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苗子·特长生-运动特长:炼出孩子的健康资本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孩子运动特长的开发人的运动特长

    完全是自己身体经常锻炼的结果。运动能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出色的运动能力,不仅能让孩子拥有一副健康强壮的体格,还能够使孩子增强力量、平衡、柔韧、协调、智力发育等各项能力。少儿时期是一个人运动特长形成的关键阶段,父母及时地对孩子的运动能力加以正确的培养,对孩子的一生都会大有益处。

    特长生精彩案例泳池里的快乐女孩--包如婷有一个女孩,活泼爱笑、爱游泳。爱笑的女孩总是美丽的,爱游泳的女孩更是健康的。可以这样说,是游泳磨炼了她的意志,是游泳带给了她快乐,是游泳伴随了她成长。她是上海市“育苗杯”游泳比赛女子个人全能第二名,小小年纪已经成为了国家一级运动员。她的名字叫包如婷,是就读于上海市昆明学校的一名初中三年级学生。

    世事奇妙,许多看似必然的结果却都源于偶然。在包如婷5岁半的时候,一天在从幼儿园回家的路上,她手拿一张报名表,高兴地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学游泳,教练选中我了。”妈妈看了看她手中的报名表,这是一张幼儿游泳培训报名表,笑着说:“游泳是一项体育运动,一项非常苦的运动,你行吗?”“我不怕苦,我要去。”在她的软磨硬泡下,妈妈终于点头了,小婷婷也笑了。从此她开始了学习游泳的早期培训。

    当初妈妈的确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帮她报的名。妈妈当然知道学习游泳是很辛苦的,得从屏气、闷水、打腿开始练,而且一年四季从不间断。妈妈以为从小灵巧娇弱的婷婷,尝到学技能的苦后是坚持不了多久的,她自己定会改主意的。

    没想到在教练的精心辅导下,小婷婷不仅克服了最初对水的恐惧和训练带来的苦痛,咬着牙坚持下来了,还进步很快,第二年她就在上海市“六一”娃娃游泳比赛中夺得仰泳打腿第二名、自游泳打腿第三名。这年9月,她被杨浦区游泳学校正式录取,开始了半专、专业的训练。

    起步时的顺利,给她带来了喜悦和欢乐。可是,要想将游泳当作一项追求人生价值实现最高理想的事业来从事的话,要付出的是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和艰辛。

    自从选择游泳后,包如婷就没有休息日了。夏天,在骄阳似火的太阳下训练,身上的皮肤晒焦、灼痛,皮肤蜕了一层又一层;冬天,许多成年人都想赖一会儿床,她却早早地自觉参加晨跑,顶着刺骨的寒风跳进冰冷的水中,但她从没有退缩过。妈妈从婷婷始终挂在脸上的笑容里读到了放心。

    游泳是一项技巧+力量的运动。基本功的训练是无数次的简单重复,枯燥而单调。力量训练更是超负荷的运动,繁重而辛苦。可包如婷明白这是取得好成绩的保障,她刻苦而努力。教练说她水感好,悟性也很强,唯独缺少力量。为了提高她的力度,教练每次都要给她加大运动量,别人练2小时,她要练3小时,但她从没有怨言,总是默默地完成教练布置的任务。

    记得有一次,为了增加她的手臂力量,教练要她每天练十组、每组十个引体向上。当她练到第三天时,手上的老茧破了,鲜血一滴一滴地往下流,教练和队员们看了都心疼地劝她别练了,可她咬咬牙,简单地包扎一下,又继续回到单杠前,坚持完成最后几组练习。

    还记得在参加“全国少儿游泳冠军赛”昆明赛区比赛时,由于不适应当地的气候,在比赛前一天晚上,她突然身体不舒服,感冒发高烧,为了不影响队里的成绩,她没有告诉教练,硬是咬着牙一直坚持拼力游完全程。

    游泳锻炼培养了包如婷吃苦、拼搏的精神。拼搏精神这种意志的形成也影响到了她学习和生活上的方方面面。

    有好一段时间,包如婷是在上海市体育运动技术学校学习和训练的。直到2002年底,她回到了母校昆明学校学习。刚进班级时,由于教材不同,她的文化成绩相当薄弱,与班级同学存在一定差距,但她没有灰心,没有气馁,而是给自己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和阶段目标,并严格遵照实施。

