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认为,人们的空间距离决定了人们的心理距离。夫妻分居两地,过着类似“牛郎织女”般的生活,彼此间生活无法照料,相互的工作、学习很少了解,夫妻感情也难以交流,不免使人产生孤独、惆怅之感。
怎样正视生活中的这一现实问题,使“牛郎织女”同样可以享受到爱情的欢乐呢?
书信往来,是分居两地的夫妇增进感情的主要途径。夫妇俩虽然天各一方,但只要通过频繁的书信往来,便可以倾吐衷肠、畅叙心曲,互述各自的工作、学习、生活琐事,帮助对方解决各种疑难问题,给对方以感情上的慰藉和心理上的温暖。
扩大爱的内涵,是加深分处异地的夫妻感情的根本之策。作为人世间一种最美好的情感,爱情应具有丰富的内涵,它不仅应包含着情爱,包含着对朝夕相处、耳鬓厮磨的渴望,还应包括着对于配偶所从事的事业的帮助、鼓励和支持,包含着对配偶追求的理解、尊重和倾慕。
彼此信任,是消除分居两地的夫妻心理屏障的有效之法。长时间的两地分居,夫妻间最需要的是信任。信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在夫妻彼此了解的基础上信任对方不会做出那些背叛夫妻感情、损害双方自尊心的事情。
(2)要努力使对方信任自己。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对方始终如一地保持热情,这种热情不仅要通过信件、短暂的相聚来表现,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对方父母的关心、对对方衣帽鞋袜等日用品的购置等平凡的日常生活的关心来体现。要使对方信任自己,还须严格检点自己的行为,有分寸地处理好与异性同事之间的关系。
解除后顾之忧,是使分居两地的夫妻感情有坚实的生活基础的有力措施。夫妻分居两地,不能共同生活在一起,并不是说生活中的矛盾就随之消失了。恰恰相反,正是由于夫妻间彼此不能相互照顾,有时生活中的矛盾就更加突出。
因此,在夫妻间增强感情的同时,更要充分重视、认真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具体问题,如经济开销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等等。要努力使对方在工作上安心,在生活上放心,尽一切可能解除对方的后顾之忧。只有这样,分居两地的夫妻的感情才有坚实的生活基础。
2.夫妻性格不合怎么办
朋友之间,话不投机半句多;夫妻朝夕相处,生死与共。婚姻离异的缘由,除了少数的是出自性障碍之外,绝大多数是源于性格不合。因此,要防备婚姻的裂变,应着眼于夫妻性格不合的矫治。
所谓夫妻性格不合,实质上是这一方没有使另一方如愿以偿。同样道理,所谓性格相合,情意相投,就是夫妻双方彼此都能获得满足。这种互相满足包括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通过努力是可以做到的。
因此,夫妻的性格不合,即使已到了见到对方都感到是一种精神折磨的地步,还是不要轻易分道扬镳为好。与其束手待毙地哀叹与对方性格不合,不如身体力行,通过主观努力,在实现家庭职能中相濡以沫,弥缝不合,摆脱困境。
如何摆脱夫妻性格不合的困境,进而弥合夫妻间的缝隙呢?最好是用“异质整合”的方法。夫妻性格的异质整合,一般要经过迁就、接纳、应心三个阶段。
迁就
就是一方顺着另一方。夫妻之间,有各种各样分野,如一方要咸,一方要淡,一方爱音乐,一方好球类等的兴趣爱好分野;一方当教师、当护士,一方当钳工、一方当营业员之类的职业所构成的生活方式分野;一方活泼好动,一方抑郁孤僻,一方急躁,一方沉着之类的气质分野等。有了分野,彼此难免产生不习惯、不适应现象。迁就,就是彼此宽容,面对现实,接受现实,从而使彼此思想得以认同。
接纳
就是迁就的习惯化。如果说迁就是克己妥协和让步的勉强过程,那么,接纳就是勉强的解除,并渐趋自觉的过程。迁就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不仅不觉得勉强,反而觉得非此不可。
应心
就是得心应手。夫妻经过接纳,性格、气质、习惯、作风等全面适应,互相熟悉,配合默契,臻于高度的和谐。
性格不合的夫妻进行异质整合,必须牢记:
异质整合从迁就到应心,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日久方得见效,它需要双方付出长期的努力。
夫妻性格异质整合的基础是爱情,如果双方没有维护爱情、维护家庭的强烈愿望,一切的一切,都将是侈谈。
夫妻是个共同体,荣辱与共,性格的异质整合,不存在孰是孰非与孰优孰劣;各走极端既不必要,亦无意义。
3.克服爱情厌倦心理的方法有哪些
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人若长期接触同一事物或从事同一工作,就会产生疲劳感。即使是一幅很美的画、一首很动听的乐曲,如果反复看、反复听,原先的美感也会逐渐消失,而代之以单调乏味的感觉。同样,对于毫无变化、索然无味的婚姻生活也会产生这样的心理反应,这就是“爱情厌倦”心理。
