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做事进退的秘密-进是有机会不要放过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不要害怕你做的事会当众出丑

    伊米莉,她只会说一点点可怜的法语,却毅然飞往法国去做一次生意旅行。虽然人们曾告诫她:巴黎人对不会讲法语的人是很看不起的,但她坚持在展览馆、在咖啡店、在爱丽榭宫用英语与每个人交谈。她不怕结结巴巴、不怕语塞傻笑出丑吗?一点也不。因为伊米莉发现,当法国人对她使用的虚拟语气大为震惊之状过去后,许多人都热情地向她伸出手来,为她的“生活之乐”所感染,从她对生活的努力态度中得到极大的乐趣。他们为伊米莉喝彩,为所有有勇气干一切事情而不怕出丑的人欢呼。这类人还包括那些学习对他们来说并不容易学习新东西的人。

    人们都想使自己聪明,都怕做事情在众人面前出丑。这似乎是绝然对立的两件事,聪明人绝不会出丑,出丑的人必然是笨蛋。然而,实际生活并非如此。最聪明的人有时简直就像一个大傻瓜,他们当众出丑,却若无其事,他们被人嗤笑却会不以为然。然而,他们就这样聪明起来。王明读书时网球打得不好,所以老是害怕打输,不敢与人对垒,至今他的网球技术仍然很糟糕。而小马的网球打得很差,但他不怕被人打下场,越是输越打,后来成了令人羡慕的网球手,成了大学网球队队员。

    聪明是令人羡慕的,他们做事总能做得尽善尽美,不会做出丑的事使自己感到难堪。但是聪明是无数次在出丑中炼就的。做事害怕出丑,就不会成为聪明人。

    值得赞赏的是那些勇敢地去干他们想干的事的人们,即使有时在众人面前出了丑,他们还是洒脱地说:“哦,这没什么!”就是这么一类人,他们还没学会反手球和正手球,就勇敢地走上网球场;他们还没学会基本舞步,就走下舞池寻找舞伴;他们甚至没有学会屈膝或控制滑板,就站上了滑道。所以,在做事的进退规则中,只要进能使自己聪明,能使自己把握到机会,这样的进就是真正的进步。

    做事中我们由于不愿成为初学者,就总是拒绝学习新东西。我们因为害怕“出丑”,宁愿错过自己的机会,限制自己的乐趣,禁锢自己的生活。

    的确,若要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位置、做事规矩,我们总要冒出丑的风险。除非你决心在一个地方、一个水平上“钉死”了。不要担心出丑,否则你就会没有什么出息,什么事情都做不了,更不要说成大业,而且更重要的是你同样不会心绪平静、生活舒畅。你会受到困于静止的生活而又时时渴望变化的愿望的痛苦煎熬。也许应该记住这一点,由于我们害怕做事出丑,也许会失去许多做事成功的机会而长久感到后悔。

    秘密点拔:

    让我们记住法国的一句成语:“一个做事从不出丑的人并不是一个他自己想象的聪明人。”大愚若智,积愚成智,做事的哲学就在此了。

    2.好马要吃回头草

    A君因故被炒鱿鱼,一个星期后,老板要他回去,他愤然拒绝:“好马不吃回头草!”

    B君被女朋友甩了,过了一段时间,女朋友回头向他认错,要求重归于好,B君无情地说:“好马不吃回头草!”

    “好马不吃回头草!”这句话不知使人丧失了多少机会。绝大多数人在面临该不该回头时,往往意气用事,忍不得闲言碎语,抛不开面子,明知“回头草”又鲜又嫩,却怎么也不肯回头去吃,以为这样才是有“志气”。其实,在面临回不回头的关卡时,你要考虑的不是面子问题和志气问题而是现实问题。

    吃不吃回头草的是你现在有没有“草”可吃?如果有,这些“草”能不能吃饱?如果不能吃饱,或目前无“草”可吃,那么未来会不会有“草”可吃?还有,这“回头草”本身的“草色”如何?值不值得去吃?

    当然,吃“回头草”时,你还会碰到周围人对你的议论,让你“消化不良”!但只要你自己愿意去吃,养肥自己就可以了!何况时间一久,别人也会忘记你是一匹吃回头草的马,当你回头草吃得有成就时,别人还会佩服你:果然是一匹“好马”!

    无论是官场政坛,还是职场风云,都是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尤为明显。得势时众人捧场,宾客盈门,失势时则门庭冷落,无人问津。有不少朝秦暮楚之徒趋炎附势,巴结权贵专捡“热庙”烧香。然而,官场风云变幻莫测,有时难免有押错宝,投错注的时候。本来以为A君权势炙手可热,遂设法投靠在其麾下,谁知B君后来居上渐有取代A君之势,于是“跳槽”改换门庭。不久,B君突然东窗事发一败涂地,树倒猢狲散。这时重投A君门下吃“回头草”也未尝不可。这种事情在官场和职场上也是司空见惯的。

    在官场职场上,既没有永久的敌人也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纵横捭阖、左右逢源才能把握住致胜的玄机。

    秘密点拔:

    做事时如果“回头草”草色颇佳,而又是值得吃的,那么千万不要错过机会,好马也吃“回头草”。

    3.积极表现自我,争取机会靠自己

    着名的节目主持人杨澜现在成为了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她的名字是同《正大综艺》、春节联欢晚会一同深深地烙在中国老百姓的心中。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她的成功颇具典范意义,是很值得剖析的。她的转折点来自于应聘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主持人。

    在此之前,她只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一名普通大学生,并没有什么惊人之举。如果没有这次机遇的话,杨澜也可能会活得很优秀,但绝不可能这么早、这么快又是这么轰轰烈烈的成名。

