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定让你另选一座城市居住的话,你会选择哪里?向往繁华的,大抵会选择北上广;憧憬浪漫的,可能会移居大理、丽江。
而我会选择绍兴。
“我有故事,你有酒吗?”绍兴,是既有故事又有酒的。关于故事,这里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有范蠡、西施泛舟江湖的故事,有王羲之书字换鹅的故事,有谢安东山再起的故事,有谢灵运“才高八斗”的故事,有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故事,有秋瑾巾帼不让须眉的故事……绍兴,绝对是地灵而人杰。
关于酒,也有故事。绍兴人自古擅长酿黄酒,每当有女孩出生,满月那天家里就会选酒数坛埋到地下,直到女孩出嫁那天才把酒取出来招待宾客。这酒名为“女儿红”,讨个吉利。如果女孩不幸夭折,也把酒取出来,取名叫“花雕”,意为花已凋谢。
当然,绍兴还有陆游的故事。
02.
陆游之所以成为后来的陆游,除去自己后天学习汲取的那部分,应该还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绍兴灵山秀水的滋养,二是家族优秀基因的遗传。
陆游的才华大概来自于祖父。陆游的祖父陆佃是王安石的得意门生,著有《春秋后传》《尔雅新义》,为《春秋》和《尔雅》两部古书赋予了新的生命。《春秋后传》和《尔雅新义》后来也成为陆氏家学的重要典籍。陆游的品格,则受他父亲陆宰的影响更多。陆宰于北宋末年出仕,靖康之变后,陆宰力主抗金,屡受求和派的排挤,一怒之下,陆宰宁闲居家中也不愿与奸佞小人为伍。
公元1125年,那是北宋灭亡的倒数第三年。陆宰奉诏由水路入京,陆游便在父亲宦游之路的一艘小舟中诞生了。也许,这便预示着陆游的一生都不会那么安稳。这一年的冬天,金人就以张觉事变为由开始攻宋了。次年,金兵渡过黄河。第三年,北宋正式宣布灭亡。宋王朝南迁,陆宰也携家眷回到家乡绍兴。可是没多久,金兵进一步南侵,陆宰又带着家人逃往东阳[80]。至此,陆游四岁,这个家庭才算安顿下来。国运丧乱、家庭流离,给陆游幼小的心灵蒙上了沉重的阴影。大概也是因为这些,才使得陆游为国家的统一惦念了一生,忧虑了一生,努力了一生,奔波了一生。
02.
至于几岁能诗、十几岁能文这样的事,发生在陆游身上是再正常不过的,已无新奇。倒是爱情,在那个时代是个稀罕东西。
封建社会里,没有无缘无故的婚姻。李清照嫁给赵明诚是因为门当户对,而陆游娶到唐琬则因为两家是姑表亲。这种关系结为夫妻在现代社会是不合法的,但在一千年前,人们往往称这为“亲上加亲”。情是足够了的,那么爱呢?如果结局是注定,我多么希望这桩婚姻里没有爱,那么日后,两个人也不会那样痛苦。可事实上,他们彼此深爱着对方。
陆游的母亲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孙女,如果陆游与唐琬是姑表亲这个事实成立,那么唐琬也是出身名门。而且据说唐琬的母亲是远近闻名的美女,这样一来,唐琬的容貌与品行便毋庸置疑了,偏偏她又是个才女。一如赵明诚遇到李清照,两个人很快在金石书画研究方面一拍即合一样,陆游与唐琬,既是一对浓情蜜意的小夫妻,又是两个品诗论文的好朋友。
李清照的爱情败给了国运和时局,而陆游的爱情,则是败给了他的母亲。作为母亲,最大的幸福应该来自于儿女的幸福,但作为宰相之后、作为陆氏家族的家长,陆游的母亲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陷于爱情中不能自拔。作为母亲往往还有一个通病,那就是自己的孩子没有错。这桩婚姻出了问题,自己的孩子又没有错,那么错的一定是孩子的配偶。就这样,结婚三年后,在母亲的高压政策下,陆游这段郎才女貌、情投意合的爱情宣告结束了。唐琬被逐出陆家。可两个人爱得是那样深,这段婚姻就是他们的珍宝,他们怎么舍得让它烟消云散呢?陆游拼尽全力在离家稍远的地方置了一处房产,让唐琬居住于此,可以不时来这里与唐琬相见。爱情中女人都是侦探,致力于插手儿女婚事的母亲也是。不久,这一处世外桃源也被陆母发现,这段爱情还是走到了尽头。之后,陆家又为陆游另娶了王氏,唐琬也改嫁给文人赵士程。
03.