    从最简单的单词开始记,最容易的图形开始分析、理解。同学笑她“是记录的机器”,老师们称赞她刻苦认真,不懂就问,哪怕是在旁人看来极简单的问题。她的倔强不服输,她的踏实勤勉,使她只花了半年的时间就把落下近两年的文化课程全部补上。在初二期中考试中她跃居班级第10名,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她始终提醒自己: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挤就有了!因此,她除了训练、学习外,还每天坚持看书看报半小时,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她的好几篇具有时代气息的作文,被语文老师当作范文点评。

    包如婷坚信任何成绩的取得都要以艰苦的努力和全身心的付出为基础,她坚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自信,让包如婷的笑容更加灿烂了。

    1.运动促进孩子智能的全面发展

    发展身体运动特长很重要,这不是因为这种特长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运动,事实上,许多在成人环境中必须的素质都可在运动的过程中得到培养:果断、坚韧、合作、自信以及自豪。虽然这些素质可以由任何一种智能中得到,但是那些身体运动特长发展得好的孩子可以更加容易地获得这些素质。

    与语言特长和数理逻辑特长相比,身体运动特长往往被人们认为是低等的,人们并不认为它是一种智能,而只是把它当作一种运动。

    比如有人常常形容一个优秀的运动员是“四肢发达,大脑简单”.在学校教育中,我们也往往忽视身体运动特长的作用,仅仅将它局限在体育课上。不仅如此,我们还经常限制甚至扼杀学生的身体运动特长。

    事实上,身体运动也是一种智能,而不仅仅是运动身体,如果我们对智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身体运动的本质和它与其他智能的关系作一番深入探讨,就不难理解身体运动也是一种智能。

    古希腊和我国古代都很强调身心和谐、修身养性,认为训练心智能恰当地使用身体,而训练身体能发挥心智的表现力量。其实,身体运动是人类认知的基础,身体运动与其他智能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知道,人类认识世界、体验生活最初是通过感官进行的。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文明。

    从人类进化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知道,人的智力、情感和思维都是在劳动和其他各种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运动不仅可以刺激和促进人的大脑发育,而且可以使人的思维、情感发生质的飞跃。正因为如此,著名教育家加德纳教授才反复强调,各种智能不是孤立存在的,智能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我们不能说哪一种智能重要,哪一种不重要,每种智能都是重要的。

    只有从根本上理解了加德纳教授的这一段话,真正认识到运动对其他各种智能的促进作用,才可以说认识到了运动特长对孩子健康发展和成才的重要意义。

    2.把握孩子发展运动特长的关键期

    人的各种行为和能力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特殊的关键期,运动能力的开发也不例外。在各个关键期,孩子的这种能力发展最容易受到影响。如果及时得到科学、系统的培养,他们的这种行为或能力将得到理想的发展,而如果在关键期得到非科学的、杂乱无章的教育,或根本缺乏教育,他们的这种行为或能力的发展将受到严重的阻碍。

    美国一位儿童教育专家经过十余年的研究,根据0~3岁婴儿的运动能力,尤其是对双联手精细运动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创造设计了一整套适合于0~3岁婴儿的运动能力发展的关键期的手脑协同开发方法。该方法简单实用,操作性强。

    实践证明,这种方法不但能有效训练婴儿身体大肌肉运动能力和双手的精细运动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开发婴儿的大脑,发展婴儿的智能水平。现介绍如下:

    (1)婴儿精细运动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0~3岁正是人类运动能力产生、发展的最重要的时期。在广义上说,0~1岁是孩子大肌肉动作发展的重要时期;1~3岁是孩子双手的精细运动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说,人类运动能力的关键期就在0~3岁。

    0~3岁运动能力主要发展关键期如下:

    ①0~6个月:双手协作能力产生发展的关键期。

    在这个时期婴儿开始学习双手递物品或协作拿取或抱持物品。

    这个时期对于培养孩子双手的不同分工合作能力非常重要。

    ②7~8个月:单手抓住多物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孩子开始学习单手同时抓握两个或多个物品(一般是较大的物品,如小核桃、大枣、玻璃球等)。

    这个时期对于孩子手指的握力和灵活性,以及手指控制物品运动能力的发展都非常重要。

    ③10~11个月:放物入孔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这个时期孩子开始学习把一些小物品放到能容下它们的孔中,如把小糖放入瓶中,把铅笔放入笔筒中等。

