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女人禅-相守法华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法华经》也就是《妙法莲华经》,是释迦牟尼佛晚年在王舍城灵鹫山所说。《法华经》中宣讲内容至高无上,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所以《法华经》被誉为“经中之王”。

    相守的法华经,不在别人的预测与议论中,只在你自己平静的心里,在那一粥一饭间,就在那琐碎的日子里和慢慢变老的依偎里。

    最浪漫的事是一起变老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直到我们老的哪儿也去不了,你还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

    没有遭遇过怦然心动和缠绵悱恻的情感波折,只是很平常很平常的走了过来。过着虽是凡夫俗子的平常生活,却知足的在围城之内,没有太多渴望地珍惜着自己认为的幸福。这样的日子,连神仙都会羡慕。

    朋友般的恋人更易白头

    朋友不像恋人那样,似乎随时都可能失去似的,好的朋友都能一辈子,爱情却不一定是。

    这不由得令人心中暗想,何不把恋人当作最好的朋友呢?如果能做到这样,大概也能和恋人一辈子白头偕老了吧。

    一位女孩前来请示紫光禅师,要怎么才能确定某人是不是最适合的终生伴侣。

    紫光禅师说:“你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他是不是你最好的朋友?’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话,你就必须在做出承诺以前,再仔细地考虑,我真的要跟这个人共度馀生吗?”

    “光是友谊,却没有吸引力,关系能维持吗?”

    紫光禅师笑答:“如果连朋友都不是,关系才更难维持,不是吗?”

    “嗯!”女孩同意地点点头,接着又问:“那有什么方法可以使爱的关系历久不变?”

    “还是友谊。”紫光禅师说:“把对方当成最好的朋友。”

    就像玫瑰是带刺的,爱情中,伤害总是难免的。就像歌里唱的“想爱就别怕伤痛”“只有有爱就有痛”“爱往往是通过伤害来证明”,一旦这种伤害超越了某种界限,爱情也就山穷水尽了。

    细水长流的爱情在于用心经营,把恋人以朋友般相待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舒婷说:“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法国作家安东尼古圣艾斯培利所说的:“爱,不是由彼此的相互凝视,而是两个人一起向外看往同一个方向。”古人说,举案齐眉方可白头到老。

    像朋友般对待你的爱人吧。你会因此拥有一个平和温暖的家庭。

    莲心智慧之温和:温和的女人就像春天,给人以繁花似锦的舒适感。

    有一种爱叫若即若离

    终于结束了八年的爱情长跑,从此过上了甜蜜的二人世界。对于青竹来说,老公就是他的天与地。在结婚以后,青竹把自己全部的工作重心都转移到了家庭的经营上,每天的生活就在上班——回家这条线上不断地重复着。

    青竹成了大家公认的好妻子:体贴入微,有情有趣,很爱自己的老公。天天还没下班就电话短信问丈夫什么时候回来,以便做好饭不烫不冷老公吃得方便。即使是出差,也是频频打电话发短信。在外人看来,她老公有她这样的老婆简直幸福至极了。但是渐渐地,老公不接电话了,不按时回家了。她听闻老公在哥们儿那诉苦:盯得太紧了,我现在一听到电话响就浑身不自在,像受了遥控一样。青竹无解:“我只是放不下对老公的牵挂,总是担心他冷了饿了或是爱上别的女人。”

    青竹对老公爱得难分难舍、如胶似漆,换来的却是老公的不满。他的老公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事业上,而青竹就像个深宫里的小怨妇,除了上班,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等他、盼他。时间久了,彼此都感到受不了对方,他受不了青竹的粘人,而青竹不喜欢他的经常性的晚归。

    直到有一天,青竹听到一首名为《半糖主义》的歌,才若有所悟。歌词是这样的:“我要对爱坚持半糖主义永远让你觉得意犹未尽。若有似无的甜才不会觉得腻。我要对爱坚持半糖主义,真心不用天天黏在一起。爱得来不易,要留一点空隙,彼此才能呼吸。有多少温柔,何必一次就用尽。爱的秘诀就是保持刚刚好的距离……”

    青竹猛然惊觉自己在婚姻生活中早已迷失了自己!于是,她便开始调整自己的生活。她在下班后不再无所事事,而是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比如写写文章,看看书,这样既驱赶了寂寞,同时还让自己感觉到活得很充实!老公也随着她的变化变得越来越欣赏她了。

    还有多少女人的爱情观里,有一个词叫如胶似漆呢?记住,有一种爱叫若即若离。如胶似漆的爱可能只会甜蜜一时,而不会长久。每段爱情都可能来自于两人相遇时瞬间迸发的热情,但这只能是为你们的爱情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甜得发腻的爱情必会在现代社会中让人生厌。

