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海中的摆渡-死亡修习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如果你具备了修持密续里更为深邃的法门资格,并且已获得上师的同意,当你修持圆满后,你就能驾驭死亡的过程。当然,这些都是更为详尽的密法内容。就算是我以上所讲的死亡分解,它里头也藏有更多与更为详细的东西,我这只是就它的内容说出了一个梗概。要是你已经能够操控你的死亡,这说明了你把人生把握得很好,你是用正确的方式在热爱生活。为什么?因为你活得很有价值,同时你也为你的死亡做好了准备。除此之外,你的这项准备也显示了你对旁人的慈悲,因为你让他人也同时做好准备,你没让你的离世在他人之中造成恐慌,也许你还能让他人知道你将会经历和面临些什么,让他们也一样可以为死亡做筹谋。

    所以,如果你“活得对路”了,你就不仅是会做自己擅长与拼命使自己成功的事,虽然那些事情确实也对我们此生有利益。但是,如果我们往更深一层去思考,我们此生又能穿得了多少?吃得了多少?享受得了多少?做得了多少的工作?因此,除了对一般人生目标的追求,我们也应该尽早地为自己的死亡时刻做好准备。这项死亡准备,我们无法假手于人,其他人也无能力替你操办。就算你把僧王或教皇请到身边来替你诵经和祈祷,要是你耗尽一生都未能做好准备,你终将也就无法投生于善道。如果那样也可以,那就和因果定律相矛盾、与万有宇宙的规律相对立了。

    因此,在亡者的临终时刻,如果他们不了解这个死亡过程,我们旁人也都要保持平静,我们不哭,不将哀伤之情流露。就算我们心里对亡者有万般的不舍与留恋,出于对亡者真挚的爱,我们都要尽量克制自己来保持平静。这种克制之所以非常重要,是为了减低亡者心识散乱的机率。一旦亡者知悉了我们的不安,他们就会觉得不能离开我们和倾向于挣扎,这不止干扰到亡者,同时也会令到他们的心识容易散乱。万一他们的心识散乱了,他们就会以不好的方式离开。相同的道理,如果我们能在一生当中遇见具格上师的教授,并且能每天不断地修持,不断地做准备,到了自己的最后时刻,我们就不会畏惧,更不会容易散乱。

    曾经有人向我问起:“如果我在生的时候没能接触到修行,或者只是进行基本的修持但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在我临终的时候,旁人不断地提醒我记起及观想观世音菩萨、忆起自己曾做过的善事、感受自己曾觉得最好最满意最殊胜的一次禅修等美好事迹,这能否对我起到帮助?”是的,这将会使到亡者一触即发。触发什么呢?请仔细听好,这就是牵引着你去投生的业力。在临终之时,你就是在寻找一个崭新的红、白明点后一头栽进去。在进入红、白明点之前,你的业力将决定你进入哪一种的红、白明点。要是你生前不断地杀生、充满我慢心与憎恨心,甚至在临终之际依然对此执著,那么你注定将在畜生界的红、白明点间投生。因为成为一只动物,会让你把这些执著更强烈地呈现出来。在这个寻找红、白明点的过程中,你的微心识其实分辨不了太多,你只是懵懵懂懂地要寻找白明点的生父与红明点的生母,然后你就进了去。在这个过程中,你不会也不能选择说:“噢!这是只动物,不是人类!我走错了,我不去!”你绝对不能,因为那时你是看不到和完全办不到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