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方法培养出最出色的女孩-把女孩培养成“财女”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理财是人生的重要一环,它是女孩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课程。正确的金钱观和理财方法,会成为女孩未来事业、生活的好帮手。越早学习理财,女孩就会越早掌握获取和管理财富的技能。言传不如身教,从女孩刚懂事时起,父母就要开始注意她对钱财的倾向和态度,有意识地培养她的理财能力。

    告诉女孩钱是怎么来的

    金钱是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孩子认识社会运行的一个重要方面。孩子遇到的金钱问题最初体现为购买东西的欲望。从刚刚懂事起,孩子就会要吃的、玩的等。这个时候她们还不知道金钱到底是什么,她们认为金钱就好像是从父母口袋里冒出来的,可以用它换来很多好东西。在这个时候,家长必须加以正确引导,使孩子形成正确的金钱观。

    什么是金钱观?简单地说,金钱观就是人们对金钱的认识及对其进行分配、使用的思考与行为模式。家长如果能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就能让孩子在处理金钱的问题上,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雨珊要上幼儿园了,爸爸妈妈带她一起去交学费。他们给她讲上学要交的这些钱主要是用于支付幼儿园教师的工资,用于买玩具、学习用品,用于买饮料、水果,还用于给小朋友修建玩耍的场所——这样就让雨珊知道了为什么要交钱才能上幼儿园。同时,爸爸妈妈又给她讲,这些钱是爸爸妈妈工作得来的,跟幼儿园的教师一样,他们只有通过工作才能获取金钱。这就让雨珊正确认识到:钱是一种财富形式,是货物之间等价交换的中介,是需要付出劳动才能得到的东西,并不是凭空就有的。

    某学校曾在学生中进行过一项关于金钱使用的问卷调查,在回答“金钱是从哪里来的?”这一问题时,58%的学生回答“钱是从爸爸的兜里掏出来的”,有28%的学生回答“钱是银行给的”,有4%的学生回答“钱是卖东西换来的”,只有20%的学生回答“钱是工作挣的”。

    家长在孩子最初知道钱能买东西时,就应该有意识地告诉孩子,金钱是通过父母的辛勤劳动换取的,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节省花钱,这是教孩子理财的第一步。

    孩子的年纪小,接受能力差,父母尽量要用生动的事例对孩子进行教育,比如花钱买东西时,父母要告诉孩子这些钱需要自己花费多少时间、付出多少劳动才会获得,以帮助孩子加深对金钱来之不易的认识。

    很多家长每天都会对女儿说:“宝贝,我上班去了”。每到月末,父母就会拿回工资。孩子尚且稚嫩的思维,还不能明白“工资”究竟是什么概念。她们对工资最直接的感受只能是,爸爸妈妈用工资为自己购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满足了自己的需要,所以工资是个好东西。于是,大多数孩子都会将目光聚焦在金钱之上,而忽略了父母在工作中的辛劳付出。因此,如果条件允许,父母可以带孩子去自己工作的场所参观,让孩子看一下自己工作的环境,看一看父母辛勤劳作的身影,使孩子亲身体验一下父母的金钱来之不易,可以防止孩子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使她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生活中时时处处都需要金钱,父母要让孩子尽早知道金钱是通过劳动换来的。不但有利于孩子学会节俭,还能够帮助孩子学着用劳动赚取金钱,提高孩子的生存能力。

    让女孩懂得量入为出

    现在的孩子,口袋里揣着十几块或几十块零花钱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孩子的腰包鼓了,问题就出来了。很多孩子理财能力差,不懂得量入为出的道理,往往零花钱刚到手就花光了,还不知道钱花在哪里,有时还要向同学借钱,造成了月月零花钱都不够花的恶性循环。

    上海的一项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有零花钱,九成以上的孩子存在乱消费、高消费、理财能力差的问题。家长不要让孩子成为钱的牺牲品,要让孩子明白,控制开销的是她自己,而不是钱来做主宰。具体来说,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让孩子学会把生活消费控制在预算之内。

