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有三件事:有希望、有事做、能爱人-人只要期冀幸福,就要不断选择生活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生即是选择

    若能掬起一捧月光,人们选择最柔和的;若能采来香山红叶,人们选择最艳丽的;若能摘下满天星辰,则选择最明亮的,人只要在追求,他就在选择。

    人生有无限多个解。人生是不能被理性穷尽的一个无理数。每个人因为站在不同角度去看它、体验它,所以从中得出有关人生的定义,也各有殊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人生即是选择。

    一位作者曾写过这样一篇文章:记得小时候,农村水果十分稀缺,经常和生产队里年龄相仿的小朋友,三个一群五个一组地爬树摘野山栗、紫桑葚之类,以解口头之馋。而每次爬树的时候,都会出现相似的情况:开始大家都从一棵大树底下往上爬,可越往上爬,树的分杈越多,各人为了多采点果实,便选择了不同树枝。结果起点完全相同的小朋友们,各自爬到了不同的方向和高度上,有的站在又高又稳的主干枝头上,有的蹲伏在摇摆不定的侧枝上,还有的保留在树杈间……下来的时候,有的满载而归,有的有所收获,还有的空手而回。

    现在想来,小时候的爬树,与人生的历程又是何其相似?生活中我们经常不知不觉地走到“十字”,甚至“米”字路口上,让你去选择,而正是这一次次的选择决定了我们今天的社会位置和人生状况。

    人生似一条曲线,起点和终点是无可选择的,而起点和终点之间却充满无数个选择的机会。

    在人生的旅途上,你必须做出这样的抉择:你是任凭别人摆布还是坚定自强,是总要别人推着你走,还是驾驭自己的命运,控制自己的情感。不少人的生活就像秋风卷起的落叶,漫无目标地漂荡,最后停在某处,干枯、腐烂。为了促进个人的成长,达到个人的幸福,你必须学会驾驭生活。你必须自己选择服装,自己选择朋友,自己选择工作。有的选择严峻地出现在何去何从、前途未卜的十字路口上,这是人生决定性的时刻。决定性的选择需要果断和勇气。这果断和勇气,有猜测和赌博的成分,但更多的是自知识和智慧的判断。

    人人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危机,如信仰危机、事业危机、感情危机,等等。在危急当中,正确的选择和变动,会使我们积累起一种新的力量,重新面对世界。在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种十分强大的力量潜藏于体内,如果你无法发现它,它就永远处于冬眠状态,使你在人生的路途中无法体现自身的创造力,更无法实现你的人生追求与梦想。虽然选择的权力在你的手中,但许许多多的人并没有使用这个权力。也许这就是成千上万的人,活得碌碌无为的最直接的原因。

    拿破仑选择了当时法国革命最能展示才干的军事指挥,才使他由一个科西嘉小子成为一代伟大的统帅;比尔·盖茨因为选择了开辟个人电脑时代,才使这个仅上过一年哈佛的准大学生成为世界首富;毛泽东因为选择了为中国人民解放而斗争的伟大事业,才使他从一位中学教员成为伟大的革命导师。不是有才能就一定能成功,世界上许多有才干的人并不是成功人士。这是因为他们没有选对发挥自己才干的舞台。

    如果你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千万别忘了选择,因为只有选择才会给你的生命不断注入激情;因为只有选择才能使你拥有把握人生命运的伟大的力量;因为只有选择才能把你人生的美好梦想变成辉煌的现实。

    幸福是自己的选择,不是上天的安排

    现在有很多关于幸福的心理测试,诸如“你现在幸福吗”、“你离幸福还有多远”、“你可以找到自己的幸福吗”,是否应该相信这些测试的结果呢?有的人相信宿命,根据结果来肯定幸福;有的人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把测试当做一种娱乐。那么,你会选择相信这所谓的命运还是相信命运,是要自己去把握、去争取的?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名美国少年,一次晚餐后跟家人玩纸牌游戏,连续几次都抓了很坏的牌,他开始不停地抱怨。妈妈停了下来,对他说道:“如果你要玩,就必须用你手中的牌玩下去,不管那些牌怎么样!人生也是如此,发牌的是上帝,不管怎样的牌,你都必须拿着。你能做的就是尽你的全力,求得最好的效果。”很多年过去了,少年长大了,但一直记着母亲的这句话,不再对生活抱怨。相反,他总是以积极的态度去迎接命运的每一次挑战,尽力做好每一件事。终于,他从一名默默无闻的平民,努力进取,顽强拼搏,一步一步地成为陆军中校、大校、将军,直至盟军统帅、美国总统。你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美国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