    莲心智慧之狡黠:虽然爱情是甜蜜的,但它也有它的脾性,就像仙人掌,明明不需要太多的水分,你却日日勤加浇灌,结果可想而知。要想呵护好我们的爱情,首先要掌握爱的秘诀,那就是保持一定的距离。

    找到赖以生存的大海

    常听到有女人抱怨在家里地位低下,得不到尊重。不满于现在的生活但是又不敢离婚——没有谋生能力,离婚就等于鱼儿离开水。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往往,得不到尊重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女人没有谋生能力。

    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条鱼,但是你一定要找到自己赖以生存的大海,而不是被人供养的鱼缸。

    一条鱼,生活在大海里,总感到没有意思,一心想找个机会离开大海。一天,它被渔夫和他的儿子打捞上来,高兴得在网里摇头摆尾,“这回可好啦!总算逃出了苦海,可以自由呼吸了!”

    就这样,鱼被放在一只破鱼缸里,每天欢畅地游来游去。

    每天,渔夫总会往水缸里放些鱼虫,鱼很高兴,不停晃动身子,展示漂亮的服饰,讨渔夫喜欢。渔夫真的乐了,又撒下一大把鱼虫,鱼大口地吃着,累了则可以停下,打个盹。鱼儿开始庆幸自己的美妙命运;庆幸现在的生活;庆幸自己一身花衣。它自言自语道:这才是幸福生活。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鱼儿一天一天地游。它似乎有些厌倦,但再也不愿回到海中去了。“我是一条漂亮的鱼”,它总这么对自己说。

    后来,渔夫出海遇难了。渔夫儿子收拾了东西搬家了。什么都带上了,只忘了那条漂亮的鱼。鱼在缸里大喊:“嗨!带上我,别丢下我!”没人理它。

    鱼很悲伤。它开始抱怨,抱怨水缸太小,抱怨伙食太差,抱怨渔夫儿子对它无礼,抱怨渔夫轻易出海,甚至抱怨它决意离开大海时伙伴们为何不加阻拦,抱怨它所认识的一切,只忘了抱怨它自己。

    它又开始幻想:一个富商路过此地,发现一条漂亮的鱼,于是把它小心地收好,养在家中的大水塘里,每天都有可口的鱼虫……

    太阳升起来了,四周静俏悄,只剩下一口破水缸,一条漂亮的鱼——死鱼。

    我们的婚恋,就像这条鱼一样。最开始,我们生活在大海里。可以和另一只相爱,也可以自己自由游弋。结婚后,我们就像与人带走养在水缸里,一心扑在家庭上,相夫教子。同时也只能依靠家庭才能生存下去。一旦失去了水缸,就失去了一切。所以,不管在什么时候,我们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大海。

    20岁,我们赖以生存的大海是青春,30岁,我们赖以生存的,不能仅仅只有家庭。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才能有恃无恐。即使我们被养在鱼缸里,也不能失去回到大海的本领。

    莲心智慧之独立:做个不依附别人的女人,连说话底气都要足一些。

    小摩擦让婚姻更美丽

    电视剧《金婚》里面的那对白头偕老的金婚夫妇,从步入婚姻到结尾都一直在“吵嘴”,但是这样的吵嘴是那么有趣——将平淡无味的生活吵得有声有色,其乐无穷。

    适当的小摩擦,往往使得生活更加美丽。

    释迦牟尼在还没成佛之前,就曾经历过许多淬炼与修行,而获得非常高深的智慧体悟。

    有一次他有一趟远行,在当时的印度,修行者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自己的一双脚。释迦牟尼因为急于赶到目的地,便无视于路程的遥远与艰苦,只是努力的赶路。由于路途遥远,使他走的精疲力竭。

    经过了相当的时日,眼看着再翻越一座山岭,就可以到达目的地了,释迦牟尼松了一口气,暗自庆幸总算能够及时赶到。但是就在他心情放松的同时,他立刻赶到鞋子里那颗小石子的存在。那颗小石子其实是非常小的,小到让人根本不觉得他的存在。

    在释迦牟尼刚赶路不久时他就已经清楚的感觉到那颗小石子垫在鞋子底,让他觉得很不舒服。然而,释迦牟尼一心忙着赶路,也不想浪费时间脱下鞋子,索性便把那颗小石子当做是一种修行,不去理会。直到这时,他才停下急切的脚步,心想着:既然目的地已快要到达了,而又还有一些余暇,干脆就在山路上把鞋子脱下来,让自己轻松一下吧。就在释迦牟尼低头弯腰准备脱下鞋的时候,他的眼睛不自觉的瞄向沿路的水光山色,竟然发现他是如此的美丽。

