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时此刻写这篇致谢,我的心情并没有轻松多少。因为自2011年我确定调查俄罗斯华商这一群体,到今天拿出成稿,已经是第5个年头了。这期间遇到了不少困难,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很多人和事情都历历在目,回想起来令我无比感慨和激动。正好借此机会,我要郑重地表达一下对这些人的谢意。
我之所以能确定这样一个研究方向,首先要感谢我的博士生导师任国英教授对我的指点与帮助。曾几何时,我为自己作为一个大学老师却没有一个稳定的研究方向而苦恼和自卑,很长一段时间都在苦苦地寻找着。2010年我进入中央民族大学进行博士学习,使我的学术之路峰回路转。我还清晰地记得,那是博士一年级的寒假,我还在老家,任国英老师给我打电话,为我确立了俄罗斯华商研究的论文选题。当时我就非常兴奋,认为这个方向是大有可为的。但接下来,又面临一系列困难需要解决。首先就是资金,去国外做调研可不是一二万元就能解决的问题。任老师开始帮我寻找项目,经过努力,又解决了资金的难题。经费解决了,以什么样的身份去国外呢?任老师又积极帮我运作,通过联系找到了当时在莫斯科大学进行访学的臧颖师姐,臧颖师姐就帮我联系进修和办理身份等事情。当时我并没有觉得学生身份有多么重要,可到了莫斯科,才明白这个决定是多么明智。因为在俄罗斯警察经常会以检查身份为由对华人进行敲诈,而学生身份在当地是最为安全的,警察不敢对学生做任何过头之事。有了这个身份,在莫斯科我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做我的调研。因此,我能确立这个方向,做出一点成绩,首先要感谢的就是中央民族大学的老师和同学。
在2012年莫斯科调查时,我有幸认识了同在莫斯科大学进修的北京大学的张薇琳博士和内蒙古师范大学的何群教授。在进行调研和论文写作过程中,我经常向她们请教,从她们那里得到了很多灵感。
要特别感谢我的家人。他们帮我分担家庭事务,为我解除后顾之忧,让我能够顺利地完成调查和写作。在莫斯科调查的八个月时间里,是我的妻子在背后默默地支持我。没有她的话语支持和精神鼓励,我真的很难完成在莫斯科的调研。特别是在我调研遇到困难时,我总是最先向我的妻子倾诉,从她那儿得到鼓励。我的岳父岳母帮我们照顾孩子,使我能够专心研究。我要把此书献给我的爷爷,他于2015年过世,很遗憾没能看到此书的出版。
还要感谢我的单位领导和同事郑莉院长、杨国庆书记和系主任刘军教授,他们积极为我争取出版经费,同时没有给我更多的教学和其他任务,让我这个比较愚钝的人能够有更为宽裕的时间和投入更多的精力完成此书。
最应该感谢的是那些在莫斯科能够接受访谈、为我提供帮助的被访者——他们就是莫斯科华商,我的研究对象。由于篇幅限制,在这里我不能一一地提出他们的名字。我想,对他们最好的回报就是真实地描绘他们的状况,把他们的故事和内心世界完整地呈现给读者。
这本书就是我的一项成果,但由于调研资料和自身能力所限,我不知道能否全面地把他们的世界展现给读者。书中一定有很多不足和疏漏之处,也请读者多多批评指正。
于涛
2015年6月5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