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快乐的自己-简简单单欢乐多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快乐就是淡然,不钻牛角尖

    人的智慧在于不跟自己过不去,不对不适合自己的目标抱有奢望。不苛求,不计较,不思虑,顺境要安心,逆境还是要安心,是一份淡然的心境,安然自在的生活姿态!

    要知道,一个人生活的快乐与否并不在于有多少钱、多高的学历,而在于他自身的感觉。如果强求自己必须拥有一些东西,刻意追求奢华的生活,即使成功了,也不一定感到快乐。所以拥有一颗平常的心,坦然地享受自己的生活,不去在乎别人所想所看的,才会幸福快乐。

    有一个人请教老禅师如何修行,禅师说:“困来睡觉,饿来吃饭。”那人十分奇怪,就说:“如此简单的事情,每个人都在做的啊,怎么就是修行了呢?”

    禅师说:“每个人都能吃饭,但是却不会好好地吃饭,千般地去计较;每个人都会睡觉,但是却不懂如何去好好睡觉,心中充满百般的思虑。过于计较,过于思虑,人只会被内心的这些虚妄的杂念所困,就是失去了自我,成为杂念之奴。”

    其实,禅师的意思就是:事来就应,不必过于去在乎,去计较,去思虑。这就是平常心。

    淡然地面对生活,意味着不骄不躁,用一颗平淡的心去面对世间万物,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又不过于悲观。

    通常怀有一颗圣人心的人,从来都是不急不缓,淡然面对身边的一切事情,坦然接受得失成败,直至超脱物我,找到生命的真谛。

    生活中,那些取得卓越成就的人,都是生活在极为简单的生活之中的。这样才使他们能够全神贯注于自己的领域,从而挖掘到灵魂深处的创造的源泉,为此,他们也获得了极为丰富精彩的人生。保持一颗平常心吧,让自己在现代紧张生活的压力下,仍有心情去感受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外云卷云舒的那份自在!这是一种极为惬意的生活姿态。

    同样地,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会忽略我们原本可以享受到的安宁。开始休息的时候,就不自觉地会考虑孩子没有考出好成绩而苦恼,想起那个能力不及自己的人却比自己职位高而愤愤不平,想起来自己不再健美的身材而担心……因为我们是如此敏感,所以才让自己失去了原本的快乐,皆因自己缺少了一颗平常心。

    吴云一直是个温婉的女子,漂亮温柔,很多人都在猜测什么样的男子才能配得上和她共度一生。吴云恋爱了,让很多人大跌眼镜的是,她的恋人不但其貌不扬,还没有身家背景。于是很多人都为她感到不值,她只是笑笑,幸福就像喝水,冷暖自知。

    刚结婚的时候,吴云和丈夫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那时候的她虽然穿不起橱窗里昂贵的衣服,但是她却能把廉价的衣服穿得干净得体;他们的家很小,家具也不高档,但是她却把小家布置得很温馨。当别的人嫁了个有钱人,住豪宅、坐豪车的时候,她看在眼里,既不羡慕也不嫉妒,她依然安静地过着自己的日子,生活平静而美好。

    后来,她和丈夫开了一家小超市,生意很好,经过几年的努力打拼,他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不但有了大房子,也有了车,还有不少的存款。但是,这个时候的吴云似乎并没有多大的改变,没有奢华的首饰,也没有搽昂贵的香水,她依然是那个干净温婉的女子,简简单单,大方雅致,清新如莲。面对别人的艳羡,她依然微微一笑,说道:“其实,你也有你的幸福。”

    在吴云的心中,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女人,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她觉得自己的人生都很精彩。因为她始终用一颗平常心对待生活。

    淡然地对待生活,说起来容易,但是却很难做到。因为世人很难做到一心一用,人们在利害得失中穿梭,陷于浮华的宠辱,产生了“种种思量”和“千般妄想”。在生命的表层停留不前,这是生命中最大的障碍,因此而迷失了自己,丧失了“平常心”。要知道,只有将心灵融入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

    生命是一个过程,若以“圣人心”指导自己的行为,以“平常心”对待生命中的一切事物,便无论任何情况下都不显山露水,却往往能在“不显不露中出头”,这就是智者的幸福哲学。

