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心理咨询指导计划-第三讲 到达学习巅峰要有意志做伴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苏东坡曾云:“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坚强的意志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心理素质,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圆满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孩子会做的题也不敢动笔

    不会做的题怎么看也不会,会做的题又不敢动笔,总怀疑自己的思路,所以“空白试卷”就这样来的。

    适宜孩子

    没有主见的孩子

    学习问题

    学习中不果断、犹犹豫豫,总对自己的决定产生怀疑,考试中改了又改,还是改错,导致学习成绩不好。

    经典案例

    小刚在班里成绩不好,所以他每次解数学题时,就算自己有了解题思路,也常常不敢下手解答,生怕自己的思路错了。高一文理分班,当老师问小刚报文科班还是理科班时,他又犹豫了,不知自己是学文好,还是学理好。小刚小到解题,大到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都犹豫不决,不知何去何从。生活中,像小刚这样的孩子很多。

    心理咨询

    这涉及孩子的意志品质问题。

    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意志对个性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1822~1895)有一段名言:“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个成功在等待着。”这说明,意志在人的成才、成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孩子做事拿不定主意、犹豫不决,正是意志力薄弱的表现。

    孩子做事拿不定主意、犹豫不决、不果断,是意志薄弱的表现。究其原因有:

    (1)是家长过于保护,致使孩子依赖性强。成人出自“好心”,唯恐委屈了孩子,一味包办、代替或过多地干涉孩子的事情。这样,孩子就无法学习到独立做事的经验。

    (2)是家长要求过分严格,孩子自信不足。爸爸、妈妈望子成龙心切,对待孩子往往期望过高,总是不满意孩子的表现,赞许少、批评多。有的爸爸、妈妈还让孩子做力不能及的事,又不帮助他,结果,孩子常常感到失败的痛苦,不自信,害怕做错事,更拿不定主意。

    指导计划

    那么,家长应怎样培养孩子果断的意志品质呢?

    1.有些事情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的就让他自己决定,以免孩子养成依赖心理。

    2.父母之间的矛盾不要暴露在孩子面前,否则孩子会无所适从,不知道谁对谁错,久而久之形成性格上的游移不定。

    3.父母不要对孩子采取吓唬手段,这样孩子往往胆小怕事,前怕狼后怕虎,这也是形成孩子“犹豫状态”的重要因素。

    亲子互动

    果断性测试

    你的孩子做事风格是怎样的呢?给他来个果断性测试你就知道了。

    让孩子看看下面所描述的这些特征和他像不像:+3表示非常像;+2表示比较像;+1表示有点像;-1表示有点不像;-2表示不太像;-3表示非常不像。

    1.大多数人似乎都比我敢作敢为、果断。*

    2.因为“害羞”,我对主动回答问题总是迟疑不决。*

    3.当妈妈的菜做得不合我口味时,我会向妈妈提出。

    4.即使是感觉到自己受到了伤害,我也会非常小心地不去伤害别人的感情。*

    5.如果文具推销员推销我不太喜欢的产品,我也很难开口说“不”。*

    6.别人让我做某件事情时,我总要弄清楚原因。

    7.我总会去寻找一个好的强有力的论据。

    8.我会努力做到班级中的前几名。

    9.平时周围的同学总是会利用我。*

    10.我喜欢与新认识的人、陌生人交谈。

    11.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来吸引异性同学。*

    12.给教师办公室打电话,我会犹豫不决。*

    13.我宁愿用写信的方式来告诉某个男(女)孩我喜欢他(她),也不愿意用私人面谈的方式来说出。*

    14.买了东西不合适又回去退,让我感到难为情。*

    15.如果一个亲密的令人尊敬的人打扰了我,我也会使自己的心绪平静下来,不会表达我的不满。*

    16.我总是逃避问题,害怕提出一些愚蠢的问题。*

    17.在辩论会中,我有时会害怕自己紧张而动摇自己的观点。*

    18.如果一位著名的令人尊敬的演讲者表达了一个我认为不正确的观点,我也会表达我自己的观点。

    19.我避免和店员或售货员讨价还价。*

    20.当我做了一些有价值的事情时,我会想方设法让别人知道。

    21.我会公开、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22.如果有人散布了我的谣言,我会尽快找到他(她)和他(她)理论。

