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研究-我国大学竞技体育发展目标的定位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国大学竞技体育发展目标的构建

    大学竞技体育发展的目标其实是大学竞技体育组织与环境的纽结点,正确合理的发展目标是组织与环境取得平衡的先决条件。目标的形成、确定过程,就是组织在各种内外制约因素间探索分析,确定关键性因素或战略因素,做出决策的过程。这里包括两个基本点:一是组织的职能定位是否符合环境特点,即组织从事的活动是否是环境所需要的,有无发展前途;二是在职能定位适应环境的前提下,组织确定的目标是否合理、可行。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在构建我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目标时,首先应给我国大学竞技体育的目标进行定位。有了定位就等于给出了我国大学竞技体育发展目标的基点和性质,它对我国大学竞技体育发展目标的确立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业余性定位

    在我国,大学开展竞技体育一直被视为是课余体育训练的一部分,即在学生上课之余,利用余暇时间所开展的竞技体育活动。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在满足学习要求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竞技体育活动。这一定性决定了我国大学竞技体育只能是一种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的竞技体育活动,具有业余性。

    在我国直接对大学竞技体育而颁布的文件、法规比较少,关于大学竞技体育管理的一些法规是在学校体育框架之下给出的。在这些有关学校体育的法规、文件中有大学竞技体育的相关内容,从这些内容中也反映出了大学开展竞技体育的业余性。

    对于我国大学竞技体育业余性的定位可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是国家如何看待这一问题,这在我国1995年颁布的第一部有关体育事业的国家性法律《体育法》中做了规定,体育法第20条涉及了大学开展竞技体育的性质问题,指出“学校应当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课外训练和体育竞赛”。这已从法律意义上界定了大学开展竞技体育是“课外训练”。

    第二,国家教育部门怎样来看待大学开展竞技体育呢?在1990年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第12条中,也有大学竞技体育相关规定,指出“学校应当……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普通高等学校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可以开展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训练”。从这一规定中可以看出,大学竞技体育首先是一种课余体育训练,其次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训练。

    第三,国家体育部门又怎样认识大学竞技体育性质呢?我们查找了许多文件、法规,发现国家体育部门对大学开展竞技体育没有明确的表示,如在《奥运争光计划》中没有,在《全民健身计划》中没有,在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也没有,其中在“制定新时期奥运争光计划。以新世纪我国在奥运会等重大国际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为目标,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持和完善举国体制,明确中央和地方发展竞技体育的责任,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充分发挥竞争机制的基础上,把全国的体育资源更好地整合起来。”这一句中隐含着一点意思。其中把大学竞技体育看作是社会办的竞技体育一种形式,是辅流而不是主流。以上几个重要性的国家体育部门的文件、法规中没有对大学竞技体育做出相关规定,充分说明国家体育部门根本不重视大学开展竞技体育这一活动。而只有在《2001年~2010年体育改革发展纲要》提到了大学竞技体育“……学校在完成体育课程的同时,要努力创造条件,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训练,……”其中也表明大学竞技体育的开展是课余训练。

    从以上的分析中充分说明了我国大学竞技体育是一种课余体育训练,是一种业余性的竞技体育,认识了我国大学竞技体育的这一地位和性质,就为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目标做出了定位,构建目标时就有了根据。

    二、校际体育比赛的定位

    在2002年对40名大学体育部主任进行了我国大学竞技体育发展目标定位的调查。

    有39人,97.5%的专家认为我国大学竞技体育发展的目标应该定位在“以娱乐、业余的校际体育比赛为主”。其意思是指,开展大学竞技体育主要是为满足大学的需求,在课余开展竞技体育训练,组织并参加大学之间的体育比赛,在大学范围内进行竞赛,用以满足大学校园内学生、教师、以及周边社区人们的娱乐需要。这种目标的定位类似于国外一些国家大学竞技体育的目标定位。这种目标的定位优点是:第一,降低了以往对大学竞技体育过高地期望,使目标更贴近于我国的实际;第二,目标能调动各大学开展竞技体育的积极性,因为参加校际之间的体育竞赛,使得各大学在比赛时更公平一些,保证了参加者之间都是业余性的队伍,起点相差不大;第三,这一目标并不排除会产生优秀选手,能够去实现更高的竞技目标,如参加全国性的运动会,代表国家去参加奥运会或其他世界性大赛,为我国争夺更多的荣誉。

