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农耕出身,吃饱无事喜欢往田野村庄游逛,走了城南走城北,只见田水满当当,不见一个人开犁打田。心里奇怪,问路边一个老人:莫非这么多水还嫌不够吗?都四月了,再不操起犁锄,秋天收什么!老人清清喉咙道:先生您不知道,今天是牛的生日,家家户户做乌饭给牛吃,不准小孩打骂它。一年到头,男女老少靠牛吃饭,哪个忍心在它生日使唤它呢?老辈人还留得有话:要避讳雷公。打雷天气,宁愿饿死也不能动锄头犁铧的。
听了这番话,我哭笑不得:牛过生不下田,牛不过生日要忌雷,救人的雨斗不赢殛人的雷。可叹呀荔波农夫,当你们的父母官难,当你们的天也难!等到你们的种种禁忌过完了,田里的水也渗走了,那时候,你们又会埋怨老天爷不保佑了。
黔南气候炎热,成熟期短,农人掌握节令与黔北有别。子尹不谙,以致诧怪。“水要从天倒田内,誓不巧取江与溪”句风趣。农村过牛生日、忌戊等习俗,至今犹存,也不一定像子尹设想的那样后果严重。
四月初八“浴佛节”,当地门生给子尹送来乌饭,说是这天家家户户都吃这种饭。子尹告诉他们,这就是道家认为久服可致长生的“青精饭”。杜甫诗就说:“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作长题诗,考证一通。
端午节,学生又纷纷送来节礼:红布蒙口的酒、粽子、干肉配盐蛋、砍块的鸡、拔毛的鸭等等,多得没容器收纳,连装礼物的篮筐也暂时留下。荔波学子的尊师重道,令子尹欣慰,但见当地人热闹过节,也感觉异乡官舍冷冷清清,还不如三家村塾师,背着粮食礼物回家过节,老小欢喜。见《端午对诸君馈物作歌》。
子尹挈家远行为避乱,不料付出爱孙双双夭折的惨痛代价。二月底到荔波,以为“此间便恐是桃源”,谁知又事与愿违。平安不足两个月,这里也乱起来了。五月初,他送考生去都匀,考试刚完,苗乡发生动乱;他们兼程赶回荔波,荔波的水族也起事了。子尹作为八品命官,不能不佐助县令策划保城。县令蒋嘉谷带病往当边(地名)布置,子尹七月初二往莪蒲一带找隘口设防,“一笑谈经牙,化为论兵舌”(自笑只知道谈四书五经的嘴巴,今天竟论起用兵打仗来了)。九月十二,县城被困,子尹率众开城迎战,将围城者赶走。但身为教谕,本无守土之责,游击马清洁又不听指挥,蒋县令病体也稍好转,子尹就把指挥权交还,辞去教职,于九月十六挈家离开荔波,经南丹、罗斛等地,辗转一个多月,回到贵阳。
子尹这次放弃耕读生活,接受荔波学职,以为能避乱与就官兼顾,谁知“双顾”变成“三失”,铸成大错。虽诿之于定数、天意,聊以自解,但内心的悔恨和负疚,不言而喻。
回乡的漫漫归途,历尽艰险。夜宿拉冷寨时,家里男丁都到山洞警戒去了,只留下老太太和小孙女守家。主客语言不通,连说带比划,但态度热诚,环境幽静,让仓皇劳顿的子尹睡了个安稳觉。
在里湖,受到李、刘二生的隆重接待,“自从荔波乱,就避斯为盛”。
抵南丹州,派儿子打前站,带了诗去拜访问知州莫树棠,莫远出迎接,相得如故交。莫还提出为子尹找地方安顿下来,但子尹还是决定回黔。
过六寨投宿时,店主说,相距仅二十里的丰宁被土匪烧了,自家都准备逃避,您老另找别处罢。经过子尹说明请求,店主才同意接纳,把晚饭盛在罐子里给他们吃,万一贼来,好随身带着进山躲避。幸亏一夜无事。
经过戈坪的丛山密林时,与当地团防高下相望,双方都以为是乱民来了,闹了一场虚惊。入夜才走到月李(地名)投店,睡在牛栏猪圈之间,已觉侥幸。过牙林渡,竹筏薄如纸,生死隔一线。
过兰汊河,上岸天已黑,摸索至槁里,找到一家小店。店主喝醉了,少妇恭敬接待,沏茶煮粥,亲切如女儿侍奉父母。她告诉他们:昨天有一群官员家眷,渡兰汊河时吵吵嚷嚷的,声音传到镇场上,人们哄传土匪来了,满街大哭小叫,逃到黄茅冈躲藏,直到今天傍晚才各自归家。幸亏你们是今天才来。子尹听了叹息:“吁嗟乱世民,幸活胆亦碎。”
以上经历皆有诗。莫友芝认为:“纪行诸诗,异境奇情,历历如画。”古往今来,唯有实录民间疾苦、寄托真情实感的作品,方有真价值。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文学与生活的关系确乎如此。太平盛世,民生安定,也就缺少震撼心灵之作。
终于抵达省城,喜晤好友莫友芝、莫庭芝、唐鄂生,恍如隔世:
杜老饥愚复孱懦,弃官西走挈小大。自言定分岂可逃,幸免戈殳此生荷。我于此老一毫无,固应奇穷十倍过。一场噩梦何足道,万劫妙明了无挫。故山已近薇蕨余,吾党独存四五个。不图所思忽聚眼,却忆向来魂尚破。谁欤致声与黎檬,盍早归乎共林卧。(《抵贵阳喜晤莫郘亭、茞升、唐鄂生,因怀黎伯容》)
妙明:佛家语,洞察世界的智慧。《楞严经》:“发妙明心,开我道眼。”
杜甫说他又穷又笨又懦弱,弃官不做,带着一家大小往西部走,并非以为天命可违,只是想逃过刀兵之灾。我比此老,百不及一,自当加倍的命运多舛。这次远行好比一场噩梦,算不了什么,万劫皆不足以挫折妙明之心。现在故乡不远了,生计还能维持,又有四五个好朋友,忽然聚齐了,还求什么呢。回忆身历的种种,兀自有些胆寒后怕。谁能捎话给黎柏容,叫他及早回家乡,一起高卧林泉罢。
作此诗时,虽已时过境迁,可以作旷达语了,实仍难掩强自宽解的无奈。
子午山虽离贵阳不远,但全省范围的动乱愈演愈烈,眼前是回不去了。子尹全家在省城滞留了几个月,不外乎诗酒雅集,游山玩水,苦中作乐,消磨时间。先后观赏到不少好字画,如东坡书马劵、米元晖洛晴岁晚卷、沈石田怪松卷、赵子昂八骏图、仇十洲桐阴山房图、清明上河图等,皆题咏其上。而与莫友芝相偕出游,应是最惬意的事:
东山在城东,望近行转远。非为脚无力,实缘举步缓。壮年惜卤莽,一日陟数。贪奇及玩僻,回忆两皆浅。兹山经廿载,今日乃复践。雾散天宇明,木落露崖窾。初心信所诣,但视日早晚。屡息遂及顶,万家俯在眼。君山读书处,遗迹杳莫辨。冷风袭菌桂,返照上苔藓。时危思古人,一杯何由遣。(《偕郘亭游东山》)
君山句:明杨君山字大宾,官潮州同知。在东山读过书,后人题“君山读书处”五字于山石。
菌桂:《离骚》:“矫菌桂以纫兰兮,索胡绳之。”
东山就在东门外,看去很近,走起来却像很远。不是脚力不济,是走得慢。年轻时急躁莽撞,一天可以爬几座山,一是贪奇,二是玩僻,回忆起来,都失之肤浅。这东山我暌违二十年了,今天又才重来。雾罩渐渐散尽,山上木叶萧疏,露出崖上的洞罅。原想走到哪儿算哪儿,天晚了就往回走。但歇息了几次,也就走到山顶了。千家万户,尽在眼底。杨君山先生读书的遗迹,湮灭难寻了,只有冷风吹打菌桂,夕照爬上苔藓。危时乱世,令人倍加思慕前贤,这种情怀,喝多少酒也排遣不了。
少壮时玩山,兴趣在于贪奇、玩僻,老来觉得浅了。同样是游山玩景,年龄和性情变化了,感觉和所得也就有别。贪奇和玩僻是以人就景,景为主,我注六经;“初心信所诣,但视日早晚”是以景就人,人为主,六经注我。得大自由。万物皆备于我。有一种说法:读诗做诗,少年爱绮丽,中年爱豪放,老年爱平淡。大多如此。子尹这首诗与早年之作相比,确乎意境趋于平淡悠远。
游扶风山王阳明先生祠:
出游预生忧,日短城早闭。欲多数刻玩,相携食羊肆。漠漠烟际村,苍苍松间寺。红树稀昨日,萧寒满冬意。(《偕郘亭、子寿游芙峰山观王阳明先生大小二画像四首·其一》)
微雨歇还作,沙沙鸣竹林。登楼一周眺,城共山色深。干戈百里外,欲拯力不任。方为麋鹿游,遥遥沮溺心。(《其二》)
乾愁漫自慰,且止看松竹。焚香礼阳明,中感复枨触。一丞落酋胆,三使国日蹙。古今不相及,生齿付鱼肉。(《其三》)
意行不知处,花木环精庐。中有狂道人,埋头对残书。不出三十载,无语同痴夫。问之止瞪眼,吁嗟吾不如。(《其四》)
游山之前,考虑冬季日短,城门关得早,约好同在羊肉馆吃了早点就出发,多得几个时辰游玩。出得城来,山村影在迷蒙的烟霭里,山寺掩在青苍的松林间,红叶比前些日子少了,萧瑟的冬意更浓重了。
毛毛雨停停下下,打得竹林簌簌响。站在阳明祠木楼上,四望出去,城池也暗淡,山色也暗淡。百里外正发生惨烈的杀戮,我没有能力制止它,只想能像麋鹿一样徜徉山野,能像长沮和桀溺两位古人一样隐居躬耕。
不要白操心了,还是看松看竹罢。焚了香,向阳明先生行礼,感慨又涌上来了。阳明被贬到龙场,以一个卑微的驿丞身份,写信给土司安贵荣,义正词严,竟能打消了他蠢蠢欲动的野心。安生性骄横跋扈,但对阳明先生却知敬重,阳明先后给他写过三封信,晓以利害,令他不敢放肆,谨守那个“百里小国”。如今没有先生这样“攻心胜于攻城”的人物了,百姓只好充当刀俎下的鱼肉。
信步走到一处花木环绕的屋子前,见一个狂人般的道人,在低头读一本破书。据说三十年没出过山了,傻子一样不吭声。问他什么,都是干瞪眼。我心里感叹:这样的人,我不如他呀!