    当下,佛陀领悟了一项重要的哲理:自己这一路走来,如此匆忙,心思意念竟然只专注在目的地上,甚至完全没有发现四周的景色优美。释迦牟尼把鞋子脱下,然后将那颗小石子拿在手中,不禁感叹的说:“小石头啊,真想不到,这一路走来,你不断的刺痛我的脚掌心,原来是要提醒我,慢点儿走,注意生命中一切的美好事物。

    婚姻就像鞋子,偶尔里面进了摩擦的小石子,也是为了提醒你生活的另一种美丽。我们要学会享受吵架的乐趣,做一个妙趣横生的女人。

    莲心智慧之俏皮:俏皮是一种智慧的光芒,照耀在古今哲人的灵性中间。凡有俏皮素养的女人,都是聪敏颖悟的。她们会用俏皮手腕解决一切困难问题,而把每一种事态安排得从容不迫,恰到好处。

    你为什么那么爱生气

    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生气,而事后想想其实那些事情并不值得生气。但在当时,就是控制不了。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所发生的事情看做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出乎我们的意料——比我们意料得要糟糕所致。

    如果我们始终能以理所当然的态度看待事物,也许就不会生气。

    有一位妇人脾气十分古怪,经常为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生气。她也很清楚自己的脾气不好,但她就是控制不了自己。

    朋友对她说:“附近有一位得道高僧,你为什么不去向他诉说心事,请他为你指点迷津呢?”于是她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找那位高僧。

    她找到了高僧,向他诉说心事,言语态度十分恳切,渴望从高僧那里得到启示。高僧一言不发地听她阐述,等她说完了,就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然后锁上房门,无声而去。

    妇人本想从禅师那里听到一些开导的话,没想到禅师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把她关在这个又黑又冷的屋子里。她气得跳脚大骂,但是无论她怎么骂,禅师就是不里会她。妇人实在忍受不了了,便开始哀求,但禅师还是无动于衷,任由她在那里说个不停。

    过了很久,房间里终于没有声音了,禅师在门外问:“还生气吗?”

    妇人说:“我只生自己的气,我怎么会听信别人的话,到你这里来!”

    禅师听完,说道:“你连自己都不肯原谅,怎么会原谅别人呢?”于是转身而去。

    过了一会儿,高僧又问:“还生气吗?”

    妇人说:“不生气了。”

    “为什么不生气了呢?”

    “我生气有什么用呢?只能被你关在这个又黑又冷的屋子里。”

    禅师说:“你这样其实更可怕,因为你把你的气都压在了一起,一旦爆发会比以前更加强烈。”说完又转身离去了。

    等到第三次禅师问她的时候,妇人说:“我不生气了,因为你不值得我为你生气。”

    “你生气的根还在,你还没有从气的漩涡中摆脱出来!”禅师说道。

    又过了很长时间,妇人主动问道:“禅师,你能告诉我气是什么吗?”

    高僧还是不说话,只是看似无意地将手中的茶水倒在地上。妇人终于顿悟:原来,自己不气,哪里来的气?心地透明,了无一物,何气之有?

    世间万物,自生自灭,自有定律,我们只需欣然接受之。如此一来,何气之有呢?

    莲心智慧之欣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可不可以假装看不见

    香兰老师总觉得和老公结婚后,就感觉老公逐渐变得不那么可爱了。在香兰犀利的眼里,老公就像一个缺点多多的顽劣学生。

    香兰原先试图“改造”自己的老公,但收效甚微。无奈之下,她只好改变自己去容忍老公的种种恶习。但这样做的的结果只有两个。其一,为了维持表面的和谐,她陷入压抑与克制自己真实内心之苦闷中,明明自己看不惯,还要假装自己看得惯,不是委屈自己么?其二,当压抑与克制到难以克制时,会突然猛烈爆发,结果闹出更大的不快。

    有一次,香兰遇到了一对和蔼可亲的老年夫妇,便向老太太讨教夫妻相处之道。老太太听完她的倾诉后,说:“年轻人啊,你的苦恼来自于你的视力太好了。”

    香兰不解。

    老太太哈哈地笑着继续说:“你看,我现在是老花眼,看不清老头子嘴角食物的残渣,也看不清老头子的小聪明,所以也就眼不见心不烦。”

    原来,年长的人要比年轻人更平和淡定,是源于岁月洗礼下的“看不清”。而这种“看不清”,表象是视力的糊涂,实质是内心的明白——明白这个世界上永远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明白过细的较真只是令自己徒增烦恼。

    雾里看花最美丽。事事要看得清清楚楚是一件痛苦的事,它就像是毒害我们心灵的毒药。因为这个世界本来是以缺陷的形式呈现给我们的,过去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也不是。我们如果事事清楚明白,那无异是自讨苦吃。