    方法一:让女孩有计划地用钱

    现在的孩子大多花钱没有节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订一个消费计划。当孩子的花费超出计划的时候,最好与孩子商量,将那些可花可不花的项目划掉。当周末或者月末时,让孩子把已经花了的钱和计划的项目对照一下,省下来的钱由孩子自己来支配。

    赵先生和夫人月收入加起来近万元,平时对女儿赵洋的用钱状况不怎么控制。至于培养孩子理财能力,赵洋的妈妈觉得两三年内还不需要,大一些可能会考虑让她节俭和存钱,他们认为现在主要是让赵洋好好学习,成绩好了什么都有了。在父母这种观念的影响下,赵洋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

    而与赵洋同龄的李丹却很有理财能力。李丹在父母的指导下,每周开销都有简单的计划,从3岁起,她就能辨认硬币和纸币,五六岁时,她就能够看价格标签,并自己拿面值不大的钱买东西。上中学后,李丹利用假期试着做额外工作赚钱,开始每月存下一点钱,以便大笔开销时使用。

    方法二:给女孩预习成年人生活开支的机会

    孩子虽然接触了钱,但她很少接触到真正的成年人的生活。因此,家长最好从现在开始给孩子一些机会,让她去买菜、交电话费等,使孩子知道家里的钱是怎么花出去的,家长每个月都需要支付哪些开支。这样,孩子有了了解家中“财政”的机会,也会在这些小事中养成量入为出的习惯。

    方法三:向女孩示范理智消费

    家长要教育孩子根据需要计划购物,告诫其用好每一件东西。买东西是为了使用,这是不言而喻的。没有用的东西坚决不能买,应当作为家庭的一条规矩保留下来。

    琳琳见同学买了一块笔形的橡皮擦,上面有漂亮的图案,价格6元钱,很好玩,令人羡慕。于是,妈妈陪她买文具时,她央求妈妈也给自己买一个。妈妈没有答应她的要求,告诉她:“买东西要注重物品的使用价值,好看的东西不一定好用。”于是,坚决按预算给她买了一个5毛钱的普通橡皮。

    一开始琳琳很不乐意,可是第二天放学回家琳琳就笑逐颜开了。原来同学的漂亮橡皮因为有装饰擦拭的效果很不好,考试时,同学还借她的橡皮擦拭。

    家长要用实际行动给孩子做好的示范,使孩子了解了什么是价格差,什么是明智消费。这样,孩子在自己支配钱的时候,也会考虑如何把消费控制在预算之内。

    方法四:帮助女孩建立零花钱账目

    家长在给孩子零花钱的同时,可以给孩子一个账目本,让她把花的每一分钱都记在账上,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计划能力和核算能力。在下一次发放零花钱时,家长要仔细检查孩子的账目。可采用奖惩办法,对账目不全的或花费不合理的,要根据缺少或不合理的部分,在下月零花钱里扣除,如果账目齐全花费合理,可适当地奖励。

    家长要教会孩子如何消费与分配零花钱,让她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知识,让孩子在花钱时做到收放自如。

    再富有,也要让女孩学会节俭

    独生子女时代,父母把孩子当珍宝,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正所谓“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父母的心情可以理解,尤其是初为父母者,孩子的降生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幸福感,给孩子花再多钱也心甘情愿,这似乎是一种宣泄快乐的方式。但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无条件满足,势必会影响孩子的观念和习惯。她会不懂节俭、奢侈浪费、不知珍惜。所以,家长适时培养孩子节俭的良好习惯尤为重要,让她懂得父母赚钱的辛苦,物质上的东西不是唾手可得,也不是用之不竭的。具体来说,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孩子节俭的良好习惯。

    方法一:父母要以节俭的心态抵制高消费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一直坚持节俭消费,并以这种节俭观念教育和影响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也会养成一种节俭的生活习惯,例如在吃、穿、用上不追求时髦,不要求高档,只要能用就行。因此,要有效遏制孩子的高消费,首先家长要以节俭的心态抵制高消费,给孩子做好榜样。

