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要注意场合和语境
说话时要注意场合和语境,也就是说,要根据场合和语境灵活、随机地调整自己的语言。
鲁迅先生在他的一篇散文《立论》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话场合的重要性。
主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全家人都很开心。在满月酒的时候,把孩子抱出去给客人看,当然主人心里是希望听到客人说一些祝福的话。一个人说,孩子有富态,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富人,于是主人听了很开心,说了很多感谢他的话。另一位客人说,孩子将来仕途通达,主人听了也很开心。这时,一位宾客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主人听了火冒三丈,于是他得到了一顿痛打。
本来主人置办这样的酒宴,就是为了庆祝孩子的诞生,这个不识趣的人在这样喜庆的场合,却说“死”这个沉重的话题,破坏了喜庆的氛围,必然会招致主人的厌恶。虽然,每个人必然都会死,这是恒久不变的真理,但是说的场合不对,真理也会被人当成谬论。
可见说话的场合很重要。在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场合灵活地改变自己说话的方式。这样才能把话说得好听,才不会让人觉得刺耳。更为主要的是,说话懂得看场合,能帮助我们赢得精彩的人生。
比如说,当我们出席某些重要场合的时候,若说话会看场合,能因场合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措辞方式以及表达方式,那么我们就能做到得体、贴切以及成熟。这样一来,就更能赢得他人的肯定和赏识。否则,就可能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或者跟事例中的那个人一样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除了场合以外,说话时还要注意语境。对于人脉交际能手来说,语境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他们会适时根据语境调整自己的言语措辞,以让别人听得舒服,继而因此获得别人的认可、尊敬或器重。
举个例子来说,在严肃的语境下,人脉交际能手就懂得使用严肃的语言,以显严肃和权威。若是不注意,就会闹笑话,更会让自己的权威受损。下面这个事例就能说明这一点。
有一次在法庭上,辩护律师要求把罪犯的妻子带上来问话,法官激动之下,就说:“把他的老婆带上来。”本来严肃的法庭,瞬间哗然。这位法官立刻面红耳赤。法律的威严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假如法官说的是:“传证人某某到庭作证。”就不会造成这样的局面。
法官在说话的时候,没有注意场合,结果让法律的威严受损,也把自己置于尴尬的境地。显然,若是这位法官一生都无比精彩的话,那么这就是他精彩人生的一大败笔。
所以说,会说话的人,懂得分场合说话,看语境说话,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调整,随机应变,即做到言之有变。
当然,场合和语境也不是截然分开的。相反,它们常常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也就是说,有的时候我们不能光看场合或单看语境,而是要兼顾两者,以说出最有说服力、最得体或最好听的话来。
从前有一对父子在街上卖夜壶。儿子在街头,父亲在街尾,不久儿子的摊位前聚集了很多顾客,其中一位拿着夜壶说:“这个太大了。”儿子接着说:“大的好,大的装的尿也多啊。”儿子刚说完,顾客全都走了。这位顾客又来到街尾,对父亲说了同样的话,父亲回答说:“大是大了点,但是冬天夜很长啊!”于是顾客便买下了父亲的夜壶。
这个故事中,儿子的夜壶之所以卖不出去,是因为他只考虑到语言的使用环境,忘了场合,虽然他说的也是实情,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这样的语言会让顾客觉得太过粗俗,所以只好另寻他家。
