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宗三说儒-法与儒:关注现实,去伪存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二篇 第六章    法与儒:关注现实,去伪存真 (1)

    做当下的老鹰,不做低头的鸵鸟

    驾鹤游四海之间,泛舟于江湖之上,画面优美,心旷神怡,当然是人生乐事,如果能和古代隐士一样,能有书童相伴,美女捶腰,吹箫品茶,自然更是求之不得,人生短短几十载,追求的不就是逃离现实,追求闲情野趣吗?

    倘若身处网络社会的我们返回春秋战国,面对诸侯并起,王室衰微,马蹄踏处寸草不生,刀剑落下哀鸿遍野的时代,或许我们原本惬意的神情多少会变得复杂一些,我们也许会自问——是隐居深山密林,两耳不闻窗外事?还是面对残酷现实,发出时代的强音?

    在牟宗三先生看来,发出时代的强音是儒法两家相同的精神实质。他们不讲空大的道理,两眼只放在当下,关注于现实,对道德败坏,毫无秩序可言的现实开出药方,解惑答疑,立足现实达成所愿。

    一只鸵鸟对老鹰说:“你知道为什么我每天都那么高兴吗?”

    老鹰摇摇头。

    鸵鸟骄傲的说:“因为我懂得生活,每当大风将沙子卷起来的时候,我都把自己的脑袋埋在身体里,这样我就不会遭受到风沙的侵袭了。而且我还经常梳理我的毛发,经常散步,所以我才跑的那么快,身材保持的这么完美。”

    老鹰说道:“你一遇到风沙就把脑袋埋在身体里,这么做事安全了,可是你却欣赏不到那种风卷黄沙漫天过的壮观景象,不是很可惜吗?”

    鸵鸟回道:“我才不稀罕去欣赏什么壮观景象呢,我自己优哉游哉活的快乐就好。”

    几个月过去了,老鹰已经成长为这片大地上最威猛,最勇敢的捕食动物,因为无论是狂风暴雨还是酷暑炽热,这只老鹰从来不逃避,而是在大地四季的轮回中迎接着种种的风雨挑战,终于练得了一身坚强的体魄和坚韧的性格。

    当老鹰再去找那只鸵鸟的时候,它听说一个月前,那只鸵鸟就已经死在了几个偷猎者的抢下。因为当鸵鸟想跟以往一样快跑起来之际,它发现自己早已忘了该如何奔跑。

    一遇风沙,鸵鸟便将脑袋埋进身体,以此躲避现实的残酷,而老鹰顶风冒雨,最终成为了强者。人生道路不同,结果自有分别。一如先秦诸子,有的宣扬避世而求得自身的安宁,因为人间冷暖已不在他们的牵挂之内,已然是惯看秋月春风,不如做个世外逍遥客,最终在漫漫时光中被人遗忘而近成为一种虚无的向往,儒法两家则在风起云涌的时代,一个困于陈蔡而壮心不已,只为恢复礼崩乐坏的道德礼仪而奔走呼告;一个审时度势不墨守成规,只为改革图治而国富兵强。

    现实中的风雨总是不可测的,时而温柔如水,时而坚硬如刀,好似我们端茶倒水,总有磕碰之时,然而我们总不能因为会有磕碰而从此不端茶不倒水,坐等喉咙发干,舌头发热。“关注现实”的意义也正是让我们在不断地磕碰中丰满羽翼,壮其胆魄,以积极心态去做好每一天的事。

    女孩和男孩在一起已经七年了,但是就在昨天,男孩提出分手,说自己爱上了别人。女孩很伤心,她哭了整整一夜,不相信这种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她每天默念着男友的名字,在纸上画下男友的样子,还经常把手机当成男朋友对它诉说着心里话。

    朋友们都很担心女孩会发生不好的事情,纷纷过来开导安慰她。可是女孩说:“不,他没离开我,他工作忙,出差了,所以这几天才没来看我。”

    朋友们很伤心,看着日渐憔悴的女孩,她们想不出更好的办法能安慰女孩。这时候,有人问女孩:“天空是什么颜色的?”