    方法二:告诉女孩买东西货比三家

    冲动购物型的孩子看见自己想要的东西时,就会立即做出购买的决定,而过后不久,又会觉得自己并不是十分喜欢,或者发现不是物有所值。于是,感觉自己吃了亏,并后悔自己的当时的冲动。很多孩子甚至还会因此而情绪沮丧,对自己产生怀疑和自责。

    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如果她想得到想要的东西,必须多走几家商店,对价格进行比较,教会孩子“货比三家”的消费道理,让她购买同质却价廉的物品。

    家长也可以帮助孩子树立购买打折商品的意识,这样做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消费价值观。家长在培养孩子这一点上并不难做到,例如,家长可以在孩子自己选购礼物时,要其尽量购买打折商品,并告诉她这样做的道理。慢慢地,孩子就会有尽量节俭购物的意识。

    方法三:不要答应女孩无理的购物要求

    当孩子提出无理购物要求时,家长可以用缓兵之计,不要马上答应,但也不完全否定,利用这段时间的冷却,随时向孩子灌输“可买可不买的东西就不要买”的购物原则,让孩子学会暂时放弃。

    如果孩子提出她想要一个玩具,或者什么东西,有的家长认为钱不应该花在这样不必要的东西上,为了把拒绝表达得简单,就会告诉孩子:“我们买不起这个!”这种“买不起”的论调,固然能够简化事情的因果,但也会给孩子一种概念:是钱不够,所以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而不是别的。她对钱的态度,就会在这样的日积月累之中,形成一种追求和依赖。家长应该告诉孩子不给她这样物品的原因,不是买不起,而是没有必要买,这样有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

    方法四:不要让女孩有“家里的钱花不完”的误解

    很多家长对孩子“有求必应”,孩子要钱时,家长不加思考地就给她,这样,孩子就会有这样一种思想:家里有花不完的钱。

    一天,梦蕊对妈妈说:“妈妈,张老师今天夸我了。”“老师夸你什么?”“她说我的衣服很多,还都这么漂亮。”妈妈问梦蕊:“那你谢谢张老师对你的夸奖了吗?”梦蕊答道:“我谢了,我还告诉张老师,这些衣服都是我妈妈给我买的,我妈妈有花不完的钱。”妈妈被梦蕊逗乐了,随即妈妈又告诉她:“妈妈不是富翁,妈妈只是上班挣工资的普通人,我们家里没有花不完的钱,如果我们不知道节俭,钱花光了我们就会饿肚子。”听了妈妈的话,梦蕊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方法五:让女孩了解家庭的实际经济状祝

    许多家长因为受了“女孩要富着养”的影响,便不让女孩知道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富裕家庭只是让孩子感到有花不完的钱,经济拮据的家庭则羞于跟孩子谈钱,甚至自己不吃不喝也要让女孩吃好穿好,致使很多女孩花钱无度,不但浪费了钱财,还影响了孩子正确财富观的形成。因此,无论是“穷爸爸”还是“富爸爸”,都要多和女孩交流沟通,加强对女孩的引导,让她知道钱是劳动所得,世界上没有摇钱树,只有靠勤劳和智慧才能创造财富。

    俗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如果孩子养成奢侈浪费的习惯,再大的家业也会败光,赚再多的钱也会一点点从指缝中流走。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节约开支、明智消费的习惯,这样孩子将来才能有计划地使用金钱,有效地管理金钱。

    让女孩管理自己的钱罐

    生活中,家长在对待孩子的零花钱问题上,教育方式和态度各有不同,最常见的教育方式有以下几种。

    ★专制型

    专制型父母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忽视孩子的兴趣和要求,在零花钱方面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孩子,并且不允许孩子反抗。

    ★放任型

    放任型父母对孩子采取不干涉,不过问的态度,对孩子的一切漠不关心,有空就给孩子一些零花钱,没时间就不给。

    ★溺爱型

    溺爱型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甚至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也给予满足,钱要多少给多少,什么玩具都买,合不合理的零花钱都给。

    ★民主型

    民主型父母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不随意干涉孩子的活动。他们会严格要求孩子,但不会苛求孩子,给多少零花钱还会和孩子商量。