孤独感、生活单调、缺乏情感交流和吸引力的消失是产生“爱情厌倦”心理的主要因素。
孤独感常是产生“爱情厌倦”心理的主要原因。一个人如果没有人与他分享生活中的乐趣与感受,就会产生孤独感。由孤独感又转而成为对婚姻的失望乃至愤怒,原先的情感也就随之消失殆尽。
长期单调贫乏的生活是促成“爱情厌倦”心理的第二个重要原因。家庭生活如果总是在同样的时间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就会失去乐趣。而外遇却能提供新鲜感和刺激性,并带有许多吸引人的冒险因素,这对于不甘单调的一方自然构成了巨大的诱惑,继而对原有的婚姻更为不满和厌倦。
而夫妻间若长期地缺乏感情交流是滋长“爱情厌倦”心理的第三个因素。事实上,夫妻间的和谐关系是靠思想信息的交流而形成并维护的,它包括互相的尊重与欣赏。夫妻若缺乏情感交流,其隔阂便会浸渗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双方渐渐疏远,由相互看不惯直到相互厌倦,“爱情厌倦”心理便由此而生。
吸引力,是夫妇双方保持相互爱慕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而不少做妻子的却认为,自己同丈夫一起生活多年,互相熟悉也无什么生理上的秘密可言,就无需保持端庄的仪态,因而失去了女性特有的魅力,使丈夫逐渐产生厌倦心理。
还有一些妇女则认为,只要自己有助于丈夫和家庭,丈夫就不会(至少从道义上讲是不敢)嫌弃自己,从而不注意自身的修养和提高,使夫妻间拉大差距,造成情感的不和谐。此时,“爱情厌倦”心理也就在所难免了。
所以,若要防止产生“爱情厌倦”心理,就要保持婚姻生活的新鲜与活力:
树立配偶第一的原则
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应优先考虑配偶的正当感情需求。只有当你把夫妻情感看得重要时,生活中的各方面关系才会平衡稳固。
尽量使家庭生活丰富多彩
我们可以经常地举办一些诸如结婚纪念、生日纪念之类的活动,共同回忆初恋与新婚时的情景,以唤醒爱的柔意,加深夫妻间的感情。形式可以是家宴或野餐,也可以参加某项社交活动或外出旅游等等。
同时,不断地了解对方和表达自己的精神需求,及时进行爱的滋润,并使性生活成为有意义的示爱行为。这样,双方就会燃起对爱情、对生活的新的追求。
经常地赞美对方
不要认为对方的长处是应该具有的,短处却是不可容忍的,而要使对方感到他(她)在你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激起他(她)使你幸福的愿望和行动。事实上,夫妻双方都是对方的精神支柱,都是对方获得幸福的源泉,交流情感不要吝啬赞美之辞。
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
这是保持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夫妻既是一个共同生活的整体,又是两个独立的人,它不会因为一方的提高而“带高”另一方。只有双方共同提高,才是婚姻稳固和谐的基础。
4.如何面对“第三者”插足
所谓“第三者”,就是同有夫之妇或有妇之夫保持暧昧关系的异性。“第三者”插足家庭,是很不愉快的事情,它会给家庭带来不和、争吵甚至分裂。怎样对待“第三者”插足呢?
冷静
“第三者”插足家庭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唯有冷静分析,才能区分“第三者”以及“第三者”与你爱人之间关系的不同情况。同是和“第三者”来往,尚未发生,已经发生两性关系、不道德的关系刚开始,已经保持相当一段时间、主动引诱,经不起别人引诱,这些都有程度上的区别。
此外,还有性质上的不同。爱人同“第三者”保持不道德的关系,是出于精神上的空虚,还是对自己家庭的不满;抑或是喜新厌旧,意欲重组家庭?这些在性质上都是不一样的。情况不同、性质不同,处理方法也应不同。
因此,发现爱人有了不轨之举后,首先应冷静地把情况搞清楚,否则不分青红皂白来个一锅煮,那就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理智
当一个人发现自己爱人背着自己同“第三者”发生不道德关系后,油然产生受骗心理,这是很自然的。于是,气恼、愤怒接踵而至,这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愤怒本身于事并无多少裨益;相反,倒有可能做出失去理智的事情。因为大吵大闹并不能提高对方的觉悟,虽然说可能有一时的抑制作用,但却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弄不好,反使对方丧失对昔日感情的留恋和对家庭前景的希望,使家庭关系搞得更僵。
反思
爱人有了外遇,给家庭关系带来损害,从当事人一方来说,应该认识错误,改弦易辙,并且不计较对方批评自己的态度。但对另一方来说,也应扪心自问,过去对爱人究竟关心、帮助得怎样?