    “黑色的”女孩说。

    大家都明白了,原来女孩一直都在逃避现实,将自己捆绑在过去的回忆里,但是人不能依靠回忆生活。

    有朋友说:“天空是什么颜色不重要,只要你知道天空始终有太阳。”

    “太阳能给我带来什么呢?”女孩问。

    “它可以让你看到未来的光明。”朋友说,“所以,你要抬起头来,把你的视线从过去那里移到天空,看,那不是太阳吗?”

    大家一起抬头,灿烂的阳光洒在女孩的脸上,她感受一阵温暖。她张开双臂,深深呼吸,露出了久违的微笑。

    对于有些人来说,现实和虚幻之间似乎隔着一道墙,这道墙叫做“回忆”,就像故事中的那个女孩一样,回忆代表一种美好,而现实预示残酷。这或许是我们常有的心理惯式。这可能是一种较好的自我保护的方式,但不是一种最好的处事方式。当我们始终认为“天是黑色的”,那么一个人即便有积极奋进的心,但倘若没有将这份心引入到波澜壮阔的生活中,去体验,去锻造,那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久而久之,你会因为时光冲散而心思全无,到最后虽月满西楼,你也只习惯于独自欣赏。

    因此,牟宗三先生说,重视现实,能够抛弃迂腐、空阔的思想,着重在现实的种种,从而走出一条健康的人生路,这种健康的人生路在牟先生看来,也就是在精神上奋发图强,在行动上坚持进取。常言道,人生如行船,不进则退,最终能到达彼岸的往往是那些不惧风雨,敢用挑战的人,生活本身不是搭积木玩游戏,可以推倒重来,行动决定我们的路能走多远,这一行动的起始就在于将我们自己放置于波涛汹涌的湖海,经历风雨才能内省不足,方能认定方向而不改其志。

    儒音凡录

    墨守成规:墨家首领墨翟以善于守城而闻名于诸侯,一次他听说宋国遭受到楚国的进攻,便来到楚国对楚王说自己要帮助宋国守城,楚国是占不到什么便宜的。楚王不相信,便请来当时著名的木匠公孙输,让他用自己制造的攻城武器来进攻墨子守卫的城池,结果攻了九次全部失败,两人换了位置,改由公孙输守城,墨子进攻,墨子攻打九次,九次都攻破了公孙输。楚王见到这种情形,就取消了攻打宋国的打算。根据这个故事,后来把善守的人称为“墨守”,而现在的“墨守成规”这句成语,则比喻固执,不求改进和创新,死守着旧的规章制度、计划方案不变。

    对人刻薄就是对己无情

    某人杀鸡,在鸡脖子上抹了几刀,鸡仍旧没有死去,这人很是生气,便拎起鸡在地上用力摔了几下,才将鸡杀死。

    几天后,这人从邻居家门口走过时,看到邻居也在杀鸡,便走了进去,他想看看邻居是怎么杀鸡的。

    只见邻居用一把铡刀轻轻一下便将鸡头割去,被杀的鸡只流了很少的血,也没像某人杀鸡一样,弄得一地鸡毛。这人便觉得奇怪,问邻居:“不就杀个鸡嘛,干嘛还用铡刀,不如像我一样。”说着,便将自己如何杀鸡的过程跟邻居说了一遍。

    邻居听后说道:“虽然是杀鸡,也不至于用那么残忍的方法,我用铡刀杀鸡,无非是想让鸡少受点痛苦,杀鸡是为了我们食用,对我们来说鸡是做了善事,我们又为什么对它那么刻薄无情呢?”