    这个时期培养孩子对实物距离、体积以及空间概念的把握非常重要。

    ④12~13个月:双手控制物品运动能力产生发展的关键期。

    这个时期孩子开始学习用手控制物品运动,如摇拨浪鼓,拉带绳汽车,拿着小泞车开动等。

    这个时期对于培养孩子发现物品特征,并通过运用物品表现出他们的需求非常重要。

    ⑤16~17个月:垒叠平衡能力产生发展的关键期。

    这个时期孩子开始学习把握自身的平衡和发展物体的平衡,并懂得利用、创造平衡。例如,孩子可以搭3~4块积木,把书立在桌子上,把筷子架在筷子架上等。

    这个时期对于培养孩子自身的平衡能力,发展自身的协调性以及控制物品的平衡能力非常重要。

    ⑥24~25个月:孩子用笔画直线的能力产生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孩子开始学习掌握社会生活、交流法则,并通过控制物品体现自己对这种法则的掌握程度。

    这个时期是培养孩子手指的灵活性,培养他们通过动作反应自己对社会规范掌握程度的重要时期。

    ⑦33~34个月:构思建构能力产生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孩子开始学习构思自己的行动内容并通过双手实现出来。例如,先构思要搭建一座桥,然后选择不同的积木一块块有步骤的搭建。

    这个时期是一个人再造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开始产生发展的时期,是一个人真正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意识,并尝试实现自己目标的第一步。

    (2)大肌肉运动能力发展关键期

    ①3~4个月:翻身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婴儿开始学习翻身,但是这时的婴儿自主翻身能力很差,需要家长多方面的帮助和训练。

    ②7~8个月:爬行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孩子开始学习爬行,但这个时期他们的自主爬行能力很差,需要家长多方面的帮助和训练。

    这个时期同样对于孩子身体协调和腰、臂力量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初级平衡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对于双手和双脚力量的发展也十分有益。

    ③10~11个月:独自站立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在这个时期孩子开始学习独自站立,逐渐摆脱了成人扶持和扶物站立的阶段。

    这个时期是孩子身体平衡能力真正开始建立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腰腹力量和双腿力量发展的重要时期。四肢的协调配合能力也进一步发展。

    ④11~12个月:独自行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孩子已能独自行走,逐渐摆脱了成人扶持和扶物行走的阶段。

    这个时期是孩子身体平衡能力发展的又一个飞跃,同时也是他们身体与四肢协调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孩子学会行走对于心理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阶段,独立行走扩大了他们接触的环境,同时也为独立完成自己的意愿,摆脱对成人的部分依赖创造了一个重要的条件。

    ⑤24~25个月:单腿站立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孩子开始学习单腿独自站立。

    这个时期孩子的身体协调性得到很大的发展,腰、腹的力量以及双腿的力量也在训练中得到有效发展。单腿站立能力的发展对于他们身体平衡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⑥28~33个月:单脚跃跳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在这个时期孩子已能单脚跳,并已开始学习在运动中发挥自己的力量和保持平衡。

    这个时期是孩子平衡能力发展的又一里程碑,同时也是他们身体协调和双腿力量发展的重要时期。

    ⑦36~37个月:控制物体平衡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孩子已能用身体或身体的每个部分(如头、手)来控制物体的平衡并能在平衡中进行各方向的运动。

    这个时期是孩子大肌肉运动能力的一次飞跃性发展,他们的自我平衡能力和控制能力真正发展起来,再经过一两年的训练,就能进行许多专项体育运动训练,并在几年内取得好成绩。

    3.孩子运动特长的发现和测评

    虽然每个孩子都可以学习人类可以掌握的技能,但因天赋不同,各人所能达到的学习效果是不一样的。具有运动天赋特长的孩子,才能在运动方面表现出优于他人的成绩。那么,父母怎样发现和测评孩子的运动特长呢?

    (1)具有运动特长的孩子的特点

    具有运动特长潜能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如下特点:

    在很早的时候就很能动、爬和走;喜欢亲历冒险,把他们自己置身于挑战性的环境中;能控制东西,并进行堆砌和建造;能够抚摸、滚动和玩耍球;自己重复,一遍一遍地做相同的事;参加运动队活动;参加体育比赛并学习新的运动技能;不停地练习一种特别的运动技能;参加所有运动类型的比赛;喜欢模拟表演。

    (2)孩子运动特长的测评

    孩子的运动能力发展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如果家长想要了解自己孩子的这项能力发展得是否正常,一般是无法借助工具的,而应看孩子在以下几个指标中有哪些方面不如其他同龄人。

