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人际关系黄金法则是这样说的:你想要别人如何对待你,你就得如何对待别人。而最新的人际关系白金法则提倡:别人希望你如何对待他,你就如何对待他。
显然,若按照黄金法则,我们对待他人的方式将是一个模式的。而按照白金法则,我们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是因人而异。
你选择何种方式与人相处,是你的自由。只是,你的选择必将决定你人脉的广度与深度。并进而决定你人生的幸福与否。人际的因果,组成了我们人生的宿命。
出生时没有投胎豪门,长大后也没有嫁入豪门。这些没有外界助力的女人,难道就只能靠自己羸弱的肩膀来承担人生的风风雨雨了吗?
不,你还有外力可以依靠,那就是人际关系网。一个人的能耐有限,倘若善于整合人际资源,互通有无,共同进步,其能耐是以几何倍数增加的。投胎豪门,那是命;嫁入豪门,那是缘。这些都是人力所难控制的。惟有经营人际关系,这一点是我们所能把握的。
你对,世界就对
静竹说,家庭氛围很不和睦,和婆婆要么吵架要么很冷淡,丈夫夹在中间也很为难,不知道怎么处理。曼问她:“你觉得你们家庭不和的原因在哪里?”静竹说:“我觉得婆婆是那种不太好相处的人,难说话,不好沟通。她总是觉得我这做的不好那做的不好。”曼说:“你能改变她这些吗?不能吧,否则关系也就改善了。剩下的办法,就只能改变你自己了,改变你自己,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相传在以前的一个深山老林里,有两座相距不远的寺庙。甲庙的和尚们经常吵架,人人戒备森严,生活十分痛苦;乙庙的和尚们一团和气,个个笑容满面,生活快乐。甲庙的住持看到乙庙的和尚们天天和睦相处,相安无事,内心非常羡慕,却又不知其中的奥妙所在。于是,有一天他特地来到乙庙,向一位小和尚讨教秘方。
住持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使庙里一直保持和谐愉快的气氛呢?”小和尚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因为我们经常做错事。”正当甲庙的住持感到疑惑不解之时,忽见一和尚匆匆从外面回来,走进大厅时不慎摔了一跤。这时,正在扫地的和尚立刻跑过来,一边扶他一边道歉:“真对不起,都是我的错。把地拖得太湿,让你摔着了。”站在大门口的和尚见状也跑过来说:“不,都是我的错,没有提醒你大厅里正在拖地,应该小心点。”摔跤的和尚听后没有指责任何人,只是自责的说:“不,不是你们的错,是我的错。都怪我自己太不小心了,给大家添了麻烦。”
甲庙的住持看到了这精彩的一幕,恍然大悟。他终于明白了乙庙里的和尚和睦相处的奥妙所在:凡事先从自身找原因。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先从对方身上找原因,这无异于缘木求鱼,只会偏离问题的解决越来越远。“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即使要改变别人的不好,也得先从改变自己做起。这就需要我们先从自身找原因。
静竹觉得婆婆不好相处,其实,客观来说,没有哪个人是不好相处的,只在于相处程度的快慢罢了;觉得婆婆难说话,也许是自己做的确实不够好;至于不好沟通,沟通永远是两个人的事情,怨不得任何一方。以这样的视角来看问题,就好解决多了:有些人是慢热型的,我们要习惯于他们的慢热;对于难说话的人,尽量自我要求高一些,至少让对方感到你真诚地想做好吧;沟通的责任,自己也有。接下来自己该怎么做,就心中有数了。
我们要学会用这样的视角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自己做好了,周围的环境氛围就好了。
莲心智慧之醒己:先醒己,才能醒人。
相处贵在以心换心
你会在生命中多少遇见过这样的人,他无论在什么方面总是比你富足,而且他乐于帮助你,总是布施给你这样那样的好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贵人”。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往往充满感激但却不知道该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他总是比你富足,他有的远远高于你所想要感激报答的。于是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心存感激,并不表示什么。
其实,报答不在于你一定要像他那样布施你一样来布施他,一点心意,就足以布施给别人全部的欣慰了。
龙潭崇信禅师未出家前在道悟禅师的寺旁摆了一个摊,靠卖饼子为生,生活十分贫困,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天黑了就在别人的屋檐下睡觉。
道悟禅师见他生活如此艰苦,就把寺中的一间小屋让出来给他住,崇信为了感谢道悟禅师,每天送给道悟禅师10个饼子。每当崇信送饼子给道悟禅师的时候,道悟禅师总是非常高兴地收下了,等崇信回去了,道悟禅师就叫人从10个饼子中取出一个还给崇信。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两天时间。
两年后,崇信终于忍耐不住了,他问道悟禅师:“我既然送你饼子,你为什么要每天还我一个呢?你这样做是因为看不起我吗?”
道悟禅师听了他的话,向他解释道:“你能每天送我10个,我为什么不能每天还你一个呢?”
