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英雄刘永福-人心向背,壮士殉国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一节 汤兴蒙冤

    在台南参加了刘永福的盟誓大会后,吴汤兴和徐骧肩负刘永福托付联络台北府和台中府抗日军民共同对敌的任务,回到了家乡台中府。这时,他们才发现,台中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原来,得到朝廷的内渡命令后,台湾镇总兵吴光亮、台中府知府孙传衮等都纷纷遵旨内渡,唐景崧则在临走前委任黎景嵩署理台中知府。黎景嵩,字伯鄂。长期在福建任职,做过马巷通判、基隆厅等职。为人尤喜轻财帛、尚气节,经济优长,复工吟咏。此次署理台中知府是在其他官员纷纷内渡之后,但仍毅然以力保危局为己任,从容受篆[1],激励士卒,勖以忠义。遂使士气已疲还复伸,军威稍减而复振,算是一个临危不惧,勇于抗日的爱国官员。只是自视甚高,有点刚愎自用。

    黎景嵩初到台中,对台中情况可谓两眼一摸黑,特别是手下没有得力的人可用,心里正在焦急,看到吴汤兴和徐骧来谒,当然十分高兴。接见交谈起来,知道两人是抗日义士,更是如获至宝,谈得十分投机。只是听到两人绘声绘色地描述台南的盟誓大会及众人共同拥戴刘永福为盟主时,心里有点儿不以为然,心想:“刘永福一介武夫,到台湾未久,声望未彰,还不如自己呢!由他当盟主还不如由自己当盟主!”由于存有这种想法,所以当吴徐二人提到台南台中联盟,以刘永福为主,黎景嵩为辅,共襄抗日大计时,黎景嵩就没有马上表态,而是推说台中现在百废待举,寸功未立,贸然与台南结盟未免面子上过不去。因而主张早日组织台中的抗日部队,与倭寇打上几仗。有了战功,再讨论与台南合作的事情。吴徐二人也是杀敌心切,早就想真刀真枪和日本人开仗,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决定由吴徐二人马上着手招募队伍。黎景嵩还派人叫来苗栗知县李全,当面商讨如何筹集兵粮军饷,初步议定:开设筹防局主持招募部队事,为了鼓励士气,争取初战得胜,答应吴徐二人招募的部队每人每月发军饷12元,这是很高的薪水了,因为当时清军士兵的薪水是每月4元左右。

    由于得到黎景嵩的大力支持,吴汤兴和徐骧很快就招募到6营约3000人,名为新苗军。这里,杨载云来到台中,黎景嵩也命他招募到4营约2000人,名为新楚军。两军共约5000人。于是,黎景嵩集众列营,祭旗誓师。吴汤兴第二天并发布告示,宣称抗日义军“尽属天朝赤子,誓不向夷”!接着率军北上,与活跃在台北的台北义军会合,或以堂堂之阵,或以暗袭之兵利用各种办法截击从台北南下新竹的日军近卫师团的先头部队。一次,甚至将日军的一个中队围困在大湖口,两天后才被日军突围出去。

    日军近卫师团闻报后,派出大部队南下,一路击退义军的抵抗,占领了新竹县城。但抗日义军并没有因而溃退,反而采取游击战术,不断乘隙进攻日军。但日军近卫师团毕竟装备精良,士兵素质较高,他们及时调整战术,除了逐个消灭台北的抗日义军,并再次击败前来进攻的新楚军和新苗军。然后集中主力南下作战,台中抗日义军面临沉重的压力。

    当日军逼近的危急时候,台中义军却发生了内讧。原来,以前黎景嵩允许苗栗县将所征收的钱粮供给吴汤兴的新苗军,必然会影响到县里的日常开支和运作。如果新苗军总是打胜仗,那一切都可忍受。但现在却打败了,相应地,县里的供给就不那么容易得到了。但军情急如星火,后勤供应不上,可是会影响战事的。吴汤兴多次向县里索取,但县里都不给,只得拿着粮串自行向百姓征收。苗栗知县李全对此十分不满,于是向黎景嵩告状,“以吴汤兴徒博虚名,全无实际,所收饷多为中饱,以前各军攻打胜仗,都是徐骧出的力,而吴汤兴冒为己功,详报上宪。”李全另保粤人富户黄南球甚洽众望,可为诸军统领,请黎景嵩收回吴汤兴的“统领关防”。而吴汤兴也向黎景嵩上书反映李全的短处,请黎景嵩撤换李全。双方这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黎景嵩无法处理,只好叫苗栗绅士劝和,但没成功。

