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有三件事:有希望、有事做、能爱人-希望开启多元的生命窗口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全力圆梦的人,才可能创造奇迹

    从小到大,每个人都曾有过种种奇妙、瑰丽的梦幻,但渐渐地,由于他人的嘲讽、怀疑,自己的动摇、退却,梦终究还是梦。只有那些怀着高远梦想并全力圆梦的人,才会创造幸福的奇迹。

    在法国的乡村,有一位普通的邮递员每天奔走于各个村庄,为人们传送邮件。

    一天,他在山路上不小心摔倒了,不经意发现脚下有一块奇特的石头,看着看着,他有些爱不释手,最后他把那块石头放进了邮包。

    村民们看到他的邮包里还有一块沉重的石头,都感到很奇怪。

    他取出那块石头晃了晃,得意地说:“你们有谁见过这样美丽的石头?”

    人们摇了摇头:“这里到处都是这样的石头,你一辈子都捡不完的。”可是,他并没有因为大家的不理解而放弃自己的想法,反而想用这些奇特的石头建一座奇特的城堡。

    此后,他开始了另外一种全新的生活。白天,他一边送信一边捡这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到了晚上,他就琢磨用这些石头来建城堡的问题。

    所有的人都觉得他是疯了,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二十多年以后,在他住处出现了一座错落有致的城堡,可在当地人的眼里,他是在干一些如同小孩建筑沙堡一样的游戏。

    20世纪初,一位记者路过这里发现了这座城堡,这里的风景和城堡的建造格局令他慨叹不已,为此写了一篇文章。文章刊出后,邮差希瓦勒和他的城堡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甚至艺术大师毕加索也专程拜访。

    今天,这个城堡已成为法国最著名的风景旅游点。

    据说,那块当年被希瓦勒捡起的石头,被立在入口处,上面刻着一句话:“我想知道一块有了愿望的石头能走多远。”

    原来,人的心走多远,人的脚步走多远,美丽的梦就能走多远。

    一个没有高远梦想的人就像一艘无舵的船,永远漂泊不定、心无所依,那么搁浅是必然的,由灰心、失望而导致失败也是在所难免的。

    你是命运大厦的设计师和建筑家

    生活中,有人将命运托付于父母、师长、权威,自己究竟成为什么样子,听天由命。他们却忘了:命运的悲喜美丑,是由自己的行动塑造的。

    60多年前,在美国三藩市,一位演员喜获儿子。由于父亲是演员,这个男孩从小就有了跑龙套的机会,他渐渐产生了当一名演员的梦想。可由于身体虚弱,父亲便让他拜师习武来强身。1961年,他考入华盛顿州立大学主修哲学,后来,他像所有正常人一样结婚生子。但在心底,他从未放弃过当一名演员的梦想。

    一天,他与朋友谈到梦想时,随手在一张便笺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我,布鲁斯·李,将会成为全美国最高薪酬的超级巨星。作为回报,我将奉献出最激动人心、最具震撼力的演出。从1970年开始,我将会赢得世界性声誉;到1980年,我将会拥有1 000万美元的财富,那时候我及家人将会过上愉快和谐、幸福的生活。”

    当时,他过得穷困潦倒。可以预料,如果这张便笺被别人看到,会引起什么样的白眼和嘲笑。

    然而,他却牢记着便笺上的每一个字,克服了无数次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一次,他曾因脊背神经受伤,在床上躺了4个月,但后来他却奇迹般地站了起来。

    1971年,他主演的《猛龙过江》等几部电影都刷新香港票房纪录。1972年,他主演了香港嘉禾公司与美国华纳公司合作的《龙争虎斗》,这部电影使他成为一名国际巨星——被誉为“功夫之王”。1998年,美国《时代》周刊将其评为“20世纪英雄偶像”之一,他是唯一入选的华人。

    他就是“最被欧洲人认识的亚洲人”——李小龙,一个迄今为止在世界上享誉最高的华人明星。

    1973年7月,李小龙英年早逝。在美国加州举行的李小龙遗物拍卖会上,这张便笺被一位收藏家以29万美元的高价买走,同时,2000份获准合法复印的副本也当即被抢购一空。

    故事很简单,但用心想一下: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如李小龙一般,只要敢于挣脱平庸命运的摆弄,人生将会出现另一种辉煌与多彩。

