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成就好口才:让你八面玲珑的说话艺术-言之有度:要适可而止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俗话说:物极必反。做任何事情都要掌握一个度,超过了这个度,也许就达不到你想要的效果了,甚至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说话也是一样,一定要言之有度,适可而止,否则过犹不及。相信没有谁喜欢听无“度”的语言。所以,在开口之时,一定要注意“度”,例如赞美要有度,玩笑要有度……总之,自己要掌握好分寸,掌握好尺度,这样说出来的话,才能说到别人心坎上。

    话不是说得越多越好

    不是话说得越多,就证明你的口才越好。要知道,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喜欢长篇大论。所以说,说话的时候要懂得适可而止,不要给别人留下喋喋不休的印象,相信我们自己也有这样的体会。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如果一个朋友总是喜欢说话,并且没完没了,我们也会产生厌烦的情绪。因此,我们自己也应该规避这一点。一个人想要赢得别人的好感,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在说话的时候,就一定要有所节制,也就是说要做到言之有度,适可而止。

    在一个求职的电视节目中,有这样一个求职者。他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希望获得一个广告策划的职位。

    来到这个节目中,这名大学生非常开心。他觉得自己有很多能力想要展示给面试老师。所以不停地说话。在三分钟的自我介绍环节,他说了五分钟,但是还没有终止的意思。最后,主持人不得不打断他。

    然后到了提问环节,一个面试官问他:“现在假如我们公司推出了一种新的宝宝奶粉,为了宣传这种新产品,我们将在下个月的月初做一个宝宝爬的活动。假如你是策划人,你会怎么策划?给你五分钟的回答时间。”

    这个求职者想了想回答说:“我觉得首先是做一个市场调查,看看奶粉在市场上的需求量是多少,然后再调查在同类产品中这种奶粉的竞争力有多大……”面试官打断他:“我现在让你回答的是,你会怎么做策划,而不是让你做市场调查,市场调查我们有专门的人负责。”

    求职者回答说:“我说的是策划,这是前期准备。这个环节必须要说清楚,这对策划很重要。在进行了这些调查以后,我们才能确定活动的大小,找到活动的参与者。我准备在小区附近找一个广场,在广场上举行活动,邀请小区内的宝宝们参加。当然宝宝的选择也很重要……广场的布置……”求职者想到一个点又发散开来,总觉得自己有很多话要说,并且必须把它们表达出来,这样才能赢得面试老师的好感,为自己赢得更多的灯,所以不停地说。

    其中一位面试老师再次打断了他:“这里虽然是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但是我们给你这个机会,并不是让你展示口才,我们不想听你长篇大论的演讲,也不想知道你的口才到底有多好。我们想要知道的是你的能力,我们想要听到的也只是一个简单的策划方案而已。给你五分钟的时间,结果你说了十五分钟,还没有陈述完毕。并且在你传达的信息里面,我们还是没有找到中心和主题。也就是说,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是不知道你的策划方案是什么。”这位老师说完后,就把灯灭了。最后所有的老师都把灯灭了。

    这位面试者,虽然前后说了很多话,涉及了不少方面。但是思维很散乱,想到什么说什么,并且没完没了,不懂得适可而止。结果自己想要表达的中心还没来得及说,时间已经过去了。面试官在没有得到问题的答案的情况下,自然就灭了灯。这就宣布他的求职以失败告终。一次唾手可得的工作机会就这样没有了。

    其实这位求职者,本来可以有一份好工作,有美好的前程的。毕竟在这个求职栏目中,到场的都是一些知名企业的HR,所以只要自己表现出色,为自己赢得一份好工作完全是有可能的。但是他却没有把握好机会。一味地想要表现自己,以为话说得越多越好,所以说了很多话,到头来只能与眼前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假如他不能改掉喜欢多说的毛病,还是一如既往地不懂得适可而止的话,在以后的求职中,得到的也会是失败的结果。如此一来,人生还会精彩吗?

    其实,不仅仅是求职,任何时候,在发表自己的观点或阐述自己的想法时,都不是说的话越多越好,要谨记这一点。有时候,表达出一个观点,需要的只是几个字而已,此时,你的长篇大论,对你一点帮助也没有。

    所以说,说话一定要有“度”,要适可而止,不要让喋喋不休毁了你的人生。

    怎样说话才算有分寸

    说话要有分寸,要拿捏好尺度。会说话,除了要有所说,有所不说之外,还要适可而止,要有分寸。有分寸的话才能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这样说出来的话才精彩。

    说话时,一旦没有掌握好分寸,就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那么怎样说话才是有分寸的呢?