    有时候,人们为了心中的妄念,做出违背自我的事情,因为手中拥有的东西比别人多,最终反而陷入困境。以恬淡的心境面对万事万物,反而更容易“无心插柳柳成荫”。

    保持这样的心境:坚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不会被淹没。你会因此不将自己置于某种特殊的位置,从而保持着最本真的自我,但同时也在这种平静与坦然中成就了非凡的人生价值。

    领悟被遗忘的快乐

    有些人总是羡慕别人的快乐与幸福,而不去看自己所拥有的。人生百态,每个生命都有欠缺,每个人都各有各的烦恼,不必与人作无谓的比较,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就好。

    人生是一个由起点到终点,短暂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所拥有和承受的祝福寿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都是一样的、相等的。这既是自然赋予生命的规律,也是生活赋予人生的规律,只不过我们享用、消受的方式不同,这不同的方式,便演绎出不同的人生。

    许多时候,人们往往觉得自己的生活很无趣,总是觉得别人的东西比自己的好,然后一直闷闷不乐。其实,我们应该想到,自己现在的生活已经很好了。

    如果换个角度,换个地方,你的快乐感就会更强烈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转换了地点、环境,令人产生新鲜感。在新鲜感的刺激下,就会感觉加倍快乐。

    然而,大多数人每天面对的都是相同的环境——从公司到家里,和相同的人——同事、家人,就算有时候会去一些娱乐场所和朋友聚会,毕竟也只占你生命中的一小部分时间。那么面对着一成不变的生活环境,难道我们的快乐就没有了吗?

    当然不能!

    快乐是不能丢弃的,哪怕缺少一天,都会如失去了雨露的禾苗,无精打采。所以,即使环境不变,心也可以变。

    快乐就在一举手一投足之中,在一碗饭一杯水之间。

    当你在穿衣、洗脸、做饭或是行走之时,心念自在解脱,那每一天都是大快乐。而若固执己见,无法放下所持,那就算你转换了千百个地方,遇见不同的人或事,快乐也仅在一瞬间,不能常驻心中。

    唐朝时新罗国的无相禅师来到中土求法。走着走着他感到口渴,就去寻找水源。正好看到一个年轻人在水塘里踏水车,无相禅师就向年轻人要了一杯水喝。

    年轻人很羡慕无相禅师的潇洒自在,就对他说:“禅师,如果有一天我看破红尘时,我一定会跟您一样出家学道。不过我出家后,不想和您一样到处行脚居无定所,我会找一个隐居的地方,静心参禅打坐,不再抛头露面。”

    无相禅师微笑着问道:“哦,那你什么时候会看破红尘呢?”

    年轻人回答说:“还要再等等吧。我们这一带就属我最了解水车的性质,全村的人都以此为主要水源,若找到一个能接替我照顾水车的人,没有了责任的牵绊,我就可以找自己的出路,就可以看破红尘出家了。”

    无相禅师又问:“你说你最了解水车,那么请你告诉我,如果水车全部浸在水里,或完全离开水面会怎么样呢?”

    年轻人说:“水车的原理是靠下半部置于水中,上半部逆流而转的原理,如果把水车全部浸在水里,不但无法转动,甚至会被急流冲走,同样,完全离开水面也不能车上水来。”

    无相禅师道:“水车与水流的关系可说明人与世间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完全入世,纵身江湖,难免会被红尘俗世的潮流冲走,假如完全出世,自命清高,不与世间来往,则人生必是漂浮无根,空转不前的。因此,一个修道的人,要出入得宜,既不袖手旁观,也不投身粉碎,使出世与入世两者并立,这才是为人处世和出家学道的正确态度。”

    看,佛法要依托于世间,快乐也要依托于每一个细节中。

    佛法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在世间、在平淡无奇的事情中体现。离开了日常生活去求佛法,就好像是去找兔子的犄角,根本不存在,也求不到。而脱离了生活去寻找快乐,就如同水中捞月,竹篮打水,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

    快乐虽然是一种看不到的情绪,但是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扎根、发芽,一旦脱离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那么快乐也会离你而去。

    一个人的快乐源于内心的满足感

    所谓快乐,其实就是一种内心的满足感,自己的快乐,无关他人,与热闹无关,只能由你的内心决定。一个不快乐的人,即使身边全是朋友,他也感受不到幸福;一个孤独的人,却能在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欢乐,那么,他就是幸福的。我们要记住,生活中的寂寞,不一定仅仅是孤独、苦涩、迷失、怅惘和感伤,它也会是宁静、悠远、美丽、洒脱和含蓄,是给你带来心灵宁静的一剂良药。

    他从小是个苦孩子,后来经过自己不断努力,终于成为了一个事业有成的企业家。不过,他一直没有结婚,当别人问起这是为什么,他总是说:“我一个人很幸福啊!”

