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天使心:赫本给女人的24堂优雅课-头上没有王冠,也没人怀疑她的公主身份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真正的公主不必大声说出她是谁

    尊重是相互作用的力

    1990年,赫本为美国公共电视台的《世界花园》担任主持人。关于在镜头前穿什么衣服亮相的问题,赫本与制作人斯图尔特·克朗尔、设计师拉尔夫·劳伦等人一起在纽约开会研究。大家不仅要考虑衣服穿在身上是否好看,还要考虑到与介绍的花园是否搭配。每一套衣服都是大家慎重讨论的结果,赫本甚至为此召开了一个小型私人服装秀,请大家帮忙她斟酌选择。

    在此之前,克朗尔从没有接触过高级时装,对那些也不感兴趣。可是,当他看到这些时尚潮人如此地讨论时,也被那样的气氛感染了。一次,在开会之前,克朗尔出于尊重,特意去买了一套高级西装。“那天的会议进行得很顺利,我相信自己看起来一定非常棒。”克朗尔回忆说,“会议结束后,我回到酒店,脱下外套,丢在床上。我赫然发西装下摆上缝着一个醒目的价格标签!他们一定都看到了,因为我在讲话时,曾经把手举得非常高,但他们不约而同地谁都没有指出这件事,因为他们知道这会让我很尴尬。他们真是非常优雅的人。“

    赫本对待周围的人的尊重,在好莱坞是人尽皆知的。同样在经典好莱坞时期出道,赫本和许多同行在待人接物上有明显的区别。伊丽莎白·泰勒就以耍大牌、难伺候而知名,甚至超过她的美貌和演技。当她觉得导演的指挥令她不满意时,立刻会对导演大声咆哮,叫他去下地狱。在拍摄《埃及艳后》时,整个剧组都吃尽了泰勒的苦头。当然,泰勒这么做有她的资本和原因。她是第一个拿到百万片酬的女演员,是票房的保证,同时也是一个不掩饰的以真性情著称的演员。但是,同样出名的赫本从来不会这样做。她做什么工作都尽心尽力,认为这是对辛苦付出的工作人员的基本的尊重。

    摄影师鲍勃·威洛比对赫本的为人赞不绝口:“好莱坞是个八卦泛滥、暗箭难防的是非之地。在好莱坞,人们彼此之间肆意攻击是司空见惯的事,但奥黛丽从来不这么做。我从来没有看到或是听到奥黛丽做这样的事。我认为原因很显然:她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得到别人的尊重。”

    想要获得别人的尊重,那么自己首先要付出尊重。用谦虚、和善的态度待人接物,让对方觉得赢得了尊重,那么反过来,他也会用尊重的态度对待你。

    客客气气地对长辈、老人、老师、领导说话,差不多谁都能做到。但是,如果对于不得志,地位不如自己的人,或者从某个位置上隐退,不再掌权的人也能以礼相待,才是真正具有优雅品格的女性。

    所谓地位的胜负高低,很大程度上都是时运所致。对于眼下没有出头,但人品优秀的人,我们应当表示敬意,温和礼貌地相待。在人际交往中,以权势大小判断是否应该当对之以礼相待的人,是浅薄并且缺乏人情味的。如果换做自己处在那个劣势的位置上,内心已经非常惶恐,要是还得不到起码的尊重的话,该是多么难受。想到这一点,就要尽量做到谦虚有礼,让人感受到自己不是孤单的一个人。

    内心谦逊平和的人,就会把尊重他人看做理所当然。而那些总是把人分作三六九等,只对能给自己带来利益,或者位高权重的人客客气气的人,一旦时过境迁,就会露出马脚。其实,像前面说的常说谢谢,只要稍稍留意,是很容易做到的。而切实地从言谈举止各个方面,时时刻刻做到尊重别人,让人感到愉快,要困难得多。因为这是对人的内心的考验。

    工作的时候,如果总想偷懒,就是对给自己机会的那个人,和整个团队的不尊重。约好与人见面,却不准时到达,甚至临时放鸽子还不通知一声的人,是极其令人不快的。看到别人出糗,就毫不犹豫,不分场合地指出来,自以为心直口快,实际上是没有教养的表现。

    在别人说话时总是打断,也是极为不礼貌的说话方式。这一点,尤其容易发生在那些喜欢辩论和表现自己的人的身上。打断别人的讲话,在打断别人的思路的同时,又让他体会到你不尊重他。大部分的人遇到这样的情况,可能会选择中断诉说,忍耐下去。但是如果对方说出“你让我把话说完好不好!”那已经是非常生气了。时刻注意尊重他人,考虑到他人感受的女性,不会因为自己想强调一些细枝末节、想修正对方话中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想突然转变话题,或者想说完一句刚刚没说完的话,就随便打断对方的话。如果自己要说的话很重要,或者对方的言辞已经触及自己的底线,那么也要最好忍耐到最后再开口。经常打断别人说话的人,会被认为是不善于听人说话,个性偏激、礼貌不周,很难和人沟通。长此以往,失去人缘就不奇怪了。

