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送孩子上北大:31位北大新生家长的家教手记-尊重孩子人格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家长姓名:黄桂冰

    学生姓名:黄秋园

    录取院系:光华管理学院

    毕业中学:山东省枣庄三中西校

    获奖情况:山东省优秀团员

    连续三年被评为山东省三好学生

    山东省数学竞赛一等奖

    枣庄市读书演讲比赛一等奖

    山东省教育电视台现场直播法律知识竞赛团体一等奖

    孩子黄秋园以山东省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录取,作为家长我十分高兴。细细回想十几年来陪同孩子一路走来,回顾每一个环节,深知孩子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和成功,都离不开学校的老师的辛勤培育,我作为一名家长主要想从尊重孩子人格,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的角度写出点滴体会。

    努力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激励孩子树立自信

    我女儿小时候也是个胆小的孩子,只是偶尔有大胆的举动,有时做得还很好。也许在别人看来这微不足道,但我总会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必要的乃至夸张的表扬鼓励。同时,对孩子没有过高的期望值,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以此来改变她的一些性格弱点。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大部分时间和孩子是平行班级(我故意不去教自己的孩子,古人云“易子而教”),这样和孩子的老师交流很方便,每次考完试我就很清楚孩子的分数和在本班的名次。有一次孩子兴冲冲地说:“爸爸,老师说我进步了,语文考了96分。”那次考试考96分其实是不高的,我听后,微笑着对孩子说:“你进步很大,希望下次考得更好。”而我却没有说“你得意什么,又不是100分”,或者“人家某某同学就考了100分”等这样的话。这样说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对做好孩子和考得更好没了兴趣,缺乏信心。

    还记得孩子刚学写周记时,觉得非常困难,写得不算精彩,他们老师还是在仅有的个别好词语下面画上红色的波浪线,在下面写上:“这个词语用得很精彩,继续努力!”孩子拿到周记本看到红色波浪线和老师的评语时,脸上浮出一丝笑容,信心倍增。我就说:“你写得多好,老师都给你画波浪线了。”后来,女儿在写周记时总是喜欢找一些精彩的词语。这样老师的红波浪线越来越多,她的周记越来越精彩。

    上小学和初中时,为了进一步增强她写好作文的信心,我把她写得好的作文挑出来,稍作修改,投寄给作文报刊,有好几篇还真的发表了。当看到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时,孩子写作文的劲头也就更足了。我觉得鼓励力量如此巨大,哪怕是那么一点点夸奖,都能正面强化,从而增强了孩子的信心,懂得欣赏自己的某些优点长处,并以此为突破口,将成功的希望延伸开了。这样孩子所面对的事情也就越做越好了。

    用肯定性言语和鼓励性言语促进孩子树立自信

    我用很多方法强化孩子的自信,抓住契机进行正面引导。孩子能经常得到我们做家长的肯定和表扬,她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就兴趣盎然,信心百倍,情不自禁地向前努力,也能满足其潜在的争强好胜的欲望,增强其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我对孩子在实践中所做的任何一点努力和克服微小的困难都要及时予以支持和适当帮助,并尽可能地让她尝试成功,因为成功感是建立自信心的动力。我经常这样鼓励孩子:“你比上次进步了”,“跌倒了,自己爬起来”,“你能做好”,“我们再试一次”,“你能行”,等等。孩子三岁那年,一个春天的上午,我带着她去郊外看桃花,大片大片的绿油油的麦田再配上远处一大片粉红的桃花,很是美丽。田埂是土质的,被人们种地走出来一条小道,我走在前面,孩子学着我走路的样子跟在后面,突然,我听到身后“扑通”一声,我知道是她摔倒了,我转过头偷偷看看,她头和脚两头翘着。我就说:“你是勇敢的孩子,自己站起来。”她仍然试图希望我跑过去把她扶起来,然后再把脚下的小路跺上一脚,再骂骂小路。我没有这么做,仍然坚持说:“自己站起来,你是勇敢的孩子!”她抬起头真的就自己站起来了,走到我面前,拍拍身上的草叶,说:“我不疼。”我接着就夸奖她是个勇敢的好孩子,跌倒了不要紧,自己站起来。