    他这么说,不是没有道理的。每天下班回家,他总是先吃完饭,然后一个人下楼散步。那个时候,已经是晚上9点,路上的车辆已经很少,相比喧嚣的闹市区,这个远离市中心的小区,算得上是个安静的处所。他很喜欢这里,他觉得,这个小区就像自己一样,表面孤独却内心丰富,看似平淡却蕴含快乐。

    他在散步的时候,总会不时地仰望天空,看着那些闪烁的星星,还有几家亮着灯的屋子,听着孩子们的欢笑声、打闹声。走进小区的花园里,他更是来到了一个人的世界。这里人很少,他慢慢地踱着方步,感受着轻柔的凉风,耳边偶尔能听到蟋蟀的鸣叫声。

    这些细小的声音,让他的心里流过了一阵暖意,小时候的画面一幅幅展现在了眼前。寂静、清风、蟋蟀的鸣叫声,熟悉的环境,勾起他对遥远故乡的思念,想到了慈祥的双亲。于是,他不由得轻轻哼起了家乡的歌曲,唱到忘情之时,他还手舞足蹈起来。黑的夜、凉的风、淡然的自己,此时的他忽然有种超然脱俗的感觉。

    当然,他的一些朋友,可不会同意他一直这样,总是想给他介绍一个女朋友。不过这一切他都笑着回绝了,他说:“也许你们认为我现在的生活状态糟糕透了,但是,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看法,从我的角度看,我现在衣食住行充足,心情愉快,身体健康,拥有这些东西,我就非常开心了。一个人的生活,我觉得很幸福,你们不必为我担心!”朋友听他如此说,也只好作罢。于是,他继续一个人的生活,幸福自在,美轮美奂。

    每个人都在追求快乐,并固执地以为:快乐就是要分享,就是要与朋友、家人、爱人在一起,否则,快乐一定会与自己绝缘。然而,快乐在每个阶段、每种状态下都是不一样的,究竟什么是快乐,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也许,他所拥有的快乐,我们都不会理解。生活在人如潮涌般的城市里,很多时候,我们感觉一个人生活,就如同在荒漠上行走般寂寞,所以在内心里都存在着些许漠然和忧郁。可是,为什么他却能感受快乐?就是因为我们一个人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另一种美好。

    其实,一个人的快乐很简单。比如,当你休息的时候,你可以聆听喜欢的音乐。这些种类各异的音乐,时而轻柔,时而神秘,伴随着你整理房间的时光。这个时候,你从衣柜里寻找到了惊喜:你的每件衣服都有太阳的味道,你喜欢看着它们沐浴阳光的样子。

    你还可以给花花草草们浇水,然后翻出笔记本,开始整理近期的记录信息。这时你发现,原来这段时间得到了这么多收获。累了,你还可以做些自己独创的烹饪,自得其乐。当灵感来袭,你还可以打开电脑,写一首小诗,这不正是生活的幸福么?

    所以,总是面带愁容的我们,总是感到孤独的我们,不要因为一个人的生活,就对自己失望,活在沮丧之中。其实,快乐正藏在你的抽屉里、你的鞋帽间、你的CD中、你的文字里。努力地用心去体会、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堂,这样,你就可以找到它。

    让心灵载满快乐的种子

    拥有了快乐的心态,做什么事情都是快乐的,而且,当以快乐的心态面对一切的时候,经常会有奇特的发现:生活处处都是快乐的,更是幸福的。

    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师为讲经而云游各地。有一回,他临行前吩咐弟子看护好寺院的数十盆兰花。

    弟子们深知禅师酷爱兰花,因此侍弄兰花非常殷勤。但一天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偏偏当晚弟子们一时疏忽,将兰花遗忘在了户外。第二天清晨,弟子们后悔不迭:眼前是倾倒的花架、破碎的花盆,棵棵兰花憔悴不堪,狼藉遍地。