    台湾著名女作家罗兰认为:当一个人碰到感情和理智交战的时候,常会发现越是清醒,就越是痛苦。因此,有时候对于一些人和事“真是不如干脆糊涂一点好”。

    莲心智慧之欣然:人生在世,数十寒暑,不过弹指一挥间,所有生命都无一例外,既短暂又宝贵,却仍有许许多多的人,活得无聊,活得烦恼。

    可不可以假装不记得

    “小雨,对不起,我说过一定会让你如同公主一样,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在结婚十周年的纪念日,衣着有点贫寒的男的对女的这么说。

    “是吗?我怎么不记得了。”女的回答。

    “我不应该指责你贪财,是我不对。”男的继续忏悔。

    “你有这样的指责吗?我怎么不记得了。”女的回答。

    男的一定是有过这样的誓言与指责,但女的已经“不记得”了。

    世界上最恐怖的莫过于这样一种人,只要他一打开话匣子,就唠唠叨叨没个完,张家长李家短,多少年前的陈芝麻烂谷子,像本账簿,记得一笔不漏。有时我挺纳闷的,人的大脑到底有多大的空间?能贮藏多少记忆?七八十岁的老人,孩童时的事情仍记忆犹新。电脑还得点击检索,人脑则张嘴就来,仿佛几十年前的事情就含在嘴里,随时可以准确无误地倾吐。其实也不尽然,同是一个人,有些事情又转瞬即忘,甚至几天前说的话,做的事,竟然忘得一干二净。那么,我们记住什么?忘记什么?

    在荷尔蒙的刺激下,哪对恋人之间没有兑不了现的诺言?哪对恋人之间没有磕碰与口角?过去了的,就让它过去吧。记忆就像一本独特的书,内容越翻越多,而且描叙越来越清晰,越读就会越沉迷。有很多人为记忆而活着,他们执著于过去,不肯放下。还有一些人却生性健忘,过去的失去与悲伤对他们来说都是过眼烟云,他们不计较过去,不眷恋历史,不归还旧账,活在当下,展望未来。

    当然,人不能全部将过去忘记。老公对你的好,你要记得。

    莲心智慧之健忘:在生活中选择性“健忘”的人,才活得潇洒自如。当然,在生活中真的健忘,丢三落四,绝非乐事。我们说学会“健忘”,是说该忘记时不妨“忘记”一下。

    可不可以假装不听见

    有一位叫露丝的美国女士,她喜欢说的一句话是:“你说什么我没听到哦。”这句话,给她的生活与事业带来了双丰收。

    露丝在自己举行婚礼的那天早上,她在楼上做最后的准备,这时,她的母亲走上楼来,把一样东西放在露丝手里,然后看着她,用从未有过的认真对露丝说:“我现在要给你一个今后一定用得着的忠告,那就要你必须记住,每一段美好的婚姻里,都有些话语值得充耳不闻。”

    说完后,母亲在露丝的手心里放下一对软胶质耳塞。正沉浸在一片美好祝福声中的露丝十分困惑,不明白在这个时候塞一对耳塞到她手里究竟是什么意思。但没过多久,她与丈夫第一次发生争执时,便明白了老人的苦心。“她的用意很简单,她是用一生的经历与经验告诉我,人生气或冲动的时候,难免会说出一些未经考虑的话,而此时,最佳的应对之道就是充耳不闻,权当没有听到,而不要同样风愤然回嘴反击。”露丝说。

    但对露丝而言,这句话产生的影响绝非仅限于婚姻。作为妻子,在家里她用这个方法化解丈夫尖锐的指责,修护自己的爱情生活。作为职业人,在公司她用这个方法淡化同时过激的抱怨优化自己的动环境,她告诫自己,愤怒,怨憎,忌妒与自虐都是无意义的,它只会掏空一个人的美丽,尤其是一个女人的美丽,每一个人都可能在某个时候会说出一些伤人或未经考虑的话。此时,最佳的应对之道就是暂时关闭自己的耳朵——你说什么,我没听到哦……

    明明听到了,却要说没听到,并做到“没听到”的境界,当然不是那么容易。但正是因为不容易,才区分出一个人情商的高低。你也许不能一下子就跃升到露丝的境界,但不妨从现在起、从对待身边的人起,尝试一次“听不到”,再尝试一次……

    莲心智慧之安然:任红尘喧嚣,我自巍然不动。

    心愿是最好的礼物

    人们常说,婚姻就像鞋子,穿在自己脚上的,舒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其实,何止是婚姻,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过得好不好,开不开心只有自己的心最清楚。

    有一个老母亲她一共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儿特别能干孝顺,一个儿子有些窝囊无能。