    1.说话时要注意自己的身份地位

    说话时注意自己的身份地位,也就是说,在说话的时候,要分清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例如,在父母面前你扮演的是儿子或者是女儿的角色,那么你就要以子女的身份和他们说话。在父母面前要认真倾听他们讲话,即使父母有错,也只能委婉地告诉他们。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孝”。再如,在儿女面前,你扮演的是父亲或者是母亲的角色,那么就要以父母的身份和他们说话。又如,在领导面前,你扮演的是一个下属的角色,在与领导说话时,就要谨记自己下属的角色。

    总之,我们在不同的场合中,扮演的角色不同,那么也要按照自己的角色来说话,这样说出来的话,才是言之有度的、有分寸。

    2.说话要与人为善

    不论与什么样的人交谈,前提是要保持你的善意,不要充满敌意。在与人交流的时候,假如使用善意的语言,把握好了这个分寸,那么也就能赢得别人的好感。

    3.说话要有礼貌

    有分寸的语言,需要使用礼貌用语,对别人礼貌,就是对他人的尊重,别人也会愿意帮助你。相信没有谁会愿意帮助一个不讲“礼”之人。

    古时候,有一位商人从开封去苏州做生意,可是走到半路的时候,到一个三岔口,他不知道该如何走。这时,他看见路边有一位老人在放牛,于是赶紧跑过去问路:“喂,老头!我想要去苏州,该走哪条路啊?大概还有多少路程啊?”老人抬头看见是一位年轻小伙子问路,但是由于他太没有礼貌,这让老人很生气,就说:“走中间这条路,到苏州大概还有六七丈远。”商人很纳闷地问:“老头,你们这儿走路怎么论丈而不论里啊?”老人说:“我们这里向来是讲礼(里)的,但是对不讲礼(里)的人,是不讲礼(里)的。”商人听完老人的话后,才知道老人是在暗指自己没有礼貌,于是红着脸走了。

    4.根据场合来说话

    说话要分清场合。不看场合说话,也是没有分寸的一种表现。

    有一位员工与自己的老板私下里交情很好,平时喜欢互相开玩笑。有一次,公司聚餐,所有的人都参加了。这位员工,以为自己和老板交情很好,说话没有忌讳,忘了分寸。当着众人的面就拿老板小时候的事情开涮,让老板在众人面前很尴尬。就对这位员工说:“没有吧,你是不是记错了,是张冠李戴吧!”本来老板是想给自己一个台阶下,结果这位不识趣的员工却说:“怎么可能,上次你请我喝酒的时候,是你自己亲口告诉我的。”老板无言以对。从那以后,老板就疏远了这位员工。

    不同的场合,人的身份也就不一样了,在私下里,他可以是你的朋友,但是在特殊的场合,他又有别的身份,所以言之有度,有分寸地说话,就要根据场合而定。例如在私下里你可以和你的老师成为朋友,但是在课堂上,老师就应该有老师的权威,你不能利用私下里的交情,让老师在学生面前失去权威。

    纵而观之,说话要有一定的分寸,要做到看人说话,也要看场合说话。在说话的时候,要做到有礼有节,掌握好一个度。说话言之有度,有分寸的人,才能为自己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人生的精彩也蕴涵在其中。

    出口赞美也要有尺度

    每个人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美之词,赞美也应该有度,只有言之有度的赞美才能达到赞美的目的。而一旦过了一个度,不仅达不到赞美的效果,有时还会让惹人生厌,精彩的人生也可能因此毁于一旦。

    比如说,当我们在各个人生角色中,我们会因为赞美失去了分寸而让自己的角色“扮演”得不到位。下面是针对不同的赞美对象我们应该注意的事项,希望看过之后,大家能够掌握一定的技巧。

    1.赞美孩子

    孩子是最需要赞美和鼓励的。一个孩子,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这样他才有进步的动力,而赞美就是对他最好的肯定,但是过度的赞美会助长孩子骄傲的心理。所以对孩子的赞美要适度。

    例如,王安石笔下的仲永,在小的时候被认为是天才,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大家都赞美他,这就助长了他的骄傲,自认为很有天赋,而不去学习,最后落得与常人无异的下场。

    可见,对孩子的赞美一定要言之有度,否则,一旦赞美过度,便可能让孩子产生骄傲或不思进取的情绪,而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伤害。

    2.赞美自己的妻子

    女人喜欢得到男人的赞美,赞美的言辞能让他们心情舒畅。但是赞美女人也要有度,过度的赞美,就会遭到怀疑。尤其是一个平时很少赞美自己妻子的男人,突然间对自己的妻子赞赏有加,那么妻子就想:“他最近这么反常,是不是做了什么对不起我的事情?”