    吴汤兴和李全又把官司打到台南刘永福处,刘永福正发愁无法和台中联系,没有理由出兵援助台中,于是想借机兵援台中,就回电表示,要派人到台中处理此事。

    当刘永福与众人商讨由谁带兵前去援助台中时,原来坚决辞去台湾道职务的易顺鼎却出人意料之外地积极起来,自告奋勇要带队去援救台中,并夸下海口:“愿统一军往援,兼谋恢复台北。”即他此去不但援救台中,还要收复台北。刘永福听到这话当然很高兴,当即定议拨3营士兵给易顺鼎统领,而以吴彭年为营务处,襄助一切。刘永福很快就给易顺鼎送来任命照会和统兵关防。其任命照会称:“钦命帮办台湾防务、统领福军、闽粤南澳总镇、依博德恩巴图鲁刘为照会事:为照台北基隆已被倭人占据,亟应前往收复。本帮办镇守台南,地方紧要,不能分身。兹适有贵道奉差来南,自愿驰往中路,督率各营,相机进剿。应拨镇海中军副营、福字先锋左营、道标卫队营共三营,先归统领。并照送关防一颗,文曰:统领福字先锋左营、镇海中军副营、道标卫队营关防,相应备文照送。”从这份照会来看,刘永福对于首次派兵驰援台中,是何等的郑重其事。而其给易顺鼎率领的军队中有“道标卫队营”,这是专门为台湾道做警卫的军队,配给易顺鼎率领,是否有让易顺鼎带出感情后,愿意接受台湾道职务的意思?

    易顺鼎接过照会后,立即与吴彭年商量进兵台中的事宜:“拟定近日开往彰化,会合黎景嵩、吴汤兴两军及台中义勇,先扼守大甲溪南岸,然后传檄台北,共图恢复大计。”易顺鼎还考虑到所带3营每月饷银共须七八千两,要吴彭年向刘永福要求预支部分,吴彭年答应而去。

    谁知,等到吴彭年从刘永福处预支饷银1万两,兴冲冲地来告诉易顺鼎时,易顺鼎却变卦了。原来,在吴彭年离去后,易顺鼎一些在台南的老乡,“以余辞道篆而领孤军为非计,争相谏阻”。同时,易顺鼎又得知台中情况十分困难:“又接黎守电信,极言台中富民尽去,无饷可筹,尚欲望台南接济云云。”因此,易顺鼎权衡利害:“考虑到自己没有官职在身,地方官员不归自己指挥节制,军队的饷源毫无把握保证筹足,手下的将士也和自己不相习熟悉,指挥起来不能得心应手,这三条都是危险之道。虽然对于自己来说危险固不足畏,但无如冒着危险而无济于抗日大局何?”于是,易顺鼎改变主意,借口回内地向各督抚求援,而拒绝领兵驰援台中。由于彼此之间并无上下级隶属关系,刘永福也不便勉强,让易顺鼎带上向各督抚求援的信件,登船内渡而去。

    易顺鼎的临阵脱逃,正应了时人对他的评论:“能说不能做”。意即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其实,从当时的大势来看,两国军力差距很大,台湾抗日最终都会失败,不是刘永福、易顺鼎等人区区之力所能挽回的,易顺鼎对自己估计还是过高了。

    第二节 台中英烈

    虽然易顺鼎临阵脱逃,但台南援救台中已是箭在弦上,不容改变了。于是刘永福改派记名提督李惟义代统原来拨给易顺鼎的3营士兵,仍由吴彭年为营务处赴援台中。7月20日,当他们率军到达彰化时,合城的绅民都出来迎接。时吴彭年39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被誉为“胆略不凡,有儒将风”。他们和台中义军会合后,马上严申军令,逃兵皆杀之,不徇情面。并召集四邑绅士,筹款募兵。8月5日到达大甲溪。

    在彰化,黎景嵩因新楚军统领杨载云率军进攻新竹失败,改任李惟义为新楚军统领,率所部前赴新竹城外督战,设大营于苗栗、新竹两县之间的头份街,距新竹约40里。当时,新楚军已编为7营,新苗军编为6营,但屡经作战,人员多有伤亡,即使加上李惟义所率1营,合起来也不到5000人。而他们要面对的日本近卫师团则将近1万人,人数相差悬殊。不仅如此,两军武器装备的优劣、军事素质的高低也有天壤之别。因此,未经作战,胜负已分。

    台中府领台湾、彰化、云林、苗栗4县及埔里1厅。苗栗县居北,与台北府的新竹县接壤。台湾县和埔里厅居中,彰化、云林居南。

    8月8日,新竹日军主力在日本军舰的配合下,倾巢而出,分三路向抗日义军扑来。他们先用两天时间,逐个攻占抗日义军设在新竹城外虎头山及鸡卵面山、尖笔山上的阵地,驻守在这几座山的抗日义军寡不敌众,稍作抵抗后即向头份大营撤退。8月10日,日军集中兵力向头份发动总攻,新楚军和新苗军奋起抵抗,殊死作战。日军开放开花大炮,子如雨下,硝烟散布,不见人面。激战中,诸军及李惟义抵敌不住,纷纷撤退。只有新楚军前统领杨载云力战,不避日军炮火。回见大营已破,尤复奋身殿后,身中数枪而逝。

