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身体会说话-触摸的魔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当人们思考问题时,会用手轻拍额头;当不愿听别人的谈话或拒绝别人的意见时,会用手捂住耳朵;长者会轻拍晚辈的头;朋友相见,亲切握手;亲人重逢会深情相拥等等。这些自觉或不自觉的动作,皆属于触摸的范围。人体通过这类动作,传递和表达各种不同的信息。

    由此可见,触摸是一项重要的暗示,预示喜爱和接受。我们知道,甚至当触摸同其他非言语暗示如姿态、位置和语言相矛盾时,它们仍能决定所要表达信息的整体影响。简言之,触摸是交流最有力的方法。

    自我触摸的行为

    尼克松卷入水门事件后,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出现了摸弄脸颊、下巴等动作,而在水门事件爆发前,尼克松从未有过这种动作,心理学家法斯特教授据此认为,尼克松这次肯定脱不了干系。

    摸自己身体这种“自我接触”,在心理学上可以解释为“自我安慰”的意思。为了弥补自身的弱点或掩饰某种情绪,人们往往会无意识地做出种种自我接触的动作。尼克松的自我接触,就是由于证据确凿,而不自觉地将其恐惧心理的弱点流露出来的一种表现。

    所以,“自我接触”就身体言语术的观点而言,乃是进一步充实微身体行动学理论的人类情感表露的要素之一。至于,其基本意义多具备内心不安、紧张升高、内向的倾向等含意。

    人在精神上受到伤害或产生紧张情绪时,便会不由自主做出种种举动,自己触摸自己身体,如:抚摸、抓、抱等,这些举动与婴儿得到母亲的爱抚,保持心理平静的姿态颇为相似。本来,自我接触即是肉体接触之一。

    因为肉体接触即是借彼此身体接触以表现与对方非言语的情感传达的一种重要手段。

    曾获诺贝尔奖的动物行为学家劳伦斯,在其所著《所罗门的戒指》一书中谈到,他曾经在灰雁的蛋即将孵化前,取代母雁站在蛋旁边,这时,破壳而出的小子雁,便认为那时离它们最近的劳伦斯是它们的母亲,而亦步亦趋地跟随着他。当劳伦斯下到池中游泳时,子雁们也追随其后成一列地游着。它们这时需要得到的是母雁的接触,所以把劳伦斯当成了它们的妈妈而紧追不舍。

    人类也是如此,天性就需要接触。英国动物学家摩里斯曾说“身为生物的我们,所获得最初的印象,必然是在被母亲的子宫壁保护之下而完全处于漂浮状态时,产生的亲密肉体接触感……”此一肉体接触感,具有不可逆性。换句话说,至死缠附不离,受到强烈支配。

    正是这位动物学家,在《亲密行为》一书中,按照人从出生到死亡的一生,将人的身体接触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首先言及在母胎内的肉体接触;其次系在乳儿期的肉体接触,简言之,即是与母亲或有时与父亲的情操教育。在该两个时期的亲密性,具有长大成人后,转变各种形态而重复出现的意义,乃最初的肉体接触,可称之为亲密性。

    至于,第三阶段则为丧失幼儿期的亲密性,代之以成人之间,再度萌生的日常肉体接触,即“性的亲密性”。性的肉体接触,在此毋庸赘述。不过,在成人的世界里,除了此种性的接触,“与他人保持距离”、“不接近他人”之心态,依然使肉体接触受到压抑。该一阶段的肉体接触,唯有以握手、表示问候的拥抱、接吻之类,当作一种社会习惯来进行。此即为肉体接触的第四阶段“社会的亲密性”。最后,第五阶段即是借自我接触的“自我亲密性”。

    摩里斯指出,在成人世界里,肉体接触被压抑的理由之一,是由于现代社会的过密状态。亦即,倘若遇人则一一采取亲密态度的话,社会组织必呈现麻痹现象。再者则是性的问题。亦即,在成人之间,肉体的亲密性具有性的意义。

    不论何者,在人的无意识世界里,自我接触应解释成:“将一个人的肉体当作舞台,进行‘两个人’之间的接触”较为正确。而且,我们也可以说是:借两人之间的肉体接触所表现非语言的情感传达乃是相互的,相反,自我接触必然没有所谓追求与他人沟通的因素存在。但是,那正是我们了解人的感情的重要因素。

    抓头和拍头

    抓头时,人们用手掌抓挠脖子后面,好像脖子里面刺痛。当人们撒谎,为了避开你的视线而目光向下时,往往采取这个姿势。这个姿势也被用来表示失望或愤怒。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先是用手拍打脖子后面,然后开始搓揉脖子。

    假如你让某人去干某件事,而他忘记了。当你问及他的时候,一般人会有这样的几种反应,如,责怪自己健忘的同时,拍头、前额或颈背,似乎在惩罚性地责打自己。

    值得留意的是,此人尽管说的同样是责怪自己的话,拍打的部位不同,他体态语言传达的信息是不同的。如果他拍的是头或前额,即表示提及他忘了的事,而他并没有太多责怪自己的意思。因为一个人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感觉时,也会伴随着拍头或前额等动作。如果他拍的是颈背,此种体态语言在告诉你,他责怪自己确实错了,令他感到“如芒刺在背”。

    抚摸下巴的动作

    在一个演讲的场景中,大部分听众在聆听时,都会将一只手放在脸颊旁边,这意味着他们正在思考。演讲接近尾声,当演讲者要求听众们就他的观点提出意见和建议时,听众们往往会停止思考的手势,转而用手抚摸下巴。