一般爱情基础牢固,平时互相尊重、体贴、关心的夫妻,很少听到有“第三者”介入的事情。多是爱情有了裂缝,平时有了隔阂,又不及时修补,才易使“第三者”插足其间。所以,在你帮助爱人的时候,不能一味责怪对方,也应该看到自己的不足,开展必要的自我批评。这只会使对方受感动,更内疚,更利于问题的解决。
当然,如果你对爱人与“第三者”的不轨之举,进行上述处理方法后,他(她)还要一意孤行,执意不悔,那只有诉诸组织、舆论和法律了。
5.怎样预防移情现象
移情是外遇与婚外恋之间的关键转折点。一旦发生移情,婚姻便会出现危机。许多人是不愿看到此种结局的,因为人们心目中向来以“圆满”、“美好”为理想婚姻的注释。
那么移情缘何而起呢?如何预防移情现象的发生?心理学家们从大量的事例中归纳出导致移情的三个主要原因:寂寞、单调和不能沟通。如果在婚姻中出现了一个或一个以上这种危险的征兆,那就表明婚姻可能已有了裂缝,移情的种子也就有可能趁隙发芽生长。
(1)寂寞是移情的主要原因。一个人如果在生活中无论大小事情都无人参与,他或她定会倍感孤独。
(2)单调是导致移情的又一原因。一般而言,结婚五六年后,原先的热情可能会冷却下来,日常生活也可能变成了惯例。而对比之下,移情就含有许多奇遇的成分:追求新鲜、冒险以及浪漫等。
(3)不能沟通亦是移情的一大原因。大多数夫妇都看不出他们婚姻生活中存在的破坏性的沟通方式,双方都将责任归于对方,愤怒和挫折渗入了他们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其实,夫妻关系通过思想感情的沟通才能建立和维持。
也许挽救婚姻比结束婚姻要困难得多,而且时间也长。但如果下定决心建立更好的婚姻关系,那么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开始试试:
确定优先地位
在工余和假日必须把和配偶的关系尽可能放在首位,时间和精力应先放在夫妇关系上,然后才分配到其他生活方面。
确定实际目标
不能用过去所共同分享的一切来作为衡量现在关系的标准,这并非说浪漫爱情已一去不复返,而是双方都已有了改变,关系当然就不同了。因此应努力保持那些变得比以前更好的东西,重新确立那些已不适应现时情况的目标。
寻求改变现状
配偶双方都必须愿意改变现状,开始彼此不妨做一点小小的关怀举动,并关心对方的需要,这样情爱就自然会随之增长。不过重建美好关系需要时间,这个过程可能会一直继续下去,这样自然双方都比以前更有爱心、耐心。
避免针锋相对
夫妻之间的对话,可以有破坏性也可以有建设性,可以伤害也可增进自尊心,人们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采取破坏方式,以致伤害对方的自尊心,从而也伤害了夫妻之间的感情,破坏了自己所希望培养的良好关系,这是需要努力避免的。
所以,无论有无移情,夫妻双方在婚姻中都应互相努力,使婚姻生活更加有质量,移情现象也就不攻自破了。
6.对待爱交际妻子的正确态度
交际是社会交往的手段,是现代生活的添加剂,是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也是家庭生活的一项内容。然而,交际有时会成为家庭生活的冲击波,使家庭产生震荡。有的妻子积极参加社交,却不为丈夫理解,遭到丈夫的阻拦、反对,造成了夫妻之间的矛盾,丈夫忧郁,妻子苦恼,对夫妻关系构成了威胁。
丈夫对待爱交际的妻子,采取不正确的态度,一般说来,往往由于下述的原因:
封建意识作祟
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将我国家庭作了明确而严格的分工,即夫主外,妻主内。夫妻这种“分工”,恰恰建立在“男尊女卑”和“夫权至上”的基础上。当今虽然封建礼教已成历史陈迹,但在有的丈夫头脑中还残留陈腐观念,仍认为妻子除了工作,最好留在家里,参加社交就是“不本分”,甚至视为轻浮、不正派;有的把妻子社交视为自己的耻辱,有损自己大丈夫的形象;而有的家庭的老人偏见,也增加了妻子步入社会的阻力。
担心妻子变心
有的丈夫认为社交能为妻子喜新厌旧创造条件,步入花花世界,能使意志薄弱、爱慕虚荣的人变心;遇到理想的男子汉,有共同语言的知音,会有嫌弃不理想丈夫的机会;如果原来夫妻关系本来就不太融洽,妻子的交际就有扩大夫妻裂痕的可能。
怕妻子上当受骗
从小家庭走向社交场合的大舞台,确能使人开拓眼界,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物,但其中也有专门诱惑、勾引和玩弄女性的浪荡公子。这伙人都有吸引女人的“魅力”,如果丧失警惕,轻易相信甜言蜜语,就会上当受骗。因此,有的丈夫对妻子交际总不放心,觉得她缺乏社会经验,不善于识别坏人。
怕影响家务
有的丈夫虽然对妻子的社交还有正确的看法,但却担心妻子社交影响家务,不如劝阻妻子留在家中,少些交际更好。
凡此种种,必然阻碍了妻子的正常交际,干涉了妻子的自由,招致妻子的不满,甚至因此而引起夫妻纠纷,伤害夫妇感情,导致家庭危机。
那么,作为丈夫应怎样正确对待这个问题呢?