    ①平衡能力。可通过平衡木或做平衡动作来考察,也可通过经验来观察,如:孩子能否坐转椅、是否敢荡秋千、是否敢登高等。

    ②大肌肉能力。通过考察孩子的肌肉的力量进行比较,如:是否能握住单杠、是否能把一个东西投得足够远等。

    ③小肌肉能力。通过是否能够接到沙包和球类进行考察,也可以通过能否准确地将球击中一个目标来考察。

    ④协调性。测试孩子的协调性是否好,可以通过跳绳和跳舞来考察孩子的动作。

    需要说明的是,动作测试很难确定准确的年龄标准,主要是与其他同龄人中等水平相比较,而不是与其中最优秀的孩子相比。所以,必须了解其他孩子的平均水平,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4.提高孩子的各种运动素质培养

    孩子的运动特长,一定要培养孩子的各种运动素质。

    (1)力量素质的提高方法

    力量素质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世界上没有力的相互作用就没有物体的运动,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个简单道理。人体所有的运动几乎都是对抗阻力产生的,没有肌肉力量就没有人体的运动。

    在田径运动中要想跑得快,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利用后蹬的力量去克服重力和空气阻力,才能使身体迅速向前移动。跳高时,起跳腿要承受几百公斤的力量,才能跳过横杆。力量是从事各项体育活动的基础。倘若力量素质较差,在体育运动中将会受到很大限制,甚至会发生伤害事故。

    按肌肉收缩的性质,力量可分为静力性力量和动力性力量两种。静力性力量是指肌肉做等长收缩,肢体不产生明显的位移。如体操中的倒立、悬垂、平衡等静止动作。动力性力量是指肌肉做等张收缩或拉长,肢体或身体某部分产生明显的位移,或推动别的物体进行运动。如引体向上、推铅球、挺身式跳远。动力性力量又可分为重量性力量和速度性力量两种。在最短的时间内,表现出最大的力量的能力称爆发力。如投掷出手时的力量,起跳蹬地的力量。

    下面是力量素质提高的锻炼方法和注意事项:

    人体约有600多块肌肉,一般人全身肌肉的重量只占自身体重的40%左右,而经常运动的人,肌肉发达,可占自身重量的50%左右。发展力量素质的练习方法一般分为克服外部阻力的练习和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

    方法一:

    ①举重和负重练习。

    ②带一定重量物体的练习:各种姿势的单脚、双脚跳绳练习;持、抛、推沙袋和实心球练习。

    ③对抗性练习:双人压肩;双人对推;双人对拉;“推小车”.

    ④克服弹性物体练习:利用弹簧拉力器和橡胶皮条做上肢、下肢、腰腹的拉、伸、收、展等动作练习。

    方法二:

    ①仰卧臂屈伸、俯卧撑、立卧撑、仰卧起坐、背屈伸、有人扶持的引体向上、爬绳等。

    ②双脚蹲起、蹲立单脚交换跳、单脚跳、跨步跳、蛙跳、立定跳远、纵跳、跳过障碍。

    ③有人扶持的手倒立、靠墙倒立。

    根据少年儿童尚未完成骨化过程,骨骼弹性较好而坚固性较差的特点,不宜做长时间的静力和大负荷的练习,以防骨骼弯曲。一般来讲,多安排些活动性力量练习和中、小力量负荷练习,多采用以克服自身体重和持轻器械的练习。

    做力量素质练习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尽一切可能防止、减少运动损伤。力量素质练习完要做放松练习,以便肌肉更快消除疲劳。身体各部位的力量素质练习应交替进行,练习形式要多样,应重视少年儿童身体各部位力量的全面发展,经常坚持练习才会收到良好效果。

    (2)速度素质的提高方法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即在单位时间内迅速完成某一动作或通过某一距离的能力。

    经常从事各种速度练习,可以提高大脑皮层兴奋、抑制过程转换的灵活性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性,能提高呼吸、循环系统活动的能力,对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和掌握动作技术都有重要作用。根据速度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周期性运动中的位移速度。

    反应速度一般是指人体遇到突然情况变化或刺激发生反应的快慢。动作速度是指人体完成单个动作或成套动作的快慢,如:跳高运动员的起跳速度、花样滑冰运动员的旋转速度等,动作速度常用频率的高低来表示完成动作速度的快慢。位移速度是人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如竞走、跑、游泳等项目。速度耐力是指人体保持较长时间内快速运动的能力。如一个人跑100米时,第一次用13秒完成,接着再跑3~5个100米,每次都接近13秒完成,这说明他具有一定的速度耐力。相反,若越跑越慢,则说明速度耐力较差。

