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共同走过-育人篇(6)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十年

    ——化大甲子庆

    李相君

    还记得2001年7月我来化大(当时叫沈阳化工学院)报到。那是一个雨天,一辆小卡车带着行李和我“突突”地拐进了化院生活中心:一栋教师公寓,两栋学生寝室,围绕着一个四四方方的食堂,除此之外再无他物,倒也干净利落。由于教师公寓房间紧张,我们被临时安排进了女生寝室的顶楼。至今都难忘,刚来的头几天,每每我上楼,看楼的阿姨都会火急火燎地追着喊:“那个男生,站住!”

    四下无人还好,我回头露脸以便让阿姨验明正身,阿姨就会不好意思地笑笑道:“你呀!快上去吧!”但是碰上同学们上课下课的高峰就麻烦了:阿姨嗷的一嗓子,我就成了焦点,前边的、后边的、左边的、右边的,厌烦的、好奇的、鄙夷的、等着看热闹的——“五颜六色”的目光的关注下,我“石化”在台阶上,僵硬地回过头,“你呀!快上去吧!”所有的目光变成了狐疑,陪着我飞也似的逃到属于我的那个小窝。

    寝室还是标准的学生寝室的模样:上下铺,公共水房,公共厕所。这让刚出校门的我感到无比的亲切,感觉除了换了个地方别的都没变。比上学时好的是一个屋子只住两个人,有的是地方可以放东西,而且再也不用担心有人来检查寝室了,更好的是水电是免费,一个月六百多的实习工资,难过呀!

    第二天到学校报到,近距离目睹了这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大学的全貌:进门左手机关楼,右手体育馆和大活动场,再向前一片小广场,广场中间点缀着花坛和长廊,两侧是图书馆和一排长长的实验楼,再向前,迎面一座假山,近端一个水泥地面的五人制足球场,远端一座教学楼,左边两块篮球场右边一块网球场,目之所及,也就这些了。报到要求到所有部门都签到,十好几个部门呀!乍一听都觉得头疼,但跑起来却没想象中那么麻烦,十多分钟就搞定了。而且还发现实验楼旁边有个锅炉房,后面还有一排寝室楼,两楼之间巧夺天工地插进了一个排球场,真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呀!

    我们外语系的办公楼就在院子里唯一的教学楼内。2001年外语系一下子来了十三名新同志,大批新鲜血液的加入让整个集体严肃认真的同时平添了生机和活力,原本宽敞的教研室也变得拥挤忙碌起来。精力充沛、充满好奇的我们极力想证明我们已经顺利地实现角色的转变(事实上我们还没有!记得一次和一名金姓的一起新来的同事出宿舍,来到一楼就听见门卫的阿姨喊“金老师”,我们两个都听见了,但谁也没在意,在阿姨左一声金老师右一声金老师的呼唤中,我们两个边说边笑,一直走出了宿舍门,我忽然醒悟“金老师,不是喊你吧?”他愕然“是吗”?回头,阿姨已追到门口,一脸的无奈!)开会后我们才知道,目前只有大四的学生在这个东校区,其余的学生都在新建的一千五百多亩的西校区。一千五百多亩呀!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新来的几个人很快熟悉起来,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背景不同学校的新人们也渐渐融入到这个集体,然后,让我们充满激动和紧张的时刻终于到来了——我们要上讲台了!由于我们住在东院,学生们在西院,我们就坐早上7点10分的班车到西院,8点开始上课。终于要见到传说中一千五百多亩的校园了!要知道全校一共才不到一千人,平均一下每个人还有一亩三分地呢!坐上校车游铁西,感觉红(砖)楼真多,仿佛掉进红楼梦了!但据说那些红楼比我们的岁数都大!估计做梦也是陈年旧梦了!遐想中,车子一路向西,感觉楼房、车辆和行人越来越少,再后来居然看到田地了!可车子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终于再过了一大片田地,又经过了一个叫某某乡政府的地方之后,车子向右一转,有人说到了,所有新人就如同鲁迅写的那样仿佛被人用手抓着脖子拎起来似的,四处张望。终于,车减速了,来到了一个大门前,好大好大的一个大门呀!拉着六十多人的校车跟门比起来小得不得了,只羞愧地在大门的一个缝隙钻了进去,而我们,也就真正有机会见识西院的庐山真面目了,大!大!大!除了大还是大!这就是我的感觉。几条柏油路蜿蜒曲折黄土中,无意中就拉长了人的感觉。几栋教学楼和实验楼点缀其中,颇有鸟鸣山更幽的味道。置身其间,心胸豁然开朗。