端正认识
家庭,仅仅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广泛的社会生活是人们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因此,家庭生活虽然是夫妻生活的主要内容,但远离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双方守在小家庭里,必然显得生活过于单调、乏味、孤独和寂寞。
所以,参加社交是夫妻双方的正当权利。作为丈夫,应当支持妻子参加社交活动,进行正当的人际交往。
信任妻子
爱妻子首先要信任妻子,不论妻子守在自己身边,还是参加社交,都不能胡思乱想随意猜疑。诚然,进行社交是会接触异性,但与异性交往并不一定就会弃旧变心。尽管有的女人在社交中喜新厌旧抛弃了丈夫,但毕竟是少数,这样即使把她关在家里,同样会发生意外。
所以,主要在于她的道德品质问题,并非社交的罪过。对于绝大多数妻子而言,社交不但不会转移她们对丈夫的忠贞爱情,而且会加深夫妻双方生活的美满、和谐。
积极引导
社交场所毕竟不同于家庭,接触、来往的人十分复杂,对初涉社会的女性,确实应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作为丈夫,要积极引导,随时把社交中应注意的问题,耐心反复地向妻子说明,经常提醒妻子,提高妻子认识,使妻子在思想上筑起一道坚固的长城。
及时解决
如发现妻子在社交中出现一些不良倾向时,丈夫要及时予以解决,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切不可等事情闹大了再处理。
7.妻子有外遇怎么办
遇到妻子有外遇这样的问题的确让人苦恼,男人有时只是外表的强者,内心却对家、对妻子格外地依赖。妻子有外遇,一般的男人会有强烈的情绪反应。从不相信、猜疑到确信,这阶段将伴随着痛苦、愤怒、迁怒,也许会做出一些不够冷静的事情。他们对妻子的一切言行都不再相信,把错误都归于对方,似乎有权斥责她、报复她、伤害她。但也许会变成另外的一种人,做出全副武装的样子来保护自己已经受伤的心,这时家庭就像一个硝烟弥漫的战场。
但作为丈夫最好不要这样做,你的情绪反应说明你还爱着她,而你的表现却似乎是在厌恶她,赶她走。如果你的确控制不住情绪,不妨和妻子分开一段日子,给自己也给你的妻子一个可以安静思考的时间。你可以想一想你自己的原因,你们的个性、习惯、爱好、乃至性生活方面等由来已久的问题。也许这些原因你早已心知肚明,只是羞于说出。
你要分析妻子婚外情感的深度,是异性间的友谊相知,还是一种恋情。你也要回忆你和妻子在一起的日子,相亲相爱的经历,看这种情爱在你们之间的分量还有多重。
经过冷静的思考,你不外乎采取两种态度:
积极态度
你应主动向你妻子表明你依然爱她和需要她,承认世界上任何事情包括自尊都无法与家庭的重要性相提并论。你不妨对她说让她再给你一个机会,你决定要重新改变自己,消除你们之间的误会与隔阂,重燃爱情之火。
这种态度显示出你人格的成熟、你始终如一的责任感与进取精神,同时也能看出你的宽容大度、善良。这样,你即使没有赢回你的妻子,也会让你今后重获家庭的幸福。
消极态度
你寄希望于你的妻子回心转意,希望她向你忏悔,请求你的原谅与宽恕。你总是在等待,有时靠想象来给自己壮胆。你可能会说一些诸如“你离开我肯定会后悔”之类很虚的话,却不敢承认你非常需要她。
然而,这种态度有时会让你陷入一种抑郁情结,你不再自信,你开始自我否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生命好像失去了意义。你会感觉事事艰难,从而逃避你的生活、你的责任,变成了一个生活的弱者。
当然不管是采取积极态度还是消极态度,你都不一定能重新赢得她。不要沮丧,要知道生命只有一次,对你对她都一样重要,你的妻子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这是人权的核心体现。你毕竟曾经拥有过她,你们相处的日子永远是你生命内涵的一部分。
最不可取的是那种暴戾的态度,以为妻子是你个人所有,你即使得不到她的心也决不让她得到幸福,这种两败俱伤的事最好不去做。
8.妻子爱“吃醋”怎么办
社会虽然已跨进了新的年代,但当丈夫与异性交往时,妻子心中就觉得酸溜溜的,像吃了醋一样。这些妻子总希望自己的丈夫坚守“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教,她们或因一时误会便盯梢、跟踪丈夫;或听信流言蜚语无端怀疑丈夫的社交;或不准丈夫与异性接近,限制其社交;或捕风捉影胡乱猜疑。
有的妻子见丈夫与异性交谈,便当场撒泼吵闹,诽谤侮辱女方;或回家后与丈夫使性,胡搅蛮缠,没完没了。遇上这样妻子确实令人头痛。但既然遇上了,怎么正确对待呢?