    速度在许多项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些项目速度的快慢直接关系到成绩的好坏,比赛的成败。要想取得很好的速度,必须发展、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肌肉的紧张与放松的协调性。

    下面是速度素质提高的锻炼方法和注意事项:

    方法一:

    各种形式的短跑是发展速度最有效的手段。

    方法二:

    反应能力的练习,也是提高速度素质的重要途径。

    球类练习和比赛;拍打;追逐跑游戏;反应练习;听信号起跑和变换姿势;听信号、看标记物迅速改变动作方向、动作方式的练习。

    方法三:

    往返跑、接力跑、定时跑、长距离的越野跑、变速跑。

    注意事项:

    少年儿童时期,是发展速度素质的良好时期,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速度素质的提高,不像力量素质提高得那么快,尤其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还会出现停顿状态。这是正常的,不能性急,不能间断,要有耐心坚持下去,最好在情绪高涨时练习易取得良好效果。由于速度练习,精神高度集中,肌肉快速收缩,练习强度大,很容易疲劳,所以内容不要安排太多,时间不宜过长。

    (3)柔韧素质的提高方法

    柔韧是大幅度完成动作的能力,取决于有关肌肉、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的活动范围,也取决于神经支配肌肉的紧张与放松的协调能力。

    参加各项体育运动,柔韧是必备的身体素质。柔韧是表现身体各部位优美姿态、提高动作质量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柔韧性不仅可使人体动作灵活,而且也可减少损伤。

    下面是锻炼方法和注意事项:

    方法一:肩部练习扶肋木压肩。双人互压肩、拉肩、转肩、肩绕环。

    方法二:腰部练习体前后屈、体绕环、甩腰、下“桥”.

    方法三:下肢和髋关节练习压脚背:正、侧、后压腿、踢腿、摆腿、下叉等。

    注意事项:

    柔韧素质同年龄的关系非常密切,少年儿童时期可塑性大,关节韧带的伸展性好,是发展柔韧素质的重要时期。

    在练习时要做好充分准备活动,不可急于求成,用力过猛,以防受伤。同时还要注意循序渐进,动作的幅度、速度、力量要逐渐增加,肌肉、韧带紧张与放松交错进行。

    综上所述,各种身体素质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要注意素质的全面发展,特别是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应当有所侧重才能取得显著效果。

    5.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家长要想使孩子的运动特长得到持续的发展,很重要的一条是要他从小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那么,应当怎样去诱导和培养呢?

    要利用生理节奏的规律,使孩子在大脑皮层中逐步建立固定的体育锻炼兴奋灶。家长应尽量要求孩子每天晚上在同一时间就寝,早晨在同一时间起床,并在同一时间进行体育锻炼,锻炼时间也基本相同,不管是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寒风刺骨的冬天,不管是节假日还是寒暑假,都不改变孩子的生活规律,形成有利于孩子健康的良好的“生物钟”.这样,天长日久,锻炼的习惯就会逐渐形成了。

    家长要以身作则,同孩子一起参加锻炼。孩子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大人带头锻炼,尤其是同孩子进行比赛,更能引起他的兴趣,有利于养成习惯。相反,家长一年四季足不出户,或像“工头”一样在一边监督孩子,时间一长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把体育锻炼看成是负担和惩罚。

    父母要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年龄特点,合理安排运动量。孩子年龄越小,注意力越不易集中,既容易疲劳,也容易恢复,所以,年龄小的孩子锻炼强度不宜过大,时间不要过长,但内容要多样,可把跑、跳、投掷、体操和游戏结合进行。孩子在活动中有了兴趣,尝到了甜头,就会养成锻炼习惯。

    父母要根据孩子的自身素质,让他们适当学点专门的体育技术。

    孩子们对各类体育明星,如武术高手、足球名将、篮球巨星、拳坛怪杰都十分钦佩,也渴望学点专门的体育技术,父母可在这方面为孩子创造一定的条件,使他们如愿以偿。这样将会大大激发孩子的锻炼热情,须知良好的锻炼习惯往往就在这种热情中养成。

    父母要给孩子的体育锻炼以必要的物质支持,如运动衣裤、运动鞋袜、羽毛球、足球、跳绳等,使孩子们看到父母对他们进行体育锻炼的坚定的支持态度。

    有些孩子有运动的天分,有些没有,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也不一样,父母千万不要把自己过高的期望加在孩子身上。运动本身的目的应该是帮助人们维持良好的体能和姿态,舒缓身心的压力,而不是所谓的成败胜负。父母愈轻松,孩子愈能自然地学习运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