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学校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作为一名教师,回顾在学校的工作生涯,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我在2003年调到沈阳化工大学从事教学工作,担任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负责专业建设工作。通过十年的努力,该专业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毕业生就业率除第一届外都在95%以上,有十多名学生考取研究生,大部分毕业生在半导体行业企业工作。他们勤奋肯干,获得用人单位好评,使该专业在业内得到认可。总结过去,感到取得上述成绩与领导和教师同仁的帮助密不可分。
在专业建设方面,领导和教师的指导和支持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我校2002年成功申办的本科专业。我刚到学校之初,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信息学院原院长袁德成耐心地关怀指导使我懂得了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辛晓宁老师的建议使我领会了如何制订本科教学计划。之后我们建立了集成电路软件设计实验室。教研室全体教师克服重重困难,在原副院长樊丽萍教授的带领下,我们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厅组织的新专业评估验收。在魏立峰院长、王庆辉副院长的谆谆教导下,我们确立了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在教研室李金凤、刘欢和边福强老师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顺利完成日常工作。
在教学工作中,老教师的殷切关怀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袁德成副校长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关心我的教学工作,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醒,使我受益匪浅。信息学院领导时常监督指导教研室的教学,采用沟通和研讨等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张玉侠老师时常提醒教学材料的提交情况,保证了信息的准确畅通。吴立新老师排课认真负责,尽量照顾每个教师的具体需求。在专业互助方面,信息学院各教研室给予我们大力帮助,其中电子信息与技术教研室尤为突出,该教研室在黄明忠老师的带领下,充分发挥他们电子设计实践能力强的优势,电子信息与技术教研室担任我们专业的部分课程,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幺旭东、于婉丽、李鹏辉老师都给予了我们指导和帮助,使得实践环节教学不断深入完善。
在学生工作方面,辅导员老师辛勤耕耘对我们专业学生培养和就业给予了坚强保证。辅导员老师指导学生学习,关心学生生活,疏导学生思想,帮助学生就业。
在生活方面,党总支和工会的无微不至的关怀深入人心。信息学院原党总支书记汪滢老师和工会主席张泰胜老师等经常关心教师的生活,当有的老师家里遇到困难时,工会就主动帮助解决。
回顾十年化大经历,化大老师的和谐互助精神感染和激励我不断进步,专业发展蒸蒸日上。我为能在化大工作感到庆幸和快乐。在今后工作中,我要为化大的强大贡献出全部的力量。
(作者系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