    听完邻居的这番话,这人一时无语。

    不同的杀鸡方式折射出对人的不同态度,是刻薄无情还是以仁义诚心相待?在牟宗三先生看来,这也正是儒家和法家根本的区别所在。牟先生说,仁义诚心都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如果丢掉了这些,为达目的而无情无义,或是急功近利而将人性的价值抛诸脑后,最后只能成为一棵枯树,没有道义信念为支撑,看似丰茂,大风一吹旋即倒下。牟先生还举了个例子,他说,秦国虽然用商鞅变法革新内政,使国家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强盛起来,进而四海一同。不过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由于法家制度的刻薄寡恩,不注重人民道德水平和崇高理想的提升,故而很快大败于天下。

    人之善恶好恶有外在的影响,也有自身的感受,按孔子的说法就是“修己以敬”,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来修养德性从而让别人尊敬自己,就像俗话说的,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牟宗三先生说这是仁义诚心的基本表现。一如打扫房间,干净的环境不仅别人会倍感舒适,自己也会享受到别样的美妙滋味。刻薄的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刻薄的对待你,冷酷无情,不折手段,当你停下脚步,回望四周时,你蓦然发现,身边一个亲朋好友都没有了,你已经成了孤家寡人。

    儒家讲仁义诚心,说的是一个“爱”,爱花草树木,爱父母兄弟,爱老弱病残,以己心换彼心,犹如一个花瓶,口大腹深才能容纳下更多更美丽的花朵。一如牟宗三说言,是房子有了地基,树木有了根本。

    蜗牛和蜈蚣是一对住在灌木丛中的邻居,蜈蚣一心想着吃掉蜗牛,整天琢磨着用什么办法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天,它来到蜗牛家里,邀请蜗牛一道去游玩,并且建议同蜈蚣比赛,看谁先到目的地。

    蜗牛说:“谁输了就得背着赢的人。”

    蜈蚣说:“谁胜了就可以吃败者的肉。”

    这天傍晚,蜗牛悄悄爬到一个樵夫的柴垛旁,神不知鬼不觉地钻进一个竹筒里。次日,天刚蒙蒙亮,樵夫煮好待客用的骨头肉汤粉儿,挑起柴禾动身了。来到集市,樵夫放下柴担,蜗牛便钻出竹筒,不紧不慢地爬到集市的路口,等候着朋友。

    第二篇 第六章    法与儒:关注现实,去伪存真 (2)

    蜈蚣将这次失败视为耻辱,就像添了块心病似地天天感到难受。蜈蚣苦思冥想了不少日子,终于又想出一条妙计。它约蜗牛一起去山上的杜鹃那里拿药,蜗牛同意了,它们商量妥当,就较量上了。

    在下坡路上,蜗牛将身体缩进壳里,飞快地朝下滚,一直滚到山脚下,这才钻出壳来,不慌不忙地向山上爬去。就在这时,蜈蚣正没命地爬着,它觉得自己这次是十拿九稳地赢定了,于是早想好了几句话,准备痛痛快快地吃掉这个行动缓慢的蜗牛。

    猛然间,蜈蚣瞥见蜗牛正像往常一样不慌不忙地从山下向山上爬来,不由得愣住了。只听蜗牛说:“我已经拿到药了!”

    蜈蚣不信,要蜗牛拿药给它看。蜗牛吐出涎液让朋友看。不料蜈蚣身不由己地蜷缩起来,怎么也爬不动了,几只沾上涎液的脚立刻脱落,这时它才惊慌失措,甘愿认输。

    从那以来,不论蜈蚣爬到哪里,只要见到有蜗牛爬过的痕迹便马上掉头,另寻他路。

    一心想要害对方的蜈蚣没吃掉蜗牛,反而被蜗牛的涎液弄得苦不堪言,害得自己遇到蜗牛爬过的痕迹就扭头就跑,事实上,害蜈蚣的正是蜈蚣自己,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牟宗三先生在评价这种现象时说,不毁灭一次,是不会再有重生的机会的。

    孟子说人性善,所以人人可以成为圣人,荀子说人性恶,所以要不断施于教化,实际上,人性人恶都不过是外在的要求,而自己内心是否对此有强烈的感应,才是至关重要的。这就好像一个对气温的升降毫不在乎的人,即使整天提醒他加减衣物也是徒劳的。

    正因如此,牟宗三先生才有“自觉”这一说法。在他看来,内心无情,所作刻薄的人无非是丧失了对自己起码的道德要求,继而也以相同的心思却揣摩对方,所以才有了人人设防,心硬如铁的局面。倘若我们对人以诚心,做事以仁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试问,面寒心冷,无情无义的事情还会屡见不鲜吗?