    相信自己,你就会将命运大厦建筑的与众不同。

    勇气,人生最漂亮的装饰

    在这个世界上,从没有一步登天的奇迹发生。

    如果没有改造自我并进而改造自己境遇的态度和勇气,就不能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在中年时突然得了一种怪病。这时他已经身为参议员,在政坛正是一帆风顺、大展前途的时候,遭此打击,差点心灰意冷,退隐还乡。

    开始待在家里的时候,他一点也不能动,必须坐在轮椅上,但他讨厌整天依赖别人把他抬上抬下。后来,他就背着别人到了晚上一个人偷偷练习。

    有一天,他告诉家人说,他发明了一种上楼梯的方法,要表演给大家看。原来,他先用手臂的力量,把身体撑起来,挪到台阶上,然后再把腿拖上去,就这样一阶一阶艰难缓慢地爬上楼梯。

    母亲看见他这样子,有些不忍心地劝他说:“你这样在地上拖来拖去的,给别人看见了多难看,孩子,别再折磨自己了。”

    罗斯福摇了摇头,坚定地说:“这是我的耻辱,我必须面对我的耻辱!”

    面对屈辱,如果只是一味地逃避,最后只有一种可能:只会让自己变得更加的懦弱无能,走上彻底失败的道路。这时,你必须拿出敢于面对耻辱的勇气和决心,正视生活中的一切挫折,才能在风雨过后见到灿烂的阳光。

    在华南师范大学,作为一位著作丰硕的作家与理论家,20多年来,金岱教授一直在思考与写作,即使在双目基本失明的情况下也没有中断过。二十几万字的小说《晕眩》就是他在经受病痛的折磨,眼睛视力十分微弱的情况下创作完成的。在创作长篇小说《精神隧道》三部曲中最后一部《心界》时,他已失去视力,然而,他没有哭泣、怨恨。在以旁人无法想象的耐心和恒心学会了电脑盲打之后,他历经七年完成了整部小说。

    他写过这样一段话:“眼睛看不见,在黑暗中摸索写作,有许多的不方便;但我们一生中,总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必须设法克服,一个人只要不自限,就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限制他。”

    生活中,我们似乎每天都在接受命运的安排,实际上,人们每天都在安排自己的命运。命运不是虚无的风,来无影去无踪;命运不是缥缈的云,那么高远,变幻莫测。命运是你可以操纵的风筝,因为牵引它的线绳就在你手中;命运是你可以驾驶的扁舟,因为它的双桨就在你的手里。

    命运不是绝对的,在弱者的生活中,它是忧愁、苦涩的;而在强者的生活中,它却如同一杯烈酒,饮之虽辣,却酣畅淋漓。

    将勇气坚持到底,它将成为你奇迹人生的最漂亮的装饰。

    改善命运,做命运的主人

    要改善命运,就必须让自己成为命运真正的主人,因为生活的主体是自己。让我们来重温一下“乐圣”的故事:

    经过多年的勤学苦练,青年贝多芬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音乐家,创作了数以百计的音乐作品。但从1816年起,贝多芬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后来耳病复发,不久就失聪了。作为一个音乐家,失去了听觉,就意味着将要离开自己喜爱的音乐艺术,这个打击简直被判了死刑还要痛苦。

    他又开始了与命运的抗争。除了作曲外,他还想担任乐队指挥。结果在第一次预演时弄得大乱,他指挥的演奏比台上歌手的演唱慢了许多,使得乐队无所适从,混乱不堪。当别人写给他“不要再指挥下去了”的纸条时,贝多芬顿时脸色发白,慌忙跑回家,痛苦得一言不发。

    在困厄中,贝多芬没有自暴自弃,他以极大的毅力克服耳聋带给他的困难。耳朵听不到,他就拿一根木棍,一头咬在嘴里,一头插在钢琴的共鸣箱里,用这种办法来感受声音。这样,他不仅创作出了比过去更多的音乐作品,还能登台担任指挥了。

    1824年的一天,贝多芬又去指挥他的《第九交响乐》,博得全场一致喝彩,一共响起了五次热烈的掌声。然而,他却丝毫没有听到,直到一个女歌唱家把他拉到前台时,他才看见全场纷纷起立,有的挥舞着帽子,有的热烈鼓掌,这种狂热的场面,让贝多芬激动不已。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维也纳病逝。他一生创作了九部交响乐,其中尤以《英雄交响乐》、《命运交响乐》、《田园交响乐》、《合唱交响乐》最为著名,此外还有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以及大量的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等。他一生为音乐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乐圣”以一生的波澜壮阔,传达着这样一句撼天动地的宣言:“我将扼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能使我屈服!”

