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的哲学人生-勤于耕耘,不问收获——获得成功的法则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勤奋是通向成功的捷径

    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家喻户晓。韩文公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更为读书人所向往。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

    ——季羡林《季羡林谈人生》

    (成功)

    季羡林先生非常注重勤奋,对历史上那些异常勤奋的人极其推崇,他认为与天资相比,勤奋更为重要。事实上,季羡林先生自身也证明了勤奋对于成功的重要。

    勤奋是通向成功的最短路径,也是实现梦想的最好工具,无论是在富裕还是贫困的环境中,只要肯勤奋做事,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因为天道酬勤。

    勤奋工作往往能使你脱胎换骨,那些出类拔萃的人物,都是将勤奋当作金科玉律的人士,再也没有什么比做起事来磨磨蹭蹭更能阻碍一个人成功的了——它会分散一个人的精力,灭失一个人的雄心,使人只能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而不是主动地去主宰自己的生活。

    如果把对社会毫无价值的人当作死人,而只有当他们对别人有价值时才把他们看做是活着的。这样的话,有的人实际上20岁才出生,有的人则是30岁,有的人则是60岁,而有的人直到离开人世都没有真正生活过。

    理查德·科布登是萨斯克斯的米德哈斯特一位农民的儿子。年纪很小就被送往伦敦,在该市一个仓库受雇为童工。他是个勤奋、行为规矩的孩子,渴望了解更多的知识。他把从书本中获得的知识财富贮藏在心里。很快他获得提升,从一个仓库管理员到旅行推销员——他从中建立起了大量的关系网络,这为他以后下海经商奠定了基础。最终,他从在曼彻斯特当一个印花布漆工开始了他的商业生涯。

    由于科布登对公共事务颇感兴趣,尤其是对大众教育情有独钟,他的注意力逐渐地被有关公务法的问题吸引过去了。为了废止该项法律,可以说他是把自己的财富和毕生精力都奉献进去了。值得一提的是,他首次在公众面前发表的演讲彻头彻尾的失败了。但是,由于他具有非凡的毅力恒心、实干精神和充沛精力,随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实践,他终于成为当时公共演说家中最具说服力和最具震撼力的人之一。就连一向不苟言笑、在赞扬别人方面吝啬有加的罗伯特·皮尔爵士也不得不对科布登的演讲抱以赞美:“他是那些出身社会最底层的贫寒之士,通过发挥自己的价值和个人的服务才能而跻身社会公共生活中,受人尊敬的上层地位的人士中最完美的一个例子。最终,这么一个举世罕见的坚定品格的例子,在英国人的性格中承传了下来。”

    个人奋发向上的辛勤实干是取得杰出成就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任何一种杰出成就都必然与好逸恶劳的懒惰品行无缘。正是辛勤的双手和大脑才使得人们富裕起来——在自我教养、在智慧的生长、在商业的兴旺等方面。

    即使一个人出生于富贵之家,他们个人要想获得稳固的社会声望的话,也得靠不知疲倦的实干才能成功。因为,虽然几英亩的土地可以传承给后代,而知识和智慧却无法传承!富裕之人也许可以雇佣别人为他们干活,但却不可能通过别人来获得任何形式的自我教养的成果。

    勤奋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能获得不断成功的精神,只有勤勤恳恳地付出心血,才会换来真正的人生不败。一生之计在于勤,而一个成功人生的关键,更在于勤奋努力,我们应该用有限的时间努力地去做一番事业。因为生命是虚无而又短暂的,它在于一呼一吸之间,在于一分一秒之中,它如流水般消逝,永远不会复回。珍惜你的时间,珍惜你的生命。而只有不懈的努力,辛勤的劳作,才能让你的时间充实,才能让你的生命变得有意义,才能走向成功。

    2.热情是成功的原动力

    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工夫。

    ——季羡林《季羡林谈人生》

    (成功)

    季羡林先生认为,对于成功来说,勤奋是我们可以把握的,可以在这一项上狠下工夫。这就指出了人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但一个人勤奋工作的前提是,他必须具备充足的热情,否则,每天处在情绪低落的状态下,勤奋又何从谈起呢?

    有非常多的人这么说:“成功开始于想法。”但是,只有这样的想法,却没有付出行动,还是不可能成功。你必须研究成功者每一天都在做些什么,他们到底做了哪些跟你不一样的行为。假如你可以如法炮制他们的方法,那么,你一定会成功。

    一个业务员要成功,必须拜访非常多的客户,如果他不知道最顶尖的业务员一天拜访多少个客户,那么他根本就没有成功的机会;如果他无法付出顶尖业务员所做的行动,他就无法提高成绩。

    成功的人永远比一般人做得更多,当一般人放弃的时候,他们找寻下一位顾客;当顾客拒绝他的时候,他问他们:“你到底要不要买?”当顾客不买的时候,他再问:“你为什么不买?”