去过杭州岳王庙的人大概都不会错过一处景观,那就是在岳飞墓对面的秦桧跪像。铁铸的塑像神情沮丧,面墓而跪,六百多年来,向岳飞、岳云父子赎谢他的罪过。其实,秦桧的跪像不止这一具,目前尚存的,还有在江西、河南、江苏、湖北等地的至少七具。
我还是觉得少了一具,因为他对陆游犯下的罪过,也是不可原谅的。
公元1153年,距离岳飞被害已经十一年了,正是秦桧权倾朝野的时候,陆游走向了科场。那次是朝廷举行的锁厅试,即现任官员及恩荫子弟的进士考试。陆游凭着自己的才学,一举拿下头名,可他并不知道这个头名背后是怎样的风起云涌。
那次考试,一个比陆游小十二岁的年轻人秦埙也走进了考场;那次考试,秦埙的祖父秦桧在开考前以宰相的身份暗示主考官陈子茂,他的孙子定要拿第一;那次考试,公平正义的陈子茂因为选“才”未选“权”而获罪。就这样,陆游拿了头名。
在南宋朝廷上,像陈子茂这样的正义之臣越来越少了,等到陆游第二年参加礼部考试时,考试相关官员全部换成了秦桧的心腹。秦桧对上一次秦埙只得第二而未得第一之事仍耿耿于怀,这一次,又看到了花名册上陆游的名字,怒火中烧,直接命主考官将陆游除名了。相比于李林甫的“野无遗贤”,秦桧的做法荒唐不足,但可恨是有余的。
因为秦桧,世间又多了一个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才子;因为秦桧,南宋朝廷又少了一个能够匡扶社稷、直言进谏的能臣。
命运嫌陆游的痛还不够,又把爱情的伤口重新撕裂。被除名后第二年的春天,闲居在故乡的陆游到城南禹迹寺附近的沈园疏解胸中的苦闷,偏巧遇到了偕夫同游的唐琬。两双充满遗憾与不甘的眼睛对视到一起,曾经的爱与怨就像这沈园中的春草一样杂乱丛生。据说那一次偶遇,唐琬和赵士程表现得淡然而大方,还以酒肴招待了陆游。可能越是烟火气的东西越能勾起人对平常往事的追忆,吃过这顿饭,陆游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伤怀,在沈园的墙壁上填下这首词: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
我从未见过诗人厌恶春天,可就是因为陆游与唐琬分手在春天又重逢在春天,春天在陆游眼里变得面目可憎。也许所有的相遇和重逢都是错、错、错。人更憔悴,春花稀薄,当年的山盟海誓还在,但那封写满情话的信却再无寄托。一切终归罢了。
第二年唐琬重游沈园,见到墙壁上陆游的题词,感慨万千,不久便抑郁而终。她一故去,留给陆游的只剩下一辈子的愧与念。
04.
直到1158年,秦桧病逝的三年后,陆游才踏进朝廷,开始了他坎坷的仕途之路。
臣子大多不易,每一个皇帝都有他的脾气。比如陆游刚刚入朝时辅佐的宋高宗,虽然他偏安懦弱,但却能宽容纳谏。陆游以一个八品闲官的身份为宋高宗一口气提了三个建议,宋高宗全部接受并采纳,还晋升了陆游的官位。可是四年后登基即位的宋孝宗,尽管他一执政就升陆游为枢密院编修官,赐进士出身,可当陆游因为他贪图享乐而进谏时,他却毫不留情地把陆游打发到镇江府做通判去了。
陆游身在镇江心系国事,两次上书献策,为风雨飘摇的大宋江山谋篇布局。然而,陆游的建议不是影响了权臣的利益就是破坏了皇帝求和的计划,他上奏的书信就像一面镜子,让这些人看到了自己的丑陋。可是谁又能承认自己是丑陋的呢?分明是镜子错了。于是,陆游遭到罢免,一颗爱国之心从此无处安放。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游山西村》
关于这首诗,第一,山西村并不在山西,它仅仅是山西边的一个村子,在绍兴;第二,虽然末句提到了“拄杖”,但此时陆游只有四十三岁,他的人生才过了一半。虽然他的人生才过了一半,可他已经放弃了,放弃了官场,放弃了政治,也放弃了胸中的抱负。他开始向往山村的恬远、农民的质朴,以及田园生活的平淡。可这是四十三的陆游的真实想法吗?不。那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果用今时的语言来表达,大抵就是不抛弃,不放弃。
05.