崇信辩道:“我既然能每天送你10个,难道还在乎你还给我的这一个吗?”
道悟禅师哈哈大笑说:“我不嫌你的10个多,难道你嫌我的一个少吗?”
这几句话让崇信顿有所悟,从此以后他决定出家,不在沉迷在世俗的笼罩之下了,他要去寻找真正的禅理,来诠释生命的真正意义。
道悟禅师说道:“一生十,十生百,百生千万,万物皆从一而生。”
崇信应道:“一生万物,万物皆一!”
人与人的相处之道,在于礼尚往来。孔夫子曾说:“来而不往非礼也。”就算你的礼物与对方来说根本就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代是这代表了你的心,因此比什么都珍贵。
虽然别人给了你10个烧饼而你只能给予别人1个,但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以心换心罢了。
莲心智慧之报答:报答之心往往比报答本身更重要。
被喜欢从喜欢开始
一位参加多次面试但还是失败的年轻人请教明空禅师,“要怎样做才能给别人留下好印象?”
“不要刻意加深别人对你的印象。”
“怎么说呢?”
“一个人如果太在乎自己的形象,就无法呈现出最自然的表现;一个人如果无法做出最自然的表现,就很难给人留下最好的印象。”
“一旦你想要有‘什么样’的表现时,刻意的努力即成了障碍,因为你想‘表现的样子’已取代了你‘原来的样子’,不是吗?只有不试图去加深别人对你的印象,最美的表达就会自然出现。你越不想引人注意,就越使人印象深刻。”
“怎么让别人产生好感?”
“要让别人对你感兴趣,那就先从自己对别人感兴趣开始;要让别人喜欢你,那就先去喜欢对方。”
“听起来好像很简单。”
“没错,”明空禅师恳切地说,“只要把你的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不出多久,别人就会把注意力放在你的身上。”
人类有一个共同的天性,就是渴望被别人关心、被人欣赏。因此,在人们晓得你有多么关心他们之前,是很难先关心你的。
约瑟夫格鲁大使就说过,“外交的秘诀仅有五个字,就是‘我要喜欢你’。”要让别人对你有好感,那就须从自己先去喜欢别人开始。
如果你愿意多去关心别人,别人就会越关心你;你越注意别人说的话,别人也会越注意你说的话;你越对别人感兴趣,别人也就对你越有兴趣。同样的道理,你越是把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别人也会把注意力放在你的身上。
想要被人喜欢,就从喜欢别人开始吧。
莲心智慧之可爱:人之所以可爱,在于这个人值得别人拿爱来爱;有什么能值得别人拿爱来爱呢?那无疑就是你同样拿爱来爱人。
尊重别人的不同
人与人是不同的,聪明的女人都懂得尊重每个人的不同。
“一千个读者里面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观念和思维模式,尊重别人的意见,有时候等于给自己一个无限的机会。
有两个人因见解不同,发生严重争执,相持不下。
他们决定请德高望重的大师,主持公道。
第一天晚上甲找到了大师,说了他的看法。
大师说:“嗯!你说的有道理。”
第二天晚上,乙也找到了大师,说了他的想法。等他说完,大师说:“嗯!你说的有道理。”
事后,一旁的弟子不解地问:“两个人的说法完全不同,你却说他们都有理,怎么可能两个人都是对的呢?”
逐云大师笑着对弟子说:“嗯!你说的有道理。”看弟子不解,接着说到:“同一个人、同一件事、同一个问题,只因每个人的立场不同、角度不同、见解不同,所得的‘结果’也就不同。答案也许只有一个,但人却有千百种,纷争也就永远都摆不平。结果,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总而言之,谁说的都有道理。”
逐云大师懂得尊重每个人的不同,于是便不会陷入进无谓的争执纠纷之中,只是姿态优雅地笑看众人。
争执纠纷在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尊重别人的不同,会赢得良好的人脉资源。懂得尊重别人不同的女人往往最优雅聪明,不仅给了对方良好的感受和印象,而且也给予了自己宁静和空间。
莲心智慧之公平:天公平而无私,故美恶莫不覆;地公平而无私,故大小莫不载。
赞赏是免费的赠礼
和有形的礼物相比,赞赏既实惠又能更好地赢得别人的好感。
一天和一个朋友逛街,听闻附近有家店的奶茶做的不错,便前去尝鲜。奶茶很快做好了,递给朋友时,朋友说:“看您做奶茶真是一种享受。又灵巧又优雅。”做奶茶的女孩抱之一笑。这个女孩看起来再普通不过了,灵巧、优雅等等用在这里都有点浪费。
“你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过后我不解地问。
“我想让这个地方多点人情味,”朋友答道,“唯有这样,这城市才有救。”
“就仅仅一句小小的赞美就能救世?你一个人就能救全世界?”