    谦虚谨慎,有礼貌,并不会降低自己的身价。只有浅薄的人才会觉得别人对他的尊重是因为不如自己。面对这样没有优雅品格的人,只要一笑而过就好了,用不着因为觉得自己付出的尊重没有得到回报,而感到气恼。真正的优雅、尊贵的女性,终究会赢得周围人的好感和深刻的印象。说起来,时时尊重他人,周到的以礼相待,虽然不能起直接作用,但是能够带来真正的人脉,对于自己的职场运势和人际关系都有很大的隐性帮助。

    炫耀是人的本性,优雅的天敌

    作为人人羡慕的大明星,赫本拥有众多值得为之自豪的,令人憧憬之处:有演技,有美貌,年纪轻轻就成为奥斯卡影后,三任伴侣都是帅气十足的魅力男子,就连她的好友都是各界的名流……这些在别人看来值得炫耀的资本,在赫本眼中却是再平常不过的了,没有任何可以炫耀的价值。“我妈妈总是跟我说,引起别人的注意是不礼貌的。”这是赫本常常提起,并时刻付诸行动的教育信条。

    赫本的低调很大程度上源于母亲的教育理念。赫本的人生观差不多都是在母亲的灌输下形成的。从小,赫本就被教导“他人比自己重要”“要为他人着想”“不要喋喋不休地谈论自己,你的事情毫无意义,重要的是他人”等。在母亲的影响下,赫本极少在公开场合谈论有关自己的任何事,特别是那些带有炫耀嫌疑的话语,她从来不会说出口。相反,对于我们津津乐道的优点和长处,赫本自己反而感到不以为意。就拿美貌来说,赫本甚至认为自己并不漂亮。她的好友、邻居多丽丝和尤·伯连纳夫妇回忆说,当赫本心情不好时,就会抱怨自己的长相:鼻子有点宽,牙齿也不整齐,还是平胸。特别是那双让她苦恼的10号大脚,如果能藏起来就好了……有一回,没化妆的赫本来到他们家门口,问道:“你有没有发现我的脸是方的?”赫本始终觉得自己的相貌非常普通。她说:“我的脸型不好看。我看上去漂亮,那都是化妆师的功劳。”

    “奥黛丽简直像个孩子一样。她总是不相信自己看上去有多棒。她真是谦虚极了。”罗伯特回忆道。

    但是在今天,与赫本所处的那个时代相反,高调反而有成为优点的趋势。个性张扬的人会得到更多的注意,那些低调内敛的人,则容易被人忽视。天性容易害羞的女性,面对这样的潮流,也渐渐不再把谦逊作为行事准则。而是一旦自己有什么过人之处,或者做了什么,不管是有意无意,一定要拿出来说上一说。

    吹嘘自己的能力,夸耀自己曾经取得的成就,以为这样可以得到旁人的羡慕和称赞。可是,喜欢标榜的人,就是容易失去朋友的人。没有人会喜欢和一个自我表扬的人在一起,听对方不停地说着自己做了这个,做了那个。这样的人总会给人靠不住的,幼稚的印象。只有小孩子这才会炫耀自己的新衣服和得了“优秀”的试卷。被称为日本人“永远的年轻榜样”的音乐人、演员和写真家福山雅治先生,他的人生格言就是“成熟的稻穗垂首而立”。越是有内涵,取得相当成就的人,反而越不会去炫耀自己的成就。只有那些内心深处感到自卑的人,才会通过炫耀自己,引来别人的注意的目光来得到自我满足。殊不知,这些注意的目光中,包含的往往不是羡慕,而是嘲笑。

    一个人无论在做什么,都不应该到处宣扬自己的努力。暗中帮助了别人,只要受了帮助的人知道就可以了。到处去炫耀自己的“善举”,会让受助的人尴尬,旁人听了,也会认为这样的人不是真正地想要帮忙,而是沽名钓誉。工作受到了称赞,悄悄地记在心里,作为鞭策自己继续前进的动力。卡莱尔说:“人最大的缺点,就是茫然不知自己还有缺点。”只看到自己取得成就,对自己的不足视而不见,是永远不可能做得更好的。

    还没有什么名气,没做过什么出色业绩的时候,保持谦逊低调并不难。但是一旦得到肯定,收获羡慕,就容易得意忘形,在荣誉面前沉不住气了。就算不直接表露带有炫耀性质的言行举止,流露出来的内心喜悦的自然表露,也容易早来别人的嫉妒和非议。越是春风得意之时,越是要做到鞠躬自省,讲究不显不露,低调做人,越能得到喜爱和尊重。不说“我很努力,所以才做到了。”“我啊,为了这个做了……”,而是脸上若无其事的一派淡然,但实际上不断地努力,才是最有优雅品格的。

    亦舒有一段很有名的话,大意是说,真正的淑女,不会说她读过什么学校,去过哪些地方,因为她们心中没有自卑感。只有心中底气不足的人,才总想通过抬高自己,贬低别人来获得成功。一旦这么做,不论把炫耀的本质隐藏得多么高明,都会露出蛛丝马迹。优雅的人,是那种随时注意周围人的感受,不给自己和旁人带来麻烦的人。有人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美丽的女性,才是真正的美人。不得不承认,炫耀其实是人的本性。像赫本那样,从心底里感到自己还有不足的人,毕竟是少数。那么至少在人前,不要流露出“我很漂亮”“我很能干”,客气有礼地接受表扬,受到批评也不懊恼。长此以往,在收获好人缘,让自己变得更优雅的同时,也能逐步磨炼自己的内心,从心灵深处变得谦虚低调。

    对自己说:我不重要

    《世界花园》从最初的企划开始,执行制作珍妮丝·希勒格就认为赫本是主持人的最佳人选。“当我提到奥黛丽·赫本”的名字时,所有人的目光一下子都转过来了。”珍妮丝希勒格回忆道。大家都希望见到赫本,如果能和她一起工作最棒了。与此同时,大家也在担心预算的问题,要多少钱才能请得来这么大牌的明星呢?