    两个女儿常常塞钱给老母亲让她买好吃的,可老母亲又特别疼小孙子,于是常常把女儿给的钱又去塞给了儿子,让他给小孙子买吃的。

    邻居气不过就去把这个秘密告诉了大女儿,大女儿说她给妈妈钱就是为了让妈妈高兴,她愿意怎么花就怎么花,如果妈妈把钱省给儿子和孙子能够换来她的开心和尊严的话,那这个钱就算花得值得。老母亲听了大女儿的话特别高兴,她说看着孙子吃比自己吃香多了。

    过了一个月,二女儿回来了,她知道了这个秘密后非常生气,于是她天天守在家里教训开导老母亲,规定她给自己买吃的买喝的,而且非要看着她吃下去不可,老母亲气得什么都吃不下,最后抑郁而死。”

    我们为亲人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希望他们能够快乐、幸福。而每个人对于快乐、幸福的感受和概念都不一样,我们不能用自己的幸福标准来判断对方是否幸福,而要尊重对方的幸福观。

    人的一生中什么最重要?当一个人做一件好事的时候,旁人考虑的可能是他这样做值不值得,这种付出有没有回报?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一个人拥有他想拥有的是最开心的,在人生的所有事情中人的心愿是最重要的。

    莲心智慧之体贴:体贴的女人就像衣食一样让男人觉得必不可少。

    能够温暖一生的是家

    温暖之于女人,就像大海之于游鱼。有位作家曾说:“人有时候就是需要温暖,哪怕是一点点自以为是的纪念。”温暖,确实是时间最珍贵的事物之一了。

    如果,要从浩瀚无边的字典里找一个最温暖的字,那无疑就是“家”。

    而家,又是什么呢?

    有一个富翁醉倒在他的别墅外面,他的保安扶起他说:“先生,让我扶你回家吧!”

    富翁反问保安:“家?!我的家在哪里?你能扶我回得了家吗?”。

    保安大惑不解,指着不远处的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么?”

    富翁指了指自己的心口窝,又指了指不远处的那栋豪华别墅,一本正经的,断断续续地回答说:“那,那不是我的家,那只是我的房屋。”

    就像英文中的house与home一样,房屋并不等于家。

    家,应该是我们用最美好的爱建筑的温暖巢穴,是我们今生今世赖以存在的最初和最后的空间。

    所有物质的东西——房子、穿戴、金钱,这些皆与家无关,与真正的温暖无关。

    真正的家是充满人间烟火气息的家:从清晨袅袅的早餐香味,到午后阳台上晾晒的新洗好的衣服味道;从小孩子可爱的奶粉味儿,到晒过被子的阳光味儿……这些人间烟火的味道,构成了一个家的味道。

    而这些味道,仿佛是温暖的讯号:即使身在异乡,闻到晒过的被子味道,也好似回到了家中。就像歌里唱的那样:“妈妈,你的怀抱,是我一生爱的襁褓,有你晒过的衣服味道。”

    周国平曾说:“不要说我们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至少,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有一个家让我们登上岸的。当我们离去时,我们也不愿意举目无亲,没有一个可以向之告别的亲人。倦鸟思巢,落叶归根,我们回到故乡故土,犹如回到从前靠岸的地方,从这里启程驶向永恒。我相信,如果灵魂不死,我们在天堂仍将怀念留在尘世的这个家。”

    能够温暖我们一生的,只有家。

    莲心智慧之居家:家不是房子,而是家人与爱。

    多抽点时间陪陪家人

    一天24个小时中,有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工作和睡觉。细细算来,我们与君子之交的同事相处的时间竟远远多于相濡以沫的亲人。

    我们之所以工作,是为了家人能有更好的生活。但是,我们常常为了工作而忽略了家人。

    一位父亲下班回家已经很晚了,发现他的5岁的儿子靠在门旁等他。

    “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什么问题?”

    “爸爸,你1小时可以赚多少钱?”

    “假如你一定想知道的话,我1小时赚20元钱。”

    “爸爸,可以借我10元钱吗?”

    父亲非常生气。约1小时后,他平静了下来,开始想着自己可能对孩子太凶了……或许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再说他平时很少要过钱。于是,父亲走进儿子的房间,给了孩子10元钱。

    “爸爸,谢谢你。”小孩欢笑着从枕头底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

    “为什么你已经有了钱还要?”

    “因为这之前还不够,但我现在够了。”孩子回答,“爸爸,我现在有20元钱了,我可以向你买1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这个孩子的要求真是令人闻之动容!