一涉及世事,诗境不可能平淡了。既怀念王守仁那样既能洞察政局,又善以攻心弭于未然的杰出人物;又羡慕可以隐居躬耕的长沮、桀溺;甚至宁愿做无知无觉的痴人以逃避纷扰。
听到荔波知县蒋嘉谷于闰十月十六日殉职的消息,有诗悼之。
◎咸丰六年丙辰(一八五六),五十一岁。
◎纪事:寓贵阳。有卜居之意,未果。
二月往成山,为唐子方墓书碑。
还子午山。
二月二十三日,偕唐鄂生赴远郊唐氏成山别业。唐鄂生撰文详叙其父子方殉职始末,文长近两千字,倩子尹以隶体书于碑阴。在山庄住了两天,鄂生带团练去轻水,子尹就回省城了。此行得七律四首,题长不录。其四云:
夜半雪声蟹行竹,朝来不见麦与菽。老夫归路傲前人,谁到清明踏琼玉。坐听农语生客愁,豆茎麦穗俱断头。饭至唇边忽夺去,人事天时真可忧。(《其四》)
半夜里下起雪来,那簌簌的声音像螃蟹爬竹叶。早晨上路,地里的麦子和豆子都掩在雪里。走着走着颇有点得意:古人没有谁清明出来踏雪的。可是中途歇气,听农人说豆秆麦穗都打断,眼看到嘴的饭被抢走了,不禁又发起愁来。人事如此,天时又如此,真叫人忧心不已。
贵阳知府刘书年挽留子尹,请他留在省城担任书院监院,他辞谢了:
世事如何得自由,大都无蟹有监州。公卿爱士虽奇数,礼乐攻吾颇豫筹。何处江翁容狗曲,高吟工部上牛头。且欣无复能拘碍,莫道真成浪出游。(《次韵答子寿,时方力辞监院》)
无蟹句:宋朝在各州设通判一职,常与知州争权,动辄说“我是监州”。杭州少卿钱昆嗜蟹,尝求补外郡官职,别人问他想去哪个州,他说:只要是有螃蟹无通判的地方就行。见欧阳修《归田录》。苏轼诗:“欲问君王乞符竹,但忧无蟹有监州。”
礼乐句:杜甫诗:“礼乐攻吾短,山林引兴长。”
江翁句:汉代王式为博士,素来钦佩他的大夫博士们集会欢迎他,有个博士江公心怀嫉妒,刚开筵就叫诸生唱送客的《骊驹》歌。王式说:我听师父教导,应是客人唱《骊驹》以告辞,主人唱《客毋庸归》以挽留。江公问:什么出处?王式答:《曲礼》。江翁说:什么曲?狗曲吗?王式受辱佯醉,散后埋怨诸生:我本不想来,你们强劝我来,竟受小人之辱。遂称病辞职,终生不复出。
世上的事情,岂由得自己做主。到哪儿都像东坡说的:没有螃蟹吃,只有“监州”管。有官员厚爱读书人,固然是难得的异数,但我自知受不了礼乐辖制,不宜混迹官场。出于妒忌而变着方法糟蹋人的江翁,何处没有。还是学杜甫“青山意不尽,衮衮上牛头。无复能拘碍,真成浪出游”(杜甫《上牛头寺》诗)罢。
三月初八,与友朋多人游东郊扶风山,子尹以此游作图,系以长篇七古。
子尹从贵阳回到子午山的日期无考,集子中紧接上诗的《夜诵》,写的已是冬天了:
老非对卷不为欢,坚坐龛前冷亦安。似作儿童完夜课,仍须翁媪待更阑。女孙屡至催烘火,内子时言恐中寒。一笑随时有牵掣,信知放意读书难。
老来不捧着书本就没乐趣,久久地坐在神龛前,凑近黄黄的神灯看书,虽然天气冷,一点不觉得。好像回到了儿时做夜课,让父母守到深更半夜的情景。孙女几次奉派来催去烤火,妻子也一再提醒:谨防受凉。只好一笑抛开书,坐到火边去。人间万事,皆有牵制,连由着兴致读读书,都不能自由。
冬夜竟不能在灶火旁点一盏读书灯,只得就着神灯阅读。家境贫困,一至于此。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