而父亲的话虽然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但是他看清了场合,把话说得委婉含蓄,不会让人觉得难堪。儿子一句话让自己失去了顾客,而父亲的一句话却挽救了生意。可见语境和场合要兼顾才能促成事情的成功。
烧香要拜对菩萨,说话要看清对象
说话要看清对象,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就是说你在与对方交谈时,要注意对方的身份和地位,注意对方的性格特征,明白对方与你的关系,尽量寻找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运用对方熟悉的语言和说话方式,并且依据对方的反应随机应变,迎合对方的心理需求,赢得对方的好感,只有这样,才能使交谈顺利展开,使事情办得圆满,也就是俗话说的“烧香要拜对菩萨,说话要看清对象”。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说:“此时此地对此人说此事,这样的说法最好;对另外的人,就应该用另一种说法。”可见,与人交谈不仅要注意场合,更要注意谈话的对象。
人的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和生活经历有所不同,所能接受的说话方式和能理解的说话内容也是有差别的,因此,我们在说话时,要看清楚对象,“对症下药”,灵活随机,才能把话说好,才能让别人听着在理、舒服。
当对对方已有一些了解,比如已经知道对方的某些信息的时候,就要尽可能地采用对方能够接受的说话方式,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例如,面对一个孩子的时候可以与之谈论糖果或游戏;面对一个即将毕业的中学生的时候可以与之谈论升学;面对大学生,可以与之谈论就业;面对已经工作的人的时候可以与之谈论事业和家庭;面对事业有成的人,可以与之谈娱乐;面对老年人的时候可以与之谈爱好;面对女人的时候可以与之谈论服装和化妆品;而面对男人的时候则可以与之谈事业和未来,等等。对不同的人谈论不同的话题,这就是言之有变。
而如果是与陌生人交谈,则要首先从一些外在因素判断其性别、年龄,甚至职业、民族等信息,从而选择适当的称呼,采用灵活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与对方进行交谈。
但即使是面对一个熟人,当他的身份和地位发生变化时,与他说话的方式也应当随之灵活调整,做到言之有变,这样才能把话说到对方的心里,让对方因此而提拔你、奖励你或重用你。否则,就可能会惹祸上身。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卑微,在登上皇位后,忌讳别人提及自己的出身。
有一次,他以前的一位朋友从乡下来找他,对他说:“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儿当关,多亏菜将军。”
朱元璋听了很开心,回想到了从前,所以立即封他做了大官。这位朋友就用自己灵活的语言成就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而朱元璋的另一位穷朋友得知了这件事情,他想:“那时候我们都一起玩,既然他能做官,那么我也能。”于是他就直接去找朱元璋,见了朱元璋的面直接说:“皇上,你还记得从前吗?我们都给人家放牛,有一天我们把偷来的豆子在芦花荡里煮着吃,还没煮熟,大家就抢着吃,最后罐子都打破了,豆子全洒在泥巴里,你只顾吃豆子,最后连叶子也吃了。叶子还卡在喉咙里,你当时很难受,最后还是我给你出的主意……”
朱元璋听了十分愤怒,还没等他说完,就大声说:“拖出去斩了,拖出去斩了!”
第二位朋友虽然说的也是实情,但是他不明白的是,朱元璋此时的身份和地位已经与那时不同了,因而说话的方式也应当随之改变。他没有注意说话对象身份的变化,不仅没有做官,最后还丢了性命。
可见,说话随机应变,看清对象的重要性。
说话看对象,灵活应变,这样才能做到心灵上的沟通,说出来的话也会更精彩。倘若说话不看对象,不仅达不到良好沟通的目的,有时甚至会伤害双方的感情,更会让自己的人生因此而付出惨重的代价,这是我们应当引以为鉴的。
给男人留足面子,适时“捧”他一下