    日军攻占头份后,又乘胜集中主力进逼苗栗。苗栗县并无城池,吴彭年所率1000士兵驻扎在苗栗的东畔山上,构筑堡垒,修建棚舍,树立旗帜,设阵防守。8月13日,5000日军前来进攻。日军开始派出小部队,每一队数十人,每战一排四五人,错落散布,有进无退。接着是马驮大炮,一刻钟放数十响,如流星飞打,我军皆退却。吴彭年初骑赭马出阵,鞭之不行,再换白马始行,亲督诸军力战,手刃逃兵数人。黑旗管带袁锡清、帮带林鸿贵,身先士卒,屡冲敌锋,先后被日军打死,苗栗东畔山失守。吴彭年带残兵撤退到大甲溪。

    这时,在头份败溃的新楚军和新苗军余部先后绕道回到彰化,向知府黎景嵩追索欠饷。黎景嵩因府库告罄,而各富绅又不肯捐助,只得将所存抄封两万两给付欠饷,然后命李惟义率军前去听候吴彭年指挥,“彭年张军幄,朝将校,晓譬大义,军心稍定”。吴汤兴则继续留在彰化募勇。

    8月22日,跟踪而来的日军开始进攻大甲溪。当时,吴彭年吸取前次战败的教训,将部队分为三部分:徐骧带一支小部队在大甲溪北岸设伏,另一支小部队在南岸设阵,吴彭年自率主力在阵后设伏。当天,日军以汉奸开路当前锋,13人为一队,每队有一个日军督阵,而以日军的马炮队随其后。当前队打败时,日军的马炮队横阵继进猛击,弹急如雨,我军大队首当其冲,死伤枕藉,大败退。日军追击,时吴彭年率兵设伏,猛轰之,日军阵势大乱。我军趁机反击,日军大败逃跑。吴彭年穷追十余里,追至一条小溪,日军渡河潜逃。但刚渡到一半,而徐骧所带设伏兵从林中突出,与吴彭年的追兵前后夹击。日军丢下50多具尸体张皇逃遁,我军夺得许多枪械。吴彭年军得胜回归,路过海口,看到有几艘日军的运粮船停泊港内,有个名叫吴正川的亲兵,英勇善战,马上率七星队的几个战士,踊跃登上竹筏,向日军的运粮船追去,日军开枪射击,吴正川避过敌弹,跃登敌船,将船上日军杀死,夺取敌船。

    第二天,日军继续进攻大甲溪。汤人贵率福军先锋营首当其冲,相持作战;袁锦清、徐骧由溪湾左右绕出,攻其两侧。日军本已被击退,却突然听闻后路大营失陷,各军震骇,遂哗退。原来,新楚军统领李惟义作战素来畏葸,但却为黎景嵩赏识。前次战败后,本应惩处,但因黎景嵩为他求情,所以,刘永福仍让他作为大军的后援。当时日军被汤人贵、袁锦清的部队阻挡无法前进,于是就用重金收买土匪,冒充是日军,前去袭击李惟义的部队,李惟义惊恐逃遁,前敌受到影响而败。袁锦清扼守大甲溪,抵死不退,率健卒50多人向日军冲锋,颇有斩获。但日军的炮兵赶到,弹如雨下,袁锦清等50多人壮烈牺牲于日军的炮火之下,日军占据了大甲溪。

    吴彭年自大甲溪战败,率残部退回彰化,吴汤兴、徐骧各率所部来会。当时,日军乘胜追踪而来,形势严重。彰化官吏中有人劝吴彭年弃城他走,吴彭年严厉拒绝了:“我们弃城他走,人固然安全了,其如土地何?而且我们又有何面目去见台湾父老呢?”并誓死要保卫彰化。吴彭年并将自己的决心电告刘永福。刘永福疑惧,感到吴彭年有以身相殉的意思,复电称:“日兵来攻,你就尽力抵御,如寡不敌众,就可以考虑撤退,死守无益!”吴彭年看完电报后对着部将长叹道:“吾与台事毫无责守,区区寸心,实不忍以海疆地拱手让人,今刘帅谕我死守,诚知我也!”而吴汤兴、徐骧也请力主抵抗谓:“不战而退,何颜见刘帮办乎!”

