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故意杀害一个信士,谁要受火狱的报酬,而永居其中,且受真主的谴怒和弃绝,真主已为他预备重大的刑罚”(4:93),“他们只祈祷真主,不祈祷别的神灵;他们不违背真主的禁令而杀人,除非由于偿命;他们也不通奸。谁犯此类[罪恶],谁遭惩罚;复活日要受加倍的刑罚,而受辱地永居其中”(25:68-25:69)。即使是在战争状态下,穆斯林也要严格自律,“信道的人们啊!当你们为主道而出征的时候,你们当事事审慎,你们不要对向你们表示和平的人说:‘你不是信士。’”(4:94)
据《穆斯林圣训实录》记载,先知穆罕默德说:“整个俗世的消失,在真主看来,也不及杀害一个顺主的人严重。”据《布哈里圣训实录》记载,先知说:“一个信士只要没有非法杀人,那么他始终在他的信仰的庇护之下。”
据《艾布·达乌德圣训集》记载,先知说:“除故意杀害信士的人和至死还是多神教的人外,任何罪责或许都得到真主的赦宥。”据《艾布·达乌德圣训集》记载,在胡奈因战争后,先知穆罕默德巡视战场时,看到一具女子的尸体,便说:“我看到的是什么啊!”在场的人回答说:“这是一个女子,是哈立德·本·瓦利德杀的。”先知便对在场的一个人说:“去找哈立德,告诉他真主的使者禁止他滥杀小孩、妇女及奴仆。”“真主的使者啊!难道他们不是异教徒吗?”先知回答说:“你们之中最好的人,最初不也是异教徒的小孩吗?”
蒙昧时期的阿拉伯人,罔顾生命的尊严,把杀人看作维护部落、氏族,乃至个人名誉的一种手段,往往因为一头牛、一头骆驼,乃至一句不和的言语而兵刃相见,血溅五尺。先知穆罕默德十分清楚这种遗毒的危害,因此反复强调要坚决禁绝。据《布哈里圣训实录》记载,先知说:“在我离世后,你们不要再变成拒信者,即互相残杀的人。”先知同时还强调,参与杀人或在场围观的人也逃脱不了罪责,“你们任何人不要旁观一个人被不义地杀害,因为真主迁怒旁观杀人现场而不予制止者”。
伊斯兰教的上述戒律,是建立伊斯兰社会的立法指导,但也同样适用于穆斯林社会以外的人。伊斯兰教认为,人类的生命是受真主保护的。正因为是人,真主才禁止杀戮,以维护人的生命的不可侵犯性。据《布哈里圣训实录》记载,先知穆罕默德说:“谁杀害与穆斯林缔结和约的非穆斯林,谁就闻不到天堂的香味,即使它传遍四十年的路程。”据《奈萨仪圣训集》记载,先知说:“谁杀害了伊斯兰社会的非穆斯林公民,谁与天堂的气味无缘。”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