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卡夫卡与同时代犹太同胞维特根斯坦一样,指出了他人变地狱的至深根源,那就是“恐惧-欲望”的辩证法。正是“恐惧-欲望”的辩证法导致了“人类宇宙大爆炸的奇观:人的灵魂因为欲望而彼此远离,人的肉体却因为恐惧而越抱越紧,类似溺水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两方面不断强化和循环,到今天己形成有目共睹的“大众消费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性(self)的本真关系遭受严重威胁,只剩下一个个赤裸裸的“本我-自我复合体”(id-egocomplex),膨胀、发亮、扭曲、变形,从根本上相互伤害,苦苦挣扎。
库切与卡夫卡另有诸多相似之处,其中之一便是孤独。他性情孤僻,不苟言笑,奉行素食,不接受记者采访。南非首都开普敦社交界的女主人们都说:要是请库切出席晚宴,他就会像一个巨大的黑洞,把整个房间的生气都给吞下去。
按照大爆炸宇宙学的脉动理论,黑洞是大爆炸的结果。就此而言,黑洞人物卡夫卡是犹太先知式的人物。作为一个黑洞,他是对当代“欲望人类”的警醒。他的孤独,是接近我们所有人内心孤独的方式。这是“卡夫卡问题”中扣人心弦的旋律。
感谢彭强从美国遥寄英文资料。
感谢所有于本书写作过程中赐我以有形或无形祝福的人。
本书多涉及《卡夫卡日记》和卡夫卡颂t菲莉斯的情书》的有关内容,凡我认为特别重要并有争议之处,均由我亲自译自英文版(其中方括号中的文字为我所加),脚注中只标明日期:其他引文引自现有中文版,脚注中标明出处。除此之外的卡夫卡文字(包括有关卡夫卡的原始资料),如果有不同中译本,即按自己的理解和上下文需要酌情采用;对不规范的译名,必要时加以统一特此说明。
林和生成都百花村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