    是的,命运就攥在自己的手里,不管上帝发给你的是什么牌,幸福美好的人生要靠自己创造。

    如果有一天,你手上抓住了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财富和智慧,在别人眼里你是个富足的人,你却觉得没有找到你想要的幸福,那么,你一定还没有真正领悟何为幸福。

    幸福的人之所以比其他人拥有更多的幸福,是因为他们知道生活永远不会完全在上帝的控制之中。如果你固守着自己有这种支配能力的错觉不放,你就不会建立对于厄运的防御系统。当厄运确实来临时,你就会陷入极度的混乱而束手无策。

    幸福的人之所以比其他人拥有更多的幸福,是因为他们对待生活和困难的态度不同,他们从不问“为什么”,而是问“为的是什么”,他们不会在“生活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平”的问题上做过长时间的纠缠,而是努力去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幸福的人之所以比其他人拥有更多的幸福,是因为他们懂得创造幸福。人的一生会有许多良好的机会:有利于让自己成长的机会,或是事业发展的机会,或是能让自己发财致富的机会,然而,这些机会在哪里?该如何去找?机会不是靠上帝赐给,也不是靠瞎碰运气,而是靠自己大胆主动地去创造。

    其实很多时候,机会就在自己的手中,只是有些人想不到、看不到罢了。当好的机会出现时,如果掌握住了,就会使自己生活幸福。

    幸福由自己创造,由自己把握,与命运的安排无关。

    放手,也是一道美丽风景

    释迦牟尼说:以恨对恨,恨永远存在,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耶稣也劝导世人“爱你的敌人”。

    所以,面对生活中的一些伤害时,不要产生报复的心理,更不要采取报复的手段,要开阔心胸,提高自制能力,用宽容去化解一切怨恨,让大家都生存在宽容的阳光和清风下。

    人活在世上,不能不在乎某些东西。于是,伤害过你的人,你就用几倍的伤害给予他们重创。心理得以平衡之后,有一天你又被伤害,你又开始报复。周而复始,你终日被报复充斥,成了报复的囚徒,苍白了信仰,空虚了精神,丢掉了理想,可惜了美德,得到的只是伤害。当我们恨我们的仇人时,就等于给了他们制胜的力量,而这种力量会让我们寝食难安、魂不守舍、心烦意乱,最终甚至导致疾病和死亡。这样看来,报复不仅让我们无法实现对别人的打击,反倒成为对自己的内心的一种摧残。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里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发现脚边有个袋子似的东西很碍脚,他踩了那东西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有被踩破,反而膨胀起来,加倍地扩大着。海格里斯恼羞成怒,操起一条碗口粗的木棒砸它,那东西竟然长大到把路堵死了。

    正在这时,山中走出一位圣人,对海格里斯说:“朋友,快别动它,忘了它,离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侵犯它,它便小如当初;你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挡住你的路,与你敌对到底!”

    茫茫人世间,我们难免与别人产生误会、摩擦,如果不注意,在我们轻动仇恨之时,仇恨袋便会悄悄成长,你的心灵就会背上报复的重负而无法获得自由。报复会把一个好端端的人驱向疯狂的边缘,使你的心灵得不到片刻安宁。有一位好莱坞的女演员,失恋后,怨恨和报复心使她的面孔变得僵硬而多皱,她去找一位最有名的化妆师为她美容。这位化妆师深知她的心理状态,中肯地告诉她:“你如果不消除心中的怨和恨,我敢说全世界任何美容师也无法美化你的容貌。”

    圣人说:“怀着爱心吃菜,也要比怀着怨恨吃牛肉好得多。”如果我们的仇人知道对他的怨恨使我们精疲力竭,使我们紧张不安,使我们的外表和内心都受到伤害,甚至使我们折寿的时候,他们不是会拍手称庆吗?