    在今天,世界上有太多的人只是一个玩偶,根本不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我家里太穷、我学历不高、没人帮我一把、这太困难了……这些都是向命运低头的措辞,要勇敢一些,你完全可以粉碎这些妨碍幸福的借口!

    给自己一片悬崖,飞得更高远

    许多时候,我们需要让自己置身于命运的悬崖绝壁之上。正是面临这种后退无路的境地,人才会迸发出所有的能量,拓展生命的宽度,才会飞得更高远。

    有一个出身名校的大学生,毕业时被分配到一个让人们眼红的政府机关,干着一份惬意的工作。好景不长,他开始陷入苦闷,原来他的工作虽轻松,但与所学专业毫无关系。他可是经济专业的高才生啊,在机关里并无用武之地。

    他想辞职外出闯天下,却又留恋眼下这一份舒适的工作。外面的世界虽然很精彩,风险也大啊。无奈之下,他就将自己的困惑告诉了他最敬重的一位长者。长者一笑,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一个农民在山里打柴时,拾到一只样子怪怪的鸟。那只怪鸟和出生刚满月的小鸡一样大小,还不会飞,农民就把这只怪鸟带回家给小女儿玩耍。调皮的小女儿玩够了,便将怪鸟放在小鸡群里充当小鸡,让母鸡养育着。

    怪鸟长大后,人们发现它竟是一只鹰,他们担心鹰再长大一些会吃鸡。然而,那只鹰和鸡相处得很和睦,只是当鹰出于本能飞上天空再向地面俯冲时,鸡群会产生恐慌和骚乱。渐渐地,人们越来越不满,如果哪家丢了鸡,便会首先怀疑那只鹰——要知道鹰终归是鹰,生来是要吃鸡的。大家一致强烈要求:要么杀了那只鹰,要么将它放生,让它永远也别回来。因为和鹰有了感情,这一家人决定将鹰放生。

    谁知,他们把鹰带到很远的地方放生,过不了几天那只鹰又飞回来了;他们驱赶它不让它进家门;他们甚至将它打得遍体鳞伤……都无法成功。

    后来村里的一位老人说:“把鹰交给我吧,我会让它永远不再回来。”老人将鹰带到附近一个最陡峭的悬崖绝壁旁,然后将鹰狠狠向悬崖下的深涧扔去。那只鹰开始如石头般向下坠去,然而快要到涧底时它终于展开双翅托住了身体,开始缓缓滑翔,最后轻轻拍了拍翅膀,就飞向蔚蓝的天空。它越飞越自由舒展,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渐渐变成了一个小黑点,飞出了人们的视野,再也没有回来。

    听了长者的故事,年轻人似有所悟。几天后,他辞去了公职外出打拼,终有所成。

    可见,留恋于安逸、舒适,生命将会永远局限于那逼仄的一亩三分地。有的时候,给自己一片没有退路的悬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给自己一个向生命高地冲锋的机会。

    卸掉防御的铠甲,打开自闭的心灵

    想着那走过的路,你总觉得有太多悲伤无法躲藏,看着生活的纷乱不堪,你决定把曾经的美好撕去,把自己裹藏起来。从此,心灵穿上防御的铠甲,开始孤独地行走。可是,你还是没有找到那欢乐的往昔,朋友,世事不是一个定格的照片,不会永远的停留在原地,你为何不打开自闭的心灵,重新寻找拥抱的欢喜?来听这样一个故事吧,心门在一瞬间关上,也可能在一个顿悟打开。

    许多天以来,小和尚总是默默发呆,不见往日的活泼。一天,老和尚带着小和尚走出寺院,来到一处山坡。这里小草青青,溪水潺潺,时不时传来悦耳的鸟声。

    老和尚选好一处,随后心平气和地坐在草地上打坐,并未说一句话。小和尚不明白师傅的旨意,径自坐在旁边,偶尔偷窥师傅。

    直到夜晚降临,老和尚方开口问道:“现在景色如何?”