    此次调查中有25人,62.5%的专家认为我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目标定位是“以提高国家竞技体育水平为主”。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我国大学开展竞技体育的目的主要是提高我国的竞技体育水平,这其实是不切合实际的,过高地对大学竞技体育提出了要求。我国竞技体育体制主要实行的是“举国体制”,有专门培养和参加竞技体育的运动员队伍,这些运动员几乎是职业性的,他们肩负着为国争光,代表国家在国际体坛上争夺金牌和荣誉的任务,他们的主要职责才是提高国家竞技体育水平。虽然近年来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引起了人们的质疑,有许多学者认为大学应挑起培养我国高水平运动员的重担,甚至参加奥运会的任务。其实这种期望超越了我国大学竞技体育的水平。因为就目前情况来看,国家不会把提高国家竞技体育水平和奥运争光的重任落在大学竞技体育身上,从我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实力来讲,也承担不了这一重任。虽然大学也能培养出高水平的运动员,也能培养出世界冠军,但是并不能仅凭这一点就把大学竞技体育发展的目标定位为“提高国家竞技体育水平或培养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如果那样就超越了大学竞技体育的自身规律,在操作过程中会碰到许多困难。况且美国大学也培养了不少世界选手,培养的学生运动员也多次参加过奥运会,但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的目标中却从未把能参加奥运会作为自己的目标。

    调查中分别有26人65%和29人72.5%的专家认为我国大学竞技体育发展目标的定位是“以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为主”和“以参加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为主”。这种观点明显地具有局限性,没有认识到大学竞技体育的教育意义、经济意义以及对大学的重要性,只是从大学竞技体育的竞技意义出发来看待问题。这样的目标比较单一,比较片面,不利于大学竞技体育的全面发展,甚至会出现急功近利的思想。而且以参加某类性质的运动会为大学竞技体育的目标会制约我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开展,也会反复过去十几年我国大学竞技体育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

    另外还分别有32人80%和30人75%的专家认为我国大学竞技体育发展目标的定位应是“以提供学生一种竞技体育教育经历为主”和“以满足学生的竞技体育需求为主”。持这种观点的人是从大学竞技体育的教育意义和学生运动员的角度来为我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定位的。因为竞技体育本身是一种文化,是人们长期积累和延续下来的体育文化,有着较强的教育意义,把竞技体育纳入大学教育中是现代教育的需求。竞技体育还有许多在其他课程和在教室里学不到的知识,如培养学生的运动员精神,养成学生团结协作的作风,形成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等。另外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的个性、兴趣是多样化的,有不少学生对竞技体育情有独钟,他们有着强烈的竞技体育需求,在大学开展竞技体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需求。

    从以上的分析和对专家的调查可以看出,对我国大学竞技体育发展目标的定位比以往清晰了许多,准确了许多,脱离了以往那种以单一的参加某类运动会为宗旨的目标定位。这是在认识层面上的进步,也是十几年来我国开展大学竞技体育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概括上述对我国大学竞技体育发展目标的定位,综合大多数人的意见,我国大学竞技体育发展目标的定位是:一种满足学生竞技体育需求,给学生提供一种竞技体育教育经历的,以开展娱乐、业余的校际体育比赛为主的一项活动。

    为了更进一步证实本文提出的我国大学竞技体育发展目标的定位,还可以通过学生运动员对我国开展大学竞技体育目的的认识,以及对他们报考大学、参加大学竞技体育的目的的分析来证实。

    在学生运动员的眼中,大学为什么要开展竞技体育呢?120名学生运动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情况。

    有81.7%的学生运动员认为大学开展竞技体育是“为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有69.2%的学生运动员认为大学开展竞技体育主要是为了推动学校的体育工作,分别有59.2%、58.3%、45.8%和32.5%的学生运动员认为开展大学竞技是为了提高学校的声誉、为了参加校际体育比赛、为了提高国家竞技体育水平和为了提供学生一种竞技体育教育经历。从这一结果可以发现,学生运动员对大学开展竞技体育的认识是不同的,但大多数还是认为大学开展竞技体育是为了给他们提供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从而来推动大学的学校体育工作,通过参加校际体育比赛来提高大学的声誉。在学生运动员对大学开展竞技体育的目的的认识中,并没有反映出大学是为参加某类运动会而开展竞技体育这一目的,也没有反映出大学竞技体育是为国家培养高水平运动员这一目的,而是反映出大学竞技体育的校际体育比赛定位。

    学生运动员为了什么样的目的报考大学、参加竞技体育训练呢?对这一问题回答的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要目的是因为可以降分,容易上大学;其次是为了取得更好的运动成绩;第三是为了参加体育比赛。

    把学生运动员对大学开展竞技体育的目的和自身报考大学参加竞技体育的目的的认识二者结合起来分析,就明显地可以看出,在他们眼里,大学应该给他们提供上大学的机会,让他们多参加体育比赛,而这种比赛又是校际间的,来满足他们追求更好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学生运动员的角度来看,我国大学竞技体育发展目标的定位,也应该是一种业余的、校际体育比赛为主的活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