    通常来讲,用手抚摸下巴这一姿势表示的是人们正在考虑如何做出决定。当人们抚摸着下巴考虑该如何做决定时,他们接下来的手势就变得格外重要,因为那往往预示着他们会给出肯定还是否定的回答。

    对于一个推销员来说他的成功就是推销出他的产品,在他请求买主作出订货决定时,如果买主抚摸下巴,这就证明买方在作出一种决定。如果这个时候推销员不懂得这一信号而继续向买主说这说那,这可能会打断买主的思路,推销员的这种行为是很不明智的。

    一个机警多智的推销员,一见买主使用这种手势,就会停止讲话,并耐心仔细观察买主抚摸下巴后的其他手势,因为随之而来的其他手势能暗示出买主将要作出的决定。比如,随之而来是臂腿交叉,身往后一仰,这就证明买主要作出的决定是消极的,需要你趁买主的消极决定还没有出口的一霎间,见机行事,赶忙补充几句,不让买主的消极决定出口。否则,一旦买主的消极决定出口之后就很难再改变他的决定,使可能成交的生意落空。

    相反,如果伴随买主抚摸下巴的手势——搓手掌或身向前倾,这就证明买主的决定是积极的。因此,推销员的担心和继续解释都是多余的了,你可能顺利地成交了一笔生意。

    双手放在脑袋后面

    将双手交叉,十指相合,然后搂在脑后,这种姿势表明了权威、占优势或对某事抱有信心,这种姿势常被自认为很得志的年轻经理们使用。在西方社会,有些职业的人也习惯用这种姿势来显示自己不同于常人。例如领导者、律师、教授等,或其他一些感到自信、优越感的人。

    要是我们能看穿他们的心的话,做这种姿势的人可能在想:“答案我全知道”,或“或许将来你会跟我一样行”,甚至“一切都在掌握之中”之类。

    有些自认为万事通的人也常用这种姿势,而很多人不喜欢这种姿势。律师习惯于对他们的同僚采取这个姿势,用非语言的方式表示他们如何消息灵通。教授们使用这种体语以显示他们渊博的知识;会计师使用这种体语以显示他们的权威。

    这个姿势也被用来作为“地盘”的信号,表示那个地盘属于他所有。如果有人在做这个动作的同时还采取锁腿的姿势,这就表明,他不但感到自己了不起,而且也很可能想参加一场争辩。

    有人认为,在脑后交叉的双手就好像椅子上的靠背,有了它人们就会感到舒适自在。还有人认为,双手搂在脑后犹如雄鹰展翅,显得庞大、雄伟,这样双臂就好像是鹰的翅膀,会给人一种“了不起”的印象。但是令人确信无疑的是,这种姿态是一种“自大”、“自信”的信号。

    根据具体的环境,可以有几种方法来处理这个姿势。如果你想弄清楚为什么此人具有优越感的话,你可以身体前倾,张开手掌问道,“看来你对此有所了解。你可以谈谈吗?”然后,你靠在椅背上,等待回答。

    另一个办法是迫使此人改变姿势,从而使他的态度也跟着发生变化。为了做到这一点,你可以把某种东西放在他够不着的地方,然后问:“你见过这个吗?”用这个办法迫使他身体向前倾。模仿他的姿势,也是一个很好的对策。如果你想表示同意对方的观点,你只要模仿他的姿势就可以了。

    如果双手置于脑后的人对你进行斥责,你可以采取同样的姿势来对他进行非语言的威胁。

    从握手感觉对方的态度

    握手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当时由于战争频繁,陌生人在见面的时候往往分不清敌友。为了减少误伤,又因为大多数人惯于使用右手,所以人们会放下手中的武器并张开双手,表示自己愿意接近对方,接着用右手握住对方的右手,就不用担心对方会拿出武器攻击自己。

    现在,握手在社交中已变得相当普遍,除了传统的表示友好、亲近外,还表示见面时的寒暄,告辞时的道别,以及对他人的感谢或祝贺、慰问等等。

    美国心理学家伊莲嘉兰指出,一个人握手时所采用的方式很能反映出他的个性,一些下意识动作能够表示他的思想。

    比如说,如果掌心向下,表示此人心高气傲,喜欢高高在上,其支配他人的意识非常强;如果掌心向上,则表示握手者性格温顺,乐于服从,而且为人谦虚恭顺;如果两人都垂直手掌相握,即表示两者都愿以彼此平等的地位相交。商务交际时,若对手是属于平等型,则交往时可以较为开放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如对手属于支配型,则应采取“顺毛摸”的办法,哄着对方就范;如对方是温顺型,则应实实在在和对方打交道,否则有可能“吓”跑对方,生意也肯定就会告吹。

    握手时的力量很大,甚至让对方痛楚难忍,这种人多是逞强而又自负的。但这种握手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又说明了握手者的内心比较真诚和煽情。同时,他们的性格也是坦率而又坚强的。