    夫妻之间需要赞美,但是要有度,根据实际而来,女人心思细腻,过度的赞美就会让女人觉得不安,引起她们的猜忌。

    3.赞美同事

    同事之间的相处是很微妙的,一天24小时,至少有八个小时你们是一起度过的。适当的赞美你的同事,就会让对方拥有好心情,而他们的好心情又会传递给你。这样就能营造良好的办公环境。可见,适度的赞美,能达到双赢的效果。

    但是过度的赞美,就会让别人觉得你虚伪。而虚伪的人,别人是不愿意接近的。例如,你可以对一位女同事说“你今天的妆,化得真好看”,但是不要说“哇,你今天美极了,真是嫦娥再世”。假如你这样说,别人虽然表面上会接受,但是在心里就会对你这句话表示怀疑,你为人的真诚程度也会受到一定怀疑。

    4.赞美领导

    在工作中对领导的赞美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没把握好一个度,就有拍马屁之嫌,尤其是当马屁拍到了马蹄子上,不但达不到赞美的效果,反而会引起领导的反感。

    例如,一次,一位新来的员工在办公室里与李经理聊天,直接夸赞李经理年轻有为。李经理见状就问他:“那你说说我多少岁了?”员工说:“您看起来最多40岁。”李经理很失望地摇摇头,新员工就问:“我猜的和你的实际年龄相差多少?”李经理说:“10岁。”新员工说:“您真年轻,说您50岁的话还真没人信。”结果,李经理转身就走了。后来有人告诉他:“李经理今年刚好三十出头。”这位员工才认识到自己是马屁拍到了马蹄子上,后悔不已。

    可见,职场上需要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但是赞美之词一定有度,否则,很可能因此影响了与他人的关系,那样自然是得不偿失的。

    当然了,我们需要赞美的对象并非只是孩子、伴侣和同事,还有很多跟我们有关系的亲友,乃至初次见面的陌生人。但是无论赞美对象是谁,有一个原则是不变的,那就是要把握一个度。不说少,也不说过,便能使你的赞美达到最佳效果。

    玩笑开过火就没了“笑”果

    开玩笑的目的就是让对方感到愉快,从而制造轻松的谈话氛围,但是玩笑开过了头,就没有“笑”果了。所以说,开玩笑也得讲究分寸,必须言之有度,适可而止,不能过火。

    众所周知4月1日是西方的愚人节。而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很多中国人也开始过这个节日。但是毕竟愚人节的氛围还不是很浓,很多人虽然知道这一天是愚人节,但是实际上到了这一天却不记得了。而另外一些人,就会利用这个机会拿别人开玩笑。

    一位同事打算在愚人节这天愚弄一下小晴,和她开个小玩笑,于是对她说:“小晴,我刚走进公司的时候,前台跟我说,有你的一个包裹,我准备给你拿上来,但是前台说你得亲自下去签收。你赶紧下去一趟吧。”

    小晴很兴奋地跑到楼下,结果前台说根本没有这回事,问她是不是搞错了。小晴很郁闷地回到办公室,那位同事哈哈大笑,对她说:“你忘了,今天是愚人节啊。”小晴也拍拍自己的脑袋,笑着说:“哎呀,我怎么那么笨呀!”

    这样的小玩笑在人们的接受范围之内,被开玩笑的人也会付之一笑。但是开玩笑要言之有度,一定不要过火,过火了就没有“笑”果了。

    同样是愚人节这天,另外一家公司的梦瑶却被骗得很惨。中午的时候,一个同事告诉她:“老板下午一点到机场,点名让你去接机。”梦瑶信以为真,结果午饭也没有吃,就出发去机场了,在机场左等右等都不见老板出来。于是打电话给经理,经理说:“老板在外出差呢,没那么快回来啊?谁告诉你老板今天回啊?”

    梦瑶很生气地打电话给那位同事,结果同事说:“今天是愚人节,我只是跟你开了个玩笑,你还当真了啊!”梦瑶非常气愤,冲着同事大吼了一句:“工作上的事情也能开玩笑,真是太过分了!”