在19世纪末,美国人明恩曾经把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写成一本书《中国人的素质》,开篇第一章就是《面子要紧》,他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看到中国人的面子观。的确,中国人很爱面子,而男人更是如此。所以,要给男人留足面子,最好还能适时地“捧”他一下。
俗语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尤其是对好面子的男人,不要在人前给他难堪。男人好面子,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对自尊的维护。对于男人来说,什么都可以容忍,就是不能容忍你伤害他的自尊。一个男人一旦没有了自尊,他就会感觉自己抬不起头来。伤害男人的面子就是对他致命的伤害,所以维护他们的面子至关重要。对一个女人而言,就更要为自己的男人留足面子。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男人,他喝醉后,喜欢吹捧自己,有一次他对一位朋友说:“你相信吗?我妻子会百分之百支持我的决定,无论我做什么,她都会赞成。”朋友对他说的话嗤之以鼻。这个男人于是说:“那么你跟着我,把你这一路上的见闻跟我的妻子说,看看她会有什么反应。”
于是他们一起上路了。
在途中,他们首先遇见了一个人牵着一只羊,这个男人用自己的马换了别人的羊。然后,走着走着又遇见了一个赶鹅的人,于是男人用羊换了鹅,之后又用鹅换了鸡,最后用鸡换了一袋烂苹果。他背着那一袋烂苹果回去。
看到他疯狂的行为,他的朋友认为他的妻子会大发雷霆,于是把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全部告诉了男人的妻子。结果妻子不但没有指责自己的丈夫,反而说:“他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我支持他的决定。”朋友很诧异地走了。
妻子在朋友面前给自己留足了面子,让丈夫很感动,但是他也知道这件事情自己确实做得很荒唐,所以朋友走后,丈夫很自觉地向自己的妻子低头认错,请求妻子的原谅。
看,男人就是这样好面子。所以有这样一句话说:在家里,你可以把男人当成吸尘器、电饭煲,甚至是奴隶都没有关系,一旦涉及他的面子问题,一定要小心谨慎,要把他当成瓷器珍宝一样,即使在气头上,也不能让他的颜面扫地,要随机应变,即使违心也要支持他,让他在人前有足够的面子。
曾经有一对中年夫妻,他们一直很恩爱,很幸福,在外人看来,他们几乎从来没有吵过架。当被问及恩爱的秘诀时,妻子说:“秘诀只有一个:关起门来吵架。一旦出了门,就是恩爱夫妻。”不管男人做错什么事,女人从来不当着别人的面指责他。在他人面前也是尽力维护男人的尊严。从来不在别人面前诋毁自己的男人,每次和别人谈起自己的男人总是充满骄傲,经常在朋友面前夸自己的丈夫。这样的男人在别人面前总是充满自信。
俗语说:树活一层皮,人活一张脸。每个人都很看重面子,尤其是男人,都希望在别人心中活得有自尊,活得有头有脸。所以对于一个男人来说,爱他的最好的方式就是维护他的尊严,给他足够的面子。
那么怎样维护男人的面子呢?除了前面论述的给男人留面子外,还要随机、灵活地给男人制造面子,说得通俗一些,就是适时地“捧”一下他。俗话说:好男人是夸出来的。当丈夫听到妻子由衷地对他说:“你真的很了不起!”、“你太厉害了!”、“你确实很棒,我没有看错!”等话时,相信没有几个男人会不愿意听。即使他表示谦虚不让你说,但从心里也会很高兴、很兴奋的。
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说,男人在离开自己家时总是最有阳刚之气的,这就缘于家里有一个好妻子的赞赏和鼓励。适时地“捧”一下男人,会让他们更加有动力,更自信。
男人是一种强势动物,但是往往越强势的男人,就越要面子,越需要女人的赞美和鼓励。女人鼓励的话就像男人的加油站,输送的是超乎想象的生命能量。
懂得言之有变的女人,会给自己的男人留足面子,并且会适时地“捧”他一下,幸福的生活,精彩的人生也就在这样语言中实现。
在上司面前要守点“拙”
一个人不能总是霸气外露,有时候需要低调行事,尤其是在复杂的职场上,低调就显得尤为重要。职场上,面对自己的上司,要低调一点,不要表现得过于聪明,该糊涂的时候,就要装糊涂,要言之有变,懂得守“拙”,若能如此随机应变,就能得到老板的欣赏和重用。