    握手时显得不甚积极主动,手臂呈弯曲状态,并往自身贴近,这种人多是小心谨慎,封闭保守的。

    握手时只是轻柔地轻握,握得不紧也没有力量,这种人多内向,他们时常悲观,情绪低落。

    握手时显得迟疑,多是在对方伸出手以后,自己犹豫一会儿,才慢慢地把手递过去。排除掉一些特殊的情况以外,在握手时有这种表现的人,多内向,且缺少判断力,不够果断。

    不把握手当成表示友好的一种方式,而把它看成是例行的公事,这表明此种人做事草率,缺乏足够的诚意,并不值得深交。

    一个人握着另外一个人的手久久不放,这是一种测验支配力的方法。如果其中一个人先把手抽出、收回,说明他没有另外一个人有耐力。相反,另外一个人若先抽出、收回手,则说明他的耐心不够。总之,谁能坚持到最后,谁胜算的把握就大一些。

    在与人接触时,把对方的手握得很紧,但只握一下就马上拿开了。这样的人在与人交往中多能够很好地处理各种关系,与每个人都好像很友善,可以做到游刃有余。但这可能只是一种外表的假象,其实在内心里他们是非常多疑的,他们不会轻易地相信任何一个人,即使别人是非常真诚和友好的,他们也会加倍地提防、小心。

    在握手时,非常紧张,掌心有些潮湿的人,这就表示对方的情绪高涨,也可以说失去心理平衡。有些女性表面上看来冷若冰霜,但若握住她的手,却发现她的掌心有汗迹,这是因为男性的容貌、身体、或者语言、气氛等,引起了她某种兴奋的表现。

    握手时显得没有一点力气,好像只是为了应付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他们在大多数时候并不是十分坚强,甚至是很软弱的。他们做事缺乏果断、利落的干劲和魄力,显得犹豫不决。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引起他人的注意,可实际上,其他人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将他们忘记。

    把别人的手推回去的人,他们大多都有较强的自我防御心理。他们常常感到缺少安全感,所以时刻都在做着准备,在别人还没有出击但有这方面倾向之前,自己先给予有力的打击,占据主动。他们不会轻易地让谁真正地了解自己,如果是这样,会使他们的不安全感更加强烈。他们之所以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卑心理在作怪。他们不会去接近别人,也不会允许别人轻易接近自己。

    习惯于抽水机般握手方式的人,他们大多有相当充沛的精力,能同时应付几件不同的事情。他们做事非常有魄力,说到做到,干脆而又利落。除此以外,这一类型的人为人也较亲切、随和。

    像虎头钳一样紧握着对方的手的人,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显得冷淡、漠然,有时甚至是残酷。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征服别人、领导别人,但他们会巧妙地隐藏自己的这种想法,而是运用一些策略和技巧,在自然而然中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这一方面来说,他们是很工于心计的。

    支配性与顺从性握手

    在与人握手时,你采用哪一种方式?是让掌心朝上还是让掌心朝下?如果你的掌心向下,那么,你就会立刻传递给对方一种支配性的态度,使对方感到:“这个人想支配我,我最好谨慎!”

    在与人交往时,有些人总想使自己处于支配地位,因此,这种人在握手时,经常将其掌心朝下。这种将掌心朝下的握手行为无声地告诉对方他在此时处于高人一等的地位。

    对此,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卡恩斯作过专门研究,发现有些高级政府官员,及一些地位显赫、权势过大、处于上层社会的人,一般不主动同他人握手,一旦迫不得已,他们便会将掌心朝下与人相握,使对方处于受支配地位。

    如果你掌心朝上同他人握手,就会传达给对方一种顺从性的态度,使对方感到:“我可以支配这个人,他会听我的话。”有些人,在某种情况下争取这种握手的方式,往往会产生良好效果。比如说,你在向对方道歉的时候,这样的握手方法无疑是最好的表达方式了。

    在握手时也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例如,一个手上有关节炎症或其他特殊原因的人很可能会伸出软弱无力的手和人相握,这样,他的手很容易被置于顺从状态。有些人有时有意伸出一只软弱无力的手和人相握,他们这样做主要出于保护自己的目的,而绝非是为了向他人表示顺从。

    因此,假如你想对此人有更加准确,更加深入的了解,就必须观察其握手之后的一系列肢体动作,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通常而言,性格恭顺的人其表情和动作往往都会显得比较温和,而一个控制欲望强烈的人其动作和表情则会较为决绝。

    友好的握手

    握手作为一种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礼节行为,它具有很强的信息传递功能。由于交际背景不同,彼此关系的性质不同,同样是握手却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传递特有的信息。在握手中有这样几种基本形式:

    1.先伸手可以表示主动、热情;

    2.慢出手表示不情愿,冷漠之情;

    3.紧握对方的手,眼睛盯着他的脸,对方会感到你从心底尊重他,欢迎他;

    4.轻轻地握对方的手,眼睛又看着其他人,如此漫不经心的握手有轻视的意味,对方会感到难受、不满。

    握手不仅是一种礼仪形式,而且也是一种生动的交际语言,一条沟通思想感情的渠道。在人们普通的交往之中握手是表示欢迎的基本礼仪形式。当双方见面时,当事人脸上显出友好的笑容,把手伸向对方,以此表示对对方的欢迎,体现对本次交际活动的重视;对方也会同时伸出手来,彼此相握,礼貌寒暄。这样就得体地拉开了一次交际过程的序幕。

    例如,美国总统尼克松来华访问,一走下飞机,早早地就把手伸向了中国总理周恩来,以此表示他对于恢复中美关系的诚意。两只巨手紧紧握在一起,象征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开始,对此外电多有评论,称之为历史性的握手。

