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的发作与过敏、环境污染等因素密切相关,病理复杂,治愈困难,如果在幼儿期积极治疗,可以治愈。同时,如果家长为孩子详细地写哮喘日记,可以为治疗提供帮助。
什么是哮喘
喘息对于婴幼儿来说,是一个常见的症状。由于婴幼儿的支气管发育不完善,气管的管腔狭窄,当孩子得了气管炎、肺炎等疾病时就容易发生喘息。喘息是气管变窄的结果,可能导致孩子缺氧。孩子缺氧就会烦躁、哭闹,哭闹会加重孩子对氧气的需要,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因此,喘息很容易导致2岁以下的婴幼儿心脏功能衰竭。
2岁以下的孩子还容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这种病毒专门破坏细支气管和毛细支气管,导致比较严重的喘息。如果被破坏的气管不能及时恢复,很容易导致孩子的喘息反复发作。另外,过敏原也会引起孩子气管的炎症,如果合并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就更容易发生哮喘。
哮喘是一种慢性肺部疾病,气道有炎症,并呈高反应状态,对各种刺激可产生反应,所以症状常可反复出现。
哮喘也是一种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疾病,工业产品越丰富、绿化率越高、宠物越多,发病率就越高。也就是说环境中的过敏原浓度越高,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就越高。过敏原主要包括工业污染、花粉、宠物的皮毛以及分泌物等。欧美的发病率远远高于我国,我国城市儿童的发病率高于农村,发达地区儿童的发病率高于欠发达地区。
哮喘的首发症状一般出现在3岁之前,其中大部分发生在1岁以前。很多孩子在69个月的时候患毛细支气管炎或者喘息性支气管炎,这也很可能是哮喘的首发症状。哮喘的特点是反复,如果孩子3岁之前得气管炎超过2次,就要考虑孩子是否患有哮喘。哮喘的诱因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疾病:呼吸道感染诱发婴幼儿哮喘最为常见。
2.过敏原:呼吸道吸入的过敏原诱发,例如吸入尘螨、花粉、宠物皮屑、昆虫排泄物、刺激性气体、飞尘等。孩子喝了牛奶,吃了鸡蛋、鱼、虾、蟹、花生、黄豆、巧克力、水生贝壳类等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也会诱发哮喘。
3.气候:冷空气刺激可使孩子的呼吸道处于高反应状态,从而诱发哮喘。
4.运动:大多数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的患儿,容易在持续运动后诱发哮喘、咳嗽及胸闷,剧烈的长跑最容易促使潜在性哮喘发作。
5.药物:阿司匹林是引起哮喘的最常见药物。毛细支气管炎多发于18个月以下的孩子,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或者副流感病毒引发。病毒从上呼吸道蔓延到中小支气管和毛细支气管,引起上皮细胞坏死,使气管黏膜水肿和渗出,从而导致毛细支气管部分梗阻。
患有哮喘的儿童主要有以下特点:
1.冬春两季发病较多,呼吸困难,有鸣音,但起病较缓,支气管扩张剂无显著疗效。
2.过敏体质的孩子被合胞病毒或其他病毒感染时,容易引起毛细支气管炎,跟喘息性支气管炎以及哮喘有一定的关系,但三者之间转化的机理还不是很清楚。
3.常在上呼吸道感染后23天内出现持续性干咳和发作性喘憋。喘憋发作时,呼吸浅而快,常伴有呼气性喘鸣音,每分钟呼吸6080次,甚至更快。
心率快,可达到每分钟160200次,同时鼻翼明显扇动。严重的患儿可出现口周、口唇及指甲紫绀,可合并心力衰竭、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及呼吸性酸中毒等酸碱平衡紊乱。
喘息性支气管炎又被称为哮喘性支气管炎,以咳嗽和喘息为主要表现。这个病和哮喘的关系密切,3岁以下的婴幼儿多发,经常反复,被很多医学专家认为是一个过渡性的诊断。
喘息性支气管炎一般由病毒感染所致,病毒首先感染上呼吸道,引发咳嗽,继而感染往下蔓延,引起支气管壁发炎,黏膜充血水肿,管壁肌肉痉挛,支气管因而变得相对狭窄,产生哮鸣音。
主要有以下特点:
1.伴有喘息症状,并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多数可能会自然缓解。从临床和预后考虑,喘息性支气管炎被作为不同于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的独立性疾病。2.发病原因由多种因素引起,首先是婴幼儿的支气管相对狭窄,黏膜充血和水肿后,分泌物不容易排出,持续刺激导致支气管痉挛而引起喘鸣。