    正如杨澜在自传里所说的那样:“如果没有一个意外的机会,今天的我恐怕已做了什么大饭店的什么经理,带着职业微笑,坐在一张办公桌后面了。”而这个意外机会的掌握,正是靠着她自己的出色表现。

    这个机会便是泰国正大集团结束了与几个地方台的合作,转与中央电视台共同制作《正大综艺》。双方决定要挑选一位有大学经历的女大学生做主持人,杨澜也被推荐参加试镜。

    说实话,杨澜被人看中,只是因为她的气质较佳,所以才能一路过关斩将杀入总决赛。据一位导演透露,虽然杨澜被视为最佳人选,但是被有的人认为她还不够漂亮,所以用不用她尚不能确定。

    最后确定人选的时候到了,电视台主管节目的领导也到场了,他们要在杨澜与另外一位连杨澜也不得不承认“的确非常漂亮”的女孩子中间选择一人。谁将是最后的选择?杨澜的好胜心一下子被激起,她想:“即使你们今天不选我,我也要向你们证明我的素质。”

    这次考试两人的题目是:一、你将如何做这个节目的主持人;二、介绍一下你自己。

    杨澜是这么开始的:“我认为主持人的首要标准不是容貌,而是要看她是否有强烈的与观众沟通的愿望。我希望做这个节目的主持人,因为我喜欢旅游,人与大自然相亲相近的快感是无与伦比的,我要把自己的这些感受讲给观众听……”在介绍自己时,杨澜是这样说的:“父母给我取‘澜’为名,就是希望我有大海一样的胸襟,自强、自立,我相信自己能做到这一点……”

    杨澜一口气讲了半个小时,没有一点文字参考,她的语言流畅,思维严密,富有思想性,很快赢得了诸位领导的赏识,人们不再关注她是否长得漂亮,而是被她的表现深深吸引住了。据杨澜后来回忆说:“说完后,我感到屋子里非常安静,今天看来,用气功的说法,是我的气场把他们罩住了。”

    当杨澜再次回到那个房间,中央电视台已经决定正式录用她了,这次面试改变了她的一生。

    可以说,善于表现自己就是一门把握成功必不可少的做人功课。

    在日常的每时每刻,每个行动中,我们都在阐述和表现着自己最高的观点、步伐、语言方式、倾听方式、各种各样的处理问题的方式。我们不仅把自己的信息传递给别人,也从人们那里得到信息,我们知道了对方的真实心情,同时竭尽全力与对方交流。在机会来临的时候,是最需要表现自我的时候。

    人有一种特性,就是总要把内心的感受多多少少的表露出来。身体状况不佳的时候,无论你怎样打起精神拼命掩饰,你的脸色、你的神态,还是老老实实地说着实话,总会让人感到你与平常不同。同样道理,你在感情和精神状态处于低潮的时候,你的表情、你的形态,甚至你的服饰边幅,都会将其表达出来,怎么也难得给人一个神采奕奕的印象。

    成功者认识到这些道理,平常留意在心。生活中的成功者,都是积极的自我表现的典范。成功者是你跨入房间时,最先引起你注意的人。成功者总是亲切的,他们的亲切没有勉强,也没有做作,而是一种自然的流露。这一点是不能忘记的。微笑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微笑使戒备心解除,使心灵相通。它表达了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含义。微笑是照亮心灵之窗的灯火。它的光明让人感到,世界上还存在着关心你的人,存在着愿与你分享喜悦的人。

    做事成功的人四周总是飘逸着一种独特的气氛。这种气氛有着不可抵挡的吸引力,有如神一般的超能力。这种力量,能使人感到镇静,心里有了依托,愤怒也能平息,激动也能和缓,这是一种磁石般的魅力。人们从成功者身上感受到的这些温暖的光辉发自成功者的内心世界。他们总把这种光辉投向周围的人们。

    为了更积极地自我表现,你现在应立即去做:

    一、端正对自己的认识。要看到自然的神秘和丰富。不要欺骗自己。如果你很健康,你要很好地利用它。客观地看待自己是十分重要的。

    二、积极地评价自己。加深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并将他传播给他人。谈论自己的事情应该有自豪感。

    三、积极地控制自己。所谓时来运转,靠的是充分的准备和自信的行动。同时也在于创造富有责任感的自我形象。

    四、积极地树立动机。只考虑成功的成果。把“要是失败了怎么办?不是白费了劳苦”的想法忘掉!激发自己和朋友们的行动欲望。

    五、大胆地期待自己。当你燃起热情的时候,它会立即传播到周围,大多数人肯定会对你的热情表现出敬意。

    六、积极地刻画自己的形象。任自己的想像力驰骋,描画自己的魅力。在心里勾画出富于创造性的、生气勃勃的自己。并积极地想象自己的魅力越来越大。

    七、明确地设立目标。在纸上写出自己的目标,和对实现目标能有帮助的人谈话和讨论。

    八、积极地训练自己。清醒地意识自己当前的目标,在自己脑中设想逐步实现目标的自己。在放松的状态下,多次重复上面的训练,锲而不舍,坚持到底。

    九、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光想到自己一人成功是不行的,要以与大家共同迈向成功的胜者姿态出现。

    秘密点拔:

    做事成功的人的周围总是飘逸着一种独特的气氛,这种气氛是非凡的自信,积极的表现,以及乐观的姿态。

    4.从点滴做起不贪快

    在2000年的亚洲杯足球赛上,中国队杀进四强,半决赛中同日本队相遇。赛前许多队员都表示:我们不怕日本。比赛时教练的战术安排没什么错误,队员们拼劲也十足,但最终还是以2∶3输掉了这场比赛。应当说,中国队较以往有进步,场面也不难看,但日本队明显技高一筹,尤其下半场完全控制了场上的主动,基本上是在压着中国队打。