    珍妮丝希勒格给赫本打电话,问她需要哪些人为她打点造型,赫本列出了几位曾与她合作的工作人员的名单,是电影《直到永远》的班底。之后,珍妮丝希勒格和制作组讨论,他们认为预算至少会多出二三十万。但是,公共电视台不可能通过这么一笔庞大的开支。一时间,事情陷入了僵局。

    三天后,珍妮丝希勒格接到赫本的电话,她说:“我想,不论我们在哪里拍摄,如果你能帮我找到吹风机,熨斗和熨衣板的话,我可以自己搞定发型、化妆和服装的事。”

    “这绝对不行!你不能自己熨衣服。”珍妮丝希勒格坚决地说。

    “我喜欢熨衣服!”赫本说。

    “不行,不行。”珍妮丝希勒格无法想象,让赫本这样的大牌自己熨衣服,如果传出去,会引起怎样的轰动,完全是闻所未闻吧!

    “没关系,没关系,我真的很喜欢熨衣服!”赫本笑着坚持道。

    赫本果然自己熨了所有的衣服。有一天,早上5点,当克朗尔去赫本的房间接她去拍摄,罗伯特为他开了门。赫本已经整理完毕,正在熨当天需要穿的拉尔夫·劳伦的裙子。

    三个月的录制结束以后,节目组的预算已经所剩无几。为了替珍妮丝希勒格解围,赫本和罗伯特主动请工作人员吃关机饭。每个人都恋恋不舍。他们对那些花花草草并无太大兴趣,让他们高兴的是能跟赫本共事,虽然只有短暂的三个月。

    制作统筹人茱莉亚·莱弗曼说:“自从认识奥黛丽之后,我对名人的忍受程度就降低了。”让她不解的是,连赫本这样的超级偶像,都能自己打理好自己的一切,随剧组东奔西跑几个月毫无怨言,准时上通告,背熟所有的台词。在镜头前的专业和自然就更不用说了。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明星喜欢挑三拣四,准备不足一次次NG,还自以为自己这样很大牌?

    “当我习惯了奥黛丽的行为后,我就不太习惯伺候名人这类事了。奥黛丽得对此负责。”茱莉亚·莱弗曼开玩笑地说道。

    著名作家毕淑敏女士有一本散文集叫做《我很重要》。这本书的名字,看上去非常符合当今张扬个性,要大声说出“我在这里哦”的风气。但是,收录在书里的文章,宗旨是在传达一种“只要我们在时刻努力着,为光明在奋斗着,我们就是在无比重要地生活着”的信念。所谓我很重要,是因为我在努力着完成应该完成的,默默完成了手头的事情,使之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别人会觉得这个人就是不可缺少的存在。能做到这些,首先就主要告诫自己:我不重要。

    谦让、豁达、优雅的人,容易获得更多的朋友和支持。只顾着自己的感受,觉得没人比自己重要的人,绝对会引起周围人的反感。特别是那些自认优秀,自认 “他们没有我不行”的人,更容易颐指气使。完全不顾及对方的实际状况和感受,毫不客气地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就算是合理的,可能会使结果变好的要求,提出的方式不同,收到的效果会天差地别。有些女性觉得,堂堂正正提出“我要这个”“那个不需要”,是有个性,敢于发出声音的现代女性。但是,“有个性”和“讨人厌”只有一线之隔。把握不好就会变成后者。有什么需要的,或者觉得自己受了不公平的待遇,心平气和地讲出来,被提出要求的那个人,也会心平气和地想办法解决。如果对地位不如自己的那个人理直气壮地提要求,发火,即使对方鉴于双方地位的差距而强忍住怒火,但这个自认为“我很重要”的“大牌”的所作所为,也会很快流传出去,进而失去旁人的耐心和尊重。

    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被赋予了无可替代的人权。但是,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信奉“弱肉强食”,认为强者可以对弱者肆意妄为,真是令人遗憾。

    太把自己当回事,就容易挑三拣四、忘乎所以、刚愎自用,并且在与人相处时会吹毛求疵。这样的人,即便本领再高强,也不会受人尊敬、被人重用。即使对方忍耐一时,也总有爆发的一天。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应该建立在对等的基础上。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人的感受和想法上,想着“我要怎么做才能配得上这样的尊重”,而不是“为什么我没有这个”“为什么那个没按我的想法做”。这样的女性,才是具有贵族风范的优雅公主。