    这位同事也知道自己理亏,等梦瑶回到公司的时候,不停地跟她道歉,梦瑶也没说什么。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但是后来,每次这位同事跟梦瑶说一件事情的时候,梦瑶总是会问一句:“真的假的?”

    看,一次过火的玩笑,不但没有“笑”果,反而给别人留下了不可信任的印象。

    生活中需要幽默,需要玩笑,一点小玩笑会让原本紧张的氛围变得轻松,适度的玩笑也会给人们单调的生活增添色彩。但是玩笑也不能过头。过火的玩笑不但达不到使人愉快的目的,甚至会产生不好的结果。因此,话要适度说,玩笑要适可而止,不能过分。恰如其分的玩笑,才能让别人开怀,让自己的话语变得精彩。

    那么玩笑应该怎样开才算适度呢?下面的几点可以借鉴。

    (1)玩笑根据对方的性格而开。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对玩笑的接受程度也不一样。性格开朗、宽容大度的人,可以多开一点玩笑,而对于那些小心谨慎的人,玩笑之词就应该少用,否则就会过火。

    (2)玩笑内容要格调高雅。言之有度的玩笑,应该注意内容的高雅,不要太过粗俗。切忌使用粗俗下流的玩笑。

    (3)玩笑要看对方的情绪。言之有度的玩笑应该根据对方的情绪来开。例如在对方情绪低落需要安慰的时候,就不要和对方开玩笑。如果在这时候,你还和对方开玩笑,就有些过火了。

    不要咄咄逼人,要给对方台阶下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如果你总是抬杠、反驳,也许偶尔能获胜,但那是空间的胜利,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的确,常常和别人抬杠的人,终会被别人讨厌,特别是经常通过抬杠让别人下不了台的人,更难得到别人的喜欢。人生中,为人处世要是处处都落得别人讨厌的地步,那这样的人生是非常可悲的,毫无精彩可言。

    对此,聪明人在和别人说话的时候懂得给人台阶下,即使和对方抬杠,也不会咄咄逼人,让人颜面尽失,相反,他们懂得“言之有度,适可而止”的道理。因此,即使与对方有分歧、有矛盾,他们也不会在言辞上咄咄逼人,而是尽量做到与人和谐、友好相处。因此,他们的人生也会比那些处处咄咄逼人,不给人台阶下的人精彩得多。他们的精彩之处,体现在他们良好的人际关系、友好的生活或融洽的工作氛围等各个方面。

    虽然说,与人相处,因为意见不同与别人发生争执的事情常有,但是真正懂得人情世故的人,不会咄咄逼人,更不会愚蠢到为了争执一时的胜利而破坏双方的感情,相反,他们会以和为贵,给对方一个台阶下,以赢得别人的好感,进而给自己的精彩人生储备好人脉或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

    如果你是一位领导,在批评下属的时候,你给他一个台阶,这样就能收买人心,让别人心甘情愿地服从你。松下幸之助就是懂得给人台阶下的一个人。

    日本松下集团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出生在日本的一个农民家庭,在24岁的时候,创办了松下电气公司。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奋斗,松下集团终于发展成为国际著名的企业。

    但是这位著名的企业家在发怒的时候,对自己的下属不留一点情面,有时候甚至会破口大骂。但是奇怪的是,很少有人因为这个原因而辞职,反而是更加积极地为他工作。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他总是会适时地给自己的下属一个台阶下,不会咄咄逼人。

    有一次,松下幸之助的一个下属厂长做错了事情,给公司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松下幸之助非常气愤,甚至暴跳如雷,一边骂还一边用火钳猛敲火炉,最后火钳都弯了。松下幸之助的这一行为,让那位厂长不知所措。只好默默地站在一旁。松下幸之助骂了很久之后,才让厂长离开。在厂长离开的时候,松下幸之助把他叫住,对他说:“这火钳弯了,你可以把他弄直吗?”厂长点点头。

    几天之后,松下幸之助打电话给这位厂长,说:“前几天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以后要好好工作。火钳弄直了吗?”