3.患儿一般有湿疹或者其他过敏史,或者有家族遗传史。多在上呼吸道感染23天后出现喘息性呼吸困难、鼻翼扇动,喘息昼轻夜重,常在烦躁哭闹时加重,安静时减轻。
4.喘息一般无明显发作性,一般慢慢加重,并非突发突止。有时喘鸣声虽然大,但呼吸困难不明显。
5.有一定的复发性,大都与病毒感染有关。大多数可以治愈,没有后遗症。
孩子5岁之前患喘息性支气管炎很少超过3次,部分病例在数年后可发展为支气管哮喘。
喘息性支气管炎和哮喘在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尤其是临床治疗方面差别不是很大。如果说有差别,那就是喘息性支气管炎与感染的关系更密切,喘息性支气管炎的自愈率更高。但很多学者认为一个孩子患过3次喘息性支气管炎就要考虑诊断为哮喘。
毛细支气管炎和哮喘的关系不如前者密切,但临床观察发现也有三分之一的毛细支气管炎患者日后会发展成哮喘,但不一定是因果关系。虽然我们可以预测毛细支气管炎很可能发展为哮喘,但无法用哪个指标来预测具体哪些患者将来会出现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发病2次后,如果再次发生,我们可以诊断为哮喘。但毛细支气管炎与哮喘之间还没有这样的关系。
对于以上三种喘息性疾病,雾化治疗的效果好,副作用小。雾化治疗是近十年来在儿科使用越来越多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咳嗽、喘息、痰多、声音嘶哑和憋气。雾化是用专门的装置将药物溶液雾化成细小的雾粒或微粒。这些雾化颗粒或微粒悬浮于气体中,随着患儿的吸气过程进入声带、呼吸道和肺部并沉积,从而达到消炎、镇咳、祛痰、解除支气管痉挛的目的。这种方法用药量少、副作用小,不需要孩子特意配合,很适合喘息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和哮喘的治疗。
娇娇,5个月,咳嗽、喘息5天,痰多,烦躁,不发热,已经输液5天,缓解不明显,诊断为喘息性支气管炎。这种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主要表现为喘息和痰多,以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使用抗菌素和激素进行输液治疗。改为雾化治疗后,使用药物有布地奈德、特布他林,一天雾化4次。一天后,病情明显缓解,改为一天2次,连续雾化5天痊愈。哮喘的常见诱因有呼吸道感染、过敏原、冷空气刺激、运动、阿司匹林药物等。大多数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的孩子,容易在持续运动后诱发哮喘、咳嗽及胸闷,剧烈的长跑很容易促使潜在性哮喘发作。雾化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和哮喘等喘息性疾病,效果好,副作用小。雾雾化的药物颗粒小,可以直接到达细支气管和肺泡,直接对抗炎症。布地奈德具有强大的局部抗炎作用,是静脉用激素的上百倍,基本不会进入孩子的血液,大大降低了药物的副作用。特布他林可以扩张支气管,减少喘息,帮助排痰。二甲以上的医院都可以做类似的治疗。
虽然雾化治疗效果显著,但也有局限,可以使用的药物不是很多,主要是雾化激素类药物和支气管扩张剂。作为雾化的激素类药物必须具备局部作用强大,而且还很少被吸收入血的条件。目前可以使用的激素类药物也只有布地奈德。以前普遍使用的地塞米松不具备这个条件,它的局部作用甚微,需要通过吸收入血才起作用。不建议让3岁以下的孩子使用中药雾化,因为这些药物的成分不明,直接到达细支气管和肺泡,可能会刺激这些细胞上的感受器,加重咳嗽。
温馨提示
哮喘的首发症状一般出现在3岁之前,其中大部分发生在1岁以前。很多孩子在69个月的时候患毛细支气管炎或者喘息性支气管炎,这很可能就是哮喘的首发症状。哮喘的特点就是反复,如果孩子3岁之前得气管炎超过2次,就要考虑孩子是否患有哮喘。雾化治疗是近十年来在儿科使用越来越多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咳嗽、喘息、痰多、声音嘶哑和憋气。雾化是用专门的装置将药物溶液雾化成细小的雾粒或微粒。这些雾化颗粒或微粒悬浮于气体中,随着患儿的吸气过程进入声带、呼吸道和肺部并沉积,从而达到消炎、镇咳、祛痰、解除支气管痉挛的目的。这种方法用药量少、副作用小,不需要孩子特意配合,很适合喘息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和哮喘的治疗。
