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明贤集:子午山孩-郑珍诗传(22)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初秋雨霁,子尹与莫庭芝、莫祥芝、儿子郑知同在山亭纳凉,“雷余续峰哄,雨去送蝉唱”,来了兴致,四个人作《山亭联句》诗,共得三十六句。子尹结句曰:“篇成付阿买,尚似昌谷样。”阿买是韩愈的子侄,韩诗云:“阿买不识字,颇知书八分。”借指知同。昌谷是李贺,少年有诗才。看来子尹对儿子能诗能书,是很觉欣悦的。

    八月到贵阳,听说兴义知府周小湖邀请邹汉勋主纂府志,作《八月贵阳寄新化邹叔绩汉勋兴义四首》。这位邹生年纪很轻,却是天文地理、六书九数,无不精研,尤深音韵之学。但他做应制八股文不受拘束,或多至千言,或简至半纸,以至连秀才都没考上。入黔后,先后应官府邀请,纂成《贵阳府志》《大定府志》《兴义府志》《安顺府志》,皆刊行。邹生只活了四十九岁,遗著二十余种、二百余卷,也在同治二年闹土匪时连老屋一起被烧了。邹汉勋学问精湛,多才多艺,却久困场屋,处境蹭蹬,靠破砚为食,与郑子尹遭际相近,所以子尹对他有一种相惜相怜相伤的感情。诗中有“万岭千岩绕夜郎,侧身南望涕沾裳。论才海内今无几,觅食盘中事可伤”之句。莫友芝给邹汉勋的书信,也备极倾倒,说他为贵州修府志是大材小用,“如持牛刀割鸡,如舆薪燎一毛,而江湖举方舟也”。

    子尹在贵阳小住时,参加十次乡试不获的黎兆勋,援例得到一个石阡教职,亲朋们为他饯别。次日,子尹也动身回子午山了。

    山居清寂,日长如小年,读书著述之余,把亲手培植的居室书舍和周围景致,一一刻画,成《子午山杂咏十八首》。

    诗序说,子午山在县东七十里的乐安江东岸,高三十步,形如双臂环抱。安葬母亲于此的七年后,又葬父亲于此。于是自己也在墓侧建宅安家。早晚行止的正屋,安在“左腕”的弯曲里;书屋客房等等,分散各处。其余空地都是园子:南面小丘立个亭;正屋背后有个小山峦,峦后是山岩,岩下有溪涧。“右腕”是座圆平小丘,南面与正屋连为平冈,再往东有个像侧掌的屺,背后崖下有泉水。亭子下面的弯里是米楼;两面山势环抱,环心为湖,湖中有岛。溪水从岩到崖到堰南,曲折出外环,流入乐安江。

    原本一座荒芜贫瘠的小山丘,几年时间,被子尹培植成了一处清幽雅致的园林,渐渐成为一处名胜,当地人称为“郑家花园”。

    屋上能看冢,堂边不筑墙。此生无去理,开户对西乡。(《望山堂》)

    屋上能见到父母的墓茔,正屋四面也不筑围墙。这辈子再不会迁居别处了,就每天与西山相看两不厌罢。

    遗经巢空虚,三传束高阁。我师珍重心,未敢效空凿。(《巢经巢》)

    唐人卢仝要把遗经藏进房间,把《春秋三传》(解释《春秋》的《左氏》《公羊》《穀梁》三传)束之高阁。我师从他珍爱典籍的心意,却不敢学他说经附会穿凿的态度。

    孟郊《忽不贫喜卢仝书船归洛》诗:“我愿拾遗柴,巢经于空虚。”韩愈《赠卢仝》诗:“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终始。”

    子尹在《巢经巢记》中说,他从小爱书成癖,但家贫买不起书,居僻借不到书,又常被迫出门求食。往往家里等着他出去借钱买吃的,好容易盼到他挎着包袱来了,解开来却是几本破书。“而余常衣不完,食不饱,对妻孥脙槁寒栗象,亦每默焉自悔,然性终不可改易。”这样艰难攒集二十年,到建宅时,他的藏书已有万余卷,并汉魏后金石文字及宋元以来名人真迹近千卷。“虽不能名藏家,吁亦多矣。其得之之难为何如哉!”