忠于妻子
丈夫对爱情的忠贞行为,是消除妻子猜疑的最有效的“灵丹妙药”。妻子爱“吃醋”,对丈夫有些不放心,因此,丈夫一定要注意用自己的行动,加强妻子对自己的信任。要检点自己的作风,不可背着妻子做任何对不住妻子的事。丈夫心中只有妻子,永远忠于自己的爱情,丈夫的纯真行动,迟早会消除妻子心头上的一切疑云,妻子自然也就不再“吃醋”了。
消除误会
有的妻子对丈夫的猜疑,由于没有及时地消除,使误会酿成了“醋”。所以,作为丈夫应细心观察了解妻子,弄清妻子“吃醋”的原因。
不避妻子
丈夫参加社交本是正常的事,与异性接触应大大方方。殊不知,越是隐蔽,妻子就越怀疑;越是不让妻子知道,妻子就越是认定里面有鬼。作为丈夫,若有可能,尽量让妻子陪自己一起参加一些社交,让妻子在社交场上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认识。同时,在结交异性朋友时,最好也让妻子知道,能请她们来家中作客,与妻子也交个朋友,那就更好了。
讲明危害
妻子爱“吃醋”,不仅使丈夫陷入家庭小圈子里,必然要把丈夫看得紧紧的,时时拴在自己身边,从而使生活单调乏味,而且也妨碍了丈夫的正常工作和社交。同时,由于凭空编造莫须有的“第三者”,往往会伤害他人,造成严重的后果。
妻子爱“吃醋”,虽然是以爱丈夫为出发点,却以损害丈夫、伤害夫妻感情为归宿。因此,妻子切莫把爱“吃醋”视为“小事”。事实上,由于丈夫不堪妻子的猜疑而与妻子分手的悲剧,生活中并不少见。这告诫爱“吃醋”的妻子,使她们真正从思想上认识猜疑、嫉妒的危害,从而自觉改正。
正确理解
妻子爱“吃醋”确实给丈夫带来一些麻烦,但应从积极方面考虑,毕竟还是真心爱丈夫,怕失去丈夫,这一点应该肯定。从这个角度去看待妻子,火气就会消失,丈夫就能冷静下来,认真地帮助妻子克服这一缺点。
只要丈夫心胸坦荡光明磊落,多数妻子会化猜疑为信任,矢志不渝忠于爱情,从而更加敬重丈夫,夫妻关系会更加亲密无间。
9.应该如何面对“妻管严”
现代女性越来越不满足于家庭里的角色,她们一些人要“平等”,争“自由”,认为“矫枉必须过正”。于是,不少妻子自觉不自觉地扮演起“妻管严”的角色。“妻管严”问题不是在个别家庭中存在,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愚昧、落后和虚荣心是产生“妻管严”的土壤。大多数丈夫对“妻管严”这种精神枷锁叫苦不迭,特别是青年人,迫切希望摆脱这种没有和谐气氛的家庭桎梏,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倡导建立友爱的、民主的、和睦的新型家庭已经刻不容缓。消除“妻管严”这种畸形家庭关系,是社会精神文明重要任务之一。
消除“妻管严”这一社会弊病,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在恋爱、婚姻、家庭问题上,我们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伦理学家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部门,要摸清时代的脉搏,掌握、研究、探讨在新形势下出来的“妻管严”问题,并拿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办法,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首先从家庭这个最小的社会细胞开始,真正建立起一个家庭成员之间新型的平等关系。
各级党政组织及妇女、青年、工会等群众团体应真正重视起来,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表彰那些正确处理家庭关系的先进典型,运用正确的社会舆论,形成一个人人相互帮助、个个自尊自重、处处为别人着想的良好社会风尚。
丈夫要以诚待妻,克服自卑的心理,除充分肯定妻子在家庭中的功劳外,还要经常善意地指出她的弱点、毛病,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感化妻子,夫妻团结友爱,共同改变这种社会弊病。
