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孩子仅仅是处在起跑线上,父母要培养他们从小有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是他们奋发进取的动力。
然而很多父母在孩子的学习或者生活中,总是以批评、打击、粗暴的方法在一点一点地熄灭孩子的“希望之灯”,让他们变得更加胆小、自卑、悲观,从而失去前进的勇气。
人没有梦想和希望是不行的。你想多远,才能走多远。人类如果没有希望就像鸟儿没有翅膀,无法飞翔;机器没有马达一样,无法运转。阿姆斯特朗正是因为拥有梦想才能登上月球。对孩子来说,如果父母总是打击孩子的梦想,最终孩子是很难有大成就的。
每一个人都在憧憬着未来,并为着或远或近的“未来”投入他们全部的努力。人类最可贵的本能就是对未来充满希望,对明天充满激情——尽管这些幻想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尽管有些孩子的梦想永远都不能实现。
梦想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甚至可以让许多看似不切实际的梦想促使其实现。梦想是鸟儿飞翔的翅膀,不展开翅膀,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究竟能飞多远。孩子天生就会拥有梦想。一个人心中拥有了梦想,他就会怀抱希望生活,并不断地创造生命的奇迹。
“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说起来似乎很容易,可做起来却需要父母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一个真爱孩子的父母应当精心呵护孩子的希望,让希望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做为家长,我们常希望孩子成才、成功,实现家长的理想,但我们不能为了自己的理想去泯灭了一个孩子的希望。
因此,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无论孩子的表现好坏与否,教师和家长都应当让孩子感到自己是有希望的。只要希望之灯照耀人生之路,孩子就一定能攀上成功的山峰!
一切皆有可能
一位从事多年教育事业的英国教师即将退休,他在整理办公室文件的时候,发现了25年前自己所带过的一个有51位同学班级学生的作文本。打开一看,题目是《未来我是——》。老师随便翻看着,不禁回想起过去教学生时的生活。
老师感慨道:这些作业已经有25年了。”临退休的怅然开始弥漫。但很快,老师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被孩子们千奇百怪的自我设计迷住了。
一个叫丹尼尔的学生说:我将来一定是法国的总统,原因在于我能背出24个法国城市的名字,而同班的其他同学最多只能背出6个……一个叫皮特的学生写道:未来我是海军大臣,因为有一次在海里游泳时,我喝了3升海水都没被淹死。最让人惊讶的是,一个叫德瑞的盲学生,他说,将来他一定是英国的一位内阁大臣,因为在英国还没有一个盲人进入过内阁。
学生们在作文中描绘着自己的未来。有做飞行员的;有当医生的;有做王妃的……各式各样,应有尽有。
老师读着这些作文,突然有一种冲动——寻找这51位学生,想要了解一下这些学生是否实现了25年前的梦想。
当地一家报纸得知他这一想法后很感兴趣,他们免费为老师在报纸上刊发了一则启事。几天过后,书信开始一一寄到老师这里。当初的50位学生向老师表示感谢,谢谢老师仍然保存他们年幼时的梦想,并且他们很希望得到那本作文本,重温儿时的梦想。这中间有学者、商人及政府官员,这里面更多的是没有身份的人。
老师根据来信地址把作文本寄了回去。
一年过去了,唯独梦想进入内阁的德瑞作业本没人索要。老师想,那个叫德瑞的人也许死了。毕竟时间过去这么久,25年的时间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就在老师准备把这个本子送给一家私人收藏馆时,内阁教育大臣布伦克特寄来一封信。他在信中说,那个叫德瑞的就是我,感谢您还为我们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现在我已经不需要那个本子了,因为从梦想写上去的那一刻,它就一直存在于我的脑海中,我没有一天放弃过;25年过去了,现在我已经实现了当初的梦想。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其他的50位同学,只要坚持年轻时的梦想,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布伦克特的这封信后来被发表在《太阳报》上,并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为英国第一位盲人大臣,布伦克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真理:假如谁能把自己当总统的愿望保持25年,那么他现在一定已经是总统了。