    我们这里不是在评球,而是要说评论员黄健翔所说的两段话:

    要说速度和身体条件,日本队好像不如我们,他们前锋速度并没有我们快。可在全场的节奏上,却好像每个日本队员都能比我们快两步,这样整个日本队就比中国队快了两步……中国队引进外援时多引进前锋,能进球见效快,日本队职业联赛中引进的却是济科等一些宝刀已老的中场大牌明星。这些球星年龄大了,也不可能多进球,但却给日本队员带来良好的战术意识、先进的足球理念。一流的中场组织……

    日本足球队也好,美国日用品也好,能给我们个人一种什么样的启示呢?那就是:许多时候,我们会有很好的目标和方法,也会去努力学习先进者、成功者的经验、技术,但往往只是大处着眼,而忽略了细节之处,把一些最基本的东西置于脑后而去建筑美丽的空中楼阁。

    日本队员单拿出来与我们队员拼体能,也许不是我们的对手,可人家在场上每时每刻每个人都始终比我们多跑两步、快了两步;东亚球队都在学习世界强队的战术,可日本队除了这些宏观的东西,每个人的脚下都细致了许多;美国等世界科技强国在高科技等领域绝不含糊,但在低级产品上也绝对是一流水平。说白了,就是每个岗位、每道工艺、每个环节上的人都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事,无论高科技、低科技,无论是否重要工程、国家项目,认真、敬业已是一种骨子里的习惯,每一道细流汇聚起来,就聚成一股领先的潮流。

    我们再来看经济学家茅于升的一段话:对于中国人来讲,不用打气的自行车轮胎,不用换的电灯泡,不漏水的水龙头等等,几乎是不可想像的,我们已经习惯了各种各样的低质量日常用品,并在更换、修补中去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而在美国,这已是一个基本的质量标准和要求……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形容那些眼高手低,自以为是的人再恰当不过了,因为没有人会随随便便能成功,成功是通过点滴积累而成的。

    一个国家也好,一个球队也好,一个人也好,成功的经验有千条万条,但都离不开这一点,大处着眼,小处做起,切实加强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克服自身的各种惰性和小毛病。惟有如此,才能具备成功者的基本素质,可以征服各式各样的困难。

    不能够正确认识自我的人是虚伪的,他们事事宽容自己,即使自己做错了什么,往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我们时常想:“平时可以放松一点,到了关键的时刻再发挥好一点不就行了?”我们对自己说:“等到真正比赛的时候,我一定会怎样怎样,我一定会如何如何!”

    你见过以往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训练吗?曾经有外籍教练这样评价当时的中国队:“这是一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队伍。”因为中国国家队的队员在平时训练的时候非常懒散,往往是练一会儿就休息半天。不认真听教练的指导,一个人摆些花架子,尽练些不实用的技术。这种平时懒散的作风已经在队伍里蔚然成风。即使是打一些教学比赛,也总是看到国家队的队员无精打采地在场上“走动”,一旦有一个球稍微传得大了一点,就懒得去追。当教练责怪他们的时候,他们常说一句话:“这又不是真正的比赛,干嘛那么正式呢?”

    不错,这确实不是正式的比赛,但是平时的训练就不重要了吗?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如果没有平时兢兢业业的千锤百炼,上了战场怎么能够对抗实力强大的敌人。反观其他足球发达国家的训练,都是高强度,高对抗,尽量能够使每场训练和比赛都符合真实比赛中的状况。

    我们私底下的每一次训练和准备都是为我们的成功作准备,成功并非垂手可得,需要我们在成功的过程中抛头颅,撒热血,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才能够获得成功。那些轻视平时比赛,轻视平时训练的人,在比赛真正来临的时候只能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那些在平时训练和准备过程中认真对待的人则相反,由于一直接受了高强度的模拟训练,他们更容易在关键的比赛中在关键的时刻表现出镇定的姿态,因为,在他们心中这无异于平时的一场简单的比赛和训练。

    平时懒散惯了的人,重要场合让他紧张十分钟他就会难以忍受。相反,如果平时就已经很严格地要求了自己,那么在一些紧要关头,他会比平时更认真。

    秘密点拔: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形容那些眼高手低,自以为是的人再恰当不过了,因为没有人会随随便便能成功,成功是通过点滴积累而成的。

    5.记住:勇于表现要实实在在的行动

    在电影《飘》中扮演女主角郝思佳而一举成名的费雯丽,就是在表现自我中抓住机遇成名的。当时《飘》已开拍,但女主角的人选还没确定。毕业于英国皇家戏剧学院的费雯丽决定争取出演郝思佳。但她当时还是默默无闻,没有什么名气,怎样才能让导演知道“我就是郝思佳呢”?她决定毛遂自荐,方法是自我表现。一天晚上,刚拍完《飘》的外景,制片人大卫又愁眉不展了。突然,他看见一男一女走上楼梯,男的他认识,那女的是谁呢?只见她一手扶着男主角的扮演者,一手按住帽子,自己把自己扮装成了郝思佳。这时,男主角突然大喊一声:“喂,请看郝思佳!”大卫一下惊住了,“天呀,这不就是活脱脱的一个郝思佳吗?!”费雯丽被选中了。