    这样一来既给这位厂长台阶下,又给他一定的心理安慰。因而他更加努力地工作,以作为回报。一段时间后,他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管理者。

    那把火钳,正是松下幸之助给他的台阶,他能取得现在的成就,也是这个台阶发挥了作用。

    当然不只是领导如此,任何一个人都应该这样做。与人争执,适当的时候,给对方一个台阶,适可而止,而不要步步紧逼,互不相让,这样就能缓和双方的矛盾。甚至还会出现这种局面:在前一秒还在争吵,下一秒就能握手言和。

    还是以一个事例来说明。

    燕宁和天瑞是一对年轻的夫妇,两人小吵不断。每次吵完后或在吵架期间,天瑞就会“东拉西扯”。燕宁明白丈夫已经在认错了,他这样做是为了结束冷战的局面或者结束争吵,但是由于面子问题,没有直接说出来。

    燕宁是个聪明的女人,此时,她也顺水推舟,跟着丈夫把话题转移开来。这其实就是给丈夫一个台阶,当然也是给自己一个台阶。

    如果燕宁一直揪着错不放,咄咄逼人,最终伤害的就是双方的感情。实在得不偿失。

    我们也应该向松下幸之助学习,向燕宁学习,与人争吵的时候,记住给对方一个台阶。相信你有度的语言,一定会为你带来一个精彩的人生。

    说话不要夸大其词

    日常生活中,总是会有一些人走入说话的误区,那就是夸大其词。这显然是非常不明智的,因为很多时候,这样的话说得越多,损失往往就越大。夸大其词、信口开河的人往往品位不高或者知识欠缺,为了显示自己的出众或是掩饰自身的不足,他们通常会言过其实。当这种夸张的说法被人们发觉后,其结果是常常会遭到众人的愚弄,这不仅会令说大话者颜面扫地,更严重的是会影响他同别人之间的沟通。

    你也许常常会在聚会的时候或是其他场合听到别人说“想当年……”,虽然多数人都认可这样一句话,即“好汉不提当年勇”,但是很多人还是很喜欢夸耀自己的成就和长处,以期得到别人的钦佩和赞颂,从而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是这种做法却适得其反,你得到的很可能只是表面的赞美,事实上别人已经没有好印象了。所以,当你真的想把自己的优点和辉煌的成就传达给别人时,最好做到点到为止,不要夸大其词,俗话说:“过犹不及。”只有这样才可能得到对方认同并不会产生厌恶感。

    有一个人曾经因篮球打得好而被选入市级篮球队,在一次同别人闲聊的时候说到篮球。于是这个人便开始讲述自己的篮球生涯,起初,大家都很感兴趣地听他描述当年如何投篮、如何盖帽、如何抢篮板、如何投三分球,可是后来他越讲越投入,得意之情全写在脸上。后来的描述可谓天花乱坠,有些话让人一听就是子虚乌有。时间长了,人们便渐渐失去了继续倾听的兴趣,甚至开始反感他这样夸夸其谈。虽然这个时候,大家在他面前还是表现得非常崇拜,但是从此却在私低下称其为“大话王”。

    这个人篮球的确打得不错,大家在初次听完他的讲述后,也感觉到他在球场上的表现的确足够精彩。其实,到此便可打住了,他当年在球场上的飒爽风姿也已经刻在了众人的脑海里。然而他却并未就此打住,没有适可而止,而是依然夸夸其谈,甚至于到后来添加进去很多莫须有的精彩,众人又都不是傻子,真真假假还是可以分辨出来的。如此一来,这个原本给众人留下了不错印象的人便因自己的夸大其词而使得众人对他的印象发生了很大改变,多么得不偿失!

    其实,恰如那个总想把自己打球技艺精湛的形象植入人心的人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向别人炫耀的心理,我们也的确可以向别人炫耀。但是,这种炫耀却需要把握好一个度。

    当然,如何才能表现得当不至于引起别人的反感,就不仅仅是说话那么简单了,这是一门艺术。但凡懂得说话的人,都知道说话一开始都要先称赞对方,在称赞对方的时候可以顺便提起自己的长处,比如:“您的市场开拓能力太让人佩服了,我就不行,一提到市场这方面就头疼,倒是技术研究,我还有些心得……”借话引话,才不至于让别人觉得你在自吹自擂。要知道,自我的渲染和夸张是不会赢得别人真正的赞许和钦佩的。

    比如:“那一次纠纷,若我不在场给他们及时解决了,不知要闹到什么时候。要知道,他们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不过,当着我的面,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就算那次纠纷真的是由于你的努力而得到了完满的解决,你也不能这样说,而应该换一种方式,可以这样说:“当时我正好在场,就帮他们解决了纠纷。”这样不是会更令人敬佩吗?

    当人们发觉你默默地做了一件值得称赞的事时,便会对你崇敬有加,但是如果你自己一味地夸夸其谈,结果则会恰恰相反。所以,不要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赏,而把事情说得神乎其神,这样做会让别人感觉你沽名钓誉,其手法跟乞丐讨饭又有什么两样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