这样做,可以防治哮喘
哮喘是儿童常见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吐痰为主要症状。典型的哮喘诊断不难,但轻症和特殊类型的哮喘,误诊率、漏诊率很高。国内一项调查显示:轻症和特殊类型哮喘的延误诊断率高达42%。所以,应提高对哮喘,尤其是不典型、特殊类型哮喘的认识。
1.咳嗽变异性哮喘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近年才被认识的疾病。其特点为:患儿多有个人或家族过敏疾病史;慢性刺激性干咳常为其唯一的临床表现,少数可伴有胸闷、咽痒、流鼻涕等。
容易在春秋季节反复发作,夜间、清晨、运动后较重。病程可持续数日到数年,运动、感冒、接触过敏原常为其诱发因素。本病使用抗菌素和止咳药均无效,应用平喘、抗过敏药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效。
患儿陶陶,4岁,反复咳嗽一个月,主要是早晚咳嗽。吃了各种止咳药和消炎药,但效果不好。
后来家长找到我,我诊断为咳嗽变异型哮喘,使用顺尔宁和丙卡特罗3天后缓解,陶陶一周后就不咳嗽了。
2.过敏性咳嗽
过敏性咳嗽的特点是“咳三阵”,即清晨醒来咳一阵,晚上临睡前咳一阵,到了半夜醒来还要咳一阵。轻者咳510声,无痰,有时咳出少量白色泡沫黏痰;重者每咳一阵要咳510分钟,连续咳嗽声如开机关枪。有时很像百日咳,咳得面红耳赤,眼泪鼻涕一起流。
剧烈咳嗽还会导致呕吐。还有的小孩常在运动后或在吹到冷风、吃了冷饮后咳嗽发作。
但这些过敏性咳嗽的孩子并不表现为哮喘的症状,肺部听诊也无哮鸣音,不发热,临床上无感染症状。去医院就诊,常被误诊为“支周炎”“间质性肺炎”或“支原体肺炎”,甚至误诊为“肺门结核”,给予抗结核治疗。
这些患儿往往有过敏史(如奶癣、过敏性鼻炎等),他们的家人中也有过敏性疾病史(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
患儿豆豆,7岁,咳嗽10天,经常遇风遇冷咳嗽,夜间和晨起咳嗽,服用了各种止咳药物,但效果不好,过敏原测试发现豆豆对花粉和螨虫过敏。我诊断为过敏性咳嗽,服用氯雷他定3天后就不咳嗽了。
3.运动性哮喘
运动性哮喘可见于任何年龄,但男孩的发病率较高。其特点为:在持续510分钟以上的剧烈运动后,孩子容易出现胸闷、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并可听到哮鸣音。
运动停止后在510分钟内症状消失,但也可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持续一小时后可逐渐缓解,少数严重者可持续23小时。
这种哮喘与运动的强度及当时的天气状况有关,短于5分钟的运动,或散步、跳舞等轻微运动,一般不诱发哮喘。爬山、跑步、打球比游泳、划船、骑车更容易诱发运动性哮喘。
这种哮喘容易预防,避免长时间剧烈运动,或运动前15分钟服用顺尔宁、酮替芬、色苷酸钠等药物均可有效预防,发病后服用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有效。
患儿艳艳,14岁,反复咳嗽5年,每次跑步以后都会咳嗽,哭后也会咳嗽,吃了抗过敏药物顺尔宁和丙卡特罗后病情缓解。以后在剧烈运动前半个小时,吃一片顺尔宁,咳嗽基本不再发作。
4.尘螨性哮喘
尘螨具有一定的致敏性已为国内外学者所公认,不论螨是活的还是死的,螨的分泌物、排泄物以及它们身上蜕下的皮壳都是致敏原。这些致敏原随着铺床、叠被、扫地时飘浮在空气中,被孩子吸入支气管中,其中被分解的微小颗粒,还可深入到毛细支气管中。
过敏体质的孩子,在尘螨致敏原的刺激下,可能出现咳嗽喘息,常在夜间发作。春秋季节螨虫繁殖高峰期间,咳嗽喘息加重,症状多在2岁前出现。
患儿芊芊,8岁,反复咳嗽喘息4年,1岁时被诊断为哮喘,用药后症状很快消失,停药13个月就会复发。过敏原测试和抽血化验均提示对螨虫高度过敏,给予脱敏治疗2年后,咳嗽喘息基本痊愈。
温馨提示
儿童有四种特殊的哮喘,即咳嗽变异性哮喘、过敏性咳嗽、运动性哮喘和尘螨性哮喘。
咳嗽变异性哮喘使用抗菌素和止咳药均无效,应用平喘、抗过敏药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效。过敏性咳嗽的特点是“咳三阵”,即清晨醒来咳一阵,晚上临睡前要咳一阵,到了半夜醒来还要咳一阵,服用过敏性药物有效。运动性哮喘容易预防,避免长时间剧烈运动,或运动前15分钟口服顺尔宁、酮替芬、色苷酸钠等药物可有效预防。尘螨性哮喘主要采用脱敏治疗。