    家长在给孩子零花钱方面,应该选择民主型的教育方式。不仅如此,家长还要在实践生活中培养、训练孩子的理财能力,其中之一就是要教孩子养成储蓄的好习惯。可以说,从小没有“储蓄罐”的女孩是不可能有好的理财能力的。家长要培养孩子把属于她的零钱存进“储蓄罐”,这能使她养成节省“自己的钱”的习惯。

    美国著名的教育专家戈弗雷在谈到储蓄原则时指出:孩子们可以把自己的零花钱放在3个罐子里,第1个罐子里的钱用于日常开销,购买在超级市场和商店里看到的“必需品”;第2个罐子里的钱用于短期储蓄,为购买“芭比娃娃”等较贵重物品积攒资金;第3个罐子的钱则长期存在银行里。让孩子认识到钱必须先存入银行才能取出来,而且可以得到利息。虽然孩子所存的钱会随着工作和年龄而有所不同,但重要的是要让他在拿到钱之前,就先养成储蓄的习惯。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储蓄习惯呢?具体来说,家长可以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方法一:告诉女孩储蓄优先

    孩子和大人一样,会把储蓄这件事拖延到最后才做,结果想起储蓄时才发现自己没钱可存。所以,家长要让孩子在做其他事之前,先把钱存起来。孩子长到3岁时,父母便可以用家里的钱和她玩储蓄游戏。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将自己的积蓄存到家中的“银行”,用孩子的名义开一个“账户”,让她有自己的“存折”,并妥善保管。

    方法二:让女孩利用储蓄罐存钱

    利用储蓄罐存钱虽然是一种非常老套的存钱方式,可对于女孩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除了买储蓄罐之外,家长最好和孩子一起动手做一个储蓄罐,一起来给储蓄罐上锁,并在上面贴上孩子的名字。如果储蓄罐在摇动或投硬币时能发出声音那就更好了,这都会大大增强孩子存钱的兴趣及决心。家长还可以在储蓄罐的四周贴上各种纸币和硬币的图案,在存钱的同时,让孩子慢慢学会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一天,妈妈带嘉丽到商店挑选学习用品时,特意带她去购买存钱罐的区域,妈妈让嘉丽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存钱罐。妈妈告诉嘉丽:“你已经长大了,从现在开始,妈妈会给你一些零用钱,你可以开始支配自己的钱了,将来还可以用这些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但是在花钱买东西的时候,需要先存钱,只有存够了买东西的钱,才可以拥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嘉丽非常高兴,于是,她挑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加菲猫存钱罐。并告诉妈妈,她要存好多好多的钱,还要用自己的钱,给妈妈买礼物。

    方法三:让女孩同其他孩子进行储蓄竞赛

    为了提高孩子存钱的兴趣,家长可以让孩子同其他孩子进行储蓄比赛。同孩子比赛的对象最好是亲戚的孩子,因为她们之间不会造成钱财“外露”。家长可以对她们设定一个期限,对储蓄额高的孩子进行适当的奖励。

    方法四:让女孩建立理财账户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到银行,以孩子的名字开立活期存款账户,让孩子了解储蓄的情况,比如了解定期利率和活期利率之间的差别,储蓄卡的使用等。等过年时,孩子有了压岁钱,可陪同孩子把钱存进自己的账户。给孩子建立理财账户,有助于培养孩子积累财富的良好习惯。同时,家长应该让孩子理解,把钱存到银行里,不是银行把钱“拿走”了,而是把钱安全地存放起来,并使之有所增加。这样做有助于孩子养成储蓄的习惯。

    露莎10岁时,爸爸就给她办理了储蓄账户,让她自己打理钱财。她存款的方式比较保守,一般的压岁钱存一年期限,到期后转存。虽然一年期限定期存款收益率较低,但露莎看着自己的账户上的钱逐年增长,心里还是很高兴。她希望等自己上大学时,这些压岁钱可以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