要知道,在职场中,如果你表现得过于精明,那么你的上司就会对你有防备之心,他会觉得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所以会处处提防你,即使你有才能,也没有表现的机会,也就是所谓的“英雄无用武之地”。但是如果你懂得收敛自己的锋芒,让自己在上司面前表现得笨拙一点,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在处理一些事情上,上司总是想要表现得比自己的下属高明,在一些大事情上,如果你表现得过于聪明,就会引发他的忌妒之心。相信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自己在智力上和能力上被人超越,尤其还是被自己的下属超越。如果你时常让你的才气外露,就会让上司不悦。因此,在职场上,要收起你的锋芒,在说话的时候,该笨拙的时候就让自己笨拙一点,随机应变,才能成就精彩的人生。
三国时的杨修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是曹操的谋士。有一年,曹操命人建造相府的大门,工匠们把门框做好,正准备做门顶的椽子时,曹操带着杨修过来视察。曹操看完后,在门框上写了个“活”字,工匠们都不知所措。
此时杨修走过来对工匠们说:“丞相在门框上写了个‘活’字,‘门’中有‘活’就是‘阔’,丞相是说这门框太小了,要重做,要‘阔’一些。”杨修很聪明,从一个字就能猜出曹操的意思,但是他过于聪明,又爱表现,因此招致了曹操的记恨。
建安二十四年,曹操与刘备对战,争夺汉中。当时曹军屡遭失败。将士们不知道该怎么办,不知道是进是退。曹操便以“鸡肋”二字为夜间口令,将士们都不明白其中的含义。只有杨修知道是怎么回事。他对大家说:“‘鸡肋’就是吃起来没什么味道,但是丢掉又觉得可惜,丞相的意思是告诉大家要撤兵。大家还是赶紧收拾行李,随时准备撤兵吧。”
没过多久,曹操果然下令撤兵。将士们撤退的速度如此之快,让曹操很诧异,于是了解到是杨修把这个机密告诉了大家。曹操本来就对杨修心存忌妒,但是一直没有找到理由来杀他,这下便有了理由,于是以“泄露机密,私通诸侯”的罪名,把杨修处死了。
一个绝顶聪明的人,就这样死在了曹操的手下。杨修果然智慧非凡,但是他不懂得“收敛”,不会守“拙”,总是在言语间泄露自己的聪明才智,因而遭曹操忌妒,最终招致杀身之祸。
鉴于此,职场中,作为下属一定要谨言慎行,不要和杨修一样“聪明反被聪明害”,要适时收敛自己的锋芒,不该说话的地方就不要说,不该表现的时候就不要在领导面前表现,要适当地把自己的锋芒遮挡起来,为自己守点“拙”。真正聪明的人在职场上,不会让自己成为舞台上的焦点。而是会把自己隐藏在黑暗中,等待一定的时机再暴露出来。即使你是金子,也要注意掩盖自己的光芒。不要在说话上出风头,也就是说会守点“拙”,说话会随机应变。相信没有谁会愿意忌妒一个笨拙的人。所以那些有着大智慧的人,展现在别人面前的总是自己愚钝的一面。
对待小人要绵里藏针
面对小人的言语攻击,不要怒火中烧,而应该随机应变,绵里藏针地回击。
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主张不要和小人计较,对待小人的言行,能忍则忍,即使不能忍受,也不要火冒三丈,而是应该绵里藏针,用智慧的语言出击,这是打击他们嚣张气焰的最好的方法。
乾隆时期有两个有名的臣子,一个是纪晓岚,另一个是和珅。和珅一直不服纪晓岚,只要有机会,就会攻击他。
当时纪晓岚是侍郎,和珅是尚书。有一次下朝之后,和珅指着一条狗问纪晓岚:“是狼是狗?”其实和珅是有意辱骂纪晓岚。这句话的含义是“侍郎(是狼)是狗。”
纪晓岚当时不动声色地回答说:“垂尾是狼,上竖是狗。”一句话说得和珅不知道如何反击。纪晓岚的意思是“垂尾是狼,(上竖)尚书是狗。”其实也是反过来骂和珅是狗。
面对和珅侮辱性的言辞,纪晓岚没有火冒三丈,而是用智慧的语言回击他,把“尚书是狗”这根针,不动声色地藏在“上竖是狗”中,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从而让和珅无言以对。这是何等的精彩啊!
所以说,面对小人,怒火中烧只是危害自己,俗话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而随机应变,绵里藏针才是对小人有力地回击,这样一来,我们既能有力地回击小人的侮辱与攻击,又能成就自己的精彩,一石二鸟,何乐而不为?
在这一点上,蒲松龄做得非常好。
有一次,蒲松龄到王大官人家去做客,他被众人推到了上座,可是王大官人的独眼管家却从下席开始斟酒,显然是有意冷落蒲松龄。王大官人也想捉弄他,于是端起酒杯示意蒲松龄道:“蒲先生,喝呀!”