    无论是忙碌的爸爸,还是操心的妈妈,何不将工作暂且放一放,多出一点时间来爱家人——我们之所以工作,也是为了家人啊。如此,我们的24小时,不管是工作、睡觉、吃饭,其实都是为了家人,不是吗——为了家人能有更好的生活物质,为了能给家人更好的爱,为了家人能有更好的家人。

    多抽出一些时间来陪陪家人吧,哪怕就是多出一个小时陪家人吃顿早餐,这一个小时的幸福时光,远远胜过了工作本身的价值。

    莲心智慧之陪伴:有种陪伴叫做一生。

    你明媚,世界就明媚

    情人节,你在约定的餐厅等他,直到周围比你晚来的情侣都吃晚饭走了,桌上的蜡烛也被换了几次,他才缓缓出现,坐定。虽然姗姗来迟的他捧着大束玫瑰说着抱歉的话,但是你已心灰意冷;在家里,你煞费苦心为婆婆炖了养生汤,婆婆尝了一口却抱怨不喜欢这么重的味道,于是你把汤重新放回锅里炖,但是那种心情已经不再明媚……其实,我们等待、做一些事情不都是为了对方和自己更快乐吗?如果最后反倒不快乐,就违背了我们快乐的初衷。所以,即使结果不是那么理想,但是,我们还是要保持快乐。因为,快乐才是最终的目的。

    据传,唐代著名禅师慧宗一次要外出,临出门前,他把弟子们找来,吩咐他们要看护好寺院里的数十盆兰花。弟子们知道师父酷爱兰花,因此每日细心有加,不敢怠慢。可是,一天夜里,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偏偏弟子们一时疏忽,将兰花遗忘在室外,惨遭风吹雨打,及至第二天早上才想起,兰花早已被大雨冲毁。几天后,禅师回到寺院,众弟子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迎候,准备受责罚,慧宗禅师得知原委,竟然泰然自若,宽慰弟子说:“当初我因为快乐才种兰花的,如果我责罚你们,我不快乐,你们也不快乐,那么我种兰花有什么意义呢?”这一看似平淡的话,让弟子们如释重负,心情豁然开朗。

    如果我们能时刻想到做事情的出发点是快乐,那么所有的事情都应该不会太坏。即使事情坏了,也不妨碍我们继续保持快乐的心态。这样,就算事情坏了,至少我们还拥有快乐。

    其实,一旦快乐起来,事情也会自然朝着快乐的方向发展,周身的世界也会变得明媚起来。

    你明媚,世界就明媚。

    莲心智慧之明媚:当你笑容明媚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和你一起明媚;当你哭的时候,却只能一个人躲起来哭。

    真正的自由源自内心

    静竹看完了《勇敢的心》之后感叹:自从结婚后,自由已经在我生命里消失了。每天都被老公、孩子所捆绑,几乎没有时间做自己的事情。曼说:“真正的自由都是在内心深处的。而且自由的捆绑是相互的,你以为被老公孩子所捆绑,说不定恰恰是你捆绑了他们。”

    静竹若有所思。

    青灯禅师和玄武禅师结伴出游,下山后要经过一条河流。正在两人苦于没有船只之时,却见不远的岸边一只小船被一只绳子捆绑,静静地停泊在那里。

    于是两人前去,解了绳索,上了船。青灯禅师不由得感悟:人如船,总被绳索之类的物什绑住了自由。玄武禅师却笑道:绳如人,以为绑住了别人的自由,其实自己也失去了自由。青灯禅师不由得为玄武禅师的领悟力所折服。

    唯一能够解除捆绑的,也许是先令自己不要捆绑对方:你不捆绑对方,也就无所谓被对方捆绑。静竹觉得自己被老公孩子捆绑,老公孩子势必也会觉得被静竹捆绑。从某种意义来说,正是这种相互捆绑,构成了温暖的家。但是却牺牲了自己的自由。

    也许我们可以试着适当地放松这种捆绑,给与对方相对的自由,这样我们才能自己才能获得自由:逛街的时候不一定非要要求老公跟着,自己一个人反而不受限制;老公去参加聚会,自己也没必要一定要同去,给予了对方空间的同时自己也有了时间去做其他的事情……

    在心灵上亦是如此:给与对方足够的独处时间,也等于给了自己独处的时间。

    如果有了一颗自由的心,无论在什么时候,这颗心都能有意识地令你自由起来。所以,真正的自由,在于自由的内心:世间万物不过都是身外之物,没有什么是不可已失去的,更没有什么是可以捆绑住我们自由的心。

    莲心智慧之自由:心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红尘中,没有什么能捆绑一颗自由的心。

    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有个先生和太太在争论,先生说:“会跟你结婚,那真是我这辈子最错误的决定。”

    太太不屑地回道:“难道是我迫你的不成?”

    坐在一旁的大师笑着说:“不错,没有一个捕鼠器会去追老鼠,捕鼠器只是等在那里,老鼠就自己来了。”

    捕鼠器不会去追老鼠,是老鼠自己送上门的。

    一个人生活的全部就是一连串的选择与决定,“选择我所喜欢的,喜欢我所选择的”,不要去抱怨或责怪任何人,当初作决定的不是你自己吗?所有决定与选择的后果都得自己负责。

    当你抱怨被“捕鼠器”搞得不舒服时,试想,又是谁决定送上门的呢?