最关键的是妇女要有自知之明,敢于和那些腐朽的和我们时代风貌相违背的愚昧、虚荣、落后的势力抗争,做一个心灵美的现代女性,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人们的真正尊重。
事实上,女性的自尊和独立,并非一定要打倒男子,实行大女子主义才能取得,因为那不是平等。真正的平等要靠友爱互信来取得,这一点应该是每一对“妻管严”式的夫妻要明白的。
10.丈夫脾气坏怎么办
谁都希望自己的丈夫脾气随和,如果不幸你的丈夫是个好发脾气的人,你又该怎么办呢?其实,与其烦恼、苦闷,还不如冷静分析一下丈夫脾气火暴的原因,说不定能帮助爱人改变这种性格。
脾气暴躁人的情绪特点,一般都是稳定性、持久性差,而强度又较高。于是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就易发脾气。但是,发脾气需要有一定的情境条件。
当情境发生明显变化时,人的情绪就可能大起大伏,这就涉及到各人对情境变化的“心理应激反应”的控制水平。控制水平低的,遇到一些挫折就会因为失去心理平衡,而大发脾气。
当然,还有别的情况。例如丈夫有“大男子主义”思想,于是好发脾气也就成了家常便饭。不论是哪一种情况,都同好发脾气者的意志薄弱、自我修养分不开。
既然丈夫心理应激反应的控制水平比较低,遇事好发脾气,妻子的责任就是想办法帮助他提高控制水平,改掉好发脾气的坏性格。
从“治标”而言,就是在丈夫将要发脾气、开始发脾气、或已经发脾气的时候,采取缄默、克制和忍让的措施,使其脾气缓息下来。当然,克制爱人的脾气,也以在事情一开始就主动帮助来得容易和见效快些。
当丈夫脾气发过以后,应当及时启发他的理智,让他懂得发脾气是不好的。不过,对他若无必要的忍让,往往脾气一发而不可收拾;但若无事后的说理,也难以帮助爱人克服好发脾气的不良态度。因此,当丈夫的脾气发得没有“理由”时,就应该严肃向他指出。
一般说来,他发脾气时,你忍让;事后,你把话讲得重一些,他大多也听得进。但更重要的还是“治本”,也就是提高心理应激反应的控制水平。这无疑主要要靠本人的努力,但作为爱人,在这方面也不是没有用武之地的。
帮助丈夫坚定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人生的道路是漫长而又曲折的,在逆境中亦能奋斗,关键在于自己努力。当你丈夫真正明白了这一点以后,他就不会动辄为不悦之事发脾气了。
用乐观的情绪熏陶、感染爱人,这样,你在生活中就不必再为他好发脾气而担忧了。
帮助爱人培养对外界事物的兴趣,也有助于他遇事乐观,不易发火。
帮助丈夫克服好发脾气的坏性格,这是你的应尽责任。但归根到底,要克服它,还得靠主观努力。
11.丈夫爱猜疑怎么办
丈夫本应对妻子完全信任,不该存有什么猜疑。可是,有的丈夫却怀疑自己的爱人。它像一条无形的锁链,紧紧捆住了妻子的手脚,使夫妻双方陷入痛苦之中,甚至导致家庭破裂,酿成悲剧。作为妻子,切不可低估丈夫的多心给家庭带来的严重后果,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根治丈夫的多心。
产生这种情况有如下几种原因:
有的丈夫沾染了浓厚的封建意识,恪守“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道德规范。他们希望妻子不同异性来往,才是对他的忠贞。否则,发现妻子同异性有交往,就醋意大发,怀疑妻子。
妻比夫强,担心被抛弃,丈夫便对妻子异常戒备;丈夫相貌平平,妻子却如花似玉,便担心招风和背叛自己;妻子高升成名在丈夫之上,便觉得会瞧不起自己而另寻新欢;妻子的学历、才华都超过丈夫,便认为会附凤攀龙另攀高枝,随时都有失去妻子的可能。
听信他人挑拨离间,也是有的丈夫怀疑妻子不贞的一个原因。有的人或为打击陷害人家妻子,或意在插足拆散他人家庭,于是,便对人家清白的妻子制造流言蜚语,在其丈夫心头上播下不信任的种子。一时误会,也会使有的丈夫顿起疑云。
妻子一旦发现丈夫对自己多心,就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措施,扫除丈夫心理上的疑云,让爱情之花盛开不败。
那么,妻子该怎样正确地对待丈夫的猜疑呢?