    儒音凡录

    商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孝公死后,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

    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鲁庄公十一年秋天,宋国遭遇了大水灾,鲁庄公遣使去慰问。宋闵公对来使说:“都是我不好,对上天不诚敬,上天才降下了灾难。让贵国国君担忧了,真是感激不尽。”鲁国大夫臧文仲听到了宋闵公的这些话,非常感慨,说道:“宋其兴乎!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阴险使人邪恶,权谋让人疯狂

    做一个有原则有立场的人,正直刚毅,不耍奸,不弄滑,是儒家所言有道德心的基本表现,不过这个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人难免都有私欲,都有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一些劣根性,所以举目望去,阴险狡诈者有之,善用阴谋者有之,而敦厚贤良,正经做事的“好人”却越发稀少。牟宗三先生说“中国人很有权术的智慧”实指的就是这种暗使拳脚,虚伪作恶的行为。

    有个男生的学习成绩很差,常常排在倒数几名。为了帮助男生快速提高成绩,老师将他和一个学习尖子安排成了同桌。

    这个学习尖子对这个新同桌虽然并没有表现出特别欢迎的态度,但对他还是很和气。虽然没主动帮助过他解决学习上的难题,但是只要男生有问题问他,这个学习尖子还是会毫无保留的说给男生听。

    一天放学,学习尖子邀请男生和自己一起走,他说同桌之间应该常来常往,这样也能增加友情,男生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便和学习尖子一起走了。

    两人穿过一座石桥,走过一条狭窄的水泥路,学习尖子这时对男生说:“那边有块草地,我们去哪里坐坐吧。”

    “好的。”男生说完跟在他的身后。

    这块草地靠近一处背阴的胡同,平时很少有人来这里。两人在草地了坐了一会,学习尖子说要去买点东西时,让男生在这里等他。过了又二十分钟,男生还没看到学习尖子回来,心里有些着急,便打算四处去找找他,这个时候,他感到身后好像有人,他正要扭头看看是谁,这时候,有人在背后狠狠踢了他一下,随后,不知道是几个拳头砸向他的身体,一阵拳打脚踢后,这个男生晕了过去,等他迷迷糊糊醒来之后。看到那个学习尖子正蹲在面前,给他擦着嘴角上的血。见男生醒来,急忙问道:“这是怎么了?是谁干的。”

    男生摇摇头,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此刻,他的心里比谁都明白,为什么学习尖子买东西去那么久没回来。

    很显然,这个学习尖子表面友善,而内心无时不刻的想着如何给这个男生一点厉害瞧瞧,他精心安排了这场阴谋,让男生尝到了苦头。看得出来,这个学习尖子固然学习优秀,但他的人品丝毫没有让人值得尊重的地方,这样一个人,以后跨入社会,也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可。牟宗三先生之所以会说“中国人很有权术的智慧”这种看似肯定实则讥讽的话语,也正是在哀叹国人性格中阴暗的一面,丢弃了仁义道德,诚挚爱人的思想,就像是故事中那个年轻人一样,找不到“北”,实际上就是丧失了“参照物”,这个“参照物”在牟先生看来,就是儒家倡导的开诚布公,诚实守信,正直而不屈。

