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指真-主要参考文献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古代著作文献

    (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99。

    北京图书馆金石组:《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

    (清)毕沅:《老子道德经考异》,中华书局,1985。

    (宋)陈景元:《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唐)成玄英疏《道德真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宋)程颢、(宋)程颐:《二程集》,中华书局,2004。

    (汉)戴圣:《礼记》,哈尔滨出版社,2008。

    《道藏》,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和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中华书局,2011。

    (元)杜道坚:《道德玄经原旨》,载于《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和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

    (唐)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宋)范应元:《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读秀网:古籍,子部,道家类。

    (唐)傅奕:《老子古本篇》,台湾文艺印书馆,1965。

    (南朝)顾欢:《道德真经注疏》,载于《道藏》第十三册,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和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

    (清)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2004。

    (战国)韩非:《韩非子》,中华书局,2010。

    (汉)河上公章句《老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晋)皇甫谧:《高士传》,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唐)慧能:《坛经校释》,郭朋校释,中华书局,1986。

    (明)焦竑:《老子翼》,北京线装书局,2006。

    (唐)孔颖达:《周易正义》,中国致公出版社,2009。

    (唐)孔颖达:《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

    《孔子家语》:载于《百子全书》,岳麓书社,1994。

    (元)李道纯:《道德会元》,载于《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和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

    (宋)李嘉谋:《道德真经义解》,台湾文艺印书馆,1965。

    (唐)李荣:《老子注》,载于严灵峰《无求备斋老子集成》,台北艺文印书馆,1965。

    (唐)李约:《道德真经新注》,读秀网:古籍,子部,道家类。

    (明)李贽:《老子解》,载于张建业主编《李贽文集》,第7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宋)林希逸:《老子鬳斋口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汉)刘安:《淮南子》,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汉)刘向:《列仙传》,载于《丛书集成初编》第3347册,中华书局,1985。

    (唐)陆德明:《老子音义》,载于《经典释文》,上海书店出版社,1989。

    (宋)吕惠卿:《道德真经传》,读秀网:古籍,子部,道家类。

    马王堆帛书整理组:《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文物出版社,1976。

    (明)明太祖:《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二卷》,读秀网:古籍,子部,道家类。

    《墨子》,李小龙译注,中华书局,2007。

    (宋)彭耜:《道德真经集注》,商务印书馆,1923。

    (明)释德清:《老子道德经解》,南京金陵刻经处,2001。

    (宋)司马光:《道德真经论》,商务印书馆,1923。

    (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99。

    《四书五经》,华文出版社,2009。

    (宋)宋徽宗:《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四卷》,读秀网:古籍,子部,道家类。

    (宋)苏轍:《道德真经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春秋)孙武:《孙子兵法》,海潮出版社,2007。

    (清)孙诒让:《老子札记》,载于《孙诒让遗书》卷四,雪克,陈野校点,齐鲁书社,1989。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读秀网:古籍,子部,道家类。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读秀网:古籍,子部,道家类。

    (宋)王安石:《老子注》,载于严灵峰《无求备斋老子集成》,台北艺文印书馆,1965。

    (魏晋)王弼:《道德真经注》中华书局,1985。

    (东汉)王充:《论衡》,中华书局,1985。

    (清)王夫之:《老子衍 庄子通 庄子解》,中华书局,2009。

    (清)王念孙:《老子杂志》,载于《读书杂志》,凤凰出版社,2000。

    (清)王聘珍:《大戴礼记解诂》,中华书局,1983。

    (清)汪中:《老子考异》,载于《述学》,戴庆钰、涂小马校点,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清)魏源:《老子本义》,商务印书馆,1986

    (元)吴澄:《道德真经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无名氏:《道德真经次解》,台湾文艺印书馆,1965。

    (春秋)辛研:《文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

    (明)薛蕙:《老子集解附考异》,中华书局,1985。

    (汉)严遵:《老子指归》,中华书局,2009。

    (清)姚鼐:《老子章义》,台湾广文书局,1975。

    (清)永瑢、(清)纪昀主编《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清)俞樾:《老子平议》,载于《诸子平议》,上海书店出版社,1988。

    (元)赵孟頫:《老子道德经》,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宋)朱熹:《朱子文集大全类编》影印本,齐鲁书社,1997。