    23.我总是很难说“不”。*

    24.我倾向于隐藏自己的情感,而不是公开表达。*

    25.我会抱怨学校餐厅或其他地方的服务差。

    26.当得到赞扬时,有时候我不知道说什么好。*

    27.如果在电影院或演讲厅,我附近的两个人在那里大声说话,我会让他们保持安静或到其他地方去说。

    28.任何人都别想在我前面加塞儿。

    29.我会立即表达自己的观点。

    30.很多情况下我都会沉默不语。

    孩子答完题,让他按下列方法计算得分。首先把标有星号“*”的题目反向计分(只有把数字前面的符号改成相反的就可以了)。然后将30个题目的得分相加。正分表示果断性高,负分表示果断性低。

    从这30道题目中,你就可对自己孩子的果断性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如果他得的分高,那恭喜你,你的孩子做事很果断,有自己的做事风格。相反,你就要放手,让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决定,培养他的果断性。

    让孩子“远游戏,亲学习”

    在游戏的天堂里,他是将军和皇帝;在现实的生活中,他却是学习的败将。所以,他们喜欢在游戏的天堂里翱翔。

    适宜孩子

    痴迷游戏的孩子

    学习问题

    迷恋电脑游戏,自己控制不了自己,因此耽误学习,导致学习成绩很差。

    经典案例

    小哲上小学二年级了,很喜欢打电脑游戏,周末或节假日,如果爸妈不在,他可以连续玩一上午不休息,没有节制。这严重影响到他的视力和学业。所以,每次小哲妈妈看到他坐在电脑前,脸色都很阴沉,不是骂他就是对他大吼。虽然小哲在妈妈的命令下说不再玩了,可是下次又这样。

    心理咨询

    小学生中爱打游戏的人不在少数,有的孩子玩游戏是为了逃避现实中的问题,比如人际关系问题、学业问题和情感问题,孩子无法解决面对的困境,于是以沉迷于游戏来寻求暂时的摆脱;有的孩子是为了补偿生活中的缺失,比如缺乏鼓励和成功体验的孩子,在游戏中能较容易地获得成功,弥补他在现实中无法得到的缺憾;在生活中屡遭挫折的孩子也容易陷入电子游戏,因为游戏中没有指责、批评,容易获得他人的承认。

    孩子由于学业和各种关系的失败,而转向打游戏,是一种代偿心理。当自己追求某种东西追求不到,因而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时,就不再去追求原来的目的了,而是试图“重新”假设一个目的来追求,从中得到心理的补偿,这种心理就叫做“代偿心理”。

    指导计划

    对于家中有这种孩子的家长,应先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孩子进行引导。

    (1)让孩子对电子游戏有个辩证的认识。

    (2)要注意开拓孩子丰富的精神生活领域,培养他健康向上的兴趣和爱好。

    要让他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在活动中形成和满足自己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需要和兴趣。如体力劳动、体育锻炼、阅读和写作、科技制作等。一旦感受到这些活动的意义和乐趣,就自然会从对游戏的迷恋中解脱出来。

    亲子互动

    孩子是“游戏中毒”了吗

    下面列举了对电脑游戏迷恋程度的测试题,请孩子按照自己的情况,在符合的选项中打“√”。如果他的情况符合其中的10个或10个以上,那么他就是电脑游戏的“中毒”者。他必须尽快从电脑游戏的控制中解脱出来,否则时间越长越难摆脱“毒瘾”。

    ①打开电脑后,先玩游戏。

    ②玩游戏能废寝忘食。

    ③睡觉时也继续在“玩游戏”。

    ④通宵达旦地打游戏,导致上课时总是打瞌睡。

    ⑤因为打游戏没复习功课,考试没及格。

    ⑥因为玩游戏,感到身体很疲惫。

    ⑦不能玩游戏时,常感到烦躁和生气。

    ⑧没玩游戏时,也想着有关游戏的事。

    ⑨玩游戏时经常大喊出声。

    ⑩游戏里的主人公死亡或受伤,自己也会非常伤心。

    B11经常分不清自己置身在虚拟世界,还是现实中。

    B12觉得现实生活中做不到的事情,在游戏中都能做到。

    B13比起现实中的自己,游戏中的我更有价值。

    B14因为天天玩游戏,老是被爸爸妈妈批评。

    孩子只想成功,害怕失败

    一位名人曾说过:“与其说成功是一杯甜酒,不如说这是一杯苦酒,是许多次失败的苦汁的聚结。”孩子害怕失败,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远。

    适宜孩子

    输不起的孩子

    学习问题

    学习中承受不了挫折和打击,只想成功,一旦失败,就悲观失望,对学习丧失信心。

    经典案例

    红红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红红的父母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批评她学钢琴不认真,她索性就放弃不弹;和父母玩游戏一旦输了,她就大发脾气;看到其他同学表现比自己好,就委屈哭泣……