    当然,许多人不会像费雯丽那样走运,可能不会一次表现,就一举成功。这就需要有耐心,有恒心,一次不行。就多表现几次,在一个地方表现无效,就在多个地方进行表现。表现多了,被发现,被赏识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当然,没有踏实的工作做基础,只靠“表现”也是不行的,任何一个真正的领导所欣赏的、得意的是能为他创造业绩、能为他带来荣誉的下属,只要你为领导干出成绩,向领导要求你应该得的利益,他会满心欢喜答应的。如果你无所作为,无论在利益面前表现得多么“老实”,领导也不会欣赏你器重你的。

    因此,最重要的是把握好“苦干”与“表现”的机会。

    天上不会掉馅饼,幸福要靠自己争取。

    自我表现者是靠真才实学,靠实实在在的行动,靠看得见的成果来表现自己的价值的。

    现实社会中有些人“只埋头耕作,不寻求收获”。他们以为,只要努力工作,自然会有好的结果。

    过去,社会上一些年长者担心年轻人不肯踏踏实实地付出劳动,常常语重心长地告诫年轻人要“只讲耕作,少问收获”要相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认为只要付出过、辛苦过,这一生就没白活,至于收获,那是不应计较的事,况且上天总是公正的,收获一定属于那些辛勤耕耘的人们。

    其实不然,就像现代社会的商品必须做广告一样,一个人要想崭露头角,得到命运之神的青睐,也要善于表现自己。

    人的才能需要表现。只有表现,才会为他人所知,知道的人多了,为你提供的机遇也就会多起来。有时,甚至会出现这样的结局——在你的表现得到认可之时,就是机遇来临之日。

    中国人爱把“含而不露”看作一种美德?一个人的优点、成绩和才能,只能由别人来发现。至于自己,尽管你已做出许多成绩,有渊博的知识和惊人的才华,也只能说自己“才疏学浅”。如果有谁锋芒太露,就容易召来非议。人们喜欢恭顺谦让者。因此,“毛遂自荐”的故事,听起来总不如“三顾茅庐”那样入耳。勇于表现自己才华的人,也总不如“谦谦君子”那样受到欢迎。

    然而,在今天激烈竞争的年代,一味地做“谦谦君子”,却有可能成为一大缺点。竞争就是要“竞”要“争”,就是要敢于和别人去一比高下。

    今天的时代,是快节奏、高效率的时代,需要的是干脆利落、敢断敢行的作风。时间那么宝贵,人们忍受不了那种吞吞吐吐、羞羞答答的“谦逊”,不要听那种婆婆妈妈、“弯弯绕”式的“自谦之辞”。你行,就来干;不行,就让开。故作姿态的“谦虚”,完全没有必要。在现代社会,精明的企业家招聘员工,聪明的领导者挑选下属,并不是首先看你怎样言辞周到、谦恭有礼,而是首先看你有多少真才实学。你应当实事求是地宣传自己:我有什么长处,有哪些才能,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直来直去,使别人了解你。这样,反而容易使你得到机会。

    社会变革的加快,加速了知识更新的步伐。在现代社会,人们的才能和精力都受时间的制约。错过了时机,知识就会贬值,精力就会衰退。如果一个人不能在自己的黄金时代抓住机会,大胆地、主动地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若总是“藏而不露”,那就会贻误时机。等到有一天别人终于发现你时,也许早已错过了时机,你的知识和特长已经成为过时的东西。在知识骤增的今天,不管你怎样“学富五车”,也只能在短短时间内保持优势,能不能在这短短的时间内获得施展的舞台,将成为决定你成败的关键。现代社会是人才济济的社会,可供社会选择的人才很多。你既然扭扭捏捏,羞羞答答,表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么,有谁还愿意放着明摆的别的能人不用,而来花时间考察了解你呢。而且,既然存在着竞争,对于机会,别人就不会同你谦让,而会同你竞争。一旦你失去被选择的机会,别人就会捷足先登,而你只好自叹弗如了。

    现代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机会的竞争,机会是至为宝贵的。我们一遇到机会,就应当紧紧地抓住它。大画家徐悲鸿是一位伯乐,傅抱石的才能就是他发现的,但发现的缘由却是出于傅抱石的自我推荐。假设傅抱石不趁徐悲鸿途经南昌的机会去拜访他,而是矜持、腼腆、犹豫,见了大师不敢拿出自己的作品,说话吞吞吐吐、含含糊糊,又怎能得到徐悲鸿的赏识和帮助呢?我国女排名将张蓉芳,13岁的时候意识到自己个儿高,活泼好动,想当运动员。一天,她拿定主意,和邻居中一个要好的姑娘一道,跑到人民体育场,冲着一个相遇的中年人说:“我叫张蓉芳,我想当运动员。”那中年人正是成都市青少年体训队的王教练,王教练慧眼识英才,让她加入了成都市青少年体训队。假如张蓉芳因羞怯不敢毛遂自荐,就有可能错过良机,至少会推迟步入体坛的时间。美国搞总统竞选,每个候选人总要对自己大吹大擂一番,说自己有怎样的宏图大略、怎样的安邦治国之才,等等。那倒确实有个好处,就是使他自己得到充分表现。当然,我们并不提倡自我吹嘘,更不赞成弄虚作假,甚至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但也不欣赏那种故作姿态的过分谦虚。你只有实事求是地、勇敢地、充分地表现自己的胆识和才能,机会才会来光顾你。