“我只是起带头作用。我相信一句小小的赞美能让那位姑娘整日心情愉快,如果她今天卖出了20杯奶茶,她就会对这20位客人态度和善,而这些客人受了她的感染,也会对周遭的人和颜悦色。这样算来,我的好意可间接传达给1000多人,不错吧?”
“但你怎能希望那位姑娘会照你的想法做吗?”
“我并没有希望她,”朋友回答:“我知道这种作法是可遇不可求,所以我尽量多对人和气,多赞美他人,即使一天的成功率只有30%,但仍可连带影响到3000人之多。”
“我承认这套理论很中听,但能有几分实际效果呢?”
“就算没效果我也毫无损失呀!开口称赞那司机花不了我几秒钟,他也不会少收几块小费。如果那人无动于衷,那也无妨,明天我还可以去称赞另一位姑娘!”
赞美不仅仅能为我们迎来别人的良好印象,也能相应地多少改变我们周围的环境。正如好心情是可以传染的一样,赞美也是可以传染的。当一个人受到赞美后,情绪会豁然开朗地快乐起来,一个人出于这样的状态下,目之所及的一切也都自然地相对美好,容易发现别人的优点,容易赞美别人,依此类推地循环下去,就会发现,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小小赞美,原来力量这么大。
莲心智慧之赞美:多赞美别人,少打击他人。赞美敌人,敌人也会成为朋友。
种下肯定才能收获赞美
有一位年轻太太向大师抱怨,“我先生从不肯定我,整天挑三拣四的。不管我做什么事,他总是找出缺点来批评。”
樱井禅师说:“喜欢批评别人是自己缺乏自信的表现,你先生是不是有这方面的问题?”
她想了一会儿说:“我想很有可能。”
“如果是这样的话,你似乎应该多去肯定他,提高他的自信,以减少批评。”
“我从来没想到这点。”她叫道,“但你说对了!因为我一天到晚只注意到想听他对我的肯定,早已忘记我上次什么时候肯定过他了。”
喜欢批评别人,是自己缺乏自信的表现。如果我们因为自己被批评而耿耿于怀,对对方抱有怨言,只会令对方更没有自信。他一旦更没有自信,就更喜欢批评别人。如此恶性循环。
想要跳出这个循环,就从肯定与赞美对方开始。
人在得到肯定与赞美的时候,总是会获得心理上的自信和安慰。一旦有了自信,心理平衡了,就很少再去批评别人。
所以,往往,得不到肯定与赞美,并不是我们不好,而是我们没有深入了解对方的内心,解开对方的心结。我们要试着静下心来,从对方的言行中仔细体会对方的内心,做一个善解人意的女人。想一想,有谁会吝啬于“甜言蜜语”的女人呢?
莲心智慧之善解人意:与人为善,善待他人,而后才能理解人、谅解人、体察人、体现你人格的魅力。
忍受也是一种有力的报复
有一位青年脾气非常暴躁、易怒,并且喜欢与人打架,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欢他。有一天无意中游荡到大德寺,碰巧听到一休禅师正在说法,恰巧说到忍耐。青年便忍不住问一休禅师:“要是受人唾面,怎么办?总不能还忍着吧。我一定会抡起拳头大打出手,以报心头之恨!”
一休禅师说:“嗳!何必呢,就让唾涎自乾吧,不要拂拭!”
“那怎么可能?为什么要这样忍受?”
“这没有什么能不能忍受的,你就把它当作是蚊虫之类停在脸上,不值与牠打架或者骂牠,虽受吐沫,但并不是什么侮辱,微笑的接笑吧!”一休说。
“如果对方不是吐沫,而是用拳头打过来时,那怎么办?”
“一样呀!不要太在意!这只不过一拳而已。”
青年听了,认为一休说的,太岂有此理,终于忍耐不住,忽然举起拳头,向一休禅师的头上打去,并问:“和尚,现在怎么办?”禅师非常关切的说:“我的头硬得像石头,没什么感觉,倒是你的手大概打痛了吧!”
青年哑然,无话可说。
我们总是难以忍受陌生人偶尔轻蔑的眼神,难以忍受对手的挖苦讥讽,难以忍受不怀好意的嘲笑,难以忍受污蔑欺骗……但是往往只有忍,才是上上策。一忍可以抵百勇。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禅师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自己。”忍,不仅仅是最优雅的姿态,也是最大的进步动力。忍着一口气,也积攒了爆发的力量。待到爆发之时,那些轻蔑的眼神、挖苦讽刺、不怀好意的嘲笑、污蔑欺骗自然都不攻而破。
对于女人来说,忍更是保持了自己风度、增加自己风韵的手段。那些睚眦必报、跳脚骂人,甚至与人抓脸揪头发的女人,或许有人惧怕,但绝不会有人喜欢。
莲心智慧之忍受:六度万行,忍为第一。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尊重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一粒向日葵种子被人不小心丢在桌子上,如果你留心拾起,尊重这个生命,将它拾起小心放入泥土里,来年它就是一株向日葵了;如果你尊重一快快破布,将它们缝补起来,没准它们就是一条漂亮的裙子了……你尊重什么,什么就会被你所用。人也是这样,你尊重谁,就会被谁尊重。
一个颇有名望的富商在散步时,遇到一个瘦弱的摆地摊卖旧书的年轻人,他缩着身子在寒风中啃着发霉的面包。富商怜悯地将8美元塞到年轻人手中,头也不回地走了。
没走多远,富商忽又返回,从地摊上捡了两本旧书,并说:“对不起,我忘了取书。其实,您和我一样也是商人!”