    近现代著作文献

    安伦:《理性信仰之道》,学林出版社,2009。

    《百子全书》,岳麓书社,1994。

    包刚升:《民主崩溃的政治学》,商务印书馆,2014。

    卞敏、周群:《魏晋玄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中华书局,2009。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三册),中华书局,2007。

    陈来:《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三联书店,1996。

    陈柱:《老子集训》,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

    程世平:《文明之源:论广泛意义上的宗教》,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

    丁四新:《郭店楚墓竹简思想研究》,东方出版社,2000。

    丁原植:《郭店竹简老子释析与研究》,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9。

    杜而未:《中国古代宗教研究》,台湾学生书局,1983。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98。

    傅佩荣:《儒教天论发微》,台湾学生书局,1985。

    高亨:《老子正诂》,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高明:《帛书老子校注》,中华书局,2008。

    宫哲兵:《唯道论:质疑中国哲学史“唯物”“唯心”体系》,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

    《古兰经》,马坚译,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

    何光沪:《百川归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东方出版社,2003。

    黄克剑:《由“命”而“道”——先秦诸子十讲》,线装书局,2006。

    蒋锡昌:《老子校诂》,上海书店出版社,1988。

    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

    梁启超:《老子哲学》,大法轮书局,1949。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商务印书馆,2009。

    老子:《老子》,李存山注释,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

    李林:《信仰的内在超越与多元统一:史密斯宗教学思想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刘刚:《“道”观念的发生:基于宗教、知识的视角》,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刘笑敢:《老子古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楼宇烈:《王弼集校释》,中华书局,1980。

    卢国龙:《道教哲学》,华夏出版社,2007。

    罗根泽主编《古史辨》第四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罗根泽主编《古史辨》第六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马叙伦:《老子校诂》,中华书局,1974。

    牟钟鉴:《老子新说》,金城出版社,2009。

    钱穆:《老子辨》,大华书局,1935。

    邱永辉:《印度宗教多元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饶宗颐:《老子想尔注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任法融:《道德经释义》,三秦出版社,1993。

    任继愈:《老子新译》,中国书籍出版社,1987。

    任继愈:《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人民出版社,1983。

    中国基督教两会:《圣经》简化字和合本,1998。

    孙晶:《印度吠檀多不二论哲学》,东方出版社,2002。

    孙希旦:《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

    童书业:《春秋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王德有:《老子指归译注》,商务印书馆,2004。

    王三峡:《文子探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王志成、安伦:《全球化时代宗教的发展与未来》,学林出版社,2011。

    奚侗:《老子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向世陵、冯禹:《儒家的天论》,齐鲁书社,1991。

    熊铁基、马良怀、刘韶军:《中国老学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许抗生:《帛书老子注释与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

    严灵峰:《老子章句新编》,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1965。

    严灵峰:《老子研读须知》,正中书局,1992。

    严灵峰:《无求备斋老子集成》,台北艺文印书馆,1965。

    杨伯峻:《列子集释》,中华书局,1979。

    杨义:《老子还原》,中华书局,2011。

    易顺鼎:《读老札记》,台湾艺文印书馆,1970。

    尹振环:《楚简老子辨析:楚简与帛书〈老子〉的比较研究》,中华书局,2001。

    余敦康、吕大吉、牟钟鉴、张践合著《中国宗教与中国文化》(三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于省吾:《老子新证》,载于《双剑誃诸子新证》,中华书局,1962。

    张葆全、郭玉贤:《老子今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张践:《中国古代政教关系史》(上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张松辉:《老子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

    张松如:《老子校读》,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

    张祥龙,《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三联书店,1996。

    张志刚:《宗教哲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张扬明:《老子考证》,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5。

    张元济主编《四部丛刊》,上海商务印书馆,1927。

    赵广明:《康德的信仰》,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中国基督教两会:《圣经》简化字新标点和合本,2002。

    朱大星:《敦煌本〈老子〉研究》,中华书局,2007。

    朱谦之:《老子校释》,中华书局,2011。

    《诸子集成》丛书,上海书店,1996。

    卓新平:《“全球化”的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卓新平:《中国宗教与文化战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外国著作文献

    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香港基督教辅仁出版社,1965。

    〔印〕室利·阿罗频多:《神圣人生论》(上下册),徐梵澄译,商务印书馆,1996。

    〔印〕室利·阿罗频多:《瑜伽论》,徐梵澄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许良英等编译,商务印书馆,1979。