    在外交场合,握手通常被看成是重要的礼仪形式,具有象征意义,因而被高度重视。所以,人们在握手时常常有意摆出姿态叫记者拍照,借助传媒把其意义宣扬出去,让这种握手的意义更具有见证性。

    缺乏礼貌性的握手

    我们上面介绍的都是符合握手要求和标准的符合礼仪要求的握手姿势,在多数场合,与多数人握手都可采用。下面要说的是不正确的握手方式。

    一、死鱼式握手

    死鱼式握手是握手中最为糟糕的一种握手方式,而且大多数人会把这种握手方式与性格懦弱联系在一起。因为一个人伸出一只像死鱼一样的软弱迟钝的手,有气无力地让对方去握,顷刻之间,对方感到好像若有所失,好像被人偷偷地握了一下一样。这种握手给人的感觉是很消极的,缺乏热情,缺乏进一步深入交往的欲望,会使别人望而却步,即使原来有那么一点欲望,也被这冷冷地一握给降了温。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注意不要使用这样的握手方式。

    二、折筋断骨式的握手

    折筋断骨式的握手是一种态度敌视、飞扬跋扈、以强凌弱式的握手。在握手之中高大强壮的大汉偶尔会不自觉地这样握手,但容易被人们理解成有意的侮辱性的动作。有人握手时用拇指和食指紧紧地攥住对方手的四指关节处,他的五指就像一把老虎钳子一样紧紧地夹住对方的手。

    这种形式的握手是一种令人厌恶的握手形式。正因为如此,身强力壮的男子一般都比较小心谨慎地同女士及体弱者握手。

    三、微伸手指的握手

    微伸手指的握手表现为不愿满手张开伸出去握住对方的手。这一动作所传递的信息是不愿意真正握手。这种勉强的动作往往会被理解为不是害羞就是自信心不足或不尊重对方。女子在与男子握手时往往会出现这一情况。虽然可能出于羞怯或客套,人们仍视其为一种冒犯行为。

    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在男子之间,就会给人造成一种缺乏自信或蔑视对方的不良印象。因此,这种握手动作也是一种侮辱他人的表现。与此相仿的是抓指尖式握手。握手时,有些人不是用手亲切地握住对方的整个手掌,而是轻轻地抓住对方手的几个指尖,这也是一种不标准的握手形式。这种握手会给对方一种十分冷淡的感觉。

    四、木棍式握手

    握手时,有人远远地伸出一只木棍似的胳臂,他的胳臂挺直僵硬,这种形式的握手常被称为“木棍式”。

    使用木棍式握手的人,潜意识里是想同对方保持一定的间隔距离,结果就给人一种冷淡、勉强、缺乏热情的感觉。对于这种握手姿势的使用者来说,其保持一定间距的意图在于:

    第一,握手人的个人空间范围大于他人,用这种形式握手可以防止对方侵入他的个人空间。如在某些国家中,乡村人的密切区域大于城市人的,因此,当乡村人和城市人握手时往往会使用这种形式与对方相握。

    第二,握手人害怕侵犯对方的空间范围圈。比如,小人物和大人物握手时,由于他们之间的地位和等级差别,地位低的人不敢侵犯地位高的人的个人空间范围圈,因此,他就会用这种形式与对方相握。在使用这一握手方式的同时,他们甚至还会将身体稍稍前倾,或是将重心转移至一只脚上,从而确定其私人空间不受侵犯。

    五、就己式握手

    这种握手姿势的特点是握手时,将对方的手拉过来与自己的手相握,生怕被别人抢了去似的。

    这样的握手方式有两种意思:一是主动握手者属于那种内向、怯懦型的人,只有在自己的空间范围内他才会感到安全和舒服,因此,就将对方的手拉到自己所属的范围中;二是主动握手者的个人空间比较小。无论哪种情况,这种就己式握手都会给人以不舒服的感觉,都是不可取的。

    六、戴手套握手

    有些人,常以为戴着手套主动和他人握手同样表示对对方的亲热和欢迎。事实与此完全相反,因为戴手套本身就意味着讨厌别人接触你的手。即使对方是你的好友,这种握手也不会产生什么好的效果。

    对付“专横者”

    专横类的人喜欢利用生硬的手臂,掌心朝下地握手,并以一种居高临下的眼光注视着你,他的目的是迫使你顺从。

    对此,你的反应可以是,右脚朝前迈步,一边握手,并出其不意地侵入对方的社交区域再退出,同时,尽量使握手保持在水平线的位置,如果可能的话,让你的手放到他的手上面,然后将它抬高,恢复到几乎与他开始握手时的那个高度。这样握手就持平了。“专横者”常会由于个人空间遭到侵袭而窘迫不已,相当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对此不知所措。

    当你遇到对方企图以强势的握手夺取控制权的情况时,除了采用第一种方法,你还可以先顺势回应以手心向上的手势,随后再立刻送上左手,用双手牢牢握住对方,最终压制住对方来势汹汹的右手。这种方法可以轻松地将控制权转移到你的手中,尤其是对女性而言,这种方法使用起来更加简单便捷。

    还有一种方法则是,如果主动握手的人胳膊僵直,往往会阻止你的右脚迈步,这时你可以只从上面抓住对方的手,摇动它。采用这个方法,你变成了控制的一方,因为你不仅控制了对方的手,而且你的手心向下的手掌凌驾于他的手掌之上。由于这可能使对方感到尴尬,我们建议,采用这个方法要十分小心谨慎。