两年后,富商应邀参加一个慈善募捐会时,一位年轻书商紧握着他的手,感激地说:“我一直以为我这一生只有摆摊乞讨的命运,直到你亲口对我说,我和你一样都是商人,这才使我树立了自尊和自信,从而创造了今天的业绩……
这就是尊重的力量。在生活工作中,如果想要激发、鼓励一个人的潜能,就要首先尊重他。可以试想,假如当时不是富商的尊重让他拾回了自信和勇气,即使给了他再多的钱,他也难以摆脱贫困的命运。
先人说:“人性最深切的渴望,是得到别人的尊重。”为什么呢?从心理学上说,人都有一种希望被肯定、被认同的需要,以此来满足心理上的平衡感。而且,人们对于认同自己的人会怀有特殊的好感,因此也容易认同他。给与别人尊重,也就等于给了自己被尊重的机会。
其实,生之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每一草一木,每一件事物都值得尊重。佛家常常能从一朵花里看到一个世界,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我们每个人之所以现在看起来是这个样子,都是因为我们活了多年生命的结果。每个人的背后,都有着各自的成长的历史,经过命运的作用,长成了现在的样子。他就是这个样子,怎么能不尊重呢?在成长中,相信每个人都有各自曲折的苦衷,和身不由己的无奈,我们除了去一心一意地尊重,不应有其他谴责。
尊重万物让女人有了一颗琉璃般通透纯美的心,尊重世人让女人有了被世人称道的人格魅力,尊重自我让女人有了独立高贵的品性。
莲心智慧之尊重: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
沉默是对毁谤最好的答复
在一个重要的项目工作里,陈经理当仁不让地保留公司的利益,和客户没有谈妥。客户一怒之下用尖利的语言狠狠地讥讽经理。但陈经理连眉头都没皱一下。
同事都非常惊讶地问:“你为什么不生气?”
“何必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陈经理反问。
“但,他的话是那么地不堪入耳。”
“如果有人寄封信给你,而你不打开,你还会受内容影响吗?”
对方出招过来,你轻轻巧巧地避开,于无形之中就稳胜在握。试想,如果陈经理不选择沉默,而是抱着一种报复的心态反过来再讥讽客户,霎时可能形象就立刻低人一等了。而沉默,无疑为他树立了崇高的形象。
世人对佛祖的尊崇,曾引起一位弟子的不满。有一天,那名弟子竟然当着释迦牟尼的面谩骂他。
可是,不管他骂出多么难听的字眼,释尊都沉默不语,不加理会。当他骂累了,释尊就问他:“老弟,如果有人想送礼物给对方,对方不肯接受,那么,这份礼物该给谁呢?”
弟子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应该还给送礼的人哪!”
释尊笑着又问:“对呀!就像现在,你把我骂得一文不值,但是如果我不肯接受,这些责难又该给谁呢?”
这位弟子哑口无言,顿时发觉自己的无敌和浅陋。他马上向释尊道歉,请求原谅,同时发誓从此以后再不诽谤他人了。
沉默是金。有人说:“沉默是最难驳倒的论辩。”面对批评,一个高尚的人通常会保持缄默。所谓“孤掌难鸣”,如果你不回应,等于他的话并没有传达出来,也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沉默,无疑是对诽谤、讥讽最好的答复。
莲心智慧之沉静:即使当他是正确的时候也能保持沉默的人,离神最近;虽然言语的波浪永远在我们上面喧哗,而我们的深处却永远是沉默的。
不满别人其实是苦了自己
小玉正在上大学,为了攒够租房的钱,在课余时间,很辛苦地去打工,向同学借钱。同学很诧异:为什么不住在宿舍呢?小玉诉苦:不喜欢她们很八卦地谈论一些无聊的人和事,还有就是放一些恶俗的歌曲。同学劝她:下次她们讨论的时候你也参加,置身其中,就不觉得无聊了,至于音乐嘛,你可以和大家沟通的嘛,多介绍一些你喜欢的歌曲,说不定她们也喜欢呢。你这样带着不满的情绪对待大家,只能令自己渐渐疏远了大家,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紫竹禅师修行多年,在六十六岁的时候,决定云游四海,传教立说。
一天,他走到了一个村庄里,见有位妇人正伤心落泪。便走向前去一问究竟。妇人见是禅师,就像见了救命稻草。问到:“禅师,请问怎样才能让一个人的不好习惯改掉?”