    小和尚答道:“天黑黑的,没有景色。”

    老和尚说道:“不,我们周围还有绿草、鲜花、溪水、清风,一切都还在。”

    小和尚顿悟,明白了师傅的苦心,许多天笼罩在心头的阴霾一扫而空。

    黑色的夜幕就像人们给自己的心灵穿上的铠甲,当黑夜降临时,我们无法看清事物,也无法看清自己;只有等到黎明到来,才能,见到清风、绿草、小溪……也只有卸掉防御的铠甲,打开自闭的心灵,才不会无视原本存在的美好,才能重新感知那份温暖。

    别在蜷缩在一个人的角落,如果,你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的孤单,你也一定能习惯一群人的狂欢的。每个人都打开自闭的心灵,让晴空成为心里的风景;别再站在地铁里,唱着寂寞的歌,一张车票,穿梭了整个城市,也没有找到心的去处。

    人生风风雨雨,只有卸掉防御的铠甲,才能不被它所累倒,才能换一种心情解读人生。试想,如果陶潜没有为自己的心灵打开一扇窗,卸掉尘世的铠甲,那有“归去来兮”的欣喜雀跃;如果易安没有为自己的心灵打开一扇窗,卸掉悲伤的铠甲,那有“落日熔金”的豪迈篇章;如果商隐没有为自己的心灵打开一扇窗,卸掉忧思的铠甲,那有“奉旨填词柳三变”的美名远扬,结识那么多的知己。人生的新生,就在于卸掉这些心灵的铠甲,才幻化出绮丽。

    朋友,卸掉防御的铠甲吧,不要为太多的繁杂疲惫了自己的心灵,迷失了方向,禁锢了自己的双脚。人生的每一步,都不可能代表永远,昨日再多的伤害和泪水,必将磨砺出未来日子的甘甜。昨日不可留,今日亦不可浪掷,只要你不甘于现状的灰暗,只要你的内心也渴望着新的春天,那么请试着打开自闭的心灵吧,你会发现外面早已是,晴空无限,万物生香。

    渴望什么才能执著到获得什么

    古希腊著名演说家戴摩西尼年轻时为了提高自己的演说能力,躲在一个地下室练习口才。由于耐不住寂寞,他时不时就想出去溜达溜达,心总也静不下来,练习的效果很差。无奈之下,他横下心,挥动剪刀把自己的头发剪去一半,变成了一个怪模怪样的“阴阳头”。如此一来,因为头发羞于见人,他只得彻底打消了出去玩的念头,一心一意地练口才,演讲水平突飞猛进。正是凭着这种专心执著的精神,戴摩西尼最终成为世界闻名的大演说家。

    1830年,雨果同出版商签订合约,半年内交出一部作品,为了确保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写作上,雨果把除了身上所穿毛衣以外的其他衣物全部锁在柜子里,把钥匙丢进了小湖。就这样,由于根本拿不到外出要穿的衣服,他彻底断了外出会友和游玩的念头,一头钻进小说里,除了吃饭与睡觉,从不离开书桌,结果作品提前两周脱稿。而这部仅用五个月时间就完成的作品,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文学巨著《巴黎圣母院》。

    许多人才华横溢,却往往因为抵抗不住外界的诱惑与干扰而与成功失之交臂。面对外界的干扰,你的抗御力决定了你成功的几率;抗御力越强,你成功的几率就越大。

    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吸引力法则的重要性——“心灵的焦点是什么就能吸引什么”。如果你能始终专注于自己的目标,那么你吸引过来的一定是实现目标的希望。

    如果你渴望获得什么,那么请首先想象获得它之后的感受,这是你吸引它们的唯一途径。然后,你要让自己相信,你一定能拥有这一切,你也值得拥有这一切。最后,你要时刻都专注于上述积极的想法和感受。

    这个想法是否太简单,不像真的?我只是想要拥有一辆新车,就会真的拥有它;只是想象自己在工作中得到了提拔,这好事就会真的发生?这令人很难相信,但就是真的:如果你能积极面对自己的生活,令人满意的生活就会真的降临到你的身上。

    反之,如果你认为获得汽车、升职和令人满意的生活都是不可能的,根据吸引力法则,想想你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完全正确——你就是得不到它们。

    为了充分适应吸引力法则,以获得积极的结果,你必须将渴望的东西具体化,之后就要想象你拥有它之后的喜悦,并坚信你一定会得到它。就是这么简单。可是,我们活了几十岁,一直被教导“为我们的理想而努力”,我们无法相信除了努力工作,还有如此简单的办法能将理想变成现实。

    不要误会,吸引力法则不是“魔法”。你不能妄想仅仅通过幻想就可以获得物质财富和个人成就,你还需要其他的方法,这些方法会帮助你获得你想要的。但是,如果你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或者不能始终专注在你想要的事物上,再努力工作也不能给你带来幸福的生活。因此,你要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当你能始终向外界释放积极情绪时,你就能获得积极的反馈。当然,做到这一点需要训练。但是,如果你不够专心,当机遇来敲你的门时,你也会错失良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