    当然,不能因为一直告诫自己“我不重要”,就时时刻刻压抑自己,连正当的权利都放弃掉了。如果自己的劳动成果被抢夺,或者被肆意践踏,则一定要给予回击。要义正严词地表达“我不想给大家添麻烦,那么请你也适可而止”。像这种一旦觉得自己有重要价值,就眼睛长在了头顶的人,通常都是在还不得志的时候,被人无礼对待过的人。所谓有没有教养,就是自己承受过的痛苦,是等待着机会让别人也承受一次,还是避免让他人再遭受这样的对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普遍的准则与自己的行为对照,拥有自我控制的力量,也许就是人最重要的教养了。

    越专注越高贵

    化妆就是化妆,吃东西就是吃东西

    除了美貌和芭蕾所带来的外在举止的优雅之外,赫本的内心世界才是迷倒众生的根本原因。认识赫本的人无不提及她的专心。赫本有一种东方人所说的禅定的力量,一次只做一件事。有个朋友回忆说:“在她试衣服时,她就专心试衣服;一旦阅读时,她就专心阅读。如果在整理发型时,她也不会像其他人,一边弄头发,一边抽烟一边吃三明治。她对于手边的事情一定是专心一致。”

    美国著名的化妆大师凯文·奥库安(Kevyn Aucoin)为赫本化过很多次妆,他非常喜欢和她一起工作时的感觉。他认为,与赫本共事是与其他人共事有根本不同的。那些名人私底下的形象和他们的公众形象往往相差甚远。你为他们化妆时,他们的脑子里不知在想什么,而赫本则是非常专心。她会认真地与化妆师讨论一支唇膏的颜色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绝妙建议。每当有人问起奥库安赫本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时,库奥安总是回答,你们在银幕上看到的样子就是她真正的样子。她私底下的形象和她的公众形象一样的棒。你简直不敢相信,现实中真的会有如此完美的人。

    专注地做事,是把事情做好的基本所在。不管做什么,所有的注意力都保持在一个点上,头脑会变得异常活跃,效率也会大大提升。如果做事情时总是不专心,左顾右盼,可能一件不那么麻烦的工作,由于三心二意也会耗去很多时间。有拖延症的人就会犯这样的毛病,总是到最后才慌张地发现“糟糕,好像又要弄不完了!”为了赶时间,才会沉下心来。等事情完成以后,自己竟然惊讶地发现,原来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做完啊!如果之前就能一心一意做事,不是会早就完成,而且质量更高吗?

    如果能时时保持专注,也许原本要花两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只用三十分钟就能做完了。一次只做一件事,不但会让质量更好,就连时间也会节省很多。心无杂念,将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点,不被周围的情况打扰和左右。如果在应该集中精神的时候,总是关注外界发生了什么,事情做不好不说,也会留给旁人一个不安定,不值得信任的印象。

    形容一个人没有成就,总是会用到“碌碌无为”这个词。”忙得不可开交,最后却什么都没做成,这就是缺乏专注的力量所导致的结果。一次只专心地做一件事,全身心投入并积极地希望它成功,这样你的心里就不会感到精疲力竭。不要让你的思维转到别的事情、别的需要或别的想法上去。专心于决定去做,或者应经在做的那件事,放弃其他不相干的实情,就不会发生那种好像一直很忙很努力,但实际上总也交不出合格的成绩单的尴尬局面。

    电影里不是经常会有那样的画面吗?A无意中看到B正在专心做一件事,比如埋头工作,或者认真地研究着手中的某样东西,或是在A讲话的时候,专注地看着他听他说话。这时候,专心致志的B,就会给A留下好印象,不管以后他们会成为情侣,还是作为上司的A提拔了作为员工的B,B的专注总会带来预料不到的好结果。

    做事专注的人,往往是拥有强大内心的人。只有通过平时的琐碎的事情,来磨炼自己专注的心志,那么在面对重大的抉择时,才不会手忙脚乱。一个人如果无法专注工作,那么不管他的工作条件有多好,旁人在最初给予了他多么大的信任和帮助,他都很难把事情做得完美。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要想样样精通,是很难办到的。有一个叫做《一生做好一件事》的故事,在《读者》之类的杂志上很流行。说的是一个老刑警用三十年的时间追捕罪犯。后来,“一生做好一件事”成为了专心致志的代名词。专心致志的强大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上学时候的科技课,大家都做过那个凸透镜的实验吧?用凸透镜把阳光集中在一点,可以把纸点燃。可是,把一张纸放在太阳下晒,是怎么都不会烧起来的。

    不管是对已经在做的事,还是在脑海里描绘的那个目标,想要一直保持高度集中是很难的。因为身边有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会前来打扰。这个时候就需要磨炼自己的自控能力。许多人明明很有才华,却往往因为经受不住外界的诱惑与干扰而不能百分之百地发挥本领,真是令人惋惜。黑格尔说:“那些什么事情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也不能做。一个人在特定的环境内,如果欲有所成,必须专注于一件事,而不分散他的精力在多方面。”

    心不在焉的人,很可能是某些潜在的因素使之感到不安。这种时刻,就要拿出自己的信心来。要相信自己可以应对任何局面,就不会在乎周围的细小变化。总是想着“我这样做他们会怎么看”“是不是有人在议论我”,太过在意别人对自己想法,就会感到疲倦,精力也很难集中了。虽然前面也一再告诫要考虑到别人的想法,但偶尔也要试试抱着“别人是别人,我是我”的心态。浑然忘我,不去考虑如何吸引别人注意,如何讨人喜欢,反而是最引人瞩目,拥有优雅风度的时刻。