四川是个有魔力的地方,好像诗人都会来这里,好像来了之后都有一段如诗的岁月。李白、杜甫、刘禹锡、李商隐,都是如此。陆游,亦是如此。四年后,朝廷重新征召赋闲在家的陆游,任他为夔州通判。陆游走向四川。
……
十四日,晚,晴。开南窗观溪山。溪中绝多鱼,时裂水面跃出,斜日映之,有如银刀。垂钓挽罟者弥望,以故价甚贱,僮使辈日皆餍饫。土人云,此溪水肥,宜鱼。及饮之,水味果甘,岂信以肥故多鱼邪?溪东南数峰如黛,盖青山也。
……
——《入蜀记》
这部近四万字的《入蜀记》是中国第一部长篇游记。陆游于公元1170年五月从故乡山阴出发,途经今浙、苏、皖、赣、鄂、渝六省市,共五个多月,终于抵达夔州。一路上的自然山水、人文名胜、风土人情、时事局势,加上自己的思辨、审美、论证,陆游把它们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如果那个时代有微博,那么陆游这一路走来,粉丝应该过千万了吧。
公元1171年,与陆游交好的文人王炎出任川陕宣抚使,召陆游为干办公事。此后的八个月,是陆游一生引以为豪壮的八个月,也是他这一世离心中那个收复河山的理想最近的八个月。在这八个月中,陆游随军队到了骆谷口、仙人原、定军山等战争的最前线,到被称为“川陕咽喉”的大散关巡逻,与金人兵戎相见。可是随着王炎调回京城,随着他那篇力主抗金的《平戎策》被否决,陆游的一腔热血再次被泼上冷水。
陆游离开了让他沸腾的战场,回到蜀中出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这个闲职。“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他开始怀抱一颗闲适的心游览蜀中风景名胜。我说四川是有魔力的,的确如此。绍兴的山水那样迷人,可当陆游将自己融入到这片天府之地后,他竟然萌发了要在这里颐养天年的念头。
萌发这个念头时,陆游已经整整五十岁了。换作别人,或许真的就这样做了,但他是陆游,他只允许自己想想。因为仅仅过了一个月,当他得知参知政事郑闻以资政殿大学士出任四川宣抚使时,他又开始大胆上书,建议北伐。算起来,这已经是陆游出仕以来第四次正式上书北伐了。结果可以想象,跟前三次一样,书信石沉大海。
晓束戎衣一怅然,五年奔走遍穷边。
平生亭障休兵日,惨澹风云阅武天。
戍陇旧游真一梦,渡辽奇事付他年。
刘琨晚抱闻鸡恨,安得英雄共著鞭!
——《蜀州大阅》
同年,陆游在蜀州参加阅兵,作这首《蜀州大阅》来抨击南宋王朝的偏安政策。不久作“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的范成大统帅蜀州,这让陆游又一次看到希望,两人很快在战略上达成共识,并成为莫逆之交。可是当那首《蜀州大阅》流传到朝廷时,它又成了那面镜子,于是陆游被定以“不拘礼法”“燕饮颓放”之罪,朝廷勒令范成大将陆游免职。
公元1176年,五十二岁的陆游也像当年的杜甫一样躬耕于成都的浣花溪畔,自给自足。他还给自己取了个雅号——放翁,来回击朝廷上那些小人对他的“狂放”之说。
06.
到了五十五岁左右的时候,陆游在文坛早已是北斗之尊,可他的仕途之路依然那么崎岖、那么坎坷。
公元1179年,陆游任职于江西,主管粮仓与水利,离他大半生以来向往的戎马征战越来越远了。但是这并不妨碍陆游为国家和百姓尽自己的一片丹心,他到任的第二年,江西就发生了水灾,农田尽毁,百姓民不聊生。陆游见状号令各郡开仓放粮,并上奏朝廷告急,请求赈灾,以解燃眉之急。这年冬天,陆游奉诏入京,赈灾得力的他本应该得到朝廷一个大大的赞,却不想又被人以“所为多越于规矩”之罪弹劾。陆游一怒之下重回山阴。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
陆游这次是真的愤怒了。从青年时见山河飘摇对外敌的愤怒,到身临战场兵戎相见的愤怒,到空有报国之志却壮志难酬的愤怒,再到对朝廷懦弱、无力扛起江山的愤怒,每一字每一句都仿佛英雄在滴血。
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努力一次又一次被否定,如果我是陆游,大概早已心灰意冷。但是陆游没有。五年后,已经六十二岁的他再一次被朝廷启用,任严州[81]知州。如果说当年在川陕边界那八个月是他一生中最慷慨豪迈的八个月,那么他在严州的两年时光便是最惬意的,因为在他临赴任之时,宋孝宗勉励他说:“严陵山青水美,公事之余,卿可前往游览赋咏。”由此看来,朝廷并不喜欢他言抗金之事,却钟爱他作山河之诗。陆游不负宋孝宗,他在严州两年,除尽心与本职外,还完成了《剑南诗稿》的整理工作。