    即便我们不能爱我们的仇人,至少我们要爱我们自己。我们要使仇人不能控制我们的快乐、我们的健康和我们的外表。就如莎士比亚所说的:“不要由于你的敌人而燃起一把怒火,让心中的烈焰烧伤自己。”

    要想生活中永远拥有安静和欢乐,就永远不要去尝试报复我们的仇人,如果我们那样做,受到伤害的只能是自己。不要浪费时间进行那些毫无意义的报复,不要让自己的心因为报复更加痛苦。

    紧紧攥住黑暗的人永远看不到阳光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获得更多,却不愿意将自己已经获得的东西松手。可是生活常常是这样:如果不舍弃黑暗,就看不到阳光;如果不舍弃小的利益,就换不来更大的收入。

    1984年以前,青岛电冰箱总厂主要生产单缸洗衣机,那时候是按照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等外品分类的。原因就是在那个时候中国刚刚改革开放,物品缺乏造成市场非常好,只要产品还能用,就可以堂而皇之地送出厂门,而且绝对有市场,绝对卖得掉。就是连等外品都能够销售得出去。实在卖不了的产品,就分配给一些员工自用,或者送货上门半价卖掉。

    然而事情发生了改变,在1985年4月,张瑞敏收到一封用户的投诉信,投诉海尔冰箱的质量问题。于是,张瑞敏到工厂仓库里去,把400多台冰箱,全部做了检查之后,发现有76台冰箱不合格。为此,恼火的张瑞敏找到检查部问道,你们看看这批冰箱怎么处理?他们说既然已经这样,就内部处理了算了。因为以前出现这种情况都是这么办的,加之当时大多员工家里边都没有冰箱,即使有一些质量上的问题也不是不能用呀。张瑞敏说,如果这样的话,就是说还允许以后再生产这样的不合格冰箱。就这么办吧,你们检查部门搞一个劣质工作、劣质产品展览会。于是,他们就搞了两个大展室,在展室里面摆放上那些劣质零部件和劣质的76台冰箱,通知全厂职工都来参观。员工们参观完以后,张瑞敏把生产这些冰箱的责任者和中层领导留下,就问他们,你们看怎么办?结果大多数人的意见还是比较一致,都是说最后处理了算了。

    但是,张瑞敏却坚持说:这些冰箱必须就地销毁。他顺手拿了一把大锤,照着一只冰箱,咣咣就砸了过去,把这台冰箱砸得稀巴烂,然后把大锤交给了责任者,转眼之间,把76台冰箱全都销毁了。

    当时,在场的人一个一个都流泪了。虽然一台冰箱当时才800多元钱,但是,员工每个月的工资才40多块钱,一台冰箱就是他们两年的工资!

    可是经过这件事情以后,员工们树立起了一种观念,谁生产了不合格的产品,谁就是不合格的员工。一旦树立这种观念,员工们的生产责任心迅速增强,在每一个生产环节都不敢马虎了,精心操作,“精细化,零缺陷”变成全体员工发自内心的心愿和行动,从而使企业奠定了扎实的质量管理基础。

    又经过4年的时间,也就是1988年12月的时候,海尔就获得了中国电冰箱市场的第一枚国内金牌,把冰箱做到了全国第一。

    如果当年海尔人都攥着眼前的利益不放,不肯砸烂那些不合格的冰箱,那么就不会有海尔集团日后的崛起,更不会有如今的声誉。可见,只有肯舍弃的人,才可能获得更多。那些紧紧攥着手里的东西不放的人,也只能是故步自封,得不到更好的发展。

    不舍弃鲜花的绚丽,就得不到果实的香甜

    社会发展的速度很快,诱惑随之增多,很多人在诱惑面前停下了自己的脚步。面对层出不穷的诱惑,很多人忘记了自己的方向,在旋涡中纠缠不止、平庸一生。

    其实,人生的“口袋”只能装载一定的重量,人的前进行程就是一个不断舍弃的过程。没有舍弃,你就可能被包袱压“死”在前进的途中。

    拉斐尔11岁那年,一有机会便去湖心岛钓鱼。在鲈鱼钓猎开禁前的一天傍晚,他和妈妈早早又来钓鱼。安好诱饵后,他将渔线一次次甩向湖心,湖水在落日余晖下泛起一圈圈的涟漪。