    还有一件事,至今也是记忆犹新。孩子刚开始练习跳绳时,手脚不协调,绳子总不能从脚下绕过去。我不急不躁,一边当技术指导,一边在瞅机会,待她终于跳成功了一次,便立马竖起大拇指,夸奖她“天下无敌”。以后的一段时间,她跳绳成功的次数由每分钟个位数发展到十位数,再由十位数发展到百位数,其间她的每一次进步,都让我们觉得开心。在我们家长的赞扬与激励声中,她的跳绳技术也越来越好,最后终于超过了每分钟150次的“合格”水平。总之,我采取最多的是信赖、欣赏的态度,只说鼓励话,不说泄气话,更不说抱怨挖苦的话。因为家长的每一声赞许犹如一束阳光,能温暖孩子的心田;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重视、肯定和鼓励。因此,我在教育孩子时都会用鼓励的语言让她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原动力,这样,潜能将被激发,奇迹将会出现。欣赏、夸奖、鼓励的方法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

    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经常有依赖家长,期待照顾,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的时候。我根据这种情况经常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允许孩子尝试错误,放手让孩子去想,去做;使用“君子动口不动手”的指导,多提建设性的意见,少为孩子做不必要的帮助,每天给孩子简单的任务让她独立完成。不去过分控制孩子,剥夺孩子选择的权利,让她误以为获得能力是按成人意志进行这样、那样的练习和学习。同时,也不去过分放纵,让孩子一切自行其是。

    孩子该上初中了,需要骑自行车去上学,本来学自行车这样的事是很简单的,可是我女儿没有兴趣,我就鼓励她,让她明白骑自行车是很简单的事,就在我们小区的小球场里,她自己跌跌撞撞地练习,我就用玩笑的方式轻松地给她说“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她很快就掌握了骑车的技术。

    我经常从日常生活入手,适时、适宜地提出让孩子力所能及或稍克服困难就能获得成功的要求,给予独立锻炼的机会,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建立真正的自信心。

    用孩子过去取得的成绩来激励孩子

    孩子从上小学到高中毕业,前后12年时间,获得了许许多多奖状和证书。刚开始读书的那几年,我们把她的“好孩子”、“三好生”证书贴在家中最显眼的地方。后来荣誉多了,级别高了(曾获得省级优秀团员,连续三次省级三好),我们就把她获得的每一张奖状、每一本证书收藏好。我们这样做,并不是为了炫耀什么,而是要让孩子的“光辉历程”成为激励他继续奋进的力量之源,使她获得更多的自信,取得更大的成功。

    高三的时候,孩子的自我激励格言是“我能行,我很强大”。这句格言写在一张小纸片上,粘贴在她书房的书架一角。高考那天第一场考完了,我从其他孩子的表情意识到今年的题可能会有些难度,就对孩子说:“秋园,我难人也难,我不怕难,人易我也易,我不大意,相信自己,你很强大!”我明白,不少时候,学生考试比的就是心态,谁信心足,谁的临场发挥就可能更好一些。遇到一些重要的考试,我喜欢用激励的语言告诉孩子:“相信自己你很棒。”

    用身边的人和事来教育孩子树立自信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和孩子相处时间最多的人,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因此家长在处理日常事务或工作中,应表现得自信心十足,不要碰到一点小挫折就心灰意冷,委靡不振。孩子从家长自信的表现中将会获得良性的暗示。陪孩子到北大参加自主招生面试的时候,我利用途中时间,讲起我的同事考公务员的事。当老师的考公务员是很难的事,且不说知识和经验上的欠缺,就连面试这样的场面都没有经历过,也没有任何社会关系。在很多人看来,他考公务员调动简直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面对困难和不足,同事没有退缩,而是满怀信心地去复习,通过了笔试,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后来在我们这些同事和他家人的鼓励下,终于又通过了面试,以第一名的好成绩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如果没有一种信心一直在支撑他的话,他考公务员的事早就偃旗息鼓了。通过我身边的同事的亲身经历和体验,让孩子认识到树立自信心对取得成功的重要性。或许是我的引导和鼓励产生了一定的激励作用,在此后的自主招生面试中,孩子表现出色,取得了成功。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价值、相信自己的能力。自信的孩子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才干,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勇于向困难挑战并最终取得胜利。

    现在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成为了山东省文科状元,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北京大学,这只是她中学阶段结束时的光辉一笔,不等于将来也会如此,这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北大是人才济济的地方,希望她迎接挑战,继续奋斗,坚持努力,相信自己,一定会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我采取最多的是信赖、欣赏的态度,只说鼓励话,不说泄气话,更不说抱怨挖苦的话。因为家长的每一声赞许犹如一束阳光,能温暖孩子的心田;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重视、肯定和鼓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