    此树此堂得,因之颜色幽。慈乌怜桕子,不啄墓灯油。(《乌桕轩》)

    此堂因有这棵乌桕树,显得分外幽静。而且慈乌怜惜桕树子,从不啄我母亲墓茔的桕油灯。

    据子尹《乌桕轩记》,这株树是此处原有的,长得特别高大。收子榨油,可得七八斤,足够正月间燃点母亲墓前的油灯。古人谓乌鸦爱母,称为慈乌。白居易诗:“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子尹借以曲喻对母亲的感情。

    石林裹曲径,上下绿苔湿。啾啾无母雏,饥守竹根泣。(《紫竹亭》)

    石林围着弯曲的小径,上上下下生满青苔。几只失去母亲的小鸡,饿得守着竹根啾啾啼叫。

    眼所见耳所闻,无时无处不联想起失母之痛,并以无母雏自喻。

    丹阳墓黄鹤,中散亦斯丘。落落同心迹,同伤海岱楼。(《米楼》)

    米元章葬母亲丹阳县君于黄鹤山,后又葬父中散公于此,他自己也就从襄阳迁到附近的甘露寺下,建海岱楼为啸咏之所。可怜我造此米楼,同他的心迹完全一样。

    米楼即先建之望山堂,子尹遵父命把它移至正屋前,补在山形的缺口处。子尹为近亲墓而迁居于此,与宋代米芾一样,所以把这座楼命名为“米楼”。安葬父亲后,子尹把它布置起来,在这里读书课子。“四窗静绿,山鸟无声,树影湖光,晃漾栏桷”,环境很好。还把珍藏的米元章大字《木兰诗》横绢本放在手边,不时展玩,米楼之名益切。

    彭蠡水无壁,洞庭波似山。引妻乘小艇,终日团湖间。(《团湖》)

    彭蠡湖有水无山,洞庭湖波浪太大,还是我这个团湖好,可以同妻子划着小艇终日逍遥。

    团湖又名磐湖,又叫桃湖,即诗序中所说“两际实,山乃如环,环中为湖,湖有岛”。挚友莫友芝、黎兆勋都在湖中泛过舟。莫诗说:“侧身琉璃境,倚杖高秋时。望山抱突兀,桃湖弄明漪。”黎诗说:“潺潺溪壑声,山色看不厌。湖中有莲荇,仅可扁舟泛。环湖数间屋,清夜孤弦鸣。”可见湖景之清幽宜人。

    曲虬三贯彴,怪石半因基。老父不稍待,空言垂钓宜。(《怪岛》)

    三根弯曲的独木,搭在嶙峋怪石上,把小岛连通。父亲曾经说,这里好钓鱼,但是,不等我整治出来,他就走了。

    独木桥曰彴,又曰榷。

    明月上冈头,绿堕一湖影。来往不逢人,露下衣裳冷。(《桐冈》)

    月亮升出冈头,湖里一片绿沉沉的阴影。在岸边走去走来,见不到一个行人。渐渐感觉衣裳有点单薄,是夜露下来了。

    意境极似王维辋川绝句。

    当墓横修眉,种梅密无路。一株常默对,是母搭衣树。(《梅屺》)

    母亲墓茔前面横着长眉一样的梅枝,四周梅林茂密得把路都遮没了。其中有一株,我时时默然相对,它是从老宅移过来的,母亲经常在它枝干上晾衣服。

    旷望临高崖,溪塍绕其下。落景射松根,水光红洒洒。(《松崖》)

    高敞的松崖最宜远眺。弯弯曲曲的溪水和田塍环绕其下。夕阳照到松树根,水面跳荡着耀眼的红光。

    澄甘落山麓,下汲苦朝暮。每惜宅甚佳,乃无出水处。(《氿泉》)

    氿泉:《说文》载,氿,水崖枯土也。郑家饮用的这个氿泉,是山麓路边的一个浅井。

    清甜的饮用水都落到山脚去了,每天挑上挑下很累人。常叹在这里安家样样都好,只可惜近处无泉水。

    山妻识方法,栽接罗高卑。小女时偷果,持竿叶底窥。(《果园》)

    妻子学得栽培果树的方法,高处低处栽了一大片。果熟季节,常见小女儿悄悄扛着竹竿,仰着小脑袋朝叶缝里瞅来瞅去。

    小女孩持竿窥果,神情如画。

    崭绝后园后,柏阴亚溪凛。时见钓鱼人,卧暑笠作枕。(《柏岩》)

    刀切斧劈般的悬岩,矗立在后园后面,茂密的柏树倒影,把大晴天的溪水也罩得凉悠悠的。常见一两个钓鱼人,枕着竹笠酣睡在树荫里。

    苍莽数百里,斯丘环望闲。云飞内江水,月照不狼山。(《东丘》)

    东丘四围皆山,苍莽绵亘数百里。云彩在乐安江中移走,月光在不狼山上辉映。不狼山即娄山。

    东丘倦登览,西丘复游适。白鸟去烟村,遥遥望成碧。(《西丘》)