    几天后,慧宗禅师返回寺院。众弟子忐忑不安地上前迎候,准备领受责罚。得知原委后,慧宗禅师泰然自若,神态依然是那样平静安详。他宽慰弟子们说:“当初,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就是这么一句平淡无奇的话,在场的弟子们听后,肃然起敬之余,更是如醍醐灌顶,顿时大彻大悟……

    “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看似平淡的话语里,蕴含了多少人生智慧啊!现实生活中,我们无限制增长的欲望、不满足现状的心态,还有那诸多数不清的烦恼与磨难,常常使人患得患失。因此,很多人抱怨命运,抱怨时运不济,抱怨人生多“苦”。

    常言道: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其实,只要你严肃冷静地分析人生,痛苦与欢乐几乎是与生俱来的。造物主让你来到人世,享受世界的无限欢乐,但同时也要给你困苦、不幸的负重。人生就是一次爬山的旅行,辛苦是自然的,摔跤有时也难免,磨难就是这次旅行的代价。既然你能够愉快地享受人生,为什么不能快乐地接受生活赐予的苦难呢?况且,苦难已降临,生气烦恼又有何用?

    有一个人开车去山里游玩。归来的路上,看到一辆车陷入了路边的泥坑里,站在旁边的一位中年男人向他挥手要求搭车。于是这个人请中年人上车。

    这位中年人说,他住在山下的一个小镇上,周末到山里的一个水库去钓鱼,但运气很不好:去的路上,轮胎爆了,换备用轮胎耽误了一个小时;来到水库以后,钓鱼竿又被水底的树根挂住,拉断了;返程时车又陷在了泥坑里,怎么也挣扎不出来,所以只好搭车回家。

    在中年人的引领下,这个人把车开到了小镇上。中年男人邀请这个人去他家里坐坐。走到家门口,垂头丧气的中年男人并没有马上走进去,而是站到门口,伸出双手,抚摸门旁一根突出的栅栏。大约过了一两分钟,中年男人才敲门。门开后,他笑逐颜开地和孩子紧紧拥抱,又给了妻子一个热吻。然后,中年男人高兴地向家人介绍这个人,并留这个人吃了一顿饭。

    这个人离开的时候,中年男人送他出来。他问中年男人:“刚才你在门口的动作,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吗?”中年男人说:“这是我解决烦恼的方法。我在外面时总会遇到心情不好的事情,可是无论怎样,我都不能将坏心情带进门,不能带给妻子和孩子,所以,我就把它们挂在门口,准备第二天出门再带走。可是,它们通常在第二天就消失了。”

    一个人不管遇到多少苦恼事,总会有快乐相伴,就看你会不会品味和寻找。只要善于把握自己,能够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就能用欢乐驱散心中的烦恼,享受生活带给你的美好。

    生活本来就平淡如水,放一点糖,它就是甜的,放一点盐,它就是咸的。而想调制成什么味道,全在于自己的心境。所以,无论你正在面临什么问题,正在遭遇什么烦恼,都不要因此输了好心情。只要你保持快乐,那么人生就永远不会暗淡。

    聪明的人懂得人生道路上充满了阻碍和坎坷,于是在心田中栽种一株快乐的花朵。无论生活面临怎样的境况,人生遭逢怎样的磨难,都会让心中的花绽放美丽的姿态。

    想要快乐,请对抱怨喊停

    还记得小时候的我们吗?抱怨家长太唠叨、老师管得太严厉,抱怨永远做不完的作业,抱怨整天上学没有自由;长大后,我们抱怨生活太艰辛、办公室里也充满竞争……好像生活永远都是不如意的,好像上帝给予我们的东西太少,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其实,我们不妨试着从自己身上找一下原因,也许很多事情看起来就没有那么不如人意了。

    钱又林是一个业务员,但是令他苦恼的是,他的业绩在公司是最低的,每个月拿到的单子也是最少的,甚至工资有时候拿的没有别人的一半多,所以钱又林每天就像一个怨妇一样不停地说公司的坏话,客户的坏话,埋怨不休。