    〔古罗马〕奥古斯丁:《上帝之城》,吴非译,上海三联书店,2008。

    〔古罗马〕马可·奥勒留:《沉思录》,何怀宏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德〕鲁道夫·奥托:《论神圣》,成穷等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美〕安乐哲、郝大维:《道不远人:比较哲学视域中的〈老子〉》,学苑出版社,2004。

    〔美〕麦克·彼德森、威廉·哈斯克等:《理性与宗教信念》,孙毅、游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张竹明译,译林出版社,2009。

    〔日〕池田大作:《我的佛教观》,卞立强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伊朗〕贾利尔·杜斯特哈赫选编《阿维斯塔——琐罗亚斯德教圣书》,元文琪译,商务印书馆,2005。

    Frederick, James. 1999. Faith among Faiths: Christian Theology and Non-Christian Religions, New York: Paulist Press.

    〔日〕福永光司:《老子》,朝日新闻社,1997。

    〔美〕顾立雅:《孔子与中国之道:国际汉学研究书系》,高专诚译,大象出版社,2000。

    〔英〕葛瑞汉:《论道者:中国古代哲学论辩〈导言〉》,张海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英〕韩德:《瑜伽之路》,王志成等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德〕黑格尔:《宗教哲学》,魏庆征译,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James, William. 2002. The 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 A Study of Human Nature, Routledge, Taylor & Francis Group.

    〔德〕伊曼努尔·康德:《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李秋零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美〕亚伯拉罕·科恩:《大众塔木德》,盖逊译,山东大学出版社,1998。

    〔美〕弗朗西斯·克卢尼:《印度智慧》,叶济源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德〕孔汉思·库舍尔编《全球伦理》,何光沪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英〕李约瑟:《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

    〔日、美〕铃木大拙、弗洛姆:《禅与心理分析》,孟祥森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

    〔西〕迈蒙尼德:《迷途指津》,傅有德等译,山东大学出版社,1998。

    〔英〕麦克斯·缪勒:《宗教的起源和发展》,金泽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英〕麦克斯·缪勒:《宗教学导论》,陈观胜、李培茱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印〕帕拉瓦南达,斯瓦米等:《现在开始讲瑜伽—— 〈瑜伽经〉权威阐释》,王志成等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

    〔美〕威廉·佩顿:《阐释神圣》,许泽民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

    〔古罗马〕普洛克罗:《柏拉图的神学》,石敏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印〕乔荼波陀:《圣教论》巫百慧译释,商务印书馆,1999。

    〔加、瑞〕秦家懿、孔汉思:《中国宗教与基督教》,吴华译,三联书店,1990。

    〔印〕商羯罗:《智慧瑜伽—商羯罗的〈自我知识〉》,王志成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

    〔荷〕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温锡增译,商务印书馆,2009。

    〔荷〕斯宾诺莎:《简论上帝、人及其心灵健康》,顾寿观译,商务印书馆,2012。

    〔德〕施莱尔马赫:《论宗教》,邓安庆译,人民出版社,2011。

    〔美〕威尔弗雷德·史密斯:《宗教的意义与终结》,董江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Smith, Wilfred C. 1982. Toward a World Theology,London: Macmillan.

    Swidler, Leonard. 1987. Toward a Universal Theology of Religions,Maryknoll: Orbis Books.

    Tillich, Paul. 1967. Systematic Theology,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德〕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王容芬译,商务印书馆,1995。

    〔日〕武内义雄:《老子原始》,载于江侠庵编译《先秦经籍考》,商务印书馆,1929。

    《五十奥义书》,黄宝生译,商务印书馆,2010。

    〔英〕约翰·希克:《多名的上帝》,王志成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英〕约翰·希克:《理性与信仰》,陈志平、王志成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英〕约翰·希克:《宗教之解释:人类对超越者的回应》,王志成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阿拉伯〕伊本·西那:《论灵魂》,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1997。

    〔古罗马〕西塞罗:《论神性》,上海三联出版社,2007。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选集》(一至三卷),苗力田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德〕卡尔·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魏楚雄、俞新天译,华夏出版社,1989。

    〔美〕杨庆堃:《中国社会中的宗教》,范丽珠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美〕米尔恰·伊利亚德:《神圣的存在》,晏可佳、姚蓓琴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