紫竹禅师笑道:“怎样的习惯算是不好呢?”
妇人说:“我婆婆带孩子的时候不认真,跟她说了几次,但是婆婆都这么大年纪了,有些习惯是再也难以改变了。我很犯愁,为此跟婆婆大吵了一架,婆婆一气之下不再做饭带孩子,完全由我一个人来操劳了。”
紫竹禅师皱眉:“既然已经知道婆婆年纪大了习惯不好改了还要让其改掉,这难道不才是你应该改掉的坏习惯吗?”
妇人说:“可是如果我不要婆婆改,她依旧会做不好吃的饭,带孩子的时候不用心啊。”
紫竹禅师笑:“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妇人恍然大悟。
紫竹禅师接着说:“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自己对了,世界就对了。”
我们也许总是不满公交车为什么那么挤,不满上司为什么那么不近人情,不满下属为什么那么不懂事……其实不满带来的结果只会令自己情绪烦躁,苦了自己。
莲心智慧之祥和: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我若气死谁如意,何况伤神又费力。
轻视别人等于降低自己
阿莱刚进办公室,就看到了一位学生模样的姑娘在帮她整理办公桌。是新来的助理吧,阿莱心想,不过,一看就知道她是刚毕业的毛躁丫头,学生气都还没脱呢,能做好广告么?接下来的日子里,很快,阿莱就发现她是一个比较勤快的人,平时阿莱也不交给她什么具体的工作,但是她从来没有闲下来的时候,哪怕仅仅是人人都嫌低下的打扫卫生。
一天,阿莱新做的文案没有通过。正为此郁闷之时,女孩轻轻递上了一份文件。阿莱翻开,差点没笑出来,最基本的格式都有问题呢。但是,自此之后,女孩每天都会递过去一份文件,放在办公桌上,有时候阿莱看都不看,直接仍垃圾桶了。但是,女孩还是坚持着,不过可以发现,每次的文案,总比上次的要进步一点点。
忽然有一天,老板对阿莱说:“阿莱,这次多亏了你的助手啊,她的文案帮我们拉回了一个大客户。”阿莱如雷轰顶,知道自己在公司的一线位置已经摇摇欲坠了。
有一次,年轻的佛陀住在舍卫城郊的吉那林精舍,可撒拉国的巴谢那迪国王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首次前往拜访佛陀。国王看到佛陀年纪并不大,就漫不经心地说:“老师,听说你已经得到最高的悟境,这是不是真的。”
佛陀回答:“是的。如果世界上有人达到最高的悟境,那个人便是我。”国王听了,愈加轻视:“不过,像你这样拥有很多弟子并受人尊敬的沙门,婆罗门的人不计其数。但是,他们始终不敢说自己已经达到最高的悟境。何况,你的年纪还轻,出家也不久。”
佛陀29岁出家,35岁悟道,当时的年纪还没过40岁,故而国王怀有轻视之心。佛陀却轻轻一笑:“国王,请不要以年纪轻来轻视别人。世界上有四种事情是不可小看的:第一,不要以太子年轻而轻视他;第二,不要以为蛇小而小看它;第三,不要以为火小而忽视它;第四,不要以为比丘年纪小而蔑视他。”
国王听了这些话,深感佩服,于是皈依佛陀。
轻视别人,往往是变相的降低自我。再小的星星也会发光,再小的船也能远航,如果你轻视小星星不会发光,那么你也许就欣赏不到那种飘渺的光芒,如果你轻视小船不能远航,那么你也许就错失了远航的机会。兔子轻视了乌龟,结果输了赛跑,我们轻视别人,往往失去了自己。
莲心智慧之尊他:要尊重每一个人,不论他是何等的卑微与可笑。要记住活在每个人身上的是和你我相同的性灵。
批评的最高境界是表扬
一个孩子颤颤巍巍地将自己刚刚画好的一幅画给妈妈看。画上的树叶是蓝色的,树下的一只动物又像猫又像狗,令人皆笑非啼。而妈妈却由衷地表扬:“嗯,想象力好丰富哦,画得不错,不过,为什么不把树叶涂成绿色的呢?”孩子忽闪着大眼睛回答:“我听见树叶有沙沙的声音,就像大海的声音,我觉得这颗大树是大海变来的。”
多么有艺术气息的孩子。如果妈妈看到画只是一味批评,就不会发现孩子有这么美好的想象力了。而妈妈却是带着表扬地批评,试探性地问“为什么不把树叶涂成绿色的呢”,恰到好处地指出了孩子的问题所在,而孩子的回答,则展现了他另一方面的长处。这种表扬,是升华了的批评。
“我的孩子真是糟透了,好的都不去学,坏的全都会,为什么会这样?”一位母亲担心地问普云禅师。
“因为,好的都不好学,坏的都不用学。”
“但是,”那位母亲说,“我和先生天天都骂他,却一点用都没有。”
“当然没用!”普云禅师说,“没有人会在不断被传达坏的讯息后变得更好。”
“那难不成还要说他好!”