    有人把勇于表现自己的胆识与才华同“出风头”联系在一起,这显然是不对的。主动进取,充分显示自己的才能,这不是出风头,而是对自己的尊重以及对社会的负责。有些真知灼见,你不宣传,别人就不知晓。有些对社会进步具有促进作用的创新见解,你不宣传,也就无法得到推广。这不仅是个人的损失,也是社会的损失。人们只知道贝尔发明了电话机,殊不知在贝尔以前,早有人发明了这类装置,不过当时人们不理解这种发明的社会意义,不予理睬,而这位发明人也就就此撒手了。贝尔发明电话机后,遭遇也并不比这个人更好,但他却顽强地向人们宣传自己的发明成果,像“马戏团”那样到许多城市去表演。在实在行不通的情况下,又办了个“贝尔电话公司”,最后才把电话推广了开来。倘若没有贝尔的“自吹自擂”,电话机怎能进入人们的家门?可见,勇于表现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坏。恰恰相反,这正是优秀人才不可缺少的一种品德。在这里,当“谦谦君子”是没有必要的,你就是自己的“伯乐”。

    勇于表现实际上是推动人们进取向上的一种心理动力。没有一个人愿意自己默默无闻,谁都想使社会知道自己的存在,想在历史上或多或少留下一点影响。这是推动人们奋发图强的一个动力。历史表明,一个社会只有当它的成员能够普遍地充分表现自己才华的时候,这个社会才是生机勃勃、兴旺发达、充满活力的。马克思早在100多年以前,就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封建社会反对自我表现,压抑人才,造成了“万马齐喑”的局面,阻碍了社会的发展,造成数千年的社会停滞。

    从个人和社会的相互关系看,勇于表现是个人对社会的一种奉献。一个人,纵然有满腹经纶,然而他不表现;纵然他有一肚子锦囊妙计,但是他不献出,那他就谈不上对社会有什么贡献。勇于表现,是把内在的本质外在化,精神的东西物质化,有用的经验公开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勇于表现的过程,就是人们积极从事创造的过程。它把个人的智慧和才能,理想和抱负奉献出来,供他人去认识和了解,供社会选择和使用。

    秘密点拔:

    勇于表现实际上是推动人们进取向上的一种心理动力,是优秀人才不可少的一种品德。记住:有时候做事时“谦谦君子”是没有必要的,你就是自己的伯乐。

    6.做事时要多表现自己的特长

    王君是某公司的人事经办员,公司的高级职员,多数读书较少,王君的学问,比他们高明得多,论理应该使他们敬佩。然而事实却大不其然,因为在这种地方,他们所自负的是经验,是要如何才能够赚钱,对于学问,却从来不重视,有的人竟直言学问值多少钱一斤,其藐视学问之情昭然若揭。所以王君的学问,不但得不到他们的敬佩,而且还骂他是读书佬,是百无一用的书生,当然他们都瞧不起王君,王君哪里管得了他们?其中如某甲,是公司中的头,有经验,有能力,能言善辩,大家都很看重他,而这个某甲对于王君,当然是更加藐视。有一次,公司举办某巨头的几周年纪念会,全体职工一千多人,聚集一堂,总经理临时叫王君担任报告司仪,这时距离开会的时间不过五分钟。而纸片上的条款,还不到二百个字,王君对于某巨头的生平,却一无所知,但事到临头,不得不上前一试。他抓住了《史记·货殖列传》上“无财作力,稍有斗智,即饶争时”三句话,把某巨头的一生事迹,连贯起来,这一篇事迹报告,成为夹叙夹议的体载。王君仗他的口才,连讲了一个钟头,全堂听众,鸦雀无声,空气相当紧张。讲毕下台,掌声雷动,而最厉害的某甲,本以善言为大众所称许,这个时候,他却翘起了大拇指,对王君说:“了不得,了不得,前后开过好几回纪念会,你的演说最好,在公司中,你是第一位雄辩家,就是环顾同业中,也没人比得上你。”这当然有点言过其实,而王君的口才,引起了他的敬佩,确是事实,于是握手表示亲善,以前藐视的心理,一扫而空,以后关于人事的进行,得他的赞助很多,其他高级职员对于王君当然也因此另眼相看。

    在做事时,用投其所好的特长,获得别人的信任,是最有把握的方法,但是也得要有良好的机会,上面的王君如果没有这个纪念会,没有很短促的五分钟时间限制,也无法显出王君的特长。

    这样的例子在大都市中生活是很普遍的,若有特长,自然无往而不胜了。

    但是你的特长,最好始终保持非职业性的,一旦成为职业性,便要减少对人的吸引力,而无法引起别人对你的敬佩,并且你还要牢牢记住下面这两句话——“特长不是你的商品,而是你的交际工具”。

    你要让人佩服,应该有特别的长处,而且这个特别的长处,要正巧为对方所喜欢,所羡慕;如果你的特别长处,不为对方所重视,那么就不发生效用了。对方不重视的原因,或由于对方的外行,或由对方比你还高明的缘故,比方你的特长是书画,对方却不懂得书画,那么你的书画,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引起对方对你的敬佩。或者对方的书画,比你的造诣要高明得多,你与对方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他至多当你是同道,却不会对你有敬佩之心的。

    秘密点拔:

    办事就是要显现你的能力,如果你没有特长,你办事的效果就不会出奇的好,你又何谈成功?