    忽然钓竿的另一头沉重起来。他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钩,急忙收起渔线。终于,孩子小心翼翼地把一条竭力挣扎的鱼拉出水面。好大的鱼啊!它是一条鲈鱼。

    月光下,鱼鳃一吐一纳地翕动着。妈妈打亮小电筒看看表,已是晚上十点——但距允许钓猎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

    “你得把它放回去,儿子。”母亲说。

    “妈妈!”孩子哭了。

    “还会有别的鱼的。”母亲安慰他。

    “再没有这么大的鱼了。”孩子伤感不已。

    他环视了四周,已看不到一个鱼艇或钓鱼的人,但他从母亲坚决的脸上知道无可更改。暗夜中,那鲈鱼抖动笨大的身躯慢慢游向湖水深处,渐渐消失了。

    这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后来拉斐尔成为纽约市著名的建筑师了。他确实没再钓到那么大的鱼,但他却为此终身感谢母亲。因为他通过自己的诚实、勤奋、守法,猎取到生活中的大鱼——事业上成绩斐然。

    曾有人写过这样一首小诗:

    不舍弃鲜花的绚丽,就得不到果实的香甜;

    不舍弃黑夜的温馨,就得不到朝日的明艳。

    自然界是这样,人生也是这样,在几十年的漫漫旅途中,有山有水,有风有雨,有舍弃“绚丽”和“温馨”的烦恼,也有获得“香甜”和“明艳”喜悦,人生就是在舍弃和获得的交替中得到升华,从而到达高层次的大境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获得很美丽,舍弃也很美丽。

    人是有思维会说话的“万物之灵”,理所当然地要比河狸更懂得生活中舍弃与获得的道理,必要的舍弃是为了更好地获得。“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只有想不到,没有办不到,”这些话只是一种外交辞令,朋友间自欺欺人的祝贺用语,一厢情愿的心理满足罢了。在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因为它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

    有人说,人生之难胜过逆水行舟,此话不假。人生在世界上,不如意的事情占十之八九,获得和舍弃的矛盾时刻困扰着我们,明白了舍弃之道和获得之法,并运用于生活,我们就能从无尽的繁难中解脱出来,在人生的道路上进退自如,豁达大度。

    不知是哪一位哲人说过,人生最远的距离是“知”和“行”。有舍弃才有获得,道理谁都懂得,可是要照着去做,那可就不容易。不容易在哪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舍弃很痛苦。精彩的世界里充满着诱惑,要舍弃的事情有时很美丽,不知道哪些是该获得的,哪些是该舍弃的。

    生活在尘世中的人们,有一个可怕的心理,就是“终朝只恨聚无多”,干什么都想赢,舍弃谈何容易?纵观社会,横看人生,有撑死的,也有饿死的;有穷死的,也有富死的;有能死的,也有窝囊死的;有因祸得福的,也有因福得祸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何时该获得,何时该舍弃,真是很困难,天下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只有根据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去综合考虑。

    存心舍弃,会有加倍的获得

    《百喻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只猩猩,手里抓了一把豆子,高高兴兴地在路上一蹦一跳地走着。一不留神,手中的豆子滚落了一颗,为了这颗掉落的豆子,猩猩马上将手中其余的豆子全部放置在路旁,趴在地上,转来转去,东寻西找,却始终不见那一颗豆子的踪影。

    最后猩猩只好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土,回头准备去取原先放置在一旁的豆子。谁知不仅那颗掉落的豆子没找到,原先的那一把豆子却全都被路旁的鸡鸭吃得一颗也不剩了。

    想想你现在的追求,是否也是放弃了手中的一切,仅仅为了掉落的那一颗豆子?

