于礼貌又想装作感兴趣的样子时,这个手势就会悄悄发生变化。随着厌倦袭来,原本轻挨着脸部的手腕渐渐成为头部的支撑。

    如果人们只是把手轻轻地靠在脸颊上,而不是作为头部的支撑,就是真正感兴趣的表现。倘若这时将食指竖起来,挨着脸颊,同时把大拇指抵在下巴底下,就表示听者的内心产生了与说话人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见。有时候随着异议的持续,听者可能还会用食指摩擦眼睛。

    喜欢说话时比手画脚的人

    说话时喜欢比手画脚的人,如果动作幅度大,这类人通常感情丰富,当情绪高昂时,身体的动作便很自然地多了起来,若心中有不吐不快的事情时,手的动作也会不自觉地夸张起来。

    这种人总是急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宣泄自己的情绪,因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是属于个性较为强势的人。缺乏主见者若是和他们在一起,将会被其强势的气焰压制住。正因为他们只考虑自己而忽视他人的感受,基本上是属于较自私的个性。

    但是,这类型的人在工作上大多相当有能力,由于个性积极,对自己想说的话、想做的事,都能通过流畅的表达能力,轻易地传达给别人。再加上说服能力够强,办事的成功率也提高不少。他们的动作夸大,好像在演戏似的,以致自己兴奋、低落的情绪,很容易影响周围的人,在职场上或团体中,可带动他人和自己一起往前冲,是创造活跃气氛、使大家团结为一体的高手。

    特别是那种连打电话时都会夸张地比手画脚的人,明明看不到对方,却好像对方就在眼前似的,这种人若对一件事物热衷起来,其他的事便不会放在眼里。除此之外,他们也是好胜心非常强的人,若有强劲对手出现的话,他们一定会使出浑身解数,绝不愿输给对方。

    这类型的人,不仅在工作上,对于玩乐和商场上的应酬,也毫不含糊,样样事都拿捏得十分恰当。可是一旦遭遇挫折,却会变得异常脆弱,若再加上没有赏识自己的上司,缺乏适时挑战自己的对手时,也会令他们油尽灯枯,欲振乏力。因此,他们也常常需要看一些励志性的书籍,借以鞭策自己。当他们感到失落时,与其对他们说一些鼓励的话,还不如制造一个新的环境,让他们重新投入一个自己主演的剧情中,反而会让他们振作起来。

    说话跷大拇指的人

    拇指象征着权威和优势,说话跷大拇指的人是典型的力量型的人。他们往往具有较强的支配能力,有相当的优越地位,甚至喜欢争强好胜。使用大拇指的手势是辅助性的,常与其他非语言信号配合使用。使用者通常是:好在下级面前摆架子的傲慢经理;在一个很可能与之相好的女性面前求爱的男人;身着表示身份高的服装和拥有某种声望的男人等等。就是说,这种人说话跷大拇指可以显示一种特殊的权威和高明的姿态。

    跷大拇指的手势语言有时还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幽默风格,下面我们来举例来说明一下:

    毛泽东主席一生风趣幽默,妙语连珠,关于他的幽默故事流传下来的颇多。在红军转战陕北的艰苦岁月里,有一天深夜,部队进驻一个村子。由于人多村小房子少,毛泽东和十几个同志同睡一个小窑洞。房东大嫂走上前。忐忑不安地说:“这窑洞太小了,地方太小了,对不住首长了。”

    毛泽东随着大嫂的语调说:“我们队伍太多了,人马太多了,对不住大嫂了。”

    毛泽东说着,又跷起大拇指说:“顶好!顶好了!”毛主席话没说完,所有的人都大笑起来,房东大嫂的紧张心情自然也就消失了。

    攥紧拳头说话的人

    如果是在演讲或说话时,捏紧拳头向听众说话的人,是在向他人表示“我是有力量的”。但如果是在有矛盾的人面前攥紧拳头,则表示:我不会怕你,要不要尝尝我拳头的滋味?

    有这样一则民间故事:两个乡下财主站在村头说私房话儿,农夫老田见了,同他们打个招呼走了。忽然,那个瘦财主喊道:“黑老田,站住!”

    农夫站住了,对匆匆赶来的瘦财主说:“您有什么事儿?”

