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春天的时候,杜甫在衙门里面值班,或许是想表达自己如何敬业吧,写了这样一首诗。诗的意思大致是这样:花在衙门的矮墙下静静地开放,啾啾鸣叫的小鸟回家休息。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因为明天有事向皇上汇报,所以深夜难眠,风吹起时,似乎是听到上朝官员坐骑的马铃在响,急忙倾听是否有开门的声音,多少次问询是什么时辰了,才知道那些声音原来都是自己过于着急而出现的幻觉。
对于杜甫的敬业守正,那是无可非议的。在其位谋其政,既然拿人家俸禄,必须勤勤恳恳地做好工作,那是理所应当之事。即便值班的时候睡不着,写写诗呀,琢磨点儿文词,也不会折损大诗人爱岗守则的形象。
事情呢,就怕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联想到杜甫终为直言进谏而被贬官,就让人不无感慨!自己想做好是一回事,自己能做好又是一回事,人生旅途,宛如独木难行,除非脚踏实地,把握好方向,勿偏左右,才有可能成功地走到最后。若不然,谁不得受些磕打,然后再寻归方向,调整好脚步,更加悉心地走好自己的每一步?
人,一路走来,多少是有些墨守的原则。这些原则在顺风顺水的时候,可能给自己带来愉悦的成功,从而验证了原则,坚定了信心。但是在逆风逆水的时候,对既往的墨守就必然会成为失败的原因。在成败之间,不是固有的原则有什么问题,而是在使用原则的时候,缺少审时度势的眼睛。
知识就是力量。对于正人君子,知识越多,越有造福社会的本事,这是件好事。对于奸佞小人,知识越多,恐怕就越不是什么好事!相对而言,我们并不怕不学无术的人,怕就怕不学有术的人。知识用歪了,其后果可想而知。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个“书”字是《尚书》,我们姑且可以理解为所谓的原则。不能智慧地使用原则,一定会过左的。莫说是自己的原则,即便经典古籍,哪一个不是这样呢?《礼记》自己说自己,失在烦,条条框框太多,人也就畏手畏脚起来,怎么能做事呢?而《易》,失在贼,就是前面说过的,奸佞之人会的越多,危害越大。
回到诗中看,不会休息的人是不会工作的,太过了就不是好事。老子说,大成若缺,越是想追求完美,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道理就是这样,对与错都是不对,正确的答案是,说不清。
无论如何,长一双慎终追远的智慧之眼是有必要的,如果一双太为奢侈,长一只也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