    有人喜欢对于别人的财富抓住不放,也有人明知道是自己的财富却选择了舍弃。贪图别人财富的人,必将在获得的同时付出更多的代价,而主动舍弃的人,却可能得到上苍加倍的馈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尽时,以美英法为首的战胜国们几经磋商,决定在美国纽约成立一个协调处理世界事务的联合国。一切准备就绪后大家才发现,竟没有建办公大楼的土地。听到这一消息后,美国著名的家族财团洛克菲勒家族经商议,便马上果断出资870万美元,在纽约买下一块地皮,将它无条件地赠送给联合国。同时,洛克菲勒家族亦将毗连这块地皮的大面积地皮全部买下。

    这条消息传出后,美国许多财团主和地产商都纷纷嘲笑说,洛克菲勒家族简直是把钱当成一文不值的白纸白送。但出人意料的是,联合国大楼刚刚建成,毗邻它四周的地价便立刻飙升起来,相当于捐赠款数十倍、近百倍的巨额财富源源不断地涌进了洛克菲勒家族财团。这让当初那些嘲笑他们的人追悔莫及。

    放弃是智者面对生活的明智选择,是一种量力而行的睿智,更是一种顾全大局的果敢。它不盲目、不狭隘,它对心灵来说是一种宽松、一种滋润,它清扫了心房。

    放弃并不完全代表着失败和气馁,明智的放弃是为了得到。有时,选择了放弃,便选择了成功和获得。

    生活里,经常会遇到让我们选择的时候。如果我们单单想到获得,而不想舍弃,那么我们可能失去的更多。有时候,我们主动去舍弃,反而会得到更多。

    幸福往往就在一拿一放之间

    人生中,左右为难的情形会时常出现:比如面对两份同具诱惑力的工作,两个同具诱惑力的追求者。为了得到其中“一半”,你必须放弃另外“一半”。若过多地权衡,患得患失,到头来将两手空空,一无所得。我们不必为此感到悲伤,能抓住人生“一半”的美好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两个朋友一同去参观动物园。动物园非常大,他们的时间有限,不可能参观到所有动物。他们便约定:不走回头路,每到一处路口,选择其中一个方向前进。

    第一个路口出现在眼前时,路标上写着一侧通往狮子园,一侧通往老虎山。他们琢磨了一下,选择了狮子园,因为狮子是“草原之王”。又到一处路口,分别通向熊猫馆和孔雀馆,他们选择了熊猫馆,熊猫是“国宝”嘛……

    他们一边走,一边选择。每选择一次,就放弃一次,遗憾一次。因为时间不等人,如不这样做他们遗憾将更多。只有迅速做出选择,才能减少遗憾,得到更多的收获。

    选择和取舍时必须要有理性、睿智和远见卓识,不可鼠目寸光,不可急功近利,更不可本末倒置,因小失大。选择不是一锤子的买卖,不能因为一粒芝麻丢了西瓜;不能因为留恋一棵小树而失去整片的森林。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想选择这个的时候,却害怕错过那个,于是拿起来又放下,到最后一刻还在犹豫,这个会有这样的缺点,那个会有那样的不足,所以总迟迟下不了决心,或者选择之后,又来回地更改,在这样患得患失间耽搁了不少时间,浪费了不少精力。世界上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东西让你选择,每一样东西都会有它自身的弱点,所以,当你选择之后就大胆地往前走,而不是走一步三回头,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前进的进程。

    而那些事业有成之士,总会在抉择之后一直走下去。

    释迦牟尼在宗教事业和王位之间,选择了创立佛学;鲁迅在拯救人的灵魂和人的身体之间选择成为一代文豪;迈克尔·乔丹放弃了棒球运动员的梦想,成为世界篮坛上最耀眼的“飞人”球星;帕瓦罗蒂放弃了教师职业,成为名扬世界的歌坛巨星。

    有些选项看似诱人,但如果不适合自己,那就要果断舍弃。做出什么样的选择,要视自身条件和具体情况而定,要有主见,不能人云亦云。

    人生的大多数时候,无论我们怎样审慎地选择,终归都不会是尽善尽美,总会留有缺憾。但缺憾本身也是一种美。

    社会大舞台上,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和生存方式的编导兼演员。只有学会正确地进行选择,果敢地做出舍弃,才能演绎出精彩的人生喜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