    有一次,当钱又林又开始抱怨的时候,公司一个跑了很长时间业务,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老员工走到钱又林旁边,他说:“小伙子,你每天叽叽咕咕地说些什么呀?我看你整天都对这个不满意那个不满意的!”钱又林把自己的烦恼一说,接着又开始了长篇的抱怨之词。那位经验丰富的老业务员居然没有打断钱又林的抱怨,直到钱又林自己意识到有点过火才住了口。接着老业务员说:“你明天早点来公司吧,不要跑业务,就和我待一天,完了之后你就知道为什么你的业绩老是提不上去了!”钱又林半信半疑地点点头。

    第二天,一向踩点上班的钱又林起了个大早,快到公司的时候一看时间,居然早到了四十多分钟。钱又林想,这下子糟了,都不知道公司有没有开门呢,但是等他到公司一看,所有的同事都到了,自己赫然是最后一个。原来这帮人天天都这么玩命,钱又林有点惊呆了。这时候老业务员笑着走过来说:“公司就你一个人是天天按时上下班的,他们都来得早,走得晚。好了,跟我出去吧!”

    钱又林傻愣愣地跟在他后面,直到这一天钱又林才明白自己和他们的差距为什么这么大:遇到客户拒绝的时候钱又林的做法是不管了,骂骂咧咧地找一个舒服的地方呆着,而别人的做法却是一而再地客气拜访,第一个客户拒绝了,就去找第二个、第三个,没有人会因为被拒绝而像自己一样抱怨不休的。每天下班的时候,钱又林一到下班的点,马上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而这时候,大街上还有大量跑客户的同事。

    每天在自己耳边抱怨的声音太多了,有别人的,也有自己的。似乎世界真的是那么一团糟,然而,询问一下那些不抱怨,踏实生活的人,他会告诉你生活是多么多姿多彩。我们在抱怨别人的时候何不先想想自己,为什么总是那么喜欢对身边的人产生不满的情绪,发出抱怨的声音呢?

    我们埋怨的无非是身边的人不知道为自己的利益作出让步,遇到和自己利益有关的事情,我们都千方百计想占尽好处,而那些和我们分享好处,甚至只是在旁边构成威胁的元素都成了让我们碍眼的障碍物。偶尔对生活抱怨一下是不影响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因为适当的抱怨确实可以为人舒缓压力,在这样无关痛痒的抱怨之后,人们可以继续认真积极地做自己的事情,但是,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这种状态,那么,他的生活就真的是没有什么乐趣可言了。

    遇到麻烦想抱怨的时候,我们试着这样问自己:为什么我要抱怨?我凭什么抱怨?为什么只有我不满意,而别人却满意呢?事实上,在一个不好的环境中,有的人一直在喋喋不休地埋怨,而有的人却能淡然处之,原因就在于这个他自认为值得抱怨的问题并没有到那种让人不能忍受的状态;而那些我们不喜欢的人也是有自己的爱人的,由此可见,他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么不招人喜爱,或许是自己的偏见,又或许问题根本就出在自己身上。

    生活对每个人都是考验,考验人的耐性,考验人的感悟。如果把抱怨的时间用来享受生活,那么我们不就没有那么累了吗?永远不要抱怨,抱怨少了,幸福就多了。怨天怨地怨别人,不如好好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心态,认识一路走来的经历,认识幸福生活的意义。有得必有失,何必去抱怨那么多呢?人生苦短,有很多东西、很多的事情值得你去关注。而且抱怨对解决事情而言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成天抱怨除了使自己让人觉得厌烦之外,更是白白地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所以请你不要再抱怨,好好经营眼前的幸福,这样你才会生活得更加快乐幸福。

    肃清心灵的路障

    快乐并不是说我们拥有多么丰富的物质,它是一种无欲无求、健康平和、顺其自然的心态。快乐无需我们去苦苦追寻,它便可以触手可及。我们不快乐,是因为内心的欲望在作祟。快乐很多时候完全是一种内心的感受,如果我们将欲望的门槛降得低一点,顺其自然,把握自己所拥有的,快乐自然就会来临。

    有一个外国商人,他坐船到了西班牙海边的一个渔村。他在码头上看见了一个西班牙渔夫从海里划着一艘小船靠岸,船上有好几尾大鱼。外国商人对渔夫能抓到这么高档的鱼表示赞叹。然后问他:“您每天要花多少时间就可以抓到这么多鱼?”渔夫说:“一会儿功夫就抓到了。我不用费多大力气。”

    商人说:“为什么你不再多抓一会儿,这样你就可以抓到更多的鱼了。”西班牙渔夫觉得不以为然,他说:“这些鱼已经够我一家人一天的生活了,我为什么要抓那么多呢?”

