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大偏至正-与孙中山的矛盾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章太炎与人很难合作的脾气很快就暴露出来。他来东京不到一年,就与孙中山等人发生了争吵,而且越闹越大,几乎到了不共戴天的地步。

    最初的争端是因为《民报》的经费。《民报》在被日本政府禁止前,经费已经颇为紧张,章太炎身体恰又不好,不能出去奔走筹款。就在这时,日本政府应清政府的要求,撵孙中山出境,并赠款五千元,一些素来支持孙中山的日本商人也赠款一万元。孙中山决定与汪精卫、胡汉民等携带这些资金去安南策划起义。临走时留给《民报》两千元作为经费。章太炎大为不满,他早就看不上这班暴动领袖了。在此之前,孙中山已在中国南部发动了多次起义,都以失败告终,在章太炎看来徒劳无功,太多无谓的牺牲。现在拿到这么多钱,却给革命的重要宣传机关这么少!他越想越生气:孙、汪、胡这些人也太胡来了!这样,从不满到暴怒,章太炎顺着他自己情绪的习惯路径飞快地走下去。他大骂孙中山自私,接受日本人贿赂。并且把挂在民报社的孙中山照片撕下来,在上面写上“卖《民报》之孙文应即撤去”等字样,寄给去香港的孙中山(孙并没有收到)。在他眼里,孙中山已没有做革命领袖的资格。

    孙中山这一次的努力不幸又失败了。章太炎因此更觉得自己的看法正确,看人准确。他立即提出,罢免孙中山同盟会总理职务,改由黄兴担任。终因黄兴坚决反对并极力维护孙中山的领导地位,这个提议未获通过。这之后,章太炎又多次写信给孙中山,说明《民报》经费极为紧张,要求资助,据他说“邮书五六次,电报三四度”,但孙中山或置之不理,或以自己经济也极困难加以搪塞。就这样,双方矛盾逐渐加深。

    《民报》被禁后,章太炎原定将它迁到美国继续出版,但因种种原因,没有实现。不料,孙中山却指使汪精卫在日本秘密编辑《民报》,挂名在巴黎发行。这一下彻底激怒了章太炎。他公开发表文章,斥责汪精卫主编的《民报》是“伪《民报》”,并开始对孙中山加以猛烈攻击。

    同盟会本来是由几个革命团体联合而成的,其间难免有些旧式的帮派思想。章太炎原是光复会的一员,而以江浙地区为根据地的光复会同孙中山等早有门户之见,在何处发动武装起义等问题上屡有争论,这时,各种矛盾终于爆发了,光复会原领导人陶成章和章太炎一起散发传单,猛烈攻击孙中山。孙中山也组织人员进行回击,同盟会的内部矛盾遂大白于天下。

    黄兴本来是在双方之间做疏导工作的,这时也被章太炎等人的行为激怒了,遂决定和孙中山站在一起,公开反击。而他的攻击法是致命的——不过实际上是冤枉了章太炎。他的杀手锏是抛出刘师培交出来的几封章太炎信件,作为章太炎是清政府侦探的证据。也就是说,章太炎与革命的叛徒刘师培曾有密切来往,曾通过刘师培同清政府大官僚秘密联系。

    这些信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清政府除了镇压全国各地和海外留学生中的革命运动以外,还施展权钱利诱的手段,拉拢革命党人。其中两江总督端方最热心此道。他取得的最大成果是将刘师培及其妻子何震、表弟汪公权拉下水。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章太炎。在一个时期里,端方和刘师培在章太炎身上下了很大功夫。

    在《民报》难以为继、同盟会内部发生种种争吵的日子里,章太炎对革命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本来就渴望有时间认真攻读佛经、研究印度哲学的章太炎这时萌生了披剃出家的念头,正巧另一个革命者苏曼殊也有此意,两个人就积极地筹划起来。

    最大的困难是缺少路费。

    刘师培等人觉得这是个大好时机。当时同盟会的会员都在利用各种办法为革命事业筹集款项。章太炎觉得自己与大官僚张之洞有过些交往,就想向张之洞写信借贷。刘师培等人赶紧怂恿他写信,答应亲自带回国。然后报告了端方,设下圈套让章太炎往里钻。端方提出的条件是:一、章到普陀山或福建鼓山等地修行。二、若坚持去印度,则由驻印度领事按月支付经费,资助生活。这实际上并无拿出钱来的诚意。前者可使章处于他的监视之下,后者更使章成为一个乞食者。他们的目的显然是要动摇章太炎的革命意志,使他脱离革命队伍。这当然不符合章太炎借款的本意。经过多次书信协商,章太炎看到了问题的实质,打消了这个念头。

    刘师培等人还在报纸上刊登他们伪造的《炳麟启事》,上写:“世风卑靡,营利竞巧,立宪革命,两难成就。遗弃世事,不撄尘网,固夙志所存也。近有假鄙名登报或结会者,均是子虚。嗣后闭门却扫,研精释典,不日即延高僧剃度,超出凡尘。无论新故诸友,如以事见问者,概行谢绝。特此昭告,并希谅察。”把章太炎的革命活动一概否定了。

    此时,章太炎发现自己的印章丢失,他立即发布广告声明:“以后得仆书者,当审视笔迹,方可作准。其印有‘章’

    字上画阙者,可信为真,完具者即非真印也。”

    这个阴谋最后以失败结束。当刘师培等实施这个计划时,曾将章太炎的几封信影印寄给黄兴,以期引起同盟会总部对章太炎的怀疑,更有助于将章太炎拉出革命队伍。黄兴在接到信后,将信将疑,按下不表。后来刘师培向端方告密,被革命党人发现,他的表弟被王金发开枪击毙,他本人也险些丧命。革命党认清楚他们的真面目后,对章太炎的怀疑也就自动取消了。

    但黄兴这次却不顾一切,拿出章太炎的信件在报纸上发表,并加按语说:“顷得革命党刘光汉(现在北洋总督衙门充当幕友)致该党黄某一函,披阅一过,令人发指。章氏日言道德,而其个人之道德则如是。呜呼!章氏休矣。”

    斗争的结果是同盟会的分裂。章太炎和陶成章决定重建光复会,于1910年2月在东京设立总部,章任会长,陶任副会长。光复会把同盟会的很多人拉进来,一时声势颇大。实际上是分散了革命力量。事后看这次争端,很大程度上是个人意气用事,如果大家能平心静气地坐下来商量,则矛盾不难消解。其中章太炎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盟中有人公开撰文批评他“骄恣谥盈,竟成跋扈,托有神经病,为鱼肉侪辈,蛮气一发,动肆用武……”,并非全为污蔑之辞。章太炎爱对别人评头品足,又极好讲策略,其实多偏颇之言书生之见,例如说“粤人好利而无兵略,湘中朴气衰矣……”因不满孙、黄,遂一概否定。其实,他对国内武装斗争究竟进行到什么地步,并不清楚。章太炎名为光复会会长,陶成章才是实际主持其事者。陶成章也说,太炎先生只能出出主意,却不能实行的。为什么呢?他认为:“太炎原系学者,办事全非所宜,盖彼无眼识别人之善恶,易败事。”所以在这场两败俱伤的争斗以后,章太炎的锐气减弱不少,遂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和讲学。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