哮喘的真相,原来如此
有些孩子患了哮喘,长期治疗却不能得到控制。其中的原因很多,其中,关系最密切的是过敏,哮喘的严重程度和过敏有很大关系。如果孩子是单一因素过敏,比较好控制,短时间用药即可。如果孩子是多种因素导致的过敏,过敏性炎症可以叠加,控制起来就比较难,用药时间也比较长。如果孩子是季节性的过敏,要比常年性的过敏更容易治疗。
如果孩子的哮喘治疗后不好转,首先要考虑一下是不是医生诊断错误。我在临床中遇到过一个8岁的孩子,来自东北。这个孩子的哮喘经常发作,一用药就能减轻,但总是好不了,去过很多医院看病。来到中日友好医院以后,我发现这个孩子在吸气的同时,也有哮鸣音,这跟一般的哮喘病人不一样。哮喘病人是典型的呼气性呼吸困难,而这个患儿吸气时也很困难。我想到这很可能是声带息肉阻塞导致的,让家长带孩子去耳鼻喉科一看,还真是。这孩子有声带息肉,声带息肉导致阻塞。当把声带息肉切除以后,哮喘终于得到了控制。所以,如果孩子的哮喘总不好转,一定要考虑有没有阻塞的症状或者阻塞的疾病。
哮喘的治疗效果不好,还要看孩子有没有并发症。最常见的有两个并发症,一个是心肌炎或心肌损伤,另外一个就是过敏性鼻炎和鼻窦炎。如果与哮喘相关的并发症没有得到控制,孩子的哮喘也很难控制。
如果孩子伴有心肌炎或者心肌损伤,即使孩子哮喘不发作,他自己也憋得慌,老是长出一口气,或者孩子一运动就觉得憋得慌。很多家长以为是孩子的哮喘还没有治好,实际上这是心肌损伤或者心肌炎的表现。
影响哮喘疗效的最大因素就是鼻腔。以前很多家长和医生对鼻腔会引起疾病的重视不够,近几年,国际上普遍认为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是同一疾病,需要同等重视。只有很好地治疗孩子的过敏性鼻炎,孩子的哮喘才可以得到长期缓解。
老百姓认为的感冒其实分为两种,一种是过敏性鼻炎,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鼻子堵、鼻子痒;另一种就是在此基础上还表现为嗓子疼、咳嗽甚至发热,这是典型的急性鼻咽炎,就是鼻子和嗓子受到了急性感染。过敏性鼻炎和急性鼻咽炎相互影响,前者是基础,后者反复发作可以导致前者的病情加重。所以对于由感冒诱发的哮喘,我们要积极治疗过敏性鼻炎。
鼻窦炎跟哮喘也有密切关系,鼻窦里有神经,神经受到刺激后容易引起哮喘的发作。所以我经常跟家长说,鼻窦炎治不好,鼻炎就治不好,鼻炎治不好,哮喘就不能完全控制。如果您的孩子哮喘经常发作,还要考虑孩子是不是有鼻窦炎。
对于明确诊断伴有鼻窦炎的哮喘患儿,应当积极治疗。鼻窦炎与难治性哮喘的关系最为密切。其可能的机制是:鼻窦黏膜上皮细胞受炎症刺激后,经过副交感神经的鼻支气管反射,引起支气管痉挛;鼻窦内的细菌随鼻窦分泌物向下流进支气管和肺,加重气道炎症和阻塞。对于这类患儿,只有彻底治愈鼻窦炎才能控制哮喘。
哮喘反复发作,我们还要看患儿的用药是不是正确。治疗儿童哮喘的药物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临时对症治疗的,治疗患儿频繁咳嗽和喘息,主要药物是支气管扩张剂和茶碱类药物。支气管扩张剂疗效快,应用广泛。但如果长期单独使用会使人体产生耐药性,知名歌星邓丽君的死就是由于长期单独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导致的。茶碱类药物对于各种喘息发作都有效果,由于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很相近,已经是二线的临床使用药物。
另一类就是抗炎药物,哮喘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支气管黏膜的慢性炎症,需要长期使用抗炎药物。包括局部吸入激素,同时要口服顺尔宁,这些药物的价格比较贵,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经常复诊,以得到医护人员的指导。
除了以上几大原因外,哮喘患儿的治疗效果不太好,还有以下几个重要因素:
1.家长对哮喘疾病的认知度不高。家长对这个疾病越了解,认知度越高,疗效就越好。如果家长不认为孩子是哮喘,认为孩子就是简单的气管炎或者肺炎,只用消炎药物,没有对慢性炎症进行治疗,很可能会导致孩子的哮喘常年不愈。
2.家长没有严格遵守医嘱。家长对医嘱执行得越好,孩子哮喘的疗效就越好。有些家长怕药物有副作用,不按时按量给孩子吃药,这也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3.单一用药。哮喘发作的时候只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就是我们说的对症治疗,没有治疗慢性炎症。虽然暂时可以控制哮喘,但只要炎症存在,哮喘还会发作。