    商人又问:“那么你只是花一小会儿的时间抓这些鱼,剩下的时间你怎么打发呢?”渔夫说:“我每天的事情很多啊,我睡到自然醒,然后出海抓几条鱼,回去和孩子们玩一玩,再睡个午觉。黄昏的时候到村子里找几个朋友喝点酒,再弹会儿吉他。这日子也很充实。”

    商人听了摇了摇头,并且帮他出主意:“我可是美国著名大学的博士,我给你出一个主意你可以挣大钱。你应该多花一些时间去抓鱼,然后攒钱买条大些的船。到时候你就可以抓更多的鱼,再买渔船,到时候你就可以拥有一个渔船队。你直接把鱼卖给工厂,这样可以挣更多的钱。然后你还可以开一家罐头厂。这样你就可以离开渔村,到城市里去做有钱人。”

    渔夫问:“我要达到这些目标需要花多少年的时间呢?”

    商人说:“大概15年到20年。”

    “然后呢?”

    商人说:“然后?然后你就会更加有钱,你可以挣好几个亿呢!”

    “再然后呢?”

    商人说:“那你就可以退休了,你可以搬到海边的小渔村去住,享受清新的空气,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后出海抓几条鱼,回去和孩子们玩一玩,再睡个午觉。黄昏的时候到村子里找几个朋友喝点酒,再弹会儿吉他。”

    渔夫听完,非常不解,他说:“难道我现在的生活不就是这个样子吗?那为什么我还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去折腾自己呢?”商人最终无话可说。

    终点又回到了起点,看似有些可笑滑稽,可是,这也向我们阐述了这样的一个道理,那就是人应该力求顺其自然,活得简单一些,这样可以使幸福持续得更为长久。你可以仔细想一下:其实人生的最终追求不外乎如此,如果你感到此刻的自己是幸福的,又何必还去苦苦奢求那些劳累人心的妄想。

    小时候我们经常因为无意间得到一团廉价的棉花糖而兴高采烈,而如今我们得到一大包的金丝猴奶糖心中未必会感到快乐;小时候我们因为在小河中无意间看到一条小鱼而感到满足和幸福,而如今我们到大型的海洋馆中观赏海豚表演也不一定会感到快乐……于是,人们不禁会问:快乐是什么,快乐在哪里?然后,苦苦追寻问题的答案。

    现代社会,有些人往往将自己的生活方式规定得太过繁琐,女士要用LV的包包,要用LVMH香水,要穿高档服装……男士要穿鳄鱼T恤,要开奔驰宝马,要戴劳力士的手表……孩子要上贵族学校,要用最新款的手机……这些被人们称之为“品位”的东西,其实是心灵的一种枷锁。它将人们从快乐的生活中剥离出来,投入到生活的固定的程式中成为一个超豪华的奴隶。这样的生活,又哪有快乐和幸福可言?世间美好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我们总希望让尽可能多的东西为自己所拥有,殊不知在我们贪婪地占有中,我们的心灵也会被腐蚀。当人们开始沉溺于这种物质生活的品质,忽略了自己内心的娱悦时,就真正与快乐分道扬镳了。所以,如果你想得到快乐,就该舍弃那些该舍弃的枷锁了。

    当然了,这里所说的无欲无求并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说人只有做到不刻意追求自己的欲望,本本分分地活着,每天保持一颗平常心,并且微笑地面对每一天。

    欣赏自己的快乐

    我们应该珍惜当下,发现自己的富足,感谢上天所赐予我们的一切。

    或许,羡慕别人是人的一种天性。看到人家好,人家强,凡夫俗子,哪个不心动?生活的差别无处不在,而艳羡之心又是难以克服。但是,假如我们能换一种思维模式,学会理性地分析生活,你也许会发现,其实,终其一生,生活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