    东丘游倦了,又来西丘游。羽毛雪白的鸟往烟霭袅袅的村落飞,望去渐渐染成了黛青颜色。

    溪翁相识尽,遇饷即牵留。下来还上去,得得复悠悠。(《藻米溪》)

    藻米溪上的老人,尽都相识相熟了,遇上吃饭时间,见面必定牵衣挽留。乘兴来,兴尽去,又适意又悠闲。

    山乡民风淳厚,邻居如亲人,“一家人的客,一寨人的客”。又,黔北川南民间不称东南西北,而按地势高低说“上去”“下来”。

    半陂林影深,一径稻风晚。杖策每忘疲,因之弟家饭。(《堰南》)

    在堰南小路散步,半坡上树影森森,晚风送来稻谷的清香。常常是忘了疲乏,越走越远,就顺路去弟弟家把晚饭吃了。

    疏篱晒春网,流水影修竹。欲问子午山,溪头深几曲。(《溪尾》)

    你要问子午山在哪里吗?它就在一湾一湾又一湾的溪水那头,篱笆上晒着春网,溪水里竹影晃荡。

    子午山原是个荒凉芜秽的小山坡,经过子尹夫妻俩多年的经营培植,这片荒山变成了一处乐土。《续遵义府志·郑征君传》说:“不十年,桃李梅杏松柏,丑荟蔚成行,间以石竹。相隙地架屋,有望山堂先庐、米楼、柑廊、四香亭等,参伍上下。中藏玉磬湖,芰荷杨柳,掩映生姿。先大父好植名花,凡南中奇产,先子罔不毕致。山中红绿焕烂夺目,恒匝四时。朋俦过访,诧为名胜。”用今天的标准看,简直可算一座华贵别墅。虽然此中主人蔽衣粗食,半饥半寒,论耳目心脾之养,已逾于豪富;更何况日以读书课子为乐,求仁得仁,自适其适,无利害之萦心,无机巧之劳形,其幸福指数之高,更非名利场中人所能梦想了。

    只可惜,这所心血浇成的庄园,子尹享受不到十年,就被乱民一把火烧了,主人从此流离失所。

    子尹还在省城滞留时,家里托便人捎信,说是黎平门生胡长新专程到子午山来看探望他,听说他还没回来,就先去遵义会朋友,等子尹归来后再造访。子尹听了非常高兴。胡长新是子尹任古州训导时,优秀学生中的隽异者,与子尹十分投契,子尹赠有《黎平木赠胡生子何长新》《遵义山蚕至黎平歌赠子何》诗。他比子尹稍前离开黎平时,子尹又作《子何自黎平相从古州,余西归有日,子何以事先还,送之》相赠,对他期许有加。后来长新果然一捷中举,再捷成进士,并即放苏州知县。但他以母老请改教职,选贵阳府教授。子尹回到子午山后,立即差人去遵义约他来山里过中秋节。带回的口信说,已先答应与友人一起过节了,节后次日准来。这天果然来了,子尹非常高兴,作长篇五古《胡子何来山中喜赋此》:

    子家沅水东,我家延水西;相望越千里,会合理难谐。俗情一朝贵,身手更自奇。父母近在堂,定省犹难之;何况我与子,而必噬肯来。揆势又不能,那得僮仆资。贫士名一官,债台已齐眉。虽有存我言,不践谁复訾。古道竟未亡,突兀子在斯。当子至午山,我方行省羁。冷官贱于毛,为贫安得辞。欲买官長骂,先输因鬼赀。读书悔何益,坐令骨变。有来闻说子,喜剧翻自悲。历历数来路,我皆过而知:陆穿盗贼丛,舟行滩若雷。渡延脱诸恐,道僻径又微。王口自别去,收第子摘髭。一年上贤书,二年登礼闱。东吴财赋地,民社命子治。世人热中肠,得此两足飞。金银梦布地,谁肯去若遗。子乃请归假,不顾人笑痴。依依慈母前,两年啜糜。我何有于子,顾又甘艰危。子诚有所得,愧我趣日卑。恨不即子见,辗转恻中怀。迟月始及家,子又郡我徯。中秋适明日,遣力招来偕。报言有相挽,翌当还我斋。昔子之先公,卒官校官师。大鸟有回翔,稽留固其宜。黄昏松崖上,溪口望渐迷。冥冥出人语,谓是至乃非。入门点灯坐,月黑静掩扉。犬吠儿走言,子已及我畿。相看剧翻倒,拜揖不及持。依然旧书生,不似官长姿。伤哉别四年,顾我成孤儿。欲语非一端,且饱山中鲑。援笔对草具,遂作志喜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