4.长期使用支气管扩张剂。这也会导致支气管耐药,当支气管哮喘再次发作的时候,这类药物就不起作用了。邓丽君就是典型的例子,常年使用长效支气管扩张剂,最后导致治疗失败,不幸猝死。
温馨提示
孩子哮喘治疗后不好转,有以下几大原因:一是医生诊断有误;二是孩子有并发症,如心肌炎、心肌损伤、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三是用药不正确;四是家长不认为孩子是哮喘;五是家长对医嘱执行得不好,不能按时按量给孩子吃药;六是长期使用支气管扩张剂,使孩子耐药,一旦哮喘发作,这类药物就不起作用了。
预防哮喘从孕期开始
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在我国,近年来0~14岁儿童哮喘患病率处于上升趋势。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988-1990年,0~14岁儿童哮喘患病率为0.11%~2.03%;但到2000年,患病率为0.25%~4.63%。患病率的上升幅度令人担忧,并且70%以上的儿童,哮喘首发于3岁以内。
医学证实哮喘与遗传的关系极为密切。在日本,哮喘病人三代亲属中患病率平均为57.6%。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已证实:双亲中有一人患有过敏性疾病,子女成为过敏儿的可能性为60%;双亲均为过敏性疾病患者,子女成为过敏儿的可能性上升为80%;与此相比,双亲均无过敏性疾病的,仅有19%的孩子可能成为过敏儿。
但是在考虑哮喘遗传因素的同时,不能忽视环境因素。从过敏性疾病的发病过程来看,总是由于外源性过敏原(如某些食物、花粉、尘螨、药物等)作用于人体引起支气管痉挛、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炎症细胞浸润等一系列病理变化,从而导致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过敏原是外部因素,遗传因素决定个体的体质,决定个体对某种疾病的易感性。
假如缺乏过敏原这一环境因素,即使是过敏体质也不会发病。哮喘疾病就像一棵大树,只有树种子不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还需要适宜的土壤、气候和温度。任何疾病的发病都是有规律的,也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您的心中有孩子,有预防疾病的那根弦,就会减少哮喘对孩子的困扰。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医学的发展,人类对哮喘有了更多的认识,认识到了预防哮喘要从胎儿、婴儿开始。
如果父母任何一方患有哮喘或者鼻炎,就要在怀孕前后注意防治过敏。那么,怀孕期间如何防治呢?
孕前治疗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疾病很复杂,如果母亲怀孕期间有过敏性疾病,某些过敏介质和抗体就会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孩子出生以后就会有过敏的可能,比如鼻子堵、湿疹等。所以,女性要选择在身体状况良好、没有明显过敏症状的时候怀孕。
孕期要忌口
怀孕期间最容易过敏,因为胎儿就是最大的过敏原。很多以前不过敏的食物,在孕期却容易引起过敏。最常见的过敏食物有鸡蛋、牛奶、坚果等,孕妇吃后表现为恶心、呕吐,甚至肚子疼、拉肚子。过敏反应经常和妊娠反应相混淆。妊娠反应一般在饭前、晨起,而过敏反应在饭后才出现。如果您突然不想吃某种食物,也许表明您对这种食物过敏或者不适应。对于高危母亲,我建议孕前做一个食物的过敏原测试,可以有效预防过敏,避免打击一大片。
远离过敏原
过敏原可以分为吸入性和食入性的。吸入性过敏原主要有尘埃、尘螨、真菌、霉菌、动物皮毛、羽毛、花粉、柳絮等。食入性过敏原主要有鱼虾、鸡蛋、牛奶、面粉、花生、大豆等。尤其要注意宠物很容易引发过敏,怀孕期间家里最好不要养宠物。
戒烟、自然分娩
在胎儿期,母亲应戒烟并避免二手烟。因为孕妇吸烟会增加患哮喘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概率,影响胎儿在母体内正常的生长发育。另外,分娩方式也会影响到孩子的体质,调查发现在相同遗传条件下,自然娩出的新生儿日后患哮喘的概率要比剖腹产新生儿低。
温馨提示