    他们总是在找寻如何自我改进的方法,以及顾客不买的原因;他们永远在不断地改善自己的行为、态度、举止和自己的性格;他们总是希望更有活力,产生更大的行动力。

    你是否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感到不满,常常发出怨言,工作上似乎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恨不得今天有路今天走,远离这个令人讨厌的工作环境呢?

    工作有些是为了理想,有些是别无选择,而我们总是期望一切都在自己的选择范围内,但是,有些时候,难免会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做了决定。既然如此,与其抱怨,不如接受,毕竟“接受”比“抱怨”来得积极。

    美国哲学家、散文家及诗人拉尔夫·沃尔德·爱默生说过:“没有热情,任何伟大的业绩都不可能成功。”

    不管是什么样的事业,要想获得成功,首先需要的就是工作热情。

    曼狄诺在《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一书中就表达了这样的思想。他写道:

    我永远沐浴在热情的光影中。

    热情是世界上最大的财富。它的潜在价值远远超过金钱与权势。热情摧毁偏见与敌意,摒弃懒惰,扫除障碍。热情是行动的信仰,有了这种信仰,我们就会无往不胜。

    我永远沐浴在热情的光影中。

    一时的热情容易做到,把渴望的心思保持一天或者一周也不太难。但是我要做的是,养成习惯,使热情时常陪伴着我。热情是对工作的热爱。我不需要了解它,我只要知道它使我的身体健康,使我的头脑充实。

    随着我的努力,热情将会变成一种习惯。首先我们养成习惯,然后习惯成就我们。热情像一辆战车,带我奔向更加美好的生活。我在微笑中期待美好生活的来临。

    我永远沐浴在热情的光影中。

    热情可以移走城堡,使生灵充满魔力。它是真诚的物质,没有它就不可能得到真理。和许多人一样,我曾一度以为生活的回报就是舒适与奢华,现在才知道我们热望着的东西应该是幸福。就我的未来而言,热情比滋润麦苗的春雨还要有益。

    今后,我所有的日子都将与以往不同。我不再把生活中的付出当作辛劳,因为这样一来,工作便是迫不得已的苦差,伴随着无休无止的忍受。相反,让我忘记生活的艰辛,用旺盛的精力、充分的耐心和良好的状态去迎接每天的工作。有了这些素质,我将远远超过以往的成绩,时间飞逝,热情不绝,我一定会变得对自己和对世界更有价值。

    我抱定这样的态度,那么一切都将变得无比美好。

    我知道,没有衣食住所,生活不会幸福;但是当这一切都应有尽有的时候,生活仍然不会幸福。一条小溪,最大的优点在于不断流动,一旦停下来,就成为一潭死水。对我而言,最好的事情莫过于让自己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很少有人意识到,他们的幸福正是建立在工作的基础之上,取决于他们是忙碌辛苦还是静止不前的事实。幸福的第一要素就是有所作为。

    做任何事情,我将尽最大努力。

    我不再拒绝前行,也不再懒于付出。

    从此,我将以全部的精力投入工作——不仅要完成计划中的任务,而且还要多做一些。如果我遭受苦难,正像我经常会有的命运,如果我怀疑我的努力,正像我常常想的那样,那么我仍要坚持工作。我要将整个身心倾注在工作之中,那时,天空将变得格外晴朗,在困惑与苦难中,生活中最大的快乐即将到来。

    让我遵循这条特殊的成功誓言:做任何事倩,我将尽最大努力。

    3.使事业成为喜悦

    我并不是为活着而活着。活着不是我的目的,而是我的手段。前辈学人陈翰笙先生,当他一百岁时人们为他在人民大会堂祝寿的时候,他眼睛已经失明多年,身体也不见得怎么好,可是,请他讲话的时候,他第一句话就是:“我要工作。”全堂为之振奋不已。

    ——季羡林《阅世心语》

    (九三述怀)

    “生活的最高境界之一就是使事业成为喜悦,使喜悦成为事业。”许多成功学大师对此都有同感。

    罗素更明确指出:“我的人生正是:使事业成为喜悦,使喜悦成为事业。”

    英国的狄斯雷利说:“行动并不总是带来幸福,但不行动就没有幸福。”

    法国的纪德说:“获得幸福的秘诀,并不是为追求快乐而竭尽全力,而是在竭尽全力之中寻到快乐。”

    爱你的工作,如果你悉心去做某桩事情,你决不会一无所获。不论你的收获是不是值许多钱,但你会过得很快乐,而这份快乐是没有人能够夺去的。

    日本的水泥大王浅野一郎,23岁从乡下来到繁华的东京时,看到有人用钱买水喝,感到很奇怪,水还用钱买吗?面对此情,有的人会这样想:东京这个鬼地方,连用点水都要用钱买,生活费用太高了,怕难以久居,还是离开东京吧。可浅野一郎并不这么想,他从这件事中看到了生机:东京这地方,连水都能卖钱。他一下子振奋起来,从此开始他的创业生涯,后来终于成为日本的水泥大王。