    优雅的交谈要学会倾听

    化妆师奥库安是一位毫不掩饰自己性取向的同性恋者。有时,他会在与赫本的闲聊中谈到关于青少年同性恋者自杀的问题。他觉得,赫本完全能够体会自己的感受。“你真的能与她谈些什么,”奥库安兴奋地说,“她听得很专心,并且,她完全懂得我在说什么。”

    赫本与她的孩子相处时,他们的关系更像朋友。她从不吝啬花去大把时间,听孩子们讲述发生在他们的小世界里的那些事情。肖恩在《天使在人间》提到与母亲相处时的一个故事:“我记得有一次我和母亲谈论起我喜欢的一个女孩。不幸的是,这个女孩更喜欢另外一个男生,或许她两个都喜欢,这种情形困扰着我,尽管我并不是第一次为这种事烦恼。母亲静静地听我说完了整个故事,思考了一会儿对我说:‘你最好把精力放在你的学习上,因为如果你没有通过考试,那么你很可能要遭受两次打击。’”

    能说会道的人在聚会等场合中会引人瞩目,大家也需要这样的人,因为他们承担着气氛活跃者的任务。而善于倾听的人,则会获得真正的人心。单纯的能说会道,有时候也会变成讨人厌的导火线。

    著名记者麦克逊说:“不肯留神去听人家说话,这是不能受人欢迎的原因的一种。一般的人,他们只注重于自己应该怎样地说下去,绝不管人家要怎样说。须知世界上多半是欢迎专听人说话的人,很少欢迎专说自己话的人。”这几句话是确确实实的。

    要知道,交流的第一基础就是倾听。如果不太善于口头表达也不用太过苦恼。我们并不需要在谈话中一直妙语连珠,引人发笑,显示自己的机灵,而是应该用肯定的态度听对方诉说。“倾听”,不是左耳进右耳出,而是全身心去听对方说的话,把说话者放在中心位置。不用立刻进行评论或指点,只要全神贯注地听就好了。

    人最关心的自然是自己。比如,演艺明星虽然嘴上说着“不在意外界怎样评论”,还是会去关心杂志上和网络上自己的报道(也许大多数不会自去看。但经纪人一定会关心)。可是对于那些对演艺圈的八卦不感兴趣的人,这样的报道完全引不起他们的注意。同样,自己和自家人的事,在自己看来是很有意义的,可是别人并不像你想得那么有兴致。与人交谈时要竭力忘记自己,不要老是没完没了地谈个人生活、自己的孩子、自己的事业。在交谈中给对方发表意见的机会,尽量去逗引别人说他自己的事情。同时,以充满同情和热诚的心去听他的叙述,一定会让对方高兴,给对方留下最佳的印象。

    但尽管如此,真正的倾听是很难做到的。往往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不能真正领会对方的话就下了判断,张嘴就是批评和否定的话。想要随声附和的时候,前言不搭后语。明明想要鼓励对方,却只能起到场面上的暂时的安慰。我们并不是心理咨询师,无法做到百分百地摸透人心。尽管如此,还是要有意识的多听少说。仅此一点,人际关系就会改善很多。

    据说,如果推销员在推销产品时,70%的时间是他在讲话,顾客只能得到30%的讲话时间,那么这样的推销员容易业绩平平。而顶尖的推销员,他们听和说的比例是2:1。70%时间让顾客讲话,推销员倾听;30%时间推销员用来发问、赞美和鼓励他说。这个法则被称为“两只耳朵一张嘴”法则。

    如果在听别人说话时,完全没有回应,也是不行的。对方可能会觉得你在走神,根本没听见自己在说什么。恰当的附和说明你没有走神,一直在用心听对方说话,表达了你对说话者观点的赞赏,也有鼓励的意味。“我也是这样想啊。”“真是个好主意。”“那样的人真让人生气啊!”虽然只是简洁的附和,对对方来说却是释放感情的载体。

    倾听时,最重要的还是听取对方的意见。与倾听时一样,用心体会对方的话。人们很容易一边表面上附和着意见,一边心想“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完全不了解我,只凭自己的想法推测而已”“别人那么做结果很好,我的话肯定不行”等。这种态度对方是会感受到的。难得有人提出意见,就算最后也不会按照他所说的行事,还是要虚心接受,多少会对自己有启发。

    人往往会对那些对自己感兴趣的人产生兴趣,不厌其烦地听别人倾诉,这在别人看来是对自己极大的尊重。在交往中,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能听自己的话,这是人的一种心理需求。如果一个人在交际中总是以自己为中心,滔滔不绝地谈论自己,就会让人感到乏味和厌倦。所以,西方人常说:“与人交谈,犹如弹弦一般,当别人感到乏味时,便要把弦按住,使它停止振动、发声。”当你忍不住要夸夸其谈的时候,请多想想这样会带来的恶果吧!