    于是,台中义军继续与日军作战。8月24日,徐骧率义民300人,迎击日军。徐骧知道日军枪炮火力猛烈,自己部队肯定难以抵挡,他就命令义民埋伏在山弯丛竹中,自己则率领数十人树一面大旗引诱日军。日军果然追来,猛烈进攻。徐骧伪装败退,引日军来追过山弯。这时,营官陈仕高率镇海中军正营来接应,而营官陈尚志率新楚左营由左路,吴汤兴、孙仲安率义民4000人由右路包抄至,截日军为两段。日军后队先退,为徐骧的伏兵要击,死伤很多,士气沮丧。吴汤兴要指挥部队追击,以便夺回大甲溪,但大甲溪的日军的排列枪炮防守太严,义军无法取胜,到半夜时收队回归。

    8月26日,义军再与日军作战,再次打败日军。日军退入后山,吴彭年率军追击,也进入后山。并将情况电报刘永福,称要在数日内准备全歼这股日军。刘永福却大吃一惊,不禁拍案大叫:真是书生误事!因为日军所以会退入后山,必定有汉奸土匪作内应。况且后山有几条小路可以通到彰化城外的八卦山。如果日军真的探知这些进攻道路,则彰化不保矣!

    为了加强彰化的军力,27日,刘永福派王德标、刘得胜、孔宪盈、李士炳4营及旱雷营孔博一营来援助彰化。这支生力军斗志昂扬,到达当天就出动与日军作战。率领七星营的王德标勇毅敢战,看到有一支从海边运粮欲接济日军的运输船从上游顺流而下,其他部队阻止不住,王德标就率七星营下到水中阻挡。突然有200多名日兵来战,七星营毫不示弱,也列队迎击。日军向南打,七星营向北打,两岸子弹簌簌如雨下,其他黑旗军则趁机夺取日军的两只运粮船,日军其他的运粮船则大半倒在河中。战到日暮,两军收兵,七星营毫无损失。

    彰化县城依凭八卦山筑成,城周900余丈,是个小城。很早以来,人们因为该城完全受八卦山控制,不利守御,曾多次建议移城别筑,却一直迁延未行,只是在八卦山建筑炮台以护卫城池。据说,八卦山炮台以石垒壁,有可容1营多兵力的兵营,设置重炮1门,山炮1门,及后装炮2门,并有军械弹药库,唯对后路未曾设防。这座炮台的得失关系到彰化的存亡。

    由于有援兵的到来,彰化守军增加到3000余人,吴彭年遂将防务作如下部署:八卦山为布防重点,由吴汤兴、徐骧率新苗军两营,李士炳率七星队1营,沈福山率黑旗军亲兵队1营共4营驻守。吴彭年则率王德标、孔宪盈等部驻守距彰化城北5里的笳冬脚,孔博则率旱雷营往后山布雷,以防日军从后路偷袭。对于吴彭年的部署,黎景嵩很不以为然,曾向台南乞援:“并谓土匪引贼进攻八卦山,吴彭年在彼死守,恐不能胜云云。”

    8月28日,日军近卫师团1万余人分两路向彰化发起总攻,其主力为右翼,进攻笳冬脚义军,目的是牵制此处兵力不能援救八卦山。作战开始,王德标跃出阵,势头很猛,七星队将士跟着冲出,日军多有死伤不能前进。另有一支日军想从河溪寻找进攻路径,七星队则5人为一组,以背相向,回环开枪,共成数十队,呼声大作,其余的黑旗军部队也左右援应。激战中,王德标身受数枪,但坚立不退,指挥将士截击日军。

    与此同时,日军的左翼亦向八卦山进攻,以猛烈的炮火掩护6个中队的步兵,从东、西、南三面向八卦山炮台发起冲锋。炮台守军立即开炮抵御,吴汤兴脚踏一双草鞋,持枪指挥部下还击,徐骧奋勇作战。但日军的炮火太猛烈,吴汤兴、李士炳、沈福山先后中弹牺牲,只有徐骧率残部数十人走后山,突围逃往台南。

    却说吴彭年正在笳冬脚督战,忽然闻报八卦山失守,便勒马率七星队300余人回身来救。却被日军开放大炮轰击,七星队伤亡几尽,左右见日军炮火猛烈,欲保护吴彭年退走,但吴彭年坚持不退,而日军子弹如雨下射来,吴彭年及所乘白马身中数弹,死于阵中。

    日军既占八卦山,遂分兵三路从东、南、北三门入踞彰化。黎景嵩在李惟义等护卫下,仓皇从西门逃往台南,王德标也被左右挟持下,退往嘉义。

    闻悉吴彭年殉国的噩耗,刘永福悲悼哀痛,十日不见客,对灵位恸哭不绝!

    注释

    [1]受朋篆:接受任命。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