    理财的第一步就是储蓄,家长要让孩子学会运用适当的储蓄工具完成最初金钱的积攒。孩子在存钱的过程中,会更加理解金钱的意义,这为将来孩子如何合理使用金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让女孩知道乱花钱的可怕后果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手里的零花钱越来越多,孩子乱花钱的现象也随之而来,成了不少家长的头疼事。女孩的花费不是小事,因为在花费的过程中,她会形成一定的金钱观念,会养成一定的消费习惯。家长指导女孩合理消费,就是在帮她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培养她勤俭节约的好作风。所以,家长应帮助女孩远离乱花钱的习惯。具体来说,家长可以从以几方面去做。

    方法一:让女孩知道钱是如何来的

    家长应让孩子明白:钱是爸爸妈妈辛勤劳动的报酬,来之不易。乱花钱,不合理地花钱,就是对爸爸妈妈的劳动不珍惜。孩子明白了钱与劳动、钱与爸爸妈妈之间的关系,就会逐渐懂得不该花的钱就不花,买多余的东西就是浪费,就是不珍惜爸爸妈妈的劳动,爱家人的孩子是不乱花钱的。这样,就可以让孩子逐步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方法二:让女孩懂得有付出才有收获

    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唯有辛勤地工作才能获得好报酬。若是妄想不劳而获,或是羡慕别人有钱,想用不正当的方式得到财富,不但会遭到惩戒,也会受到同伴的耻笑。

    凌雪有乱花钱的毛病,在街上看见什么都想买。一次,凌雪和妈妈逛街时看上了一套玩具,她让妈妈买下来,妈妈拒绝了她。凌雪不高兴,赖在那里不走。妈妈想,女儿这个任性、乱花钱的毛病该治治了,于是告诉她:“如果你现在乖乖地跟我回家,改天我们再过来买它。”

    凌雪很不情愿地跟妈妈回了家。妈妈对她说:“你现在已经是个小大人了,不能再任性了。如果你真想得到那套玩具,那你得多付出一些劳动才行。如果你表现得好,我会多给你一些零用钱,你就可以去买那套玩具了。”从这以后,凌雪学会了扫地、擦桌子、洗碗、擦皮鞋,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最后,凌雪的卖力劳动最终换来了那套她心仪已久的玩具。

    自己攒钱买玩具,让凌雪懂得了金钱的来之不易,懂得了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必须付出劳动,她也逐渐改掉了乱花钱的毛病。

    方法三:让女孩避免盲目消费

    家长要让孩子知道花钱必须有经济来源,要看支付能力如何。即使家庭经济富裕,也要让女孩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要告诉孩子如何用钱,如何选择物有所值的商品。让她在花钱之前先思考是不是物有所值,是不是必须要买,避免盲目消费。

    方法四:让女孩学会“花钱”

    家长如果一味地教育孩子省钱,监督孩子的每一次花费,孩子就会形成逆反心理,认为自己没有支配金钱的权利。家长可以指导孩子合理消费,让她学会“花钱”,这也是一种理财教育。

    父母不是按月给高影零花钱,而是高影用多少要多少,用完了再向父母要。一天,父母在计算家庭开支时发现,高影每月的零花钱要几百块,他们觉得长此下去,就会使高影养成乱花钱的毛病。

    这天,父母和高影达成协议:每月给她零用钱100元,买学习用品和零食。剩下的可以攒起来,买她喜欢的东西。不过,花的钱要用本子记好,不能透支。高影非常高兴,因为她从没一下子从父母手中拿过那么多钱。

    两周以后,高影闷闷不乐地说:“妈妈,我没钱了!”“给妈妈看看你的‘账本’。”妈妈看过“账本”后说道:“账记得很清楚,不过,买的好像都是吃的玩的。钱没了,没办法,咱们可是有协议的,不过,买学习用品的钱妈妈会破格给你的,下不为例。”高影不好意思地笑了。又一个月过去了,高影主动交出了“账本”,自豪地说:“妈妈请检查。”“账本”上记录着:练习本1元,自动铅笔1元5角……总计:28.5元,剩余:71.5元。高影告诉妈妈,她要把剩余的钱存起来买一个文曲星来学英语。

    孩子的年龄小,对金钱没有概念,身上有钱就想花,看上的东西就想要,买了不久又后悔。家长要及时冷却孩子这种“想要就买”的消费欲望,让她知道乱花钱的后果,从而使她学会合理消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