    有个女儿在出嫁时,她的父亲送给她两幅亲手写的卷轴,沉浸在幸福中的女儿连卷轴都没有打开过,并不知道父亲写的是什么。

    新婚的美好很快被孩子和家务磨蚀,她对丈夫产生了很多的不满和埋怨。后来,她的丈夫患了尿毒症,靠洗肾才可以维持生命,丈夫没了求生欲望,她成天以泪洗面怪自己的命苦。

    有一天,她为孩子找东西时,忽然翻到那两个镶金边的卷轴,顺手打开一看,整个人就象触电一样。上面写着:婚前选择你所爱的,婚后爱你所选择的。她不禁反问自己,婚后爱自己所选择的了吗?她想到自己对孩子关怀备至,却忽视了对丈夫的关心,生活中,她只抱怨丈夫对自己不够体贴,却不曾好好爱过丈夫。想着想着,她走到丈夫床前,握住丈夫的手,以从未有过的温柔对他说:“我们爱你,这个家不能没有你,你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向来不肯洗肾的丈夫,听了这句温柔的话后,竟接受了治疗,身体一天天好起来,一家人相亲相爱。

    结婚之前,选择你所爱的;结婚之后,爱你所选择的人。选择之前,就应该为所选择的一切做好负责的准备。

    努力去爱你所选择的吧,这是对自己幸福的交待。

    莲心智慧之聪敏:生活的幸福大厦使用双手建造的。唯一的材料,就是爱。

    你的孝等于你对他的爱

    婚后,静竹总觉得自己为老公付出太多,尤其是还要照顾年迈的婆婆,觉得负担累累,不堪重荷。不由得生出许多抱怨:这样的生活,简直是一种损耗和折磨。曼诧异地对她说:“难道,照顾自己的母亲不是一种幸福而是折磨?”

    静竹听到“母亲”二字,才发觉自己一直没有发自内心地将婆婆当作自己的母亲来看。正是因为这样,才觉得累。假如是自己的生母,一定不会这样觉得。

    一位印度教徒,步行到喜马拉雅山的圣庙去朝圣。

    路途非常遥远,山路非常难行,空气非常稀薄,他虽然携带很少的行李,但沿途走来,还是显得举步维艰,气喘如牛。

    他走走停停,不断往前遥望,希望目的地赶快出现眼前。就在他的上方,他看到一个小女孩,年纪不会超过十岁,背着一个胖嘟嘟的小孩,也正缓慢地向前移动。她喘气得很厉害,也一直在流汗,可是她的双手还是紧紧呵护着背上的小孩。

    印度教徒经过小女孩的身边,很同情地对小女孩说:“我的孩子,你一定很疲倦,你背得那么重!”

    小女孩听了很不高兴地说:“你背的是一个重量,但我背的不是一个重量,他是我弟弟。”

    如果要从人类所有的感情中找到一种最可靠最温暖的感情,那无疑就是亲情。然而我们在与亲人相处的时候,总是容易忽略这一点。进而产生许多矛盾。其实,与亲人间的很多问题,只要能想到对方是你至亲至近的人这一点,就很容易迎刃而解了。

    静竹爱自己的老公,照顾他的母亲,也就等于对老公的爱。这是很简单的事情。就像一位作家说:“任何事情,只要心甘情愿,总是能变得简单。”

    古语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无幼,以及人之幼。”更何况是自己婆婆呢。所以,尽一份孝心吧,哪怕就当是为了他。

    莲心智慧之孝顺:爱他的家人,等于更好地被爱与爱他。

    出轨是对出轨者的惩罚

    人都是有倦怠期的。对于婚姻,亦是如此,七年之痒并非传说。

    出轨,这个词无疑很好地形容了那些在婚姻的行程上出错的人——出轨了,也就意味着误入歧途走投无路了。而出轨本身,即是对出轨者的惩罚。

    一对结婚25周年的夫妻在庆祝他们六十岁的生日。他们恰好在同一天出生。

    庆祝活动中,一位仙女出现了。她说,由于他们是已经结婚25年的恩爱夫妻,因此她给许给这对夫妻每个人一个愿望。

    妻子想周游世界。仙女招了招手。“呯!”的一声,她的手中出现了一张车票。

    接下来该丈夫许愿了。他犹豫片刻,害羞地说,“那我想要一位比我年轻30岁的女人。”仙女拾起了魔术棒。“呯!”,他变成了90岁的老头。

    这个笑话告诉我们,那些花心的试图出轨的男人,往往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就像歌里面唱的那样:“愚蠢的、愉快的,迟早得到惩罚。”想想看,一个原本拥有美好家庭的人,为了贪图一时的快乐,不惜动摇、甚至牺牲自己原本的安逸舒适的家庭,这是多么愚蠢的行为,而他贪图的快乐,也迟早会变做悔恨和惩罚,你甚至都不用去为他的背叛伤心难过——背叛你,已经是对他最大的惩罚了,不是吗?