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坚持做到的人很少。只有那些为梦想坚持不懈的人,不曾改变一丝成就理想的信念。最终才能获取成功。
不要在心理上打击孩子
从安迪刚刚出生之时起,就一直表现出超乎常人的才能。这个男孩的不幸正是由于他的才能引起的。
安迪是一个有才华、开朗的孩子,特别喜欢与他人分享快乐,父亲对他的这一点很不满意。因为安迪的父亲安德鲁先生性格内向,不喜欢与人打交道,更不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正如他自己所说,一个人应该谦虚稳重,不要总是一副自以为是的样子。
“安迪,你又在嚷嚷什么?”一天安迪正在高声欢笑时,安德鲁先生问道。
“爸爸,我又读完了一本书。”安迪高兴地对父亲说。
“读完一本书是很平常的事,你不用那么兴奋。”安德鲁先生说道。
“可是,这本书的确令我很高兴。还有,我竟然还可以把这么难懂的书读完,当然感到兴奋。”安迪说道,似乎正在等待着父亲对他的赞扬。
或许是安德鲁先生认为受到了儿子的干扰,或许是由于安迪的性格与他不同,他突然发怒:你吵吵嚷嚷的干什么?你以为只有你才有这个本事吗?我发现你就是一个骄傲的孩子。你等待我赞扬你吗?告诉你,我绝对不会赞扬你的。”
“爸爸,我有什么做错了吗?”受到了责骂的安迪委屈地说道。
“当然,你没做错什么。但我需要警告你,不要每天叽叽喳喳的,这让人感到厌烦。”安德鲁先生继续训斥儿子,“你不要以为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天才。我告诉你,你什么都不是。你是个笨蛋,你总是自欺欺人。”
安德鲁先生说完“砰”地一声关上了房门。
站在门外的安迪不明白父亲为何这样,他伤心地哭了起来。他本来想和父亲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顺便向父亲请教一些他不明白的东西。可是现在,他突然发现父亲很反感他这样。一瞬间,他的那种良好的心态消失得无影无踪。一种极坏的感觉却涌上了心头,他的快乐和自信被另外一种东西所取代:我是个很糟糕的孩子。
从那以后,安迪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的脸上不再有原来灿烂的笑容。结果可想而知,这个原本极有才华的孩子最终一事无成。
安迪的悲剧证明一个道理:如果把得不到表扬的孩子比喻为久旱的秧苗,那么那些得不到表扬,甚至时常遭受父母打击的孩子只能变成渴死的枯草。
也许有的家长会说:“打击孩子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也许还可以帮助他们呢?有些孩子天生脾气就有野性,如果不给他们一点小小的打击,都有可能翻上天去。”
但是,父母却没有考虑孩子幼小心灵的承受压力,往往父母无情的打击容易对孩子造成严重伤害。孩子得不到父母的赞扬,就如同在心头上深深地笼罩了一片乌云,他们在父母面前总是感到无能,甚至陷入冷漠和恐惧之中,形成“自卑”的心理障碍;有时也会觉得自己的活动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他认为自己软弱无能,这种感觉会变成缺乏信心和沮丧的根源,进而压抑孩子行动的欲望。
心理学关于情绪和情感的研究认为:情绪和情感的改善对提高智力水平和智力活动的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有良好修养的父母会以充满真诚的赞赏使孩子产生美好的情感体验,进而激发出孩子潜在智能的释放,使之变得更加聪明、更加活跃。相反,如果父母因为孩子的一个过错就大发雷霆,使孩子产生痛苦沮丧的情感体验,那么,孩子就会分散精力,减退智力,最终变得消极迟钝。
尽管很多时候,父母做这些事情并没有意识到,但在现实生活中,父母蔑视孩子的事例不计其数。不少孩子后来成绩下降,工作生活能力差,精神委靡不振,或许与他们的童心遭受的痛苦有关。其实,孩子不需要很多,偶尔一句真诚的表扬,一句简单的肯定,在他们看来却是一片阳光,父母何乐而不为呢?