    握手的力度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卡恩斯认为握手可以表达语言所难以表达的强烈的感情色彩。这主要体现在握手的力度、时间和方式上。握手时用力的大小能反映出一个人内在的情绪,对方会很准确地感觉到,因而可以达到直接交流感情的目的。通常握手十分用力,而且时间较长,表明对对方感情很深,或有某种需要。

    通过用力握手传递微妙、感人的信息,有时甚至胜过有声语言,热情的握手有很强的感染力。比如,你去探视伤病者的亲属时,虽然彼此相对无言,但两只手(有时甚至是两双手)紧紧地用力地握在一起,彼此心照不宣,你对于伤者与伤者亲属的安慰之情都会流溢于言表,你心底的感情激流对方已经心领神会了,于是产生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政客式握手也是一种表情性握手。政客式握手是一种“过于亲密”,过于“真诚”的双手相握的动作。这一握手动作显然超乎寻常,因而也就明显地表现为虚伪、不真实。抓住别人的右手不放,同时左手往往作出各种“过于亲密”的动作,例如,抓住别人的手腕、前臂、肩头不放,甚至还会搂着别人的脖子。

    与好友离别时,彼此握住对方的手,叮咛、话别,两只手久久不忍分开,列车开动了才依依不舍地松手,这样就把自己惜别的深情通过手注入了对方的心田。

    有时,人们握手的动作幅度很大,十分夸张,用力地摇,以此表达自己的激动之情。这种情形多出现在好友久别重逢时,用以表示相见的喜悦。抓住对方的手,用力上下摇动,甚至把人家的手都握疼了。这种夸张的握手方式在男性之间较为多见,但如果用在异性之间就不太合适了,应有所克制。

    轻拍对方

    轻拍对方是一种十分亲密的相互触摸方式,借身体的接触,把自己的某种情感传达给对方,它一般发生在长辈对晚辈,或者较亲密的朋友之间。一方轻拍另一方,可能会拍对方的头、肩、背、臂等部位。但是在拍对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象,否则将被视为非常不礼貌的行为,甚至会被视为侵犯性触摸。

    据研究,轻拍这种触摸方式产生于父母对处于婴幼儿期的孩子的触摸,是一种亲子间的触摸方式。比如:婴儿啼哭,父母的轻拍会使啼哭渐渐停止,趋于安静。婴儿在睡眠之前,往往需要父母的轻拍。所以,等到成人之后,轻拍自然成为一种安慰和鼓励。父母总是轻拍已长大成人的孩子的头部、肩部或臂部等。

    我们经常看到在竞赛场上,队友之间互相拍拍手,或拍一拍对方的背部,以示互相鼓励和祝贺对方的出色表现。朋友之间,通过拍手的方式,既可以祝贺对方取得的成绩,也可以表示安慰和鼓励。

    在社会交往中,轻拍不属于礼仪的范畴,而是属于个人之间特别亲密的行为。但由于轻拍还是涉及了动作的双方,所以仍需慎重使用。为此,我们必须知道轻拍这一触摸方式的禁忌。

    成年人允许轻拍的部位为手部,不能随便地拍对方的头部、臀部或大腿等敏感的部位,而且即使在拍手部、臂部、肩部以及背部时,也不可用力过猛,否则,就会成为侵犯性触摸行为,而不能成为传达感情的亲密性触摸行为。

    头部是人体最敏感和最易受伤的部位。我们发现,当有人身处较为危险的境地时,会首先抱住头部。同时,人的头部又被视为坚强性格或勇敢精神的象征。一般人即使是朋友也不能随便地去碰对方的头。在中国,父母可以轻拍孩子的头,那是因为父母与孩子之间特殊的亲密关系。中国古人认为,头是父母给予的,所以为孝顺父母一定要保护好头部,即使是头发也不可随便的剃掉。因而,千万不可轻拍别人的头部,即使是朋友也不能例外,陌生人就更忌讳了,否则,势必引起对方的反感。

    另外,肩部虽不像头部那样凛然不可侵犯,但因肩部也是一个人尤其是男性尊严的象征,轻拍肩部也需加以注意。所以,拍肩常用于关系十分亲密的人之间。朋友之间可以拍肩;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也可以拍拍肩。但是,晚辈对长辈,下属对上级绝不可以拍肩,更不能拍陌生人的肩部,否则,将被认为是一种侵犯性行为。

    手对物件的触摸

    手对物件的触摸,严格地说既不属于身体各部位之间相接触,也不属于相互触摸的范围,而是手习惯性触摸某一物件。这些触摸动作具有一定的意义,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行为语言。

    首先是习惯性地用手抠一些随手可及的小物品,如衣襟、衣扣、表链等等。如果是坐在桌边,可能会抠桌角,摸桌面等。有时候,有人还会把自己另一只手的指甲也当成了抠弄的对象。这种动作表示的是什么含义呢?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幅场景:当一对恋人相向而坐交谈时,男的仍在海阔天空,可女的已低下了头,用手不停地抠弄着提包带。低下了头,意味要避开男方的目光,表明她已对谈话的内容失去了兴趣;不停地抠弄着提包带,表明她对谈话的内容产生了抵触心理。

    研究发现,当交谈的一方对另一方所说的内容产生轻微的抵触情绪,或者不赞同对方的意见而又不便提出异议时,便会出现抠弄东西的动作。既然已经有了抵触情绪却又不便抗议,因而,抠东西的行为就是一种变相的发泄,是一种消极的反抗心理的反映。