    这就是一位乐观主义者的态度。乐观主义是建设性的力量,乐观主义对人就像太阳对植物一样重要,乐观就是心中的太阳,这种心灵中的阳光构筑生命、美丽,促进它范围所及的一切事情的发展。我们的心理能在这种心灵阳光的照射下茁壮成长,正如花草树木在太阳照射下茁壮成长一样。

    一群因地震被埋在废墟下的人们,各人的心态决定他们是否能在被困情况下顽强地生存下去,直到营救队到来。那些将所处境地视为绝境的人因意志崩溃而导致体内能量系统不能有效工作,身体机能逐渐丧失,在缺水缺食物的情况下,这将是他们迅速走向死亡的主要原因。而那些意志坚强,坚信光明终究会到来的人,体内会制造出永不枯竭的生命能量,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这就是乐观给他们提供的力量,它大到足以支撑整个生命。

    乐观还能使我们产生超越常规思维的创造性灵感。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

    总经理叫来两位业务员,叫他们去非洲国家考察,以准备在那些国家拓展鞋市场。两个人到了一个非洲小国,看到的情景是一样的,这里的居民都光着脚,他们从来不用穿鞋子!两位业务员结束工作,回到本国向总经理汇报工作。第一位业务员的调查报告里只有两行字“该国居民没有穿鞋习惯,在此拓展鞋市场毫无希望”。第二位业务员却写了十几页拓展计划书。他认为:该国居民没有穿鞋,在该国拓展鞋市场将不会遇到任何竞争对手,这里的市场空间极其广阔!可想而知,总经理对后者的报告非常满意,后来委以重任,使他在非洲市场上大展拳脚,成为公司的骨干成员。

    我们要懂得利用乐观主义这一心灵的阳光,只有它才能为我们照亮光明的前途。只有乐观的心态才能吸引那些与成功体验相关的思想。如果你想吸引财富,就不应该继续想着贫穷;如果你想吸引健康的体魄,就不应该想着疾病的身躯;如果你想获得事业的成功,就不应该把工作当成一种苦难。

    4.正确对待机遇

    我认为,“机遇”(在一般人嘴里可能叫做“命运”)是无法否认的。一个人一辈子做事,读书,不管是干什么,其中都有“机遇”的成分。我自己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季羡林《阅世心语》

    (勤奋、天才〈才能〉与机遇)

    对于成功,季羡林先生肯定勤奋的同时,也肯定了“机遇”的重要性。对于机遇,我们不仅要等它到来的时候牢牢抓住,而且要学会主动出击,为自己创造机遇。

    美国一家著名的牙膏公司有一位小职员,每次他给客户开票据、投寄信函乃至自己个人消费签发支票、签收邮件时,总在自己的签名下方写上公司的名字和“每支两美元”的字样。他因而被同事们戏称为“每支两美元先生”,他的真名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的董事长知道这件事后,感到很奇怪:“居然有职员能从这么小的事情入手,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可要见见他。”于是他邀请小职员一起共进午餐。他们谈得很投机。不久之后,小职员得到了提拔,并一步步成为高级职员,后来董事长因为年老而卸任时,推荐小职员做了他的继承者。

    小职员做的事情谁都可以做到,但只有他一个人去做了,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嘲笑他的人里头不乏才华、能力在他之上的,但他们不屑于如此去做。最终,成功的归属说明了问题。也许有人认为这纯属偶然,可是,又有谁敢说偶然之中不包含着必然呢?

    “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周易·文言》)这里是说,人最高的智能要做到对自己、对人、对事,知道机会到了,要把握机会,应该做的就做。

    “知至至之”,时机到了便做,则刚刚好,就“可与言几也”。什么是“几”?就是机,未卜先知,就是知这个几?等于看电视,手刚搭上开关,在即开未开之间,那一刹那就是几,要有这样恰到好处的高度智能,看准了,时间到了,应该做就做,对了便可改变人生的历史。

    “知终终之”,就是看见这件事,应该下台的,就“下次再见,谢谢!”立即下台,永远留一个非常好的印象在那里。但这个修养很难做到的,孔子、老子都是这个思想。老子说的“功成、名遂、身退”,就是知终终之。

    但“知终”的“知”很难,如懂了这个道理则“居上位而不骄”,虽然坐在最上的位置,也不觉得有什么可骄傲的,这如同上楼下楼一样,没有永远在楼上不下来的;那么在下位也无忧,因为时代不属于自己的。所以人生随时随地要了解自己。

    人的一生中,幸运女神至少光临过一次。当她发现你没有准备好迎接她时,她便从门进来,从窗子出去了。

    希腊大学者苏格拉底带领弟子们来到一块麦地,要他们去采摘一株最大的麦穗,并且只准前进不准后退,弟子们听明白后,就去采摘麦穗,他们一会儿看看这株、一会儿看看那株,总不满意。不知不觉,他们走到了尽头,双手空空如也,这时他们才恍然大悟,失去的机会不会再来。