    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表现出像红红这种“输不起”的心态。所以,家长平时应注意提高孩子的耐挫力。

    心理咨询

    所谓耐挫力是指当个体遇到挫折时,能积极自主地摆脱困境并使其心理和行为免于失常的能力。日常生活中的挫折情景很多,例如,学走路时摔跤、和小伙伴相处时发生冲突、考试考得不好,等等。孩子在受挫后如果得不到合适的引导,常会失去自信,产生退缩之感,甚至变得越来越软弱;如果得到合适的引导,孩子则会坦然面对挫折,渐渐培养对挫折的承受力、意志力。

    指导计划

    那么,家长应怎样引导孩子,培养他的耐挫力呢?

    1.要相信孩子有能力独立完成不少事情。在某些时候离开孩子,打破他的幻想,让他被迫抛开依赖性和惰性,学会用自己的意志接受挫折,直面磨难。

    2.培养孩子乐观的态度和坚强的毅力。教育孩子乐观地对待每一次得失成败,以“胜败乃兵家常事”的豁达态度去对待生活中的暂时失败。

    3.营造民主的氛围,注意指导,及时鼓励。在教给孩子生活自理常识的同时,还要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引导他们明辨是非,认识生活的真谛。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勉励,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他们完善自我的欲望。

    亲子互动

    跌倒了,爬起来

    行动目标

    1.教育孩子遇到挫折不要屈服,而要正确认识挫折。

    2.教育孩子要善于吸取教训,从挫折中奋起,以更大的信心迎接新的挑战,从而形成能够经受挫折考验的健康心理。

    互动程序

    (1)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曾经说过:“苦难对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万丈深渊。”在我国南方的某市,曾经发生过两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十来岁的小男孩。让孩子来听听这两个故事。

    故事一:

    一个11岁的小男孩,他同桌的手表丢了,那位同桌告诉老师手表可能是他偷走了。老师找他了解了一下情况,并没有认定是他偷的,但他承受不了这个刺激,竟上吊自杀了。

    故事二:

    一个年仅10岁的小男孩田磊,在知道自己身患绝症后,还顽强地与死神搏斗,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坚持接受化疗。更感人的是,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化疗,其他时间仍坚持上学,而且学习成绩良好。

    (2)讨论:你欣赏哪个男孩的做法?为什么?

    (3)家长:这是面对挫折表现出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前者,在小小挫折面前,主动地放弃了生的机会,是一个失败者;后者,在生与死的考验下,仍然努力奋发向上,是坚强的人。这两个故事给我们提出了同一个问题:当我们面对挫折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为何好学生更容易“输不起”

    生活在掌声与鲜花中的孩子一次失败就让他们有“失宠”的感觉,仿佛要被打入冷宫了。

    适宜孩子

    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的学生

    学习问题

    平时成绩一直很好,偶尔成绩不好心理就承受不住,不堪一击,学习成绩骤然下滑。

    经典案例

    小臻是某小学四年级学生,考试经常得第一,父母常常夸他是“最聪明的孩子”。有一次,小臻考试没发挥好,结果成绩不理想,他一回家就嚷着不想读书了。父母吓了一大跳,问了好久,小臻才哽咽着说:“这次数学考试我没有得第一,只考了80多分……我是不是变笨了,不是最聪明的孩子了?老师、同学一定都会笑话我的……”

    心理咨询

    像小臻这种好学生“赢得起,输不起”的心理,就是“蛋壳心理”。

    有的孩子跟别人下棋,输了以后就再也不下棋了……在大人眼里,现在的孩子普遍有较为封闭和脆弱的心理特点,人们称之为“蛋壳心理”。对于“蛋壳心理”问题,有家庭的关系,也有社会的原因。现代化、城市化的发展,带来了居住空间上的变化,给孩子造成了相对封闭的环境,再加上都是独生子女,缺少与同龄人交往的空间,容易产生性格上的缺陷。有些孩子跟人家不来往,遇到小的挫折就适应不了;有的平时学习成绩很好,老师批评以后第二天就不去上学了。在这方面,家长或学校需要共同努力,慢慢给他锻炼的机会,他就会慢慢地打开这个“壳”。

    指导计划

    家长如何帮孩子打开这个“壳”呢?