蒲松龄端坐不动,他笑着说:“诸位先别急着喝酒,我先说个笑话给大家助助兴。在我出门儿来这之前,碰到内人正在用针缝衣服,于是我就以针为题即兴做了一首诗,现在诵给大家听听:‘一头尖尖一头扁,扁间只有一只眼。独眼只把衣裳认,听凭主人来使唤。’”
大家一听,都齐刷刷地朝独眼管家看去,众人强忍笑意,而后大声叫好。王大官人及其管家被这样的情形搞得狼狈不堪。
蒲松龄借用针的形象,对想为难自己的王大官人及其仆人进行了尖锐犀利的讽刺,维护了自己尊严的同时还让捉弄自己的人“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样绵里藏针的回击对方,可谓是精彩至极,令人拍手称赞。
智者对于那些攻击性的言辞,不动声色,总是能随机应变,绵里藏针地回击。不仅不给小人得意的机会,还会顺势打压他们。
生活中,我们面对小人的时候,不妨借鉴他们的做法,即用绵里藏针的方法让小人防不胜防,出其不意地制胜,同时也成就自己的精彩。
记住千万不要暴跳如雷、怒火中烧,这样只会让小人得意,根本回击不了他们,更主要的是,若选择了暴跳如雷,那一刻我们就已经输了。人生中这样的小人可能到处都会有,若是面对每一个都要这样,人生何谈精彩呢?
爱吃草的给草,好吃肉的给肉
与别人说话,最好能投其所好。要根据别人的兴趣所在来准备话题。不要天马行空,没有主题和中心。说话要言之有变,投其所好,才能为自己赢得先机。正如俗话所说“爱吃草的给草,好吃肉的给肉”,随机应变,灵活应对,这样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为精彩人生加分。
例如,那些优秀的推销员之所以能够成功推销自己的产品,是因为他们能言之有变,灵活随机,“投其所好”。
乔·吉拉德是美国人,他是一位非常成功的销售员,由于他销售业绩卓越,曾被评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他曾创下了汽车零售的吉尼斯纪录,至今无人能打破。然而,同样是销售员,其他人为什么没有这么骄人的业绩呢?于是有人问乔·吉拉德:“你销售的秘诀是什么?”乔·吉拉德的回答就是:对顾客投其所好。
在他的推销生涯中,有很多这样的事例,下面提到的这个故事就是其中之一。
有一对夫妻结婚十年了,但是遗憾的是一直没有孩子。于是妻子便养了几只狗,把狗当做孩子来疼爱。
一天丈夫下班回家,妻子就对自己的丈夫抱怨,说是来了一个推销员,看到许多小狗却无动于衷,甚至有些厌烦,但是还是很卖力地推销自己产品,这让她很生气,因此那个推销员的话,她一句也没听进去。
过了一段时间,丈夫下班回来后,妻子很兴奋地对他说:“你不是有意要买车吗?我已经约了雪弗兰汽车公司的推销员乔·吉拉德星期天过来面谈了。”
丈夫听完很不高兴地说:“我是说要换一辆车,但是不是现在,你为什么要自作主张呢?”妻子只好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丈夫。
原来乔·吉拉德看见这位女士养的狗,于是大加赞赏,说这种狗毛色有光泽,又很干净,是非常高贵的品种……总之,对狗赞赏有加。因此这位女士感觉非常开心,就像遇到了知己一般,并对乔·吉拉德产生了好感。于是当乔·吉拉德说出自己的目的时,她很快就答应让乔·吉拉德找自己的丈夫面谈。
其实丈夫一直想买车,但是一直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该买哪一款车,现在既然有人上门推销,那么看看又何妨呢。