    只会在交谈中不断谈论自己的女性,会让人觉得没教养,没风度。总是照顾着他人的感受,在交谈中时时注意对方的话语,认真地倾听,自然会展现出女性优雅的魅力。

    最后,倾听在培养后代时也是值得去认真实践的。前面提到的赫本教育孩子的方式,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范本。抚育孩子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先接纳孩子,肯定孩子,建立起平等的、相互信任的关系。那么首先就去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吧。

    优雅不是妥协,是不卑不亢

    据理力争不一定掉价

    伊迪丝·海德为《罗马假日》设计的服装,在电影上映后很快成为潮流指标。那么,让他担任赫本的下一部电影《萨布里娜》的服装设计师似乎顺理成章。但在这件事情上,赫本与制片方发生了分歧。她有自己的想法:这次她扮演的是一个丑小鸭变白天鹅的角色,与之前高贵的安妮公主低调出游恰好相反,是从毫不起眼到惊艳的转变。普通的司机女儿萨布里娜从巴黎归来,那么她穿的服装一定是地道的法式服装。显然,海德作为地道的美国设计师,把握不住纯正的法国精髓。所以,赫本坚持一个人去了纪梵希在巴黎的工作室,从他那里挑选了三套服装。

    海德不免有些郁闷。他可是好莱坞最大牌的服装设计师,许多大明星,英格丽·褒曼(Ingrid Bergman)、格蕾丝·凯利(Grace Kelly)等,都是指名要海德设计戏服,才肯出演电影的。偏偏赫本选择的是一位初出茅庐的青年设计师。不过,赫本的决定被证明是正确的。虽然海德在电影中挂名服装设计师,并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但所有人都知道这都是纪梵希的功劳。最后,在发表获奖感言时,海德说:“没有纪梵希,就没有我手中的小金人,这个奖我们应当共享。”

    用罗伯特的话来说,赫本“坚守自己的价值观,而且早早便确定了她自己最释然的状态。她的风格来自于她不愿妥协,并对基本与真实的事情专注投入。她的正直与教养可以和她的幽默及讽刺兼容,不会让她太过严肃,但总是对事情相当认真。”

    谦虚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当然很重要。但是,来自他人的想法毕竟只是参考,还是要有自己的主见。有些女性,把坚持主见看做傲慢自大,不好相处,认为这样会失去优雅的形象。但如果因为这种顾虑,就对他人的意见来者不拒,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和坚持,就容易随波逐流。长久地抱着“大家都这么做啊,我当然也要这么做”的想法,是不能从人群中脱颖而出,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的。

    过马路的时候,看到红灯是亮着的,而且也没有车经过。尽管清楚地知道闯红灯是违反交通规则的,但是周围的人都对红灯视而不见,都在往前闯,于是犹豫了一下,也跟着大家一起闯红灯。之后还要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与其总是陷入这样不必要的矛盾和烦恼中,不如堂堂正正坚持自己的想法。无论在什么时候,只要秉持公认的伦理观,认为自己的观点和行为没有错,而且会带来更好的结果,就要据理力争。

    有多少次那样的经历呢?买了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可是被人指出“不流行了”“穿上去显得胖”,就丧气地不再穿着。经过好好思考的想法,被两三个人否定,就认为“一定是我错了”,而失去一个得到好结果的机会。这种“无形的压力”,实在很让人困扰。人类本身是社会性动物,很容易受到群体的影响。因此,采取与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现象时有发生。思维上的“从众定式”,能使个人有一种归宿感和安全感,能够消除孤单和恐惧等有害心理,也是一种比较保守和保险的处世态度。跟随着众人,如果说得对、做得好,自然能分得一杯羹;即使说错了、做得不好也不要紧,无须自己一人承担责任,况且还有“法不治众”的习惯原则。所以,很多人愿意采取“从众”这种中庸的处世方式。

    如果面对的是公认的权威,就更难说出自己的意见,更不要说还要保持据理力争的勇气了。不过,正所谓“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权威不代表永不犯错。不能随随便便就否定自己,妄自菲薄。尤其是在权威的面前,更应有勇气坚持自己的意见。坚持己见,不向权威低头,是一种原则,也是一种勇气。通常,能够坚持自己意见的人,都是有原则的人。而取得成就的,也多是那些有原则、坚持自己见解的人。况且,真正高尚的权威,并不会因为自己的地位受到挑战而恼羞成怒。相反,他们心胸宽广,认为比起自己的名气,推动整个领域不断向前发展才是最重要的。那些受到挑战就极力打压后生的“权威”,只是外强中干,毫无优雅品格的小气鬼罢了。

    一味听信别人,就会患得患失,丧失自我。不要因为别人的判断而改变自己的想法,不论对方是谁。做一件事情,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支持,只要得到一部分人的可能,就是成功了。说明这个想法是有道理,有价值的。我们能参考任何人的意见,但是,只有自己才能给自己做主。当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就问问自己的心吧。追随着那样最原始的热情,去实现自己脑海中描绘的美丽人生。