冷静理智
人一冲动,感情用事,失去理智,往往会把事情办坏。既然自己忠于丈夫,洁白无瑕,只要做好工作,疑云不难消除。因此,应该控制住自己的感情,选择一个适当时机,心平气和地劝说丈夫把对自己的怀疑和盘托出。
如果丈夫不肯谈,或是吞吞吐吐,妻子就要耐心开导丈夫,使丈夫解除思想顾虑。并指出,猜疑是夫妻和睦、家庭幸福的大敌,是爱情的腐蚀剂,必须及早消除。否则,会给夫妻生活带来不幸。
只有这样,丈夫才有可能把自己的猜疑如实说出。根据丈夫提出的疑点,妻子要详尽地把情况讲清楚,这样才能解开疙瘩,消除误会,重新获得丈夫的信任。
有的疑云,往往并不是一两次解释工作所能奏效的,需要妻子在日常的生活中,用自己忠贞的行动,来彻底消除丈夫的疑心。妻子光明磊落,不向丈夫隐瞒,丈夫看到了妻子敞开了心扉,当然也就消除了疑心。所以,妻子应该向丈夫交心。因为妻子有意或无意的隐瞒,有时都会造成丈夫不必要的误会。
行为检点
作为妻子,在与异性交往时,还要注意分寸,把双方的感情严格地控制在友谊的范围内,表现得自然大方,风度高雅,这样就会减少丈夫起疑心的客观因素。
有的丈夫对妻子起了疑心,只是暗中观察。因此妻子往往不知道,当然也无法通过谈心来消除猜疑。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讲究婚姻道德,用自己贞洁的行为,去扫除丈夫的疑云。
感情交流
夫妻之间产生误会、猜疑,往往由于缺乏感情上的交流所致。如果妻子能和丈夫注意保持热烈的感情,经常和丈夫谈心,在妻子的爱抚中,任何猜疑、误会都难于产生。所以,作为妻子,应重视夫妻间的感情交流。
12.夫妻双方对待家务应持什么心态
在我国当前的社会条件下,家务劳动确实是很繁重的。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8小时在单位里忙工作,回到家里就得忙家务,真是“眼睛一睁,忙到熄灯”。
另一些调查也表明,家务劳动不能妥善处理好是发生家庭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夫妻因家务劳动闹矛盾的原因,大致又有两点,一是思想上、心理上的不协调,如丈夫有大男子主义思想,认为家务事应由妇女去做。二是安排上的不恰当,反过来又造成或扩大双方在思想上、心理上的矛盾。所以,进行夫妻在家务劳动上的心理调适,是十分必要的。为此要做到:
平等原则
要把家庭生活安排好,夫妻之间对家务劳动就必须取得思想上和心理上的一致。夫妻双方都应该把家务劳动看成是自己的本分,妻子不能醉心于所谓“妻管严”,丈夫也要摆脱“大男子主义”的羁绊。所以,夫妻双方对家务劳动应采取平等的原则。
一致原则
家务劳动是没有底的:房间可以布置了又布置,桌子可以抹了又抹,一件外衣可以一个月洗一次,也可两三天洗一次,等等。在这些问题上,夫妻之间未必就那么“心有灵犀一点通”,这就需要商量。双方经过商量取得一致意见后,照此办理,不自行其事或阳奉阴违,矛盾就会少多了。
分工原则
家务劳动也以各司其职为好。在自己分管的范围内,自觉得把事情干好。分工也不是半斤八两绝对平分,而应根据夫妻不同体质、能力、生理、心理情况合理安排。
当然分工不是分家,双方也要主动互相配合,互做帮手,这样既分工又配合,要求明确,有条不紊,彼此间也有一种支持感,不仅对提高家务劳动效率有好处,对于促进夫妻和谐相处也有好处。
宽容原则
夫妻间各自的经历、习惯、工作忙闲及家务劳动能力不同,在家务劳动中承担的数量、完成的质量肯定会有所差别。例如丈夫下班较早,理应负责晚餐,可是烹调技术不高,烧出的饭菜不可口,如果责怪的话,既伤感情,也会打击丈夫的积极性,因此还是以宽容为宜。
家务劳动看起来只是一个“干”的问题,其实怎么干法,大有讲究。干好了,效率高,大家心情舒畅,家庭生活愉快;干不好,事倍功半,彼此都不愉快,有时还要吵一场。
所以,夫妻之间对家务劳动的看法、想法和心理状态有必要协调一致,使家务劳动这个家庭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成为夫妻和谐相处的催化剂。
13.离婚带来的问题有哪些
维系婚姻难,没有婚姻也很难。婚姻结束了,但痛苦并未消失,一系列后遗症会严重地危害人的心身健康。
离婚通常会引起一些不良的心理因素:
失落感
旷日持久的离婚诉讼结束了。昔日生活中的另一半已不复存在,又回到了婚前的独身生活(或许身边多了个孩子)。此时此刻,对于那些并未因为第三者介入而分手的人来说,大多数会有一种失落感。
重新开始独身生活后,离婚前那种对对方难以容忍甚至是仇视的心情,也因离婚而告一段落。有些人会不自觉地回忆起过去的幸福时光,感到失去了生活中最宝贵的部分,青春、爱情、家庭……
对家庭的回忆及对分手的配偶(包括孩子)的现今生活的猜测想象经常缠绕心头。有的人感到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在他们心中,家庭、配偶、孩子本是他生活的中心,喜怒哀乐由此而引起,情感的产生及宣泄也以此为对象。如今家庭已经解体,他们心中茫然若失,长久不能习惯新的生活。
困惑感
不少被动离婚者,对自己的配偶与自己分手感到困惑不解。他们平时自认是模范丈夫或贤妻良母,对婚姻自我感觉尚好。在接到离婚诉讼时,认定错在对方。于是,就会不断地向人诉说自己的无辜、对方的无情,以期博得人们的同情和怜悯,他们往往认识不到自身的缺憾对婚姻造成的破坏作用。