如果女性有过敏性疾病,最好在孕前就要治疗,选择在身体状况良好、没有明显过敏症状的时候怀孕。如果母亲怀孕期间有过敏性疾病,有些过敏介质和抗体就会通过胎盘传给胎儿,那么孩子一出生就会遇到过敏的麻烦。
对于过敏体质的女性,孕前最好做一个食物过敏原测试,在孕期不吃引发过敏的食物。怀孕期间,家里最好不要养宠物,孕妇应戒烟并且避免二手烟。
哮喘的最佳治疗期是童年
哮喘不是天生的,但哮喘和遗传的关系密切。三代以内直系亲属有哮喘或者父母有明显的过敏性鼻炎,孩子患病的概率会相应增加。但是,有这个危险因素孩子不一定就会发病,就像种子不一定发芽一样,它还需要合适的土壤和环境才能生长。哮喘生长的土壤就是过敏体质,哮喘的环境就是过敏原。过敏体质是遗传的结果,我们无法控制,但我们可以改善孩子生活的小环境。可以说,跟遗传相关的疾病都不能根治,只能缓解。就像种子,它本来就有发芽的特性,只要条件合适,它就会顽强地生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任哮喘的发作,因为哮喘的反复发作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也给家长带来很多麻烦。孩子患了哮喘,要积极治疗,以期早点达到缓解的目标。
“内科不治喘,外科不治癣”,这是在传统中医界流传的一句话,说明哮喘很难治。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这句话也有一定的道理。哮喘作为过敏性疾病,本身是由基因决定的,只要身体的基因没有改变,环境中存在过敏因素,就会有发病的危险。使用药物也只能缓解哮喘症状,减少发病的概率,不能杜绝哮喘的发生。就像一粒种子,也许千百年都不发芽,但只要有合适的土壤和水分,就有发芽的机会。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患儿被诊断为哮喘,他的家长决心根治这个顽疾,就和医生讨论需要治疗多长时间。按照当时的医学发展,医生认为只要2年不发作就算痊愈,也就是说需要治疗2年的时间。但2年过去了,这个患儿的家长再问医生是否可以停药,医生遗憾地告诉他,最好治疗5年再停药。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对哮喘的认识也在逐渐加深,治疗方案和时间不断地调整。研究发现:连续用药510年的患者,部分病人停药3年后又会出现呼吸道的慢性炎症,这个炎症就是哮喘的基础,还有可能发病。
还有部分家长相信孩子长大后,哮喘就好了,治不治无所谓。这种误解让不少儿童错过了治疗哮喘的最佳时期。虽然部分哮喘患儿可以自然缓解,但近年来大多数医生仍然认为:儿童时期是治疗哮喘的最佳时期,哮喘患儿应在儿童时期得到积极而合理的治疗。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具有可塑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免疫系统的发育逐渐完善,这种可塑性就越来越差,治疗的机会也就会慢慢失去。如果哮喘患儿没有并发症,多数孩子在学龄期可能会缓解。根据统计数据:没有得到系统治疗的孩子,自然缓解的可能性是45%;经过系统治疗的孩子,缓解率是95%。从这个数据来看,积极预防和治疗是可以缓解哮喘的。
如果检查发现孩子有过敏性鼻炎,要积极治疗并预防孩子反复呼吸道感染。如果您的孩子患有哮喘,千万不要迟疑,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让孩子争取在青春期前缓解。即使进入青春期仍未缓解,也会由于早期的积极治疗而使病情大为好转。
食物常常是引发哮喘的重要因素,例如蛋、牛奶、肉、番茄、巧克力、鱼、虾、蟹等都容易引发哮喘。因此,哮喘患儿家长平时要特别注意孩子的饮食,为孩子详细地哮喘日记,找出诱发哮喘的是哪一种或哪几种食物,一旦发现并证实某些食物确实会引起孩子哮喘发作,就尽量避免食用。
我在临床中发现,巧克力是最容易引发咳嗽和哮喘的食物,其次是冰激凌。但也不要过分谨慎,对其他食物应照常食用,如果样样都忌,会导致孩子营养不良,也会导致孩子的抵抗力下降,这样会得不偿失。
游泳被证实是预防哮喘最好的运动方式之一,最好在孩子的哮喘得到控制后再开始游泳。如果孩子游泳以后有胸闷的感觉,让孩子服用支气管扩张剂或者顺尔宁,可以缓解胸闷症状。如果孩子每次游泳都有这种感觉,就要注意观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果发现孩子对游泳池的漂白粉或者氯气过敏,可以选择臭氧消毒的游泳池。另外,水太凉、运动量过大也可能会让孩子出现胸闷的症状。