    此类行为多发生在恋爱中的女方身上,以及上下级之间的下级或长辈与晚辈之间的晚辈身上。研究还表明,抵触情绪越强烈,抠弄东西的力度也就越大。

    其次是用手撕裂或折断东西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当双方进行认真严肃的交谈时,如果出现扯破或折断某物的行为,则表明以前的关系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最后是有关摔砸东西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人会摔东西,有时甚至会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人们当然都很珍爱自己的财物,爱惜自己的身体,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自残的行为呢?我们注意到,发生这种行为的时候,多是处于十分愤怒的情况之下,或者为做错了某事而十分后悔,以致要通过摔砸东西等自残行为来消解心中的怒气和悔恨。

    触摸要分场合

    虽然我们都需要触摸,但并不是所有的触摸行为都是一样的。触摸可以交流不同的情感,它可从色谱的一个端点(极端的敌对和进攻性)到另一个端点(安慰、亲密和爱)。它所表达的意思是一些因素的乘积:它能持续多久、它有多强烈、被触及的部分,另外一个人碰你的意图,以及在什么关系下发生触摸——背景。

    同样一种行为可以有无数种不同的意义,不仅取决于谁触摸、怎样触摸、何时和触摸多长时间以及在什么地点,还有触摸谁。

    有这么一个实例,弗吉尼亚大学的教授肯尼斯·亚伯罕姆被控有侵权行为,因为他在课上常常轻拍任意一个学生的肩膀。这件事表明,如果被触摸的这个人受过某种伤害,而这种伤害正好没有人能料到。即便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不被期许的触摸也可能会付出沉重代价。很不幸,令这个教授想不到的是,他在课堂上所拍的那个人正好是位强奸案的受害者。

    碰一个学生胳膊或拍拍他的肩膀是自然的事情。亚伯罕姆很有可能不是想去骚扰别人。他在讲述他的观点时,也曾经有拍学生肩膀的历史。但不幸,他碰过的女生因为自己的过去而把这无意的、清白的触摸理解为伤害。她称亚伯罕姆不被期许的触摸再一次伤害了她。她以攻击和殴打起诉的方式来对付这位教授并要求赔偿3.5万美元。

    触摸天生就是肢体语言交流的一种模糊方式,它不可能同背景、语言或与之相呼应的其他肢体暗示分离出来。轻碰女性胳膊外侧与碰她的胳膊内侧所发出的信息非常不同。当你丈夫的手伸到你脖子后衬衣领内的标签处时,你的感觉同一个兽医这样做完全不同。正如罗伯特·H·格丝和约翰·S·丝特解释说:“一个人可能理解成友好,另外一个人则可能看做是挑逗。雇员之间的擦身而过被理解为偶然还是一种形式的性骚扰?拍一个人的后背是一种鼓励的信号还是试图表示主导地位?”

    为了弄清这些问题,心理学家理查德·海斯林根据触摸者与被触摸者的关系把触摸分为以下几类。

    其一,功能—职业型

    很多专业人士,如护士、医生等,他们的日常工作过程就是触摸,这被称为“冷触摸”。这些人触摸你是为了达到目的或提供服务,不是因为他们想要向你表示友好。

    其二,社交—礼貌型

    这是我们同熟人甚至是陌生人进行的触摸。你可以拍拍某人肩膀来问路,或告诉他站错队了或她的手包开了。

    其三,友谊—热情型

    这种触摸发出的信号表达被触摸的人,不同于其他任何人。我们可以通过抓住这个人的胳膊来表达我们的亲密,把手搭在他的肩上,或把他的手放在我们双手之间,甚至用一只手握手时再加上另一只手。

    其四,爱—亲密型

    在亲密的关系中,触摸是受欢迎并且必要的。拥抱、牵手、抚爱、亲吻和肩并肩依偎在一起,常常是留给家庭成员间和有重要意义的其他人的。在亲密的触摸中,身体的更多部位是在私人场合而不是在公众场合被允许触摸。

    女性的触摸

    很多女性朋友会以拥抱方式相互打招呼、问好和告别。这和男性的做法截然不同,在生活中,我们就很少看到男性朋友间拥抱。事实上,正如目光对视和微笑那样,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去触摸与其交流的伙伴。

    可能,女性哺育的特性和建立亲密关系的迫切激起她们更突出地用触摸手段。我们也知道女性比男性更多地去充当拥抱的发起者和接受者。男性很少去拥抱另一个男性,但我们常常看到女性相互拥抱,甚至在工作中。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对同性间触摸感到更舒服。男性用安慰的、安心式的触摸满足他们对和谐关系、纽带关系和倾向性的需求。

    同样值得注意的、有趣的是触摸可以加强其他交流形式。比如,展现自我和触摸有一种关系。展现自我指的是我们展露个人信息的时刻,这些信息如不展示,其他人就不会了解我们。我们强有力的证明,女性比男性更易接受别人的自我展现。确实,男性和女性都更喜欢把他们自己的故事讲给女性而不是男性。

    女性为什么是他人秘密的接受者呢?最重要的答案之一是她们听时能与交流对象有很好地共鸣。美国曾有一个全国性的4000人参与的调查,由加州州立大学圣地亚哥学院的研究者组织的。他们发现,触摸事实上促使接受触摸者更多地谈论他们自己。女性给别人以更多哺爱式的和共鸣的安慰式的触摸,她们会首先伸出手臂拥抱某人或当人们需要时握一下手。所以,我们就不奇怪,其他人会更容易向女性展开心扉,由于她们更喜欢触摸,这看起来很自然。