不要粉碎孩子的希望
亚瑟尔是一名年轻的警察,在一次追捕行动中,他的左眼和右腿膝盖均被歹徒用冲锋枪射中。3个月后,当他从医院里出来时,完全变了个样:一个曾经高大魁梧、双目炯炯有神的英俊小伙子,成一个又瞎又跛的残疾人。
鉴于他的表现,纽约市政府和其他各种组织授予他许多锦旗和勋章。纽约有线电视台记者提问了他一个问题:“您以后将如何面对所遭受的厄运呢?”这位警察说:我只知道歹徒现在还没有被抓获,我要亲手抓住他!”接下来,任何人劝阻亚瑟尔都无济于事,他还是参与了抓捕那个歹徒的行动。他跑遍了几乎整个美国,甚至有一次为了一个微不足道的线索,独自一个人乘飞机去了欧洲。
年后,那个歹徒终于被抓获了,亚瑟尔在执行任务中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庆功会上,他再次成为英雄,许多媒体称赞他是美国最勇敢、最坚强的人。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不久亚瑟尔却在卧室里割脉自杀了。在他的遗书中,人们明白了他自杀的原因:这些年来,抓住那个凶手就是让我活下去的信念……现在,伤害我的凶手被判刑了,我生存的信念也随之消失了。面对自己的伤残,我从来没有这样绝望过……”
父母要好好呵护自己的孩子,让他的心中永存希望和梦想,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要有一种坚忍不拔的信念。要知道失去一只眼睛,或者一条健全的腿,那是不可怕的,真正可怕的是失去自己心中的希望。
瑞克是一所艺术学院的学生。他自幼双耳失聪,却以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为了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在学习上他成绩优异,并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在上课的时候,由于瑞克听不见声音,他只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紧紧盯着老师的口型,聚精会神地听讲,有时嘴里还自言自语地念着,以此感受老师的发音,体会课堂教学内容。
一次,在一个讨论会上,他被推选上台发言,介绍自己不平凡的经历。
他面对着大家,充满感情地说:“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很不错的绘画才能。父母坚信我将来在这方面一定会有一番作为,他们常常鼓励我。我的成功,正是来自于这份鼓励。虽然我聋了,但我相信,只要我继续努力,将来一定会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优秀的聋人画家。”
瑞克始终坚守着这个信念。此后,他更加努力学习画画。最终,他迎来了成功,其作品获得全美巡展大奖。
拥有希望就如具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一般,它可以催人不断奋进。因此,作为父母应该多给予孩子希望。父母在孩子的生命中,不是去粉碎孩子的希望,而是让他看到希望。
即使父母给予了孩子生命,也不能预测孩子的生命中会出现什么,不出现什么。而生命也不能被保证,每个人除了要有超越生命某个阶段束缚的梦想外,还要对梦想有持之以恒的追求。面对你的孩子,你如何给他以希望,你如何保持他的梦想,你如何使他实现梦想呢?
在孩子心中播下希望的种子
哈佛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小时候,每年夏天我都要随父母去内布拉斯加州的爷爷那里。
我记忆中的爷爷是佝偻着身子,瘸了腿的。听爸爸说,爷爷年轻时很能干,很英俊,他还做过教师,26岁时就当选为州议员了,正当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他却得了严重的中风。
宽阔的原野,高高的草垛,清脆的鸟鸣,哞哞的牛声,使我流连忘返。于是我向爷爷说出了我的心声,“爷爷,我长大了也要来农场,种庄稼!”一天早上,我兴致勃勃地说出了我的愿望。
“那么,你想种什么呢?”爷爷笑着问我。“种西瓜。”“唔,”爷爷棕色的眼睛快活地眨了眨,“那么让我们赶快播种吧!”
我从邻居沙琳姑姑家要来了六粒黑色的瓜子,取来了锄头。在橡树底下,爷爷教我翻松了泥土,然后把西瓜籽撒下去。忙完这一切,爷爷告诉我:接下去就是等待了。”
当时我并不懂“等待”是什么意思。一个下午,我不知跑到西瓜地看了几次,也不知为它浇了多少次水,直到把西瓜地变成一片泥浆。直到傍晚,连西瓜苗的影子也没见着。我感到非常奇怪,晚餐桌上,我好奇地问爷爷:“我还要等多久,一个下午过去了却什么都没长出来。”
爷爷微笑着说:“你这么专心地等待,也许苗儿会早点长出来的。”
第二天早晨,我一醒来就急忙往我的瓜地跑。咦!一个大大的、滚圆滚圆的西瓜正瞅着我笑呢!我非常高兴自己种出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了!