“没错!”普云禅师说,“只有正面的肯定才能带出正面的行为,负面的批评是无法带出正面的品质的。”
责备是没有用的,如果有效的话,那些喜欢发牢骚、碎碎唸的人不早都可以高枕无忧了?就像我们常看到一些人经常嘀咕先生、太太、孩子,结果有用吗?
“既然你说我很坏,我就坏给你看!”当你一直灌输某人他很坏的想法,他又怎么会好起来呢?你越责备别人,别人就表现得越差,这是人性自然的反应。
要记住,吸引蝴蝶飞来的,是花蜜而非芒刺;用蜂蜜要比用醋可以抓到更多的蜜蜂。因此,我们要把批评升华成表扬,将“芒刺”包装起来,以吸引更多的蜜蜂。
莲心智慧之慈爱:母爱最伟大;把所有的批评升华成表扬的母亲最崇高。
唤出别人对你的好印象
一个小和尚满怀疑惑地去见师父:“师父,您说好人坏人都可以度,问题是坏人已经失去了人的本质,如何算是人呢?既不是人,就不应该度化他。”
师父没有立刻作答,只是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个“我”,但宇是反写的,如同印章上的文字左右颠倒。
“这是什么?”师父问。“这是个字。”小和尚说:“但是写反了!”
“什么字呢?”
“我’字!”
“写反了的‘我’宇算不算宇?”师父追问。
“不算!”
“既然不算,你为什么说它是个‘我’字?’
“算!’小和尚立刻改口。
“既算是个宇,你为什么说它反了呢?
小和尚怔住了,不知怎样作答。
“正字是字,反字也是字,你说它是‘我’字,又认得出那是反字,主要是因为你心里认得真正的‘我’字:相反的,如果你原不识字,就算我写反了,你也无法分辨,只怕当人告诉你那是个‘我’字之后,遇到正写的‘我’宇,你倒要说是写反了”师父说,“同样的道理,好人是人,坏人也是人,最重要在于你须识得人的本性,于是当你遇到恶人的时候,仍然一眼便能见到他的“夭质”,并唤出他的‘本真’;本真既明,便不难度化了。”
其实,我们与人相处的过程,也是相互度化的一个过程。人与人在一起久了,一个人的爱好、特点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另一个人,过得再久一点,日积月累,另一个人慢慢地也形成了同样的爱好、特点。感染的过程,也是度化的过程。两个人共同爱好、特点越多,相对来说,关系也就越亲密。
而我们之所以觉得有些人无法沟通,纠其到原因,就是因为两人之间的爱好、特点完全没有重叠的部分,没有沟通点。对于没有沟通点的人,就需要我们去发现这个人的优点,并以此为沟通点,慢慢建立起沟通关系。就这样开始,慢慢相互度化,假以时日,关系便会亲密起来。
好印象是一个呼之欲出的东西。就藏在对方的一念之间。稍稍用心,呼唤对方出对方的“本真”,好印象便油然而生。
莲心智慧之印象:世事无相,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给与别人爱你的机会
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女人应该选择爱你的人还是你爱的人?四平八稳的答案应该是:要看各人自己,是倾向于喜欢爱人的感觉呢还是被爱的感觉。其实,很多时候,爱人的感觉比被爱更幸福。只是我们往往因为太需要爱而忽略了自己本身的爱人能力。
王太太是个孤僻的人,跟邻居从不往来。有一天在她正在烧饭,突然听见邻居李小妹尖声哭喊,从窗子望出去,发现一股浓烟正从李家的屋里冒出来。王太太慌忙地跑出去,孩子的哭叫声更大了。想必父母不在家,眼看浓烟并未夹带着火苗,一向小胆的王太太居然鼓足勇气冲了进去,岂知才抱起小女孩,身后突然窜起熊熊的火焰,当她用毛毯把小女孩包着冲出火窟时,已经头发全焦;灼伤片片。
就在这次火灾发生之后,王太太的孤僻脾气居然改了,她尤其关心李小妹,总是买些东西送给她,并问长问短,有时候李小妹不用功、不听话,王太太可以气得哭。许多朋友不解地问:“你以前从来不关心邻居,为什么现在对李小妹甚至好得超过自己的孩子呢?”“因为我差点为她送了命!”