    权力性触摸

    触摸也是关系中权力的标志,特别是在男性之间。地位高的男性更易于去触摸地位比他低的人;上年纪的人更会主动触摸年轻人。当单方面运用触摸时,就会有负面理解。老板可用触摸去碰雇员,但雇员不能用此特权,这就是地位的标志。交流学专家朱蒂·皮尔森列出了单边触摸的几个例子:“医生触摸护士,顾客触摸女侍者,老师触摸学生,经理触摸下属,警察触摸被控者,顾问触摸委托人,牧师触摸教区的居民。”很明显,触摸在这些场合是权力和地位的展示。

    但是,触摸也可以被当做平衡器来运用,那些职位低的人可以主动触摸职位高的人,以努力平衡他们之间的权力失衡。但是,有时这些自下而上的触摸可能会形成对权力触摸的模式的破坏,会让人有不舒服的感觉。

    亲密关系的标志

    在约翰·列侬和保罗·麦克卡特尼早期热门歌曲《我想握着你的手》中,他们对浪漫触摸有很经典的描写。歌词是“当我碰到你,内心感到高兴”。这句歌词总结了一切——触摸和亲密几乎是同义词。你怎么能不触摸你爱的人而和他保持亲密呢?心理学家西德尼·朱瑞亚德解释说:“‘被打开开关’这个比喻可描写身体接触的经历。当你身体的某部分被触摸时,你无法忽略那被触摸的部分,它成为你知觉领域的形象。”

    人类学家海伦·弗舍尔称触摸为“所有感觉之母!”。“大多数哺乳动物在调戏时彼此摩擦。”她解释道:“蓝鲸用鳍来互相摩擦;雄蝴蝶在同他们的伴侣交配时摩擦它们的腹部;海豚轻轻咬对方;鼹鼠互相摩蹭鼻子;狗互相舔;黑猩猩亲吻、搂抱、轻拍和牵手。”

    人类的伴侣也用很多触摸方式来表示他们在一起。人类亲密关系的触觉信号由低到高依顺序传递,拍拍后背或手臂、手挽手、走路时摩擦肩部或手臂、手臂挽着、搂着肩、拥着腰部、拍拍臀部、在后座上紧紧依偎、整个前身紧贴的拥抱,除性交外的亲密的终极表现——亲吻!

    除了做爱,亲吻是男女双方唯一能做的体液(唾液)交换。据戴丝蒙德·莫里斯说,嘴唇、口和舌头是人体最细致敏锐的感觉部分。反过来,人脑,用不成比例数量的资源来处理从嘴唇和舌头发出的信息并把它们同行为反应和心理功能相连接,在大脑中分配给从嘴唇得到的信息的区域,比分给整个躯体的感觉输入的区域要大得多。

    最后,正如威廉姆·述兹解释道:“很有意义的是,最亲密的成人真正开始相互完全触摸是在做爱的情形下。在这种情形下,有一种完全接受的努力以及对整个人的爱。”

    你会观察到男女间的嬉闹或玩闹的触摸——抓、拍、轻咬,甚至是推搡,后者在青少年期的孩子尤其如此,他们还没开始约会,但开始朦胧地感到对异性的性激情。为了掩盖或去除触摸的禁忌,他们装着在玩盯人足球。这样,他们可以把对方摔倒在地,并在草地上滚一会儿。

    莫里斯发明了一个伟大的词“纽带信号”来描写标志着两个人之间存在的关系的触摸行为。人们称之为“搂腰”(两个人搂着彼此的腰),常常替代整个身体拥抱,男女以此来表示他们之间的亲密,此时牵手已不足以表达。这些纽带信号很有用,它能帮助我们在晚会上分清谁和谁是一对!另一方面,当夫妻表现出缺乏或只有少数纽带信号时,我们的直觉就是,他们的关系不稳定。结了婚的男女也对触摸表现出较积极的反应,同未婚者相比,他们更易经常地把触摸同性联系起来。除非所触摸的是动情区(臀部、胸部),在未婚者中不常有对性的反应。然而,性欲同触摸的位置最紧密相连。

    即使这样说,在怎样看待亲密触摸这个问题上,男性和女性仍有天生的模糊看法!性研究者告诉我们,女性更容易被触摸刺激而男性主要是被视觉刺激。男性可能会认为亲密触摸是一种有帮助的行为,它能导致性行为。男性可能会在约会中以主动触摸来吸引伴侣或完成调情过程。他握伴侣的手是因为这可能会是更大和更好的事情的前奏。

    女性可能会把触摸看做交流激情和爱心的一种表达行为。她认为他握手是因为他喜欢她并努力来建立关系。在第一次或第二次约会中,女性不会主动地做出触摸行动。但是,随着关系的进展和发展到了有握手及其他的亲密触摸,她才可能会变得主动。

    尽管女性确实会区分表示热情的触摸和暗示性目的的触摸,而且她们比男性更看重触摸,但是对握手这一简简单单的触摸就有着纠缠不清的解释!一位女士对她的男朋友说:“我想躺在沙发上看电影”,他就会把“躺在”理解为想要做爱。正好相反!她只想被搂着。这种对依偎躺着的理解可以作为一个事实的证明:男性每天平均想到性10次~12次;而女性,性方面的想法可能一天只出现一次。男性可以把任何对触摸的暗示理解为一种“来吧”——她是在间接地说她想要做爱。