    面对机遇,我们该怎么做呢?有的人是主动寻找机会,他决不会错失良机;有的人则不能做出准确判断,总觉得机会多,错过一次没什么,结果一次又一次错失良机;还有的人整天只知道坐在家里想入非非,没有实际的行动。机会只会降临到那些有准备、会把握的人身上。因为他们知道,抓住眼前的机会是最关键的。

    再想想自己吧,虽然有着远大的理想和追求,并常把它挂在嘴边,可落实到行动上,却与想的有着天壤之别,没有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脚踏实地过好每一天。这样看来,追求尽管很高远,那也不过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而已,机会肯定与你无缘。

    成功有很多种因素,不仅靠聪明,还要有机遇。聪明能干是必备条件,机遇也是很多人强调的。成功者谦虚地说自己幸运,失败者不服气地诉说机遇不公。机遇到底是怎么回事?机遇是均等的,关键是你怎么把握住它。你可以利用机遇,但不可拥有机遇。

    人的一生充满着大大小小的障碍,逆境也好,顺境也好,人生就是一场与种种困难的斗争,一场无尽无休的拉锯战。巴尔扎克说过:“人类所有的力量,只是耐心加上时间的混合。所谓强者,是既有意志,又能等待时机的人。”

    “智者无悔”、“勇者无限”,当机遇来在你面前,你是否有智能识别,有勇气面对它呢?你是否是一个有准备的人?一个勇者的自信心是其获得成功的关键。有自信和自我感觉良好,才不会错过良机。此外,在当今社会,“出奇制胜”者要比“循规蹈矩”者更幸运。

    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我看到有一些学者,在某一个时期集中精力研究一个问题,成果一出,立即罢手。我不认为这是正确的做法,学术问题,有时候一时难以下结论,必须锲而不舍,终生以之,才能得到越来越精确可能的结论。

    ——季羡林《季羡林谈治学》

    (抓住一个问题终生不放)

    季羡林先生认为,成功必须要有一种锲而不舍、终生以之的精神,做学问如此,做人做事更要如此。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做事情半途而废,没有坚持到底,实际上和没有做过是一样的。

    美国的一家著名的管理研究机构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通过对10万从业者的调查研究发现,那些专心于自己的工作和事业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而那些经常转换工作或变更人生目标的人,则大部分发展得并不尽如人意。

    对工作和事业的专注是一个优秀人才应具有的起码职业道德。因为只有毅力和专注才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现状,使他一步步到达辉煌的顶峰。相反,那些“这山望着那山高”的人,功亏一篑便是他们最终的归宿。

    在工作或者开创事业的过程中,人们总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棘手的事情,要想取得成功,就离不开脚踏实地、专注向前的精神。只有在工作中全神贯注,你才能够越过重重障碍,也才能发挥出你所具有的一切长处,并且最大限度地调动起自己的潜能,向着成功的目标迈进。否则的话,即使成功来到了你的面前,你也会与它擦肩而过。

    我们可以把自己比作是一个烧水工,现在有太多的人不能够把一壶水烧开,很多人都是烧到60℃就撒手了。还有不少的人是这壶水没有烧开,又跑去烧别的壶。这些人本来是很有才华、可以有些作为的。可是到了最后却一事无成,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缺少把一壶水烧到底的专注精神!

    苏格兰有句谚语:“再好的猎犬也不可能同时追两只兔子”,说的也是一个人需要专注地来做每一件事情的道理。我们要想做一件事情,首先要定位,看看自己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看自己到底有什么潜能,至少应该看看自己的兴趣何在。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个太过优秀的人,总是认为壶壶水都值得烧,壶壶都可能烧得开。这样见异思迁,终究一事无成。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成功者都是为了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都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良好心态,德摩西尼是这样,林肯是这样,爱迪生也是这样,莱特兄弟更是这样,但凡有所成就的人,都具备这样一种良好的心态。

    荀子曰:“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东西,如果半途而废,即使是腐烂的木头也不能刻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就连金属和石头都能雕空。坚持就有着这么大的作用,只要能坚持,什么事都可能成功。

    德田先生在日本大阪大学附属医院就诊时,确定了要上大阪大学医学系学习的目标。这一目标定下来之后,他就立刻付诸实践。

    德田是个认准了目标就勇往直前的人,大阪大学医学系毕业以后,他当上了医生。在医院工作期间,德田对医疗界的弊端感触尤为深刻。他认为要想改革日本医疗事业的现状,就必须建立不受宗派势力支配的新型医院,并以此体现医疗的真正作用。

    1971年1月,德田先生开始有了正式创办医院的设想,目标一定下来,他就立刻行动起来。他既没有资金,也没有抵押品和保证人,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但是,德田先生并没有被困难吓住,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坚持了下来,并开始了奋斗。