    瘦财主喘了喘气说:“你打断了我们的话把子,赔五石谷,折合洋钱50块,3日之内交清。”

    老田回到家里,愁眉苦脸,茶饭不进,只差没有寻短见。妻子问其缘故,农夫照实说了,老田妻子说:“这有什么可怕的?到时候由我对付就是了。”

    到了第二天,老田的妻子叫老田上山砍柴去了,她自己便在门口等着,瘦财主来了,劈头就问:“你的男人呢?”

    田妻不慌不忙地说:“我男人上山挖旋涡风根去了。”

    瘦财主一听,喝道:“胡说,旋涡风怎么还有根?”

    老田妻子攥紧自己的拳头反问:“那么,话还有把子吗?”

    瘦财主无理取闹,自知理亏,又见了田妻带有威胁性的拳头,灰溜溜地走了。

    田妻在这儿攥紧拳头,显示的就是一种果断、坚决、自信和力量。

    平时我们听人演讲、见人讲话时攥紧拳头,可以证明这个人很自信,很有感召力。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与人发生不愉快时,请把你的拳头藏起来,而不要攥起拳头在对方面前晃动,那样做的结果,势必会引起一场打斗,这是不可取的。

    双手叉腰说话的人

    孩子与父母争吵,运动员对待自己的项目,拳击手在更衣室等待开战的锣声,两个吵红了眼的冤家……在上述情形中,经常看到的姿势是双手叉在腰间,这是表示抗议、进攻的一种常见举动,有些观察家把这种举动称之为“一切就绪”,但“挑战”才是最基本的实际含义。

    说话时双手叉腰的人,除了表示抗议、进攻的含义以外,这种姿势还被认为是成功者所独有的站势,它可使人联想到那些雄心勃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这些人在向自己的奋斗目标进发时,都爱采用这种姿势,其间含有挑战、奋勇向前的趋势。男士们也常常在女士面前采用这种姿势,来表现他们男性的好战,以及男子汉形象,但女人如果用这一姿势,给人的感觉则是不温柔,不文明的表现。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多些友爱和阳光,说话时双手叉腰,我们可以向困难挑战,可以向远大目标挑战,而不可以向同类挑战,不可以用双手叉腰增添剑拔弩张的气氛。

    手势上扬和下劈的人

    手势上扬,代表着赞同、满意或鼓舞、号召的意思,有时候也用以打招呼。朋友见面,远远地扬起手:“Hi!”“Hello!”演讲或说话时手势上扬,最能体现个人风格。这种人大多是个性格开朗、豪放、不拘于形式的人。

    手势上扬,是一种幅度比较大的手势动作,容易使人产生比较鲜明的视觉形象,引起人们对于形式美的富于社会内容的主观感受。有人描绘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当他进行公开演讲时,他的习惯动作是两臂向上。其目的只是为了强调他的讲话……有时他举着双手,把自己直挺挺的上身从桌上伸出俯向听众,好像要把演说者的坚定信念注入听众的心坎上……”

    总之,手势上扬是个很受人欢迎的动作,从侧面反映出这个人是豪放、大度、有号召力的。

    手势下劈的姿态给人一种泰山压顶、不容置疑之势。使用这种手势的人,一般都高高在上、高傲自负,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他的观点,不会轻易容许人反驳。伴随着手势下劈动作的意思是:“就这么办”、“这事情就这样决定了”、“不行,我不同意!”等等话语。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遇到一些领导,在讲话对,为了强调自己的观点,把手势往下劈,每当这个时候,听者最好不要轻易提出相悖的观点,对方一般也是不会轻易采纳的。平常与同事或朋友三五成群地争论问题,有人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也常用这种手势否定别人的观点,打断别人的话,善于识别这种手势语言,有助于我们为人处世采取适当的姿态。

    大拇指的姿势

    翘起大拇指的手势表示“很好”、“棒极了”等积极的意义,是对对方的赞美或鼓励,也可以用它表示“第一”、“最大或最好的”、“最出色和最拔尖的”等意义。中国人喜欢一面翘起大拇指,一面前后摇动,这是一种表示赞美的手势。