    7.机会来了要“贪心”

    陆肇天夫妇是60年代从中国内地到香港的移民,既无第二代创业者多少得到父亲和良好的现成社会关系基础,又无本地创业者已在商场血战多年积累的经验,完全是披荆斩棘,历尝艰辛,闯出道路,白手起家,最终创业有成。

    陆肇天刚到香港时,由于内地资历香港不予承认,所以被迫出卖体力,做小生意。最后他从一笔刀片订单中开始积累了一定的资金,终于办起了陆氏实业公司。

    陆氏实业公司第一次腾飞是在1976年。当时正是电子计算器萌芽之时,许多大厂家看到这一新产品,但是拿不准,犹豫不敢上手,想再观察清楚再下决心。但陆肇天的小公司却没有那么多顾虑犹豫,看准这是投入电子计算器市场的有利时机,全力以赴,抓紧生产液晶电子计算器。正因为他及时早着先鞭,竞争者少,在市场上放缰驰骋,获得成功。等到群起效尤,市场饱和,陆氏已饱食远飓,积累了经验和资金,为公司下一步发展打下了新的基础。

    机会又一次来临。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陆肇天得力于来自内地的生活经验,看准了内地市场的巨大潜力和进行合作的有利时机,看到了内地劳工成本低廉和深圳蛇口近在咫尺,以及对外优惠的有利条件,立即与内地开展合作。

    陆肇天当时便看到电视机是内地人民生活电器化的第一急需品,有庞大的需求市场,而率先生产黑白电视机,大量投入当时的内地市场,从而取得极大成功。及至内地人民生活要求提高,他又及时转产彩色电视机。由于已建立起的内地市场良好关系,公司营业额一直稳步上升。产品拥有广阔、稳定、可靠的内地市场。营业额中,85%来自内地。年产量已增至80万台,供应电视机套件给内地装配的厂家亦由7家增至12家。当年纯利润3430万元,可见业绩不凡。同时还不断在设计上推陈出新,如方形机身、平面直角、立体声等吸引客户,成为较早与内地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得到有力支持的香港电子业先驱。他的业绩证明其眼光之准、动手之快。

    有人说,香港好赚钱,于是争相来港投资插足。也有人说,香港近20年经济发展、商业繁荣,才智之士,纷纷发达成名,各路英雄占尽关隘要津,各行各业已经“捞到尽”,新人已插足无缝了。这些看法,各有其观察角度,言之成理而又不尽然。因此,这是不同的人对机遇是否存在的不同的看法。

    有的人评论陆肇天,说他像个冒险家。但从陆氏的经历可以说明他有敢冒风险的创业者精神,但决不是个冒险家。他的创业精神和鹰隼般的眼光是从生活磨炼中升华的结果,既得力于先天,更成熟于后天。艰难的生活,海阔天空任其驰骋的环境,最能磨炼人,造就人,发挥人的才干。陆氏实业创新的经过在香港、在内地都是个很有说服力的创业典范。

    要想得到机遇,必须首先正确地认识机遇。机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也是事物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所自然而然地发生的一种现象。所以我们不能坐等机遇,守株待兔的方式是注定要失败的。

    机遇只垂青于那些为了理想、为了成功而执着追求,奋斗不止的人。

    机遇固然重要,但具备抓住机遇的能力更重要。因此在平常做生意的过程中,一定要多学多干多观察,去寻找机遇,去抓住机遇。

    机遇的确来之不易,一旦抓到了机遇,一定不能放手,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所带来的好处。

    历数当今风流人物,非商界巨子而莫属。追溯他们的起家,大都是两手空空,白手兴业。于是,人们似乎对他们的财富并不是那么感兴趣,而想去深究的,则是他们何以在短暂的时间内创造出那么多的财富。

    机遇都降临到了他们身上,并且被他们牢牢地抓住了。

    秘密点拔:

    上帝是公平的,他赐予每个人以相同的机遇。但是有的人成功了,一跃成为商业巨人、上层名流。而有的人终日庸庸碌碌,一事无成。原因就在于有人抓住了机遇办成了事,有的人却让机遇轻易溜走。

    8.用努力来发泄胸中的怒气

    有一次,佛勒与某大银行的一位经理见面时,偶然说起他想在长岛设立一家银行,若能如愿以偿,将来生意一定发达,前途未可限量。但是那位经理怎样回答他呢?他不但对于这个计划不加半点批评,而且露出十分轻蔑的样子说:

    “好啊!只要你的命够长,也许有一天,你是可以在这里开一家银行的。”说着便起身告辞。

    佛勒先生后来告诉别人说:“当时我听了他的冷言冷语,不觉燃起万丈怒火,这是什么话!‘只要你的命够长’这不是等于说我是一个庸碌无能、怠惰成性、专等机会的人吗?这不是等于讥讽我‘这辈子也开不了银行吗’?这样大的一个耻辱,岂是一个堂堂男子所能忍受?好,我立刻打定主意,尽快着手开设一家银行给他瞧瞧,而且非使我的银行营业额,非超过他的记录不可。

    我真的这样做了,而且不到四年,我们银行的存款数额,果然已经超过他的一倍以上。”

    这家银行就是规模宏大的纽约劝业银行。

    佛勒如果当时没有那股怒火,说不定他不会开银行。

    他的成功秘诀就是:“用努力来发泄胸中怒气。”结果,终于把侮辱他的对手压倒。

    你参观过应用各种机器的工厂吗?那些最有效、最精良的机器,整天都是静静地转动着,不易损毁,也不易发生种种意外;但那些劣等的机器,却总是从早到晚唧唧喳喳的,而且常常发生故障,少不得有一个维修员成天在旁修理。

    一个善于利用愤怒的人,就像那些精良的机器一般,他把愤怒藏在心里,造成一种惊人的力量,使自己静静地沉着前进,奋斗到底。反之,那些不善于利用愤怒的人,一遇刺激就立刻大发雷霆,无所不为,结果不但一无所成,而且常致丧财杀身,好像那些劣等机器所遭遇的一样。

    所以当你做事怒气上冲时,千万别盲目发作。比如大声叱骂、拉头发、撕衣裳、摔椅子……结果遭遇最大损失的,还是你自己。

    远在二百多年前,一位大诗人就说过这样几句话:

    “愈是在一个善于忍耐的人面前,你愈得当心他的怒气发作。当他那股积愤一旦爆发时,将非任何人所能阻止。”