    1.孩子读小学时,家长应尽可能让他们体验成功、建立自信。但如果一味表扬孩子聪明能干,易滋长孩子的“蛋壳心理”,让孩子害怕失败,不知道如何面对失败。家长应让孩子明白,成功固然好,但失败也是不可避免的。

    2.孩子遭受挫折寻求大人的帮助时,如果得不到父母的及时鼓励,或是遭到父母的误解、否定,则易产生自卑、偏执的性格,甚至可能采取偏激行为。相反,如果大人能耐心给予帮助和引导,那么孩子便会养成积极交流的习惯,并逐步形成能坦诚、大胆地与别人沟通的性格。

    亲子互动

    你的孩子有“蛋壳心理”吗

    下面10个题目设计用来测验孩子的“蛋壳心理”状况,对照实际生活情景填写(在对应的词语上打“√”),填完后按照题后的提示计分。

    1. 如果孩子乱丢垃圾、弄脏刚穿的衣服等,你们是否会批评他(她)? 

    极少 有时 经常

    2. 孩子因要求被拒绝或者被批评后,是否会哭泣较长时间?

    极少有时经常

    3. 玩智力游戏失败后,孩子是否不愿意重新玩下去?

    极少有时经常

    4. 聚会时,如果其他小朋友表现得更出众,孩子是否会吵着要回家?

    极少有时经常

    5. 孩子不愿意做某件事情时,是否难以说服他(她)改变做法?

    极少有时经常

    6. 要求孩子重新说一遍他(她)刚说过的话时,孩子是否不愿意?

    极少有时经常

    7. 你是否明显感觉到孩子在家里表现得更活跃、更外向?

    极少有时经常

    8. 孩子是否不愿意去幼儿园?

    极少有时经常

    9. 当孩子知道自己做错了时,是否不愿意承认错误?

    极少有时经常

    10.在家庭教育中,你是否能做到恰如其分地表扬或者批评?

    极少有时经常

    计分方法与结果评价:

    第一步:1~9题,选择“极少”得1分,选择“有时”得2分,选择“经常”得3分;第10题,选择“极少”得3分,选择“有时”得2分,选择“经常”得1分。

    第二步:将各题得分相加,得到总分。

    第三步:总分在18分以上,孩子有较强的“蛋壳心理”,抵御挫折的心理素质较弱,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此项教育。

    总分在10分以下,孩子有较好的抵御挫折的心理素质,对负性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总分在11~17之间,孩子的心理素质在上述评价之间。

    为什么孩子总喜欢拖作业

    懒惰,是进步的大敌。要想在学业上取得进步,消除惰性是必需的。

    适宜孩子

    喜欢“拖作业”的孩子

    学习问题

    “拖作业”养成习惯,总不交作业,没有做相应的练习,课堂上学的知识掌握不好,学习成绩落后。

    经典案例

    小刚刚上二年级,可他总爱拖作业。能不做就不做。每到周末,先是疯玩两天,到了最后才意识到自己没有做作业,而自己还是不想做。所以到周一交作业时,总不交。时间一长,也就养成了习惯,把不做作业当成一种“明智”的举动。老师找过他几次,他总说要改,可一到周末,就又想玩,不想写作业了。这是小刚惰性的表现。

    心理咨询

    什么是惰性?所谓惰性,就是一种不想改变不良嗜好和不良习惯的苟且偷安的行为。由于不良嗜好和不良习惯对健康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渐进过程,加上健康因素的绝对中往往存在着一些非绝对性现象,就为人提供了侥幸的心理基础。惰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拖沓。表现在孩子学习上最明显的就是“拖作业”。

    指导计划

    要让孩子战胜惰性,家长可从以下3个方面引导:

    1.要让孩子的惰性没有乘虚而入的可能。诸如早上起床这样的事是没必要作任何考虑的。让孩子想尽一切办法不去拖延,在知道自己要做一件事的时候,立即动手,绝不给自己留一秒钟的思考余地。千万不能让孩子拉开和惰性开仗的架势。对付惰性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本不让惰性出现。往往在事情的开端,头脑中冒出“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的问题时,惰性就出现了,懒惰也就开始了。一旦开仗,结果就很难说了。所以,要在积极的想法一出现时,就马上行动。

    2.孩子应制订一个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熄灯睡觉的作息表,在作息表里明确写上自己的日程安排。

    3.父母可以利用暑假给孩子尽可能多的自由,并要求他对自己的自由负责。有必要的话,应用心设计训练孩子自制力的计划,帮助他控制自己的惰性和欲望。父母不仅要要求孩子,而且自己也要参与,至少在孩子面前应该表现得富有自制力,固守承诺,充满责任心。

    亲子互动

    帮孩子走出惰性

    互动准备:

    1.一个计时器(超市里卖的那种厨房用计时器就很好),也可以是一个计时器软件。

    2.一个简化过的行事列表。

    互动过程:

    (10+2)*5是这么来的:

    *10:在10分钟内全心全意的只做一件事情,100%投入学习状态,时间到了再休息。

    *2:10分钟一到,休息2分钟,喝喝茶,上上网,干什么都行。但是两分钟一到,立刻回到学习状态,开始列表中的下一件事。

    *5:一个小时,刚好把这种方式循环5次。

    重要原则:

    *孩子不需要在10分钟内非得完成要完成的作业,只需要取得进展就可以。

    *如果还没到10分钟就完成了,停止,休息2分钟,然后再进入下一个10分钟。

    *不要跳过休息时间!时间一到必须休息。

    互动效果:

    孩子可以度过充实高效的一小时学习时间。

    孩子为何什么都学不会

    埋头做事,贵在坚持。埋头做一件事,其实不难,但能坚持每一件事都埋头做,那就需要毅力的坚持了。

    适宜孩子

    学习没长性的孩子

    学习问题

    学习只是开头热情十足,虎头蛇尾,坚持不下来,最后对学习完全失去兴趣,学习成绩下降。

    经典案例

    帆帆妈妈最近对孩子的学习感到不安,帆帆学习缺乏坚持性,今天想学画画,就送绘画班学习,一段时间以后又想学剑桥英语,帆帆妈妈觉得也该学,于是为孩子又报名了,上了剑桥也好——背口语、记单词、听录音,确实也让家长高兴,可突然帆帆怎么也不想学绘画了,怎么说也无用,只好放弃。可剑桥英语最近学的内容有难度了,孩子又想放弃,怎么办?帆帆妈妈总觉得这样下去帆帆什么也学不会。

    心理咨询

    心理学中,意志坚持性,也叫意志坚定性、坚韧性、顽强性等,是指一个人长时间地保持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坚持不懈的行动,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意志坚持性有两个基本的特征:一是与精力和毅力联系密切,精力即一个人从事各种活动的紧张度;毅力则是一个人从事各种活动的持续度。二是经得起长时间的磨炼。

    要完成学习任务,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孩子就必须认真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只有在学习中不断地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才能取得广阔而又高深的学问,才能增长智慧和才干。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关键是靠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性格,即遇到困难也要有坚持到底的精神。如果在困难面前表现出懒惰、浮躁、骄傲或自卑,学习就会丧失方向、没有劲头,学习效果就会不好;如果有了这种精神,孩子就会在困难和问题面前表现出勤奋、谦虚,学习效果和质量就会不断提高。因此,学习是需要意志坚持性的。

    指导计划

    怎样才能让孩子具有意志坚持性呢?家长可从以下三点进行指导:

    1.激励是坚持学习的原动力

    对于孩子来说,探究动力源自他们对探究活动的兴趣。它也是孩子坚持学习的原动力。一些新鲜的、未知的、好玩好看的、满足探究欲望的事物往往能够激发孩子的探究兴趣。

    2.分享是坚持学习的长效剂

    孩子在探究过程中如果有了收获,都有一个共同的欲望——第一时间要告诉同学、家长和老师,让大家一起来分享,也显示显示自己的本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充分运用“分享”这长效剂使孩子坚持学习,培养他们顽强的意志。

    3.指导是坚持学习的保障

    孩子的探究活动(特别是在课外进行的)都是随意性比较大的,可能有的孩子的活动目的不是十分明确,活动只停留在形式上,或凭兴趣做一做就算完成了,也不去分析实验的结果是对还是错,看着实验的数据也不会研究一番,这是没有坚持学习的表现。所以,家长的引导是完成探究活动的保障,是同学们坚持学习的保障。

    亲子互动

    看看孩子学习的坚持性

    孩子在学习中具有坚持性吗?家长可以参照以下活动中孩子的表现。如果和后面表现一样的,说明孩子的坚持性很好。

    1.上课时,遇到不懂的内容 表现:反复思考

    2.遇到难题,心情迫切,解答出来 表现:有喜悦、成功感

    3.吃力地解出一道难题 表现:觉得有意思,还要去想比这更难的

    4.对不喜欢的学科 表现:努力去学

    5.受到别人或别的事情干扰 表现:能继续学习

    6.学习时间稍长 表现:还能专注地看,不觉得累

    7.学习中不懂的内容 表现:马上查资料,动脑筋解答

    8.学习感到疲劳时 表现:不肯休息放松一下,一心想尽快完成任务

    9.制订学习计划 表现:按计划实施

    10.课外辅导资料 表现:从头看到尾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