“差点为她送了命”,这是一句多么意味深长的话。人们的爱,往往并不一定起于别人爱自己之后的回报,却可能由于自己最先的奉献与牺牲。牺牲愈大,爱得愈深。这也就是许多不心甘情愿,被征召入伍的青年,在经过保国的殊死战之后,变成爱国斗士的原因。
在经典文学作品《小王子》里,小王子对所有的玫瑰花说,“她单独一朵就比你们全体更重要,因为她是我浇灌的。因为她是我放在花罩中的。因为她是我用屏风保护起来的。因为她身上的毛虫(除了留下两三只为了变蝴蝶而除外)是我除灭的。因为我倾听过她的怨艾和自诩,甚至有时我聆听着她的沉默。因为她是我的玫瑰。”人们往往会因为对一件事情付出了努力而格外珍惜这件事情。说得再通俗点,就是我把我有的给了你,如果你接受了,那么你就是我的一部分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也就是这么建立起来的。
给别人爱自己的机会,给别人为自己付出的机会,就等于给了别人珍惜自己的机会。尤其对于身边那些相对来说比较孤僻的人,想尽办法讨好他们不如给他们爱自己的机会。孤僻的人一般都缺少爱,但是如果只是赤裸地给与他们爱,他们便会本能地拒绝,如果先给他们爱自己的机会,然后再给与他们爱,他们便会欣然接受了。
莲心智慧之柔弱:柔能克刚,滴水能穿石。柔弱是女人最大的能量。
罪过属于看到罪过的人
有一位居士,在江边散步,看到一个船夫将沙滩上的舟推向江里。准备载客渡江。此时刚好有一个禅师经过。这位居士一步向前,作礼请示道:“请问禅师,刚才船夫将舟推入江时,将江滩上的螃蟹、虾、螺压死不少,请问是船客的罪过?还是船夫的罪过”。
禅师没有考虑,就回答道:“即不是船夫的罪过,也不是乘客的罪过!”
居士非常不解,怀疑地问道:“两者都没有罪过,那么是谁的罪过的呢?”
禅师两眼圆睁,大声道:“是你的罪过”。
船夫为了赚钱,乘客了为了事务搭船,虾蟹为了藏身被压,这是谁的罪过?这不但是二者的罪过,而且也是船家,乘客,虾蟹的罪过。但也不是三者的罪过,因为三者都是无心,“罪孽本空由心造,心若亡时罪亦亡”,无心怎能造罪?纵有罪,也是无心之罪。而这位居士无中生有,妄自分别,所以禅师才呵责“这是你的罪过”。
其实,很多时候,事物本身是无辜的,可以原谅的。只是人们强加于事物本身以不可原谅的情感,反倒认为自己是无辜的,事物是不可原谅的。我们要走出这个思维误区。站在一个平和的角度上看待事情的自然发展。
罪过往往只属于看到罪过的人。
莲心智慧之远见:不仅要看到事物的现在,更要看到事物的发展方向。以平和自然的眼光,跳出事物本事,还事物本来的面貌。
人人都需要宽恕与被宽恕
一位妇人同邻居发生了纠纷,邻居为了报复她,趁黑夜偷偷地放了一个花圈在她家的门前。第二天清晨,当妇人打开房门的时候,她深深地震惊了。她并不是感到气愤,而是感到仇恨的可怕。是啊,多么可怕的仇恨,它竟然衍生出如此恶毒的诅咒!竟然想置人于死地而后快!妇人在深思之后,决定用宽恕去化解仇恨。
于是,她拿着家里种的一盆漂亮的花,也是趁夜放在了邻居家的门口。又一个清晨到来了,邻居刚打开房门,一缕清香扑面而来,妇人正站在自家门前向她善意地微笑着,邻居也笑了。一场纠纷就这样烟消云散了,她们和好如初。
化解仇恨最好的办法,就是宽恕。犯错是平凡的,宽恕是一种超凡;犯错就像是人生中必经的大海,而宽恕则是唯一的航船。人人都需要宽恕与被宽恕。
一天,一位法师正要开门出去时,突然闯进一位身材魁梧的大汉,狠狠地撞在法师身上,把他的眼镜撞碎了,还戳青了他的眼皮。那位撞人的大汉,毫无羞愧之色,理直气壮地说:“谁叫你戴眼镜的?”
法师笑了笑没有说话。
大汉颇觉惊讶地问:“喂!和尚,为什么不生气呀?”
法师借机开示说:“为什么一定要生气呢?生气既不能使眼镜复原,又不能让脸上的淤青消失,苦痛解除。再说,生气只会扩大事端,若对你破口大骂或打斗动粗,必定会造成更多的业障及恶缘,也不能把事情化解。
“若我早一分钟或迟一分钟开门,都会避免相撞,或许这一撞也化解了一段恶缘,还要感谢你帮我消除业障呢?”
大汉听后十分感动,自此便改掉了鲁莽的坏脾气。
你一脚把一朵花踩碎了,但是花却把香味留在了你脚上。这就是宽容的魅力和风度。宽恕的本身,除了减轻对方的痛苦之外,还是在升华自己。因为,当我们宽恕别人的时候,我们反而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莲心智慧之宽恕:不能宽恕他人,就是拆掉自己要过的桥。
原谅别人才能超越伤痛
生至于这个世界上,受伤是在所难免的。而如何使伤痛痊愈也成了每个人的必修课。其实很简单,就是原谅别人。
一个心怀伤痛无以负荷的人去拜访殷君禅师。
“大师,怎样才能让人放下伤痛呢?”