星期天,乔·吉拉德如约而至,很快就说服了这位先生,因为乔·吉拉德好像会读心术一般,说话的时候总能投先生所好,使得先生当机立断,买了乔·吉拉德的车。
像这样的例子在乔·吉拉德精彩的推销生涯中几乎举不胜举,他心里明白,不论碰到什么情况,只要随机应变,投顾客所好,说客户最爱听的话,就不容易被拒绝。
不仅在销售上是如此,在平常的人际交往中也一样,说话时要投其所好,“爱吃草的给草,好吃肉的给肉”,这样才能给对方留下好感。
例如,在地铁上看到一个小孩,他总是蹿上蹿下的,片刻不停。一个会说话的人,总是会说:“这孩子很可爱。”孩子的母亲也许就会回答说:“哎,他太淘气了。”这时,你不能去附和她,而是要学会应变,应该说:“好动的孩子比较聪明,因为他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将来一定会大有出息的。”
一般来说,父母都希望别人能夸奖自己的孩子,即使他们会在你面前说孩子的不是,但是却不允许别人说孩子半句坏话。投其所好的人,会尽力去夸孩子,即使是不好的一面也会说成好的。这样一来对方听着舒服,自然对你也就有好感了,即使是陌生人,也会觉得你这个人很亲切。
事实上,每个人的兴趣爱好都不同,一个会说话的人,总是能随机应变,投对方所好,这才能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人生的精彩也可以从这样的谈话中体现出来。
生活中,我们也要做一个懂得言之有变的人,与人交谈,要尽量投对方所好,对方“爱吃草”就给他“吃草”,对方“好吃肉”就给他“吃肉”。要知道,这不是曲意迎合,更不是虚伪的奉承,而是一种说话技巧,能让自己的人生光芒四射的说话技巧。谁知道,下一个你给过草或肉吃的人会不会成为你生命中的贵人呢?
谈判桌上讲错话,及时退让不如死不改口
与人谈判最忌讳的就是说错话,这就等于给了对方错误的信息,让对方有机可乘。但是人都有失误的时候,谁能保证自己一直不出错呢?万一说错话了,应该怎么办呢?
一般来说,在谈判前,双方都有自己的底线,不能因为说错话就退让,以至于抛弃自己的底线。说错话更要咬住自己的底线,必要时坚决不改口。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坚决不改口”,从而扭转因为失误造成的劣势局面呢?我们可以参考事例中的这个企业家的做法。
美国一位著名的企业家,有一次去和别人谈判,对方始终坚持他们的要求不肯退让,双方陷入了僵局。企业家经过再三思考,决定再让利0.5%,结果话说得太快了,把0.5%说成了5%,对方听到这个数字,立马答应签合同。
企业家知道自己刚刚说错了话,如果以这样的条件签约的话,那么公司的利润就会大大减少。
于是在吩咐秘书在合同书上写上“再让利0.5%”。然后把合同拿给对方看,对方看到数字就问秘书:“你们是不是搞错了,你们刚刚说好的是5%,怎么在合同上写的却是0.5%?”
企业家回答说:“0.5%的让利是我们能接受的最大限度,我一开始就是这么说的,您是不是听错了?而且我们协商了这么久,我已经做出了让步,如果这一点你们不接受的话,我也没有办法了。”
对方听到企业家这样说,知道刚刚是对方的口误,并且对方已经把话说到这个分上了,也只好同意,毕竟与原计划相比,自己已经成功得到了0.5%的利润。
这位企业家知道自己说错话后,没有及时退让,而是做到言之有变,随机应变,坚决否认,不改口,所以最终双方还是按照自己的计划达成协议。
不仅是这些著名的企业家深谙“随机应变,死不改口”的说话技巧,就连普通的小商小贩也懂得用这种方式为自己赢得利益。故事中的徐峥不正是这样一个人吗?