    迅速果断地拒绝

    在好莱坞电影史上,还有另一位叫做“赫本”的女演员,就是大名鼎鼎的凯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共获得过四次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和十二次女主角提名(一直到2003年,才被第十三次获得提名的梅里尔·斯特里普打破纪录)的传奇女演员。不但如此,她还有编剧的才华。虽然,奥黛丽和凯瑟琳有同一个姓,但她们的个性截然不同。凯瑟琳外形美艳,以桀骜不驯、个性张扬著称,是标准的御姐型女明星。奥黛丽则被看成甜美、低调、优雅的标准。奥黛丽还未成名时,凯瑟琳已经是一线大明星了。当派拉蒙公司决定与赫本签下拍摄《罗马假日》的合约时,考虑到凯瑟琳·赫本已经成名,为了不让观众将二人混淆,公司礼貌地要求奥黛丽·赫本改性。奥黛丽·赫本用同样礼貌的态度坚决拒绝了这个要求:如果派拉蒙要用她的话,就必须接受她的姓。奥黛丽·赫本得以用她的本名出现在好莱坞。

    1953年,派拉蒙的新闻发布会上,赫本被形容成:完全迷人、愉快的流浪儿、会欺骗、淘气、令人消除戒心、敏感、诱惑、圣徒一般、婀娜多姿、天才……或许在这些词语之外,还应该加上一句:像个钉子一样棘手。

    著名的作曲家亨利·曼奇尼(Henry Mancini)创作的《蒂凡尼的早餐》的插曲《月亮河》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奖和格莱美奖。多年后当他谈起这首歌曲时,说道:“我一点都不否认,《月亮河》就是为她写的,没有人能比她更完整地理解这首歌,这个世界上可能有超过1000个人翻唱过这首歌,但是奥黛丽的版本毫无疑问是最出色的。”可是,有一天,当他们一起看电影小样时,派拉蒙的一位总裁也在场,当听到这首歌时,他说:“我可以告诉你一件事,我们要去掉这首该死的歌。”“当时奥黛丽像炮弹一样从椅子上弹了起来。梅尔·费勒不得不用力按着她的胳膊让她平静下来。”曼奇尼说,“我从未看见过奥黛丽如此愤怒,感觉她几乎就要失去对情绪的控制了。”赫本的回答是:“除非踏过我的尸体!”

    最终,这个愚蠢的提议没有被付诸行动。我们得以看到赫本坐在大楼的防火通道里弹唱《月亮河》的经典一幕,听到她带着淡淡忧伤气息的独特嗓音。

    生活和工作中总会遇到超出自己能力的或者不愿做的事情。这个时候,也许只要说出一个“不”字,就能轻松释然了。但是,很多女性碍于情面,不好意思拒绝。这样一来,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和烦恼。不情愿地答应下来,对方会感受到,而自己反而还会觉得委屈,双方都会不痛快。该拒绝的时候,就要毫不犹豫、斩钉截铁地拒绝对方。

    遇到什么都说“好吧”的女性,认为自己这样做是留给对方情面,照顾对方感受,认为那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然而,她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基本拒绝的权利却没有得到别人的尊重。《大龄文艺女青年之歌》的作者邵夷贝在专栏里把不懂拒绝的女性揶揄为“Miss好呀”。她们在面对关乎自己利益的要求时,头脑里的第一反应是“不好”,然后反应传导到行为上就是:微笑着,用很慢的语速小声说“好呀”。这样的回答会同时产生四种结果:1.被帮助的人接受了帮助;2.帮助人的人产生了糟糕情绪;3.被帮助的人感受到了糟糕情绪,产生反感;4.帮助人的人付出了帮助,却没有得到感激。

    因此,总是说着“好呀”的女性,留给别人的印象并不一定是善解人意的正面印象。那些得到了帮助和好处的人,不仅不会赞美她们,反而会向别人抱怨“性格古怪的女人”、“阴郁的女人”……在这之后,他们还会向这些女性提出要求。不能怪他们忘恩负义,因为,他们实在不清楚,既然都说了“好呀”“交给我吧”“没问题吧”,怎么还是不高兴的样子。又没有强迫她去答应,怎么忽然就沉下脸来了。不是性格问题是什么呢。

    总是说不出口“不”的人,大概是出于对拒绝的恐惧,首先想到的是对方被拒绝后的反应。认为拒绝别人会造成伤害,而这种伤害会给她们带来很大的内疚感。而事实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对被拒绝有那么大的反应。多数人在提出要求时,都会考虑到这个要求的可行性。他们往往在提出要求的同时就做好了被拒绝的准备,并想好了被拒绝后的对策。

    也许,不懂拒绝别人的女性,是为了不被别人拒绝吧。但是这并不能成为顺理成章的因果关系。自己意志不坚,说不出口拒绝的话,答应了对方才发现不妥,又力不从心难以履行诺言。这时候再改变心意拒绝对方,显然已经太迟了。等无法做到允诺的事情,再提出拒绝,给人的印象更糟。甚至需要付出相当的代价去弥补缺失或兑现承诺。如果这仅仅限于个人的烦恼,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可是,碰巧对方在提出要求时,原本是抱着很大希望的,却在收到“可以完成”的承诺后,并没有获得帮助,就会产生不满甚至怨恨的情绪。演变成双方人际关系上的对立与冲突,不是更加得不偿失吗?