    有一位着名的富商,他发泄怒气的方法十分有趣而特别。他说:“当我自知将要生气时,连忙不动声色地设法离开,一口气奔到我的健身房里。如果恰逢我的拳师在那里,我就和他大打出手;如果拳师不在,我就猛力捶击沙包,直到发泄完我的满腔怒火为止。”

    这真是一个“泄怒妙策”!他知道怒气来时,如果一拳击在对方的额头上,一定会闯下大祸。但如果把沙包当做那个激怒他的人的头,一拳拳地打去,即使打上一万八千拳,也不会造成任何后果。

    怒发冲冠是有好处的,至少在威力上可以吓倒别人,如果老是爱自己一点薄面子,不愿意发作,也许一生都只能碌碌无为。

    秘密点拔:

    一个善用努力来发泄胸中怒气的人,就像那些精良的机器一般,他把愤怒藏在心里,造成一种惊人的力量,使自己沉着前进,奋斗到底。

    9.该翻脸时就翻脸

    梁先生在一间出版社工作,朋友介绍一家印刷厂给他,梁君因为初入此行,印刷厂没有熟的,因此就和那位姓陈的印刷厂的老板合作。

    为了减少联系上的麻烦,梁先生把印刷、订纸、分色、制版、装钉所有工作都交给陈先生包办。

    事实上,陈先生的印刷厂只有印刷一项业务,其余部分都要转包出去。当然,陈先生也不会做白工,转手之间,他还是赚了二成左右的差价。

    几年过后,梁先生才发现他因为怕麻烦而多花了很多钱,同时也因为出版社的经营已上轨道,人员也增加了,于是把给陈老板的业务,除了印刷之外,全部收回自行发落。

    谁知陈老板勃然大怒,说梁先生没有“道义”,梁先生向朋友抱怨:“要给谁做是我的权利,难道我这样子做错了吗?”后来他就不再和陈老板合作了。

    梁先生当然没有错,不过如果他对人性有进一步的了解,就不会向朋友抱怨了。

    类似的故事并不罕见,只是“剧情”稍有不同而已。碰到这样的事虽然很无可奈何,但从人性的角度来看,仍有值得讨论之处。

    一、陈老板赚取转手的差价虽然合情合理,但梁先生停止和他某部分的合作却与“道义”无涉,买卖本来就是“合则来,不合则去”。问题是,陈老板把转手的差价当成“理所当然”的利益,梁先生不再和他合作,他因此而产生利益被剥夺感,本来可赚一万现在只剩下五千,心里无法适应这种失落,于是便起反感了。不过人总是这样,你给他好处,久了他便认为你给他好处是应该的,一旦不再给,便认为你失去“诚信”,没有“道义”了。曾有一行政机关首长发现这样的事:前任首长违反规定,挪用一笔巨款做为手下的变相“津贴”,新首长上任后,发现此事不妥,便予以停发,不想手下反应激烈,不动心的很少,“得而复失”又不动气的更少,这也就是商界“停止合作”也跟着“停止友情”的原因。面对这样的人性反应,若事先有所了解,就不会慨叹人心不古了。

    二、梁先生终止和陈先生的合作基本上是正确的决定,因为二人有了不愉快,站在梁先生的立场,大可不必太勉强自己。倒是陈老板应自我反省——赚取外包部分的差价是“多出来”的,印刷方面的利润才是他“理所应得”,面对梁先生的新决定,他应感谢梁先生,并表示愿意继续提供更好的服务才是,结果他不做此想,反而以诋毁来回应梁先生的动作,导致连印刷的生意也飞了。因此我们可以了解一件事,面对握有权力的一方时,“理未应得”的利益是不宜以激烈手段争取的,因为师出无名,理不直气不壮,也得不到其他人的支持,若坚持激烈手段,必败无疑;而且不但争不回多出来的好处,连原有的好处也会失去,因为对方有权力。事实上,陈老板要保住印刷部分的生意也是很难的,因为他的“转手利润”让梁先生有“受骗感”,唯有停止一切合作才能弥补他自尊受到的挫伤;对陈老板来说,也只能尽量以低姿态来“抚慰”梁先生的自尊,或许这样还有一点效用。

    梁先生和陈老板两人“翻脸”是一种遗憾,但做生意事关企业生命,该“翻脸”还是要“翻脸”,你不“翻脸”,别人还笑你傻瓜。倒是平常与人相处,对于“好处”的给予要多所讲究,否则反而会对人际关系造成伤害,这一点和做生意“翻脸”的“利害”是不大相同的。

    对不知感恩的人,唯一的办法就是停止给他好处,否则他将成为你的负担。

    秘密点拔:

    生活中,也许人都怕跟朋友翻脸,但在翻脸前不访想一想,朋友对你是否是真心,若不是,那他都不怕背脸做事,你又何必怕翻脸。

    10.放下身份与架子

    有一位留学美国的计算机博士,毕业后在美国找工作,结果接连碰壁,好单位没人要,坏的单位又放不下面子,结果许多家公司都将这位博士拒之门外。这样高的学历,这样吃香的专业,为什么找不到一份工作呢?