如果孩子有明显的鼻窦炎,孩子游泳的时候就要更加谨慎,因为游泳容易诱发鼻窦炎。游泳以后尽快用清水清洗鼻子、尽快用热水洗澡,都可以避免游泳诱发鼻窦炎。哮喘有不能根治的特点,所以随时都有可能发作。孩子哮喘发作时要及时用药,及时使用支气管扩张剂,严重时可以做局部雾化吸入。因为雾化快速有效,副作用小。如果孩子发作时,家里没有药物,家长一定要镇静,家长越紧张,孩子也会越紧张,发作也就越严重,可以给孩子讲故事,尽量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还要记住,不要给孩子吃太甜或者太咸等刺激性的食物。
温馨提示
游泳被证实是预防哮喘最好的运动方式之一,最好在哮喘得到控制后再开始游泳。
如果孩子有明显的鼻窦炎,孩子游泳时就需要更加谨慎,因为游泳容易诱发鼻窦炎,但可以通过游泳以后尽快用清水清洗鼻子、用热水洗澡等方式避免。
写生病日记,找出哮喘发病真凶
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就像所有的慢性病一样,治疗也是长期的,所以对哮喘患儿的照顾就显得非常重要。
哮喘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导致的,除了遗传因素不能控制外,其他的外界因素我们都可以人为控制。为孩子写生病日记就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医生可以通过生病日记寻找引发哮喘的可疑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预防。
家长要坚持为孩子写过敏和哮喘日记,这些都是医生做不到的。只有家长才能守护孩子的健康,不能把孩子交给医生就完事了。
写哮喘日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记录天气情况,主要是气温、湿度和空气污染情况;2.记录饮食情况,记录孩子是否食用了可疑食物,如巧克力、奶油、坚果、冰激凌、糖、油炸食品、过咸食品和不经常食用的食品;3.记录咳嗽情况,主要是咳嗽的时间、频率、有没有痰,咳嗽的时候嗓子痒不痒等;4.记录最大峰流速(PEF)情况。这是一个简易的肺功能检测方法,操作方便,适用于4岁以上的孩子。首先要和医生一起测算孩子峰流速的绿区(安全区)、黄区(警告区)和红区(危险区)。如果孩子的峰流速数值下降10%,就说明孩子处于警告区,要密切观察。如果孩子的峰流速数值下降20%,就说明孩子处于危险区,要及时用药,否则就可能导致哮喘的发作。下面是一个4岁女孩确诊哮喘以后,她的家长为她写的日记,我们节选了一个月的部分记录进行分析,供大家参考。
基本资料:×××,女,4岁8个月,身高108厘米,体重15公斤。
最大峰流速(PEF)的安全区在220以上,警告区在200左右,危险区在180以下。
第3天:阴,温度28℃,湿度50%,去公园抓鱼,玩碰碰车,轻微咳嗽,PEF为205。
第4天:阴有小雨,温度27℃,去吃肯德基,咳嗽厉害,加用顺尔宁,PEF为200。
第5天:晴,温度30℃,在家休息,不咳嗽,PEF为210。
第12天:晴,温度31℃,过生日,吃奶油蛋糕,没有吃鱼虾,咳嗽,PEF为202。
第13天:晴,温度32℃,咳嗽厉害,夜间连续咳嗽,服用顺尔宁和帮备,PEF为180。
第14天:阴,温度29℃,继续服用顺尔宁和帮备,PEF为220。
第17天:晴,温度30℃,去公园玩,吃比萨,轻微咳嗽,PEF为208。
第18天:晴,温度31℃,带孩子去吃法国餐,没有吃肉食,只吃沙拉和面包,咳嗽厉害,轻喘,服用顺尔宁和帮备,PEF为185。
第29天:晴,温度30℃,参加生日聚会,唱歌,没有吃奶油,只吃蛋糕、薯条、鸡肉和蔬菜,晚上咳嗽明显,服用顺尔宁和帮备,PEF为190。
这个孩子的家长,每次复诊的时候都会把日记拿给我看,我觉得家长的用药既及时又正确,充分理解了最大峰流速的意义,很少引起孩子哮喘发作。但在诱发因素上,家长显得没有头绪。因为记录的这些因素还不够充分,不能作为诱发因素。我仔细和家长交谈以后,一条线索就出来了。家长告诉我,孩子每次参加生日聚会或者去法国餐厅都会生病咳嗽,虽然孩子不吃奶油、巧克力,甚至海鲜和肉食。
我又问,孩子去吃肯德基或者比萨的时候是否也会咳嗽时,家长回答说:“好像也咳嗽,但不能肯定。”我发现孩子这几次咳嗽之前都吃了面包或者蛋糕,但是孩子平时很少吃面粉类食物,我就怀疑孩子对面粉过敏。最后通过检查,确定孩子就是对面粉过敏。自从孩子不吃面粉类食物以后,咳嗽明显减少。家长持续记录2年的日记,孩子的哮喘一直没有发作,哮喘基本治愈。
温馨提示
为孩子写生病日记是预防哮喘的最好方法之一,医生根据日记能够帮助发现引发孩子哮喘的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预防。哮喘日记主要记录以下几个方面:
1.天气情况,记录气温、湿度和空气污染情况;
2.饮食情况,记录可疑食物,如巧克力、奶油、坚果、冰激凌、糖、油炸食品、过咸食品和不经常食用的食品;
3.咳嗽情况,主要是咳嗽的时间、频率、有没有痰,咳嗽的时候嗓子痒不痒;
4.最大峰流速情况,这是一个简易的肺功能检测方法,简单方便,适用于4岁以上的孩子。
高手爸妈必备的医学常识
哮喘的治疗
1.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主要根据急性发作的严重程度及对初始治疗措施的反应,在原基础上针对每个孩子进行个体化治疗。如哮喘急性发作经合理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等哮喘缓解药物治疗后,仍有严重或进行性呼吸困难者,称为哮喘危重状态。如支气管阻塞未及时得到缓解,可迅速发展为呼吸衰竭,直接威胁生命,此时称为危及生命的哮喘发作。对任何危重哮喘患儿应置于良好的医疗环境中,供氧以维持血氧饱和度在0.920.95,进行心肺监护,监测血气分析和通气功能,对未作气管插管者,禁用镇定剂。
2.临床缓解期的处理
(1)病情缓解后应继续使用长期控制药物,主要包括吸入激素和抗白三烯(孟鲁司特)两大类药物等。
(2)控制治疗的剂量调整和疗程:单用中高剂量吸入激素者,尝试在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3个月后剂量减少50%。单用低剂量吸入激素能达到控制时,可改用天天1次给药。联合使用吸入激素和长效吸入支气管扩张剂者,先减少吸入激素约50%,直至达到低剂量吸入激素才考虑停用长效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如使用最低剂量吸入激素患儿的哮喘能维持控制,并且1年内无症状反复,可考虑停药。有相称比例的5岁以下患儿哮喘症状会自然缓解,因此对此年龄儿童的控制治疗方案,每年至少要进行两次评估以决定是否需要继续治疗。
(3)评估、治疗和监测哮喘:通过评估、治疗和监测来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大多数患者通过医患共同制订的药物干预策略,能够达到这一目标。患者的初始治疗以患者哮喘的严重度为依据,治疗方案的调整以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为依据,包括正确评估哮喘控制、持续治疗以达到哮喘控制,以及定期监测哮喘控制这样一个持续循环过程。
3.哮喘为什么非要使用吸入激素
支气管哮喘的现代研究已证实,其本质是一种“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这种“炎症”不等同于平时我们讲的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的炎症,抗生素治疗是无效的。而目前治疗这种“炎症”最好的药物就是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
那么为什么非要使用吸入激素呢?与口服和静脉应用激素相比,吸入激素属于局部用药,治疗能够使药物更好地到达气道局部,从而发挥“抗炎作用”;同时由于其局部用药,就大大地减少用量,减少了全身激素的副作用。因此,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支气管哮喘诊治指南》均把吸入激素作为支气管哮喘的首选治疗方案。
4.哮喘为什么要长期吸入激素
哮喘的这种气道炎症属于慢性炎症,即使给予了短期的充分治疗,也不会马上消退,而是可能会长期(甚至终身)存在,因此需要长时间连续规律用药,从而达到“长期消炎”的目的,避免喘息发作。
5.雾化疗法吸入激素(辅舒酮、普米克、必可酮)有副作用雾化吸入激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有副作用的,但与全身使用激素相比其副作用明显减少,主要是局部副作用,长期大剂量应用也可能造成一定的全身副作用。
雾化治疗常见的副作用主要是局部副作用:如口咽部真菌感染和声嘶。
因为局部副作用都是由于口咽部残留的激素药物局部吸收或通过消化道吸收引起,所以及时清除口咽部残留药物非常重要。
漱口是预防雾化副作用的最简单和最好方法,选用干粉剂口咽部残留药物比选用气雾剂要少,使用气雾剂时配合使用储雾罐也能明显减少口咽部残留的药量,从而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