    女人一定要爱惜自己的心,不要为了不值得事情伤心费心,白白磨损了感情,消耗了元气。感情要花在有爱的地方,对于一个背叛你的人,不管他爱不爱你,“背叛”这种行为总不会是一种爱的表现,对于我们来说,能够接收、感受到的爱才是可以养心的爱。所以,就让出轨来惩罚出轨的那个人吧,我们连惩罚都不必去做。

    莲心智慧之雍容:多读一些书,让自己多有一点自信,加上你因了解人情世故而产生的一种对人对物的爱与宽恕的涵养。那时,你自然就会有一种从容不迫、雍容高雅的风度。

    你什么也没有失去

    一个燃烧着晚霞的傍晚,禅师划船到河的对岸去,看见一个美丽的少妇投河自尽,便把她救了上来。

    少妇悲愤欲绝地说:“师傅,你为什么要渡我?我不想活了!”

    禅师说:“普度众生是佛祖的本真。既然渡了你,说明和你有缘。你告诉我,年纪轻轻,为什么轻生?”

    少妇说:“我结婚刚刚一年,丈夫就遗弃了我。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禅师平静地说:“那你告诉我,一年以前你生活得怎么样?”

    少妇眼中透出光亮,充满向往:“那个时候我很快活,无忧无虑。生活充满了希望。”

    禅师问:“那个时候,你有丈夫吗?”

    少妇说:“当然没有啊。”

    禅师说:“我的这只船,又把你渡回了一年前,你现在还和一年前一样,什么也没有失去啊。你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呢?”

    少妇豁然开朗,是啊,我什么也没有失去,只不过又回到了以前无忧无虑的日子,有什么想不开的呢。

    佛说,我们赤裸裸而来,也必将赤裸裸而去。就像歌里唱的:我们生来就是孤独。婚姻只是我们所选择的一种归属,但并不是我们的全部。就好比,婚姻是一座大陆,而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岛屿,一个人必须成为最坚固的岛屿,然后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失去婚姻,不过是回到了作为岛屿的自己,就像一切从头来过。

    相守一生,当然是很浪漫很甜蜜的一件事。分道扬镳,也可以是生命里的一次新生的机会。

    莲心智慧之恬淡: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生我之前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不如不来亦不去,也无欢喜也无悲。

    总有一天有人先走

    总会有这么一天的。世界最疼你的那个人,被死神带走。

    这一天来临的时候,我们顿感天崩地裂,仿佛世界末日。其实,仔细想来,亲人走在我们前面也算是一桩幸事——至少亲人不用承担这种“天崩地裂”的痛苦。

    有位情绪低落的女人,和良夜禅师谈起她因先生的去世,以致悲痛久久无法平抚。良夜禅师安慰她,并请她反过来想一想,“如果今天是你先走的话,那情况又会如何呢?”

    她回答说:“我们感情很好,我想他也一定会很悲伤的。”

    “是啊!他也会跟你一样非常悲伤难过。”良夜禅师同意的说,“然而现在你先生并不用承受打击,使他免于受苦的人正是你。如果他知道的话,一定也会希望你快乐起来,且勇敢地活下去,不是吗?”

    我们何不认为,亲人的走,只是去了一个类似天堂的地方呢?虽然他离开我们了,但是一直生活在我们的内心和记忆里。我们熟悉他们的话语,即便是他们不在了,我们也能替他说出来给自己听。而我们知道,他在一个类似天堂的地方生活着,和原来并无不同。

    人生中的所有遭遇,都带有许多不同的意义,只要你愿意去发掘,愿意重新诠释过往的经验,结果也将大不同。普鲁斯特曾说:“真正的发现之旅,并不在于寻求新景观,而在于拥有新的眼光。”只要调整自己的眼光,你的世界也将变得不一样。

    如果亲人比我们先走,也许这是命运交给我们的神圣的送别仪式,能够有机会陪着最亲的人静静走完人生最后一步,未尝不是一种幸福。我们要知大体识大理地将这生命副产出的悲痛深深葬于漫漫人生长路上,并以幸福的姿态,走到终点。

    莲心智慧之深远:让目光深远,去窥视温暖背后的凄凉;让目光深远,去体会平凡背后的高尚;让目光深远,去拥有阴云背后的阳光;让目光深远,去构筑心灵永恒的希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