    古人有所谓“阴谋”和“阳谋”之说,牟宗三先生认为,儒家的规矩就是“阳谋”,将一切摆在明面上,直抒胸臆而从来鄙视那些拐弯抹角的动作,因为说到底,阴险权谋无非是像下水道的老鼠,做一些损坏道德违背伦理的勾当,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驾驭他人,控制人心的目的,而另一面,习惯“阴谋”的人又总将儒家的仁义道德挂在嘴边,作为一种人性的幌子,个人的道德堕落以及面目的虚伪自然也就一点不奇怪。

    现在很多人说每个人都有一千张面孔,要当心别人背后使诈,小心被算计,无不是因为“阴谋者”无处不在的缘故。正如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里写的那样,自己要吃人,但又怕被别人吃掉,所以看别人个个都是坏人。这一点也正像牟宗三先生感叹的一样,阴险权谋已经成了我们文化当中深层的东西,就像一块泥巴黏到了墙上,很难清洗掉。以至于更多的人愿意相信,儒家的那套与人相处的规范,什么成人之美、择其善者而从之、抑或是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临大节而不可夺等等,不过是隔窗观烟火,是别人的热闹,自己另有一套。

    古时李镇有个叫胡志的人,以采药材为生,由于其三代都是采药的,经验丰富,而且胡志还有祖传的采药秘籍,所以往往能采到名贵的药材,那些药店的掌柜也愿意从他那里购买药材,所以没过几年,胡志就赚了很多银两,在李镇是个非常有名的人物。

    李镇上有个叫张义秋的人,在镇上开了一家药铺,听说胡志有本采药秘籍,便决定要把那本秘籍弄到手。他打算先把胡志请来做掌柜,再慢慢学习他的采药之法。但是去了三次,回回都被胡志拒绝,胡志对张义秋说,自己只想过现在这种没有拘束的生活。

    面对胡志的连番拒绝,张义秋想了个办法。他买通了胡志最好的朋友带胡志去喝他最喜欢的女儿红,将其灌醉,自己则偷偷潜入胡志的家里,翻箱倒柜,想要找出那本采药秘籍,但是出乎他的预料,怎么也找不到那本秘籍,又想着胡志那边的事,心里一慌,便急忙退出了屋子,没走多久,迎面撞上了一个人,此人从未见过张义秋,以为是遇到了盗贼,随即用手中的锄头砸向张义秋,没等张义秋反应过来,他已经倒在了地上。

    这世上的人,很多时候都在计算自己得到了多少,如果这种“得到”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希望,他们便会像热锅上的蚂蚁,烦躁不安,会失魂落魄,仿佛是谁夺取了自己的心爱之物,于是,他们便要加倍去拿回来,最快速度弥补自己的损失,他们热衷于尔虞我诈,对各种人皮面具情有独钟,对超出做人底线的事情分外热情,这样的人,以为自己得到别人所得不到的,拥有别人所无法拥有的,用尽心思,实际上到头来也难免落得像张义秋一样的结局。玩火者必自焚说的便是此理。

    阴险的外号叫诡诈,权谋的别名叫骗术,它的中心思想是抛开尊严、舍弃人性、不顾良知地去行骗。在行骗的过程中,人不像人,鬼不像鬼,面目全非。最后只能证明,阴险使人邪恶,权谋让人疯狂。

    儒音凡录

    《狂人日记》:它是周树人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在这篇小说里,周树人第一次用了“鲁迅”这个笔名。在友人问其为什么要用“鲁迅”这个笔名时,鲁迅说了三点原因:一则是因为母亲姓鲁,二则周鲁是同姓之国,三是周树人觉得自己愚鲁,用“鲁迅”这个笔名能时时提醒自己做事情动脑子都要迅速。

    女儿红:绍兴“花雕酒”又名“女儿酒”。中国晋代上虞人稽含《南方草木状》记载:“女儿酒为旧时富家生女、嫁女必备之物”,到了后来,生男孩子时,富家也依照酿酒,盼儿子中状元时庆贺饮用,所以,这酒又叫“状元红”。“女儿红”、“状元红”都是经过长期储藏的陈年老酒。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