    敢于说“不”的人是果断的人,做事情不会拖泥带水、犹豫不决;敢于说“不”的人是有主见、有魄力的人。敢于说“不”是一种优雅的人格魅力,能给自己树立一个硬朗的形象。因为敢于说“不”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别人的负责。

    另外,女性在拒绝时,不要只告诉对方结论,为什么不得不这样做的理由也要加以说明。如果实在担心“不行”这样的直接拒绝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那么就在话语中让人感到“不”的意思,委婉地拒绝对方。总之,绝对不能成为让自己和别人都不痛快的“miss好呀”。那样的话,生活中的烦恼就真的随时都能找上门了。

    重要的是姿态

    1965年4月5日,第27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音乐电影《欢乐满人间》的女主角朱丽叶·安德鲁斯捧得最佳女主角奖。舆论认为,除了对安德鲁斯演技的肯定外,还掺杂了对她没能得到《窈窕淑女》电影版女主角的同情。而赫本尽管在《窈窕淑女》中表现出色,但由于是别人代唱,连一个提名都没能获得。

    结果一出,赫本的影迷愤愤不平,唯恐天下不乱的媒体则对安德鲁斯的获奖一片骂声,并捕风捉影地说赫本因为颗粒无收而痛苦万分。事实上,赫本才是这场风波中最平静的一个。

    赫本从欧洲的片场赶回美国参加颁奖礼,并担任颁奖嘉宾,为最佳男主角颁奖,又给安德鲁斯送去一大篮鲜花向她表示祝贺。而每一位《窈窕淑女》的获奖者都要在感言中说:“我要感谢奥黛丽的精彩演出。”《窈窕淑女》的男主角雷克斯·哈里森在舞台剧和电影版中分别与安德鲁斯和赫本有过合作,当他发表最佳男主角获奖感言时,一时不知道该感谢哪一位“淑女”,只好说:“我要向两位‘窈窕淑女’表示敬意!”甚至连安德鲁斯也替赫本抱不平:“她至少应该得到一个提名吧!”

    赫本曾经就这件事写信给《窈窕淑女》的导演乔治·库克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在整场‘提名’事件中,我想我是唯一一个没有难过的……我的表演还没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窈窕淑女》这部片子对我很重要,我心底里是希望提名的,但并没有指望拿到奥斯卡小金人。我是很失望,但也并没有像我的朋友们那样震惊,也不向媒体传说般那样严重。

    虽然,赫本没有得到最佳女主角的荣誉,却以她平和大度、宠辱不惊的优雅风采收获了所有人的尊重。

    有品格的优雅女性,不会因为在某件事情上输给别人就垂头丧气,或者到处大吐苦水。她们心胸宽阔,这样的气度来自于内在的自信。没有自信的人,更容易产生嫉妒心,这样的人会经常觉得受到他人的威胁,难以为别人的成功而高兴,难以和大家分享荣誉和赞扬。自信的来源,不是比别人更美丽、更富有、更聪明、更优秀。如果当别人得到称赞,自信就被摧毁。这样的心态不是真正的自信,而是虚荣。

    人的自信,在于是否发掘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独一无二的真我,不会维系在华美的外表,或是旁人的几句恭维之上,也不会因为遇到比自己出色的对手就发生改变。这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平静心态的根本原因。

    有些人觉得,世界是一块大蛋糕,并非人人得而食之。假如别人多抢走一块,自己就会吃亏。抱持这种心态的人,甚至希望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人小灾小难不断,疲于应付,无法安心竞争。时时不忘与人比较,认定别人的成功等于自身的失败。纵使表面上虚情假意地赞许,内心却妒恨不已。这样的女性,实在让人心寒。

    既然事情已经发生,再怎么不平衡也无济于事。而且,这样小气的女性,也会被大家看不起。生活中总会产生不顺心,不公平的事,人的负面情绪也随之产生。只有心灵纯净的人,才能宠辱不惊地看待这些阴暗面。她们在失败,或者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时,不会满心厌烦,把这些“心灵病毒”传播给周围的人。

    一个人的努力工作得到好评,当然是一件愉快的事,但是,现实中很多时候,别人并不会像自己想的那样给出好评,这难免令人感到沮丧。如果把自己看得很重,不想输给任何人,无论在什么场合,什么时候都想要别人尊重自己,喜欢自己,无法得到这些心里就会不舒服。如果这样想,人就永远无法活得轻松。心平气和地接受已经存在的结果,有此理解万一是别人处在这个位置上的那种心情,就能够优雅地拂过难关。要知道,头衔什么的,只是锦上添花的部分,最重要的还是愉快地付出,大方地接受,这样才能享受到更宽广的生活和他人的尊重。

    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受到外界的侵扰,被情绪所左右。我们经常被告诫不要“得意忘形”。但是,最能看出一个女性是否有优雅品格的时候,其实是在她“失意”的时候。大部分认为自己有风度的女性,都可以避免得意忘形。但是,“失意忘形”的丑态却时有发生。得意忘形与失意忘形,同样都是没有修养,都是不够的。如果给对生活抱有过高的期望,就会发生失意忘形的痛苦和尴尬。过分苛求事事遂心只能带给自己终身遗憾,万事如意只是一个理想,对美好状态的向往让我们更有勇气和信心去面对生活。但是,也不需要把“完美”作为奋斗的指标。学会接受缺憾,磨炼自己的气度,即使不能得到理想中的结果,也会给人留下一个胜利者的姿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