稍大些,我知道了这个西瓜实际是爷爷从家里搬到瓜地里的。尽管如此,我并不认为那是慈爱的爷爷哄骗孙子的把戏,而是在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心里适时播下一颗希望的种子。
如今,我已有了自己的孩子,事业上也有所成就。而我觉得是爷爷在橡树底下播下的种子培养了我乐天的性情与成功的生活。爷爷本来可以告诉我事情的事实,在内布拉斯加州种不出西瓜,八月中旬也不是种瓜的时节,而且种瓜不宜在树荫下。但是他没有这么做,而是让我真实地体验了“希望”与“成功”的滋味。
父母要鼓励孩子将想法付诸于实践,从中体会成功的乐趣。如果把孩子的心灵比喻为一片肥沃的土壤,那么你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决定开出什么样的花,结出什么样的果。
其实,孩子的梦想实现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拥有梦想,从而强化自己的自信心。即使最终没有成就自己的梦想,失败了,这也是一种绝好的教育方式,至少孩子会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发展空间。
呵护好孩子的希望
达尔文是进化论的奠基人,他在7岁时已经对植物和动物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他搜集了许多死了的昆虫和风干的植物,还有图章、硬币、化石和贝壳等许多种东西,并在家里自己不断做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即使上学后,他也常常利用课间活动采集植物。有一次,校长当众训斥了达尔文,并被警告:如果仍然玩这些玩艺儿,就把他赶出学校。
后来,达尔文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他不但没有受到批评,反而得到了父亲的支持。父亲只是告诉他不要在学校采集标本,那样会影响功课。
父亲交给了达尔文花园里一间小屋子,允许他做化学实验,并对他说:“你要敢于并善于想象,只有大胆想象,你才有所发现。”达尔文受到父亲的鼓励更加痴迷于自己的研究,最终发现了生物的进化规律,写出了足以影响整个人类的巨著《进化论》。
家长应该呵护孩子的希望,这样才能开启孩子的思维。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五彩缤纷的梦想,尽管有些脱离实际,异想天开,但毕竟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是孩子最有价值的财富。
一位著名作家从小母亲就渴望他可以成为一个大人物。尽管在以后的成长岁月中他屡遭失败,但妈妈总是相信他总有一天会实现梦想的。
当他进入学校读书的时候,数学成绩经常不及格,老师对他的责骂成了家常便饭。“你的老师不了解你,”妈妈坚决地说,“总有一天他们会后悔的。你的名字将要用金字刻在他们那个学校的墙上,这一天一定会到来的。明天我就去学校,把这些话告诉他们。我还要给他们读读你最近写的几首诗。你将来会成为达农佐尔,成为维克多·雨果。他们根本不了解你!”
这些话强烈激发了孩子的自信,也就是从那天起,梦想在脑海中越来越清晰了——他要成为伟大的作家。
妈妈把他写的诗歌拿给邻居们看,把他写的有趣的故事念给大家听。每当他在文学方面有所进步,妈妈都要赞扬一番。在妈妈的激励下,孩子对实现梦想更加充满了信心。后来他果然写出了一部小说——《老人与海》,他就是海明威。
海明威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人的自信不是生来就有的,人们都畏惧黑暗,但是有母亲的时候,就有了向往……母亲帮助我看到了希望,我开始相信自己……”
如果孩子的想法受到周围人的褒奖或重视,尤其是受到自己尊重的人的重视,往往会激情满怀,做起事来也信心百倍。如果孩子“天真”的想法得到的是大人的否定、耻笑,或者是冷漠、不屑一顾,那么很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灵上的伤害。孩子除了进行自我激励外,也需要来自外界的鼓励和赞赏。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给孩子一座高山,让他自己去攀登,父母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坚持下去。”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一位家长都应该认识到希望的价值,千万不要嘲笑孩子千奇百怪的想法。父母要真诚地鼓励孩子去探索,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孩子努力达成希望的过程中,家长要让孩子明白水滴石穿,持之以恒的道理,这样孩子才能坚持不懈为梦想而奋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