    快乐幸福是自己的体会,不是别人看到的样子,所以,我们无需将自己的生活表演给别人看,更不要盲目地羡慕别人的快乐,否则会忽略本就属于自己的幸福。面对快乐幸福,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

    树林里住着两个长臂猿兄弟,它们整天在树枝间荡来晃去。嬉戏玩乐的日子固然欢乐愉快,但对于每天只能找到一点点食物果腹一事,它们一直耿耿于怀。

    有一次,长臂猿兄弟闲逛到山脚下的动物园,只见其中一个笼子里关着一只红毛猩猩。在红毛猩猩面前,摆了许许多多的水果和食物,令它们垂涎欲滴。长臂猿弟弟就对哥哥说:“老哥!我真羡慕那只红毛猩猩的待遇,它每天不用做任何事,就有这么多美味可口的东西可以大吃大喝,不像我们必须十分操劳才能得到稀少的食物。”长臂猿哥哥搂着弟弟无奈地点头说:“你说的对极了。”

    这个时候,笼子里的红毛猩猩无精打采地抬起了头,以十分羡慕的眼光望着长臂猿兄弟,心里想着:“唉!我真是羡慕那两只长臂猿兄弟,每天可以在树林里自由地荡来荡去,多么的逍遥自在啊!”

    由此可见,你眼中的他人的快乐与幸福,并非真实生活的全部。人生百态,每个生命都有欠缺,每个人都各有各的烦恼,不必与人作无谓的比较,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就好。

    随着商业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生活中,我们判断成功的标准开始发生变化,有钱与否逐渐成为衡量成功的标准。那些能够发财致富的人受到人们的普遍肯定,而没有发家致富的人,就被看成这个社会的落伍者。

    但是,发家的历程是很艰辛的,不可能所有人都能发家致富,所以大多数人还是过着平常的日子。在这种情况下,于是我们便艳羡别人赚了钱,买了房,买了车,等等,面对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或多或少地都有一些不平衡心理,这就是造成压力的根源所在。这种压力会降低一个人的自我满足感,享受不到生活的快乐。

    一个青年总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生活不幸福,终日愁眉不展。

    这一天,走过一个须发俱白的老人,问:“年轻人,干嘛不高兴?”

    “我不明白我为什么老是这么穷,别人都那么富有。”青年人回答说。

    “穷?我看你很富有嘛!”老人由衷地说。

    “这从何说起?”年轻人问。

    老人没有正面回答,反问道:“假如今天我折断了你的一根手指,给你1000元,你干不干?”

    “不干!”年轻人回答。

    “假如斩断你的一只手,给你一万元,你干不干?”

    “不干!”青年人没有犹豫。

    “假如让你马上变成80岁的老翁,给你100万元,你干不干?”

    “不干!”青年人坚定地摇着头。

    “这就对了,你身上的钱已经超过了l00万元呀!”老人说完,笑吟吟地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那些老认为自己太差,比不上别人的人,不是他们真的就一无是处,而是他们心灵的空间挤满了太多的负累,因此无法欣赏到自己真正拥有的东西,忽略了自己的幸福。

    生活中我们总是羡慕那些明星、名人日日淹没在鲜花和掌声中,名利双收,以为世间苦痛都与他们无缘。这是羡慕别人的盲区,也是我们老是羡慕别人光鲜处的原因。事实上,走进明星、名人的生活,他们同样有着不为人知的心酸。美国前总统里根曾几度风光,晚年却倍受儿女的敲诈、虐待;戴安娜如果没有魂断天涯,几人知道她与查尔斯王子那场“经典爱情”竟然是那么糟糕……

    俗话说,人生失意无南北,宫殿里也会有悲恸,茅屋里同样也会有笑声。只是,平时生活中无论是别人展示的,还是我们关注的,总是风光的一面、得意的一面。于是,站在城里,向往城外,而一旦走出了围城,就会发现生活其实都是一样的,有许多我们一直在意的东西,在别人看来也许根本就不算什么。所以,我们根本就没必要将自己的眼光一直投放在别人的生活上,多关注一下自己,欣赏一下自己的人生,才能让你彻底体会到生活的快乐。

    朋友们,在生活中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一味羡慕别人只会给自己带来超量的心理负荷,给自己凭空地添加许多烦恼与忧虑。让我们剔除掉那些不必要的烦扰,给自己一个快乐的空间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