    德田不仅从数字上掌握了大阪的单位人口与诊疗所及病床的比例、急救车的市郊出动率、住宅患者的循环周期等实际状况,而且还认真地听取了居民的呼声。通过详细的调查,他发现大阪府管辖的松原市与大东市是医疗网点最稀少的两个地区。

    最后,德田把交通较为方便的松原市定为第一院址,并开始征寻地皮。为此,他利用值夜班后的休息日和下班后的时间到处奔走。到了5月份,他在靠近铁南大阪线的河内天美车站的对面找到了一处非常实用的地皮。这不是准备出售的土地,而是一块卷心菜地。它位于铁路沿线,而且离火车站很近,人们在火车站就可以看见这个地方。土地的主人通情达理,愿意把土地卖给德田建医院。可是,德田连买地的定金都没有,现在最紧要的问题就是筹措资金。

    在德田的建院计划里,地皮、建筑、设备、医疗器械等在内,所需资金总额为1.6亿日元。可是德田既没有私人资金,也没有可抵押的东西,连个有钱的保证人也没有。

    如果贷不到款,即使那块地的主人愿意卖地,一切还将化为泡影。德田从这家银行跑到那家银行,四处奔波。可哪家银行都不愿为他贷款。德田深感徒劳,但他抱着一线希望详详细细地拟定了一份建院所需资金的收支计划。

    德田觉得,既然大银行不屑于他的计划,那么新设的支行业务较少,说不定会感兴趣。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了一家似乎有点指望的支行。

    德田立即把建院的收支计划递了过去。在他的计划里不仅注明了单位人口所需床位数,包括现有床位数、不足床位数、外地患者住院人数,还注明了请求保险菜单的单价、设备、偿还等筹款项,连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也写得详细具体,就是银行调查也没有这么详细的。

    对于德田那份详尽的资料,银行方面感到非常惊讶。因为他们所需要的各种数据,在德田那份精心准备的计划里,可以说是应有尽有。最终,银行决定投资,关于贷款的交涉进展得颇为顺利。到了年底,德田终于得到了购买地皮用的1800万日元的贷款。

    毫无疑问,德田先生是一个极具毅力的人,正是这种毅力促使他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善于安排行动计划的能力对个人成功都是非常重要的。缺少这种精神和能力,纵使你的目标再好,最终也难以达成。

    6.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阶梯

    如果有一天我没读写文章,清夜自思,便感内疚,认为是白白浪费一天。习惯成自然,工作对我来说已经成了痼疾,想要改正,只有等待来生了。

    ——季羡林《牛棚杂忆》

    (季羡林自传)

    对于每个人来说,智力是天生的,它就像身高一样与生俱来,很难更改和提高。但是,你完全可以在好习惯的帮助下,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获得更多知识。正是习惯,决定了每个人如何更为充分地开发自己与生俱来的潜能。

    拉里·伯德是一位不可思议的篮球运动员,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伯德并不是最具运动天赋的人。然而,正是天赋有限的伯德率领波士顿凯尔特人队(Boston Celtics),三次登上了总冠军的领奖台,伯德本人当之无愧地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运动员之一。

    既然伯德的天赋有限,那这一切他又是如何做到的呢?你或许已经猜到了答案,是的,正是“良好的习惯”。

    伯德堪称NBA历史上最出色的三分球投手之一,早在加入NBA之前的少年时代,每天早晨,伯德总是先练习500次三分投篮然后再去上学。拉里·伯德就是这样一位依靠良好的习惯把自己先天的才能和天赋发挥到极致的典范。

    好习惯是成功的基石,好习惯是成功的阶梯。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您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

    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那人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

    学者答道:“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与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成功源于良好的习惯。

    2001年7月份,南方一家颇有名气的青年刊物隆重地推出了一篇调查——《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安子》,使人们再次聚焦20世纪90年代初期民工潮中出现的成功人物。

    那年,17岁的乡下姑娘安丽娇(安子)怀揣着希望和茫然,独自一人从广东梅县扶大乡闯到深圳,当时她初中都没毕业。像成千上万打工妹一样,安子成了一家港资电子厂流水线上的插件工。插件工枯燥苦累,一天工作12小时,没干多少天,安子手指上便是一团团黑黑的淤血,十指连心地痛。但在繁重打工之余,安子还是用学习来充实自己的每一天:从自学初中课程,一直到深圳大学中文系大专课程,打工7年,安子坚持自学了6年半。7年打工收入,几乎全交了学费。

    1991年,安子在打工之余,将打工日记加工创作成《青春驿站——深圳打工妹写真》在报纸上连载,反响非常热烈,读者的信件如雪片般飞来。随后,她的《都市寻梦》等文学作品相继面世。深圳广播电台力邀安子主持“安子的天空”,让数以万计在都市寻梦的进城务工青年,在这片天空中获得了心灵的慰藉。