    在19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西德尼·朱瑞亚德研究过身体接触和触摸的意义。他发现,在亲密触摸和一个人对建立关系的承诺之间有一种模糊的联系。同女性相比,男性从这种触摸中推断不出太多的承诺,“女性比起男性更趋向于把承诺同行为联系。”在涉及男女间发生的触摸行为时,他写道:“女性同男性相比,当触摸向更加性爱演变时,她们会判断出不断增加的、深层次的承诺”。当然,这显示出有潜在的巨大的误解。对于女性来说,越来越亲密地触摸可以标志着关系的加深。然而对男性来说,这类的触摸并不一定表示承诺。在关系的最初阶段,这可能不会有很大问题。但随着关系升温,模糊信号的机会成倍增长。朱瑞亚德建议的解决方法是:说出来这种关系还有一个人的承诺程度,可以帮助澄清这些模棱两可的行为。

    触摸的魅力

    国外一项针对图书管理员的研究显示,当他们归还读者的借书证时,被他们摸到手掌的那些顾客很可能会说自己很享受这种体验,从而更愿意还书。这种无意中的触摸,立即营造出了一种两个人之间之前从来没有过的融洽气氛。

    谈到兴奋的事情时碰触别人的手或小臂,这种触摸让对方觉得你和他们一样,对高兴的事情感同身受,就像在说:“哈,你和我想的一样吧。”

    假设你是位房地产销售商,带客户去看两套不同的房子。这两套房子一套很漂亮,但是他们显然买不起。而另一套看上去一般,但他们买下肯定没问题。现在,你把他们带到那套你希望他们买下而他们也买得起的房子里。他们走进房子里,你发现他们的举止突然发生改变——眼睛大睁、面带微笑、脸上洋溢出快乐和欣喜。你的机会来了,你轻碰他们的胳膊,说:“看看这地方吧,看上去你要的一切它都有。”不要触摸时间过长——只用两秒钟左右即可。稍碰一下便放手,这样既能帮你们建立亲密关系,他们又能立即爱上这地方。

    由此可见,轻轻地短时间触碰别人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究其原因,在大多数国家,人们都不会轻易地和别人发生肢体接触,因此,一旦接触,就会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一次轻轻的、不超过三秒钟的肘部接触能够在两人之间建立一种隐约的联系,拉近两人的距离。

    因此,当你下一次与某位素未谋面的人见面之时,你可以在握手的同时,伸出左手轻轻地碰触对方的手肘或双手,同时在嘴里重复他的名字从而确定你没有听错对方的姓名。接着,你就会发现此举不仅会让对方觉得自己很受重视,而且你还能够准确地记住对方的名字。

    触摸的禁忌

    禁忌区域就是身体上不让一般人接触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有身体隐私感,但这种隐私感的程度则因个人、文化和关系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取决于受到实际接触的是我们身体上的哪个部位。如果某个与我们只有一般关系的人触摸一下我们的某个“公共区域”,比如手,那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如果同样这个人触摸到我们的某个隐私区域,比如生殖器,那结果则不堪设想,轻者窘迫尴尬,重者会勃然大怒。只有在情人之间以及父母和婴儿之间,相互触摸身体才百无禁忌。至于其他人,则始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身体接触禁忌。

    美国曾就禁忌区域对一批大学生作过一次详尽的调查研究。调查人员把人体表面分为十二个接触区域并告诉这些大学生。然后问他们:在他们本人身上的这十二个不同的区域中,哪些区域会受到以下几种人的触摸:他们的母亲;他们的父亲;同性朋友;异性朋友。触摸的程度分为四等:经常触摸、一般触摸、极少触摸和从不触摸。

    总的来说,凡是最接近性器官的身体区域禁忌最大,而最过远离性器官的区域禁忌最小。

    尽管如此,在不同的关系中,被触摸的身体具体部位仍有明显的差异。一般说来:女儿的头发和手臂被母亲触摸的可能性大于儿子;儿子的胸部被母亲触摸的可能性大于女儿;女儿的头发、颈部和肩膀被父亲触摸的可能性大于儿子;男性朋友之间相互触摸肩膀、胸部和腿部的可能性大于女性朋友之间;女性朋友之间相互触摸脸、颈部和前臂的可能性大于男性朋友之间;男性触摸异性朋友的膝盖的可能性大于女性;女性触摸异性朋友胸部和胯部的可能性大于男性。

    这些差异表明,在每一种关系中都存在着一些“可碰”或“不可碰”的部位。两性之间的这些差异是可想而知的,如女性的胸部则在很多情况下是不能触摸的,这显然与乳房禁忌有关。但其他一些差异却不像这样容易理解。比如,男大学生都承认,无论是他们的父亲、母亲还是其他男性朋友,触摸他们的头发都远不及被自己的女友触摸来得舒服。

    当然,在美国进行的这项研究,其具体细节并不完全符合其他国家或其他关系中的情况。但是,这里所体现的一般原则却具有普遍的重要性。这些原则是,在我们与我们不同的亲友之间存在着各种特殊的、身体上的禁忌,我们对此虽然不作过多的考虑,但是在每一次接触中我们都能充分地意识到它的适当强度。如果有人违反某种固有的禁忌,我们马上就会感到有点不对头,而且会更加谨慎地对待这种正在改变中的关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