    万般无奈之下,这位博士决定不在乎面子,换一种方法试试。

    他收起了所有的学位证明,以一种最低身份再去求职。不久他就被一家电脑公司录用,做一名最基层的程序录入员。这是一份稍有学历的人就都不愿去干的工作,而这位博士却干得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没过多久,上司就发现了他的出众才华:他居然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这绝非一般录入人员所能比的。这时他亮出了自己的学士证书,老板于是给他调换了一个与本科毕业生对口的工作。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在新的岗位上游刃有余,还能提出不少有价值的建议,这比一般大学生高明,这时他才亮出自己的硕士身份,老板又提升了他。

    有了前两次的经验,老板也比较注意观察他,发现他还是比硕士有水平,对专业知识的广度与深度都非常人可比,就再次找他谈话。这时他拿出博士学位证明,并叙述了自己这样做的原因。此时老板才恍然大悟,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因为对他的学识、能力及敬业精神早已全面了解了。

    这个博士是聪明的,碰了几次钉子后,他放下身份与架子,不在乎博士的面子,甚至让别人看低自己,然后在实际工作中一次次地展现自己的才华,让别人一次一次地对自己刮目相看,他的形象就逐渐高大起来。许多年轻人初入社会时,往往把自己的一堆头衔、底牌全部亮出来,夸耀自己,结果或者让别人反感难以与人合作,或者招来很高的期望值而让人失望,稍有失误便不好翻身。

    秘密点拔:

    要想获得成功,就需要放下自己的身段,把自己的面子隐藏,毕竟面子不能代表奶酪与面包。

    11.面面俱到难做事

    有对父子赶着一匹驴进城,子在前,父在后,半路上有人笑他们:

    “真笨,有驴子竟然不骑!”

    父亲觉得有理,便叫儿子骑上驴,自己走路。走了不久,又有人说:

    “真是不孝的儿子,竟然让自己的父亲走路!”

    父亲赶忙叫儿子下来,自己骑上驴背。走了一会,又有人说:

    “真是狠心的父亲,自己骑驴,让孩子走路,不怕把孩子累死?”

    父亲连忙叫儿子也骑上驴背,这下子总该没人有意见了吧!谁知又有人说:

    “两个人骑在驴背上,不怕把那瘦驴压死?”

    父子俩赶快溜下驴背,把驴子四只脚绑起来,一前一后用杠子抬着。经过一座桥时,驴子因为不舒服,挣扎了一下,结果掉到河里淹死了!

    很多人做事就像这故事中的父亲,人家叫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谁抗议,就听谁的!结果呢?大家都有意见,而且大家都不满意。

    其实,当你告别了孩提时代,初谙世事的时候,你发现许多大人们,善于揣摩别人的心思而投其所好,八面玲珑地待人接物而左右逢源。于是,你也“东施效颦”,想修炼出一副老成持重的尊容,想能有一副叫人一看就悦目的面孔,有叫人悦耳的嗓音,甚而自己将自己改造得面目全非,完全仿效他人,以首长的车型评论其级别,以女子或男子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论婚配,以路人的穿着评论其地位,以上级的职务权力论其轻重,以朋友的利弊关系定论亲疏……然后,以相应的“对策”来“对付”对方。于是有了吹捧或蔑视、高贵或低贱、热情或冷淡,用得着或没用等等待人心态。然而,你终于没成“正果”。哪怕一次小小的疏忽也让人不能原谅,你仍是四面楚歌,活得很累很苦。

    左右迎合,事与愿违。这类人做任何事总想取悦所有的人。当他具体处理某一件事时,首先考虑的就是:“我怎么做才能赢得大家的好感呢?于是他就时时刻刻揣猜别人对他的要求。结果,他竟不知道自己怎么去做,自己需要什么,陷于无所适从、进退维谷的泥沼。他总是失望,因为他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要求。

    没有原则的人还往往禁不住他人的诱惑,自己的意志比较薄弱,什么事情,最初还能遵循自己的原则,但一经别人三言两语一劝,马上防线就崩溃了。举个日常生活中最简单,最普遍的小例子:拿喝酒来讲,几个朋友坐在一起,常常要推杯换盏,边喝边聊。几杯酒下肚之后,本来规定自己只喝三怀,而且开始时还能坚持,但禁不住多久,在朋友的再三劝说之下,脑袋一热,什么三杯原则,五杯又怎么样?于是,原则丢在了脑后,放开肚子喝了起来。其结果常常是酩酊大醉,误了其他的事不说,对自己的身体损害极大。这是多么不合算的事啊!

    一般来说,像故事中的父亲那么做的人有以下几种心理:

    (1)不想得罪任何人,甚至想讨好每一个人,至于是非对错,不管啦!

    (2)本身就是没有主见的人,无法分辨是非对错,所以谁说得有理,就听谁的。

    不管是什么样的心理,想面面俱到,不得罪任何人,又想讨好每一个人,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在做人方面你不可能顾到每一个人的面子和利益,你认为顾到了,别人却不这么认为,甚至根本不领情都有可能;在做事方面;你也不可能顾到每一个人的立场,每个人的主观感受和需要都不同,你越是想让每个人满意,事实上,就会有人不满意。

    结果呢?有两个结果:

    (1)为了面面俱到,反而把自己累死,而因为怕对方不满意,还是小心察颜观色,揣摩他的心思,这多辛苦,恐怕非神经衰弱不可了。

    (2)别人摸透了你想面面俱到的弱点,便会软土深掘,得寸进尺地需索要求,因为他们知道你不会生气,于是你就变成人人看不起,给人好处别人不感谢的天下超级大笨瓜。

    那么该怎么做?

    做你应该做的!也就是说,你认为对的,你就不动摇地去做,参考别人意见时要看意见本身,而不是看别人的脸色。这么做有的确实会让一些人不高兴,但你的不受动摇,却可赢得这些人事后的尊敬,毕竟人还是服从公理的,除非你的坚持纯是为了私心。

    这么做,会有人称赞你,也会有人骂你,但想面面俱到的人,结果是——每个人都笑你。

    秘密点拔:

    做事时如果你力求面面俱到,那么你只能陷于无所适从,进退维谷的泥沼。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