    8年不到的时间,一个普通打工妹完成了“蛾变蝶”的全部过程。今天的安子是4家公司的总经理,其中“新家政服务公司”是深圳规模最大、最规范的10家同类企业之一。

    面对众多的评论,安子坚持认为她的成功是靠努力向上的习惯一点一滴积累而成!她说:“时代给了我机会,而能抓住机会,是因为我付出了太多泪水和汗水。”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科学归纳法的奠基人培根,一生成就斐然。在谈到习惯时,他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1998年5月,华盛顿大学350名学生有幸请来世界巨富沃沦·巴菲特和盖茨演讲。当学生们问到“你们怎么变得比上帝还富有”这一有趣的问题时,巴菲特说:“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原因不在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会做一些阻碍自己发挥全部功效的事情呢?原因在于习惯。”

    盖茨表示赞同,他说:“我认为沃沦关于习惯的话完全正确。”此时,两位殊途同归的巨富道出了自己成功的诀窍,即:好的习惯是成功的阶梯。

    有位哲人曾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的确,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因此,注重养成好的习惯,是人生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试想,一个爱睡懒觉、生活懒散又没有规律的人,他怎么约束自己而去勤奋工作?一个不爱阅读、不关心身外世界的人,怎能有开阔的胸襟和见识?一个杂乱无章、思维混乱的人,他做起事来的效率会有多高?一个不爱独立思考、人云亦云的人,他能有多大的智慧和判断能力?

    好习惯实际上是好方法——思想的方法,做事的方法。培养好习惯,即是在寻找一种成功的方法。

    话说回来,季羡林先生之所以能够著作等身,成为学界泰斗,被万千学人所尊崇,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从小养成了读写文章的良好习惯。

    7.一寸光阴一寸金

    光阴,对青年和老年,都是转瞬即逝,必须爱惜。“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是我们古人留给我们的两句意义深刻的话。

    ——季羡林《季羡林谈人生》

    (一寸光阴不可轻)

    季羡林先生对时间是非常珍视的,他认为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无论是对青年还是老年,无论是对男人还是女人,都是有限的。所以,一定要抓住这有限的光阴,做出一番伟大的事业。

    《文化博览》杂志2005年第六期曾登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在富兰克林报社前面的商店里,一位犹豫了将近一个小时的男人终于开口问店员了:“这本书多少钱?”

    “1美元。”店员回答。

    “1美元?”这人又问,“你能不能少要点?”

    “它的价格就是1美元。”没有别的回答。

    这位顾客又看了一会儿,然后问:“富兰克林先生在吗?”

    “在,”店员回答,“他在印刷室忙着呢。”

    “那好,我要见见他。”这个人坚持一定要见富兰克林,于是,富兰克林就被找了出来。

    这个人问:“富兰克林先生,这本书你能出的最低价格是多少?”

    “1. 25美元。”富兰克林不假思索地回答。

    “1. 25美元?你的店员刚才还说1美元1本呢!”

    “这没错,”富兰克林说,“但是,我情愿倒给你1美元也不愿意离开我的工作。”

    这个顾客不甘心,又磨蹭了一会儿,见没用,就说:“那么,好吧,1.25美元,我买了。”

    谁知富兰克林却说:“不,1.5美元。”

    顾客不相信自己的耳朵:“1.5美元?你怎么又改了?”

    富兰克林说:“是的。到现在为止,我因此而耽误了工作时间的价值要远远大于1.5美元。”

    这人默默地把钱放到柜台上,拿起书出去了。

    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浅显而耐人寻味的道理:对于有志者,时间就是金钱。

    利用好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一天的时间如果不好好规划一下,就会白白浪费掉,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我们就会一无所成。经验表明,成功与失败的界线在于怎样分配时间,怎样安排时间。人们往往认为,这儿几分钟,那儿几小时没什么用,其实它们的作用非常大。

    大家一天要浪费几个小时呢?如果真想知道,不妨来做一个实验。首先,找一份记事历,把每一天划分成若干区域。然后再把每个小时划成60分钟的小格。在这整个星期里面,随时把所做的事情记录在划分的表格中,连续做一个星期,再回头来检查一下记事历,就会发现,由于拖延和管理不当,浪费了多少宝贵的光阴。

    记住,时间是唯一可以卖给他人或自己的东西,对时间的利用率越高,就越可以靠它卖得更多的钱。时间是无情的,但又是慈善的,这取决于你怎样对待它。

    哲人伏尔泰问:“世界上,什么东西是最长而又是最短的;最快的而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的又是最广大的;最不受重视的又是最受惋惜的;没有它,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东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生命不绝?”