    人们之所以使用大拇指来表示这一意义,是因为在所有的手指中,大拇指的地位最重要,在手指所能够完成的任务中,大拇指的作用最大。在支配手指的大脑皮层中,用以支配大拇指的那一部分比支配其他四部分的总和还要多。

    有一种翘大拇指的手势表示的是嘲弄、贬损或轻视、看不起的意思。这种拇指姿势是用翘起的拇指指尖指向特定的对象,例如有人面对一个刚刚从身边走过的平素为自己很看不起的人,然后左右晃动拇指,这就明白无误地表达了他内心的态度:“瞧他那副德性!”再比如,当几个要好的同事或同学、朋友在一起聊天,其中一个谈到某天在一餐厅被店主“黑”了一次,其他人就会问:“你说的是不是那个店?”一面用大拇指指向该店所在的方位,这也表示对那个餐厅的极度贬斥。

    可以设想,假如某个人在提到自己的上级时使用了这样的一个手势,那绝对是他与领导关系紧张的信号。千万要注意,尽量不要在不适宜的场合下使用这一手势。

    两手握拳,用两拇指相对,微曲几下,可以用来表示“结婚”、“男女关系很铁”的意思。这种动作不仅被正常人经常使用,现在也已经被哑语所吸收和利用。两手握拳,两拇指并拢在一起,然后向左右分开,表示“离婚”之义,这就成为仅在哑语中使用的语言了。

    捻大拇指的手势

    商人、推销人员、银行职员等经常与钱打交道的人,常常使用捻指的手势动作表示“钱”。这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这一动作来点钱。

    捻大拇指的手势是这样的:拇指与食指相捏,然后用拇指向上,食指向内,做出两指相捻的动作。

    人们注意到,在使用这一手势时,食指是向里、向内移动的。这一下意识的动作方向,暗示了谈钱者希望“向里”收钱的愿望。当人想得到报酬或各种形式的好处时,其食指一定会向“里”移动,这是无意识地对有形的钱或无形的其他好处的“期盼”与“接收”。

    相反,如果使用这一手势时,食指是向外移动的,这恰恰与人们弹掉什么东西的手势相似,那么,他所表示的意思就不再是内敛或内聚了,就成了表示“排除”和“解除”的信号。

    观察发现,这种手势在那些社会地位较低、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那里使用频率比较高。相反,对于那些社会地位较高、所受教育程度也较高的人来说,就很少使用这种手势来表示“钱”,因为这种手势不够文雅,与其身份或地位不相称。

    食指的动作

    在不听管教或令人讨厌的孩子面前,无能为力的母亲经常攥起双拳并急促地在身前抖动几下,一是为了吓唬犯了错误的孩子,二是用以发泄心头之气。伴随这种信号的其他体语还包括咬紧的牙关和绷紧的脸这样的表情。除此之外,用手指着对方或某种物体也是一种恐吓型信号。

    例如,两人因某件事发生争吵,一方为了压倒另一方的气势,也常常伸出僵硬的食指来威胁对方。但是有时这种体语伴随着的是蛮力进攻的先兆,因为这种动作表明了一个人情绪激动,心态不稳定。经常是恐吓体语僵持时间一长就转化成进攻性行为。

    在不愉快的人际交往中,有时只需用无声语言来吓唬一下“对象”就可以了,需要注意的是,你只能是无意进行蛮力进攻,这样才不至于导致人身伤害。

    交叉手指

    将中指压在食指上的姿态,可以追溯到我们的童年时代。年幼的孩子对父母撒一个无关紧要的谎时,或是盼望好运气时,常会交叉着手指。

    桑·费德曼博士在《言语和姿态的习性》中,声称这是“一种有魔力、避邪的姿态,不管邪是由心生或外来。”一位朋友搭机旅行,要在一个以总是晚点而闻名的机场转机,他便交叉着手指对别人说:“也许这样,就可以赶上转搭的飞机。”

    在谈生意或社交场合,这种姿态比我们所知道的常见得多,往往作得非常隐秘,很快交叉之后随即分开。在很多紧张的情况下,这个姿态被拍摄下来。当一方提出一项请求或要求时,就略为交叉手指,表示希望他的愿望得到认可。

    在某些拉丁美洲国家,交叉手指的姿态表示两人非常亲密。在美国,两个手指并在一起而不交叉,并且还说:“我俩像这样亲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