事实上,婚姻的解体是缓慢而自然,一点一滴地潜袭而至的。日常生活中产生的龃龉并未使许多夫妻感到婚姻巨变将临。当一方醒悟到不能再继续下去时,另一方始终不明白婚姻破裂的原因所在。也许他们将来会思索、会反省,但初期的困惑将会使他们产生种种怨天尤人的想法。
生活中有的人追求实际的物质生活,有的人追求充实的精神生活。假如这两种人结合在一起而不能加以适当的调整,家庭生活必然会产生尖锐的冲突,而且会使婚姻的存续成为不可能。往往有这种情形,婚姻解体后,对婚姻破裂百思不得其解的一方,宁肯相信对方是因为喜新厌旧之类的原因,而不相信仅仅是精神因素所致。
无论离婚是否出于主动,离婚者在离婚后产生自卑是常见的。对于离婚者来说,传统道德观念、社会舆论,常使他们在同事、邻居朋友中有一种压抑之感。在幸福美满的夫妻面前,离婚者常对自己不能创造或维护一个美满的婚姻而唏嘘不已。
无论离婚者在其他方面多么出类拔萃,但在婚姻方面他毕竟是个失败者。越是好强、自尊的人,越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只不过有的人善于用表面的豁达乐观来掩饰自己内心中的孤独凄凉罢了。
在离婚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离婚者会一蹶不振、茫然若失,在精神、心理、情感诸方面产生障碍。有的人因此改变生活习惯,染上不良嗜好,如吸烟、喝酒等;有的人因情伤身,身体健康也受到损伤,甚至会体质迅速下降,诱发各种疾病。
因此,希望人们能认识到,草率结合、草率离婚不仅仅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给亲友带来焦虑不安、给个人生活带来痛苦,而且会给当事人的身心健康带来莫大损害。
14.怎样克服再婚心理障碍
在各种类型的离婚案中,再婚者由于各种心理障碍造成夫妻感情破裂的比例占50%以上。绝大多数再婚者离婚所提的理由是感情不和,但这仅仅是表面上的托词,在其背后却是当事人难以启齿或自己并不了解的各种心理障碍。
夫妻关系之所以发展到危机阶段,主要是以下的几种心理障碍引起的:
怀旧心理
由于你和前夫(妻)心心相印,感情深厚,使你无法忘怀和前夫(妻)共同生活的那段经历,忘不了他(她)对你的深情厚意。因此,虽然选择了再婚的道路,重新组成了家庭,可是,由于没有及时调整再婚的心理状态,不时流露出对前夫(妻)的怀念之情,这自然会引起对方的不快,进而妨碍夫妻的感情交流。
自卑心理
由于传统习惯势力的影响,认为自己是再婚,没有权利挑挑拣拣,以致在再婚择偶时,只要对方不嫌弃自己就满足了。婚后发现对方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才感到自己入了俗套,欲离不忍、欲合不能而陷入困惑之中。
比较心理
由于再婚前彼此缺乏真正的了解,婚后又不能接受、容忍对方的某些特征的嗜好,自己又不作必要的心理调整,遂常常将对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与自己原先的配偶作比较,并挑剔新配偶的不足之处。久而久之,对新配偶的失望和对原配偶的怀念之情同步滋长,并表现在自己的言行上。这样必然会加深双方的隔阂,进而酿成新的婚姻危机。
期待心理
再婚者大多持有这种心理,他们希望新配偶在各方面和原配偶一样,抑或超过原配偶,从而给予了较高的期望。婚后发现对方并非自己期待的那样而大感失望,就会试图努力来改变对方。如果对方能按照自己的要求发展,也许能维持婚姻,加深夫妻感情。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即使初婚者也难以改变对方的特征和习惯。因此期待值越高,失望值就越大。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已经明白了产生矛盾的原因和心理基础。如果你不希望迈出离婚这一步,那么从现在起,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心理障碍
上述心理障碍是导致夫妻感情危机的根源,所以必须逐渐加以克服。过去的不必再留恋,现实生活才是重要的。
心理调整
首先要对再婚的内涵进行重新理解,在此基础上作必要的心理调整,这样才能适应与原有婚姻完全不同的生活。具体的做法是:正确认识自己;容忍对方的某种性格特征;处处为对方着想。
加强交流
由于再婚者大多时间较为仓促,彼此间缺乏真正的了解,因此双方应加强思想的交流,熟悉对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现对方的闪光点,从而使夫妻的感情水乳交融,心心相印。
相互适应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习惯,只有相互适应,缩小双方的差距,相互理解和谦让,才能使再婚家庭幸福美满。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夫妻双方的共识和努力。
充实生活
祥和温馨的家庭生活是每个结婚者所向往的。对于再婚者来说,需要双方一起努力,提高生活的素质,充实生活的内容,丰富生活的质量。具体的做法则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和爱好来进行。
如果经过努力仍无法互相适应,这样的生活已影响你的心身健康,不妨考虑离婚。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