    智者查帝格回答:“世界上最长的东西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无穷尽;最短的东西也莫过于时间,因为人们所有的计划都来不及完成;在等待着的人看来,时间是最慢的;在作乐的人看来,时间是最快的;时间可以扩展到无穷大,也可以分割到无穷小;当时谁都不重视,过后谁都表示惋惜;没有时间,什么事都做不成;不值得后世纪念的,时间会把它冲走,而凡属伟大的,时间则把它们凝固起来,永垂不朽。”

    人的生命是有时限的,但是人对实际时间的利用和发挥是不一样的,因而实际生命的长短也是不一样的。比如,以分计算时间的人比用时计算时间的人,要多拥有59倍的时间;以秒计算时间的人则又要比用分计算时间的人,多拥有59倍的时间。所以对于挤时间的人来说,时间是不断增加的,甚至是成倍地增加。

    鲁迅先生曾说过:“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就等于延长我们的生命。”

    有一位作家曾讲了一个故事来说明时间的意义。

    上帝在每天一大早都会去拜访刚起床的人,然后很公平地交给每个人5000元运用;到了晚上临睡时,他又会出现,要每人把剩余的钱还给他。只见有的人原封不动地交回了5000元;有的人剩下300元交回;还有的人两手一摊,说:“花光了,还不够用呢!”

    这个故事寓含的真正意义,就在于每个人每天使用时间的差别以及由此引发的省思。有的人根本什么也没做,所以一毛钱未花;有的人用一些;有的人则充分利用,还嫌上帝给的不够多。现代人的生活状况不正是如此吗?现代人总好像是很忙碌,打电话给他一定是左一句忙,右一句忙,但是,忙来忙去也不知忙些什么。反过来看,有些人随时都是一副从容不迫的模样,难道谁能肯定他不忙吗?未必吧!

    一个真正懂得时间管理的人,应能依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定时间的先后顺序,这样,当重要事件发生时,才能不慌不忙地一一处理。

    有一位商业人士说过这样一段话:“在车上时我都做什么?每遇红灯,我就会把当日报纸拿出来看看大标题、看重点,以便知道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事。同时,我的耳朵也没闲着,平时我习惯一上车就开始放社会大学的录音带(自我充电);但是,精神较紧张时,则会选听一些开发潜意识的音乐CD。就这样了吗?还不止,眼睛在顺便看街景时,偶然有什么感触、想法或创意时,一遇上红灯便会抽出名片或小记事本来写下心得。比起许多人塞车、等红灯时的心浮气躁,破口大骂,我的做法是不是比较具有创造性及建设性呢?”

    事实上,可以运用时间的方法有很多,在此给读者提供几个较实用的观念、方法以供参考:

    (1)善用剩余时间

    所谓剩余时间,就是我们平日所说的“角落时间”,5分钟、10分钟,别小看它,积累起来也占了大半天呢!

    如许多学生都会在等公共汽车或坐地铁时背英文单词,相比之下,他们可能比那些缴钱去补习班学一年英文的学生还要有效率得多。

    (2)减少时间的浪费

    如果要去玩,是走这条路好,还是走那条路?说不定还有更快的!做任何事时都先计划一下,无论是出去郊游还是逛商场购物,都要弄清楚目的地,否则乱走乱逛的,不知要浪费多少时间。

    另外,作计划一定要有工具。最好随时携带笔记本,家里有日记本,办公室还有周记本、月记本甚至年度计划本。

    (3)创造时间的使用价值

    时间的使用价值,大多来自于个人的价值、判断与认知,重要的是要知道在轻重缓急间如何取舍。譬如家人和朋友孰重?私事和公事哪样得先处理?有了比较清楚明确的价值判定后,就不会有太多紧张、担心、犹豫不决,就能放心大胆地去做该做的事。

    其实,愈成功的人愈讲究时间的观念,而他们也最喜欢守时的人。如果我们都能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那么,我们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8.自信才能成功

    这充分告诉我们,特别是今天的年轻人,看待自己要有全面观点、历史观点、辩证观点。盲目自大,为我们所不取。盲目地妄自菲薄,也绝不是正当的。

    ——季羡林《季羡林谈人生》

    (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一切问题)

    季羡林先生这里批评的“盲目的妄自菲薄”,实际上是一种缺乏自信的表现。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得到这样的结论:一个有魅力的人,是绝对自信的;而碌碌无为的人,只要偶尔遇到一点挫折,就会心灰意冷,一蹶不振。失败的人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自己不相信自己。

    没有自信的人是很难成功的,就像没有脊梁骨的人很难挺直腰杆一样。

    犹太物理学家埃伦菲斯特具有非凡的评价和批判能力,因此,一些伟大的物理学家乐意征求他的意见,他也常常应邀出席科学会议。但是他却把这种过于严峻的批判用在自己身上。这种过分的自我批判倾向扼杀了这位科学家的才华,使其丧失了创造才能。结果,他的思想产物还没有问世,这种过分挑剔的批判就夺走了他对它们的爱,最后竟导致了他厌世自杀。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经谈到科学家的胆魄问题:“当你老了,你就会变得越来越胆小……因为你一旦有了新思想,会马上想到一堆永无止境的争论,害怕前进。当你年轻力壮时,可以到处寻求新的观念,大胆面对挑战,而年纪大了的人却疲于奔波,疲于争论。我常常问自己,是否已经丢掉了自己的胆魄?”