徐峥是一家小型服装店的老板,有一次接了一笔大生意。在和对方谈判的时候,因为口误,把原本价值260元的衣服说成了160元。对方听到这个信息,非常开心,于是就要以这个价格预订这批货。这时,徐峥才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但是要把260元每件的衣服,卖160元,就亏掉了一百元。如果真的这样成交,肯定对自己不利。
于是,他假装和对方确认信息说:“260元一件,您要多少件,我马上让人给您打包送过去。”这时对方说:“你刚刚不是说160元吗?”徐峥坚持说:“对不起,先生!我从一开始,就没有和您抬价,一直是以最低价——260元的价格跟您商谈的。我绝对不会给出160元的价格。您知道吗?衣服的市场价是1150元,您一下拿了二十件,我才给您优惠的。260元是我坚持的最低价格。”
这时,对方也没有办法,最终只好同意了以每件260元的价格购买。因为货比三家之后,这个价格确实是最低的。
徐峥在意识到自己说错话后,没有退让,而是死不改口,坚持自己的底价,最终以这个底价和对方签订了合同。
从上面两个例子中,我们也应该有所感悟。如果我们遇到类似的情况,也应该向事例中的人学习,坚决不退让,不改口。要知道,在谈判的时候,一旦退让了就会让对方得寸进尺,往往要求更多,那么你失去的就会越多。
所以说,谈判的时候要尽量让自己保持冷静、镇定,即使口误,说错了,也不要惊慌,而应该随机应变,坚决不抛出自己的底线,这样才能维护自己的利益,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样一来,就能让自己在智慧的谈判中获得人生的精彩。
巧妙应对别人的羞辱
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两个人和你是死对头,他们总是会想方设法地打压你,羞辱你。面对这些羞辱,不要恼羞成怒,而是要随机应变,巧妙应对,这样说话才精彩,这样的人生也才会与众不同。
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次在大街上走,有人认出他来了。这个人平时就很讨厌苏格拉底,于是决定羞辱他。走过去用棍子把苏格拉底打倒了,然后笑着从他身上跨过去。
整个过程中,苏格拉底没有说一句话,这时,路人问苏格拉底:“这个人这样羞辱你,你怎么不回击呢?”苏格拉底说:“当一只野性突发的驴踢了你一脚,然后从给你身上跨过去,你会回踢它一脚吗?”
苏格拉底就很超脱,别人羞辱他,他没有站起来与那个羞辱他的人决斗,而是对别人说是被驴踢了一脚。他的语言不仅给自己一定的心理安慰,也避免了直接与对方对峙。
诚如鲁迅笔下的阿Q一样,在遭受别人攻击和辱骂时,也常常对自己说:“儿子打老子,儿子骂老子。”虽然大多数人都不齿阿Q的行为,但是他的某些精神,其实还是可以借鉴一二的。面对别人的羞辱,有时候需要有点阿Q精神,不要“你打我一拳,我就踢你一脚”。
例如,应对某个无理之人的羞辱,人们常常会对自己说一句:“我就当被疯狗咬了一口。”面对别人的羞辱对自己说上这么一句话,并不是退让和懦弱,而是胸襟宽广的表现。只有度量小的人才喜欢找茬儿,君子胸怀坦荡,不与小人计较。
但是这样的方式不能经常使用,否则别人就会觉得你懦弱,好欺负。当别人侮辱你、攻击你的时候,必要之时,也要言之有变,灵活巧妙地应对,用智慧的语言反击,这样才能有力地把羞辱还回去。
美国总统林肯就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有一次林肯在台上演讲,正当他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演说时,他的助手递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两个字“蠢货”。
林肯扫了一眼,知道有人故意而为之。于是看了看台下,然后笑着说:“女士们,先生们,以前我常常收到一些没有签名的信,今天我却收到了只有签名,而没有内容的信。”
面对别人的羞辱,林肯没有当场发怒,而是随机应变,巧妙回击。这样一来,既能“骂”回去,又能让知情者不得不佩服自己的聪明才智,最主要的是,他能巧妙地回击别人的羞辱,让自己的精彩演讲继续下去,甚至完全不受影响。
事实上,生活中,我们可能也会遇到类似的事情。因为没有人能够做到让所有人都满意,不但我们无法做到,就是上帝也无法做到这一点,所以我们难免会碰到别人的羞辱或指责。这时,你应该记住的一点就是:那些羞辱你的人,他们的目的就是激起你的愤怒。此时,你应该做的就是不让他们得逞,而要巧妙应对。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冲突,也显示出你的智慧,成就你的精彩人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