公元1188年,陆游六十四岁了,被调回京城任军器少监,掌管兵器的制造与修缮。武器,是冷与热的混合体。那钢铁的寒凉好像渗透了民族的忧愁与苍生的凄惨,那擦拭不掉的血迹又仿佛印刻着战士们那颗报国的炙热之心。这个已两鬓斑白的老者在触摸到武器的那一刻,他又回到了青春。他忘记了之前的种种无奈和不堪,再次上书言事,力图大计。
主和派哪里容得下他!陆游又一次被罢官了。这一次,他们给陆游定的罪名叫作“嘲咏风月”。“嘲咏风月”是个成语,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陆游愤然离京,回到故乡把自己的居所命名为“风月轩”。
回想起陆游几次被罢免的罪名,可气又可笑。他主张抗金,被说成“不拘礼法”;他以常平提举的身份开仓放粮,被说成“越职办事”;他希望国家统一,又被说成“嘲咏风月”。简直荒唐至极,有时候荒唐比利剑更伤人。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诉衷情》
这首词,看几个字就够了。当年单枪匹马戍守梁州,那个“匹”字是何等豪迈;如今关河都在梦中,战袍已被灰土尘封,那个“暗”字是何等心酸;敌人未灭,我鬓先白,徒流空泪,“未、先、空”,是何等遗憾;“心”,是何等威武;“身”,是何等悲凉。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
三万里滔滔奔涌的江河,五千仞上摩日月的山岳,劈空而来。无一字在言情,却又没有一字不在述说着诗人对祖国的深爱。忽然,这爱就陷入到地狱,在无尽的侵略中,在无尽的黑暗里。被陆游打动是因为末句的“又”字,一个“又”代表了无数次的失望、绝望之后,仍怀有希望。这一年陆游已经六十八岁了,可他不放弃,不甘心。
公元1202年,在被罢官十三年后,陆游再一次奉诏入京,编修国史。第二年,国史编修完成,陆游正式致仕,时年七十九岁。
07.
我们再为爱情宕开一笔吧。
从那一次沈园重逢后,陆游展示给我们的只有他的壮心,痴情好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其实不然。陆游从来没有忘记过那份真挚的爱情,也从来没有忘记过唐琬。之后的每一次归乡,每一次启程,他都要去沈园走走,似乎只有那个人才懂他的失落与欣喜、悲伤与欢愉。也可以说,所有的宦海沉浮他都可以放下,唯有那段爱情,他放不下。
四十六岁时,他赴任夔州,路过唐琬的家乡时写下“照江丹叶一林霜,折得黄花更断肠”;六十三岁时,陆游采菊作枕头,想起当年唐琬为他缝制菊枕,不免伤怀,写下“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六十八岁时,陆游再游沈园,发现沈园已易主,又想起伤心往事,于是在一小石上写下“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断肠,又见断肠。我们不难看出,唐琬故去之后的每一年、每一天,陆游都是在怎样的苦楚中度过的。
七十五岁时,陆游在被罢免的日子中煎熬着。算起来,距离唐琬离开也已有四十四载。他又来到沈园。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沈园二首·其一》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沈园二首·其二》
我有幸去过一次沈园,是冬日里,腊梅花开得正盛。也许是那腊梅的香气让人陶醉,我一下子就想起了陆游与唐琬的爱情,以及写在这园子里的诗句,于是随手写下一段句子——沈园柳老,奈何情好。红浥鲛绡,斜阳画角。风干泪痕妆欢,情漫漫;曾是惊鸿当年,恨阑珊。
08.
我忽然想起了屈原,他受过太多太多的委屈。他不被重用,他被谗言诋毁,他被驱逐楚国,然而这些都没能将他击倒。最终,让他无法再在这世上活下去的是他听说了祖国灭亡的消息。陆游与屈原一样,他的生命和这个国家是紧紧绑在一起的。他八十五岁那一年,北方传来了“嘉定和议”签订的消息,至此,北伐彻底宣告失败。陆游病倒了。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这是陆游的绝响,是他留给儿子的遗嘱,也是他在世上最后的呐喊。
09.
陆游一生作万首诗,这是个奇迹。他也有一首词,让人着迷。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他曾用“一树梅花一放翁”来表达他对梅花的热爱。爱它什么呢?一定是梅花的不屈、不群、不媚、不俗。而那如故的香,大概就是他不曾老去的壮心和永不褪色的痴情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