    时间长了发现大也有大的烦恼。有时候我们的课一二节和三四节不在同一个楼,这就需要我们利用大课间的时候从一个楼前进到另一个楼,下课铃响收拾东西就出发,到了之后也就勉强能喝口水上个厕所。不得不佩服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呀,二十分钟的时间想来也不短了,但当参照物是如此广袤的校园时,就显得那么简短仓促了。特别是上听力课的时候,当时我们的听力都是带录音机和磁带在教室里上,到了大课间,背着个大包拎着个大录音机混迹在往来的人群中匆匆赶路的外语老师几乎要成化院一景了。天气好的时候还好,走走就权当健身了,可天气不好呢?沈阳的特点就是风大,特别是春秋的时候,心情好的时候,把口鼻护住,看着沙土在风的催动下于柏油路上的千变万化,时而如潮水层层而至,时而如大军呼啸而过,时而如草蛇蜿蜒而去,倒也别有一番境界,大不了到了目的地脱鞋倒出那一抔沙土,心境不好的时候就只能诅咒风婆婆吃馒头时噎住吹不出这么大的风来。下雪还好说,虽然手和脸会刀割般的疼,但零距离接触大自然也是不错的体验,下雨就麻烦了,一把伞,护人?那是革命的本钱!护包?里面有教材教案点名册!护录音机?那是咱教书育人的工具!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一个塑料袋搞定包,一个塑料袋搞定录音机,人就一脚一个塑料带,只要途中不掉,就可以干干爽爽地上课了,如果不行把它们走丢了,你上课时除了讲课之外还有一个工作,就是利用人体的热能把衣服和鞋子烘干!

    俱往矣,所有的一切,酸的、苦的、辣的、咸的,都已经定格到了记忆里。时间,我们忙碌我们休闲它都不予理会,只是奋力地向前跑,再美的风景无暇眷顾。所以,十年弹指一挥间!

    十年后的今天,你再来我们的校园,路线还是那条路线,可沿途的风景大不同前:不见了红楼、少了田地,到处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大门还是那个大门,可大门内的风光大相径庭:入门首先满眼苍翠,草绿的衣衫细心地呵护着大地母亲的每一处肌肤,再大的风,除了梳理走残枝败叶之外,再也难撼动一颗尘土;纤细的树木在飘摇起舞,哗啦啦地唱个不停;妖娆的花朵对着清澈的湖水仔细地梳妆,要把世界点缀得更加亮丽;鸟儿是不甘寂寞的歌者,野鼠在不知疲惫地劳作,好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色。校园还是那个校园,却再也找不到空旷的影子:大学生活动中心、体育馆、图书馆、体育场以及为数众多的教学楼和实验楼遍布其中。柏油路还是那条柏油路,但再也看不到肩背大包手拎录音机匆匆赶路的外语老师,因为充足的教室免去了跑楼之苦,先进的语音室淘汰了笨重的录音机,在宽敞明亮的多媒体语音室中,我们不但可以听,更可以看,还可以说,所做的不过就是轻轻点点鼠标。

    写到这里,我恍然发现,十年中发生了太多太多,岂是我三言两语所能概括的?索性不写了,就用一句话来总结吧:偶尔停下匆匆的脚步来看看沿途的风景,你才能更深刻地体会人生的美丽;学会感动,感激那些为曾经、正在或是即将为我们的美好记忆添砖加瓦的人,你才会更详细地体味人生的意义!

    最后,谨祝化大的明天更美好!

    (作者系外语系教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