“超越伤痛的唯一办法,就是去原谅伤害你的人。”大师说。
“就这样,未免太便宜他了?”
殷君禅师反问:“你真的相信,自己气得越久,对他的折磨越厉害?”
“至少我不会让他好过。”
“假如你想提一袋垃圾给对方,是谁一路上闻着垃圾的嗅味?是你,不是吗?”殷君禅师说。
“紧握着愤恨不放,就像是自己扛着垃圾,却期望熏死别人一样,这不是很可笑吗?”
心中贪恨的人比被恨的人更伤身心,不肯原谅别人远比你愤怒的对象伤你更深。
当我们满怀怨恨时,我们等于给了对方力量,你痛恨的人不但会影响了你的血压、食欲、睡眠,也会破坏你的健康和快乐,甚至扭曲你的个性和人格。
想一想,当你因痛恨而陷入愁云惨雾时,对方会损失什么?他根本不痛不痕,不是吗?就算让你的敌人知道,你因他而苦恼、抑郁、痛苦,我想他只会更乐、更得意而已。不肯原谅的结果,受到伤害最大的还是自己。只有宽恕,才能从那些伤害你的人身上,夺回自己的力量。
莲心智慧之原谅:原谅别人等于解脱自己。
莫做热衷八卦的长舌妇
无聊男:世界最长舌的是女人。
长舌女:我觉得世界上最无聊的是男人!
男:我说话是有根据的,你昨天是不是和小咏为了一件小事争了三小时?
女:这,这,你怎么知道!?
男:我从头听到尾!
(°ο°)~@
似乎,女人天生就爱八卦,爱唾沫四飞地传播一些道听途说的事情,或三五成群地议论他人是非。
有个长舌妇急急忙忙地跑到大师那儿,说:“我有个秘密要告诉你……”
“等一等,”大师打断她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
“三个筛子?哪三个筛子?”长舌妇不解地问。
“三个筛子,第一个叫真实。你要告诉我的消息,是真的吗?”
“不知道,我是从街上听来的……”
“现在请用第二个筛子来翻查。你要告诉我的消息如果不是真实的,至少也该是善意的吧!”
长舌妇踌躇地说:“不,刚好相反……”
大师接着说:“那么我们再用第三个筛子。我再请问你,使你如此激动的消息真的很重要吗?”
“并不重要。”长舌妇不好意思地回答。
大师说:“既然你要告诉我的事,既不真实,也非善意,更不重要,那就别说吧!如此,那个消息便不会困扰你我了。”
真正值得去说的话,无非是这三类:真实的,用来传达某种信息;善意的,用来安慰别人;重要的,非说不可。其他的,说不说无所谓的时候,最好还是不要说——一来语言里面可能会暴露出你的一些特点,容易被别人察觉到你的弱点暗地掌控你,二来对方未必想听,白白浪费了自己的感情。
所以,我们在说话前,尽量拿这“三个筛子”过滤一下。时间久了,就会形成良好的习惯。
莲心智慧之口才:成功、幸福永远离不开好口才。
你不必负全部责任
感情,说白了就是一种担当,一种责任。
身边的朋友出现危难之时,我们总觉得自己有所责任,于是给与帮助。尤其是当其做了错误的决定,误入歧途之时,我们更是恨不得如雷灌顶地把对方拉回正道。如果对方执迷不悟,我们便会因此无能地自责。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沉重地将责任归于自身。尽力而为,无愧我心就够了。
有个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劝告一位落魄潦倒的朋友,别再堕落下去了,该找点正事做,朋友依然故我不为所动,让他感到非常挫败。
无名禅师听完后,问道:“如果有间房子正在淹水,眼见水位越来越高,然而屋子里有个大胖子却还在呼呼大睡,你会怎么办?”
“把他抬出去!”
“不,”无名禅师说,“这胖子太重了,又有淹水,怎么抬?”
这个人想了一会,才似有所悟地说,“摇醒他!”
“没错,你只需要醒他,但不必把人都扛在身上,懂吗?”无名禅师说。
肯基瑟说过这么一句至理名言:“你的生命若没有界限,别人就会进入你的生活,停留在你不希望耽延和他们不应该存在的地方。”
一个人最聪明的地方就是明白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朋友误入歧途了,我们能做的,就是倾尽全力把他拉回正道。当然,我们不是上帝,能不能回到正道,关键还在于他自己,而我们努力过,尽力过,就够了。三毛说得好,“凡事但求无愧于心”。
我们无需苛求自己做个上帝,凡事尽力而为即可,没有必要负全部责任。不是吗?
莲心智慧之明理:明理使人生井井有条。明理的女人最值得尊敬,最受欢迎。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