    这些事例充分说明:没有自信就没有胆量,没有胆量就会磨灭想象力和独创精神。所以,缺乏自信是创造力和智慧最危险的敌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话是说每个人都有某方面的不足,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有着或多或少的缺陷和不足。但是能否敢于正视自己的缺陷和不足,而且不被它削弱自信,却是强者和弱者的区别。

    美国总统罗斯福被公认为世界历史上能够扭转乾坤的巨人之一。关于他的国内政绩,关于他在世界历史上曾经发挥的作用,另一位伟人温斯顿?丘吉尔说:“罗斯福是对世界历史影响最大的一位美国人。”

    很难想象像这样的一位伟人会在39岁患上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之后,凭着顽强的毅力积极配合治疗,终得幸免于全身瘫痪;更难想象他后来敢于拄着双拐或坐着轮椅,出现在1932年总统竞选的讲坛上,并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身罹残疾的总统。

    自信在罗斯福一生的成长和事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在第一次就职演说中,针对当时美国社会的经济“大萧条”情景说:“首先让我们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唯一值得恐惧的东西就是不可名状的、未经思考、毫无根据的恐惧,使得转退为进所需的努力陷于瘫痪的恐惧。”

    人们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做到“进不败其志”和“内究其情”。在身处顺境时,还要积极进取,勇于开拓,不改夙志;而身陷逆境之时,则要躬身自省,探究失败之由。此外还应做到无论何时都要对自己充满自信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到成功,才能使自己的学习和事业一帆风顺。

    任何人的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有许多事情并不是人所能控制的。如公司经营不景气,你也许就成了被裁减的对象;或许你家人生病,另一半舍你而去;政府削减了跟你有关的福利;还有难以预料到的天灾人祸,比如地震、水灾、火灾等等,这些事情都可能使你多年的努力付之东流。也许会由于这些原因,你将陷入困境,整天被烦恼困扰。

    罗夫·华多·爱默生说过:“相信自己能,便会攻无不克。不能每日凌越一个恐惧,便从未学得生命的第一课。”

    俗话说,没有过不去的坎儿。一个人在前进的过程中,自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果相信自己的力量,你的力量将是无穷的。但是,要做到这一点,还有一个前提,即我们必须先战胜我们认识上的局限。

    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其实是基于别人的认识,根据以往的经验,根据人类代代相传下来的所谓智慧。但是,别人的认识也好,以往的经验也好,还是人类的智慧也好,都不一定是真理,也会有错误的时候。所以,对于别人的认识,以往的经验,还有代代流传下来的智慧,正确的,我们当然要吸收;而错误的、不合时宜的,我们完全可以置之不理。毕竟,你的人生只属于你。

    在我们的生活和事业中,谁能够再三忍受失败的打击,谁又能再三品尝失败的苦果,谁又能够再三吞咽痛苦的泪水?从此,你烦恼、你沮丧、你恐惧、你焦虑、你忧郁、你悲观、你失望……所有魔鬼对着你狂笑、对着你乱舞、对着你张牙舞爪,它们将撕破你的皮肤、刺瞎你的眼睛、挖出你的心肝,把你变成它们的盛宴。

    这时,你也许会失去第一次跌倒时的勇气,你不愿再次爬起,甚至连尝试也觉得费力。那么,你就得当心这种心态,因为你可能患了严重的沮丧综合征。

    幸好,你患的这种病并不是绝症,只需要一种药就可以药到病除,这就是学会忘记和抛弃。把所有的沮丧和烦恼抛给昨天,重新树立起自信心。这样,成功依旧属于你。正像佛朗西斯·培根所说的那样:“逝者已矣,不能复返,聪明的人现在与将来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因此他们不在过去的事情虚耗光阴。”

    这时,你又重新回到了人生的起点。想想当你第一次站在起跑线上的心态,想想你第一次登上成功峰顶时你的作为,想想你第一次获取成功的原因,你就会发现,你第一次站在起跑线上时,携带着的只有征服的欲望,除了这一份积极的心态之外,你一身轻松,所以,你才能跨越一个又一个的路障,取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总而言之,所有的这一切,都应归功于你积极地面对生活。

    放眼看去,有谁能够不遇困难。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几乎所有的成功者,都曾经身陷困境,往往成大事者所受的磨难最多。然而,所有的成功发展者都明白: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正负的两个面,关键是如何对待这两个面。所以,当他们遭遇困难,身陷绝境时,就能够抛却一切负面、消极的想法。能够不断地给予自己鼓励:我行!我能行!我一定行!正如爱迪生所说:“我才不会沮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